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查报告 >

“两山”基地建设重点工作的思考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16 22:16:4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两山”基地建设重点工作的思考与分析

今年是我县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开局之年,重在谋篇布局、规划引领,并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上求突破、抓落实、见成效。当前,我们正在深入持续地推进蓝天保卫战,而在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也有一些硬目标硬任务需要全力攻克,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药化肥“双减”、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果树枝资源综合利用和精品村建设等工作创新推进不足,力度、深度还不够。根据工作安排,近期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办公室组织人员到镇村和县直有关单位及个别企业,进行了调查,作了一些思考分析,供参考。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厨房洗涤水、洗衣污水、淋浴废水、厕所排水及散户养殖畜禽污水,来源分散、污染面广,极易造成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降低和破坏水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饮用水安全。今年的环保督察和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都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为督察检查内容。7月份,国家出台的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东部地区基本建立运维管护机制,消除农村生活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现象。8月底,省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等4部门出台的《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中,我县被列为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治理区,要求到2020年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到2022年8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到2025年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部完成。

总体上,我县的农村污水治理滞后于城镇污水治理,是比较突出的短板弱项,大多数村庄控源截污的治污设施缺乏,村庄污水还是靠土地消纳或自然蒸发。已建和在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也存在不少问题:运行水平低,截至目前全县已建和在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共44个,占比为12%,且部分村覆盖率达不到90%;32个建成村基本采用有动力污水处理方式,年均运行费用3万元左右,由于缺少运维资金和管护不到位,设施几乎派不上用场。建设成本高,在建的精品村中,后里村、蒙河村采用的无动力集中处理方式,户均投入5800元左右;东汶村、焕峪村等采取无动力分散处理方式,户均投入4200-6800元,目前建设规模也都达不到村内收集处理全覆盖。施工难度大,很多村庄地形地貌复杂,房子依势而建,并受户内污水收纳系统建设多样、街巷路面硬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施工困难,影响着工作推进的积极性。

我县是水源涵养型国家生态功能区,是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如何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从源头上截污治污,科学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守护一方清水,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统筹谋划,分类施治。职能部门牵头,开展生活污水排放现状调查,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布局,明确时间节点,加快制定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方案》。城镇周边和邻近城镇污水管网的村,优先考虑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距离城镇较远但居住相对集中、污水产生量较大的村,通过修建收集管网和有动力或无动力的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距离城镇较远且居住比较分散、污水产生量较小的村,可利用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氧化塘、临时储存池等方式分散处理。规划中,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可采用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土洋结合”的治理方式。村镇污水规划治理要与村庄搬迁、道路建设、改厕改水改电、汪塘治理、环境景观建设等相结合,统筹谋划,避免盲目投入、重复建设。

分步实施,注重质量。应以城镇周边、环境敏感区域(旅游景区、环云蒙湖及重要支流沿线)、有污水径流等村庄为重点,选择部分行政村优先开展生活污水连片治理,利用2年时间(到2020年),打造出一批不同处理模式的连片治理示范村,探索“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可持续、可推广的实践模式;再利用5年时间,连片扩面、逐步推进,达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全覆盖。设施建设要注重质量,解决好收集管网地埋过浅、观察口过少、污水收集口易堵塞、收集管道斜度过小、雨污未分流等具体问题,尽量做到“一次开挖,一沟多用”。有条件的,要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实时监测设备,完善线上监管平台,确保出水达标,避免“二次污染”,并做好回水利用的文章。

建章立制,做好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经费应纳入转移支付或设立奖补资金予以补助,体现普惠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要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和长效的管护机制,支持第三方主体参与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管护。同时,要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个体经营业主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按照“谁排放,谁付费”研究制定污水收费和补助管理办法。合理简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环评、招投标等审批程序。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服务队制度,负责农村生活污水的分散收集和转运。推动建立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运行管护机制,保证这些处理设施能建得起,建得好,还可持续运行。

