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公文大全 > 乡镇街道公文 >

乡镇改革开放40周年纪略

发布时间:2019-11-05 21:24:0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地覆天翻慨而慷

———大河北镇改革开放40周年纪略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四十个年头。四十载的斗转星移,大河北镇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明晰思路,始终与时俱进、全力开拓创新,紧跟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克服了贫穷、偏远和落后的先天不足,战胜了闭塞、愚昧与自卑,实现了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观念蝶变。勤劳、朴实的大河北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谱写了新的时代乐章,演绎了从过去的“凌源小西藏”到 “辽西绿色明珠”的历史性嬗变。

一、基本情况

大河北镇位于凌源市最西南部,距凌源市区70.4公里,北与刘杖子乡为邻、东和前进乡接壤、南与三道河子镇搭边、西与河北平泉市青河镇(原松树台乡)、桲椤树镇(原郭杖子乡)毗邻。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18°53′20″—119°03′07″,北纬40°46′20″—40°55′05″。全镇辖12个行政村1个直属林场,121个村民组、5607户、20178口人,其中劳动力数近6000人。全镇地域总面积175.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12万亩,多为山坡地;有林达面积12888.8公顷,封山育林面积近14公顷,原始森林面积80公顷,森林覆盖率80.1%。

大河北镇域内实现了“村村通”道路硬化覆盖。距北京市365公里、距沈阳市490公里、距朝阳市190公里、距锦州市170公里、距承德市120公里,距国道101线18公里、距京沈高速公路三十家子东出口30公里、距魏塔线铁路近站点东沟门13公里,可谓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利于溶入京、津、冀一体化范围和环渤海经济圈。全镇闭路电视、固定电话、移动通讯与宽带基本覆盖实现村组全覆盖,信息交流通畅。

二、改革历程

40年来,大河北镇同全国农村一样,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端一发而不可收,历经了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产业经济业态裂变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

1、     行政与经济管理体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变迁

70年代初期,具有“文革”色彩的新华公社被撤销恢复原名大河北公社,并设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大河北范围所属12个生产大队随即恢复原名。8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实行生产队分组作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多数以组定产,按组确定报酬,仍然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三级所有核算管理体制,政社不分。1981年,大河北公社开始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石洞沟大队黄家庄生产队在全公社第一个完成分组承包。到1983年春,大河北乡全部落实了第一轮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分田到户、公粮均摊”。1982年12月,全国从上到下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乡级政权。1983年,大河北实行政社分设,撤销人民公社,分别建立乡级政府和经济管理机构,设立大河北乡人民政府和大河北乡经济联合社,原人民公社下属12个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并分设村经济联合社,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核算解体,乡村集体经济逐步萎缩,乡村经济联合社管理职能基本丧失。到1986年下半年,乡、村联合社被撤销,经济管理职能改由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代管。各村民委员会在原生产队基础上普遍建立村民小组,设立村民小组组长。这时的村民小组已不具备经济管理职能,只是起着协助村委会完成上传下达、收“农业税、特产税”、“三提五统”等具体工作任务。

1999年7月,辽宁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大规模合乡并镇。是年7月29日,省政府撤销大河北乡行政建制,合并到刘杖子乡管辖,原村以下管理体制不作变动。后因大河北乡地处偏僻、管理不变,凌源市人民政府2000年6月决定成立隶属凌源市管辖的大河北办事处,管辖范围为原大河北乡行政区域。2001年12月30日,省政府批准朝阳市政府请示,恢复大河北乡行政建制,建立乡人民政府。是年内,全国开始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特产税”、“三提五统”征收被免除,村组干部开支渠道改由上级转移支付。村级干部做了精简、人口在2000口人以上的村保留村干部5人,人口1400口人以上的村保留村干部4人,人口在1500口人以下的村保留村干部3人。由于村民组长的开支渠道没有纳入转移支付范围,绝大多数村民组长被精简掉,少数被保留的由村委会视其工作量年支付工资100—300元不等,更多的村民组长的工作由村干部或其他人员兼任。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2013年10月24日,凌源市人民政府根据《辽宁省政府关于朝阳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辽政发[2013]186号),决定撤销大河北乡行政建制,在其原辖区设立镇级建制,大河北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代。

