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4-12-30 07:01:2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主要工作做法。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工作队和北乐村两委班子各屯屯长组成的7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全村4个屯6个村民小组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二是抓宣传教育。通过召开两委班子、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养殖种植大户代表座谈会,统一了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讲清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工作组深入村屯和农户家中进行广泛宣传和调查走访,使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势在必行,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增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三是确定工作思路,找准推进工作的切入点。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在全村4个自然屯都确定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流转地块加以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在工作中我们运用了对比方法。一是算账对比法。为农民明明白白的算了一笔账,把农民自己种地为收入主要手段的和土地流转后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人员的收入进行对比。二是种植技术对比法。把农民自己种的地与附近农场管理的地从地的质量和产量及改良程度进行对比。是农民认识到现在自己经营土地已经不能够成为主要的致富手段,必须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二)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一是北乐村基本情况。北乐村有四个自然屯,设六个村民小组。农户总户数673户,人口2600人,其中老年人和儿童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一。常年在外打工人员980人,在家种地利用农闲期间短期打工人员356人。离土离乡外出打工250户。拥有耕地22148亩。其中,土地自主流转面积7400亩。北乐村在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

二、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大量的工作,已经有户农民工作被做通,可以流转的土地大约可达到6400亩。有名农民有打工意愿。有35户农户同意搬迁进城。一是把市委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精神实质传达到了村屯,宣传到了农户家中,使受灾后茫然无措的农民看到希望,有了新的寄托。

(二)切实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受灾群众捐款3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土地流转还处于开始阶段,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涉及农民切身利益,通过调查走访当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部份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农户存在老守田园和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一旦有人流转,他们就存在涨价的想法或有的业主租赁土地经改良后,部分农民就有收回土地、出现违约毁约的想法。这种观念势必阻碍经营业主的信心和土地流转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二)部分农户大型农机具和小四轮车流向问题。

(三)部分农户存在后顾之忧。土地流转后就业问题,特别是岁数稍大人员就业难和各种待遇落实问题。进城后城市或城镇住房房价高及各种开销比居住农村大承受不了问题。

(四)受灾后的农民欠银行贷款无法偿还,农民请求市政府与农村信用社沟通一下,能否让他们还上利息后将贷款转接下年。

四、对策与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首先,解决好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牢固树立发展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市场的观念、效益的观念。其次,要切实把土地流转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个大局来认识,正确引导规范,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将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

(二)加强引导强化规范,建立机制。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要政策引导。要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示范工作。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通过向农场流转、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业主加农户等方式,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大胆试点,以点带面,滚动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要加强服务。加强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农民、土地承包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动做好政策、法律的咨询和指导调解工作。土地流转应抓好时机,当前应尽快抓落实,与流转对象对接。

(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形成规模。首先,要解决土地难以成片,形不成规模的问题。村委会要统一规划,科学安排,把暂时不愿意流转又处于流转土地夹馅地段的农户土地与进行合理交换,保证土地规模流转。第二,充分尊重农民自愿,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拟流转的土地集中统一管理,使之形成规模开发。镇政府要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业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体现规模效应,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

(四)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从多方面加大对土地流转所需资金的扶持力度。一是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贷款支持。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三是通过农场、公司、业主的投入解决资金问题。采取承租反包、购买土地使用权、股份合作等模式,让农场、公司、业主和农户共同投入资金搞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从而降低业主和农户风险,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资金困难的问题。四是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五)积极引进,集中流转,增加农民收入。建议村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将农户需要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然后转包给业主经营。解决农民直接面对业主的纠纷、打消农户的顾虑。农民在土地流转后可以得到土地租金的收入,还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农民的实际收入将大大提高。这些措施的实现就需要政府在引进经营业户和农场对接上狠下功夫。另外,在土地流转以后,还可以反雇农民在其租赁的土地上干活,业主付给工资。业主雇佣当地农民干活,其年龄、性别不限。