----农药化肥“双减”工作

我国现在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了零增长的目标,但使用强度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省是施肥用药量偏高地区,果树、蔬菜等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用药比较普遍。作为果品大县,我县果园主要以单户生产管理为主,目前示范推广的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生产面积仅2.5万亩,与果品大县应当具备的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生产水平存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果农生态意识、科学施肥用药意识淡薄,“打药抓肥量少了白搭”“用药得多兑一盖,施肥要多抓一把”的现象普遍存在,盲目、过量施肥用药,不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2018年,我县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达到了1264吨、2.19万吨(折纯量)。

无论从生态环境角度,还是果农增收角度看,当前着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提效,对于改善全县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受访对象普遍认为,随着各地蜜桃种植规模的不断增加,今后蜜桃价格恐难走高。适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有效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把农药化肥投入少的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优先发展方向,结合我县培育发展康养产业,可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等新种植业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引导果农对现有品种进行更新换代,避免盲目跟风。做好“果品+”文章,大力发展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提升生态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要选好“双减”路径措施。一是做到“”,即推进精准用药施肥。在准确判断病虫害的基础上,科学配方选药,对症用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适量适期用药。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和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二是做好“”,即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结构。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害。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结合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推广使用有机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三是做好“”,即改进用药施肥方式。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化学防治统一组织、统一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实施“五统一”,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叶面喷施等方式,降低化肥使用量。

要不断完善经营服务体系。利用供销经营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资配送网络,同步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融合农药监管、农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和农产品安全追溯等数据,建立完善耕地质量、农药化肥供销数字化平台,强化线上监控、线下监管,倒逼果品质量安全提升,最终实现效益提升。创新服务机制,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等项目的积极性,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服务组织提高技术技能,规范服务行为,拓宽服务领域,探索建立种、肥、药管理全程代理服务模式。借鉴东汶村“政府补助+合作社管理+农户参与”的水肥一体化建管模式,由农户、政府分担建设成本,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一步解决建设、使用、管护问题。下一步,把绿色防控、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政策项目向云蒙湖环湖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村、精品村等重点区域倾斜,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双减”示范区,带动示范区周边果农科学用药施肥,不断扩大药肥“双减”覆盖面积。

----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近期,我县与省供销社、中化集团合作,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发力,探索建立农药化肥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体系。这是打破传统农资经营规则构建新型农资业市场的创新之举,核心关键是推动农资行业逐渐转向以技术服务为中心,与农户站在同一角度,走进田间地头解决果树等农作物施肥用药问题,让农户知道用什么样的肥、药,为什么用这种肥、药,怎么用,什么时间用,用多少等,通过科学施肥用药,最终实现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有机农产品示范县。

建设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首先建好网点,完善配送体系。现阶段,职能部门选取了80处配送网点(其中20处为基层供销点,其余为注册经营、信誉度较好的农资经营户和家庭农场),由中化集团打造万宝地村MAP农技服务中心和集中统一配送中心,建设安口村、魏城村、桃墟镇驻地、垛庄镇蒙河村4处标准化网点,然后示范推开剩下75处网点建设。职能部门要加强与省供销社、中化集团沟通衔接,相关镇村要配合好,在保障配送中心和4处试点有效运营的基础上,统一标准推进其他配送点打造。同时,需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确保中化集团在提供质优价廉农资产品的基础上,关键还要做好技术跟踪服务工作,把技术服务延伸到生产一线,加大科学施肥用药的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的施肥用药观念。二是将省供销社的农业保险、县里的小额贷款等有关惠农政策捆绑打包,凡是使用集中配送农药化肥的农户均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增强统一配送农药化肥的吸引力,使果农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主动愿意购买使用。比如,从中化集团提供的优质高产桃树病虫害防治方案看,蜜桃用药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搭配使用的农药3-6种不等,一亩地每年用药成本在1000元以上,如果后期技术服务跟不上、优惠政策捆绑打包不到位,复杂的操作和较高的成本会让老百姓难以接受。

