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转型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07:58:4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引言]转型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转型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广安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广安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省委科学研判经济发展走向,对各地推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发展。东明书记提出:要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增长,努力跨过转型发展这道坎,为全省各地经济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督促省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总结和提炼各地以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全省转型升级发展,我先后多次组织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研究室及省级相关部门,深入广安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县(市、区)经济发展、园区建设和部分企业经营状况,在广泛查阅资料、认真探讨论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广安根据自身实际,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值得总结借鉴。

2022年以前,广安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原煤、电力、水泥等传统产业,受实体经济下行影响,传统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逐渐减弱,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有6个行业产值逐年下降,其中煤炭、水泥、电力等产业平均降幅达20%,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矛盾较为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在全省14位左右徘徊。广安市及时发现问题,直面困难和矛盾,通过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将省委推动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城镇结构、创新改革驱动等转型发展的部署在广安具体化,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据统计,2022年2022年,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4%、25.5%,总量双双突破千亿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全省第7位升至第3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由全省第15位升至第2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高于全国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18.6:52.2:29.2优化为16.3:51.7:32.0,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上升到5.6%,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经济转型发展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1.46%、1.84%、1.45%,去年在全省5个摘帽区市县中率先高标准摘帽,精准脱贫走在全省前列。

一、广安后发高点起步主动转型升级的背景 我们经过深入考察发现,广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之路,与国际国内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省出台的重大部署息息相关,时间可追溯到2022年,尤其是在东明书记提出:三大发展战略,作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系列决策部署后,广安更加坚定了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道路。

(一)传统产业比重大、低端制造环节比重高,曾经严重制约广安经济发展。2022年以前,广安虽然保持了较高发展速度,经济规模不断提升,但是随着实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制约广安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开始显现。例如,广安市属于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的基本特征尤为突出,发展方式依然主要依赖传统的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2022年三次产业占比为18.6:52.2:29.2,一产占比较大,三产发展不足。随着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资源、人力、要素保障等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平台建设产业、现代金融产业等也起步相对较晚,并且缺乏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同时,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嘉陵江、渠江以及华蓥山部分地区生态脆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广安必须依托自身优势,在转型升级中寻求突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广安市认清了以牺牲环境和劳动者福利获得低成本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时代不复存在,必须痛下决心,早转早主动,唯有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才能走出困境,唯有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具备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在建设产业园区时,广安敏锐地发现可以依托小平故里的独有政治优势,与沿海发达地区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经过广安与深圳两届市委5年洽谈,成功争取共建深广产业园,引进了比亚迪云轨等高端项目,在未来轨道交通发展中抢占了先机。

(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广安转型升级提档增速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升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的有力举措,凡能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途径的,都达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预期目标,江苏昆山、山东寿光、浙江义乌等都有着各自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22年开始,广安顺应经济转型发展大势,深入查找问题,在一二三产业领域制定了推动转型发展的系列举措。例如,广安优先发展装备制造等高端工业,2022年2022年,高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彻底改变过去长期依赖一黑二白(煤炭和水泥、石灰)传统产业的情况,高端工业逐步代替传统工业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尝到了转型发展的甜头,广安更加坚定将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治市方略,围绕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三大战略,制定出台了深化改革、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等系列推动转型升级发展的举措,助推全市经济实现了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二、广安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2022年以来,广安发挥伟人故里独特优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战略位势和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川渝合作示范区、国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家政策在广安试点示范,为全省推进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鲜活经验。

(一)深入实施多点多极发展战略,注意夯实转型发展的底部基础。积极争取国家民政部、省委省政府支持,对广安区划进行调整,2022年8月新设立前锋区,区市县增加到6个。充分挖掘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国家级经开区等蕴含的政策机遇,优化调整区域布局,扩大国家级广安经开区管辖范围,新设立川渝合作示范区枣山物流商贸园区、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发展空间格局搭建好以后,市委市政府敢下深水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将应当下放到县的管理权限全部无条件下放到位。特别是针对4个园区,将市级部门权力直接下放,依法委托园区履行县级管理权限。在此基础上,对6个区市县、4个产业园区实行差异化梯次绩效考核,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造成区域产能过剩,广安成立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领导分别联系指导各地发展产业,形成了一个区市县、园区突出发展一个主导产业的良好格局。由于措施得力,多点多极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22年在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位中,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分别比2022年提升53位、64位、53位、56位,广安区和前锋区分别比2022年分别提升75位、7位。2022年,4四个园区经济总量均突破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二)注重发展高端产业,构建支撑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针对传统产业效益下滑、对经济支撑作用减弱的现实,广安深入研究产业政策,把高端成长型性产业和先导型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代替传统产业,以新兴产业的涨幅战胜传统产业的跌幅,为转型发展建立起产业基础。

一产方面,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与新农村建设;二产方面,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轻工与服装、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与新材料、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与高等教育发展、新型住宅制造、精细化工和高端装备制造;三产方面,发展现代金融、现代旅游、现代物流、康养服务、电子商务。一个产业成立一个推进组,每个工作组由1名市级领导任组长,工作组负责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包装、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市场开拓等。形成一个产业多方齐抓共管格局,既有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抓,又有重大产业推进组领导协助抓,产业迅速发展。2022年,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八个重点产业实现产值1056.1亿元,增长26.9%,占工业总产值63.1%。

新兴产业发展后,坚持因地制宜,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形成31个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特色产业园区。比如,武胜县依托新村和产业发展较好的优势,布局白坪飞龙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带动周边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

(三)注重改革创新,积极创造条件为转型发展提供要素保障。按照省委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要求,广安按照市场规则,在市级层面组建发展建设集团、交投集团、金财集团和检验检测集团,为产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强有力保障。发展建设集团旗下有8个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9亿元,总资产规模达106.65亿元。交投集团发展有7个全资子公司,总资产达28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4亿元。金财集团主营业务涵盖担保、基金、资产管理、小额贷款、典当等领域,累计投融资总额28.04亿元,支持本地企业300余家,拉动其他金融和社会投资近110亿元。检验检测集团是全国唯一承担磷肥抽查任务的地级市检测机构,特种设备检测范围拓展至全国,获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西南分中心牌子。市级投融资平台公司良性发展,带动各地成立20余家投融资公司,加快了广安经济转型发展步伐。

(四)注重开放合作,通过引智和引资推动转型发展。聘请厉以宁、尤政等17名顶级专家院士担任高端决策咨询暨投资促进专家,将专家专利技术在广安大量转化,形成7个专业孵化器,促成50个、总投资32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先后吸引了10余名院士、100余名博士后、200余名博士为广安发展服务,创建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成渝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与深圳两届市委深入洽谈,深圳首期投资10亿元、占地15平方公里的深广合作产业园启动建设,深圳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向广安转移。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同投资100亿元建设广安创新产业示范园,承接天津金融服务、汽车制造等产业。与中关村共建5平方公里的中关村广安高新区,发展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持续跟踪争取中省专项补助资金9.2亿元,基本建成重庆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与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中国投资协会等10余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节能集团等到广安投资,形成了大开放、大发展格局。同时,将驻深圳等地的办事机构作为市投资促进委的内设机构,赋予驻外办事处招商职能,提高了招商引资积极性。2022年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520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0亿元、增长20%以上。

(五)注重城乡统筹,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转型发展。全面落实省委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战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8.8%,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市。抢抓成渝城市群等战略实施机遇,推动广安主城区与前锋区、华蓥市、岳池县组团式发展,形成了3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组团城市骨架。在城市发展中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园区,将城市服务功能覆盖产业园区,推动高端成长型产业集聚集群,配套发展先导型服务业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解决了15.3万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吸纳了38.8万余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为城市聚集了人气、活跃了商气。

坚持产村相融、成片相连、农旅结合理念,打造出3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现代农业园区,推广建设安全、美丽、放心的新型房屋,打造幸福美丽新村662个。利用产业基地和农民新村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旅游元素建设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风景区,乡村旅游产业园区规划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发展绿色农业,打造邓小平故里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农产品成为精美时尚的礼品,受到顾客青睐。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相融互动发展,为群众找到了持续增收的渠道,富裕起来的近30万农民进城购房定居,成为城市居民,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对脱贫攻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截至2022年,脱贫24.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通过省上脱贫验收,广安区正准备迎接国家脱贫验收。

(六)注重绿色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倒逼转型发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从水抓起理念。在全省率先全域开展洁净水行动,实施生态修复、工业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江河湖库内源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八大工程,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渠江、嘉陵江广安段在重庆的出水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以上。综合治理大气、土壤污染,森林覆盖率达40.5%,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落户华蓥山。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幸福美丽新村等方面形成60万平方米示范,引进卓达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2000万平方米新型建材及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园,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市。推广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2022年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培育,已实现增加值350亿元、增长8.5%。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构建城市绿网、林网,加强环城林带建设,形成森林进城、绿环绕城、绿带穿城的城市景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3.5%,获得绿色中国城市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三、广安经济转型升级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启示 广安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对其他市州乃至全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等都具有重要启示。

(一)进一步加大五大发展理念的培育和巩固,筑牢科学发展、优质发展、可持续发展基础。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准确把握经济所处阶段性特征,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坚持创新发展,依托高端决策咨询暨投资促进专家委员会建设专业孵化器,助推高端产业加快发展;深化科技合作,在培育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上实现更大作为。

坚持协调发展,全面贯彻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激发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活力;以组团式发展壮大中心城区,促进县域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建设特色集镇和幸福美丽新村。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打好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战,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让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

坚持开放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经贸合作,与深圳、天津、中关村、重庆保持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在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社会事业基础上,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进一步改革完善财政投入、民间资本投入的机制,激发民营经济积极性。加大支持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一是促进全民创业,放宽创业条件,降低创业成本,积极推行贷款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服务、放宽注册资本限制等扶持政策,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和中小民营企业重点扶持工程,做大民营经济总量。二是提升产业层次,引导民营企业在重大产业发展中找准定位,积极投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康养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民营大企业大集团,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三是加强科技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围绕技术升级、质量提升、节能减排等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引导加强经营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民营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股权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从单一产权结构向多元产权结构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通过积极争取和优化政务服务,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带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精准对接中省重大政策布局及重点投资领域,深度挖掘包装一批集聚带动强、见效快后劲足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二是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力产业投资比重。发挥好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和财政资金作用,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扩大农林水利、服务业等领域投资规模,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政、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发展。三是规范审批事项,研究优化环评、安评、水评、消防等审批权限和流程,提高企业和基层投资自主权。严格落实国家取消各类保证金相关要求,研究转变缴纳方式,切实为建筑企业降成本增活力。梳理简政放权地方接续情况,保证国家和省级取消、下放、调整的事项全部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促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全面提高办事效率。

(四)在要素保障上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促进技术、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是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革,瞄准工业品细分市场,提升特性化、精细化的材料工艺、零部件等产品制造能力,有效满足市场动态多样需求。二是支持培育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以消费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康养服务、旅游服务、文化服务向便利化、品质化转型。三是统筹发展生产服务性服务业,研究建立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孵化种子基金,促进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四是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输配电网络等能源输送通道建设,落实降低用电成本、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等政策,争取扩大直供气、直购电、富余电量消纳等试点范围。推行差别化用地政策,支持节约集约用地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土地报征,清理盘活闲置土地,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第2篇】转型时期反腐工作调研报告

转型时期反腐工作调研报告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并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保障其良性运行的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司法制度,这其间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为政者也将发生一些分化。有的人廉洁清正、勤政为民,经受住了各种诱惑的考验,经受住了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等一系列观念的巨大冲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不改入党,从政之初向党和人民作出的承诺。有的人则经受不住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不能抵制金钱,物质利益的诱惑,沦丧为腐败分子,成了糖衣炮弹、金钱美色的俘虏。

一、转型时期腐败的特征

(一)转型时期腐败的贪婪性逐步升级,从需求型向疯狂

攫取型演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期查处的腐败案件中,腐败分子主要获取的是高级生活用品,诸如高级手表、家用电器、金银首饰等,主要目的是追求生活需要。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步向疯狂攫取型过渡,腐败分子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占有上市公司股权,甚至发展到对国有资产的疯狂占有,其方式有“穷庙富方丈”式的:目标是搞垮企业,把国有据为己有。腐败分子与境内、外形形色色不法分子相勾结,沆瀣一气,利用国家改革、改制、合资、合股等名义,大肆侵吞国有资产。某些腐败分子搞垮了企业后摇身一变成了私营企业的总经理或幕后代理人。有“富庙富方丈”式的: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腐败分子,诸如红塔集团的褚时建,侵吞、贪污、流失国有资产达百万元、千万元之巨;有的直接占有、奉送国有资产股权,如黄石康赛集团股票案,除企业高层领导人腐败外,还牵连掌握行政审批大权的高级干部。

(二)腐败问题涉及的范围广、程度深、手段新,甚至呈现蔓延的趋势。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腐败问题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中纪委历次全会工作报告对反腐败形势评价所用字眼可见:腐败问题十分严峻、比较严峻、依然严峻、依然比较严峻。虽然反腐败的力度在加大,对腐败有所遏制,还有蔓延的趋势,其严重性表现在:范围在不断扩大,涉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高级领导干部增多,大案要案屡查不绝。涉及的范围除经济主体单位、管理部门如海关、税务、财政、工商、教育、民政、城建、规划等部门外,更向司法部门公、检、法、司和政府高级官员渗透。这从中央及地方纪委近年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这一特征。

腐败的程度在加深,手段更加隐蔽、目的、方式有更进一步的进化。以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为例,有关资料作过统计,胡长清从当上江西省副省长到沦为阶下囚,其间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恣肆敛财,以每天8000元的速度积累着个人的财富,可谓日进斗金。在钱色面前倒下的又何止一个胡长清,“厦门远华走私案”涉及违纪人员上百名,其中有厦门市的副书记、副市长,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公安部的副部长。“远华案”呈现的腐败事实怵目惊心,涉及违法金额几近天文数字,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三)负面影响大,任其发展,足以亡党亡国。腐败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侵蚀着党的肌体,对党和政府的严重侵蚀着实堪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政治上,产生的恶劣影响严重动摇了干部、群众的政治信仰、信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关系到人心的向背,不惩治,确实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二、转型时期腐败及蔓延的成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在转型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有一个过程,在这个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不可能一蹴而就。以行政审批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管理色彩依然浓厚。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经济指标、发展速度,成为考核地方行政官员的主要指标,极大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干预经济的热情,政府逐渐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党建,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的大前提下,加之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措施都没有及时跟上,造成的实际情况是一手硬一手软。

同时,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理论准备明显不足,改革、探索中的人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法制不健全、法律滞后,司法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反映慢、干预慢,致使法律真空、法律间隙大,经济管理中的漏洞多、监督滞后,甚至出现监督空白。

