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公文大全 > 其他公文 >

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服务保障

发布时间:2014-10-31 08:43:1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电力服务

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电力服务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电力发展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对现代经济社会各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正如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野平所说:建设和谐电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和积极行动,电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的郑重宣示和庄严的承诺。

电力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全国大范围缺电的局面,做到了安全生产,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保持了干部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而供电服务随意性较大,使供电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电力工业的更快更好发展。为此,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依照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规则,正确应对和妥善解决电力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和谐电力建设,协调处理好电网与电厂、电力行业与关联行业、电力生产者与消费者、电力工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电力持续健康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

一是规划科学、发展协调的电力;

规划科学、发展协调,就是要尊重和坚持电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确定电力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实现电力与国民经济之间、电力生产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是安全可靠、质优价廉的电力;

安全可靠、质优价廉,就是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充足可靠供应,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质优价廉的电力产品和服务;

三是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电力;

竞争有序,公平公正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依法维护和保障市场主体的正当权益,使电力市场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得到很好协调;

四是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的电力;

环境友好、高效低耗,就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注重资源节约,转变电力增长方式,通过内部挖潜、深化改革,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把电力工业建设成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

五是团结诚信、充满活力的电力。

诚信团结、充满活力,就是要树立大局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互利共赢,营造人人心情舒畅,企业蒸蒸日上,产业兴旺发达的良好局面。要通过大力推进和谐电力建设,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协调、高效发展,实现人人有电用,人人用得起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二、我们在建设和谐电力服务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要做到六个必须。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力工作的全局,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源发展政策、电力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做节约发展和清洁发展的表率,真正把电力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必须坚持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转变政府电力管理方式,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着力构建政府监管下的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

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把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作为首位任务,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增强电力运行的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电力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基本稳定,增强电力行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和生产力;

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依法经营,建立健全电力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电力政府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经营法制化、规范化,维护电力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必须坚持电力工业的公用事业性质,认真履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用户正当的用电权利,使电力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造福整个社会。

三、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电力服务是新时期电力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就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和谐:

一是要实现电力行业的和谐。从事电力业务经营的所有企业,不论其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组织形式、经营规模如何,只要是依法设立、守法经营的,都是电力大家庭的平等一员。电网企业和电源企业相互依存,互为支撑,相互之间要讲政治、讲责任、讲大局、讲团结,要平等相处、团结协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电

源企业之间、电网企业之间要做到守法经营,良性竞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是要实现电力与社会的和谐。包括电力与用户的和谐、电力与地方的和谐、电力与关联产业的和谐。要做好电力普遍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电力改革发展成果,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质优价廉的电力产品和服务;要处理好电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觉地把电力建设发展融入

到地方经济发展当中,充分发挥电力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服务作用;要形成电力与关联产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是要实现电力与自然的和谐。资源和环境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电力工程和电力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努力实现电力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是要实现电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电力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江苏泰州供电公司:穆长杉)

 

 

第二篇: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水利建设,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四件大事

今天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和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首先,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减灾体系,提高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是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其次,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水利事关城市和农村,涉及工业(来源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和农业,关乎生产和生产,是统筹城乡、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较为严重。如何在发展水利,满足经济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同时,转变水利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目标。 1

第四,水是生命之源,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因此,水利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新时代水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水利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与水利工作的具体实践内在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推动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进一步完善水利发展思路。在各项水利规划尤其是流域综合规划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加注重给洪水出路,改变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无节制围垦河道、湖泊、湿地的做法;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需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全面推进水利建设。统筹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外延与内涵、重点与一般、长远与当前、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防洪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统一,不断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继续加强以治淮工程为重点的大江大河防洪建设,加大对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重点推进病险水库除险

加固,完善防汛抗旱预案,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搞好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区灌排体系,推进灌区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水电,搞好水土保持,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搞好协调,大力推进,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要结合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按照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厉行节约、合理开源的原则,合理确定各流域和流域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用水指标,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按照中央关于完善重要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要求,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形成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要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通过综合应用各种节水措施,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要确立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同时广泛