搭建MAP智慧农业平台,建立监管体系、回收体系。线上,以中化集团MAP智慧农业平台为载体,融入基本的耕地、农业气象、种植、农技植保和农产品等数据,结合MAP农技服务中心的土壤、农产品质量和农药残留检测数据,经过大数据处理分析,搭建符合我县实际的MAP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农业大数据在生产决策管理和职能部门监管等方面的智能应用。通过追溯二维码把统一配送的农药赋予“身份信息”,将信息一并录入MAP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药“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实行“谁销售谁回收”制度,由经销商负责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并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回收情况进行监管。线下,严控农药化肥进货源头,实行准入备案制度。加强经销商经营资质管理,强化对中化集团配送中心、各配送网点及全县其他经销商的监管,加大对无证经营、违规违法经营的查处打击力度。建立村级联络员、宣传员、监管员“三员合一”制度,既帮助宣传科学施肥用药,指导服务农户生产,又能及时发现违规经营使用行为,有效遏制非法流通。

打造示范,建设标准化生产园区。充分发挥中化集团技术服务优势,搭建中化集团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合作的桥梁,通过产品+技术+设施+综合服务的模式,将作物营养、植物保护、田间管理等先进技术、经验与我县实际相结合,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施肥上,依托MAP农技服务中心,在田间地头开展测土配肥服务,缺什么、补什么,做到精准施肥;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高效施肥;结合果树枝资源综合利用,推广自制生产使用有机肥,降低化肥使用量。用药上,发挥大数据平台的病虫害在线监测预警功能,早发现、早防治,科学选用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农药,推广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物防控技术,全面减少农药使用量。通过示范区农药化肥“双减”、果品提质增效的典型示范,带动种植户向标准化生产转变,实现提质增效、增产增收;中化集团在服务中植入农资产品,最终建立农药化肥集中配送全覆盖体系,实现“双赢”。

----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

当前,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产活动的增多,各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垃圾处理正成为当今各级党委、政府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2017年住建部在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我省有济南、青岛、泰安3个试点城市),并提出到2020年,全国各城市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号称“史上最严”的上海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今年7月份开始实施,标志着垃圾分类已经从宣传发动进入到强制性实施的新阶段。今年我省提出,年内将在所有设区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在博山区、邹城市、荣成市、郓城县、单县5个县(市、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蒙阴作为全省唯一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垃圾分类迫在眉睫、不得不为。

开展垃圾分类,城乡有别。职能部门要在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理上做好系统规划,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走在前。

在县城,绝大多数垃圾都是在生活中产生的,主要包括餐厨垃圾、日用品外包装、废旧物品等,并且由于生活习惯相对较好,加之多数居民小区都有物业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垃圾的收集,能够做到将垃圾及时收储、运输。推进垃圾分类关键是如何解决居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分类意识不强的问题,在不间断地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建议结合城市社区建设,以某些物业管理水平高、业主委员会作用发挥好的小区为突破口,给予适当政策或财政资金支持,由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一起共同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杜绝“一袋装”“一把扔”,建设县城垃圾分类的“样板小区”。

在乡村,垃圾主要是生活中产生的菜叶、瓜果皮核、餐厨废弃物、破旧衣物、食品包装、塑料袋等;生产中产生的农作物的藤、蔓、秧、秸秆和果实(果品销售旺季,大量腐烂的桃子填满了村内的垃圾桶),还有农作物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农药、肥料包装袋和反光膜等,垃圾种类多、量大。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垃圾处理简单化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垃圾就是垃圾,分不分都一样、无所谓,对生活中的垃圾习惯于“一锅烩”,生产中的垃圾随手乱扔。相比较城市来说,在乡村开展垃圾分类更是难中之难,需要下更大力气去解决。

一是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县乡村三级要形成联动宣传效应,尽可能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和手段,通过发放一封信、明白纸,涂刷宣传标语、宣传画,制作公益宣传片,制定村规民约,以及借助电视台、广播喇叭、网络等多种方式,不间断地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借助美在农家、文明家庭评选等形式,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各个群体,从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开始,慢慢改变群众的垃圾处理方式,形成“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认识。

