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课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11-04 11:31:3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课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开发区(***区)工委(区委)组织部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关课题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
 
一、党建领导体制方面
(一)加强以高效运转为目标的保障体系建设
我区始终把基层党建摆在突出位置,以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重点,着力构建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体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健全领导体制促落实。紧紧围绕全区大局,围绕第一要务来开展工作,确定结合点,找准着力点。工委(区委)常委会实行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制度,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措施,列出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建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适时研究制定规划纲要,每年制定工作要点、考评细则,定期督促检查,通过实施领导责任制、巡视督察制、党务问责制、述职述廉制,促落实、求实效。
2、深入调查研究促落实。强化“一线”意识,工委(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听取党建情况汇报,带头深入基层展开调研,每年调研时间两个月以上。强化联动意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着力开展重点课题调研。
3、实行以点带面促落实。建立了三级联系点: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根据内部分工,每人联系1-2个基层党委(党组);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根据部门职责,联系1-2个基层党组织;机关处室党员负责同志联系1-2个党小组。通过调研指导、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全区共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示范点29个,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11个。
4、开展创先争优促落实。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和“五带头”党员活动,每隔三年进行一次验收评选;每年建党纪念日命名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一般从“五个好”党组织和党员中推荐产生。在区电视台、政务网设立“党旗飘飘”专栏,宣传先进典型,营造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5、保障人员经费促落实。选配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高的9名同志从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占组织部行政编制总数(24名)的37.5%。配齐配强基层单位党务干部,采取党校培训、挂职锻炼、实地观摩、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提高党务干部的务党能力。不断增加区财政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党员教育管理等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特殊事项,一事一议,据实拨付。
(二)加强以活力和谐为目标的领导集体建设
始终把提高领导水平作为核心,认真落实工委(区委)《关于加强区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常委会自身建设“九项制度”,制定了《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  加强工委(区委)班子集体领导的意见》、《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见》,着力提高四种能力,树立为民务实、活力和谐、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1、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战略思维的能力。坚持集中性学习教育与日常性学习教育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以此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一是日常性学习教育有制度、促转化、重提升。二是集中性学习教育有特色、出成效、重长远。
2、在扩大民主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抓住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这个基础环节,着力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代表任期制等制度,每年定期召开通报座谈会。抓住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这个关键环节,着眼于工作职能覆盖全局、工作领域条块独立、工作任务均衡配置,合理分工,充分授权,明确请示汇报、酝酿沟通、决策执行的程序,规范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提升常委的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抓住科学民主决策这个根本环节,推行决策前论证制、决策中票决制、决策后责任制,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每年开展“市民议事月”活动,建立了区、街两级社情民意收集站,广泛收集民意、集中民智。对重要干部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实行常委无记名投票表决;在全市率先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实行规划设计票决制,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效率和公正。
3、在团结协调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坚持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各常委间经常开展谈心活动,促进沟通,求同存异。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统筹工委(区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几套班子的关系,不断完善“一个核心【工委(区委)】、三个党组(人大常委会党组、政府党组、政协党组)、六个系统(经济社会发展、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文化、社会稳定、统一战线)”的领导体制,形成了以组织和谐为基础、行为和谐为外在表现,在共同理想信念、共同目标下和谐相处、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二、基层班子建设方面
