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监测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21 08:59:4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监测报告

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地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纳入市对县的重要考核指标。近年来,全县文化产业平稳运行、逐年向好,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18年文化产业运行情况

(一)产业总量持续上升。2018年,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7.06亿元,同比增长6.2%。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3%。文化产业在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逐步成为推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文化主体逐步增多。全县文化企业持续保持逐步攀升的发展势头。截止2018年,全县累计在册文化产业单位997个,同比增长11.4%,从2015年以来年平均增速保持1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24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6个,年均增长10.1%。期末从业人员由2015年的576人上升至902人;年均增长16.1%。

(三)产业门类不断丰富。文化产业包含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9个类别。垫江除文化投资运营外,其余8个门类都有长足发展。其中,文化装备生产、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两个类别体量较大,发展势头较好。两个类别企业个数分别为3个、4个,占规上企业总数的12.5%、16.7%;完成营业收入1.8亿元、1.65亿元,占规上文化产业总收入的39.1%、35.9%。

2018年全县规上文化产业各类别营业收入统计表

类别

规上文化企业个数

营业收入(亿元)

占比

(%)

新闻信息服务

2

0.06

1.3

内容创作生产

4

0.11

2.4

创意设计服务

1

0.08

1.7

文化传播渠道

1

0.39

8.5

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5

0.22

4.8

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

4

1.65

35.9

文化装备生产

3

1.80

39.1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

4

0.29

6.3

合计

24

4.6

100

(四)重点产业特色鲜明。全县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培育和成长了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和垫江独特元素的文化企业。比如文化制造业中的钟表公司,是全市唯一的钟表制造企业。再比如牡丹樱花世界,是全市最大的以牡丹为主题的旅游企业,再加之石磨豆花小镇、大石竹编、赵牛肉、角雕等工艺、美食文化产业和产品,都充分彰显了垫江的文化特色,扩大了垫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有效拓展了全县产业发展空间,拉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全县文化产业发展集聚程度不够,整体仍处于 “小、散、弱”的起步阶段。2018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3%,对GDP的贡献率仅为0.8%。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仅为6.2%,这几个核心指标与全国、全市的平均水平均有较大差距。

二是规模企业不增反降。2018年,全县在库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24个,仅占文化产业总数的2.8%。到2019年,本就为数不多的企业个数急剧减少,目前在库单位仅15个,占比下降至1.7%,营业收入5000万以上单位仅余3个,难以对文化产业形成有效拉动,对全县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也无法形成稳定支撑。

三是文化创意竞争力不强。全县规上文化产业多以包装印刷等传统制造业和家用视听设备、办公用品批发零售等商贸业为主。有垫江特色的竹编、角雕等特色传统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市场开发有限,产业的体量不大。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软件设计、影视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全县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产业贡献率、产业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产业人才缺乏。全县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普遍学历较低,多局限于基础操作,高端技术型人才屈指可数。全县规上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4人,占总人数的2.7%;中级及以上技能人员5人,占总人数的0.6%。特别是软件开发制作、文化创意等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极度缺乏,缺少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人”。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意见

(一)浓厚文化产业发展氛围。充分激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促进作用。加大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营造发展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确工作牵头部门,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从资金、税收、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考核力度,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在渝东北考核组稳居前列。

(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充分发挥牡丹花、石磨豆花、温泉盐浴、竹编、角雕等特色文化产品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延伸文化产业链。例如,举办美食文化节、牡丹花品鉴会、民俗工艺传承展览等活动,在热点景区增设空中花廊、工艺制作馆、水上游乐中心等更多高质量的体验类休闲娱乐项目,调整文化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推进新兴文化产业。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线上线下”双向融合发展,主打网络游戏、现代旅游、数字艺术等新兴文化产业,提升产业市场适应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做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大对钟表、印刷、视听设备制造等重点文化制造业的技术帮扶和政策支持,鼓励行业向周边区县发展,扩大行业市场容量,带动产业内部其他各行业协同发展。

(三)培育重点文化企业。活跃的市场主体,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要宽松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减税降费、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支持各类产业主体活跃发展。要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小升规”,力争每年新升规文化企业2个以上,为全县文化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培育重点文化产业,着重围绕旅游文化产品制造、地方特色优势文化产业等行业,挖掘现有规模企业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提升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打造一批有竞争优势、有特色品牌、有发展潜力的重点文化企业,通过重点产业和企业引领,带动一大批小微企业集聚,促进全县文化产业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是最具“融合力”的产业,要紧紧把握发展趋势,着力做好三个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开发康体养生、运动健身、文化娱乐等旅游休闲产品,以牡丹花海景区、迎风湖湿地公园、太极养生园、金华山旅游景区为依托,不断提升旅游景区增值服务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水平;二是推进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加快产业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将3D打印、全息投影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印刷出版、旅游、影视等传统领域,推进这些行业在内容创作、传播方式和生产手段等方面创新,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开发潜能。三是推进文化产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商场、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强化创意设计,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体验式消费项目;引导传统书店、电影院、演艺场所等引入特色文化元素,打造商务服务与休闲文化高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鼓励商贸企业利用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定制服务、无实体店铺销售等新业态,推行标准化、连锁化经营。

(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的有力抓手,对潜力企业和规模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保险策略,大力招揽高端技术和管理型人才,培养和建立一批文化创意、网络制作、市场营销等高质量人才队伍,打破传统经销模式束缚,带动产业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开拓新兴市场。鼓励本土文化产业人才“走出去”,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借鉴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经验,取长补短,在人才队伍“质”上下功夫。

word该篇DOC格式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监测报告范文,共有317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监测报告下载
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监测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