(六)加强合同管理,防止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的问题。要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进一步明确承租双方的责、权、利,引导承包方和农民遵守合同协议,积极做好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要切实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规范双方的履约行为,建议统一签订规范性合同文本,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篇:关于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城镇化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城镇化"的专题调研报

发布时间:2014-3-24信息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市人大常委会促进城乡一体化专题调研组

一、我市实现农村城镇化的主要路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从2014年到2014年十年间,郊区乡镇建制从214个(67个乡、147个镇)减少到182个(40个乡、142个镇),行政村从4044个减少到3950个;全市农业人口从346.8万减少到273.9万,减少了72.9万,非农业人口从760.7万增加到972万,增加了211.3万;据有关部门统计,十年来,北京郊区县城镇化水平由

55.4%上升到81.4%,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在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我市农村城镇化坚持多主体推进,形成了不同的实现路径:

第一,以城市中心区建设为动力,带动了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从1994年试点到1998年大面积实施,我市进行了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工程建设,完成了128.1平方公里的土地绿化,按照城市规划,162个村完成了部分或整体拆迁,20万农民融入了城市。朝阳区抓住绿化隔离带地区建设机遇,十年间实现绿化62.5平方公里,新建农民新村和商品房1031万平方米,6万农户、13万农民搬迁上楼;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健康发展,形成了欢乐谷、798文化艺术区、赛特奥莱、高碑店古家具一条街等新型产业集群,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2014年,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朝阳、海淀、丰台、顺义等区县围绕奥运工程建设,对一批村庄实行了拆迁改造,农民搬迁上楼,并得到了妥善安置。2014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市政府实施了土地储备工程,约80个村庄和6万户农民通过土地储备融入了城市。

第二,以城市功能区建设为动力,带动了农村城镇化。近年来,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了东扩和西扩工程,带动了大兴区、通州区部分农村的改造,加快了区域内城镇化进程。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建设和朝阳区cbd东扩将使区域内的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第三,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动力,带动了农村城镇化。近年来,首都国际机场东扩、现代汽车生产基地建设、举办花博会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了顺义区的城镇化进程。据顺义区统计,通过以上三大工程带动,13个村庄实施了拆迁,近2万农民搬迁上楼,融入了城镇。

第四,以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建设为动力,带动了农村城镇化。为了彻底改善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市委、市政府按照广大农民的意愿,做出了加快50个重点村建

设的决策,刘淇同志亲自深入到海淀区大北坞村、唐家岭村和朝阳区大望京村进行专题调研和现场指导,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进展。未来两年,随着50个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的完成,将这些地区的面貌将发生明显变化,12.3万农民将融入城市。

第五,以新城和小城镇建设为动力,带动了农村城镇化。2014年以来,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4年-2014年)》的要求,北京正在建设顺义、通州、亦庄等11个新城,实施以新城、重点镇为中心的城镇化战略。在新的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疏散中心区人口和功能、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新城和重点镇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成倍增长、城镇建设速度迅速加快。延庆县以一城四镇为重点,带动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一城四镇集聚人口17.2万人,占全县人口的60.3%。通州新城建设,按照规划城区面积将由42平方公里扩大到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将由目前的36万增加到90万。

