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现阶段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02 09:38:1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现阶段工作情况的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蕴深邃,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总书记指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准确地阐明了“办什么样职业教育、怎么办职业教育”问题。

近年来,国务院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第1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等相关配套文件。指出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办学原则、改革重点、创新办法和发展方向。重点体现在: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育训结合,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的政策意见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当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改革任务在我市的具体执行情况如何呢?现报告如下:

一、现阶段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在习近平总书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要论述精神的指引下,在国务院的配套文件政策的支持下,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规划,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举办冬奥会、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三大历史机遇,积极与优质企业对接合作,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改革,主动作为、借力发展,促进就业,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一)立足发展需求,引进企业优质课程资源,大力实施企业化教学改革。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探索中,职业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纷纷走进企业,进行深入的考察调研、培训学习、顶岗锻炼,逐渐掌握了企业生产的技能需求和素养需求。积极引进企业成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课程和优质的师资条件,不断摒弃自己落后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打造出全新的企业化教学模式。初步构建起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学校培养技能与企业生产需求、学校培养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理念、学校学习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高度融合的“四结合”教学体系;推广了生产性项目教学、实践性案例教学、岗位性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型企业化教学方法;推进了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远程互动、移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改革创优。使职业教育真正发挥出“扬长教育”的特性,让学生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引导学生做自己擅长领域的强者,激发学生成才出彩的梦想。

2016年,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宣化职教中心、怀来职教中心、等多所学校,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主导下,与联想集团深入合作,全面引入联想设备、师资、课程,采用联想企业化教学模式,激发了学校的教学活力。面对企业开课程,立足岗位练技能,提高了学校专业建设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保证了培养的学生真正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相脱节,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两张皮”的弊端。

(二)深化产教融合,引进企业高端实训设备,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品质。

职业学校原来的实训建设多依照教材或专业计划设置,设备陈旧老化,跟不上产业调整发展形势,实训环境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相差甚远,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严重不符。学生在入企上岗前,必须重新接受企业的岗前技能培训,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或一年。落后的实训条件,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因此,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发展过程中,职业学校紧紧围绕合作企业生产实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加大投入,购置急需的实训设备,完善实训建设,初步构建起校企共育、育训结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教学体系。如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怀安职教中心建设的吉利沃尔沃汽车实训基地,学生在学校就可以进行与企业生产岗位完全一致的高仿真实训演练,实现了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目标需求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岗位竞争力和就业优势。达到学生在校时“零”距离实习、毕业时“零”距离上岗的“双零”目的。

(三)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质量。

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就是招生,能不能招来学生,学生愿不愿意来,关键是看有没有出路,出口畅才能入口旺,职业学校必须把解决学生出路问题放在首位的重要战略位置上。

从国家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政策出台以来,我市的职业学校在政府主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以产业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紧抓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机遇,主动出击,加强与京津冀实力雄厚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合作,夯实校企合作基础,搭建职业教育和企业用工“立交桥”,为学生进入世界500强等优质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旗帜作用,不断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吸引联想集团、阿里巴巴、京东集团、上海那弩科技、首都机场等优质企业,来我市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双方在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双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定向式”、“订单式”、“定岗式”等多种形式的就业路径,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创新就业机制,实现学生就业提升、收入提档、发展提速的目标。

张北、阳原、宣化等县区职教中心,通过引进海尔集团、长城汽车、京东方集团等大型知名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不但为学生蹚出了一条“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的职业教育改革之路。更为贫困家庭学生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优质就业”的脱贫新路。凸显出职业教育“培养一人就业,促进全家脱贫”的扶贫成效。

(四)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民生。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专业体系过程中,职业学校都很重视服务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这些专业对接的是第三产业,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紧密相连。有的学校以这些专业的实训基地为基础,进行不断地积累壮大,逐步发展成了校办产业,即为学校专业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训保障,又满足了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民生需求。这是另一类的校企合作,是一种结合度最紧、融合度最高、效益度最佳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例如,宣化职教中心依托学前教育这个骨干专业,在农村乡镇开办了两所幼儿园,并逐步建设成为河北省示范性幼儿园。作为学生“工学交替、知行合一、树师表,练师能”的实训基地,同时满足了农村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迫切需求,弥补了乡村振兴的短板,为发展社会事业,满足民生需求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的服务宗旨。