(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全力优化队伍结构。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是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前提。为此,我们采取三项措施,全力优化队伍结构。
一是“梯队储备”。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优化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的基础。制定下发了《村(居)后备干部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人选“后备库”,做到“三个明确”:明确选拔范围与条件。从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中选拔,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选拔懂经营、会管理的“三高三强”人才。明确选拔的程序与数量。各村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荐,经村党支部研究,上报街道党工委考察确定。明确责任主体与管理方式。街道党工委具体负责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的选拔与管理,每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两次以上集中教育培训,年终进行评议和考察,实行动态管理,把村后备干部作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蓄水池”,着眼于长期培养锻炼。由于这些后备干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自然成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秀储备人选。近年来,已有277名后备干部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农村“两委”班子,其中67名担任党组织书记。
二是“多层嫁接”。针对有的村“缺帅少将”的实际,我们积极牵线搭桥,采取多种方式,为农村“嫁接”领路人:首先是“能人”嫁接。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谁能带头致富认准谁、谁能带领致富就用谁”的观念,打破行业、地域界限,选拔能人进村。其次是“才人”嫁接。从民营企业中选择一些懂经营、会管理并且有创业热情的“小老板”进村,发挥“鲇鱼效应”,激发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其次是高位嫁接。对一时没有合适人选担任党组织书记的村,从街道机关在职干部中选派有领导农村工作能力、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近年来,先后从私营企业老板、复员军人中选拔了134名文化程度较高、视野开阔、头脑灵活的党员“能人”进村“两委”班子,其中52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三是“党员群众圈定”。在农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过程中,不仅要赋予党员群众发言权,还要赋予党员群众决定权,这样选出来的村党组织书记才能赢得党员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开展工作才有群众基础。在2004年、2007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我们在制定下发的相关《实施意见》中都明确了党员群众的决定权。即村党组织书记选拔的条件、选拔范围由党员、群众根据上级制定的指导意见“圈定”,把“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的主要衡量指标,在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阶段,报名和资格审查情况都张榜公示,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在民主评议、民主推荐阶段,各村均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推荐,其中村民代表民主评议满意票低于50%的原则上不能推荐。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切实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先进致富技术的传播人、服务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认真组织实施了以主题教育、学历教育、思想教育及业务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组团”受教育,提升政治素质。提高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素质是农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首要内容。早在2003年4月,我们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新区发展我受益,我为新区做贡献”主题教育的意见》,成立了主题教育宣讲团,到各村进行巡回宣讲。主题教育宣讲团成立以来,共组织宣讲400多场次,各类培训20多次,接受培训教育的村党组织书记近6万人次,收集反馈意见230多条。
二是“出门”受教育,提升思想素质。近几年随着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全区农村经济也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党组织书记或多或少存在“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为此,区、街两级及时组织农村党组织书记“走出去”,到革命圣地尤其是通过“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能够“致富思源”,想想原来什么样;到经济发达地区找差距,从而能够“富而思进”,想想今后怎么办。每次外出学习,书记们都带着任务去,带着思路来。每次换届结束,我们都利用集中培训的机会,组织部分农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江苏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考察回来召开座谈会时,村书记没有了原先的“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工作思路更清晰了,工作热情更高了。我们将学习考察人员撰写的体会文章进行筛选,并发表在有关刊物上,反响较好。
三是“进校”受教育,提升理论素质。尽管农村党组织书记大都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理论水平往往偏低。为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理论素质,制定出台《加快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暂行办法》,鼓励农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提高自身理论素质。为保证《办法》顺利实施,采取“正反”两种激励方式。首先是“正激励”,即对参加学历教育者给予资金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学历教育,取得中专以上学历的,学费报销80%,由各街道和村各负担40%。其次是“负激励”,即加强监督考核。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情况一律纳入其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五年内未达到中专以上学历的,原则上调整出村支部班子。