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和发展。二是完善农村水利长效发展机制。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奸商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经费,推动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完善水价配套制度,保证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四是建立有利于促进水利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健全水利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指导约束作用。加快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化解各种水危机和水事矛盾。完善水库移民利益保障机制,促进库区和安置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当前,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四件大事。这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求的具体举措。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这四件大事当作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求实的态度,切实抓紧抓好,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文章标题: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和谐社会建设是党和政府确立的一项长期的治国之策,更是民心所向,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谢旭人局长从税收工作的总职能出发,撰写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文,从五个方向阐述了税收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读了以后让人耳目一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但从区域经济的

差异角度来考虑,我认为应该有所侧重,建设和谐社会关键还是财力,要解决财力困难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抓组织收入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如何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实现税收的稳定、快捷发展,我认为: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壮大地方经济。从税务部门来说,税收不可能是无源之水,税收的源头就是经济。经济发展了,税收就有了土壤,有了基石。从政府部门来说,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税收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力的增强,国家富裕了,就有能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能协调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就能更广泛、更高水平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诸多矛盾和困难,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处理好依法治税与和谐建设的辩证关系。税收本身是强制性的,要依法治税,就要充分显示税法的刚性,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待偷抗骗税的行为要坚决打击,严惩不贻。有的同志认为严格的执法会影响征纳关系,会产生不和谐因素,影响和谐建设的进程,在执法中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依法治税。所以,作为税务干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解剖依法治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辩证的关系,把依法治税作为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只有依法治税,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而公平正义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要求。只有依法治税,才能应收尽收,才能保障国家财力;只有依法治税,才能有效地调节社会分配,减少社会矛盾;只有依法治税,经济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走出和谐社会与依法治税相矛盾的误区,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力求公平公正,严格执法。

三是处理好组织收入与税收优惠政策的关系,组织收入是一项硬指标,既是税务部门工作的重点,也是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它的增长与减少直接影响着地方财力,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组织收入任务完成较吃力的地区,对这一点更为敏感。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不能为了完成收入任务在优惠政策上打折扣,该公告的公告,该减免的减免。税务部门要主动和地方政府勾通,讲政策、讲大局,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克服地方主义,要大力及时宣传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优惠产业,让更多的下岗职工、残疾人群、农村剩余劳力再就业,促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使人人有事做,有饭吃,安居乐业。

总之,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举足轻重,任重道远,我们要抓住重点,全面推进,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财力保障》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第四篇: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建筑文化应当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好工作。非常珍惜和合理利用水、土地、能源和材料,这不仅是新时期建筑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应当是新时期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脆弱已经成为发展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建设环境友好型

的社会。建筑文化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大前提,建筑思想、理论和实施管理体系及有关制度都应当充分体现和反映这种新的形势和要求。

建筑文化应当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好工作。陈为邦指出,讲建筑文化,应当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建筑文化,首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应当更多关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建筑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现在我们城乡在经济发展、建筑发展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讲建筑文化,不能只看城市的高楼大厦,要为农民兄弟设计和建造他们需要的建筑和村镇。在城市,不能只看到富有阶层,需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

 

努力创造现代中国建筑新文化。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国城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中国的建筑实践可谓巨大,成就可谓不小,但是我们的理论却跟不大上。陈为邦表示,中国现代建筑新文化应当是:古今中外,为我所用,融为一体,以我为主。建立我国现代建筑新文化,既要继承,更要创新。在市场经济下,建筑成为商品,商品跟着市场走。什么东西好卖,就生产什么。而建筑又是文化。文化是深层次的东西,它无所不在。处理两者的关系可能是进行哲学思辨的关键。建筑市场的发展推动建筑文化的发展,但并非任何条件下都产生正面效应,有时会是负面的。市面流行的东西并非都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对两者的关系,需要认真研究,学术界要引导,政府则给以调控。

