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区教育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5-17 07:55:4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区教育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区教育调研报告多篇

区教育调研报告篇1

**县**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区教育调研报告篇2

20xx年7月,在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的信任和关心下,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后备干部,在20xx年秋季学期,学校领导为了锻炼和培养后备干部,安排了我负责办公室、支部、绿色学校工作,并且担任三年级美术教学。在这一学期里,我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认真的去了解和学习学校的管理,虚心的向学校领导和教师请教,积极的投入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去,为学校的管理向领导纳言献策。根据县局关于后备干部的文件精神,在本期,我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和调研,特别是学校的教学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法

一是听取一线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及措施,二是深入课堂听课。主要看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功,新课程理念的贯穿,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走访部分师生及学生家长。主要了解学校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教学工作状况、教师工作责任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等。四是查阅各类资料。重在掌握过程管理是否精细化。

二、存在问题

1、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当前体制的原因,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或者高级职称的教师,涨了工资,就不想上任务较重的课;有的不愿当班主任等等。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教学常规管理抓得不细、不实

教研组、教师工作计划审签、单元过关抽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管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5、学科教师不配套

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如综合科普遍差专业教师,学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6、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目前唯一的微机室由于电脑绝大部分损坏已不能使用,学校只有一台投影仪,并且没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1、深化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真正以“绩”兑“资”

一是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二是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四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4、强化教学工作指导

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是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了解教师需求,提高指导针对性;三是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5、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

在加强学校校舍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必须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区教育调研报告篇3

根据凉山州委、州政府《关于实施百乡教育扶贫工作的决定》,2008年以来,凉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百乡扶贫办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统一安排部署,始终把我乡教育扶贫工作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情系民族教育、心连贫困儿童,认真履行宣传、督导、调研、联络、帮扶五项职能。动真情、动真格,进一步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教扶贫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础设备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得到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提高。

在贵局的帮扶下,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适龄女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启动以来,贵局在刘斌局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到我乡,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指导群众如何开展我乡的“新生活运动”。使我乡的教育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现将贵局在本年度对我乡教育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本年度,贵局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贫共精神,积极投身到我乡教育扶贫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并拟定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把此项工作纳入他们的目标责任管理工作中,作为年终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基础工作

一是立足实际,理清思路。贵局针对我乡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研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贫工作计划》。二是深入联乡,实地调研。工作组多次深入到我乡,全面了解我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为切实开展我乡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乡教育扶贫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工作组成员视教育扶贫为己任,深入乡村、学校,召开乡村组干部、教师及群众参加的教育扶贫研究会,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四川省对彝区普高以及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有利政策,并利用村支部活动室的黑板报和下乡深入村组宣传教扶贫、“新生活运动”等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教育扶贫、“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两基”达标迎检。

教育扶贫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贫困儿童上得起学,读得起书,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现状。为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使“一帮一”助学活动开展持之以恒,全局干部参与了此项活动,向我中心校捐助办公桌椅12套,价值9600.00元;小型鼓号队器材一套,价值4000.00元;学生服装200套,价值10000.00元;书包文具200套,价值8000.00元;协调50吨水泥价值28500.00元。昨天,贵局又给我中心校送来了学生洗漱用具200套和体育用具,价值5930元。小计:62430.00元。通过贵局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促进了全乡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了迎国检工作。

(三)协助乡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积极致力于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同时,贵局还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谋划策,主动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助乡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配合和支持我乡,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我乡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经济作物,使支柱产业花椒、核桃、马铃薯、烟草等上规模、重效益。从而加快了我乡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积极配合我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宣传教育活动。刘局长指示说,要把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凉山调研时关于“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强大动力,结合“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将“板凳工程”作为新生活运动的切入点,以小板凳推动大工程、促进大转变,着力改善彝区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建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三是捐赠物资,提高民生。2010年春节问尉了30户贫困户:30袋大米(每袋50斤),价值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价值3000.00元;30床毛毯,3600.00元。小计:9600.00元。在启动彝区新生活运动之际,联系了140户贫困户,捐赠140床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个共价值27583.00元。给乡政府赠送了2台电脑、一台打印机给乡政府,价值10000.00元。

以上共计:115543.00元。

为了及时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贵局安排驻乡联络人员一名,长期驻点我乡,计划帮扶303户贫困户,并拟定了帮扶规划及措施。给乡政府预订了12套办公用具、12张铁床、1个冰箱、1套餐桌、1套会议圆桌、1组文件柜。

