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旅游村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4-15 07:55:1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旅游村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旅游村调研报告多篇

旅游村调研报告篇1

xx草原,是一块传统特色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状况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人民以传统畜牧业生产为主。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畅,这里的环境保留了原生态的质朴,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表现出观念上的保守,使得这块美丽的草原未能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牧民提供了展示其生产生活和当地文化的新途径。为这里的人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加致富渠道提供了可能。

7月11日至13日,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第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上,由前旗旅游局组织的xx苏木的两户牧民自己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服饰参加了展示。牧民的孩子也以模特身份登上了赛场。比赛结果,一户牧民获得现代服装组第七名,另外一户获得传统服装组第八名。首次参赛的牧民之子白音获得模特表演三等奖。

参赛的服装承袭了传统风格,加入一定的现代元素,完全由xx苏木基层牧民自已设计、自已缝制,在场内外赢得了一致好评。两位牧民还接受了内蒙古电视台等媒体的现场采访。

这次参赛增强了牧民们通过民族服装服饰的生产参与旅游的信心,提高了利用当地资源和技艺发展旅游业,展示新牧民、新形象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我旗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群众基础。通过这次参赛,我们也看到了我旗草原旅游的发展方向,受到了重要启示。

一、牧民是草原的主人,是发展草原旅游业的主体力量

草原是蒙古民族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北方民族文化繁衍的摇篮。世代生活在xx草原的牧民是这片草原的主人,草原因牧民而鲜活生动。在日益崇尚生态文明的今天,草原是xx旗展示自身形象的名片,具有十分强烈的感召力,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xx草原是xx旗发展旅游业的依托,是众多旅游产品产生、发展的背景,是美丽的xx旗最重要的底色。因此,调动广大牧民投身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是我旗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二、草原旅游业要以传统的民俗风情为主,立足当地文化,打造本土特色

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文化源源流长,博大精深,至今仍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挖掘科尔沁草原民间文化并发扬光大,是宏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的需要。在这方面,xx草原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牧民的生活仍然保持了浓郁的传统风格。

如:缝制马肚带、衲靴底、缝制民族服装服饰、编马绊子、组装套马竿等,是地地道道的牧民生活原貌再现。牧民群众利用自家奶食、自家肉食和自家天然草牧场的秀丽风光,使游客流连忘返。因此,我们要因势力导,一定要立足牧区生产生活实际,依托草原传统习俗,打造当地特色旅游品牌。

三、加快观念转变,加强素质提升,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型

xx草原处在大兴安岭向科尔沁草原过渡带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林草丰茂,植物繁多,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同时,xx草原位于乌兰浩特这个游客集散城市和阿尔山这个核心景区之间,是兴安盟最重要的旅游交通线上的关键节点。这里山川纵横、河流众多、草原丰美,且有上百种乔灌木杂处其间,地形起伏多变,景观层次感强,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天然高尔夫球场。

xx草原旅游应该科学规划,政策引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及时引导当地牧民转换观念,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本地资源优势,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谋求可持续发展,自觉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使牧民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方式,实现牧民由一产向三产转移,减轻盲目追求种养数量所带来的生态压力,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效益,追求绿色产业迅速扩张,取得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四、打造高品位草原旅游品牌,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

自20__年开始,我们依据这里的资源禀赋,在xx草原规划了度假牧场、心灵牧场、xx自驾游营地、科尔沁草原驿站等围绕“科尔沁草原”核心品牌,设计出“一线串珠式”的系列景区景点。经科学规划,意欲使景区最终成为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品位旅游区。逐步打造连接乌兰浩特这个集散地和阿尔山核心景区之间的aaaa以上草原民俗旅游区,成为充分展示科尔沁民俗、文化特征的特色景区。在品牌支撑下,动员千家万户参与旅游业,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从而带动xx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绿色兴安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充分感受到了xx草原上广大牧民积极投身旅游业的巨大热情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科学规划指导下的、全民参与的xx草原旅游业大发展的局面已经为时不远。同时,旅游业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民间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切忌不顾规划的一哄而上。在征地、环保等方面,政府及时进入,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避免出现一些违规的、非法的盲目建设,出现先天不足的景点,给今后管理留下隐患。

旅游村调研报告篇2

大学生旅游的趣向和取向是我们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大学生旅游旅游市场的前提和基础,而对大学生旅游趣向和取向的开发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大学生的需求来确定旅游市场开发的方式。通过本文第一、第二部分的阐述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从旅游趣向到对旅游取向的转换,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在这里我们主要沿引营销学里4C理论中的消费者和成本这两个方面对其开发模式进行大学生旅游的二向性分析。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sneeds)、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1、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消费者(Consumersneedsandwants)

大学生旅游旅游市场的流向,决定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而这一切都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支撑,但这种需求又经常处在矛盾和冲突之中,就像是生产过剩与购买力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能否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组合来满足多样化需求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大学生旅游趣向,来满足大学生对旅游的需要。我们把大学生旅游的客源旅游市场流向分为文化科研类、户外运动类和休闲交友类,并进一步细分为追忆旅游、调研旅游、科技旅游、修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交友旅游、情侣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3个大类12个小项。

(1)文化科研类(调研旅游、追忆旅游、科技旅游、修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开发时的学习性,满足大学生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以达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目的。

(2)户外运动类(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开发时的运动竞技项目,刺激大学生的求新、求异的探索猎奇需要,满足年轻人对运动和竞技活动的需要。

(3)休闲交友类(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交友旅游、情侣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开发时的休闲交友功能,有效减缓大学生学习压力。

2、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成本(Cost)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对其旅游趣向和取向有着强烈地制约作用,对旅游产品价格的合理定位是打破这种防御机制的可行方式。针对大学生自身的情况和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消费特点采用不同的定价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普通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因其本身涵盖了商品的概念,所以在总体上这个规则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如今大学生还没有固定收入,其旅游支出还来源于父母资助,价格弹性机制显得十分敏感。如此可见,价格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愿意并且有能力出游的概率会随着旅游产品的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对旅游费用的预算都是一篮子的。这就要求在互补性旅游商品的价格上予以大学生优惠,以便减小其价格限性因素对旅游趣向到旅游取向的转换。这些互补性旅游商品是指能满足旅游者其它需要的产品项目。比如,大学生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对吃、住、行、购物等物品和服务均有所需求,而这些项目的价格将影响对本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当互补品的价格上升时,对本种旅游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所以在制定旅游产品的价格时,可以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和差别定价策略为主的交叉性定价策略,以较低价格策略获得旅游市场准入通行证,使旅游产品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吸引大学生,迅速占领大学生旅游旅游市场。