第六,以农民自主进行的旧村改造为动力,带动了农村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涌现出房山区韩村河村、昌平区郑各庄村、丰台区南宫村、通州区大稿村等一批农民自主开发、自主建设,完成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典型。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又出现了朝阳区高碑店村、何各庄村,丰台区草桥村,平谷区挂甲峪村,延庆县小鲁庄村,密云县蔡家洼村等一批新的典型。这些村庄的农民虽然没有进入城市,却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实践证明,以上六条不同的路径,虽然推动的主体不同,但只要遵循规律、把握时机,充分保障和实现农民的合法权益,就能够逐步迈向城市化(或城镇化)。一批成功的典型为我们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我市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基本经验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城乡统筹,把农民有机融入城市作为农村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从典型经验看,凡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城镇化进程就比较顺利;以透支农民权益为代价,盲目追求城镇化,就会遗留下一些难题,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望京村曾多次经历征地转居转工,但由于对农民补偿过低,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使得矛盾越积越深,成为社会治安状况复杂、环境卫生脏乱的重点村。2014年2月,朝阳区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维护农民利益与发展集体经济相结合,通过统一规划建设、定向腾退安置、培育产业支撑、推进配套改革等综合措施,仅用28天时间就完成了25.2万平方米农民房屋的拆迁腾退,未出现一户上访或强拆。目前,大望京村农民转居转工、大望京商务区规划设计和大望京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农民定向安置房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通过城市化改造,大望京村2998名户籍人口实现了有资产、有住房、有产业、有就业、有保障,维护了农民权益。同时,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城市化目标。

第二,在发展途径上,坚持产业带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实现了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城镇化绝不是简单的农民上楼、建设居住点,应遵循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的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顺义区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全区范围内,通过主导产业布局,建成了天竺综保区、空港经济开发区、林河经济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车生产基地、国门商务区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功能区,形成了顺义新城的功能组团,为顺义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新型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增强了顺义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以当地农民就业为核心的经济政策的实行,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逐步淘汰落后低端产业,有效地控制外来流动人口,形成了与新城发展和新型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口结构,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新路。

第三,在制度安排上,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进行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制度基础,其效果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丰台区从1993年开始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基本形成产权明晰、管理民主的新型集体经济体系,全区12.1万农业人口,有12.6万农民(有的农民已转居)成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人均量化集体净资产2.7万元;产权制度改革使集体经济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资产总额达到363亿元,其中净资产132亿元;农民成为股民后,年人均财产性收益在3000元以上,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改革前增长了4.5倍。

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已成为实现农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经济依托,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成为了有资产的城市居民。

第四,在政策设计上,坚持惠民取向,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集体土地和农民住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财产性收益,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关键点;社会保障和就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计,也是实现农民利益的关键点。从典型经验看,他们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从而使农民融入城市之后,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可持续发展有动力,社会和谐有基础。朝阳区高碑店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京沈铁路、京通快速路、华能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大量集体土地被征用,高碑店村逐步演变成一个"有农村无农地、有农民无农业、有身份(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2014年,高碑店村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始进行旧村改造。他们以农民现有宅基地为基础,通过统一规划、宅基地置换,以集体投资基础设施、农民投资自建住房的形式,建起了具有千年古村特色的新社区,农民住上了一二层为底商、三层自住的楼房。调研组走访了一个农户,户主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400多平米,一二层商铺出租,年收入20万元左右;三层自住用房是水电气热齐全的公寓式住宅。被访问的住户对旧村改造赞不绝口,安居乐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村党支部书记支芬同志还算了一笔账,这个拥有3200户村民的村庄,如果按照政府征地拆迁安置上楼,粗算起来需投入40多亿元,而村集体和农民自主改造建设,政府只在基础设施上补贴了4亿元。朝阳区在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上,采取了与城镇居民社保接轨的政策,使农民融入城市以后,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