再如,蔚县职教中心的剪纸专业和宣化职教中心的珠宝专业,都是特色专业。学校将专业教学搬到当地的文化产业园中,形成“前店后厂,厂校合一”的办学模式,营造出“四真”即环境真实、市场真实、原料真实、作品真实的学习环境,创新出“五合一”即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车间与教室合一、学习内容与市场合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校行企合作、产教训一体,为当地培养特色工匠,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实施工学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深度优化教师专业素养。

当前,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能力不高,吸引力不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不扎实,专业操作技能偏弱,专业发展理念落后,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两种办法,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一是从合作企业聘请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进校兼职任课,与学校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实施“培养目标与用工标准、培养技能与岗位需求、培养环境与生产环境、培养理念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企业化教学改革,推进现场实习、教学见习、顶岗实习一体化教学,促进教师企业化教学能力形成;二是将教师送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生产锻炼,亲自参加企业一线生产,学习掌握相关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切身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动态,感受并积累具体的生产案例与素材,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具体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和对学生实践的指导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改革策略,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引领职业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黄金期。但是,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这一重大决策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去引导和疏解: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低等教育。我国社会长期受“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视为两个不同等级的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低人一等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职业学校就是贫困家庭子女和不良青少年的收容所。

部分职业学校生存困难。现在对职业教育发展不利的因素诸多:优质普通教育无限扩招;学生托关系、花重金、搞移民也要上重点中学和大学;职业院校只能招收一些落榜生、未毕业学生甚至是农民工,生源质量和数量低下;一些职业学校欺骗招生、无序竞争,自毁声誉……,导致一部分职业学校生存困难。

行业企业轻视职业教育人才。我国大部分行业、企业,尤其是国企的高管和管理层多为精英人士、高级知识分子,从思想深处更愿意接纳高学历人才,对职业教育学生有种轻视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让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得以发展,落实校企合作政策,有重重困难。

(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着地区间极不均衡,不少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漠不关心,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受财政拮据或政绩观的影响,特别是经济落后,产业聚集度不高的地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不大,尤其是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县区政府连职业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都不落实,职业学校保障正常运转的经费都很紧张。

学校合作成本过高。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中,职业学校需要购买实训设备,建设实训基地,聘请企业讲师,购买企业服务,进行师资培训,投入巨大。如果没有政府财政支持,根本无力实施。这也是校企合作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多年的时间,而没有在各地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对校企合作态度淡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今后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着学校“一头热”“独角戏”问题,合作层次浅、形式单一。究其核心,就是企业方貌合神离,没有找到合作“共赢点”。

企业对职业教育有偏见。由于社会偏见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参与感、责任感没有建立起来,对职业教育的学生缺乏信心,在用人待遇方面甚至是区别对待。

企业找不到合作“共赢点”。虽然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等部门

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国家层面对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进行顶层设计。提出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认证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但是政策方案落实缓慢,对企业的激励优惠力度不够,多数企业也没有确切掌握相关的政策,找不到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对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改革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

企业追求高额的合作利益。现阶段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最高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度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大型民营企业,有联想、海尔和京东等。与职业教育合作紧密,融合程度很高,但是,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合作利润,给学校带来较高的合作成本。

忽视了与中小微企业合作。在目前的校企合作改革中,我们过多关注的是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忽视了中小微企业对于促进产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忽视了利用中小微企业对学生实施创业精神的培养。

(四)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的创新动力不足。

合作办学理念认知不足。一些职业学校没有认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今后职业教育办学和发展方向,没有体会到合作办学的优势,没有切实担负起主导作用。学校领导没有去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并深入开展相关的项目合作,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政心态,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合作办学能力不强。一些职业学校由于专业建设缺乏内涵、师资水平不高、实训设备匮乏、经费不足、办学思想落后,缺乏改革勇气和创新能力等因素,导致学校合作能力低下。与企业的期望存在不对等性,校企合作难以深入、难以继续。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一些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只是为了给学生增加一些就业渠道,提高招生吸引力,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没有从学生发展的根本立场出发,忽略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真正实施专业、课程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没有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合作停留在浅层次,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五)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政策支持及保障力度还不够。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国家出台的校企合作政策多是倡导性的,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措施不完整、不及时,操作性不强,对企业的激励力度不足。劳动、教育、企业主管等部门之间协作性不高,相关政策落实缓慢,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推进力度。