(二)文化、思想上的原因。改革开放焕发了巨大经济活力的同时,也由于国门乍开,经济浪潮扑面而来,夹杂裹挟着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涌入,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加之,中国的封建历史漫长,各种腐朽、没落的封建思想也随之陈渣泛起,诸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妻荫子、衣锦还乡等官本位思想大行其道。各种文化混 杂,一部分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对金钱至上、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津津乐道,羞耻感沦丧,“笑贫不笑娼”“笑廉不笑腐”严重动摇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思潮成为腐败滋生的诱因。

(三)用人的原因。综观各类被查处的腐败案件,人们说,最大的腐败是教育的腐败,因为科学、教育是国家兴盛的柱石;有的说最大的腐败是司法的腐败,因为司法决定社会正义、公理的前途和命运,它的腐败使公民行为失去规范。其实最大的腐败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即吏治的腐败。历史上,没有比卖官鬻爵更能催化一个朝代走向覆亡,更能激起天下百姓的痛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腐败追根溯源都是吏治的腐败,每一个被查处的大案要案里几乎无一例外地有买官卖官的黑幕。“成克杰案”中,一个副县长以火箭般的速度提拔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秘书长的位置;“慕马大案”里的沈阳市烟草局长、公交总公司的总经理,非常规提拔的背后无一不是钱权交易。这些人信奉的是钱能通神,把党的干部路线变成了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五毒书记”张二江什么都敢卖。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当上书记的?所以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怎样监督干部?怎样监督领导干部?应该是各级组织部门长期致力研究的课题。

(四)特权的存在。改革的实质是解决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但围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进行的深化机构改革,精简政府官员、合理配置职权,以削弱和革除普遍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特权。事实上,形形色色的特权已成为某些领导干部堕落的“催化剂”,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腐败成了经济发展的附生物,政府权力物合化,即权力成为政府、部门获取利益的条件,失去监督的权力向着公共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演变,权权、权钱、权色交易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没落阶级思想的鼓动下,愈加显得理直气壮起来。

三、反腐败的对策

(一)思想、文化建设。转型时期的反腐败工作首要的是要加强思想、文化教育,这是治本之策。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精神总领全党的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结合改革、发展中具体鲜活的先进事例教育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培养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操、信念追求,防止庸俗、腐朽的封建思想、西方拜金主义、享乐文化的侵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上梁正、中梁稳,下梁也就歪不了。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为我所用,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赋予其崭新的内涵,诸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古道热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和心怀天下苍生的深厚的人文关怀,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克服浅薄的世俗眼光,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的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潜移默化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培养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怀,增强抗击各种腐朽思想的素质,立于时代潮头,拒腐蚀不褪色。

(二)加强选人、用人的制度建设,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要将选人、用人规范化、制度化,要借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经验,建立配套的察人、用人责任机制;要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加大选拔、交流、轮岗力度,激活人事体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已为无数的案例、无数腐败分子的言行所证实。要切实探索和建立起日常监督体制,切实改变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无权监督的状况。用实际的监督成效,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庸庸碌碌,无所用心,不关痛痒、不切肌肤的好人主义的庸俗官僚主义网。

(三)加大纪检、监察的权威和力度。要提升纪检、监察的权威,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升格、垂直、扩权、增职等方式都可以考虑,赋予其更大的权力,以适应反腐败形势的需要。通过大要案的查处,探索和思考、总结其中规律性的因素,形成治本之策,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

【第3篇】2022雅戈尔调研报告:设立大健康产业基金 积极探索战略转型

事件:我们在3月23 日参加了公司股东会,与公司高管就当前业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了交流。

积极设立健康产业基金,战略向大健康转型。1)产业基金概况。公司于xx年3月公告拟设立健康产业基金,首期投资10 亿元。该基金投资范围为:拟针对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并购整合以及国有大中型混合所有制改制重组的投资机会。该基金是公司对大健康领域的初步探索,迈出转型第一步,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有望根据大健康项目资金的需要扩大基金规模;2)向大健康转型的主要方向:公司有望在当前服装业务渠道上发展会员制,做健康保健相关的大健康产业;对于公司尚不熟悉的如医药制造等领域则暂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介入,未来可加深参与程度;3)产业基金成立后,目前已组建决策团队、项目决策最终由公司审议委员会决策,项目考察积极开展。

公司地产业务收缩,养老地产即将启动。1)公司地产业务正在收缩。随着房地产市场供需的变化,公司地产业务有所收缩。杭州部分项目已经撤回,重心回归宁波,目前储备在建150 多亩,未建50 多亩,计划继续在宁波从事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2)公司养老地产业务即将启动。我们认为:尽管受养老观念的影响,养老地产的实施具有一定难度,但随着国内老年化人口的加剧、老人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及观念的转变,养老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养老地产及老人健康管理将是黄金行业。

公司服装品牌树立、渠道建设仍是未来重点。xx年以来公司服装领域收入增速出现下滑,xx 年由于渠道优势收入增速筑底回升,预计xx 年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未来公司将维持对服装领域的投入,品牌、渠道建设仍将是重点;1)品牌方面。xx 年春天将推出女装业务,将有望加入有性价比的时尚定制;2)渠道方面。销售渠道有望向会员制方向发展,创新采用了“雅戈尔体验馆微信”营销模式。目前线上有天猫、京东在售,xx 年将进驻1 号店、苏宁,有望实现o2o销售模式;线下以整合为主,未来5年希望将门店由2600 多家整合为1000 家左右。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xx-xx 年的eps 分别为1.34 元、1.38元、1.46 元,对应市盈率为13 倍、13 倍、12 倍,估计xx 年有11 亿元投资收益(宁波银行6 亿元+纺织城地块政府回购5.7 亿),由于公司持股15.7%的创业软件将于近期上会、且持股30%的汉麻产业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将为公司战略转型提供持续、充沛的现金流。我们认为:公司战略转型明确,后期将积极部署养老地产、大健康等领域朝阳产业,长期看好公司战略转型价值。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转型进展或低于预期、服装业务收入或低于预期。

【第4篇】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研报告

、整体移交等多种办法,进行了全面剥离,共剥离企业办社会100多家,涉及在职和离退休人员3万多人,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创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优势。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黄石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对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整体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产能和产业配套能力明显提高。“九五”以来,累计投入80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1300多个重大技改和产业链延伸加工项目,努力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分依赖。同时,围绕打造“千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和“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目标,引导传统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在推进替代产业开发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以工业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实施了国家矿山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等清洁型工业,目前拥有各类装备制造企业220多家,其中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0多家;“九五”以来兴办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与此同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也保持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九五”以来,黄石先后投资近60亿元,实施了400多个污染源治理项目,同时实施了一批重点水域、山体、矿区生态建设工程,加大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关闭开山塘口近百处,绿化整治4.53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四个和十个专项治理”,累计淘汰水泥产能400多万吨,淘汰落后发电能力29.2万千瓦。同时,围绕矿山废弃物再生资源化,重点开展了对生产排放的煤矸石、矿山尾矿、“渣、灰、气、液”的综合利用,目前各大中型资源型企业每年排放的400多万吨钢渣、铜渣、煤矸石、化工渣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万元gdp综合能耗由“九五”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左右,下降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左右;城区二级以上良好天气达到300天以上。

(四)大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推进城市转型。黄石始终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招商增加就业,以创业推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政府援助扶持“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九五”以来,共开发就业岗位10万多个,新增创业成功2万多人,带动就业7万多人,市本级零就业家庭已基本消除。积极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构建了“五保合一”与城乡低保有机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建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积极为城市特困群体解决住房难问题。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先后实施了100多个社会发展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

继去年大冶市被国家列入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之后,今年3月,黄石市进入了全国第二批32个试点城市之列。黄石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非常迅速,已经启动了资源城市转型有关工作,正在按“八个一”的要求组织实施,即成立一个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制定一个转型工作方案,编印一套《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政策汇编》,编制一个转型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出台一个意见,建立一个转型项目库,建立一项市厅合作机制,搭建一个新的转型融资平台。黄石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发展战略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转型为根本,全面带动城市功能转型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示范城市。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黄石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由于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以及长期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严重影响了黄石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xx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黄石这个资源型城市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生产和效益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进入去年9月份以来,受价格、市场双重影响,占黄石工业总量65%的钢铁、有色两大主导产业和部分重点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新冶钢和有色两家企业预计今年工业产值掉产70亿元左右。

二是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财政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从去年11月份开始,黄石财政收入出现近10年来从未有过的当月同比下降的问题。今年元至4月,同比下降22.85%。加上今年结构性减税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财政经济面临保基本运转的严峻挑战。

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由于部分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预计全年黄石新增就业岗位较上年减少7000多个;返乡农民工已达6万多人;同时每年需消化的城镇劳动力在7万人以上,今年就业压力将更加突出。由于资源型企业多、老企业多、困难企业多,部分企业社保缴费能力不足,少数企业根本无力缴费。去年全市实收保险费平均增长速度为18.41%,而养老金支出平均增长速度为22.58%,社保收支倒挂。

国际金融危机对黄石的影响和冲击比我省其他同类城市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存在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和机制性矛盾和问题是最直接的原因。

(一)矿产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大规模开采,黄石主要矿产资源进入了开采晚期,保有储量大幅下降,煤、铁、铜、钴和金的保有储量分别只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4.25%、23.03%、39.68%、26.90%和39.52%,可开采资源严重不足。铁矿石开采量由最高年份的620万吨下降到目前的285万吨,原煤开采量由最高年份的264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40万吨。

(二)传统产业转型难。黄石一直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是原材料输出和资源型产品粗加工城市,长期以来以生产原材料和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为主。由此决定了黄石经济结构上呈现“三多三少”,即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关联度低的单体企业多、产业集群配套企业少。尽管这些年来,黄石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调整,但这种结构仍没有根本转变。比如大冶市156家规模企业中,有113家是资源型企业,占比高达72.5%;资源型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8%,这还是在大冶市这几年坚持不懈推进城市转型的基础上取得的。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截至20xx年,黄石下岗职工人数累计达到10万多人,其中采掘业及初级产品加工业下岗职工人数占80%左右。因为资源枯竭关闭企业多、老企业多、中央省属下放困难企业多等综合因素影响,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黄石现有离、退休职工13万多人,其中市区10.3万人,市本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累计高达3.6亿元。

(四)恢复环境和治理污染任务重。黄石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需要治理的矿山植被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开山塘口400多处,工业尾砂库153座,占全省三分之二,大量的尾矿、尾砂堆积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地质灾害严重,历年开矿形成了8.4平方公里塌陷区、290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7万余亩矿山废弃地,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此同时,矿山安全生产的压力也非常大。

(五)税源结构不合理。由于黄石是资源型的产业结构,导致税收结构中地方留存部分相对较少,亿元税收黄石地方留成比例只有35%,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四、几点建议

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黄石抓住1996年成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机遇,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改组改制,直接消化企业呆、坏账6亿元,签订债转股协议6.38亿元,对企业实施封闭贷款2.45亿元,盘活企业存量资产20多亿元,使一大批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为此,20xx年4月全省国有企业改革现场会在黄石召开,有力促进了全省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此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又是黄石等城市的一次历史性机遇,需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全力推进转型工作。

(一)建议出台促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相关政策。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8号)文件,从财政、税收、重点项目布点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建议省政府深入研究、全面落实文件精神,抓紧制定促进黄石等全国资源枯竭试点城市转型的具体政策措施,着力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就业保障、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突出问题。

(二)建议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作为全国的资源大省,我省有1个地级市(黄石)、3个县级市(潜江、大冶、钟祥)进入全国资源枯竭试点城市之列,这为黄石等资源枯竭城市加快转型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但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既是一个世界难题,更是推进我省科学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建议省政府组织这些试点城市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就如何推进城市转型、做好试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全面部署和具体指导。

(三)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黄石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发〔20xx〕38号文件精神,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并要求省级政府切实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因此,建议省政府比照东北等省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做法,成立我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和建立市厅(局、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转型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存在困难的汇报,加强具体问题的协调,进一步加强对转型工作的领导。

【第5篇】关于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计划安排,4月份,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康的带领下,对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澄江街道、沙埠镇,与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计生干部、村负责人、村计生服务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汇报,了解了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了区计生局关于我区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以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为载体,以“常态化”管理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xx年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xx”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示范县(市、区),是台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xx—xx年区政府连续三年被台州市政府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奖。各项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执行良好,xx年,全区共出生6287人,计划生育率94.72%,出生性别比108.28,人口自然增长率3.57%,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在市对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1、领导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区充分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成立了全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与全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黄区委办〔xx〕23号),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计生工作,区法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计生工作大力倾斜,每月都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计生联合执法,区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出同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区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组成打击“两非”专案组,重拳出击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制度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我区全力实施计生工作“常态化”管理,变原先的“季考评制度”为“月督查制度”,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分别进行了2次月督查,有效督促乡镇(街道)狠抓经常性工作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落实“三捆绑”制度,把全区所有村居划分为示范、合格、整治三类,并落实“政治、经济(资源)、责任”三捆绑制度,将计生工作实绩作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先进评选资格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指导村居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有效引导村民自觉依法生育。深化计生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培训、竞赛、讲座等形式提高计生队伍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促进计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3、破解难点,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严控违法生育。把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作为月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xx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达97.34%,征收率91%,符合率70.76%,分别同比增7.71%、5.04%、7.37%。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通过收集医院出生记录、卫生防疫记录等违法生育证据,实现“零口供”立案,xx年全区申请法院的违法生育案件社会抚养费征收同比增248.74%;冻结划拨违法生育对象户银行存款同比增913.17%;司法拘留37人,同比增29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生育对象,对控制违法生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突出重点,性别比治理深入推进。xx年,扎实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活动,出台了黄岩区《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成立了打击“两非”专案组,脱产办案,成功捣毁4个“两非”窝点。查处“两非”案件58起,取消再生育指标2人,刑拘3人,判实刑2人,“两非”行政罚款17.89万元,出生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值稳居全市第一。落实再生育责任包干、再生育审批、孕情跟踪服务和定点凭证引产等制度,落实全过程管理,开展“台州市生孕信息交换平台”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科学化。

5、创新机制,优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服务站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区共建成3个中心站,1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使服务站面貌焕然一新,服务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在全省率先出台《黄岩区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办法(试行)》(黄政发〔xx〕40号),从发放一次性抚慰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开展“再生育全程关怀行动”、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金”等四个层面对关爱“失独”家庭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三优”(优孕、优生、优育)工作成功起步,建成区首家省级“三优”指导中心和新前、院桥两个“三优”指导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3.42‰。“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全面深化,计生政策性保险扩面增项,计生奖扶金标准提高,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女孩、女孤儿发放一次性助学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显著加强,澄江街道建成全区首个省级规范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中心,对外出流动人口开展“双向”服务,设立外出协作点,为台州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三查”服务。

二、存在问题

我区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困难仍然存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违法生育态势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要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惯性增长势头强劲,违法生育现象有抬头趋势,控制违法生育任务仍然艰巨,xx年,全区计划外出生332人,同比增加6人,增幅1.84%,计划外生育村居215个,占总村居数的37.79%,同比持平。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在互联网上关于“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持续不断,而专家、学者的观点仅仅是政策探讨层面,并非国家现行计生政策的调整,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政策被误读,影响了人们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认识,基层工作难度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反弹,xx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8,居全市第一,但今年一季度有所反弹,治理工作不容松懈。