3、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便利(Convenience)

要想使大学生从旅游动机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便利,既是购买的方便性。这要求开发者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旅游购买方式和偏好,让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同时,也享受到这种消费给自己带来的优质服务。而这种便利主要体现在能否直接为大学生提供较为明确的旅游路线,能否为大学生直接提供更多旅游咨询服务,能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大学生旅游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受限性,这就对旅游信息的传递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便利原则贯穿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信息的传递一般可以通过高校团学会、学生社团及校园代理机构等中间渠道,只有紧密地加强与这些中间机构的联系才能更好地促成旅游的行为的发生。

(1)通过高校团学会、学生社团向大学生提供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定期定时的向团学会或社团提供旅游产品相关资料;并可不定期的与这些学生组织开展一些与旅游有关联谊活动,增强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认识。

(2)通过校园代理机构向大学生开展相关的旅游咨询服务,并可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来共同研发当前大学生所需的旅游产品,校园代理机构可采用人员录用制度,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优先考虑,在校园营造一种良好地氛围。

(3)通过在校园张贴海报、发放单页、视频宣讲等形式来传达相关的旅游产品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

4、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沟通(Communication)

大学生希望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内心情感的匮乏,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却制约了旅游行为的发生,而沟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以引导心理防御机制朝有利于旅游行为发生角度的转化。这种沟通着眼于旅游者与开发者之间双向的沟通,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使开发者拥有自己忠实的顾客,使顾客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而这一切在具体方式上可体现为如何使得公共关系得到良好的运用,如何让高校单位为双向的交流服务,如何利用发达的信息交流工具实现与大学生的沟通,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进行趣向-取向的转换时做到有的放矢。但在目前的买方旅游市场下,更体现在开发者如何去了解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与旅游顾虑,从不同的途径去引导大学生的旅游趣向-取向。

(1)高校单位是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锻炼机会的服务单位,同时也是人才聚集地,他们知道大学生基本的需要和生活状态。所以旅游市场开发者应通过与高校的教学单位沟通交流,了解大学生生活、学习状况,为他们制定专项的旅游产品;让大学生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最终实现校、企、学生等三方的共赢。

(2)高校每年的校园活繁多,如校园之春系列活动等。将公共关系策略与旅游产品的开发结合起来,以不同形式支持高校活动的开展,比如冠名形式的赞助支持高校团学会、社团及俱乐部举行比较大型的校内外活动。让学生了解特色旅游产品,达到宣传的目的,以此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3)一个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需要大量的旅游市场推广员,而高校恰好拥有大批人力资源。将大学生渴望得到实际锻炼的需要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结合起来,利用他们帮助宣传与推销产品,也让他们去调查大学生旅游旅游市场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旅游顾虑等。从而实现开发者与消费者之间互动。

(4)目前,发达的网络已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大学生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旅游开发者通过建设吸引力较强的网站来吸引大学生去主动了解相关的旅游产品信息;另一方面并通过网络论坛实现开发者与大学生旅游信息的双向交流。

旅游村调研报告篇3

一、鄢陵旅游业资源

(一)生态资源优势独特。

(二)陈化店地下水水质优良。

鄢陵县陈化店镇地下水储量丰沛,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中微量元素锶和偏硅酸等含量均高于国家优质矿泉水标准。长期饮用,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以之泡茶饮用,具有清爽止渴、消疲提神、促进代谢、消脂去腻、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

(三)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二、鄢陵乡村游发展采取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乡村游发展规划。

聘请省内有关专家和教授对全县的农家乐旅游资源开发、线路组合、宣传定位、发展步骤等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编制出《中国鄢陵农家乐旅游开发总体策划》。规划以“一花(鄢陵花卉)、一木(鄢陵苗木)、一水(陈化店水资源)、一草(草坪生产)、一果(樱桃、蟠桃等杂果)”五大资源特色为支撑,深入挖掘“彭祖养生文化、许由文化、三国曹魏文化、茶文化、鄢国古城文化”等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把美丽田园风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结合起来,达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和谐统一。

(二)加快乡村游精品景区建设。

景区(点)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切实加强乡村游景区建设,为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2、柏梁花乡农家乐。该景区以柏梁镇蒋庄村为依托,以农村城镇化和景观建筑为载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建中欧结合式建筑110栋,积极开展农家乐旅游,让游客入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村生活和花乡风情。目前,已建成布局考究、古朴美观、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中欧结合式建筑70余栋,农家乐接待床位400多张。

3、姚家村。该村花木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众多,以蜡梅最为著名,素有“蜡梅冠天下”、“花园第一村”的美誉。历史上有名的“姚家花园”就座落于该村。近年来,该村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花卉生产,成为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花木产业迅猛发展的专业村、示范村。目前,全村2743亩耕地全部种植花木。同时,姚家村人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的空闲地种植花木,建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风格别致的花园式庭院,不仅美化了环境,又发展了“庭院经济”,增加了收入。

6、南坞清流河休闲景区。该景区以清流河为依托,两岸种植有蟠桃2000多亩,绵延20余公里,每年三月,两岸桃花都引吸着周边城市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长期居住在闹市里的人们营造了一个休闲娱乐、踏青赏花的“世外桃园”、绝世佳境。同时,清流河沿岸青年湖水面面积500余亩,大闸蟹养殖规模发展,每年秋季都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游玩品蟹。

8、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该景区位于陈化店镇,陈化店茶史源远流长,茶文化相伴而生。景区以陈化店优质水资源为依托,已建成各类高、中、低档茶馆、茶舍100余家。

(三)加大乡村游宣传营销。

一方面,把鄢陵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宣传的重点进行整体包装推介。几年来,通过新闻媒体刊发宣传稿件200余篇;在河南电视台、许昌电视台以及周边地区电视台制作专题片30余期;在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许昌日报等报刊开辟广告专版;在国际互联网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开通鄢陵旅游网站,全面介绍推荐鄢陵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强烈的市场宣传营销意识,变“等”客上门为“请”客上门。积极组织人员组成促销团到各地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营销;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旅游交易会和全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并积极参加“河南风”推介活动;极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记者、旅游界同行来鄢实地考察、踩线,推介旅游线路。通过以上措施极大地提升了鄢陵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打响了鄢陵乡村旅游的品牌。