合作办学模式缺乏规范性。校企合作涉及到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两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沟通,需要有完善的合作办学操作制度来规范,以保证校企合作办学的正常开展。在当前开展的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责任不明确,缺乏宏观的执行和监督机制,这就影响了校企合作办学的规范性。

地方政府主导力不够。现有的校企合作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校企双方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虽然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许多的合作成果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奖励,但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关注度、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主导、监管作用,使得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和长效性。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改革,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要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对各级政府、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评价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政府和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要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发改、财政、人社、教育、工信、科技、农业、商贸等多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研判、督导工作,全面统筹领导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改革事业。确保党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意见落到实处,确保职业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职业教育各项改革任务贯彻落实。

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机制。建立区域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对纳入产教融合型的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根据指出规定,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地方性专门政策,支持、引导有条件本地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率先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办专业、办二级系部、办校内实训基地、办校外实习基地,组建一批“1企+多校”或“1校+多企”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改革。

开展区域产教融合示范园建设。市委和市政府,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方式,建设1-2个融合全市职业学校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将基地建设成为面向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面向企业培养培训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以实践中心为平台,紧密融合全市职业学校和企业,形成兼具教学实训、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推广、技能传承等功能的产教融合示范园。

支持职业学校举办校内教学工厂或农场。鼓励职业学校依托生产性实训资源,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地方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与学校共同举办以满足专业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校内教学工厂或农场。在补充办学经费的同时,促进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前校后厂”“校内厂”“厂内校”的办学格局,完美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改革,这是校企双方互惠互利,职业学校一举两得的好事。

完善职业教育经费长效稳定保障机制。国家要加大对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投入的督导检查力度,在保证现有政策性经费投入基础上,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化解职业学校债务。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逐步提高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支持学校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校企合作成本分担机制,适当放宽学费标准,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水平。

(二)大力开展劳动教育,提高技能人才地位,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推进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党中央对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快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大中小幼劳动教育,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劳动知识、劳动技术素养,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启动全党全民加强社会主义劳动文化建设行动,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职业教育发展打好社会基础。

大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地方党委和政府,可以选拔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中兼任职务,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团代会代表等的人选。鼓励企事业单位按规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激励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休养制度,定期组织疗养活动。设立区域技术技能大师称号授予制度,给予相应奖励或津贴。

不断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地方党委和政府应组成专门领导小组,清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建立规范的劳动准入制度,实行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企业招聘中,享受同等待遇。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机制,贯通技能、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大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建立若干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试点项目,在资金、场地、设备、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制定完善地方职业教育条例、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科学编制职普招生比例,实现职普平衡、融通发展机制。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先进评选活动,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在各县区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设立职业启蒙教育和劳动体验基地,大力弘扬职业劳动精神,讲好职教故事,传播职教声音,全方位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教研水平。政府要加强各级职业教育教研工作,鼓励支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研员,形成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教研员队伍,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研体系。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职业教育理论实践研究,有效指导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省内要支持1-2所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分专业支持一批高水平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教育定向培养职业教育师资;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建立省、市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认定一批省、市级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和“双师型”教师;要严格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两年企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构建起校企双主体的专业教师培训体系。制定专业教师能力标准,构建专业教师能力评价体系。

改革完善专业教师招聘制度。政府要不断改革完善职业学校教师招聘制度,以适应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范改进职业学校新进专业专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政策;制定落实职业学校可用不超过20%编制员额,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自主招聘优秀产业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并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财政经费政策。借此,推动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鼓励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支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

创新教师绩效奖励制度。地方政府要积极深入校企合作一线,加强调研指导,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教师绩效奖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例如,参与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教师奖励绩效工资可提高到本单位平均水平的2-3倍;学校可从对外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让取得的收入结余中,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且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对学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技能人才以及兼任社会培训任务的专业教师的绩效奖励,在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外单列。支持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

以上报告,不详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word该篇DOC格式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现阶段工作情况的报告范文,共有908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现阶段工作情况的报告下载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现阶段工作情况的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