三、关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几点建议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理解城乡统筹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实质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城市发挥带动、反哺作用,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综合运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种力量,推进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进而形成城乡发展良性互动的一体化新格局。在推进我市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要牢牢把握城乡统筹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切实在土地征占、房屋拆迁、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走出一条符合首都特点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第二,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城镇化中的主体作用,切实保护农民的正当权益。从典型经验看,以城市扩张带动的农村城镇化,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建设周期短、面貌改善快,但政府支付的建设成本较高,农民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在调研中,有一个纳入50个重点村建设的村支部书记为旧村拆迁做了一个48亿元的大预算,当我们向他询问资金来源时,他很坦然地说,"这件事区长和上级签订了责任书,他们着急,我们不急。"要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关键是把握好实现城市目标与实现农民利益的结合点,各级政府不能以透支农民权益为代价追求农村城镇化,而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不在正当合法利益之外寻求其它利益。农民自主进行旧村改造,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可行路径,农民主体作用能充分体现,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但需要经历一个集体经济发展积累过程,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完成旧村改造的周期一般在十年以上。目前,一批农村具备了自主改造的条件,建议政府在禁止违章建筑和小产权房的同时,"堵邪疏正",制定旧村改造的鼓励政策,把农民追求城镇化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正当权益是否得到保护是衡量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就是实现"一变四有三进",即:随着农民集体土地性质功能的变化,使农民有住房、有新兴产业、有稳定就业、有新型经济组织的股权,进入与城市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进入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进入股份合作制的新型经济组织。

市人大常委会促进城乡一体化专题调研组

(2014年3月 《北京人大》)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义协(2014)03号

关于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

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近,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集中居住区建设进展情况,听取了两区的工作汇报,并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市政协主要领导在听取汇报和座谈后,对两区的城乡一体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要求。

一、我市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现状

我市于2014年初提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2014年被列入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2014年3月正式启动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涉及新区、东区两个涉农办事处20个涉农社区。涵盖了我市11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涉及人口约4586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以上。目前,20个涉农社区,已开工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的有18个,其他2个社区的建设也已开始规划,即将开工。 全市已开工建设住宅楼125栋(其中新区65栋,东区48栋,物 1

业中心4栋,金宛小区8栋。建成营业房2万平米,菜市场1个,2500平米),建成107栋,正在建设18栋,总建筑面积44.75万平米。可安置居民3592余户,16540人。开工的全部工程建成后,可安排社区居民近1/2。

目前有6个集中居住区已经建成,水电齐全,基本具备入住条件,已有760户入住居住区。年底可达入住条件的97栋,可入住3592户。预计十月底入住1860户。多数配套工程都在建设中,发展态势良好。

工作中,办事处的同志和社区党组织密切配合,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协调处理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把工程质量关,制定了严格的工程资金使用办法、安全施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摸索出了一套较完整工作方法,为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的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省、三门峡市有关领导先后多次来我市实地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水、电,暖、气的接入投资巨大,办事处和社区难以自行负担。已建成的集中居住区有的甚至连水都不通,不具备基本入住条件。这不仅有悖集中居住区集中供电、供暖、供气的初衷,也挫伤了群众参与和支持集中居住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搬迁后土地置换难度大。农民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不愿意搬迁,给拆迁以及土地置换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是舍不得祖宗留下的房产、地产,不愿意放弃;二是搬走后,离土地较远,耕作不方便,又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三是耕作所用农机具、牲畜和农产品的保管和存放问题无房解决。

(三)规费手续繁琐办理难度大。税费减免政策落实不到位,职能部门对自建自用的涉农集中居(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住区,按照商品楼开发收取各项税费,如现行收取的人防费、墙改费、土地开垦费、建筑营业税、销售不动产税等,多属于对涉农集中居住区和商品房未加区分的税费项目,如果不能按规定减免,将直接增加建筑工程的成本。

(四)私搭乱建严重拆迁难度大。部分居民钻拆迁补偿的空子,以最大限度争取住房补偿款为目的,采取偷建、抢建等办法,新建、改建各类违章建筑。加之,由于区位不同,具体的补偿标准也不一样,部分群众的意见很大,消极对抗拆迁,甚至恶意阻挠拆迁工作。拆迁是现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果处置不当,矛盾激化,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财政部门完善、细化《义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政府投入。适当提高政府补贴标准,由土地部门会同两个涉农办事处制订出详细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拆迁补偿办法》,完善土地流转、置换、出让等制度,积极构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引导群众转变