四是“办班”受教育,提升业务素质。为解决部分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问题,加大了对党组织书记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力度,区、街两级每年组织专门力量,抽出专门时间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仅2008年就培训村党组织书记340余人次。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贴近中心、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思路,紧密结合当前区内外的形势,围绕农村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等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安排当前形势政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等专题。在培训形式上,既有老师讲授,也有现场观摩演示,还有分组讨论。同时不定期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先进人物作报告。在培训效果上,通过培训,党组织书记改进了老办法,学到了新办法,增强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依法治村的能力。他们反映说:“参加这样的班,受到了教育,也学到了方法,挺实用。”
(三)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全方位加强管理服务。农村党组织书记尽管不是国家正式干部,但所从事工作的大多是上级部署的,面对的是广大居民群众,监督管理如果不到位,容易导致党组织书记出现“混日子、捞票子、争位子”的现象,既影响工作的开展,又影响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另一方面,只有提高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服务力度,才能让管理更加到位。
一是实施入户走访座谈制,让作风“实”起来。在走访座谈范围上,主要走访退职村干部、烈军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困难户、专业户、致富户、有问题和意见的户等重点户。在走访座谈内容上,主要是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指示决议,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及解决的建议,征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最后,将走访座谈了解的情况记入“民情日记”,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总,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都及时给予答复或说明。近年来,通过入户走访,全区农村共收集建议、批评意见980余条,已被采纳或整改890余条,其中,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560余条。
二是实施任期目标公示制度,把工作“摆”出来。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实行了“目标量化、群评群议、位次考评、动态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首先是对目标责任分解。街道党工委在指导村“两委”成员搞好工作分工的基础上,街道与村党组织书记签订任期(年度)目标责任书。其次是对目标内容公示。将制定的任期(年度)目标在村务公开栏内向全体村民公示。公示内容不仅包括所制定的目标,还有具体要求及时限等。最后是结果运用。各街道每年分两次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年度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创优、经济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任期目标公示制,使党组织书记思想上产生了压力,工作中增加了动力,工作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是实施基层组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让工作“明”起来。2008年以来,我区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念,在农村社区推行基层组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何时干、干到什么程度”的职责分解,建立集计划、执行、检查、改进于一体的运行模式和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四是实施农村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让底子“清”起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在全区实施农村财务集中结算制度。在体制设置上,各街道分别设立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将农村财务人员、经费和财务帐的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双重管理变为由街道结算中心统一集中管理。在资金使用上,实行逐级审批的方式,严格收支程序。农村财务集中结算以后,村民对村里的财务更明白了,上访的少了,干群关系更和谐了。
三、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一)加强以永葆先进为目标的党员队伍建设
始终把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发展活动成果为契机,采取“1+X”模式,研究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党组织中开展“一点三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意见》、党员发展以及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为一体的五类35项配套制度,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能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1、健全落实党员经常教育机制。一是多种方式强化培训。采取“专题辅导、典型发言、现身说法、抽题考试、现场解答”等创新性方式,每年举办全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城乡社区“两委”负责人培训班、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各街道党工委定期举办农村社区“两委”专题培训班。大力提高一般党员理论素养,制定下发了党员教育学习培训、理论中心组、述学考学评学三项制度。二是多个载体搭建平台。扎实开展“群众在我心上,我在群众心中”、“双学一实践”、“当先锋、做表率,我承诺、看行动”“三比一树”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示范户、为民服务代理、设岗定责等多种形式,为党员创先争优、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严格组织生活,各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定期对党员民主评议。三是多项措施落实保障。在阵地建设上,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党员教育基地。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创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星级站点”活动。在教材体系建设上,编写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镜与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读本和辅导百问》、《誓言无悔》、《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辈子》、《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深化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辅导百问》等辅助教材。