(四)加强乡村游规范管理。

乡村游虽然起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但并不说明乡村游给人的印象就是住房档次差、环境卫生脏、经营管理简单粗放。我们通过评选星级农家乐,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乐旅游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旅游部门联合工商、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为农家乐经营者讲解服务规范、交际礼仪、饮食卫生、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定期不定期对农家乐环境卫生、餐饮质量、收费标准进行检查。积极组织经营者先后到栾川、四川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培训,开扩眼界和学习经验。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确保了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使农家乐经营者逐步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鄢陵乡村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鄢陵乡村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县乡村游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组织管理不够规范。我县乡村游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完善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有关政策、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家乐”接待点的数量多但规模小,档次较低,接待大规模的旅游团队少,旅行社为其提供客源少。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两侧路灯、各种指示牌、景区内排水、排污设施及停车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制约和影响了农家乐的发展。

(三)缺乏文化内涵,对民俗文化深度挖掘不够。“农”的特色、“家”的感觉、“乐”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少,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的开发力度不够。大多数“农家乐”经营项目类同,产品单一,缺乏“农”的特色和风格;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饭馆、一家旅店,缺乏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吸引力不够强。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当地农民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处于较为粗放的经营层面,服务质量和档次不高,严重制约农家乐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

紧紧围绕如何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把乡村游工作作为重点,对在乡村游发展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协调和指导。二是制定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对乡村游发展重点乡镇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提出具体要求。三是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点)开发的项目招商力度,打造景区(点)与乡村旅游项目结合的有效平台。四是出台发展乡村游的相关扶持政策,特别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人员培训、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奖励;重点扶持和发展几家乡村游休闲旅游示范点,作为全县乡村游发展的典范,切实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四是立足于长远发展,注重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特别是农家乐从业者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增强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二)完善发展规划,突出特色资源优势。

在省、市“旅游立省”、“旅游立市”战略决策的指导下,按照鄢陵“旅游强县”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乡村游总体发展规划,认真抓好实施和落实。一是注重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做到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抓住重点,分步实施。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有序推进,逐步完善。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尽快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三)提升服务质量,打造鄢陵乡村游品牌。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不断规范农户乐接待服务标准,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游客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四是加大鄢陵乡村游宣传营销力度,通过参加促销会、推介会及在各类电视台、报刊、信息网站等新闻媒体制作专题、刊发稿件等方式,加强宣传推介,扩大乡村游的影响力。同时,将乡村游、休闲旅游列为旅游节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旅游线路,举办形式多样的乡村休闲旅游专场推介活动,全面打响鄢陵乡村旅游品牌。

(四)加大对乡村游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拔付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游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如:道路、污水排放及处理、公共照明、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对乡村游项目的立项进行倾斜,使更多的旅游项目能够得到上级项目专用资金、贴息贷款、无息贷款的扶持,进一步完善现有景区设施,提升景区档次。

(五)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乡村游项目用地政策。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最大限度利用好国家土地使用政策,并出台更有利于乡村游发展的土地政策,降低旅游企业土地方面的投入成本;将旅游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纳入所在地政府土地部门年度计划,保证旅游产业发展所需土地。

(六)加大对乡村游宣传营销的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将鄢陵乡村游纳入省旅游宣传的整体规划中进行宣传推介。在中央、省、市强势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增强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打造鄢陵乡村游的知名品牌。

旅游村调研报告篇4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局出发,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开创了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据统计公报显示,20xx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518.1万人次,增长17.0%;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7万人次,增长6.7%;旅游总收入91.1亿元,增长20.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720.7万美元,增长34%。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是与旅游业发达的城市相比,我市还存在一定差距。作为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如何在未来实现跨越发展、弯道超车,需要加紧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打造新的动力之源。经过深入思考,我们认为特色旅游小镇作为刚刚兴起的新型旅游业态,可以作为我市旅游业进一步提质升级、加速发展新的突破口和聚焦点。

特色旅游小镇作为众多特色小镇类型中的一种类型,是指在现有的人口集聚地或村镇基础上,以打造特色旅游业态为主导,以休闲旅游为核心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生态、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一般而言,旅游小镇是一个社会实体,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占有较高比例,是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双重因素推动下产生的。

近期,根据安徽省《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旅游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市特色旅游小镇现状、加大建设发展力度,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旅游局在全市开展了特色旅游小镇调研。

一、我市特色旅游小镇基本情况

我市特色旅游小镇文化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据调查,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游小镇有8个,分为三种类型: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和生态人居型。

(一)资源主导型

这类小镇具体指自身拥有旅游资源,具备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城镇。主要为古镇、特色镇,有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有好的古镇风貌,有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我市的正阳关镇、隐贤镇、安丰塘镇均属于这一类型,20xx年三个旅游小镇共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0.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000万元,其中外汇收入360万元。

1、寿县正阳关镇

寿县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颍口、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正阳关镇中部有保存较好的传统风貌区,面积约为7公顷,古镇区原有72条巷道,至今虽许多街巷已经消失,但街巷肌理依旧清晰。现有24处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动文物,其中市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9处。在保留了明清空间布局的镇南古街区,至今仍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巷,一般为前店后院,店面木板门,独具淮上风情。格门、花窗、四合院,青砖、黛瓦、马头墙式的明清古民居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屋,青石板铺就的街面上深深车辙述说着正阳的古老及辉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三座古城门、大王庙、清真寺、玄帝庙、淮安客栈等,建筑面积达2万㎡以上,基本保持了清末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2、寿县隐贤镇

寿县隐贤古街始建于公元前206年,是千年历史古镇,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商铺为木质雕花结构,青砖灰瓦阁楼,高挑没有天井小院,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原为“三街六巷”布局。现存历史建筑21万㎡,历史建筑完好率30%以上。东西南北街道入口立有四座城门,分别为文昌门、哈德门、长胜门、德顺门,皆为单层歇山顶,马头墙,典型的微派砖木建筑,中间是双扇栎树油漆大门,两边各有一扇小门,高约七八米,宽约八九米,四门白天敞开,晚十点关闭。隐贤自古濒临淠水,水运发达,舟楫如梭,遂成淮河中上游的重要商埠。古镇文化底蕴深厚,至今尚保存有七仙桥、明清店铺、清石板街、董子读书台、曹操炼兵器炉遗址、泰山古庵、城隍庙、三十六座庙、七十二面井等部分古迹遗址,尤以孝感泉承载千年的动人传说在坊间流传甚广,“编笆接枣,锯树留邻”传为佳话。