2、依法行政缺乏相应有效措施。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上级对人口计生工作刚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以贯之甚至趋紧,而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却相对弱化甚至缺失,目前正处于老办法越来越不能用,新办法还没想全、还没想透、还没想深的局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很大。

3、综合治理工作尚未真正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单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实现,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虽已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职能部门只考虑部门利益,对计划生育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该管不管、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基础仍有待提升,乡镇(街道)违法生育对象出现在“三查”遗留名单之外的现象不在少数;随访服务欠到位,随访记录不够规范;部分村计生服务员职责不清、情况不明。

三、几点建议

人口计生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强化领导素质,抓好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应在转观念、强管理、优服务上下功夫,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1、加强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要积极协调各类宣传媒体,创新发展宣传方式,依托“文化三下乡”等平台普及人口计生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与人口形势宣传教育,进一步澄清一些干部群众对现行计生政策的模糊认识,推动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做好“三个不变”政策宣传,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保持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心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提高群众福利结合起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各种相关奖励优惠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要兑现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政策,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残疾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继续开展关爱女儿户家庭活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3、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七条禁令和八项纪律,坚守法律底线,坚决杜绝因违法行政而引发的计划生育重大案件。二是认真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执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方式,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同时要开展联合执法,切实解决一批“老大难”案件。三是保持查处“两非”案件的高压态势,力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4、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区域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具体措施。要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分析研究,共同探讨计生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相关部门也要拿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相互协作配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信息采集和“联动协同”机制,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5、提升计生干部素质,为计生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深化人口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对乡镇(街道)计生队伍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村计生服务员落实月考核制度,树立计生干部队伍“优质服务”理念,以服务赢得民心、争取实效。同时要以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计生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计生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开展优孕、优生、优育等特色服务,进一步提升计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第6篇】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再次作出了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要牢牢抓住“原原本本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指导工作实践”这一基本环节和重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上来。

一、在思想定位上体现学习全会精神成效

学习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首要任务是把思想凝聚到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凝聚到推动发展上来。我个人通过学习思考,认为要牢固确立三种思想。

一是确立大局思想。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导思想,贯穿全党上下和一切工作。作为县一级党委和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与全会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省市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既做到紧扣中省市委的方向不偏不倚,又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维护好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是确立责任思想。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富民强县”是自身的职责所在,必须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让xx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践化、化,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是确立创优思想。xx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是“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改革的大旗,立足基层工作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既做到中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在有声音,又做到的具体创新有痕迹,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二、在加强党的建设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对全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指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的作用,不断提升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继续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着重学xx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做到上级精神立即学、业务知识随时学、外出考察适时学、全面知识广泛学和理论成果实践化。着力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推进对外宣传、文化传播和创作,传播好党的声音,讲好的事,切实凝聚干部群众思想和力量,激发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二)抓干部管理。抓住干部的选用与管理两大重点:“选”坚持集中与民主统一,科学研判干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注重听取单位民主推荐和常委会讨论意见,扩大初始推荐权、民主测评面和意见征求面,重点培养,大胆使用。“管”采取刻育、考核、奖罚相结合,突出对干部个性考核,采纳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满意度,做到“能上能下”。

(三)抓基层建设。树立经营乡镇理念,打破职务高低界线,每个乡镇确定一名县级领导任联系乡镇的组长,对所联系乡镇负全面责任。发挥党代表工作室和“第一书记”典型效应,全面推广尧生镇“五个覆盖”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激发干部创新创优热情。把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作为对乡镇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以制度约束和考核评价增强乡镇履职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移民社区、中心村和重点村建设,促进基层工作提档升级。

(四)抓作风转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大力整治“慵懒散”,切实改进“四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建与治”相结合(打造制度牢笼、解决突出问题)、“点与面”相结合(加强领导干部这个“点”和群众这个“面”的廉政教育)、“质与量”相结合(提高办案质量、减少违纪案件数量),提升防腐的正能量。

三、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第一,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玉米、核桃、苹果、畜牧产业园区,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和农村,引进项目和企业实现集约经营,解决土地零碎经营问题。第二,强化涉农服务功能。发挥农业、林业、水务、气象、供销等涉农部门作用,强化乡镇区域综合服务站职能,做好农业技术、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保姆式”服务。第三,加强农业经营组织建设。每个乡镇建立1—2个规模性专业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形式集约经营土地和产品销售。发展和引进涉农加工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互惠互利,提升农业整体效益。

四、在做强现代工业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实行“一企一策”,煤炭要加快与陕煤化合作,引进新技术,延长产业链,实现原煤就地转化升值;石油、油页岩等加快推进,强化环境保障,促进投产达效;方舟制药、玉华酒业、棋智乳业、春光蜂业等企业突出信息开发利用与产品推介,依靠“引”、“借”、“联”等形式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县科级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各项配套设施体系,通过硬环境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强化园区管理和责任,对入园项目的数量、质量和产能定目标、定责任,确保园内企业产值在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中占主导地位。

五、在做靓生态文明建设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生态是的优势所在,更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一是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理念,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环保作为引进项目的首要门槛,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生态并进,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是保护好这片青山绿水,狠抓造林绿化,大力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推进全县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三是打造好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倡导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推进新型农村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规划并实施好农村移民社区;加快秀美山城建设步伐,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美化、绿化、净化县城环境。四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围绕玉米、核桃、苹果等农业主导产业,做靓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围绕重点工业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环保和清洁能源产业,实现产业的现代化和生态化。

六、在改善民生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抓基础,加快推进就业与再就业,着力抓好群众就地发展特色产业和走出土地经商创业两大重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每年实施一批群众关心的急需的民生工程。强保障,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保障水平。抓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文化引领社会、教化人群的作用,加快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在全县营造人人促发展、人人享受发展成果的良好氛围。

【第7篇】合金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企业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普遍认识到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变,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跟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最新要求,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练好内功、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做好文章。

2、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战略金属及合金工程(一期)正在建设,将形成年回收再生合金废料7万吨,高合金特殊钢2.5万吨;完成1.6万吨镍铜废料再生项目,高品质复合合金形成规模能力;购置30台数控设备、高速钢工具项目投产达效;投资4600万元,新上8台德国全自动磨床及26台配套设备;新上数控压机、研磨机床、清洗生产线,年产600万片数控刀具及300吨矿山机械刀具项目投产;长江增上压力烧结炉、多气氛烧结炉及新型压力机;亚星新上6台自动压力机,这些企业的装备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压烧结工艺为国家发明专利。合金行业开发的数控刀具、复合刀具、镍铜合金、矿山球齿、高速钢等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4、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共引进12名高级技术管理人才。

5、商标品牌。获省著名商标,获国家著名商标。

6、管理创新。实行精细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二、主要企业转型升级工作

1.狠抓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我公司为达到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公司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采取建立人才培训中心自主培养和委托大专院校定向培养的办法,为公司培养专业化技术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二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招聘和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壮大研发队伍,增强研发实力。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研究氛围,设立专门的创新工作奖励基金。公司拿出了1825万元作为技术开发项目经费,从去年的3%的比额增长到5.2%,同比增长60%。为技术研发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入了国家先进的设备,其中目前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共计120余台套,主要有:美国进口碳氢氧分析仪1台,红外线碳硫仪1台,德国进口x射线荧光分析仪1台,美国进口便携式直读光谱仪2台、德国进口全谱直读光谱仪1台、化学分析仪器4套、超声波清洗线1条、1吨真空冶炼炉、3吨电渣炉1台、3吨中频感应炉2台、6吨净化处理炉1台等,为产品开发创新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有效的执行力和国家大力的支持下,公司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和运行效果,2022年,公司自主试制研发了六大新产品项目,其中包括再生高温合金(unsno6600)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gh761)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800ht)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gh230)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unsno8028)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gh625)研究及应用等再生技术研发项目,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并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同时优化了新产品的工艺,满足市场的需要,并取得了国家级专利10项。取得了当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35087万元成绩,新产品销售收入为75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20%左右。

2.增投入扩规模,提高稀有金属再生利用能力

稀有金属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面对资源环境约束与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发展再生利用产业成为增加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稀有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尚处粗放发展阶段,利用水平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发展空间巨大。为了节能环保,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计划,我公司大力扩大规模,提高稀有金属再生利用的能力。

项目分两期建设,初期为一期建设内容,工程建成后年回收再生高合金废料7万吨、年产高合金特殊钢及钛合金2.54万吨,以满足规划各种再生稀有金属合金年生产能力。

一期工程新厂区位于省经济开发区内,场地东西长度为574.73米,南北宽度为540.80米,建设用地面积310814平方米,约466亩。

二期建设在一期积累技术、生产实践以及市场开拓的基础上,重点是进一步扩大高端合金废料的回收以及再生利用,进一步扩大高温合金、镍基合金再生铸锭生产,发展钛及钛合金冶炼以及高温合金铸造母合金冶炼,锻件、模块生产,以满足中国航空集团下各分子公司、航天及军工等特殊领域的锭坯、锻坯需求。二期工程建设场地拟在一期北侧用地614亩。

3.强力推进回收网络建设

根据网络建设总体目标,将工业、其他军工、民用市场的销售回收网络和报废军事装备拆解网点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系统推进。按照先航空再军工到民用的顺序分步实施,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军民融合、购销兼容、双向联动网络体系。2022年底完成重机所属安大、宏远、安吉等单位的网络建设,初步的建立了网络体系。

根据网络建设总体目标,将工业、其他军工、民用市场的销售回收网络和报废军事装备拆解网点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系统推进。具体分三步实施:第一步,20xx年底完成工业内部购销网络建设。2022年底完成重机所属安大、宏远、安吉等单位的网络建设,2022年底完成发动机板块黎明、西航、成发、黎阳、南方动力等公司的推进工作,20xx年底在工业内部全面推行。建立网点30家,回收资源量12万吨,占可利用总量的80%。第二步,在工业取得成熟经验基础上,向其他军工集团扩展。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航天、兵器、船舶、核电等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到2022年,建立网点40家,建成6大区域中心,回收资源量占可利用总量的30%。第三步,进一步拓展民用市场回收网络建设。到2022年,重点在石油、化工、电子等密集的区域建立50家网点。同时,积极申报报废军事装备拆解定点单位,将按照保密和环保的要求,在沈阳、青岛、成都、兰州、广州等地建立6家拆解定点企业。并积极开展废料进口业务,探索建立国外回收网络的途径。

金属集团是一家以生产多类合金为主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始建于1986年,现有职工93人,其中科研人员29人,高级工程师2人。公司主要从事钼铁、钒铁、镍铜合金等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研发,年均产值达7亿余元。集团一贯坚持爱国爱县、诚信经营理念,自改革开放以来,纳税总和居全县民营企业第一名。获得“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发展贡献奖”、“省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排头兵企业”、“市五十强企业”、“县经济建设派头兵企业”、四大国有银行“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

集团公司率先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审核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国内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与北京首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被首钢评为“优秀供应商”。被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分别授予“优质产品”和“著名商标”。

为促进企业发展升级,集团坚持“科技先行、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加强核心产品的技术攻关和研发队伍建设,建立企业研发中心,被省科技厅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公司多方面挖掘优秀人才,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制度建设,此外,积极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改革产品生产流程,逐步形成一支管理过硬的优秀团队和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形势严峻,成本控制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集团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不断整合分析经营过程中的各要素和环节,优化整合资源,寻求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销售渠道,不断利用新科技武装自己,实现企业信息化;不断改进硬件设施,引进技术人才,通过网站等渠道展示自己的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学校接轨,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学研结合;在企业运营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平衡,减少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协调优化。

企业在促进转型升级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员工文化程度和管理人员素质,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用人制度;优化产品结构,树立品牌意识;健全财务制度和信贷担保体系,寻求有效融资渠道;加强可持续发展认识,增强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抵抗力。

集团旗下拥有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集团青龙铁合金有限公司、集团特钢有限公司、县苏普曼钢铁炉料有限公司、县海龙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县亚龙金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著名的专业特种工具钢生产厂家,主要经营高速工具钢、合金工具、铁合金(钒铁、钼铁、钨、氮化钒)等,在国内外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集团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先后获得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纳税大户、二十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发明贡献奖、市五十强企业、资信等级为aaa级和“重合同守信用”等称誉。

1、在围绕转型升级开展的工作,我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和不断的技术改进,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采用全磨制,高温挤压模品质好、耐磨度高、韧性好,提高了我国数控刀具市场的质量。磨制工艺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设计制造“全磨制”是实现数控五轴生产线的关键,具有操作方便、提高工效、节省能源、成本低。该生产线的研制成功,打破国内某方面的垄断。磨制的工艺是少屑、无屑的高新技术加工工艺,具有省时、省材、省力等特点。满足于机械制造、军工企业、汽车制造、电子工业的需求,提升了产品质量,我单位选用先进的节能型工艺设备,降低设备运行能耗。并且制定合理利用能源及节能的技术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各类能源的消耗。

2、今后开展的工作:由于近年来数控机床生产、消费快速增长,保有量的增加,必然带来相配套使用的、不可缺少的各种数控刀具需求量的高速增长。企业要立足长远规划,做好产品质量性能,确保产品在市场占有率,同时也要加大研发投资力度,生产出性价比高的、适应需要的机床刀具,占有更大市场空间。

3、解决的问题:现在需求专业化技术人才扩充研发队伍。

硬质合金有限公司为顺应国际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发展的趋势,以超常的魄力,从瑞士引进2台(套)国际高端全自动数控磨床,从此,打开了产品升级换代、产品结构大调整的序幕。2022年、2022年公司乘势而上又陆续从瑞士、德国引进多台(套)硬质合金数控全自动磨削流水线,该系列高端设备的引进填补了华北地区的空白。自此,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知名的企业跃升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拥有国际一流加工能力的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知名生产厂家。以生产装备提升做后盾,公司近年开发生产了精密超硬合金刀具,该系列刀具能在许多领域可以以车、镗、铣等进行代磨加工工艺,能使被加工零件获得极高的精度和良好的表面质量,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指标完全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航空航天等领域。通过设备升级,产品结构的调整,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企业美誉度不断提升,2022年公司商标还被评为省著名商标,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硬质合金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专业从事硬质合金数控机床刀片的制造。公司占地40亩,现完成建设18000平米。

公司下设国内营销部,外贸部,生产管理部,技术部,研发部等5个管理部。下设锌熔回收车间,还原碳化车间(筹建中),混合料车间,压制成型车间,烧结车间,精加工车间,涂层车间及分析检测中心等8个生产实体工段。

公司购置德国三维逆向工程仪,日本沙迪克电火花成型机,瑞士cvd涂层炉及真空炉,多气氛真空一体炉,真空压力烧结炉,全自动湿磨-----喷雾干燥造粒塔、全自动压型机、自动磨面机、全自动湿喷纯化机、全自动超声波清洗机等国内外先进设备,设备总量达100余台(套)。

