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个人文档 > 民情日记 >

三送活动民情日记

发布时间:2014-10-23 08:36:3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三送”民情日记

2014年12 月15日星期三雨

根据中共宁都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基层送政策、深入群众送温暖、深入实际送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作为“三入三送”的选派干部,今天一早我们组冒着绵绵细雨驱车赶往我们的驻村——对坊乡寺背村。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我们组一行终于到达了寺背村村委会。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与村干部们开了个简单的碰头会,村书记陈晓怡介绍了寺背村的一些基本情况:

寺背村属边远山区位于对坊乡最南端,与瑞金市大柏乡小岑村交界,有17个村小组,5名村干部,占地面积17.37km2,耕地面积

1.37 km2,山地面积16 km2,总人口2100人,外出务工450人,五保户48人,低保户78人,计生困难户4人,优抚对象17人,贫困学生21人,上坊户2人。农民年均收入1950元,主要收入农业。村集体收入0.07万元,累计负债23.2万元。

2014年12 月16日星期四雨经过昨天商讨,今天决定去上屋村小组彭经鸣老人家中走坊,走进彭经鸣老人的家中,看着老人破旧的土胚房屋,屋内光线昏暗阴冷潮湿,心中总觉得不是滋味。老人对我们的到来感到惊慌失措,在表明我们是“三送”工作组的身份后才平静下来与我们交谈。

在与彭经鸣交谈得知,他今年已经76岁了,有一个儿

子,儿媳有智力障碍没有生小孩现在都外出打工,家中只有他一个人,生活困难。平常的日常起居都只能自己料理,邻居们也会经常过来看看他帮他做一些事情。

问到老人当前的需求时,老人提出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差了,希望村委会给予生活上的关照和加入农村医疗保险,我们与他聊了一些医保方面的相关政策,村干部当场拿出了表格帮老人填写。当我送上200元的慰问金给老人时,老人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感激之情难于言表,只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停的说着“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2014年12 月23日星期四阴

家住下西坑小组的陈宁都,自已及妻子都长年患病,生活困难,听同去的村干部告诉我,陈宁都由于长年患病田里和家里的活做起来感到力不从心,故现在的他生活的相当艰难。村干部陈英锦告诉他,这是我们是新闻中心来的干部给他送来了慰问金,他看着我们家眼里充满了感激和感动的泪水,颤抖着握着我们的手一个劲地说:“多谢政府、多谢新闻中心、多谢领导的关心”。还说要我们在他家吃了午饭再走。我们婉言谢过了他的邀请,并对他说要多注意身体,天冷了不要少穿衣服,有什么困难多向村里的干部和政府反映。离开的时候冷风仍在继续肆虐,气温好象更低,耳朵冻的感觉要掉下来一样,可心里想着能为民送去点温暖,能够代表党和政府给村民的关心,想着这也是为民办的一些

好事心里感觉热乎乎的,双脚走在山路上也不感觉有多累,反而是更有觉力了。

2014年12 月27日星期一晴

难得的好天气,久违阳光照在乡村大地上显得格外的祥和。星期六、日回家洗了个澡和换洗了一身衣服,与村主任陈英锦约好今天一起去上干村上干完小走坊老党员王昌太。

9点钟就到了寺背村。山区的气温比城里低多了,一下车觉得一股冷气钻进脖子里来,看看周围的房子上和田地上,到处结满了冰霜。我们换乘摩托车赶往上干完小,来到上干完小时学校正在上课。我们就在外面转了转,看到虽然学校已十分破旧了但看到教室里的孩子们都在认真的的学习,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课间时间我们找到了王昌太老师,王老师其实已经退休了,但是由于完小缺少老师,他放心不下学生们就又重新返回课堂。问到王老师有什么意见建议时,他说到现在山区教学条件差上干完小现在开设有三个年级三个班但只有两名老师,所以现在都是复式班在上课。最需要的就是改善教学条件,解决师资力量建议多派老师下村完小,那样他也可以真正的退休回家休息了。

第二篇:村官三送民情日记

用心现在 赢得未来

——xxx

2014年10月1日星期六阴

今天是国庆,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本来想回去陪家人一起度过,不过今天我要在村里值班,简单收拾了下东西,就背上我的公文包骑车去村部了。