1、     产业经济及业态不断发展壮大

由于改革开发政策的实施,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了乡村各项产业的大发展。

产业经济遍地开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开始土地精耕细、并不断加大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大河北主种粮食作物为玉米、谷子、高粱,其次为大豆、水稻、小麦、还有地瓜、土豆、荞麦等杂粮。由于玉米适应性强,且高产稳产,成为大宗粮食作物。70年代后期播种面积稳定在总耕地面积80%以上。1982年后落实生产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玉米单产超过500公斤,最高地块年单产可达800公斤以上。80年代中后期,在大河北、魏杖子两村推广 “明水开发”千亩水稻栽培,面积达800余亩,单产实现700-800公斤。

同时,全乡开始大面积栽植果树、梨等水果,达到了“村村有果园, 户户有果树,年年果卖钱”。大力倡导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家庭收入,“进山户”、“万元户”不断涌现。据调查了解,1979-1984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3.9%,农林果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粮食产量年超过 5000吨,年均增长5.1%;水果产量年达到2000余吨,年均增长5.1%;结束了全乡许多村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历史。

到本世纪初,全镇农业生产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青河源有机农业公司、盛达食品公司2家农事企业。盛达食品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 “青龙河”著名商标,建900平恒温库已投入使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1个、种植大户20余户;有6个村(瓦房、宋杖子、魏杖子、大河北、榆树沟、庙北)开始推广保护地等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突破900亩,大田种植也在逐步改变单一的玉米种植结构,向着小杂粮、裸地蔬菜、中草药特色种植推进,全镇特色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水果产业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主要受干旱与病害影响,全乡绝大多数果园不复存在。全镇开始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目前全镇拥有山楂、山杏、大扁杏、大榛子、核桃等干鲜果经济林面积 6000余亩。畜牧产业不断发展,现有畜牧小区9个,养殖公司10家,牛、猪、羊大场大户分别发展到35户、22户、18户。

乡企与私营经济统领经济半壁江山。大河北的乡企工业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乡村两级曾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在矿山开发、材料加工、铸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业等多种行业寻求突破,先后办起了农具厂(联合厂)、水泥厂、建材厂、食品厂、塑料厂等一批乡办工业企业。在大力发展乡村企业的背景下,全乡各村也积极行动起来, 1976年——1980年间,全乡共有9个村(大队)办起了17个小型村办工业。1986年宋杖子村建起了果脯厂;1997年瓦房村建起了红砖厂,并于2008年转制租售给范兰生,成为私营企业。2013年6月,红砖厂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关停。

到八十年代后期在村办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的同时,个体工业企业也进入了办厂高潮。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乡村曾试曾办过食品厂、蒸气瓦厂、煤矿、玛瑙矿等企业,均因质量问题、资源不足或产品滞销半途而废。

大河北水泥厂是一家规模较大的乡办企业,于1977年土法上马,当年产七O砂2100吨,实现产值8.3万元,利润0.2万元。当年完成厂房等附属设施建设,拥有固定资产10.5万元,职工195人。1978年至1979年开始建设水泥生产线。遵循了“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土洋结合”的原则,采取了“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的方法节省资金办厂。1981年到1998年不断进行改、扩建,最高年产量达到2.6万吨。1993年企业自创“成本倒算法”管理模式,被辽宁省乡镇企业局命名为效益“小巨人企业”,经验在凌源推广。该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40万元,流动资产120万元,贷款余款达到286.7万元。1994年4月根据国家政策,该厂采取认记部分银行贷款方式转制出售给王树生,成为个体企业。到2014年,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而调整,企业关停转产油漆和涂料。

乡村企业的不断发展,不仅增加了乡村经济收入,而且安排了许多农村剩余劳力。他们离土不离乡,出增加家庭收入外,还逐步培养聊一批乡村致富带头人。

进入新世纪,个体私营企业成为乡村经济主力军。凌源市洪利漆业有限公司,2007年注册建成,产品主要为工业和民用油漆,被朝阳市有关部门评为“优质产品”。该企业占地面积6亩,固定资金4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年生产各种漆类产品2000余吨。销售地域除市内凌源钢铁公司、凌源劳改分局、城市建筑等企业(行业)外,主要销往山东、沈阳、北京等地;企业常年职工16人,2018年上缴国家税金15万元。凌源市龙河源粮业专业合作社,启动于2007年,采取“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原料为当地农民种植的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等小杂粮。通过专用设备加工后精装出售,年产量200余吨,被誉为“纯正的绿色产品”。凌源市大河北乡廷军木材加工厂,项目启动于1986年,企业占地14亩,总投固定资金1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主要经营木材加工,年产量木片1500余立方米,销往河北省玉田和天津市等地。企业常年职工20人,年上缴税金2万元。凌源市瑞泰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宏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厂)。1998年4月建成投产,企业法人王树生,为一家2014年水泥生产成功转产油漆和涂料的私营企业。