3、寿县安丰塘镇

寿县安丰塘镇于1992年由苏王、戈店两乡合并而成,时称安丰塘乡。1997年撤乡建镇。因著名水利工程--安丰塘而得(乡)镇名。戈家店原为古安丰县城东关,明代曾在此设驿站。相传派有郭姓官员在此驻守,遂称郭家店。当地有戈姓家族,郭、戈谐音,逐渐演称为戈家店。安丰塘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有安丰塘、孙公祠。古遗址有古安丰县城遗址、五代十国时南唐点将台遗址。古墓葬有曹都督墓、孤堆庙古墓、白马庙陶姓祖坟。古建筑有陈家祠堂等。还有安丰塘古代有名景点八处,这些都为安丰塘镇乃至寿县平添了一层神秘与光彩。

(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是旅游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我市的小甸镇、上窑镇、毛集镇均属于这一类型,20xx年三个旅游小镇共计接待游客127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0.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000万元,其中外汇收入287万元。

1、寿县小甸镇

寿县小甸镇是安徽省旅游乡镇、安徽省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也是安徽省红色小镇。这里是安徽省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点燃寿县革命烽火,持续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区域。1923年冬,曹蕴真、薛卓汉等在此创立小甸集特支,开展革命活动,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培养进步青年,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

为进一步弘扬小甸集特支精神,抢抓红色旅游发展机遇,力争尽快建成小甸镇红色旅游景点,早日让其发挥效益,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小甸镇依托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于20xx年组织编制了小甸镇旅游总体规划。20xx年完成纪念园一期工程,建设了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淮上中学补习社、党旗文化广场、党史研究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红色纪念品展示中心和寿县革命烈士陵园等。

2、大通区上窑镇

大通区上窑镇位于淮南东大门,距东部主城区十五公里。上窑古称“秦墟”,是盛唐时“六大瓷都”之一。镇域内现有隋唐古镇遗迹、国家文保单位--寿州窑遗址、柴王庙遗址、三圣寺遗址、洞山庙、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窑国家森林公园、上窑山、高塘湖、湖心岛、窑河、安徽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资源,风景秀丽、历史厚重、生态优良,区位优越。

为了弘扬新四军精神,缅怀革命先烈,20xx年10月,淮南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淮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组织兴建了新四军纪念林。近年来,在新四军纪念林的带动下,学子林、夕阳林、人大林、记者林、人才林、淮化苑等十多个纪念林相继建成,诸林连成一片,面积近千亩,已形成了一处全省最大的以新四军纪念为核心的,集纪念、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纪念林园区,在省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3、毛集实验区毛集镇

毛集实验区毛集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淮河风情文化古老灿烂。境内有淝水之战古战场“青冈城”遗址、江上青烈士纪念地、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河风情文化博物馆”。域内民间艺术繁荣,花鼓灯、推剧堪称一绝。是全国唯一一家集“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三项国家级试点为一体的单位。

(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这类小镇一般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多处于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一般为近中郊区;或离中心城市两个小时以内车程,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乡村休闲、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为主。我市的安丰镇、毛集镇均属于这一类型,20xx年两个旅游小镇共计接待游客91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0.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000万元,其中外汇收入202万元。

1、寿县安丰镇

寿县安丰镇建制久远。南北朝时即置安丰县,经过镇区的寿六公路是楚国时沟通南北的重要道路。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曾在安丰成立安丰县,建成安丰路、县府、师范学校和卫校。撤销县建制,安丰一直是寿县中部经济文化的中心。安丰旅游资源丰富。瓦埠湖和梁家湖位于镇区东西两翼,分别建成了万亩渔塘,渔家乐活动开展较早,现在每逢周末,前往休闲垂钓的游客络绎不绝。丰华公园是全国首家农民公园,占地600余亩。园内水面宽阔、长桥卧波、假山矗立、植被婆娑,集休闲、娱乐、会务接待与一体,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

焦岗湖镇(原焦岗乡)是半湖半岗的鱼米之乡,在清雍正十一年(1734年)州县分疆治理后,属凤台县丰和乡的一部分。清末设八坊练总,划为焦岗湖。民国30年(公元1941年)焦岗乡境,湖东属永安乡,湖西属双夏乡。民国37年2月,鲁豫皖六分区党委派徐明义带员来焦岗湖一带开辟新区,从此建立了红色政权,划焦岗湖一带为焦岗区,属颍上县。1949年2月,焦岗区从颍上划归凤台县。20xx年6月,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成立,焦岗乡划归毛集实验区管辖。

焦岗湖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焦岗湖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焦岗湖影视城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焦岗湖温泉度假村等。域内焦岗湖四周田园平畴,村庄错落,植被覆盖良好,享有“生态大湿地,安徽焦岗湖”之美誉,是人们享受自然、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我市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市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要求相比,仍然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值得高度重视。

(一)理解认识有待加强。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一是对特色旅游小镇的理解需要提升。特色旅游小镇“非镇非区”,不必拘泥于行政区划上的一个“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它既可以是建制镇、集镇或其相对独立的部分区块,也可以是旅游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发展聚集区、历史文化村落和特色旅游街区等。而我市目前在打造特色旅游小镇时往往都是以一个行政区划镇为依托,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特色旅游小镇的进一步建设发展。二是统筹推进力度不够。各级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出台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

(二)管理保护措施有待完善。一是文化挖掘和资源保护的工作机制有待健全。从我市现状来看来看,针对旅游小镇文化挖掘和保护的统筹力度不足,市、县(区)、镇三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职责不太清晰,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亟待健全,未形成各级政府齐抓共管、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整体合力,制约了文化挖掘和保护工作的开展。二是管理思路有待深入研究。目前,在城市旅游小镇开发保护方面尚未找到适合的有效管理思路,管理效果不明显。三是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对历史风貌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如,小城镇缺乏对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意识等。

(三)开发性保护滞后。旅游小镇开发保护需要大投入。目前,我市旅游小镇建设的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还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和外地客商投资的倾斜优惠政策,致使对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大多数承载历史记忆小镇的设施不完善、服务不配套,难以进行实质性、深层次的保护性或修复性开发,难以形成有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不能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实现旅游小镇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和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及招商引资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建议

(一)强调规划引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和高效能管理,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在规划时,要树立超前意识,力争按照3A级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以上标准进行建设,为争创省级特色旅游小镇打好基础;要突出本土特色,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和资源,合理定位总体建筑风格,巧妙利用地形地貌,规划建设具有主题特色的街区、广场和集市,丰富特色餐饮、精品住宿、旅游商品和旅游文化活动,打造体现地域文化标识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二)理顺管理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职责和具体分工。在具体工作中,要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分工任务、目标、制定时间安排,将建设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并奖惩兑现。