到了村部的“三送”办,打扫干净房间后,我就坐下开始整理材料,看着眼前日渐“丰裕”的档案柜,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三送”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一年了,刚好今天是国庆,我决定整理下思绪,把这近一年的工作做个小小的总结,也算是向祖国汇报吧。

2014年12月5日,在乡四楼会议室召开了“三送”活动动员大会,“三送”工作正式开展。我们村的“三送”工作组长xxx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沉下身子、以身作则、务求实效,以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三送”活动中去。在以后的“三送”工作中,我们一直都牢记这句话,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群众的事都是大事,个人的事都是小事。经过近一年的细致工作,在上级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是做了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共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4000余份。将“三送”活动的影响力扩大到全村的各个角落,为“三送”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2、努力全覆盖、用心体察民情。我们坚持每天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收集民意,共计走访农户1623户/次,收集民情意见86条,并走访困难户96户/次,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

3、积极办实事、为群众送温暖。我们始终把办好事实事作为“三送”活动的重点,切实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xx小学的捐资助学、xx和xxx的道路修整、xxx水渠的清洗和维修、增减挂点的用电问题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的解决,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4、多方找路子、为群众谋未来。我们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为了全村群众的长远发展,“三送”工作组多方找路子,对内培养种养户、对外引进新产业。淮山基地、脐橙基地特别是竹木加工基地的落户,让群众真正有了新希望、新出路。

5、用心搭桥梁、为群众排忧难。xxx与xxx的建房纠纷、xxx组xxx与xxx的宅基地纠纷、xx组与xx交界处的山林纠纷等都在xx三送工作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解决,维护了xxx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6、想方设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组帮助xxx村两委建设、健全规范化制度体系,建设一个规范协调的“两委”工作团队。

看着村部围墙上贴着的大幅宣传画,开展“三送”以来的往事历历在目,党和群众的鱼水深情又岂是这短短文字能概括的呢?我们还需要加倍的努力,通过“三送”活动架起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党和政府赢得在农村的广阔群众基础,为群众赢得更加幸福、

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冈面乡陈坑村“三送”工作组民情日记

冈面乡陈坑村“三送”活动工作民情日记

2014年4月14日星期四晴 天空放晴,一如洗碧。难得这样的好天气,民政局驻冈面乡陈坑村“三送”工作小组全体成员,趁着早便驱车前往冈面乡陈坑村。清晨的空气爽意沁人,乡村小道周围山峦林立,望眼去遍山青翠几簇艳红,山岭柏竹偶尔间出的满山红炽亮人眼,冈面乡是名符其实的山区乡镇,有“铜钵茶歌地,绵江第一峰”之称。全境群山重叠,岭谷相间,属山地与丘陵交错地貌,形成冈面“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格局。

这是我们工作组第一次来到陈坑村。村支书王小华热情地接洽,安排村干部带领我们走访各村小组,深入到各自帮扶对象家中初步了解民情。我的帮扶对象大部分在留地小组,于是留地小组便成了我“三送”走访驻足的第一站。从陈坑村委出发到朱坑小组的路段是02年修筑的水泥路,虽然道路曲径羊肠,却也平坦易行,这条路是主要小组连接村委驻地的重要通道,也是村里小学生前往陈坑小学上学的康庄大道。到了朱坑转入留地水泥路面不见了,变成了坑洼不平的土路,路面上泥泞留下的车辙印交错满布,凹凸不平。设想在雨天它一定带给村民很大的困扰。

经过3里多的跋涉,总算到了留地小组。初次与自己的对象相见,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老表们对我这唐突的来访者是什么态度?村干部首先引见的第一个对象是已退休的老村干刘海彬老人。我们一进屋就看见海彬老人在动手用竹篾编造着簸箕,看到我们进门老人家忙搁下手中的活,憨笑地迎过来,当听到村干部介绍是民政局的同志来走访了解民情时,连忙招呼我们到饭厅,摆出酒水和小吃让我们坐下详谈。老人介绍现在村里最亟待解决的就是留地到陈坑村委的土路难走,一遇下雨天路面泥泞出行不便,希望政府出资帮助村里修缮这条出村的土路。问到家庭状况和个人困难时,老人高兴地回答:自己虽无亲生儿女,但养女大学