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改革开放之初,全乡仅有供销社、食品站、粮库、邮电、金融等几家国营、集体服务企业。目前,全镇市属派驻企事业单位机构齐全、服务设施及功能完备,确保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有资料显示,截止1987年大河北供销社下设6个网点,有职工45人,即全民所有制27人,集体所有制18名。拥有固定资产212092元,自有资金133710元,农民股金9855元,大汽车一辆,拖拉机一台;全乡农副产品收购年发生金额为50余万元、商品销售额年不足20万元、商品库存价值年仅达到50余万元。到1991年,大河北供销社各店组开始实行承包制,一直延续到2006年供销社体制解体。此期间,食品站、粮库也随着形势的发展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全乡个体商业迅速发展,基本达到到了村村有超市。目前全镇各类超市发展到70余个,其中综合超市38个(批发超市3个),粮食购销店8个,家电店3个,服装店3个,理发店6个,鞋帽店2个,五金装饰3个、饭店8家。集市贸易发展迅速。大河北镇第一个农贸市场1985年在镇政府所在地建成,后于本世纪初相继在境内瓦房村所在地、庙北村所在地、杨树沟门村所在地、南刘杖子村所在地分别建立起农贸市场,活跃了当地经济,方便了百姓的生产生活。以农贸市场为延伸,零售网点和相配套的市场服务链基本形成,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促进了乡村商贸流通业的繁荣。

生态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业态,从2007年开始起步,目前镇内建有红石山国家AAA级生态旅游区和投资3700万元的青龙河湿地景观,还有冯家沟苍鹭栖息地、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两处景点;现有旅游企业1个,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2万人次;旅游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全镇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

3、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大河北的教育事业从实现“一无两有”到“普六”、“普九”, “教育均衡”发展,结构趋于合理,办学条件得到空前改善,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小学教育发展迅速。 1985年凌源县人民政府对大河北小学义务教育完成指标进行了验收,入学率达到98.3%;年末巩固率达到98.6%;合格率达到92.3%,小学领导班子胜任率达到99%;1986年末镇内12个村,每村都有一所1—6年级小学分校,另有13个分散教学点。共有小学教师178名,其中女教师55名,民办教师97名,代课教师8名,幼儿班两处,幼师2名,学生人数达2766名;2004年8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小学分校进行合并,由12所合并成8所。南刘杖子小学合并到杨树沟门小学;东山小学、西何杖子小学合并到庙北小学;宋杖子小学合并到瓦房小学。

截止2018年末,有瓦房、魏杖子、大河北、黄土梁子、石洞沟、榆树沟、庙北、杨树沟门等8所小学,45个班,85名教师,756名学生。新建大河北中心小学6600平米办公楼一座,新上校车 2辆,运营线路总长达到30 公里。