(三)加强宣传保护意识。让旅游小镇保护知识进入党校,成为淮南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进入大、中、小学课堂,培养学生对城市记忆传承的意识;借助广播、电视台、报刊以及网络等媒体,加大旅游小镇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丰富旅游小镇保护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基础设施投入。将旅游小镇建设工作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起一套旅游小镇开发保护的专项、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避免开发利用过度。二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小镇的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生力军。探索产业基金、ppp等融资路径,多渠道解决旅游小镇建设资金问题。

旅游村调研报告篇5

据权威部门分析和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散客在旅游比例将突破70%,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角。因此,认真分析散客旅游的起因与发展态势,探讨市场开发的营销策略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散客及其产生的原因散客意为去异地独立旅游者,这种旅游往往预付一定旅费,没有陪同,人数多在5人以下,但在某些地方如遇游客要求,也可提供导游服务。有时也被称为异地个人旅游,即个人或家庭按照特别拟订的旅游计划单独进行或由一家旅行社承办,根据和旅游批发商一同制订的旅游计划进行的旅游。实际上,由于散客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界定,如以包价形式、团队规模、委托形式、销售方式以及组团地点等为标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散客旅游都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但旅游产品的购买上强调“点菜式”或“量体裁衣式”,游客自愿结合,自定路线,“随走随买”,而非一次性付清旅行费用或完全被动接受既定的旅游项目。

二、散客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由于老弱游客、初次出游者以及语言障碍等因素的存在,团体旅游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其规模将会缩小,团体模式也将有所改变。在团体旅游与散客旅游的并行发展中,前者会不断结合散客特点,向后者经营方式的方向作出相应调整,产生介于团体或散客旅游之间的中间形式,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当前,我国发展散客旅游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回运力紧张,交通票预计周期长,变更率高,购买困难;

其二,社会服务体系欠发达,景点缺乏规范化的标识,卫生状况堪忧;

其三,信息和通讯服务有待改进,缺少对散客的咨询系统等。因此,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开拓必须认真分析散客需求特点,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方针上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一)散客旅游市场的调研。

由于缺乏对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研究,造成了旅游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的混乱,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当前,应将市场调研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予以应有的重视。通过对主要客源散客的旅游目的、社会经济特征、行为特征以及客源流向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系统地搜集有关散客旅游供求方面的信息,从而确定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营销策略和目标。

(二)产品策略。

散客与团队游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团客购买组合完整的旅游产品;而散客则是分散购买产品的个别项目,再加以随意组合。因此,旅游企业应努力设计多种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在产品结构上,可以采取零星委托式、自选式、组合式、定制式等多种模式,由散客按其所需自由组合。以黑龙江冰雪旅游为例,可以开发出不同的专题旅游,如以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以冰雪艺术、冰雪娱乐、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游客可以不受团队旅游集合时间的限制,时间充裕,充分领略冰雪旅游的魅力。以冰雪为专题也可以组织镜泊湖、桃山、亚布力等地各具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镜泊湖的冰瀑与桃山、亚布力的高山滑雪场具有不同于平地人工冰景的意蕴,可以丰富冰雪旅游的内容,使游客有充分选择余地。

(三)价格策略。

传统的全包价旅游形式,随着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已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我国全包价旅游的直观报价高于海外旅游商普遍实行的半包价旅游的报价,给海外游客以中国旅游高价位的错觉,从而影响了海外客源市场的开拓。散客旅游的支付方式是“现付现享,零付零享”,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也高于团客。因此,散客市场的开发在价格策略上主要应发挥好价格杠杆的良性调节作用,采用灵活的作价方式。此外,一些过去只对团队的价格策略也可以经过改造而移植到散客市场上来。

1、区别不同时间实行差价。如对散客,旅游淡、旺季实行浮动价,淡季客房优惠,连续住宿越多,价格越优惠。景点门票周末价高于平时等。

2、区别不同空间实行差价。如旅游热、温、冷点实行不同的定价。

3、小包价团。指游客预付部分旅费,由组团社提供南罨本服务和选择性旅游项目。四项基本服务指接送、订房、早餐和交通票,选择性浏览项目分“一日游”、“半日游”等。选择性项目单列,不计入综合包价中,游客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处理?、一地成团。指游客可以根据组团社提供的路线和浏览项目,按指定的地点和日期,汇集成团队进行旅游,汇集前费用则由游客自理。

(四)促销策略。

吸引散客旅游,还必须对已确定的旅游项目进行形象而具体的宣传促销,将旅游信息传达给尽可能多的潜在游客。首先,必须塑造和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突破其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其次,要提供内容详尽的,符合散客需要的旅游宣传印刷品,包括旅游线路说明书、目录集、导游指南、价格表、各种单页宣传品、宣传小册子,以及其它用途的信封、挂历、明信片等,介绍有关旅游地文化、地理、物产、风俗民情、风光名胜和交通、食宿、购物及其基本价格等情况,以帮助人们增加了解,消除顾虑,增添游兴。旅游印刷品具有图文并茂、实用功能强、可长时间保留,随时提供信息支持,而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旅游促销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以及参加旅游博览会、巡回展销会,做好广告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增加人们接触信息的频度和密度。

(五)渠道策略。

散客的输入渠道较为繁杂,总的原则应是既有重点又有广开渠道。

第一,旅游社应成为散客有求必应的咨询窗口,热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推荐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目前应逐步推广在旅游社设置“散客部”或“散客中心”的作法,真正将散客业务提升到主体业务的高度,及时追踪散客市场动态,做好信息反馈,给予散客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应逐步建立和健全散客预订系统,尤其是在交通、客房和浏览项目方面逐步建立为散客服务的电脑预订网络,通过电脑联网,随时了解各交通部门、饭店的预订情况,接受散客咨询和预订,并可储存旅游资源方面的信息,根据散客的不同需要,代为规划旅游线路。

第三,应在交通枢纽,如航空港、码头、车站、市区主要街道路口等设立醒目的中外文路标、导游交通图、指示牌等,清晰地标示各游览点的地点、方位和距离,为初到的游客“指点迷津”。

第四,应鼓励旅游企业人员走出企业大门,到市区繁华地段亮牌设点,设立“旅游问讯中心”,提供咨询帮助以及代购交通票、代订客房等。第五,有条件地区可开通旅游信息咨询专线电话。

散客市场的营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旅游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取决于整体社会环境的优劣,散客接待需要构建社会的整体运作机制,其中旅游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热情欢迎、热心指引和帮助;旅游景区环境整洁、和谐优美;交通、通讯部门为游客流动提供顺畅无阻的通道等都是这一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散客旅游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合元素,需要旅游企业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便利、舒适、友好的旅游宏观社会环境。