毕业后在深圳上班工作满意,对父母很孝敬,每月能按时寄回赡养费,逢年过节都能回家探望,并为家里置办了许多电器,生活过得还算幸福。但是养女在外务工,自己和妻子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自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妻子腿脚不便,病发时无年轻人照顾十分不便,道路又不畅看病出行困难。总之,目前最让他们心忧的事就是看病难、出行难、医疗费用难以负担。自己的个人困难倒在其次,就是希望能把本村道路修成水泥路。听到老人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我深深地被这位退休老村干的高尚品格所感动。

之后,我们又走访了13家帮扶对象,老表们热情地招呼我们,向我们介绍各自的困难。根据他们的反映,留地村小组主要存在的难题有以下几点:

1、村小组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在村里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儿童,生活上无年轻人照顾。

2、老年夫妻收入来源不定,比较稳定的收入就是养老保险金,但是养老保险金额太低。另有些老年人还未办理养老保险,有些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金被儿女冒领。

3、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学费和书费全免,但住校生的伙食费、住宿费和资料费支出仍然难以负担。

4、个别条件差的家庭仍然居住在房龄较高的土砖房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5、村里的气候、土壤适合种植仙人草、生姜、方竹等经济作物,但是苦于没有技术人(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www.HaoWOrD.cOm)员指导,没有形成产销体系。

6、村里的农田水利年久失修,山间的水渠漏水严重,造成田地用水紧张。山里的野生动物又经常破坏作物生长,降低了农业收成。

7、出村道路泥泞,车辆无法进村。徒步出行也很困难,患者看病、子女上学、出门办事都受到极大影响。

这次走访让我感受良多,村民老表的热情好客、憨厚质朴让我深受感动,他

们的生活仍然比较拮据,但是他们却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和感恩社会的心。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我要向老表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积极热情的心态,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第四篇:丰山村“三送”工作组简讯及民情日记(1)

简讯

县发改委工作组在"三送"工作中,着力在争取项目资金上入手,切实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饮水难、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问题。到目前,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通路、通水等项目4个,争取落实上级资金116.03万元;积极争取公路改造、土壤改良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5个,争取资金达98万元。(县发改委“三送”工作组)

新建的水渠发挥了作用

2014年2月15日星期二天气:小雨

今天来到丰山村沙排新村点,看到刚修建好的混凝土水渠已发挥了作用,有效的防止了雨水进入新村点。去年12月,该新村点提出,有一条排水渠在新村点后面,比新村点更高,且是泥土排水渠,已是堵塞严重,每年春季,雨水就漫出,进入新村点。我们“三送”工作组了解情况后,协调资金5万元,在春节前,修建了300余米的混凝土排水渠,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在“三送”活动中能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感觉非常高兴。

老党员是我们的楷模

2014年2月22日星期二天气:晴

我们走访了丰山村老党员、老村支书吴长福,一进他家中,就看见了五六张八十年代市、县发的奖状,喝水用的口钟也是获得各种殊荣的纪念品,感觉到了吴长福老支书的贡献。经聊天得知,出生于解放前,家境贫寒,做过长工,解放后,当家作主,从大队长到村支书,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在改革开放后,积极搞农业生产,从一九八五年起连续五年上交万斤粮,获得市、县多次表彰。吴长福老支书,吃苦耐劳,听党指挥,积极投入农村工作,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是我们当代党员、干部工作的楷模。

第五篇:民情日记三则

民情日记三则

一、大旱无情,南网有情

2014年3月28日星期日天气 晴

到龙洞村快一个月了, 今天是我非常振奋且深受鼓舞的一天,我的“娘家”派出单位面对抗旱救灾工作的严峻形势,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急灾区人民之所急,组织精干人员成立了抗旱救灾“共产党员先锋队”、“保供电服务队”在公司老总和书记的亲自带领下,迅速深入到抗旱救灾的最前沿——公司对口帮扶的边远山区龙洞村。

中午,公司救灾队伍首先来到在旱灾最为严重的龙洞村完小,给学校师生送来了250桶水、给218位师生每人配送了一只水桶及6500多元的食品、同时还为学校远程教育室送来了50套新桌椅。在田总经理的指挥下“保供电服务队”为学校全面检查整改了电力线路,重新安装架设了在水窖抽水用电的线路设施。下午“两队”分头行动,继续深入村组,逐户走访重灾村民,为受灾村民送水及帮助和指导他们进行生产自救,同时还为他们做好抗旱保供电优质服务。