二是初中教育长足发展。1977年在原“新华中学”基础上改建大河北中学,并在沙滩上新建校舍。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广大师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11.37亩的沙滩上,建砖瓦房24间,基本满足学校教学和生活需要;1984年8月暴雨冲毁校区,1986年5月征地25亩异地搬迁建校,年末建成新校舍60间; 1991年又在庙北建中学分校一处; 2006年筹建标准化九年一贯制中学,再征地25亩,建成四层12班型教学楼一和三层宿舍楼一栋、食堂一栋,可容纳500名师生同时住宿就餐。校园占地总面积3001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959平方米,庙北中学分校被撤并。2018年末,中学有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5人。教职员工54人,具有本科学历46人,先后有22人获得省级、朝阳市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称号。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计生工作,下大力量认真抓好。70年代,实行自愿加动员,提供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上环、人流、引产、结扎由医院来做,1979年全公社开始实行一孩化。中央发出公开信后计划生育不断得到加强。乡(公社)设立计划生育助理,主抓计划生育工作。到1982年以后成立了计生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计生助理兼任,配有统计员、宣传员、节育员、透环员,并成立了12人的计划生育小分队来抓计划生育。每月育龄妇女到本村进行一次普查普透,一年搞一至二次结扎,市计生委专业人员负责做手术,上环、人流由乡计生办节育员实施。计生办设有四室:统计室、药具室、手术室、档案室。根据市、县文件,制定具体的处罚标准,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对象实施了严厉的处罚。对村级“两委”班子实施计生工作“一票否决”,对干部职工中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按照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分别进行了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2007年以后计生办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理变为主要服务。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加强。七十年代,全公社12个大队都成立了合作医疗站,设立赤脚医生,当时的大河北地区医院医疗技术高超,设备先进,医疗水平远近闻名。到1978年3月,将下放到合作医疗站人员收回地区医院,强化了医院技术力量和医疗水平。到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医院人员的变化和政策调整,医院技术力量和医疗水平明显下降,办公条件和设备严重落后,已不能满足当地群众求医治病的需要。2007年8月,市政府对大河北医院采取重大举措,在医院原址建起医务大楼,凌源市中心医院接管大河北地区卫生院,实行托管体制,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轮流座诊,设立凌源市第一人民医院大河北分院,同时挂大河北地区卫生院牌匾,承担原医院的卫生防疫服务职能。

1978年3月到现在,几经周折,全镇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全镇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镇村、村组卫生服务不断加强和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目前,各个村都设有卫生所,全镇共有20个卫生所,从业人员40人;卫生所肩负着防疫访诊重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全镇参合农民已达1.6万余人,参合率达99.4%。

抓好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日臻完善。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把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动镇村事业发展作为大事来抓。全镇粮食补贴、退耕还林、家电下乡等惠农强农资金全部发放到位,财政支持各项产业、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强。完成400余户农民危房改造,新建房屋200余座,全镇基本消除危险住宅和泥土坯屋、茅草房,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观。乡村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7800人次。 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维稳工作,完成“两会”等重要节点安保稳控任务,坚持“减总量控增量”信访率逐步呈下降态势。加强应急机制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发挥决策咨询功效,部署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成立乡镇公安派出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司法调解组织,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依法依规抓好村党支部换届和13届次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确保了村级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

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在整村扶贫开发的基础上,全镇共确定贫困户687户、1189人,而后经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与多次动态调整; 2016年完成脱贫100户241人;2017年完成脱贫231户459人;2018年完成脱贫180户326人;3个省级贫困村瓦房村、榆树沟村、庙北村分别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完成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坚持做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强化村级服务保障工作。各村通过盘活山场、林场、集体土地、集贸市场等方式,因村施策,全镇12个行政村中有4个村10万元、8个村2万元完成收入以上。

坚持锲而不舍兴修水利,造福于民。改革开放到1985年为初始阶段,1981年打大井110眼,建提水站4处,建机电井14眼,埋设地下管路3000延长米,砌塘坝2座,挖潜流2处,建自流水渠3条2500延长米,实现灌溉面积达9000亩,修防洪坝13000延长米。1983年修防洪大坝300延长米,新打井4眼,扩大灌溉面积500亩。1984年统一安排40眼机电井承包到户,新建井房4座,山区建设整地2569亩,修建闸沟5条。1986年到1998年为发展阶段,此期间以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闸沟造地、造林植树、农田灌溉等为工作重点,以秋季“大禹杯”为主要形式。1994年建灌渠5条,7000多延长米,覆盖面积达13000亩。同年又在大河北、魏杖子、瓦房三个村开发稻田2000亩、麦田5000亩。 1999年到2018年为提高阶段,此期间以人畜饮水工程、3655工程、滴灌工程、水利防护工程、人畜饮水工程为重点。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全镇打深井10眼,大口井20眼,配电60处,管路埋设24万延长米,解决了65个村民组3350户,13000余口人和牲畜饮水困难;实施3655工程,1999年至2001年在黄土梁子、瓦房、大河北三个村打大口井21眼,埋设地下管路3万延长米,覆盖水浇地面积5000亩;实施滴灌工程;2012年至2014年在黄土梁子、大河北、魏杖子、宋杖子、瓦房村、榆树沟、西何杖子、杨树沟门、南刘杖子9个村43个村民组,开展中低产田节水滴灌工程。打深井6眼,大口井44眼,埋设地下管路20万延长米,覆盖水浇地面积11000余亩。2013年在大河北村北河修建水利防护工程,砌筑岸坝1000延长米,保护下游耕地800余亩;2014年在医院后河建拦河截潜工程一处,修翻板闸60延长米,畜水3万立方米,集储水、景观于一体,兼修防渗渠渠1500延长米,灌溉农田300余亩。