观念,合理有序的引导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二)制定切实可行拆迁方案。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根据农民搬迁和拆迁过程中,暴露出来不利于顺利实现农民搬迁和土地置换的有关问题,制定出有实施步骤、有解决办法、让老百姓满意的拆迁方案。一要让农民感到拆迁后,老祖宗留下的祖屋、祖地不会损失什么,且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二要让农民感到拆迁后,生活有着落、有经济来源;三要让农民感到拆迁后,农业生产所用农机、工具、牲畜、以及农产品的保管存放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我市的城市建设,坚持把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全市城市整体规划中,同部署、同落实。建立由市政府城乡一体化办公室牵头,城建、水利、电力、通讯、人防等部门参加的推进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集中居住区的水电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项研究部署。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做到适时督查,同步推进。

(四)落实规费减免政策。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制定落实《义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细则,明确职能部门各自所承担的责任,认真贯彻落实针对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的各项规费减免政策,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各职能部门努力做到该减免的费用要坚决减免,该办理的证照要尽快办理,该兑现的政策要坚决兑现。

(五)打击私搭乱建行为。排查私搭乱建建筑,核实实有建筑面积,进行登记备案造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有计划、有步骤

的拆迁。由土地部门牵头,公安、城建和两个涉农办事处组成专门机构,认真进行核查。采取惩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办法,坚决制止新的违章建筑的出现,做到发现一例、制止一例。严厉打击突击建筑、恶意建筑等以获取拆迁补偿款为目的的建筑行为。

总之,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是城乡一体化的物质载体,事关涉农居民能否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各种便利,能否增加入住居民的幸福指数,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全市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这项工作,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以上报告所提五条建议中,涉及到的城乡一体化办公室、财政局、建设局、土地局、水利局、电业局、公安局、新区办事处、东区办事处,请在十一月十日前给予书面答复。

政协义马市委员会

二o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主题词:市政协集中居住调研报告

政协义马市委员会2014年10月20 日印发

(共印30份)

第四篇:关于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

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城乡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l.产业与城市化发展严重失调、空间布局过于分散,城市功能辐射弱;2.政策体制差异太大;3.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体制不健全;4.社会阶层结构和城乡人口比例失调;5.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差别太大; 6.农村居民整体综合素质较低;7.生产力水平不高。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

根据我区当前的实际,要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应着手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实施我市村镇规划“123”工程。规划是城乡建设的“先行者”,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建设必须要以科学、合理及适度超前的规划为指导,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按照《防城港市村镇规划“123”工程实施方案》(防政办发[2005]83号)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快实施我区三个建制镇和22个行政村的规划工作(工业区内行政村也要做好搬迁安置)。通过做好村镇规划,指导村镇各项建设,把镇、村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良好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完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村镇,以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

(二)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1.通过市场运作多渠道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2.盘活土地市场,依靠全社会力量,启动建设热潮;3.旧城改造与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4.制订优惠政策,引导政府、社会资金投向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三)打破城乡封锁,加强建立城乡平等的制度体系创新。制度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保障,针对我区的现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l.建设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打破城乡分割的现状。要建立包括户籍管理、劳动力市场、资源配量、国民收入分配和金融体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国民待遇平等的政策。2.建立城乡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进行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规划工作,统一进行要素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整治,近期应特别重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统一管理城乡就业,加速劳动力的流通,为其他要素的流动提供人力保证。3.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保障,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向劳动、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的自由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4.创新和改革城乡土地管理制度,要积极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制订符合规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以及农村住宅登记交易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有偿调剂和有偿退出,制订符合实际的新型土地征用补偿办法。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土地交易市场的培育,引导城市土地集约配置,提高土地开发效益。5.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工业生产和行业管理体系。废除修订传统体制下妨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关制度、法规、条例和政策,使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发展轨道。