旅游村调研报告篇6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这一目标,在加强旅游规划编制、重视旅游资源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促进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确立了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开展了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仙居县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编制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和各分区规划、修建性详规、专项规划等35个规划。景区开发稳步推进,全县已开发景区(点)7处,“山水林古月”五大特色初步显现,神仙居景区深度开发的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重视旅游品牌建设,启动了神仙居景区5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神仙居景区获得了浙江省五十大精品景区等称号,皤滩古镇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县获得了浙江旅游城市金名片奖。

(二)产业互动,旅游带动作用初显成效。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在推动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上成效明显。我县杨梅、油菜花、向日葵等休闲观光产业初步形成,既带动了旅游产业的有效发展,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杨梅节期间,全县杨梅果园观光游客22。7万人次,门票收入305万元。“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以溪潭垂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2008年,全县旅游总收入16。1亿元。

(三)完善配套,旅游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仙居旅游业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拥有星级酒店4家,各类宾馆、饭店240多家,总床位7000多张;旅行社13家,导游将近350人;旅游车船公司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7000人。一批专营仙居土特产的旅游购物销售网点相继开业,休闲场所逐渐增加,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开展“旅行社年度综合考核”、“优秀导游评比”、“行业培训”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行业管理。

(四)宣传促销,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紧紧围绕“立足浙江、主攻长三角”的市场定位,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捆绑式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营销力度,旅游市场稳步拓展。通过利用主流媒体广告、举办大型节庆活动、邀请剧组来仙拍摄、组织参加旅交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仙居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区域联动营销,已与全国各地1000多家旅行社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网络。2008年,全县景区(点)接待游客402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发展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合力兴旅有待加强。有的部门(乡镇)对自身职能与旅游业发展结合不够,大产业理念不强,主动配合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不诚信经营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旅游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存在宰客现象;在节假日期间,宾馆酒店房价普遍存在擅自大幅度涨价现象;部分宾馆饭店设施、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三是旅游整体氛围有待营造。少数干部群众对发展大旅游的认识不够到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在县域范围内,对仙居旅游形象的宣传还不够到位,大型旅游广告牌还不够多,旅游氛围不够浓。

(二)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滞后。一是规划的龙头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虽然编制了不少规划,但随着形势发展,有的规划存在不够科学现象,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精品景区较少。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档次不够高,精品较少,核心景区品牌效应不明显。近年来,神仙居景区建设投入较少,景区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进展缓慢,大神仙居景区尚未形成。三是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到位。现有景区多以观光为主,产品类同,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旅游产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旅游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旅游特色品牌还不够突出,主要以“游”的门票收入为主,其它五要素的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以游兴贸战略有待进一步深入实施,各类工艺品和农果特产品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旅游纪念品缺乏。二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进展缓慢,景点专线班车较少,交通指示牌不够健全;部分景区休息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达不到要求;土特产销售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滞后;城区环境秩序与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县域范围内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较少。三是接待档次和服务质量偏低。神仙居等景区容量小,接待能力有待提升;神仙居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项目进展不够理想;星级宾馆酒店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住宿冷热矛盾仍然突出。

(四)体制机制有待理顺。一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明显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有景区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淡竹休闲谷等景区经营困难,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投融资体制亟需完善。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问题急待破解,投融资平台有待搭建。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招商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景区存在投资商亏本经营和进退两难现象。三是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涉及政策处理、部门(乡镇)职责、关系协调、招商引资等方面,有的政策和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对旅行社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创新。我县旅游人才规模与整个产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及学历层次偏低,旅游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三、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全力兴旅氛围。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景区、大平台、大景观”的发展理念,认真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大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管理,总揽发展全局,认真研究做大旅游业的措施和办法,研究制定旅游发展工作方案,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乡镇)要将自身职能工作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营造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三要优化发展环境。以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为载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生态环境和法治环境,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品牌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一要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提升产业的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具体专项规划,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二要打造精品景区。增强精品意识,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加大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力度,加快蝌蚪崖景区开发,打造大神仙居景观链,全面提升仙居核心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三要提升文化内涵。依托我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做足“仙”字文章,加快第十洞天等景点的开发。依托地方民间艺术和古迹,推出“人间灯彩”一台戏等一批具有风俗民情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四要拓展客源市场。创新旅游促销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三)完善配套功能,健全旅游服务体系。要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推进神仙居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休闲设施,健全仙居旅游景区配套功能。“行”方面:实施旅游便捷工程,加快发展县内旅游交通,推进公共交通和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旅游路牌和指引标识。“吃、住”方面:规范宾馆餐饮业发展,加快酒店升级改造,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挖掘餐饮文化,做好小吃一条街这篇文章,提升特色餐饮的质量和品牌。“购”方面:实施旅游兴贸战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重点开发体现风土人情的旅游纪念品和农果特产品,积极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娱”方面:大力扶持休闲娱乐业发展,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激发游客的消费激情。

(四)坚持产业互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融合力强的作用,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加快培育和壮大产业新的增长点。一要打造休闲精品。以“生态仙居,休闲胜地”为主题,注重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产品开发,做大做强“农家乐”品牌,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和景观林观赏区。充分利用永安溪沿岸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成休闲景观带。二要打造节庆品牌。完善规划和相关政策,连片发展好景观农作物,并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依托,努力办好“杨梅节”、“油菜花”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节庆活动的影响力和综合效应。

(五)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旅游发展活力。一要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与发展大旅游相适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要制定和完善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流程,加强监管。二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实行政企分开,逐步实现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离,努力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三要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融资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打造旅游精品,提升旅游档次。四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探索建立善纳人才、善用人才、善育人才机制,大力引进高端旅游人才,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人才支撑。

旅游村调研报告篇7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安排,我局针对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XX文化旅游资源情况

XX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XX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之一,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质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族风情,形成了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素有“黔蜀门屏、银杉之乡、XX故土、傩戏王国”之美誉。地处黔北渝南,与本省的正安、务川和重庆市的南川、武隆、彭水五县(区、市)接壤,为黔东北入渝入川通道,历史上经济文化与川渝地区交往甚密,现在更是成为黔北地区面向成渝经济走廊的“桥头堡”。

1、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XX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16℃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与重庆低湿酷热天气形成强烈反差,是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最佳胜地。作为“银杉之乡”,我县拥有以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原生态植被,境内有高等植物300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珍稀植物16种,有被称为“植物中的熊猫”的银杉,“中国鸽子树”珙桐,抗癌新秀红豆杉,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银杏、香果树等。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有:旧城一线天、仙女洞、仙米洞、黄泥洞、洋渡小山峡、淞江漂流、芙蓉江十里峡、三江河风光、白滩峡谷风光、三合口温泉、红关垭森林公园、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磨盘山风景区等。