2、健全落实党员联系服务机制。以创建党建品牌为抓手,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建立了扶贫帮困制度。制定下发了《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明确了联系人的主要职责、联系次数、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二是推行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制度,于今年5月26日启用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网。三是制定了农村社区“三定两帮”制度,科学划定党小组、合理定岗、因岗定责,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仅2010年,全区近85%的农村无职党员经过考核遴选“上岗”,累计为居民办实事好事2500余件。四是完善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实行分工负责制、局长接待日、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和公开接访等制度,连续10年实现无去省进京上访、无越级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五是设立党员服务站点制度。依托区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分别设立了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下发了《关于设立党员服务站点的通知》,充分利用区街一站式服务中心、社区事务代理中心,设立党员服务窗口;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商贸市场,建立党员服务点;在机关服务窗口单位、非公有制企业、服务性事业单位建立党员服务站。
3、健全落实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一是摸清底数全面管。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亮身份”活动,印制了流动党员登记薄、党组织关系接转回执登记薄,建立了流动党员台帐和信息库,做到知个人去向、知通讯地址、知家庭情况、知现实表现、知思想动向。二是设置组织集中管。工委(区委)常委会对理顺流动党员管理体制进行了专题研究,围绕四个依托抓组建:依托街道工商所,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集贸市场设立了市场联合党支部;依托街道社区,积极探索把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楼上的做法;依托工业园区,设立了出口加工区党支部,对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中的党员集中管理;依托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对流入的党员进行管理。三是外出党员委托管。采取定点发、专人送、邮政寄、通知领等多种方式,向101名外出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小读本》,党员持证到流入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
4、健全落实党内关怀激励机制。一是对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的补贴保障有力。农村社区干部工资报酬由社区自有资金列支,城市社区专职人员工资、补贴纳入街道财政预算。对农村社区离任干部,任职时间较短的,发放一次性退职费;任职时间较长的,除领取一次性退职费外,每月还可领取固定生活补贴。二是对老党员的补贴及时足额。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定额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4800元。三是对困难党员的帮扶及时到位。实行ABCD工作法,对家庭生活困难且无就业能力的A类帮扶对象,在政府补助的同时,从区管党费列支,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生活救助;对生活困难且市场就业能力较弱的B类帮扶对象,直接提供政策扶持性岗位;对综合素质较高、就业能力较强的C类帮扶对象,免费提供技能培训,积极推荐就业岗位;对具备创业条件、有创业意向的D类帮扶对象,免费创业培训,发放创业资金,引导自主创业。
5、健全落实党员发展工作机制。在机构落实方面,工委(区委)组织部内设组织员办公室,各街道党工委也都配备一定数量专兼职组织员。在程序落实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发展党员理论培训制、考察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等六项制度,突出抓好“两推一公示”制度的落实,创造性地实行入党积极分子答辩制度、设计党员发展工作流程。认真落实《入党志愿书》编号管理制度,每名新发展党员都有与之对应的编号。
6、健全落实党费收缴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做到收缴及时、管理规范、支出严格。一是实行党费收缴逐级登记和管控制度,明确党费收缴标准和程序,确保党费收缴到位。二是建立“一事一结”、定期对账、领导抽查“三位一体”的党费管理工作机制。党费专用账户单独设立,党费管理专人负责,实行会计、出纳分设。党费账薄、银行对账单和党费收支、结存表单齐全,三表结存党费数额一致。三是实行党费使用审批制度,规范党费的使用,做到年初预算、用前预审、用后审签,每项开支都经过严格审批。
四、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方面
全区党的各级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新跨越。一是经济实力大幅跃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打造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四大亮点”。二是民生工作稳步迈进。以“教、医、养、业、居”为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持续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率先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和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人居环境持续改进。“十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供电、通讯、数字电视等“八大系统”日臻完善,行政中心轴线、金沙滩公园改造、唐岛湾滨海公园等一批城市精品高质量完工。西海岸文化家园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区、街、居三级文化网络初步形成。成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山东省文化建设先进区”。四是社会稳定协调并进。和谐社区建设、“平安西海岸”建设扎实推进,“六型社区”被民政部誉为“***模式”,我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区,连续四年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安全生产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五、物质保障体系方面