(四)依靠科技和技术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强优良品种、水产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等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政府要引导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五)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1.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以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标准和要求,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要重视对农村的财政收入,建立新型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以共建共享为重点,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城乡文明一体化,让更多农村居民共享城市文明,推进城乡文明互动。3.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培训资源的整合,强化农民工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民就业向非农产业转移。4.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5.通过市场运作,加快城中村的改造。首先要制订完善合理的

搬迁安置补偿办法,让居民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得到实惠;其次要修编近期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指导城市建设。

第五篇: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的精神,我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调研工作,深入基层,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的现有基础和优势。

(一)区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工作,各部门

以及有关单位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区党工委、办事处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城乡一体、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落实政策措施,把握工作重点,在全区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工作目标,坚持利益向下、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抓好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农业总产值14895.74万元,同比增长3.5%;农业增加值8400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所得11297元,同比增长12%。

(三)城镇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我区坚持以工哺农、利益向下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市、区两级共投资842.8万元对我区隆昌悦生路一期、隆昌三队村路一期、沙朗三队、隆平六冲河岸路一期、隆平六冲河岸路二期、沙朗五队村路6条农路共6.5公里按6-7米的宽度进行硬底化改造建设,全面推进全区主干农路“硬底化”,大大改善我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环境,并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投入455万元对辖区沙朗片的一河两岸进行改造建设以及河堤砌石清淤以及清拆河边违章房屋,同时为河涌加建两岸护栏,补种新树种,在畅通河道的同时,美化社区,还群众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生活环境;投入105万元用于对辖区内电排站改造,彻底解决沙朗片区的排涝问题;投入资金398万元进行绿化建设,主要用于对金港路、金昌路、港隆路、金华路以及隆平乡道5条道路进行绿化工程建设,新种、改造和补种路旁绿化10.31公里,新增西区中心小学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和广丰安居工程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到底,我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1.81%,绿化覆盖率达34.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3平方米。同时,我区已经全面推进水、电、气、电视、电话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了各社区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和通公交系统六通,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四)农村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经过努力,我区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民主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宽带进村、进家庭。

五、村改居顺利完成。我区现有经济实体社区6个,至,6个有经济实体的社区由原来的“村委会”顺利过渡为“居委会”,“村民”成为了“居民”,村改居工作全面完成。

(五)沙朗片现存土地资源丰沛。全区6个社区现存土地总面积7395亩(其中:耕地面积6935亩、已办证的商住地面积460亩)。今年,我区将完成社区一级统一核算改革工作,届时,社区将对生产队一级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统一规划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与设想

按照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目标要求,结合中山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战略任务,我区计划到2014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显著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力争达到1.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期望寿命达79岁以上,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盘棋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收良好教育的机会,城镇化率达到88%以上。到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5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以上,城乡差别基本消除,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同一化,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化,城乡社会管理同系化,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

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为了如期实现以上的工作目标,我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

(一)以社区一级统一核算为契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科学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提高规划制定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群众参与度,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制化进程

。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旧城改造的同时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

(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目前,我区农村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依然存在,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三)继续加大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五)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根据现有的6个社区发展各自的不同,我区拟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一阶段是长洲、后山社区。该两个社区与城区相邻,城镇化程度较快,服务业比重大,在今后的改革工作中,区将侧重对两个社区的旧区域改造,社区经济主要以房地产业、服务业为主。

第二阶段是沙朗、广丰社区。主要由区统一规划、统一选址,在沙朗社区打造一个新的商业区,集汽车、名酒为重点,广丰社区则规划为以仓储服务业为主,打造一个专业的仓储市场,与沙朗社区相互呼应,做大做强,营造商业氛围。

第三阶段是隆平、隆昌社区。两个社区主要以新歧江路、汰澳公路为契机,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形成新的物流配送中心,创立起自己的品牌。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三农”工作有优势、有亮点、有特色。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碰到各种的困难与阻力。我区定将紧紧围绕《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精神,把握机遇,勇于面对困难与阻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区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你访问其他精彩文章:

政府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政府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word该篇DOC格式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范文,共有1571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下载
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