2、文化旅游资源奇特

XX族是贵州高原开荒辟草的最古老的土著民族,是雄极一时的古夜郎文明的缔造者。全县XX族人口占全国XX族人口的1/3,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我县傩戏历史悠久,被学术界、艺术界誉为“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傩技“煞铧”、“上刀梯”堪称一绝,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XX族居室、服饰、饮食、丧葬仪式等生活习俗独具特色;高台舞狮、打篾鸡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健身、娱乐为一体,技艺高超;文物古迹众多,有省、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三幺台、哭嫁歌、打篾鸡蛋、高台舞狮、傩戏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XXXX族傩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插旗山古寺院、城关万天宫、石桥观音阁、明真安州古城垣、天子坟、铧耳山崖棺、青球岩岩墓、县民族展览馆、“梦幻天城”、大磏三源民族文化新村、洛龙大塘XX民族文化村等。

3、旅游商品各具特色

特色食品灰豆腐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XXXX族人的主要菜肴;XX茶叶“XX银芽”曾荣获第五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获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议活动指定用茶;鲜轶牛肉干品质良好,风味独特,是XX有名的风味小吃;中药材洛党、天麻、玄参、金银花等更是供不应求,远销海内外;傩戏面具做工精细,堪称精美的艺术品;此外有雕刻、绘画、书法等文学作品和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

二、XX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遵发〔20xx〕2号文件下发后,我县及时召开会议学习传达,结合实际研究部署,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工作成效较为明显。20xx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22.1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6亿元。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打造精品旅游线做强做优旅游业作为实施“面向重庆长江、发展县域经济”战略的重大举措。明确县政协主席主抓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并及时组建机构专抓旅游产业。20xx年将县旅游事业局从县环境保护局划出,单列为专管全县旅游工作的正科级事业单位;20xx年成立了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县XX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会。

2、摸清家底,科学规划。我县与重庆工商大学签订了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合作协议,利用科研院校的智力资源、技术设备搞好资源普查,制定开发规划。目前,我县已完成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总规编制初稿,编制了“梦幻天城”、冷水台和红关垭森林公园等景区详规,正在着手进行XX民族村寨、新农村建设“百里示范长廊”、大沙河、华山林场、磨盘山、淞江温泉、双河仙米洞等景区的规划论证工作。

3、加大投入,夯实基础。20xx年以来,我县投入240万元扩建了县尹珍文化广场,投入40多万元成立了县民族展览馆,向省民宗局争取150万元建设“三源村XX民族风情一条街”,新修了“梦幻天城”旅游景区公路,完成红关垭森林公园路面改造9.3公里、公园内林区公路建设12公里,启动了三合口温泉景区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县文化旅游业基础设施。同时,抓紧实施绥阳至XX二级公路(XX段)改造工程,积极做好黔北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

4、优化环境,筑巢引凤。与重庆南川区永溢矿山机械厂签订了投资4500万元“梦幻天城”旅游景区项目,景区按照国家4a级标准建设,目前该景区完成投资530多万元;与重庆洪燕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2800万元三星级宾馆建设项目协议;与深圳大山集团达成了投资1.3亿元开发大沙河灰磏河流域的旅游招商项目协议。成立了“梦幻天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XX方山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XX三力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XX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成了冷水台休闲山庄、上坝青龙泉山庄、洛龙大塘XX文化村等农家乐。成立了XX自治县中黔傩文化工艺传承有限公司和XX自治县XX作坊食品厂,成功开发出傩戏面具和仡家傩酒。另外,我县还成功开发了灰豆腐果、鲜轶牛肉干、洛龙大蒜等系列食品,洛龙党参、金银花、天麻等系列中药材产品,以及XX银芽等系列茶叶旅游商品。

5、区域合作,联动发展。按照“积极参与、平等协商、共同开发、互利互惠”原则,努力构筑跨区域旅游圈,争取在国家投入、旅游信息共享、宣传促销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0xx年,在重庆南川区举办的渝南黔北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上,我县与重庆涪陵区、万盛区、武隆县、南川区以及本省的正安县、桐梓县等七个区、县共同签订了黔北渝南地区生态旅游共同发展协议书。20xx年,我县又与重庆万盛区、南川区、武隆县、綦江县以及本省桐梓县、正安县共同签订了《统一标志标识、共推旅游线路,促进渝南黔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合作实施协议书》,为共同发展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6、加大宣传,扩大影响。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介XX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努力扩大社会影响。20xx年,我县成功举办了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组团参加了在重庆南川区举行的渝南黔北生态旅游推介会;20xx年,我县开展了“走进梦幻天城”旅游采风活动,参加了第四届国际文化博览会,在《XX报》和《银杉文艺》开辟了旅游文化专栏,开发了XX旅游风光贺年卡系列产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展览、文化、体育和经贸活动,宣传推介以XX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扩大民族民间文化的影响力。

7、强化管理,完善机制。认真抓好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全面排查、治理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围绕完成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宣传促销等任务,进一步健全和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资源保护不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打击力度,对万天宫、插旗山翠飞阁、明真安州古城垣等文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了解,并制定了保护方案,争取资金对万天宫进行了修复。但由于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少景点受自然侵蚀严重,如明真安州古城垣。

2、基础条件有限。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了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修建改造了一批旅游道路,大大提高了景区的基础条件。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如XX阳溪至武隆卡门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弱,严重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和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

3、专业人才匮乏。旅游产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尚处在起步和培育阶段,各种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导游人员以及专业饭店管理人员缺乏,成为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景点开发再到旅游产品包装宣传推介,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近年来,虽然我县多方争取资金,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等投入,但总量上仍显不足,从而制约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截止目前,我县尚无三星级以上宾馆,住宿等服务设施条件差,旅游接待能力弱。

5、文化品位不高。我县虽然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乡土文化底蕴深厚,但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度不高,影响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品位。如我县XX族的民族语言、服饰和习俗多已消失,民族特征恢复难度极大。

四、XX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想

旅游业是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关联作用强,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我县旅游资源颇具地方特色,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旅游业当前所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推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全国生态XX文化旅游大县为目标,着力打造“XX明珠”品牌,尽快与周边旅游线路对接,整合山水、乡村、XX三大资源优势,抓住景点建设、商品开发、宣传促销、服务管理四个重点,推进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城镇建设、脱贫攻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五个结合,坚持立足长远,高点起步,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旅游发展区域格局,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我县打造成为以神秘XX文化及珍稀植物银杉为代表的天下旅游目的地、以神奇自然风光为代表的周边旅游必经地和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重庆市民休闲地。