公司建立了化学分析、物理检测中心,购进了定碳仪、氧氮分析仪、钴磁饱和仪、矫顽磁力仪、金相分析仪等一批先进设施,检测手段的完善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

公司现以完成投资一亿一千万元,装备已进入国内同行先进行列。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填补我省乃至长江以北地区的空白。

【第8篇】浙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的经济论文

摘要:

浙江经济一直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和特色,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基本在75%左右,企业数量达到82%。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凸显、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外需的下滑,浙江传统产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此,浙江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家转型、深化“两化融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等待探索。

关键词: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浙江

一、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

(一)提升块状经济,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特色。据统计,全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的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到全省工业总量的54%、62%和56%。但大多传统块状经济以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能耗高、污染多、附加值低,存在比较明显的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少的低端化锁定倾向,尤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些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

为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浙江作出了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决策,规划建设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品牌建设、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等措施,以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和乡镇功能区为主要依托,建设研发、物流、检测、信息、培训等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专业化配套协作,初步探索出了产业与市场互动提升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政府规划引导型、价值链整合提升型等转型升级的路径。2022年产业集群示范区研发投入达到280亿元,比2022年增长23%;技术改造投入833亿元,比2022年增长29%;实现新产品产值3131亿元,比2022年增长33%。在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7%,增幅高于全省工业平均10.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91亿元,同比增长32%。

(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两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

浙江主要从产业集群、重点行业和企业三大领域,实施两化融合工程,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在产业集群层面,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软件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产品设计、质量检测、行业数据库共享等服务;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在重点行业层面,加强行业信息技术推广,推广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信息化系统,总结推广印染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行动成功经验,推进装备制造、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的两化融合,建设一批两化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在企业层面,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的融合渗透,加快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普及,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积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我们在阿里巴巴的调研中了解到,淘宝网建立了实时交易动态观测系统,为相关企业提供最新的消费信息,帮助企业及时把握产品销售趋势,使产品设计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淘宝还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提供销售平台、营销、支付、技术等全套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建立品牌。

(三)加大企业家和人才培训力度,推动传统经济转型

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家队伍的转型升级对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至关重要。浙江经济以民营企业为主,而民营企业家多为农民出身,即所谓的“草根企业家”,他们在过去几十年培育了许多成功的企业,如今这些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以往的经营管理思路暴露诸多弊端,转型迫在眉睫。

浙江提出,经济转型首先是企业家转型。为此,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树立11家精细化管理示范标兵企业,推进500多家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改造,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计划。优化和规范企业管理咨询培训行业,全省培训基地总量达78家,2022年以来共完成27万多人次的培训任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托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区域高新技术和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专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积极实施浙江省特级专家制度、“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潜江人才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回归计划”、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团队建设。

(四)提升市场商品档次,以高端化需求带动转型

浙江素以鞋帽、服装、皮革等商品而闻名全国甚至全球,但同时其产品低端化也众所周知。此种模式在为其打开并占领市场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浙江走高端化发展道路的障碍。

目前,浙江正通过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举措,改善其低质量、小商品形象。如政府为改变义乌小商品城的产品低端形象,提升商品档次,专门设立了进口商品馆,经营包括德国、日本、澳洲、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档进口商品,旨在以高端化市场需求来带动传统的低端产品转型。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转型升级营造可持续环境

近年来,浙江的企业员工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大多分散在中小企业的劳动者,文化程度提高,喜欢独立思考,渴望公平竞争,被尊重感强烈,自我维权意识强;另一方面,他们不仅期待较高的工资收入和物质生活条件,更追求“柔性薪酬”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给劳动关系调整带来新挑战。

浙江围绕“让职工工作更体面、生活更有尊严,让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强、发展更健康”这一根本,通过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等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工会建设和党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一项研究显示,单位gdp的劳动争议受理数,全国为1.9,浙江为1.35;单位gdp的劳动争议涉及劳动者人数,全国为5.59,浙江为2.40,浙江的劳资和谐度走在了全国前面。

二、浙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一)创新能力缺乏,传统产业升级缺少有效公共服务平台支持

目前,浙江6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左右。2022年分别有77.7%和89.9%的企业没有开展科技活动和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9%。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仍主要依赖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相对较低。近年来,浙江建设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但其服务领域更多集中于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市场调研等,技术研发相对较弱,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有效技术服务不足。

【第9篇】乡村针纺织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加快我县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课题调研方案要求,3月份以来,课题组就我县针纺织业转型升级,分别听取了县经贸局和横村镇关于我县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情况的汇报,走访了横村镇部分针纺织企业,赴上虞、平湖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召开了相关层面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横村镇针纺织业现状

作为横村镇支柱经济的针纺织业起源于80年代初,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横村镇工业经济的主打产业,在县域经济中也独树一帜。目前已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为主,毛纺、染整、成衣等生产门类齐全的针纺织块状特色产业。主要生产的丝织成衣、羊绒针织成衣、小三件(帽子、手套、围巾)等针纺织品,在与国际知名品牌不断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已逐步形成了纺织产业集群。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沃尔玛、安泰莱、里斯、琼斯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服装、服饰贴牌生产基地。202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横村镇“中国针织名镇”称号。2022年全镇工业产值为86亿元,其中针纺业产值达52.2亿元,占61%。全镇工业企业有1685家,其中针纺织企业1228家;规模企业有112家,其中针纺织企业79家。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发展压力大。我县针纺织企业大多为外贸出口型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需求萎缩,业务量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导致部分企业为降低风险,放弃周期性较长的大订单。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产品价格走低,使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2.缺乏自主品牌和国内市场

我县针纺织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外贸为主渠道、以国际市场为主市场,以贴牌生产为主形式的格局,企业自我品牌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镇有针织品注册商标10 多个,仅“春风米兰鸥”等品牌为桐庐名牌,传统产业缺乏品牌带动。由于市场知名度低,市场影响不大,缺乏国内销售市场,在国际市场日渐疲软情况下,生存发展面临危机。

3.劳动用工紧张的局面仍未彻底解决

针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手工横机为主,劳动生产率低、用工需求大。虽然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县扶持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加大了技改力度,电脑横机从2022年的1000余台激增至2000余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用工紧张的局面,但套口、缝工环节仍需要大量劳动力。加上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企业用工问题仍然制约企业发展。

4.创业激情减退

由于大多企业规模小,以家族式经营为主,部分企业老板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不足,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热情不高,不愿在企业的做大做强上下功夫。

三、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1.发挥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政府要围绕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针纺织业综合竞争力,继续在全社会营造“增强信心,共度难关”的创业氛围。建议成立我县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引导、组织、协调作用,给予针纺织业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一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保障。创办相关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职工技能和素质培训师资信息库等,尽快构建完善的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培养和创造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产品研发和设计人才,加强针纺织行业研发中心建设,为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二是为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积极联系相关金融机构,作好银企对接工作,确保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目前企业资金投入设备而流动周转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做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工作。

三是协助商会良性运作。支持商会行使其职能,特别是在针纺织市场建成后的运营中,树立该镇商会在针纺织行业中的权威性,赋予商会有关商品质量监督、制定行业服务范围、开展各类评选活动、举办商品会展及行业培训等管理职能。县领导要从联系单个企业转为联系协会、商会,以进一步了解掌握行业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

四是规范市场运行秩序。横村镇针纺织产业集群内社会信任水平不高,对分工协作的深化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破坏了集群应有的合作基础。因此,政府应积极的发挥其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强企业间、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银行、保险、运输等不同部门的联系,促进它们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平台的建立。

五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商会和科技部门的强势合作,建立信用监督、产业经济监测、产量质量监控体系等,坚决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营造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六是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和引智,加快我县针纺织业技术改造、市场拓展,提升企业形象,打造针纺织业的母舰。

2.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品牌是产业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所有品牌形象与产业商誉的总和,对产业发展与推广有重大作用。随着横村镇针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滞后的品牌建设将严重制约其整体竞争力。因此,必须在纺织服装生产的基础上架构起具有一定比例的梯度型的品牌体系,提升区域品牌的能级。

一要加强强弱联合,以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体,创立企业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以定牌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形式,扩大中小企业形成合力。二要加强异地联合,吸引国内知名品牌乃至世界顶级品牌落户当地,通过顶级品牌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区域针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要建立针纺织品专业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带动我县针纺织业的内销和品牌建设。四要通过名企、传媒、展会等载体,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销,提高针纺织品牌的美誉度、吸引度,推动更多企业参与构建针纺织服装区域品牌。五要加强区域网络结构的构建和完善,企业之间要大力加强沟通和合作,打造集群整体品牌,把集群品牌和产品品牌结合起来推向市场。

3.拓展国内市场,优化营销渠道

发展块状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拓展国内市场,扩建和优化营销渠道对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尤为关键。由于针纺织业长期以来是以外向型出口为导向,导致内地广大市场的空白。因此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开始注重国内市场,实现内销外销并重,不失为一项有效可行的战略途径。

一是通过组建块状内部的贸易公司,在国内外建立窗口与办事处,进行统一的销售网络组建和宣传,拓宽市场辐射面。二是通过政策带动,鼓励企业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设摊和鼓励企业开设品牌专卖店,引导企业在外抱团发展。三是加快针纺织市场建设。针纺织市场建设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对针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拓展国内市场意义重大。要科学谋划,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实现有形市场要与无形市场相匹配,使我县针织产业得到跨越式突破。四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互联网交易,通过互联网使品牌生产商和当地消费者联系起来,省略中间销售环节,通过提供最接近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和促销方式从上下游整合分销渠道,并以终端市场为中心进行营销渠道管理,使渠道体系各成员关系由交易型向伙伴型转变,由传统的单一销售渠道向多渠道销售转变来提升集群整体的竞争力。着力改版桐庐针纺织信息网,提高网站知名度,打响“中国针织名镇”这张金名片。

4.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技术改造为重点,完善传统产业技改政策,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针纺织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带动传统产业,积极构建块状经济产业新体系。

5.加强国际合作,提升集群竞争力

集群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集群的发展和升级。目前,我县针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成本优势及其与国外市场的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因此,产业群要进一步巩固、挖掘和发展其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应结合自身区域特色,挖掘内部生长因素,积极回应全球产业的变化,在变化中发展自己。同时在全球价值链中,与非集群经济主体灵活互动,嵌入全球价值链“战略性环节”或“有价值环节”,并通过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和组织方式,提升产品质量、改变集群效率或迈入新的相关产业价值链,从而创造、保持和捕捉更多价值,使其针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得到大大提高。

6.发挥中介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商会等中介组织要适时为集群提供包括企业发展规划、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市场行情咨询,行业经济运行、展览与国际交流、专业技能培训、课题研究和信息发布等各项服务,及时组织或代表企业与政府沟通和对话。同时充分发挥调解协调沟通的中介作用,尽量避免地区内同行企业争夺客源、压价竞争的不良现象。商会要经常与国内外有关标准化咨询、认证机构合作,推动企业贯彻iso9000、iso14000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环境、安全标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帮助企业跨越贸易壁垒,打造国际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6.26亿元,同比增长 18.9%;完成工业增加值 5.45 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 20xx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 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平方米、公租房 1幢1.28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 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二、调研工业企业状况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 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 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 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近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xx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近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xx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 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区的成立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旅游产业是涉及范围广、消耗资源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因此,发展好xx区的旅游业,也必将会进一步促进全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推进xx区经济与社会的加速发展。为此,我们对xx区旅游资源、产业状况等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分析,找出了我区旅游产业的优劣势所在,对未来xx区旅游发展转型升级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构想与对策,供有关部门在制定xx区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时加以参照。

一、xx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xx区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底。区内旅游企业785家,其中核心旅游企业(旅行社、星级饭店、景点)176家,其他社会住宿设施609家,有15家旅游企业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大关。全区旅游核心产业(旅行社、星级饭店、景点)总收入60亿元,位居全市各城区首位,占全市旅游核心产业总收入(145.9亿元)41.1%,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为3.2%。对全市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优势分析:

xx区旅游产业发达,各个要素齐全,可以概括为:吃有特色,餐饮酒店星罗棋布;住有选择,住宿容量全省第一;行之方便,立体交通四通八达;游之尽兴,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购之丰富,商业街区繁荣繁华;娱之快乐,娱乐休闲现代时尚。最具优势的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高星级品牌酒店众多。拥有星级饭店30家,占全市(115家)总数的26%,其中五星级饭店10家,占全市(18家)五星级饭店总数 56%,占全省(65家)五星级饭店总数27.7%;星级饭店客房6484间、床位10200张,从业人员8893人,容量为全省城区第一。主要五星级饭店有:金陵饭店、玄武饭店、古南都饭店、名人城市酒店、苏宁环球套房饭店、索菲特银河大酒店、绿地洲际酒店、丁山花园大酒店、中心大酒店、威斯汀酒店;在建或者待评五星有:世茂滨江希尔顿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等。四星级饭店有:华美达怡华酒店、金陵晶元酒店、凤凰台饭店、新纪元大酒店、华东饭店、锦江南京饭店;还有西康宾馆、双门楼宾馆等高档接待酒店。紫峰大厦为世界第七、亚洲第三、江苏第一高楼。2022年星级饭店营业收入21.1亿元,纳税金额1.09 亿元,占全市星级饭店总收入(51.8亿元)41%,金陵饭店列江苏酒店业第一。其中过亿元的有9家(金陵饭店2.54亿、绿地洲际酒店2.11亿、玄武饭店1.52亿、南京中心大酒店1.42亿、古南都饭店1.24亿、双门楼宾馆1.21、新纪元大酒店1.10亿、城市名人酒店1.04亿、华东饭店1 亿)。全年星级饭店接待旅游者102万人次,平均出租率达68.7%,较全市(64.6%)多4个百分点、比全省(60.1%)高出8个百分点,在全市、全省星级饭店出租率排名中位居前列,平均房价达到704元/间天,比全市高出294元。金陵饭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酒店品牌的代表,将进入全国五强。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六度蝉联世界品牌实验室颁布的全球服务业领域最高奖项--五星钻石奖。七度蝉联中国酒店金枕头奖中国十大最受欢迎商务酒店,八度蝉联国际旅游业权威杂志《商旅》评选的中国最佳商务酒店,并再次荣膺中国饭店金星奖。金陵贵宾会员突破70万名、遍布160多个国家。金陵连锁酒店突破130家,签约管理的五星级酒店102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古南都饭店被评为江苏省服务名牌,集团拥有都市客栈、明基、海棠、五d 枕等10多家连锁酒店和马祥兴、绿柳居、永和园酒店、江苏酒家等多家餐饮连锁店与生产基地。