近年来,我区把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2007年,我区村党组织书记总报酬平均为4.2万元,最高26.4万元,最低1.3万元。同时,统筹考虑其他村干部的待遇,以村党组织书记的总报酬为基数,村主任享受95%,副书记享受90%,村其他“两委”成员原则上不高于85%或享受务工补贴。具体来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提高经济待遇,使村干部干事“有劲头”。1998年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层次、递进式的结构补贴机制,通过健全制度、加强考核监督、明确经费来源和发放办法等多种途径保证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能够落到实处。一是实行刚性基本补贴,保证村干部基本收入。全区普遍实行了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以村庄人口、工作量等要素为依据计发基本补贴的做法。村党组织书记每人每年除依照本村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额领取补贴外,还按照村庄人口每人1-2元的标准领取工作量补贴。基本补贴按月或按季度发放,保证了村干部基本生活所需。2007年我区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补贴平均为8835元,是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最高达2.1万元,最低数额为3066元。二是实行弹性效能补贴,鼓励村干部履岗尽责。每年年初,各街道按照全区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街道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农村干部绩效考核意见,设立效能考核基本项。2007年我区村党组织书记效能补贴平均为10308元,是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倍;最高达到5万元,最低数额为7181元。三是实行梯度浮动补贴,引导村干部创业建功。各街道根据各自实际,对效能考核基本项以外的事项,如财源建设、招商引资和城市化建设等单独考核,年终一次性奖励。2007年,长江路街道一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因单项考核成绩突出获得19万元的奖励。
2、提高退职待遇,使村干部养老“有靠头”。为使村离任干部“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行“三项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衔接,逐步建立了村干部退职待遇动态增长机制。一是一次性退职补贴制度。充分考虑村干部任职期间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自1998年以来,我区对正常离任的所有村干部,按照每任职一年发放退职时近三年年均总报酬25%的比例发放一次性退职补贴。每年总报酬为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倍。2008年,一名任职18年的村党组织书记退职,领到一次性退职补贴15.3万元。同时,实行“负激励”,对自动离职、被撤职的村干部取消一次性退职补贴。二是固定生活补贴制度。从1998年开始,对1994年12月31日前退职的村“三职”干部,根据职务和任职年限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目前,这项补贴已由最初的每人每月30-60元逐步提高到现在的90-180元。三是社会保险补助制度。按照参保自愿原则,积极引导村干部参加农工商、自谋职业以及农村基本养老等不同类别的社会保险。其中,对参加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村干部,由区、街和村三方按当年缴费基数8%的比例给予补助。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班子建设方面
(一)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整体素质欠缺。据统计,新一届社区班子176名书记中高中(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总数的26.13%。在工作中,有的村书记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缺乏新思路、新办法,工作畏难发愁,长期打不开局面。还有的村干部争创一流意识不强,安于现状,工作处于“守摊子”的状况,群众满意度低。
(二)“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仍或多或少存在。受干部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区仍一些村“两委”存在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党支部书记缺乏民主意识,习惯搞“家长制”、“一言堂”,致使“两委”关系不协调、工作不配合。
(三)党群干群关系仍不够和谐。有的村党组织书记民主管理意识不足,工作方法简单,在村务、财务管理方面不公开、假公开或者公开不及时,与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的愿望相违背。有的村书记疏于对村民的教育和管理,致使少数村民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上访生事。有的村书记与群众联系沟通少,甚至“井水不犯河水”。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还认为爱提意见的群众是“刺头”,不愿到群众家中走访,造成干部群众互不理解,工作难推动。
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在拓展村干部发展空间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难点。一是政策方面。目前选拔街道领导干部主要从在编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担任领导干部受到身份的限制。二是编制方面。我区街道均已满编或超编,在没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一般不予下达招聘计划,我区无法进行公开招聘。因此,从我区的实际出发,建议市组织、人事部门增加专门的编制以及制定针对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录用、选拔的相关政策。
 
下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党建领导体制方面
1、充分发挥党建领导小组的谋划督导作用。我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较早,运行也比较良好。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有关要求,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定工作要点、考核办法、考核细则,都体现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不管是在2008年全省基层党建先进区创建中,还是年度基层党建考核活动中,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能够充分发挥督促检查作用,较好地促进了全区基层党建工作。
2、充分发挥政策制度的激励效应。近年来,尤其是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围绕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我区还建立健全了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公开公示、请示报告、党内质询、巡视督察以及党务问责等十五项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下一步,我们将着重采取两项措施:一是通过制度化建设促落实。按照李源潮部长提出的“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将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察;积极探索建立各级党委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上级党组织向下级党组织和党员报告基层党建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以及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基层党建述职考评等各项制度。二是通过品牌化建设促落实。深入推进“凝心聚力,兴区惠民”党建品牌创建,以培育特色、提高实效为重点,实行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新主体作用。