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大河北的交通状况落后。当时的人民公社成立了修路领导小组,于1972年修通了大河北至刘杖子公社间的砂石公路;经过多方协调,1982年10月1日正式由凌源客运站开通直达大河北的小客车,每两日往返一次; 1983年春全乡总动员,对全境公路部整重修一次,小班车换成中客并将客运线路延伸到庙北村,每两日往返一次;到1985年开通魏杖子至瓦房村张家沟段公路,使乡公路由原来的30.82公里延长到39.82公里,为后来修通魏营线省际公路奠定了基础。目前境内刘环线、大杨线、魏营线、黄石线、庙东线,公路已经全部贯通并实现了柏油或水泥硬化,共有乡级公路47.5公里。2003年铺刘环线油路14.4公里、2006年铺魏营线油路7.7公里、2009年铺大杨线油路18.4公里、2009年铺黄石线水泥路7公里,2012年铺庙东线水泥路6公里、南大山(红石山)景区水泥路4公里;2016-2018年3个省级摘帽村组道路全部硬化,新建桥梁6座,修建政府外环油路1.3公里,维修刘环线公路14.9公里,顺利实现了省级农村“四好公路”达标。

大河北镇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晚,以镇政府所在地大河北村黄酒馆为中心规划建设,先后建成医院小区、供销社小区和明星小区,逐渐形成现在的T字型格局,小城镇区域面积达到25.4公顷,常住人口3900人。行政职能、医疗卫生职能、中小学教育职能、邮政通讯职能一应俱全,农工商服牧行业兼备,各种功能区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之初,大河北电力供应基本从零起步。1978年架设前进至大河北黄酒馆高压线22公里,低压37公里,黄土梁子大队9个小队、大河北大队8个小队、瓦房大队的8个小队、宋杖子大队的6个小队、魏杖子村的6个小队通电。1983年延续高压3.1公里,低压5.2公里,榆树沟村5个村民小组通电。1984年榆树沟村赵杖子延伸至南刘杖子村的碌碡沟,延长高压20公里,低压18公里。确保西何杖子村、庙北村、杨树沟门村、南刘杖子村和榆树沟村的部分小组通了电。1985年架设从黄土梁子村到石洞沟村刘家庄、庙北村山嘴子至西坡子共延伸高压20公里,低压8.7公里,石洞沟村、东山部分小队通电。1987年通过国家拨款与群众自筹资金,镇内延长高压线路56.1公里,低压68.9公里。全乡12个村大部通电,惠及99个村民组、3956户、17077口人。尚未通电的有18个村民组、339户一直到1988年才全部通电。此后经历了农电网络改造,2015年12月凌源分公司大河北业务部挂牌营业,到2016年底大河北66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完工。

文化事业蓬勃开展。改革开发以后,民间艺术得到迅速恢复,船灯、龙灯、狮子舞、手举灯、花蓝灯、高跷、秧歌、民间驴皮影别具一格。 据1987年统计:全乡民间皮影艺人达到31人,皮影箱子7个、影卷剧本29种302本;全乡业余剧团有3个,逢年节农闲喜庆事演出,多为传统保留剧目。70年代后期,广播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当时的公社广播站机器设备增加,线路通到各村、各户,实行广播大普及,有广播3015只,入户率80%,音响率75%。1982年至1986年搞了乡至村广播专线,线路全长56杆公里, 1996年下半年起安装有线电视,2007年实现全乡覆盖。电影事业不断发展。1978年公社普及8.75毫米电影放映机, 1980增加16毫米放映机1台; 1981年10月大河北大队、瓦房大队、宋杖子大队、魏杖子大队、黄土梁子大队各购买8.75毫米放映机一部。1980年至1985年乡(公社)电影站16毫米电影放映机工作日791个,演出场次1123场,上缴片租费5351.6元,观众人数达5838人;8.75毫米电影放映机工作日为809个,演出场次1153次,上缴片租费24111元,观众人数达5798人。1986后电影放映实行承包制随即开始市场萧条。2011年石洞沟村、南刘杖子村、西何杖子村各建文体广场1处,并配备健身器材,到2018年末全镇12村全部建起文化广场,大河北村广场设立玄鸟雕像1座。2010年全镇12个村分别建立文化书屋,图书达2000册以上。目前全镇群众性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业余文艺团体达4家,大河北村“群众大舞台、想唱你就来”受到群众欢迎和广泛参与。