二是高品质旅行社集聚。全区注册旅行社135家,占全市旅行社(535家)总数25%,占全省旅行社(1800)总数7.5%,旅行社分社与网点500多家。全国十大旅行社品牌前三名:中国旅行社(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国旅(最具规模实力的旅行社集团)、康辉国旅(中国驰名商标)在鼓楼都有分公司。2022年“中国国旅cits”2022年以235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第51名,在旅游服务类企业中位居第一名。中国国旅江苏公司是其旗下的一个重要的股份制旅游企业,年营收超过了13亿元,位于南京第一、全省第二、全国第二十六名。全区有6家旅行社获得过全国百强社称号(江苏省中旅旅行社、中国国旅江苏公司、南京海外(原野)旅行社、中国康辉南京国际旅行社、江苏金陵商务国际旅行社、德高国际旅行社)。中国国旅(江苏)公司、江苏省中旅被评为省五星级旅行社(全省12家,全市4家)。康辉国旅、南京海外国旅、德高国旅和金桥国旅等4家旅行社被评省四星级旅行社(全省 10家,全市6家)。拥有出境游组团社16家,占全市(26家)62%。旅行社全年经营收入共39亿,占全市旅行社总收入(74.2亿元)52.6%。超过亿元的旅行社有6家(江苏国旅13亿、省中旅11亿、康辉国旅6亿、金陵商务国旅2.3亿、南京海外国旅1.82亿、德高国旅1.4亿)。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281.2万人次,占全市(542万人次)51.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3.3万人次,占全市(30.4万人次)76.6%,组团出境游客 27.6万人次。

三是历史悠久美景如画。xx区是一个古典与时尚荟萃,历史与现代交融,精致与美丽辉映的宝地。有着龙蟠虎踞之雄,依山带水之胜。不仅拥有11公里长江黄金岸线、4.5公里外秦淮河最美地段,而且拥有清凉山、狮子山、幕府山等自然美景,“山、水、城、林、石、园”浑然一体;不仅拥有石城霁雪、龙江夜雨、清凉问佛、嘉善闻经、达摩古洞、狮岭雄观、化龙丽地、幕府登高、谢公古墩、三宿名岩等明清金陵四十景中的著名十景,而且还拥有滨江风光带、清凉山与石头城、静海寺与天妃宫、阅江楼、紫峰大厦、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大学北大楼、鼓楼公园、宝船厂遗址公园等新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十大景点。不仅拥有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公元前333年的楚威王金陵邑遗址和东汉建安十六年(212年)孙权所建的“石头城”遗址,1700多年历史的乌龙潭公园,600多年的明城墙最为雄伟、最为壮观的部分。而且还有“近现代建筑样板区”美誉,至今保存完好民国优秀经典建筑有 600多栋,文保单位12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6处。现有国家4a级景区1家(阅江楼景区),3a级景区3家(宝船厂遗址公园、石头城遗址公园、乌龙潭公园)。其他公园景点10家。

四是区位优越商贾云集。xx区地处南京中心城区,行政科技和人脉资源丰厚、交通条件优越、信息网络便捷、基础设施完备。xx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90%以上的省级机关都在xx区办公;xx区商贸繁荣发达,目前已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大企业的地区总部或功能总部40余家,拥有新街口商圈、湖南路商圈、中央门商圈、龙江商圈南京最繁华的四大商圈和30多家高档娱乐场所等。xx区是南京教育大区,有18所大学、69家科研院所、10.9 万科技人员,其中两院院士47人,占江苏省的一半;还有众多的名牌中小学。这些都为发展现代商务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劣势分析:

1、景点规模效益欠缺

旅游景点在资源开发规模和水平上,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a级景区4家,只占南京a级景区(50家)8%。全年景点接待游客 522.8万人次,占全市景区(点)接待人次(10118万人次)5.2%,景区收入总收入2589万元,占全市景区收入(19.9亿元)1.3%。阅江楼是区内最大的景区,但与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等景区比,影响力和综合吸引力较弱,这就是所谓的:“满天星斗,却没有一轮明月”,亟待需要打造具有引领作用的核心景点。

2、产业联动效应不足

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差。要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鼓楼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一体化,以便通过旅游功能的迭加、丰富、渗透、转换,成为具备新的市场价值的旅游产品,成为新的生长点、增长极、动力源。

3、景区化城区建设不平衡

近年来,xx区的城市建设有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还不平衡。一些重大城市建设项目与旅游开发尚未有机结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旅游要素和旅游功能配置方面考虑不足。旅游产业统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不能很好体现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旅游联合执法体系尚未建立,旅游服务质量、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第10篇】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9.3%;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30.1%;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7.3%。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4.1%。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纳税贡献不够大。2022—2022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21.6%、14.0%、10.9%、9.8%、7.3%。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2022年为例,2022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1.6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2022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热衷于追求短平快效应,盲目将企业发展重点单纯的放在规模扩大和人员增加上,对于科技投入、技术改造项目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科技投入和专利技术对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中的重要性,以致传统产业发展缺乏竞争力。

二是人才短板效应制约传统产业发展。总体上看,传统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在企业管理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传统产业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层以家族成员为主,他们目光不够长远,思想保守,缺乏开拓意识,管理模式陈旧,家族式企业经营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重视实用型熟练工人,对技术型、研发型高端人才作用重视不够,四大传统产业中像新宏昌重工集团那样每年聘用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的企业寥寥无几,高端技术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进而影响了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传统产业不同程度存在融资难问题。由于绝大多数传统产业存在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稳定性差的特点,甚至有些传统产业还存在管理薄弱,信用缺失等问题,加之当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意识增强,在贷款对象选择上非常严格,对中小企业大多实行“慎贷”策略。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仍然存在。

四是政策支持相对不足。2022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十一五”期间扶持重点传统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从2022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地方财源建设基金10%作为重点传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滚存使用。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应对传统产业的扶

持力度有所降低,部分年份未达到预算安排的地方财源建设基金的10%。据统计,2022—2022年,我市共扶持冀东水泥、富士胶版印刷、新宏昌专用车、长城重机等重点传统企业13家,平均每年仅3—4家,扶持企业比例较小,且均属规模以上企业,对于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线,技术改造补偿奖励力度不够。此外,廊坊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廊政[2022]133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廊政[2022]54号),目前,我市有关部门落实不够。

五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市在扶持、服务传统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全市“效能**”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后,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以“京津冀最好,环渤海一流”为软环境建设目标,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但总体看我市致力于服务传统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主要表现为服务机构少、服务范围窄、服务水平低、服务市场不规范。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与思考

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传统产业经过科学合理的转型升级,同样可以发展成为特色主导产业。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民生的视角,维护稳定的大局看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促传统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是:通过整合传统产业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使传统产业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最终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由高污染低效益向高效益低污染转变,由小特色走向大特色,由局部特色走向整体特色,由小产业走向大产业,由小市场走向大市场,由钻市场空隙走向竞争强势。

1、机械制造业。关于矿山机械行业发展:我市矿山机械行业主要集中在新集镇域内。目前,该镇域内共有矿山机械企业290余家,从业人员约8000人,生产设备3000余台/套,规模以上企业5家,其余90%以上的中小加工户都属庭院式、作坊式经营。该镇的矿山机械行业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占国内行业市场60%份额。近年来又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远销俄罗斯、印度、智利、韩国、巴基斯坦等国。但是该镇的矿山机械行业总体规模小,龙头大户较少,没有形成集群效应。为此,建议规划建设特色突出、配套齐全、管理规范的矿山机械产业园区,针对新集镇域内项目用地紧张的现状,具体可以利用新集镇域内废旧砖厂的闲置土地,采取“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工业园,变“小作坊”为“大工厂”,以五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龙头,通过重组、兼并、合作等方式,整合域内现有“小作坊”的产业资源、产品技术,提升矿山机械产业结构和水平,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在国内外市场叫响我市的矿山机械品牌。关于以长城链条、北方冶金为代表的中等规模企业发展:此类企业多属于“老牌”企业,经营较为稳定,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致力于企业高端化发展。一方面向品牌要效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宏昌重工集团自2001年开始创立中国自卸车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宏昌天马”,2022年11月“宏昌天马”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该企业已由当年汽车配件销售的小微企业,以营业额每年超30%的速度,成长为拥有固定资产20亿元、员工4000人,年生产各种专用车50000台,年产值40亿元的大型集团企业。新宏昌的发展之路就是“自主品牌赢天下”的成功之路。我市较成熟的中等规模企业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持久动力。另一方面向技术研发要效益,以专利技术开拓市场。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长城链条和北方冶金机械“十一五”期间年产值均在5000万元—1亿,年均纳税100万左右,即使在2022年金融风暴期间,在行业重新洗牌过程中,仍然依靠专利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牢牢站稳了脚跟。由此可见,专利技术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同时也是打开市场销路,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因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有关鼓励企业技术研发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主动研发,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人专我转”,始终走在同行业前列。

2、印刷装订业。一是淘汰落后与扶持“龙头”相结合。“十二五”期间,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和调整等形式,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有计划地打造一批产能过亿的龙头企业。二是健全管理机制与大力发展包装装潢印刷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印刷协会作用,帮助印刷装订企业健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印刷企业退出机制,对严重违法违规生产企业,积极妥善地使其退出印刷领域;建立印刷企业守法诚信档案制度及公告制度,继续推行企业法人法律法规季度培训制度,使其守法诚信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市场前景较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对规模大、资金雄厚、

技术先进的包装装潢印刷企业予以优先审批和大力扶持。三是“一业带多业”与筹建高标准印装产业园相结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印刷装订业带动诸如ps版生产企业,折页机、配页机、胶钉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的发展壮大,吸引更多的北京大型出版社在我市建立图书储运中心。同时,借密涿高速在杨庄设有出口这一优势,规划建设集设计、制版、印刷、装订、耗材、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印刷园区,做强做大我市文化产业。

3、建筑材料业。一是在福山新区整体规划框架内,以福山新区域内5.64平方公里废弃矿区申报为国土资源部废矿治理项目为依托,大力实施废弃矿区平整治理,并积极洽谈引进高端建材行业,打造新型建材基地。二是对福山新区域外的商砼站、砌块厂等建材企业,采取“腾笼换鸟”战略,以福山新区废弃矿区平整后的土地进行置换,以达到建材企业集群建设,减少中间交通运输环节,避免二次扬尘污染,降低道路负担的目的。同时,坚决依法取缔国、省、县道两侧的小粉石厂和小存料场。三是在原材料深加工上做文章,增加建材产品附加值,改善以原材料销售为主的粗放型产销方式,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引导在福山新区内建设商砼站、干粉砂浆厂和高端水泥制品等高新技术建材项目。同时,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贯彻落实好2022年8月廊坊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切实鼓励企业进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最终形成“山区环保开采,就地深加工,成品封闭运输”的山区建材产销模式。

4、交通运输业。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大型运输车辆4500余辆,从业人员近20000人。随着房地产业运行的持续放缓和源头治超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我市以运输石料为主的运输车辆已有50%左右停运。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利用这一契机,引导交通运输业转产转型。一方面鼓励和引导运输企业采取厢式货运和专用车辆的方式,为福山新区域内商砼站、水泥制品厂等高端建材企业提供高质量运输服务,既能解决道路扬尘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又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有效保护公路的运力结构和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市毗邻京津,北有空港,南有海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加之密涿高速和密涿支线建设,进一步扩大了我市道路交通运输优势,建议利用福山新区废旧矿区平整治理的土地和高速沿线村街新民居建设后收储的土地,积极引进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入驻我市。同时,鼓励现有运输企业向集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中小物流企业转型,逐步拓展经营范围和运输网络,实现由单一结构的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到服务企业货物运输和普通群众民用物品运输的转型升级之路。

三、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一是以政策扶持为先导,激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性。按照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出台适合我市发展状况的扶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四个一批”梯队发展战略,即: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一批、小微企业扶持成长一批、招商引资新增优化一批、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一批,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品牌亮、实力强、有特色、辐射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同时,要适当提高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地方财源建设基金的百分比,扩大政策扶持面。具体可由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有关单位,制定完善的考评、筛选办法,每年定期向市政府申报1—2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由市政府严格把关后给予资金扶持。在此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税费减免政策,确保上级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 二是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全力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经走访了解,目前我市部分印装企业因北京郊县的市场环境优于我市,而搬迁到北京市顺义、平谷等地。为此,在软环境方面,要以“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努力营造一个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三最四低”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大力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真正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彻底改善各种审批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低,各种名目检查多为企业服务少,收费罚款多政策法规宣传少的现象。在硬环境方面,按照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的总体要求,科学、高水平地编制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从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管理到区域定位分工、产业结构调整通盘考虑和协调配套,并预留发展空间,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提供必要的水、电、路、讯、暖等配套设施。

三是以人才战略为支撑,引领传统产业高端发展。一方面,切实加强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建设。要采取

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模式,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2022年8月12日,廊坊日报报道了永清县为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出台了《“十二五”时期人才高端战略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引进奖励优惠政策》,按其政策规定,企业引进博士生工作年满1年的,县财政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虽然我市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但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和奖励政策不够完善。建议我市制定出台企业高端人才引进长效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和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2022年第三届中国管理咨询培训业大会上提出,当前我国企业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拐点,迫切需要加大对企业培训的投入。美国企业的培训经费占到职工工资总额的10%,欧洲国家占到5%—10%,而我国企业仅占到2.5%,具体到我市传统产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更低。辜胜阻认为,一个企业培训经费若占职工工资总额不足3%,这个企业很难有竞争力。为此,要充分利用我市大中专院校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院企合作,对口培训,全面

提升企业管理层、研发团队和一线产业工人的素质能力,真正实现人才强企。

四是以破解资金短缺为着力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充分发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作用,壮大资本金规模,适当放宽担保条件,拓展担保业务,把扶持传统产业纳入担保体系建设规划,优先予以安排。二是积极引进更多的金融主体。河北银行作为我省致力于服务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性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于2022年10月15日在廊坊设立分行,又于2022年5月16日,在廊坊设立河北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廊坊分中心。我市作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的排头兵,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建议积极洽谈引进河北银行和河北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我市传统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借鉴刚刚落户燕郊地区的蒙银村镇银行的建设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和有资金实力、经营稳定的小额信贷公司成立村镇银行,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三是引导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拓展票据和授信贷款业务,对传统产业给予优先扶持。鼓励重点传统产业领域内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组建行业性担保公司,为行业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四是借鉴重庆市呵护小微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当信用评价等级高的企业到政府指定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时,比国有银行超出部分贷款利息,由市财政补贴,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是以社会服务体系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绊脚石”。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传统产业建立各类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施多领域、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利用减税或资金补贴等形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技术研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生产工艺。引导企业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工作,依法保护商标和自有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引入市场机制,依托社会服务机构,整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等现有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市中小企业信息网。逐步完善提升网站服务功能,为我市传统产业等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并与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中小企业河北网、廊坊中小企业网互联。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优势,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根据企业需求,以经营战略、市场营销、财税管理等为重点,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诊断、辅导,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协会商会服务平台。支持传统产业在自愿的前提下,以产品、产业等为纽带,组建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改革,促其形成依法设立、政府指导、民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