第五篇:稳步推进政治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保证

稳步推进政治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保证

当前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首要课题是执政党应如何界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准确定位和权力边界,从而既能防止包揽一切,激励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又能切实发挥政治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处于稳步推进的进程之中。在过去的2014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延续了这一基本态势,在稳步推进中取得了诸多实质性的进展:集中式的党员先进性教育转入长期性的执政党先进性建设阶段,新农村建设提上紧迫议事日程,以荣辱观为切入点推动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以地方党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干部制度,国家制度建设和政府体制改革呈现新取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腐败力度进一步增强,维护公共安全的制度化建设步伐不断,这一切,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国政治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2014年,中国政治发展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无疑是“和谐”二字。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构建和谐社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社会和谐被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在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这一政治目标被列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在此意义上,社会和谐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发展命题,为中国下一步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

在政治发展的层面上,和谐首先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以“斗争”为核心的政治哲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彻底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换,“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的逐步成熟标志着斗争哲学实际上已经过时,而要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必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社会的和谐,把社会和谐视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本质属性,不断发展民主政治,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

其次,和谐为中国政治发展奠定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民主,实现民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目标。社会和谐需要以政治和谐为前提和保障,而政治和谐首先体现为政治民主,体现为以不断完善的民主制度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必须强调,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政治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理念,更是重大的政治发展战略目标,集中体现了中国整体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宏观思路。基于这一共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采取一系列相应的落实步骤,把解决公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列为重点工作: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发起“春风行动”,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进城求职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去年5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区、特别是城市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中共中央政治局于5月26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这些举措虽然直接针对的是与社会和谐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无疑具有显著的政治发展寓意,构成中国

政治发展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4年中国政治发展新特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氛围下,2014年的中国继续致力于将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等重大理论创新付诸政治实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政治生态逐步营造出来,中国政治发展日益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特点:

第一,集中式的党员先进性教育转入长期性的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新阶段。2014年初,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启动,标志着大规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入总结阶段。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总数达到7080万人,党的基层组织352万个。去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对长期性的执政党先进性建设进行了部署。

第二,以荣辱观为切入点推动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传统道德价值的示范和个人利益的极端化是近年来中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有效维护主流意识形态,重建中国社会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经过大规模宣传和推广,荣辱观教育正在成为一场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行动。

第三,以地方党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干部制度。地方党委换届是2014年执政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执政党以换届为契机深化党的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动力。3月-8月,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一批法规文件,党政干部交叉任职、精简副职数量、绩效考核等新的干部制度改革设想逐步开始落到实处。

第四,国家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在人大制度方面,3月5日召开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标志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同时,7月1日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在政协制度方面,最为引人关注的动向是2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正式发表,首次对政协履行职能的程序和机制进行了规范,为政协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制度空间。

第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政府改革中心。这些改革涉及到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为2014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准备;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等方面。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和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也标志着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全新的探索。

第六,维护公共安全的法制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针对禽流感、矿难、假药、环境污染等越来越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应对公共安全问题成为政府重要日程。2014年期间,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为典型的一大批涉及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体现了中国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加强维护公共安全的决心。

和谐理念下中国政治发展面临新课题

2014年期间,理论界围绕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曲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以中央明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告结束;它对于我们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和走向富有启发。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正式确立,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一些体制与机制上的不适应正在或已经暴露出来,加快解决这些新课题的步伐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紧迫任务。

当前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首要课题是执政党应如何界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准确定位和权力边界,从而既能防止包揽一切,激励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又能切实发挥政治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从这一课题中延伸的问题还包括:如何更好地完善中国式民主的制度、形式和程序;单一制国家体制下如何强化国家制度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如何落实;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如何得到制度化的保障,等等。尤为紧迫的是,在当前中国反腐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现实下如何有效地实现反腐倡廉。而且,腐败已经呈现出新的取向,除传统的行贿受贿、买官卖官外,以投资、并购等金融方式出现的新的腐败形式以其更加隐蔽、金额巨大、涉及面更大,使中国的反腐任务更加艰巨。

正如大多数人所认同的那样,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总体态势是积极的,中国式的民主政治建设不仅为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为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奠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当然,与所有国家在高速发展阶段都曾走过的道路一样,中国的政治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但这些矛盾和问题决不是否定中国政治发展成就的理由,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这一原理既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的政治发展。

我们向你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word该篇DOC格式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服务保障范文,共有1081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服务保障下载
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服务保障.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