三、主要发展成就

经过40年的改革和发展,全镇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市场经济繁荣活跃,人民生活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1、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全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不足千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4亿元以上,提高了数10倍。经济增长保持高增速。1978年至2018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人均GDP实现大幅度跨越。1978年全社人均GDP仅为100元左右,16年后(1994年)超过千元达到1043元,9年后(2003年)超4000元,2年后(2005年)突破5000元,到2018年人均GDP达到7500元以上,是1978年的数10倍。 财政收入获得新攀升1978年,全社财政收入仅数万元。2018年后,虽然受经济形势持续下行影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趋缓,但总量依然稳定在150万元以上。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多项产业并举

全镇产业结构呈现新格局。40年来,全镇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一业独大”,到二、三产业异军突起,传统经济与新兴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了多项产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互竞的格局。1978年全镇经济结构为“一二三”型结构特征明显,到2015年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倾向为“二一三”型结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更为强劲,基本取代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产业一统江山的地位发生倾斜;同时第三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乡起私营经济为主导,第三产业占重要地位的现代产业格局。

所有制结构出现显著变化。改革开放40年,大河北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1978年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为零,到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总量的85%以上。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非公经济活力大大增强,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就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农村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外出打工劳力显著增多,基本达到户均1人以上。全镇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例从80是年代初期起,大量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劳动力又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需求结构迈出新步伐、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40年来,全镇的投资与消费结构得到了极大改善。一是投资结构更趋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大河北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同时,对文教卫生、生态环境建设等行业加大了投资力度,民间资本投资从零起步,到本世纪初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得重要力量。二是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上世纪80年代以吃、穿、用消费需求为主体,到90年代,消费需求转向电子产品;进入21世纪,消费需求向汽车、住宅、网络等需求转移。消费需求升级,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周期,为全镇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济成分快速发展,居民就业机会增多,成为增加居民收入的渠道。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农民家庭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消费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人均食品消费不在是唯一支出,从、灰、蓝、黑的单一色彩年代到如今姹紫嫣红的时装秀,从保暖、耐穿、价廉向舒适、美观、高档、时尚转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到90年代的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洗衣机“新三件”;进入新世纪手机、电脑、空调、住房、汽车等现代高档消费品,棋牌、健身等多种休闲设备业逐渐进入普通家庭,无不体现出农村家庭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前的大河北,到处荒山秃岭,森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上世界80年代初期开始,大河北镇(公社、乡)的历届党委、政府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先后成立两个集体、国合专业林场,各村(大队)成立专业林业队开展山水综合治理,设立专兼职护林员看护山林,并在全域范围内组织实行荒山造林和封山禁牧,使自然生态环境迅速改观。经过上下共同努力争取,2005年4月省政府发布辽政发[2005]101号文件,批准以大河北为核心,包括三道河子、前进、刘杖子的8个乡镇建立省级青龙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69912公顷,其中核心区24301公顷,缓冲区18201公顷,实验区27410公顷;经过近10年的精心呵护与建设,在大河北镇和上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2014年12月国办发布[2014]61号文件,从原青龙河省级保护区中划出核心部分,成立国家级青龙河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2045公顷,其中核心区4879.2公顷,缓冲区2760.4公顷,实验区4405.4公顷。国家级青龙河保护区中现有林地面积11175.4公顷,非林地面积869.1公顷,涉及大河北、三道河子和刀尔登3个乡镇,9个行政村,33个村民组。

经过40年发展,大河北镇已然成为山清水秀、漫山碧绿的绿色世界。截止2018年末,全镇共有国家公益林10181.3公顷,地方公益林2628.5公顷,商品林613.6公顷。荒山造林1500公顷,坡地造林308.2公顷。其中2001年至2008年造林204.04公顷。1987年在魏杖子村飞播造林油松100公顷已成规模。1992年在榆树沟村至庙北村飞播200公顷油松已成林。封山围栏工程11处,围栏延长29.15公里,封育面积1084.2公顷。镇内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位列凌源全市之首。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生态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07年大河北乡作出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的决定。经过批准2012年12月,根据朝旅发[2012]82号文件,红石山生态旅游区晋升为国家AAA生态级旅游区。同年乡政府建立旅游管理办公室,着手打造生态旅游强乡。