二是加快研究制定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分类标准。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从全县层面研究和制定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级各部门有序开展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分类施策制定垃圾分类标准。比如,可以结合农村群众的认知水平和农村垃圾的特点,从能否回收利用、是否有毒有害、可否腐烂沤肥等方面进行划分,研究制定相关操作规范。要本着易于掌握的原则,先简单区分成几个大类,对于可回收的,除按照垃圾品类进行有偿回收外,要给予一定额外实物奖励,对其他垃圾也制定相应奖励措施,引导鼓励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建议每个乡镇选取几个村集体收入较好、人口较少的村进行试点,县乡两级分别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补助,尽快探索形成蒙阴自己的农村垃圾分类经验。要加强村民自治,研究制定垃圾分类工作的村规民约,强化制度约束,鼓励群众开展相互监督,进而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是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在开展分类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以垃圾不出村为目标,按照“垃圾减量化、处理无害化”的工作思路,对果树枝、作物秸秆等垃圾以资源化利用为主,通过制作生物质燃料、有机肥、菌棒等方式解决;对餐厨垃圾、果皮果渣、枯藤烂叶等有机废弃物,通过建设阳光堆肥房,经发酵处理变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坦埠镇东西崖村已经建设了一处,可以帮助处理大量农作物的藤、秧、菜叶等垃圾。下一步应当结合运转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县自然气候条件和垃圾种类进行改进);对有毒有害垃圾,要建立专门的回收系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市场化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他垃圾可进入垃圾场填埋,待条件允许时,再通过焚烧发电等方式处理。

----果树枝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县内大量种植的果树每年产生约12万吨枝条,其中大约50%的果树枝直接作为木柴供农户家庭使用,这种方式的能量利用率低,产生的烟雾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大约20%的果树枝经粉碎后堆肥还田、作为饲料喂养牲畜;还有大约30%的果树枝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零星有一些作为人造板材、造纸的原料以及菌菇种植的基料,但用量不大、使用范围不广。总体看,我县的果树枝资源化利用不充分、不彻底,大量未利用的果树枝堆放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因素,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甚至可能成为引发火灾的安全隐患。

果树枝资源化利用是一项周期性工作,应在县内广泛推广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四化”利用方式,解决当前废弃果树枝资源数量大、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果树枝“变废为宝”,提升全县农业废弃物循环发展水平。

燃料化利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消耗果树枝数量最多的一种利用方式,主要做法是将果树枝粉碎后压缩成形状规则、密度较大的固体生物质燃料,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家庭使用,也可以进一步在高温缺氧环境下经炭化处理成为生物质炭后再使用。使用生物质燃料,尤其是用于冬季取暖,不仅具有低排放、可再生、适应性强、分布面广的优势,而且符合《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中“农村地区优先利用生物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取暖”的要求。以果树枝粉碎压缩后作为生物质燃料为例,目前市场上一套设备的价格约为15-20万元,日加工能力10吨左右,考虑到我县实际情况,可每5-10个村设置一处加工点,以全县345个行政村计算,大约需要50套设备、750-1000万元。比如,野店镇新招引的益健生物燃料项目,计划投资1720万元新上年产3000吨有机炭建设项目,预计每年可消耗果树枝原材料1.5万吨,能够有效提高所在乡镇及周边镇村的果树枝循环利用水平。

肥料化利用是将果树枝粉碎后直接还田或者与畜禽粪便、微生物菌种混合堆肥后再还田。借助农业部果蔬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2017年、2018年我县共实施有机废弃物堆肥还田1.6万余亩、累计消化利用废弃果木枝条3.7万方,在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果品品质、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得到了果农的一致认可。今后应将果树枝肥料化利用作为推广重点,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增加全县有机肥施用面积。

饲料化利用是将果树嫩枝粉碎后经过青贮、发酵、氨化等一系列加工工艺并与其他原料混合后,加工成为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畜禽饲料,可以为畜禽提供较高的蛋白质和钙含量。