3、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问题上,需要明确人员和经费的保障。由于区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党代表工作办公室)办事机构无专门编制、人员配备和经费来源,大部分工作职责由工委(区委)组织部门相关处室承担,协调力度、工作精力等方面稍显不足。建议上级能够出台有关文件,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代表工作办公室配备专门的人员编制,规范机构设置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督查落实力度。
二、基层班子建设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抓农村党建工作责任。正如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座谈会上所说:“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必须抓书记”。进一步明确抓农村党建工作的责任,是有效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既要明确县区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更要细化镇(街道)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还要具体落实分管领导的责任,做到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到位而不越位。
(二)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也有长远性。一项好的工作必须要有相应制度作保证。但制度的制定出台与深入实施是两回事。目前,各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制度很多,而且相当一部分制度很科学,很实用。但实事求是的说,很多地方“只管生孩子,不管养孩子”,制度制定出来以后,便听之任之,缺乏后续的跟踪落实,执行不力,不能有效发挥制度的作用。长此下去,造成基层对上级制订的制度失去了“敏感度”。当然,也有一些制度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没有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制度本身与实际工作脱节,造成下面无法落实。因此,既要科学制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制度,更要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三)积极探索农村治理新型模式。一是探索设立村民会议主席,采取村民代表提议、“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农村党组织推荐、党员大会讨论、村民会议选举的办法,鼓励由党组织书记兼任,负责主持村民会议,使村民会议由虚变实,重大事项决定和监督的作用发挥到位。书记主持农村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在对重大事项表决时,以村民会议主席身份主持村民会议,这样既使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居务管理中得以体现,也使书记在村务管理中的权力范围得以明确界定。二是着眼于创新农村村务管理体制,将村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对分离,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形成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决策层(村民会议)、执行层(村民委员会)和监督层(监督机构)为主体的新型村务管理框架,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由侧重民主选举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转变。同时,制定村务决策、执行、监督三项规程,建立健全村务管理运行机制。这样做,可以实现三个目标:首先使决策更科学。健全村民会议制度,凡涉及到制定修改居规民约、集体改制等与村民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其它事项可由“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建立健全重大事项“五步工作法”的决策程序,即提出议案(“两委”、集体经济组织联名或一定数量的村民、村民户或村民小组联名提出议案)、受理议案(农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讨论议案(党组织召集党员大会,对议案进行讨论修改;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论证)、确定议案(“两委”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书面议案)、表决议案(村民会议对议案讨论表决,并将表决结果张榜公告)。其次使执行更顺畅。村委会在执行村民会议决议前,先制定实施方案,经“两委”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后分工实施,确定具体负责人员及相应的责任,必要时也可由“两委”成员分工负责。在执行过程中,村委会及时向村民通报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执行决议完成后,及时将决议实施情况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出现不可抗拒的特殊情况或执行困难时,村委会对原决议研究提出修改性意见,提交“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需对决议进行重大调整时,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最后使监督更有力。按照“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路,将农村事务会、财务监督小组、民主公开监督小组三个监督机构整合,在各农村设立3-5人组成的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会议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三年,农村“两委”成员、文书、财务管理员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监委会成员。监委会受农村党组织领导,对村民会议负责,对居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评判权和建议权,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
 
word该篇DOC格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课题调研报告范文,共有1282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课题调研报告下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课题调研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