【第11篇】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盐城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重构经济发展格局、奋力进位争先的必然途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我展观为指导,坚持快增快转相结合,通过抓项目推进、抓新特产业、抓招商引资、抓三服务、抓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运行平稳、增长较快、转型提速、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亮点

1、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20_____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7.3%;开票销售2771亿元,增长8.9%。增加值、开票销售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为近十年新高。工业投资在登上千亿台阶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37.4亿元,同比增长20.6%。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居全省第一。20_____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六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在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引领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重点培育的30户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773.21亿元,占全市的27.9%,同比增长9.53%,较定报企业面上高出4.93个百分点,增长面为66.67%,高出全市面上25.27个百分点。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全年共生产汽车48.86万台,销售48.06万台,实现开票销售458.48亿元,同比增长9.87%,高出全市面上1个百分点;响水德龙镍业20_____年新增开票销售21.26亿元,占全县新增开票销售的51.7%;大丰博汇集团和北大荒油脂两家企业新增开票销售15.2亿元,占该市增量的30%以上。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列苏北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151个,省名牌产品130个。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被省认定为苏北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示范园,中恒宠物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中心。25户企业获批20_____年度首批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全省第一。华盛变压器等10户企业被省认定为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长虹汽车等12户为省重点培育企业,认定数均列全省第一。

4、工业经济集群效应日益显现,主导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10个(含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化工集中区2个。20_____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化工集中区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4463.1亿元,增长36.9%;24个特色产业完成开票销售1700亿元,同比增长25.9%,占全市工业企业的比重达61.3%。

5、推进绿色制造成效显著,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到20_____年底,我市万元gdp能耗为0.51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09%,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任务。按省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我市万元gdp能耗应达到0.464吨标准煤。十二五前两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7.36%,超十二五目标序时进度。

二、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盐城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企稳向好的态势,既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驱动内需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得益于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深,抓得早,抓得紧,抓得主动。具体地说,主要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政策引导到位。

一是制定出台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财政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并且,我市还高度重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结合盐城实际,制定出台了《盐城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盐城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产品导向目录》等。二是抓好财政扶持政策落实。20_____年度,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分两次发放市区千百十工程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涉及项目121个。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项目,有9个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国家专项资金9679万元;争取省财政补助项目47 个,补助金额达2157万元。

(二)帮扶措施到位。

一是做好三服务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开展三服务活动,及时会办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难题。市经信委组织委领导班子同志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和进百企、解难题、促转型活动,积极帮助市区工业企业解决困难,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20_____年,三服务挂钩干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445个,争取资金29.54亿元,招聘工人9094名,增加技改投入18.39亿元,协助新上项目131个。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跨采会、服装节、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提高产品覆盖范围。合计参展企业达200多家,帮助企业达成销售和意向协议1亿多元。三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成立盐城市中小企业互助协会,全方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20_____年,新建和认定三星级公共服务平台18家、四星级4家,建立市、县、镇、园四级服务中心60家。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直通车、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暖冬行动和银企对接活动,全市43户融资性担保机构20_____年累计为7010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68亿元。

(三)重点工作推进到位。

一是抓项目推进。把项目推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节点化。对竣工项目建设和挂钩服务情况开展督查,作为干部年终考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抓新特产业。市里抓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市、区)抓24个特色产业,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快抓猛推,强力突破。并出台专门政策,提供集成服务,推动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向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聚集。三抓千百十工程。排出了千家升级企业、百家重组企业和百家上市培育企业名单,出台了7份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进机制。全市上下形成十企忙上市、百企忙重组、千企忙升级、万企忙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抓培植大企业。召开全市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动员大会,出台了专门的培育意见,提出围绕千亿元企业为龙头、百亿元企业为支撑、50亿元企业为骨干、10亿元企业为基础的培育目标,大力实施30家大企业培育工程。五抓智慧盐城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意见、盐城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草案。推动市政府成立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与市开发区结成战略联盟,建立了市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功申报省级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园区、项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

三、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转型升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从外部看,主要有资源、能源、土地、环境方面的硬约束。从工业经济自身看,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目前全市拥有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1.4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6户,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69户,但超10亿元的只有23户,超百亿企业仅2家,50-100亿的企业还是空白,大企业数全省靠后。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我市产品多为大路货,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纺织、化工中的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总体上靠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普遍不强。偏重产业多,偏轻产业少。近几年我市工业主要依赖汽车产业以及重化工业拉动,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沿海项目多,市区项目少。得益于沿海发展战略,近几年沿海项目推进势头较好,20_____年计划实施的30个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沿海地区有18项,但市区仅有7项。投资总量多,实际产出少。近三年我市投入产出比仅为1:0.4,远低于全省1:2的平均水平。

2、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低。

一是20____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不足1 %,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我市实行的千百十工程及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财政优惠政策看,财政资金支持新特产业、技术改造的力度还不大,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不强。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因企业家自身素质、理念限制、以及创新投资风险大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怕烦情绪,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企业并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三是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智力支持。盐城本地的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科研实力比较薄弱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与上海等大城市空间距离相对较远、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较为落后,也很难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盐城。

3、要素制约突出。

一是工业用地制约严重,很多项目落地投资以及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受到土地指标的限制。二是用电紧张状况加剧。我市当前沿海开发势头强劲、高耗能行业有抬头迹象,完成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20_____年我市工业用电量增幅较20_____年提高了6.07个百分点,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任务艰巨。三是人才资源匮乏,技能人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缓慢。四是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压力巨大。

4、政府各部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要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地。一些年度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时间滞后,成效也不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转贷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建议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使各项政策措施真正惠及企业、行业,发挥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二是要求政府部门在产业对接、科技对接以及银企、校企对接等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部门要大力营造转型升级舆论氛围,积极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

四、下阶段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产业集聚拉动。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要以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四有标准,加大三聚力度,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等特色产业。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盐城的支柱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形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每年实施100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是突破生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放大盐城南洋机场和大丰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大力推进盐城现代物流园区、城西南物流园区、大丰港区现代物流园区和滨海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四新技改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全力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建115计划,即新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积极促进企业家理念的转变,摒弃畏难求稳心态和家族化管理模式;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引入风险和创投基金等资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化管理制转变。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落实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到国内外招聘领军人才;分批组织企业家赴海外和国内著名高校培训,拓展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培育国际思维;鼓励、支持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

一是突出重大项目实施。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围绕沿海开发、新特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大力开展招商选资,重点突破一批超10亿元乃至超30亿元、50亿元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在继续抓好工业三百工程的基础上,滚动实施30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期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新增长点培育333工程,全市30个新增开票销售3亿元以上的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开票销售300亿元。引导国家级开发区瞄准打造千亿元级园区,推动各县(市、区)省级开发区打造500亿元级园区。大力实施3030工程,在全市重点发展3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和30个中小企业园。二是突出龙头企业培植。深入推进千百十工程,督促千家升级企业滚动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力争实施技改覆盖面达到70%以上;着力推动6-8户企业完成战略重组;滚动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0家,启动上市工作10家,进入上市流程5家。全力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组织30户重点企业做好战略规划修订工作,完善大企业(集团)培育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大企业工作联席会议等各项制度;扩大百亿元企业梯队,打造千亿元级的规模企业。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步伐,抓紧出台盐城企业国际化发展规划,瞄准韩国、港台开展国际化招商,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境重组上市,引进和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三是突出智慧盐城建设。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重点完成智慧盐城顶层设计方案,明确智慧盐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研究制定智慧盐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加快实施一卡一中心一平台工程。大力实施信息产业倍增工程。加快盐城国际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城南新区创意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加大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积极助推td-lte等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研发和规模应用。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服务范围覆盖65%以上的行政村。四是突出绿色制造推进。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全力抓好高耗能的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一批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在重点行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工业整体能效。继续深化节能执法行动,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主动提前淘汰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和相对落后产能。

【第12篇】新一轮转型期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中小企业(本文特指工业企业)是欠发达地区xx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支柱,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在新一轮经济调整转型提升关键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趋势。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已是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针对此,本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深

入进行专题调研,认真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提出具体对策与建议措施。

一、xx县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做法

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构建实力、大气、活力、和谐“四型xx”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工业经济发展主题,着重培育壮大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工业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在20xx年在全市率先突破百亿大关,20xx年实现144.05亿元,增长30.5%;完成工业投资14.5亿元,增长48.6%,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54.9%;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8.5%,拉动了全县经济12个百分点的增幅。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势头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到20xx年底,全县共有中小企业145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9家,位居全市之首,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2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3.15亿元,增长38.6%,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基本形成了机床、工模具、摩托车及配件、照明电器、门业、厨具、建材、缝纫机等八大重点行业。在中小企业发展上,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平台建设

一是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出台新一轮工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和鼓励重点。编制了工业空间布局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工业园区扩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前期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工业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集中精力、财力,优先发展xx工业园区、壶镇和五东工业功能区,促进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功能区集聚,加快工业园区及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全力打造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平台。到20xx年底,“一园两区”共有入园企业244家,投产186家,实现工业产值8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9.7%,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集聚区、中小企业的创业园区、工业经济的增长极。二是加大园区开发力度。以工业新城理念指导xx工业园区开发,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从“建区”向“造城”转变,集中全县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工业园区倾斜,工业园区的道路网、电力网、通讯网、排污网逐步完善,建成区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洁化工程不断推进,园区形象明显改变。三是加快配套功能建设。着力加快园区学校、医院、劳动力市场等配套功能建设。专门建立了园区劳动力市场,20xx年以来,每月举行工业园区劳务招聘会,为上百家企业招收工人2600多名。加强园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妥善解决了500名外来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同时积极鼓励商住、物流、信息、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激励大气创业

一是鼓励企业产业招商。坚持把支柱产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推到招商第一线,鼓励与国内外的龙头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山蒲照明、金宏照明、锯力煌锯床等企业在产业招商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激励了整个行业创业创新积极性。20xx年,实际利用内资、外资分别为7.1亿元和397.6万美元。二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技改贴息力度,对重点技改项目,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了重点倾斜,20xx年,全县共有在建技改项目98个,其中省重点项目4个,市重点项目14个,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增长25.5%。三是鼓励企业发展上台阶。积极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下企业发展上台阶,确定微小企业年度重点培育对象,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担保金额超过了3亿元;20xx年担保170笔,担保余额3900万元,累计担保金额8260万元,在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积极鼓励重点企业发展上新台阶,制定龙头企业年度培育计划,集中生产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倾斜,对达到一定台阶要求的企业给予重奖。四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积极鼓励外贸出口企业到出口国设立生产营销机构,以规避各种市场风险和政策变化。20xx年,全县共实现自营出口1.95亿美元,增长46.4%,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家数达到了84家,比上年增长了12家。五是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出台了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有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上市发展。目前全县已经有一批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进入了上市辅导期。

(三)激发大力创新

一是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按照“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要求,完善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县财政的科技创新

投入,20xx年县财政科技总投入17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同时,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激发企业自主创新。20xx年,1个项目得到国家创新基金扶持,新增加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获得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8个。二是加快品牌创新。出台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名牌培训质量提升工程,设立了县长质量奖,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壶镇镇被认定为省“机床工具商标品牌基地”,环型灯管行业被认定为市级区域品牌。20xx年实现了国家免检产品零突破,20xx年共有锯力煌锯床等3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个被认定为著名商标、1个获省名牌产品、3个企业参与了国家标准制定。三是重视技术创新服务工作。创办“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xx分市场”、“xx县小型机械产业网”等网络载体,在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同时,也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架设起科技桥梁。到20xx年底,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共帮助企业在网上发布技术难题165项,有80项与大专院校签订了合作研发协议。

(四)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在土地方面,通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围绕中心城镇实施土地等资源重组,积极为下一轮发展腾出空间。率先在全市编制完成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全面掌握全县可利用的低丘缓坡可开发利用资源,形成10万亩可利用空间;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20xx年完成土地开发2.2万亩、整理13万亩、建设用地复垦1492亩,回笼指标调剂资金3.36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扎实开展挖潜节地工作,积极鼓励企业增资扩股,通过厂房翻建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二是在资金方面,加强与农发行等区域外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成立了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寻求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把政府贷款更多地转向政策性银行,为企业腾出更大的融资空间。妥善处理民间融资问题,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密切银企合作,扎实开展“扶持小企业、培育小巨人”工程,重点保证了成长型、创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20xx年,新增工业贷款3.68亿元,签约金额达3.66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三是在电力方面,加快电力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了220kv仙都变、110kv里弄变增容,开工建设110kv东山变,做好220kv白峰变的前期工作,实现了小型化电气设备设计,基本构建起了“以220kv为支撑、以110kv为主干、以35kv及以下为辅助”的电力网架,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xx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xx县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不论是数量、规模、效益都有了明显提升。但也清醒地看到,中小企业发展总体上仍然属于粗放型增长,各种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还相当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业的空间布局问题。因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布局过于分散是xx县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除xx工业园区、壶镇、五东工业功能区外,其它区块空间较小,不具备规模优势。电力、道路、治污等配套设施无法集中供应,建设成本太高、战线太长。工厂与工厂之间混杂着很多村庄和民居,由于污染、噪音以及相关利益矛盾引发的纠纷很多,协调处理难度很大,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是主导产业的结构问题。在几个主导产业中,带锯床占全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环形灯管的国内市场份额达80%、家用缝纫机的生产量已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但这些产业的产值都还只有4—5亿元,产品大部分集中在低端。其它产业也很难找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行业内产品结构趋同导致恶性竞争较为严重,行业发展空间比较狭窄,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企业以家族式为主,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只占3.36%。这些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差距甚远。特别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家族式企业的缺点逐步显现出来,比如观念保守、管理粗放、决策独断、人才缺乏等等,一些企业在发展到产值达1亿元左右的规模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管理危机。

四是要素的瓶颈制约问题。土地方面,国家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先后实行了工业用地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等大量的调控措施,土地闸门未见丝毫松动。土地要素制约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瓶颈。今年,xx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为701亩,而实际上,全县仅工业项目就需安排用地2000多亩,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据xx县创业创新研究和促进中心最近对4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放的《xx县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调查表》的调查问卷显示,45%的企业都存在土地制约因素问题。资金方面,随着中央从紧货币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企业资金成本开始呈现明显上升势头,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企业财务费用增长60%,调查问卷也显示,90%以上的企业均存在着资金制约的共性问题。市场方面,原材料和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一批企业处于微利、保本甚至亏损状态。调查问卷显示,100%的企业都反映原材料上涨因素问题。例如,带锯床的原材料涨幅达25%,防盗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20%。人才方面,多数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已成为众多企业头痛的问题,技术型工人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紧缺,更是构成企业创新发展的突出瓶颈,据调查问卷显示,80%以上的企业均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少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一技之长的生产技术人员和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五是工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在硬环境方面,工业园区和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基础功能配套不完善,各种生产性、生活性设施缺失较多,导致企业办社会、主辅无法分离,特别是人才引进成本很高。在软环境方面,企业与周边村庄的矛盾纠纷比较多,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审批繁、办事难、干扰大等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项目顺利实施。同时,新劳动法的实施,调查问卷中有75%的企业反映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资纠纷增多、招工难度增大、劳动用工成本增加等。