基料化利用是将果树枝粉碎后与麦麸、石膏、蔗糖等原材料混合、装袋、灭菌,作为食用菌培养基料。目前利用果树枝作为基料栽培灵芝、香菇等食用菌已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如御苑生物科技,每年可利用果树枝条2万吨生产菌棒1000万个,出菇后的菌棒还可以作为肥料继续还田利用。应鼓励乡镇探索建立规模化菌菇种植基地,充分发挥御苑生物科技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果树枝循环利用的同时发展多元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果树枝资源化利用,要做到精准招商,加大对果树枝加工利用先进企业的定向招引和培育力度,并根据实际需要在乡镇设置具备初加工能力的集中收购点,着力解决加工渠道问题;在每个乡镇选定1-2个资源潜力大的村居开展试点,并将好的经验做法在面上推广,实现由点到面逐步扩展;要在县级层面出台补贴政策,具体由农业、财政等部门牵头,制定补贴标准,并加大对镇村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力度,着力解决群众不了解综合利用、不愿意综合利用的问题。

----精品村建设工作

精品村建设是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年初,我们选取自然禀赋、产业发展、文化底蕴、村级治理基础相对较好的21个村来进行系统推进,目的是打造出一批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可学可推的精品示范,为全县村域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

总体来看,精品村建设推进不够深入。系统谋划不够,对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理解不深,定位把握不准,重显质轻品质,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部分村庄注重打造几个点、几条线,或者简单地推进几项工作,要达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样板示范的目标定位存有较大差距。项目推进缓慢,21个村计划总投资1.89亿元,村均投资900万元左右,如按最高30%的比例进行奖补,剩余600余万元需主要靠镇村投入和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目前,多数乡镇困于财政问题,加之有的村集体经济支撑不足(21个村中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的有2个),甚至个别村近年来因村庄建设存在欠款(如蔡庄社区、烟庄村分别负债110万元、30万元),致使一些村庄建设项目推进不快,有的项目开不了工。共建氛围不浓,生活污水治理、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农药化肥双减、绿化彩化、美在农家、绿色生活等工作都需要群众参与,但是多数村组织发动不够,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农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建设过程中,既要统筹谋划,又要分步推进;既要注重标准化,又要突出差异化,体现特色。

首先,要强化建设规划落地。精品村建设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这些规划不能只是在纸上画画、在墙上挂挂,必须发挥出规划的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要根据规划和规范调整充实村庄建设方案,防止照搬照抄或拍脑袋建设,杜绝规划建设“两张皮”现象,同步加强对村民自主建设的监管与引导,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

其次,要突出建设重点和方向。保护生态环境是基础。实施村内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农村“七改”工程,在农药化肥双减、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汪塘沟渠整治、绿化造林、矿山修复等重点工作上下功夫,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发展生态经济是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大棚种植,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做好“果业+”文章,与观光、采摘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发展。弘扬生态文化是保障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的软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文明生活习惯、绿色消费模式,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探索建立参与共建积分制度,在垃圾分类收集、“美在农家”创建等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可以用积分兑换日用品,让共建共享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和引导村民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共同建设生态美好、社会和谐的美丽家园。

再就是,要保障“钱地人”供给。解决“钱”的问题,整合政策、项目等资源向精品村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继续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和引导作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挥金融服务作用,积极推动针对精品村建设的信贷投放。解决“地”的问题,用好县财金土地发展有限公司这一平台,加快市场化运作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点状开发利用,着力破解“农村建设用地自己用不了、用不好”的困局,更好地盘活存量土地,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重点支持村庄建设。解决“人”的问题,通过深化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工作,把更多的退役军人、机关干部、回乡创业企业家、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依托沂蒙乡村振兴学院,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大批乡村本土人才,参与村庄建设。

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级要求更高、社会更加关注、群众更加期待,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保持战略定力、历史耐心,义无反顾、毫不动摇地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系统推进。现阶段,我们在推进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落实生态文明主线的责任意识不强,底线思维立得不够牢,统筹谋划不足,推进机制运转不顺畅,基础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而筹措难等。8月19日,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指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管理规程》,将定期对获得“两山”基地称号的地区开展评估,并实行动态管理。守护好绿水青山,保护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这块金字招牌,要从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做起,动员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补齐短板弱项,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打,保持连续性,久久为功,才能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广大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word该篇DOC格式“两山”基地建设重点工作的思考与分析范文,共有1023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两山”基地建设重点工作的思考与分析下载
“两山”基地建设重点工作的思考与分析.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