晚上总结,公司领导指示我们“要关注民生,随时掌握灾情动态,做好持久抗大旱的准备,与扶贫村村民一道打好抗旱攻坚持久战,协助村“两委”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我们救灾服务队人人都要为抗旱救灾而尽力”。最后,村委会王主任说:“多年来,本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一直得到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今年的大旱更让我们看到了南方电网的一片深情”。

二、孤寡老人值得关爱

2014年4月20日星期二天气 晴

今天是我驻村整好一个月半,在此前40多天的日子里,我参加完成了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并与新的两委班子成员深入调研,在帮助村民抗旱救灾、做好春耕备耕的同时,结合村情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持续的干旱我一直挂着陶家村的一个孤寡老人,老人名叫陶德英,今年七十多岁。中午我到达陶家村小组的时候,首先看望了陶德英老人,给他送去了一些食品,随即与陶家村小组长查看旱情,该小组旱灾比较严重,几个月来的持续干旱,给陶家村32户农户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困难,难能可贵的是全小组村民在村委会的领导和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大旱以来,与旱灾作斗争,发扬“不等、不靠”的精神,采取蓄、引、运等多种办法,努力开展抗灾自救。但象陶德英这样散失生产能力的孤寡老人,还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自从干旱自来水断了以后,老人就靠隔壁邻居的关照用上一小部分水,基本上就是每天吃用两小瓢水。了解情况后,下午顶着烈日我与小组长为老人到离寨子600多米外的老窝箐沟为老人担了几挑水,暂时帮助老人解决了一星期的吃水问题。

晚上离开陶家在回村委会的路上,我在想,大灾面前,我们特别要重点关注五保户、特困户、残疾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千方百计想办法确保他们有饭吃、有水喝。

科技兴烟,收入翻番

2014年9月8日星期一天气 晴

今年的烤烟生产接近尾声,今天我与村干部又一次到龙洞村烤烟重点区河边小组了解查看烤烟生产情况,河边组31户农户,其中种植烤烟农户27户,种植面积147.5亩,建烤房23间,目前烘烤已结束,农户满怀喜悦收获自己的成果。王恒武组长介绍说,他家今年种植烤烟12亩,收入4万余元,全小组今年烤烟收入达30多万元,亩产值及总收入在去年基础上翻了一番,今年在旱灾面前能有这么好的效益是注入科技含量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烟站、扶贫单位的关心、帮助、扶持、辛劳、指导,对此非常感谢。

在龙洞村由于各小组及自然村区位的不同,乡村两级在布局产业发展上就有不同的规划安排,龙洞村上片区的组主要产业是以核桃、茶叶、蚕桑为主;下片区的组主要就是以烤烟、松脂为主。河边组安排部署种植烤烟是非常适宜的,4月20日烤烟移栽现场培训那天我在现场,我看到通过辅导员的详细讲解指导和示范,有力地推动整体移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按照技术员的要求农户在移栽过程中采取高起垄、挖大塘、施好肥、先盖膜、后栽烟的程序,集中时间,重点解决盖膜不及时的问题;在大面上基本做到了一边栽烟一边盖膜,栽烟膜口破得小,两头两边用细土压严、压实、不透风、不透气,盖膜质量上有很细致的要求。中耕管理期间,我与烟站辅导员到过河边组两次,辅导员对开展田间薅锄、理沟排涝、追肥培土、病虫害防治、

揭膜培土进行了耐心的指导。烘烤期间辅导员挨家逐户检查指导各烟农如何烘烤,并指导成熟采烤和分级扎把等工作,使烘烤和分级扎把,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确保烟叶交出质量。

科学技术的投入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我想到了一位老为我们留下了那句经典的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经得起岁月的审计。

离开河边组,与王组长话别的时候已是傍晚。

二〇一四年十月一日

访问此文后还关注了以下内容:

民情日记三

三问三解民情日记

三问三解民情日记

三问三解民情日记

“三入三送”民情调研报告

word该篇DOC格式三送活动民情日记范文,共有770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三送活动民情日记下载
三送活动民情日记.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