总之,教育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任务重、工作量大,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抓好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政策的好时机,和联系单位连成一片心,一如既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致力于我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努力开创“百乡教育扶贫”工作的崭新局面。

区教育调研报告篇4

[摘要]本文探讨分析了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关键词]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调研报告

一、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2)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介定情况。

2.调研方法:调研组以座谈、数据统计、下发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企业用人需求现状分析

1.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根据对某大型国有企业17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其学历结构。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根据对170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人员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21%,中级占46%,初级占22%,无技术资格占11%。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以下占72%、中级占14%、高级占10%、技师占3%、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业的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比例不够合理,初级及以下比例过大。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有机械加工、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焊接、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挑战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查显示我市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4:16: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我市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对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大力加强校企专业对接。学校要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按企业需求实现校企联合,松散型、紧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质、重技能的劳动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以就业为导向,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塑造学生职业形象的基础,以公益劳动为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突破点,缩短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使毕业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3.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自身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锻炼,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提高对教学的指导性。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深入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定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型职业学校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培养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

区教育调研报告篇5

1 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酷合自身在实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50份。高一(7)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0)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16)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18)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 c、偶尔25% 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 调查结果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 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习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我国中小学课堂有两个显著特点:

⒈与师生交往的时间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极少;⒉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时间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占据主位,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较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是微乎其微。与之相适应,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交往身份基本上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另一种是作为静态背景下的班级成员。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 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

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三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评估。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但要注意资料的“故意残缺”,即一个人不能占有全部资料,要求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必须共享所有的资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需要注意几点: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相同的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特长的成员;每小组在以上方面总体水平要持平。②每个小组内部自己明确分工,如搜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统筹策划的等等,每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轮换。不同角色之间轮换时,也是角色的前任者和后继者交流经验之时。④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力争团体冠军,成员之间资源和方法共享才能共赢。

为了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学生需要有机会讨论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评价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得到评价和反馈后,合作的频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改进。每次组织合作时,教师都应明确表示,每个组的评分不仅要依据最后结果,同时要看小组成员间是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尤其是他们开始活动的速度、他们认真和投入的程度,组员彼此倾听时的认真程度,组员是否成熟且得体地互相对待,是否每个组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啊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炯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刻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

区教育调研报告篇6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汉阴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结合自身在实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50份。高一(7)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0)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16)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18)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b、大多时候75%;c、偶尔25%;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调查结果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习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我国中小学课堂有两个显著特点:

(1)与师生交往的时间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极少;

(2)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时间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占据主位,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较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是微乎其微。与之相适应,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交往身份基本上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另一种是作为静态背景下的班级成员。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

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三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评估。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但要注意资料的“故意残缺”,即一个人不能占有全部资料,要求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必须共享所有的资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需要注意几点: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相同的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特长的成员;每小组在以上方面总体水平要持平。②每个小组内部自己明确分工,如搜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统筹策划的等等,每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轮换。不同角色之间轮换时,也是角色的前任者和后继者交流经验之时。④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力争团体冠军,成员之间资源和方法共享才能共赢。

为了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学生需要有机会讨论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评价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得到评价和反馈后,合作的频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改进。每次组织合作时,教师都应明确表示,每个组的评分不仅要依据最后结果,同时要看小组成员间是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尤其是他们开始活动的速度、他们认真和投入的.程度,组员彼此倾听时的认真程度,组员是否成熟且得体地互相对待,是否每个组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啊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

区教育调研报告篇7

为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市关工委家教组会同市教育局关工委于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区大圩乡的慈云小学、晓星中心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调查组得到了包河区关工委和大圩乡关工委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区、乡并工委、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等40多人参加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发展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重文化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长不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开运动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组织慰问乡敬老院,有的家长也不让孩子去。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给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4、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中有所抬头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农村上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仅靠一点工资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困难。所以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收入较好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农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5、溺爱娇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不少班级里独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师反映,条件好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孙辈,爸爸妈妈放弃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懒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一上学就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吃,家长“有求必应”。晓星小学六(2)学生曹某,父亲开私家车,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不满足就不吃饭,甚至跑到楼顶上吓唬人。这个孩子,老师也不能讲,一讲他就到处跑。老师说:“小孩子太惯啦!”家长说“随他,跑不了。”老师也无可奈何。该校二(2)班有个学生,一直是家长喂着吃饭,上二年级了还不会用筷子,用勺子吃还撒一地。上述虽是个别的,但也反映家长不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

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4、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优势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农村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他们受生活的磨炼,意志坚强,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们从小干农活、做家务,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区教育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区教育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1603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区教育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区教育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