六是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问题。虽然xx县的工业化进程在逐步加快,但工业化的相对滞后、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滞后仍是造成xx经济远远落后于周边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目前,xx县的城市化水平为42%,城市化水平不高主要是缺乏工业这一必要支柱支撑和功能的互补性,体现在xx县中等城市框架已基本框定,但县城新老城区、仙都主景区、xx工业园区的“三区”互补互动发展的关联度还不高,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度不够,城市的功能作用发挥和整合力、向心力还不够,现代城市建设的水平还不高,组团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开放集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还较为薄弱,特别是主城区与园区的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功能定位的统筹协调性和对接性有待不断完善提高。

当前,xx县正跨入工业化中期的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许多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国际背景、国内形势、体制条件、市场环境、发展模式等诸多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这个特殊阶段,环境背景决定方向,发展阶段决定性质,结构特点决定品质。当前,有7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给企业发展和政府服务带来了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对外开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国际市场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贸易关系日趋复杂,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对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xx年,xx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同比增长47.2%,其中自营出口1.95亿美元,增长46.4%,属于刚刚起步的快速增长期。出口企业的市场还不稳固、网络还不完善、经验还不丰富、方法还不高明,根基还很脆弱。这迫切要求要用全球化的眼光、国际化的理念来分析判断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动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更加重视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汇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贸易壁垒等对外经济政策变化所产生影响的研究,增强企业的规则意识和主动适应能力。

二是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影响。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与以往相比,调控的重心和着力点从“调速度”向“调优”、“调好”转变,都是围绕“提高发展质量”目标作出的科学决策,且调控还在延续。国家出台的土地、环保、电价、金融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也不会放宽且仍在延续。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少有,一些困难在增多、难度在增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带来不利,不仅要密切关注,而且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时,随着当前宏观调控中行政调节力度的不断加大,某种程度上、某些领域中也出现了行政审批回潮的趋势。这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服务提出了新挑战。只有沿着政策找出路,才能加快推动发展。必须尽快实行项目管理和政府服务流程的再造,保持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同向互动,这本质上也是对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资本市场转折性变化的影响。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本市场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处在全球化状态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已基本完成,上市资源更加丰富,机构性投资不断增多,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公司法人治理功能、公司并购和资产重组功能进一步增强。因此,抓好上市工作,对企业来说,是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化的重要途径;对地方政府来说,是改善区域金融环境的重要载体。这些都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区域企业文化,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四是市场格局变化的影响。在短缺经济时期,市场形态是产品供不应求,以生产为导向;过剩经济时期,市场形态是产品供大于求,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产能的过剩,必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当前,中小企业正面临重新“洗牌”阶段和“血拼”时期,整个工业市场正向相对稳定的垄断时期迈进,市场形态以品牌为导向。这一时期,市场集中度高,品牌导向明显,将逐步形成大企业垄断市场的格局,企业、行业、区域将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这种垄断格局一旦形成,产业、企业的流向将趋于稳定,招商引资将更加困难。这种变化,对政府工作,尤其是像xx这样产业格局尚不稳定地区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迫切要求要善于跳出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努力寻找好的合作伙伴,与大企业、名牌企业合作,增强抗风险能力,走借梯登高、错位发展、拾遗补缺之路,加快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在市场格局中抢占一席之地。

五是企业成长模式变化的影响。随着新经济、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要素市场不断完善,企业生成发展由积累式向聚合式转变,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有效整合,快速生成新的企业,并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巨型企业。同时,不同的企业类型、产业结构,对区域资源的配置、政府的行为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这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又迫切要求着力研究资本和项目的对接问题,深入剖析区域企业形态,加快引进龙头性、战略性和补链型类型的项目,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六是产业发展方式变化的影响。在短缺经济时期,因为市场空间很大,产业发展主要是以生产者为主导的块状经济,政府的作用重在放宽环境、放松管制。在现在市场过剩、产能过剩时期,同质同类产品形成了恶性竞争格局,产业集群fa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主导的发展模式,其形成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和市场。一个区域产业能否发展,产业集群能否形成,除了企业动力、市场特定环境外,关键在于政府。因此,政府在产业发展上必须强化主导、有所作为、有效作为。要遵循产业规律,深入分析产业集群fa展的要素条件,着力完善产业规划,强力推进产业招商,营造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

七是企业对政府服务需求变化的影响。企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需求的侧重不一样。在早期,企业选址考虑的主要是交通是否便利、资源是否丰富,是一种典型的区位经济。早几年,企业在选址时则主要考虑成本大小,包括劳务是否充足、土地是否低廉、税收是否优惠、电力是否充沛等等,是一种典型的洼地经济。近年来,随着各地优惠政策差距的基本消除,企业在集聚时更看重社会产业配套是否完整、创新资源是否丰富、发展环境是否和谐,这就要进一步深刻理解新时期的政府服务内涵,重点满足企业在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和产业集聚软要素支撑方面的需求,切实提高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xx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中小企业是xx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潜力所在、活力所在,是创业创新的主战场。在新一轮经济调整转型提升的大背景下,xx县要始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在注重扩大总量的同时更加强调以质取胜,加快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一是要高度重视创新工作。着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三大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纽带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技术服务中介为主要载体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以中小科技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创新投融资体系的“四大体系”。采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形成自己的独特工艺方法,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突破。充分利用市场、政策、环保等倒逼机制,增强企业创新的紧迫感,加快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对接市场需求,重点突破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补链技术。鼓励企业与“大院名校”紧密联合,加快资金、技术等各种创新资源的整合。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格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更加重视和强化中小企业的平台创建,硬件是要抓好园区的扩容提升,软件是要抓好企业文化这一平台建设。要加强规划引导,编制组织实施好《xx县工业产业集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以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繁荣,培育“产业更加集中、发展更加强劲、特色更加明显、优势更加突出”的产业集群为主线,重点发展机床制造、汽摩配、金属制品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电力电子、新型特种材料两大高新产业;改造提升缝制机械、照明器具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用好、用活《xx县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xx县工业经济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积极扶持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就土地、资金、高级人才和熟炼工人、技术研发引进、税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性优惠,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辅导进程,积极开展技术赶超和传统产业提升,加强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和标准化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迅速做强做大。围绕行业龙头骨干,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积极发展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市场、产品展销、现代物流、信息中介、产业文化等生产性服务业。

三是要始终保持高强度投入。形成持续高水平、高强度的投入,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产业规划编制成果,积极开展招商选资,引导企业瞄准国内外同行业龙头,重点引进高科技、新产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产业跨越式提升。坚持引进外资与激活民资“双轮驱动”,鼓励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严格项目准入资格审查。有序推出小宗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和鼓励标准厂房建设,满足中小企业创业需求。积极开展挖潜节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立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储备制度,为大企业、大项目预留发展空间。

四是要努力加强要素保障。以行政区划调整、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快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工业布局。以全市率先完成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为良机,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整合盘活和利用好可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资源,切实保障工业经济的用地需求。继续以工业新城理念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环保、防洪、教育、商住、劳务、金融、商业、通讯、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建成区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园区开发档次和建设水平。继续完善工业园区管理机制,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延伸市政公共服务网络。深化园区、功能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与企业双重推动,加快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优惠措施,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缓解中小企业资金要素制约。尽快推出对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创办创业基地、创业中心等发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创业种子资金,积极培育欠发达地区企业的上市与辅导工作。逐步拉开xx中等城市框架,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发展。

五是要不断创优发展环境。作为省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议除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好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外,还要根据xx县的实际情况,在某些重要环节、方面给予特别的扶持帮助。在工业发展平台上,能否优先考虑把xx工业园区列为全省28个重点开发区;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上,可以充分考虑把xx县划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上,必须打破区域限制,把xx县纳入《浙中城市群fa展规划》,使xx更好地接纳浙中城市群的城市辐射和产业辐射;在扩权强县上,优先考虑把xx县列为全省新一轮扩权强县“9+1”先行县;在投资政策、财力安排上,对欠发达县要实行差异化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等。作为当地县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尊重企业、支持企业、爱护企业、关心企业,全力营造“善待企业就是善待财富”的良好氛围,建立以各类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更多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支持企业拓展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举办或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大型展览会、产品交易会,鼓励企业进行市场开发战略研究,争取国内外更多市场份额。开展“走进企业、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要素、瓶颈制约问题,努力减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不断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营造合力兴工氛围,增强企业克难发展的信心。

六是要积极引导企业自觉应对。作为政府,要密切关注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录导向,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优先发展好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组织各行业专家、协会等深入企业调研,充分发挥县创业创新研究和促进中心在政策研究解读、咨询服务、创业创新培训、项目包装等方面的应有作用,为行业、产业、企业把脉,找出产业链上的薄弱、缺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求在技术、质量、服务特色上下功夫,以专补缺,以特立身,以小搞活,以新竞争,以精取胜;引导金融部门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增加市场融资、发行债券的机会;加强行业管理,由政府支持、企业自愿,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局面。作为企业自身,面对新一轮经济发展转型期,在思想上要做好长期迎难准备,在形势上要学会准确判断,充满信心,把握机遇,攻坚克难,积极应对,要按照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要善于借梯登高,努力寻找好的合作伙伴,减少自身风险;要苦练企业内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创佳效益,加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13篇】乡村针纺织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县政协“加快我县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课题调研方案要求,3月份以来,课题组就我县针纺织业转型升级,分别听取了县经贸局和横村镇关于我县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情况的汇报,走访了横村镇部分针纺织企业,赴上虞、平湖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召开了相关层面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横村镇针纺织业现状

作为横村镇支柱经济的针纺织业起源于80年代初,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横村镇工业经济的主打产业,在县域经济中也独树一帜。目前已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为主,毛纺、染整、成衣等生产门类齐全的针纺织块状特色产业。主要生产的丝织成衣、羊绒针织成衣、小三件(帽子、手套、围巾)等针纺织品,在与国际知名品牌不断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已逐步形成了纺织产业集群。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沃尔玛、安泰莱、里斯、琼斯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服装、服饰贴牌生产基地。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横村镇“中国针织名镇”称号。2009年全镇工业产值为86亿元,其中针纺业产值达52.2亿元,占61%。全镇工业企业有1685家,其中针纺织企业1228家;规模企业有112家,其中针纺织企业79家。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发展压力大。我县针纺织企业大多为外贸出口型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需求萎缩,业务量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导致部分企业为降低风险,放弃周期性较长的大订单。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产品价格走低,使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2.缺乏自主品牌和国内市场

我县针纺织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外贸为主渠道、以国际市场为主市场,以贴牌生产为主形式的格局,企业自我品牌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镇有针织品注册商标10 多个,仅“春风米兰鸥”等品牌为桐庐名牌,传统产业缺乏品牌带动。由于市场知名度低,市场影响不大,缺乏国内销售市场,在国际市场日渐疲软情况下,生存发展面临危机。

3.劳动用工紧张的局面仍未彻底解决

针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手工横机为主,劳动生产率低、用工需求大。虽然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县扶持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加大了技改力度,电脑横机从2006年的1000余台激增至2000余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用工紧张的局面,但套口、缝工环节仍需要大量劳动力。加上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企业用工问题仍然制约企业发展。

4.创业激情减退

由于大多企业规模小,以家族式经营为主,部分企业老板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不足,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热情不高,不愿在企业的做大做强上下功夫。

三、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1.发挥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政府要围绕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针纺织业综合竞争力,继续在全社会营造“增强信心,共度难关”的创业氛围。建议成立我县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引导、组织、协调作用,给予针纺织业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一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保障。创办相关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职工技能和素质培训师资信息库等,尽快构建完善的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培养和创造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产品研发和设计人才,加强针纺织行业研发中心建设,为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二是为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积极联系相关金融机构,作好银企对接工作,确保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目前企业资金投入设备而流动周转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做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工作。

三是协助商会良性运作。支持商会行使其职能,特别是在针纺织市场建成后的运营中,树立该镇商会在针纺织行业中的权威性,赋予商会有关商品质量监督、制定行业服务范围、开展各类评选活动、举办商品会展及行业培训等管理职能。县领导要从联系单个企业转为联系协会、商会,以进一步了解掌握行业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

四是规范市场运行秩序。横村镇针纺织产业集群内社会信任水平不高,对分工协作的深化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破坏了集群应有的合作基础。因此,政府应积极的发挥其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强企业间、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银行、保险、运输等不同部门的联系,促进它们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平台的建立。

五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商会和科技部门的强势合作,建立信用监督、产业经济监测、产量质量监控体系等,坚决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营造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六是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和引智,加快我县针纺织业技术改造、市场拓展,提升企业形象,打造针纺织业的母舰。

2.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品牌是产业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所有品牌形象与产业商誉的总和,对产业发展与推广有重大作用。随着横村镇针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滞后的品牌建设将严重制约其整体竞争力。因此,必须在纺织服装生产的基础上架构起具有一定比例的梯度型的品牌体系,提升区域品牌的能级。

一要加强强弱联合,以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体,创立企业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以定牌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形式,扩大中小企业形成合力。二要加强异地联合,吸引国内知名品牌乃至世界顶级品牌落户当地,通过顶级品牌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区域针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要建立针纺织品专业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带动我县针纺织业的内销和品牌建设。四要通过名企、传媒、展会等载体,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销,提高针纺织品牌的美誉度、吸引度,推动更多企业参与构建针纺织服装区域品牌。五要加强区域网络结构的构建和完善,企业之间要大力加强沟通和合作,打造集群整体品牌,把集群品牌和产品品牌结合起来推向市场。

3.拓展国内市场,优化营销渠道

发展块状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拓展国内市场,扩建和优化营销渠道对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尤为关键。由于针纺织业长期以来是以外向型出口为导向,导致内地广大市场的空白。因此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开始注重国内市场,实现内销外销并重,不失为一项有效可行的战略途径。

一是通过组建块状内部的贸易公司,在国内外建立窗口与办事处,进行统一的销售网络组建和宣传,拓宽市场辐射面。二是通过政策带动,鼓励企业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设摊和鼓励企业开设品牌专卖店,引导企业在外抱团发展。三是加快针纺织市场建设。针纺织市场建设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对针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拓展国内市场意义重大。要科学谋划,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实现有形市场要与无形市场相匹配,使我县针织产业得到跨越式突破。四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互联网交易,通过互联网使品牌生产商和当地消费者联系起来,省略中间销售环节,通过提供最接近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和促销方式从上下游整合分销渠道,并以终端市场为中心进行营销渠道管理,使渠道体系各成员关系由交易型向伙伴型转变,由传统的单一销售渠道向多渠道销售转变来提升集群整体的竞争力。着力改版桐庐针纺织信息网,提高网站知名度,打响“中国针织名镇”这张金名片。

4.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技术改造为重点,完善传统产业技改政策,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针纺织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带动传统产业,积极构建块状经济产业新体系。