2012年投入1400余万元,硬化景区骨干道路5公里,打造精品景点60余个,青龙河景区当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2013年,大河北乡骋请北京高校和专业机构设计人员进行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设计,完成了《大河北乡青龙河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策划》和《大河北乡青龙河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建筑设计方案》,确立了以红石山与青龙河为中心的生态景区建设目标。

2014年经过层层申报评审,凌源青龙河被纳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二),2016年大河北镇域内青龙河被确定为国土江河整治试点滦河湿地建设项目,整体投资3700万元,到2018年秋该湿地项目完工,成为大河北镇生态旅游的又一靓丽名片。

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发展成果实现共享

40年来,大河北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镇人民。全镇彻底甩掉70十年代教育落后的帽子,中小学教育跨入全市先进行列,“九年一贯制”与“普九”工作得到上级好评,幼儿教育全面展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乡村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从无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实现全覆盖。改革开放到现在,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乡村环境明显改观。乡村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品位得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相处;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群众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显著增强,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上升;全镇政治生态更加清廉,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两个责任”真正得到落到实处,党员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反腐倡廉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四、主要特点和经验

40年来,大河北的经济建设成就催人奋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实实在在,社会事业的发展蓬勃向上,其中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回顾。

一是坚持从乡情出发,走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实际乡情,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稳步发展,是大河北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历届班子都充分认识到必须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审时度势,因地制宜,走一条适合本乡镇的“远抓林果,近抓畜牧,打井修路,发展个体、齐兴三产”之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集体与个体私营工商业、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不断提高产业关联度,积极延伸产业链,资源优势所蓄积的能量会逐步得到释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准确把握形势和民意的基础上,坚持“党建强基、生态固本、文化引领、创新转型”,确立了“一地两带三区” (一地,保护镇域内青龙河重要河流性湿地;两带,有机农业产业带和田园旅游观光带;三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 宜居宜游旅游风情镇区 )建设目标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思路与措施,带领全镇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本镇实际、奋力追赶超越的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心,走求真务实的发展道路。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大河北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心心,秉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传统,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围绕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与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重心,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今后,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征程上,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对镇村实情的认识,坚持重心不偏移,真抓实干、抓铁有痕,不慕虚名、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坚持以改革开放要动力,走富民强乡之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大河北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一是坚定不移地深化镇村综合改革,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得到落实。在巩固农村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坚持眼睛向外,尝试并推广外地经验与做法,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基地化,不断激发生产力的提升;二是坚定不移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农产品提档实际、乡镇企业发展等领域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带头人;三是坚定不移地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各方面改革创新,大力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四是坚定不移地开展招商引资,坚持上项目求发展,不断推动经济振兴与位次前移;五是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使之成为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和谐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大河北镇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关注民意、重视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一是努力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抓好扶贫攻坚,为困难弱势群体办实事、办好事,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不断增进了人民福祉;二是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工作目标,抓好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推动了社会和谐进步;三是积极鼓励支持大众创业,扶持培育私营企业,推进镇域经济不断发展,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得到增强。

五是坚持在保护中求发展,“绿水青山”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河北人改革开放以来生产生活实践证明,只有全面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方针,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不断改变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是形成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最深刻的共识。40年来,全镇立足生态资源,以特色生态农业为经济基础,以绿色环保经济产业为发展引擎,实现了旅游产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雏形,守住了自然与纯真,实现了“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追求。

五、大事记

1978年12月上旬,全社上下传达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980年3月开展地名普查,年内完成;6月修建镇政府所在地北大桥;9月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1983年结束;在黄土梁子大队第五生产队,乡村联办大河北乡第一家乡办企业建材厂,生产烧结黏土砖。

1981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石洞沟大队黄家庄小队,在镇内第一个实现分组承包。是年全公社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开展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982 年7月进行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本公社被评为省级普查先进单位;在全公社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架设大河北大队西李杖子小队、西李杖子小队至榆树沟大队赵杖子西小队高压输电线,惠及5个生产队;12月20日,实行政社分开体制,大河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名为大河北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名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名为村民小组。