1、近期目标(20xx—20xx年):打基础、构建框架

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开发以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加大对西北三桥华山石林片区、东部芙蓉江梅江峡谷片区的开发力度,将两片区中的雷家坝、华山、三河口温泉、县城玉溪河作为本阶段文化旅游开发重点加以突破。借助本地区丰富的XX族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紧靠重庆主城区客源市场的区位优势和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芙蓉洞空间分布上形成的“金三角”的有利形态,着力打造“黔北XX东环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在黔北高速公路开通前完成开发建设,打好基础,营造氛围,并以此带动XX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中期目标(20xx—2015年):大发展、初见规模

将中部县城及周边片区、东北洛龙大塘磨盘山片区、北部大沙河片区作为本阶段文化旅游开发重点区域,扩大文化旅游开发的覆盖面,完善基础设施,形成规模,从而构建起“黔北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框架。对于北部大沙河片区,充分利用其优良的原生态自然环境、独特的原生态系统、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原始的自然风光,进行小规模、低强度开发。重点在于完善接待服务基础设施,加强通讯设施、安全监控和安全救护体系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驴行天堂”徒步旅游和科考探秘旅游基地。

3、远期目标(2016——2020年):成体系、打造精品

以南部旧城片区和其他区域内的项目作为本阶段文化旅游开发重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已开发区域基础设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最终形成完善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旅游产品、旅游生态环境的旅游经济体系。立足精品旅游线路,强力打造以涪陵乌江画廊,XX芙蓉江文化长廊、长岩十里峡、大磏梦幻天城石林为代表的自然人文景观;以武隆仙女山,XX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洛龙磨盘山等为代表的山地及观光农业景观;以南川金佛山金佛洞,武隆芙蓉洞、天坑地缝,XX仙女洞、仙米洞等为代表的溶洞景观;以XX大磏三源、洛龙大塘民俗村等为代表的民族村寨文化体验旅游精品,形成南川—涪陵—武隆—XX“一林二江三山”(“一林”就是指大磏梦幻天城石林;“二江”就是指乌江、芙蓉江;“三山”就是指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XX磨盘山)旅游经济圈。

五、几点建议

1、解决领导重视问题。领导重视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重视是抓好文化旅游业的最重要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要想抓好文化旅游业等于是一句空话。这么多年来,我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处于起步阶段,说到底就是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统一认识,召开专门会议解决这个问题。

2、解决思想解放问题。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就要面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问题。要放弃工业发达了才能抓文化旅游、高速公路通了以后才能抓文化旅游的传统观念,抛开现阶段无钱抓文化旅游、抓文化旅游短期不能见成效的陈旧教条,真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我县支柱产业来抓。

3、解决观念认识问题。文化旅游业是一项产业,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它必须要依靠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打造成产业发展的支柱。要充分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促进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树立大旅游的理念。要跳出XX看XX,鼓励并大力支持XX、正安、务川参与黔北渝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构筑黔北渝南旅游经济带。

4、解决经费投入问题。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争取省、市文化旅游投入,政府实行项目经费捆绑,财政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建立旅游发展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5、解决宣传推介问题。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宣传推介至关重要。不宣传推介,XX缺乏知名度,客商缺乏投资信心。建议采取高端运作模式,专家策划,通过举办大型生态旅游节、XX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大手笔宣传推介XX,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形成文化旅游宣传的轰动效应和旅游节庆的综合效益。吸引和鼓励外商和有实力的旅游大集团投资参与我县文化旅游开发。

6、解决旅游人才问题。人才是第一要素,要充实文化旅游部门的人才队伍,有针对性地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规范,不断提高旅游业管理人员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以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推动我县旅游业加快发展。

旅游村调研报告篇8

特色旅游旅游小镇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新载体,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手。近年来,来安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整合多方资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不断提升。到2020年,计划打造林桥苗木花卉风景区,杨郢乡风电科普区,仰山村桃文化旅游度假区、红色教育度假区、汊河都市休闲度假区、耘泰慧谷农事体验观光区等六大旅游聚集区,促进区域板块要素资源融合,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

一、来安县特色旅游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因地制宜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舜山镇、杨郢乡、半塔镇、张山镇、汊河镇为聚集区,以产业融合、突出乡村旅游和乡村美食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生态镇、景观名镇、优秀旅游乡镇为引领的特色旅游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县初具雏形的特色旅游小镇主要有:舜山镇、杨郢乡、半塔镇、张山镇、汊河镇、大英镇、雷官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旅游聚集区带动特色旅游小镇蓬勃发展。空间上,全县以六大旅游聚集区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两城四带六区”的空间布局。聚集区内拥有3个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三星级旅游饭店、30余个星级农家乐,6个旅游森林人家,聚集区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增长点。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交通、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以大景区为核心,带动周边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旅游小镇快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全面提升了乡镇可进入性,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初步形成,为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市场化、三线三边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旅游旅游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特色旅游旅游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观光旅游、种养、体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舜山镇(生态小镇),全镇没有一家工业企业,9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苗木花卉,被誉为华东苗木第一镇,是我县第一个国家级生态镇、第一个旅游乡镇,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坐落于此;杨郢乡(银色小镇),站在山顶上,蓝天白云下,100多座大风车翩翩起舞,蔚为壮观;雷官镇(湿地小镇),背靠省级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成功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半塔镇(红色小镇),张云逸、罗炳辉等一批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至今依然保留着很多旧址,其中皖东烈士陵园、新四军二师师部旧址、江北指挥部旧址均在此;汊河镇(风情小镇),4A级旅游景区、三星级旅游饭店、五星级农家乐等一批高端旅游产品均聚集于此,距离南京江北新区仅一桥之隔,成为了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都市风情小镇。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特色旅游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各地普遍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认识不足。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旅游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两城四带六区”的良好格局。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产业融合不紧密,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县特色旅游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4、要素紧缺,资源吸引物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滞后。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旅游工作的推进。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大部分乡镇的分管旅游工作的均为兼职,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资源吸引物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缺乏。

三、我县特色旅游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旅游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建议把特色旅游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业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基础,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旅游小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试点。20xx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与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县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旅游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旅游小镇配套政策。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旅游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同时,建议选择一个镇开展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试点,完善特色旅游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鼓励特色旅游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2、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各特色旅游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旅游小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3、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县旅游发展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加强特色旅游小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旅游小镇的形象和生活品位。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旅游村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旅游村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2915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旅游村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旅游村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