5.加强国际合作,提升集群竞争力

集群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集群的发展和升级。目前,我县针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成本优势及其与国外市场的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因此,产业群要进一步巩固、挖掘和发展其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应结合自身区域特色,挖掘内部生长因素,积极回应全球产业的变化,在变化中发展自己。同时在全球价值链中,与非集群经济主体灵活互动,嵌入全球价值链“战略性环节”或“有价值环节”,并通过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和组织方式,提升产品质量、改变集群效率或迈入新的相关产业价值链,从而创造、保持和捕捉更多价值,使其针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得到大大提高。

6.发挥中介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商会等中介组织要适时为集群提供包括企业发展规划、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市场行情咨询,行业经济运行、展览与国际交流、专业技能培训、课题研究和信息发布等各项服务,及时组织或代表企业与政府沟通和对话。同时充分发挥调解协调沟通的中介作用,尽量避免地区内同行企业争夺客源、压价竞争的不良现象。商会要经常与国内外有关标准化咨询、认证机构合作,推动企业贯彻iso9000、iso14000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环境、安全标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帮助企业跨越贸易壁垒,打造国际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6.26亿元,同比增长 18.9%;完成工业增加值 5.45 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 20xx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 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平方米、公租房 1幢1.28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 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二、调研工业企业状况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 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 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 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近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xx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近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xx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 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区的成立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旅游产业是涉及范围广、消耗资源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因此,发展好xx区的旅游业,也必将会进一步促进全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推进xx区经济与社会的加速发展。为此,我们对xx区旅游资源、产业状况等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分析,找出了我区旅游产业的优劣势所在,对未来xx区旅游发展转型升级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构想与对策,供有关部门在制定xx区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时加以参照。

一、xx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xx区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底。区内旅游企业785家,其中核心旅游企业(旅行社、星级饭店、景点)176家,其他社会住宿设施609家,有15家旅游企业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大关。全区旅游核心产业(旅行社、星级饭店、景点)总收入60亿元,位居全市各城区首位,占全市旅游核心产业总收入(145.9亿元)41.1%,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为3.2%。对全市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优势分析:

xx区旅游产业发达,各个要素齐全,可以概括为:吃有特色,餐饮酒店星罗棋布;住有选择,住宿容量全省第一;行之方便,立体交通四通八达;游之尽兴,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购之丰富,商业街区繁荣繁华;娱之快乐,娱乐休闲现代时尚。最具优势的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高星级品牌酒店众多。拥有星级饭店30家,占全市(115家)总数的26%,其中五星级饭店10家,占全市(18家)五星级饭店总数 56%,占全省(65家)五星级饭店总数27.7%;星级饭店客房6484间、床位10200张,从业人员8893人,容量为全省城区第一。主要五星级饭店有:金陵饭店、玄武饭店、古南都饭店、名人城市酒店、苏宁环球套房饭店、索菲特银河大酒店、绿地洲际酒店、丁山花园大酒店、中心大酒店、威斯汀酒店;在建或者待评五星有:世茂滨江希尔顿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等。四星级饭店有:华美达怡华酒店、金陵晶元酒店、凤凰台饭店、新纪元大酒店、华东饭店、锦江南京饭店;还有西康宾馆、双门楼宾馆等高档接待酒店。紫峰大厦为世界第七、亚洲第三、江苏第一高楼。2012年星级饭店营业收入21.1亿元,纳税金额1.09 亿元,占全市星级饭店总收入(51.8亿元)41%,金陵饭店列江苏酒店业第一。其中过亿元的有9家(金陵饭店2.54亿、绿地洲际酒店2.11亿、玄武饭店1.52亿、南京中心大酒店1.42亿、古南都饭店1.24亿、双门楼宾馆1.21、新纪元大酒店1.10亿、城市名人酒店1.04亿、华东饭店1 亿)。全年星级饭店接待旅游者102万人次,平均出租率达68.7%,较全市(64.6%)多4个百分点、比全省(60.1%)高出8个百分点,在全市、全省星级饭店出租率排名中位居前列,平均房价达到704元/间天,比全市高出294元。金陵饭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酒店品牌的代表,将进入全国五强。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六度蝉联世界品牌实验室颁布的全球服务业领域最高奖项--五星钻石奖。七度蝉联中国酒店金枕头奖中国十大最受欢迎商务酒店,八度蝉联国际旅游业权威杂志《商旅》评选的中国最佳商务酒店,并再次荣膺中国饭店金星奖。金陵贵宾会员突破70万名、遍布160多个国家。金陵连锁酒店突破130家,签约管理的五星级酒店102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古南都饭店被评为江苏省服务名牌,集团拥有都市客栈、明基、海棠、五d 枕等10多家连锁酒店和马祥兴、绿柳居、永和园酒店、江苏酒家等多家餐饮连锁店与生产基地。

二是高品质旅行社集聚。全区注册旅行社135家,占全市旅行社(535家)总数25%,占全省旅行社(1800)总数7.5%,旅行社分社与网点500多家。全国十大旅行社品牌前三名:中国旅行社(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国旅(最具规模实力的旅行社集团)、康辉国旅(中国驰名商标)在鼓楼都有分公司。2012年“中国国旅cits”2012年以235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第51名,在旅游服务类企业中位居第一名。中国国旅江苏公司是其旗下的一个重要的股份制旅游企业,年营收超过了13亿元,位于南京第一、全省第二、全国第二十六名。全区有6家旅行社获得过全国百强社称号(江苏省中旅旅行社、中国国旅江苏公司、南京海外(原野)旅行社、中国康辉南京国际旅行社、江苏金陵商务国际旅行社、德高国际旅行社)。中国国旅(江苏)公司、江苏省中旅被评为省五星级旅行社(全省12家,全市4家)。康辉国旅、南京海外国旅、德高国旅和金桥国旅等4家旅行社被评省四星级旅行社(全省 10家,全市6家)。拥有出境游组团社16家,占全市(26家)62%。旅行社全年经营收入共39亿,占全市旅行社总收入(74.2亿元)52.6%。超过亿元的旅行社有6家(江苏国旅13亿、省中旅11亿、康辉国旅6亿、金陵商务国旅2.3亿、南京海外国旅1.82亿、德高国旅1.4亿)。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281.2万人次,占全市(542万人次)51.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3.3万人次,占全市(30.4万人次)76.6%,组团出境游客 27.6万人次。

三是历史悠久美景如画。xx区是一个古典与时尚荟萃,历史与现代交融,精致与美丽辉映的宝地。有着龙蟠虎踞之雄,依山带水之胜。不仅拥有11公里长江黄金岸线、4.5公里外秦淮河最美地段,而且拥有清凉山、狮子山、幕府山等自然美景,“山、水、城、林、石、园”浑然一体;不仅拥有石城霁雪、龙江夜雨、清凉问佛、嘉善闻经、达摩古洞、狮岭雄观、化龙丽地、幕府登高、谢公古墩、三宿名岩等明清金陵四十景中的著名十景,而且还拥有滨江风光带、清凉山与石头城、静海寺与天妃宫、阅江楼、紫峰大厦、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大学北大楼、鼓楼公园、宝船厂遗址公园等新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十大景点。不仅拥有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公元前333年的楚威王金陵邑遗址和东汉建安十六年(212年)孙权所建的“石头城”遗址,1700多年历史的乌龙潭公园,600多年的明城墙最为雄伟、最为壮观的部分。而且还有“近现代建筑样板区”美誉,至今保存完好民国优秀经典建筑有 600多栋,文保单位12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6处。现有国家4a级景区1家(阅江楼景区),3a级景区3家(宝船厂遗址公园、石头城遗址公园、乌龙潭公园)。其他公园景点10家。

四是区位优越商贾云集。xx区地处南京中心城区,行政科技和人脉资源丰厚、交通条件优越、信息网络便捷、基础设施完备。xx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90%以上的省级机关都在xx区办公;xx区商贸繁荣发达,目前已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大企业的地区总部或功能总部40余家,拥有新街口商圈、湖南路商圈、中央门商圈、龙江商圈南京最繁华的四大商圈和30多家高档娱乐场所等。xx区是南京教育大区,有18所大学、69家科研院所、10.9 万科技人员,其中两院院士47人,占江苏省的一半;还有众多的名牌中小学。这些都为发展现代商务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劣势分析:

1、景点规模效益欠缺

旅游景点在资源开发规模和水平上,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a级景区4家,只占南京a级景区(50家)8%。全年景点接待游客 522.8万人次,占全市景区(点)接待人次(10118万人次)5.2%,景区收入总收入2589万元,占全市景区收入(19.9亿元)1.3%。阅江楼是区内最大的景区,但与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等景区比,影响力和综合吸引力较弱,这就是所谓的:“满天星斗,却没有一轮明月”,亟待需要打造具有引领作用的核心景点。

2、产业联动效应不足

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差。要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鼓楼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一体化,以便通过旅游功能的迭加、丰富、渗透、转换,成为具备新的市场价值的旅游产品,成为新的生长点、增长极、动力源。

3、景区化城区建设不平衡

近年来,xx区的城市建设有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还不平衡。一些重大城市建设项目与旅游开发尚未有机结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旅游要素和旅游功能配置方面考虑不足。旅游产业统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不能很好体现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旅游联合执法体系尚未建立,旅游服务质量、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第14篇】乡镇通过外引内育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乡镇通过外引内育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搭建农产品销售和深加工平台,打造现代精品农业示范区,__镇立足本镇农业资源优势,狠抓招商引资,通过外引内育着力打造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外引内育,抓好现代精品农业“扩展”工程

一是狠抓招商促转型。__针对本土农业种养特色,重点引进蔬菜和水产等项目,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在年初成立农业招商工作小组后,镇主要领导以小分队形式7次赴温州、上海等地招商,有意向项目由农业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及时跟进洽谈。截止4月份,该镇共引进嘉善县新源种业养殖场、嘉善县海星青鱼专业合作社、嘉善绿和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特供蔬菜基地)等5个农业项目,同比增长100%,总投资达1520万元,农业招商取得了新的突破。二是培育优势助提升。充分发挥__在番茄、柑橘、虾、蟹等方面的种养优势,今年重点建设好界泾港村200亩番茄示范点和渔民村六塔鳖513亩精品示范点,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拓展精品农业规模效应,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专业技术培训的及时跟进,通过外请专家+内建“能人讲师团”的`方式,加大技术帮扶指导力度,实现标准化、一体化生产。

二、软硬兼施,抓好现代精品农业“提质”工程

一方面抓硬件投入,按照集中投入、综合配套、资源共享的思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该镇立足农业产业化布局,重点加大对番茄、柑橘、甲鱼、虾蟹等种养殖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截至4月份,全镇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近183万元,其中,投入150万元建设甲鱼和番茄两个精品示范点,并推广了200亩的滴灌技术。另一方面,注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增强现代农业的软实力,促使农产品增长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今年以来,该镇以接轨上海、服务世博为契机,通过打造世博定供基地不断优化管理手段,实现标准化种植。今年,该镇引进寒秀1号和2号两个番茄新品种;投入107万元用于“六塔鳖”精品养殖基地建设,引进了优质憋种和新型投饵机,并采用先进生物制剂,提高产品档次。同时,通过开展科技服务、专家培训、创办农产品基地等,培育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能人,发挥其种养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积极性。今年,我们组织30多名种养业和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能人”组成讲师团,通过菜单式点题、集中性辅导、田地里传教等方式,给农民传授致富“金钥匙”。

三、产销并重,抓好现代精品农业“增收”工程

__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重视农产品的营销。一是培育品牌,量升价增。依托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向导,强化品牌意识,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合作经营的道路。目前,__共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2家,最典型的是六塔水产专业合作社和东泉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标准、质量标识、产品包装、品牌营销等管理体系,“六塔鳖”和东泉牌番茄名声鹊起,量升价增,并辐射全镇其他农户。目前,该镇甲鱼养殖面积0.14万亩,年产商品鳖250吨,产值1400万元,今年“六塔鳖”单价可卖80元/斤,同比增长15%。东泉专业合作社建立了200亩核心示范基地,在提高蔬菜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接轨上海,定供“世博”。为进一步加强与沪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该镇成功与两家上海世博会农产品定供企业签定蔬菜产销对接协议,让世博贴上了“__标签”,为__的农产品在上海高端市场的销售找到了突破口。由于沾了“世博蔬菜”的光,今年,__番茄收购价在每公斤3.30元,价格比一般营销户高出每公斤0.2元左右,按价格平均提高0.15元计算,每亩效益可提高1500元。

【第15篇】关于沙河市发展金融业推进玻璃产业转型的调研报告

强化金融支撑 助力产业转型

如何发挥金融“资本血液”作用,从而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沙河市围绕推进玻璃产业转型升级这一目标,充分发挥金融的重要支撑作用,走出了一条金融与产业共生、互动、双赢的发展之路。

搭建 “ 聚金 ”平台 , 实现 “ 产融共生 ”

引进强力外援。开展金融推介“走出去”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组织金融推介会,与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多个金融机构建立信息联络机制,有力促进了外埠金融机构的入驻。

激活内生资本。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雄厚、玻璃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的有利条件,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有效激发民间资本成立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该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1家,网点75家,位居邢台市首位。

借助优质平台。加强与国内知名现货、期货、股权融资等平台沟通对接;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合作大力发展玻璃期货贸易,全国玻璃期货基准价区成功调整到沙河;与渤海商品交易所合作大力发展玻璃现货贸易,“沙玻”成为玻璃现货市场全国首个平板玻璃品种;昊天、元华等一批企业成功在天交所、石交所挂牌上市。

拓宽 “ 聚金 ” 渠道 , 实现 “ 产融互动 ”

金融产品创新融资。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金融新产品,推广应用了信托、私募、社团贷款、委托贷款、保理等10余种金融新产品,开展了动产抵押、股权融资等多项业务,满足了企业各种融资需求。特别是中国银行沙河支行被确定为全国首批40家微型企业贷款业务试点单位之一,邢台市仅此一家。

行业协会牵头融资。打破旧有传统融资模式,与兴业银行合作,依托沙河国际商会、沙河艺术玻璃协会,在全省首创由行业协会与金融机构合作融资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融资。在全国首创由园区与金融机构担保合作模式,由德胜玻璃深加工园区投资方德金公司为入驻园内的玻璃深加工企业提供担保融资,有效破解园区玻璃企业规模小、信贷级别低等瓶颈制约。

强化 “ 聚金 ” 举措 , 实现 “ 产融双赢 ”

健全组织机构。该市专门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建立完善了“建库—对接—跟踪”三维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同时,成立了邢台市首家金融服务中心,开通了金融中心服务网。

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通过组织春秋季银企对接会、信贷形势分析会、企业融资发布会,及时协调解决银企合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加强与国家级、省级银行沟通对接,邀请他们到沙河考察玻璃产业。近两年来,共接待省级银行以上考察调研10余次。

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制定出台了《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从信贷投放量、月均存贷比等方面加强考核,对考核优秀的本地、外埠企业,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等荣誉称号,充分调动了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转型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转型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7671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转型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转型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