1984年高压输电线续接至南刘杖子村碌碡沟组,全长20公里,配套低压18公里。                  

1985年6月大河北中学在大河北乡政府所在地搬迁筹建新校舍,次年竣工启用;是年完成黄土梁子村至石洞沟村刘家庄、庙北村山嘴西至东山村西坡子,总长20公里高压、8.7公里低压电路续接,增加了20个村民组照明用电;同年在山湾子建成大河北乡办塑料厂,主要产品为纺纱管和瓶盖。

1986年5-8月,在县交通局的指导下建成魏杖子青龙河公路漫水桥。

1987年至本年末,全镇共完成了56.1公里高压线、68.9公里低压线的续接。通电覆盖12个村的99个村民组。

1990年7月进行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2年建成石羊石虎西河钢筋水泥结构公路桥和大河北村大型水泥钢筋桥。

1994年5-10月拆除大河北乡政府砖瓦房结构办公室,建成西栋两层办公楼。

1995年全乡第二轮土地承包全面推进,年末基本完成;是年9月大河北乡建材厂改制出售给本乡黄土梁子村村民范玉满,玉满建材厂成为全乡第一家个体企业。

1996年大河北乡农具修造厂、塑料厂先后转制成为个体企业;当年冬季完成大河北村1个村民组、庙北村2个村民组、杨树沟门村4个村民组、石洞沟村2个村民组第二轮土地承包扫尾,全乡第二轮土地承包全面完成。

1998年4月乡办企业水泥厂转制成为个体企业。

1999年7月凌源市实施合乡并镇,撤销大河北乡行政建制并入刘杖子乡,乡政府办公地址设在刘杖子乡刘杖子村。

2000年6月凌源市人民政府成立直接隶属管辖的大河北办事处,独立负责管理原大河北乡范围内的行政事务;7月进行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1年12月30日,依据辽政发[2001]401号、朝政发[2001]16号文件,恢复大河北乡建制,大河北乡政府设在大河北村黄酒馆东村民组,管辖范围为原大河北乡管辖范围不变。

2003年4-8月,铺设县级公路刘环线大河北段柏油路面,夺取抗击非典(SARS冠状病毒)全面胜利。

2004年夺取抗击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的胜利。

2005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凌源西南8个乡镇建立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5-8月铺设魏营线柏油路,是年内建成大河北中学教学楼。

2007年建成大河北地区医院住院部楼和生活附属楼。

2008年5-8月,建成杨树沟门公路桥和南刘杖子村西公路桥。在原大河北供销社旧址范围开发建设集兴小区,建成商业街和居民楼。

2009年5-8月铺设大杨线柏油路公路和黄石线水泥公路。

2010年建成山湾子林场和宋杖子村大河南两座跨青龙河水泥桥。

2012年12月28日,根据朝旅发[2012]82号文件,建立红石山国家AAA生态旅游区。

2013年10月24日,根据《辽宁省政府关于朝阳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辽政发[2013]186号文),凌源市政府撤销大河北乡行政建镇,设立大河北镇人民政府,办公地点和管辖范围不变;是年建成魏杖子村河东跨青龙河水泥桥。

2014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办发[2014]61号文件,批准建立辽宁国家级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剩余的原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部分面积,经辽宁省批准成立辽宁省级青龙河源自然保护区;是年完成12个行政村办公场所和文化广场达标工程。

2015年明星小区6000平米商贸住宅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并后续竣工;是年实施南刘杖子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016年大河北66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完工顺利对接运营,是年完成1个省级贫困村(榆树沟村)脱贫摘帽,实现 全镇100 户241人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完成1个省级贫困村(榆树沟村)脱贫摘帽,实现6个村244户459人贫困人口脱贫。

2018年完成庙北村省级贫困村的脱贫摘帽任务,全镇实现了180户326人脱贫。本年度内实施大河北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是年投资3700万元的8公里青龙河湿地项目完工通过验收。实施“四好公路”达标工程,整修刘环线公路14.9公里;是年重建政府后院跨河大桥至10月末竣工。

撰稿:杨  宏于亚金

2019年4月15日

word该篇DOC格式乡镇改革开放40周年纪略范文,共有1686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乡镇改革开放40周年纪略下载
乡镇改革开放40周年纪略.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