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

个人德育评价总结(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22:00:1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引言】个人德育评价总结(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个人德育评价总结(精品多篇)

个人德育评价总结 篇一

一、责任教育背景下的德育评价建构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德育管理特色遵循着与学校教育特色保持高度统一的原则。德育评价的根本作用,是为了提升德育管理水平,根本任务是形成与学校教育特色保持高度一致的德育管理特色。

德育评价在操作层面着力,是为了更好地支撑管理特色和教育特色框架,更好地把握德育管理特色与学校教育特色之间内在的承继性关联。

坚持“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学校教育特色”之间的统一性原则,建构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是解决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德育与师生生活远离”、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智德分离”现象的科学方法。

(二)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是德育评价的典型特点,体现着学校教育特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规律、新内容”,同时也发挥着检验德育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落实,取决于德育管理的高效落实;德育管理的精细成功,取决于德育评价的科学精当。

评价会对管理效果进行直接的反馈,从而对管理产生客观的评判般的影响。因此,德育评价的科学建构,才是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有效性的关键问题,才是事关学校教育特色整体高效落实的关键问题。

二、责任教育背景下德育评价两维目标的建构

建构德育评价的两个基本目标,有针对性地积蓄管理的核心力量,逐步形成德育管理的高水准,从而保障学校教育特色的加速实现。

目标一:规范德育“自主管理”体系,提升德育特色管理水平。

建立适应校情的德育“自主管理”体系,使师生自觉地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德育管理目标,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能力,积聚精神正能量,使师生互为榜样,共同成长。

用“以人为本、师生共同成长”的治学观念指导德育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过程,以“年级、班、师生个人管理评价量化指标”为基本框架,以“自评与互评和检查累积情况”相结合、“个别辅导与每日测评”相结合、“评估与评优”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更新、补充德育管理体系的操作方法,增强德育管理体系的操作力度,保障体系操作的成功。

目标二:实践全员德育的大德育观,强力做实学校教育特色。

用“落实责任教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这一全员德育的大德育观,实践德育评价系统。完善德育制度的建设,优化德育工作系统,细化德育各级管理部门的评价指标,使评价在管理中实现,管理在评价中完善、提高。全体教师按“责任岗”分工上岗,全天候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执行责任岗管理职责和评价标准;管理人员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管理评价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实现全员、全面、全程的大德育。

三、责任教育背景下德育评价基本内容的建构

我们坚持“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学校教育特色”之间的统一性原则,务实分析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德育序列管理――评价细则》,确定将评价分为3项一级指标(思想责任意识、行为准则、个性品质)和 15项二级指标(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意识、知责知行、诚实守信、个人耐力、合作精神等),细化的评价内容避免了管理的空洞和德育评价内容的概念化。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1.总体评价指标的确立。

从师生每天的生活细节入手,寻找到适合师生心理特点的、具有现实特征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充满生命力的评价指标,而“3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的确立,恰恰体现出了德育的实效性,展示出了德育评价的严谨性和可行性。

通过“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管理评价模式的科学操作,进一步强化管理与评价的结合,通过利益驱动、层层反馈、重点讲评等,促进评价目标层层落实、环环紧扣的良性循环,形成从德育管理到德育评价的自然生成过程。

2.强调评价体验的作用。

重视管理价值的向下传递,强调评价体验,利用真实的评价体验,直接与对师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行对接。“教师、学生、家长”三维评价体系的运行,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对学校德育的内化动力与调节力,从而在师生“教”与“学”的空间中和时间上,进行德育评价“各类指标的制定、操作体系的论证、运转模式的融合”等综合性建构,使“观念、思想”成为有审美价值的道德实践。

(二)多维度评价模式

1.“多维评价”模式的科学运用。

“多维评价”的各级指标,是在对学校的教情、学情等一系列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系统和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的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向纵深引领,让其在师生“教”与“学”的生活中自然地生成,由于这是在师生教育生活中自然生成的标准,因此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保证了各级指标的认可度、满意度。

“多维评价”模式的科学运用,是德育评价的核心内容,起着激发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能够促进评价指标的高质量完成。对评价模式运用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能创造性地论证解决,从而助推德育管理“成特色上水平”。

2.全方位德育评价的实施。

全方位德育评价的实施,是指把各级评价指标覆盖在师生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上,强调的是评价的全方位、全天候覆盖。

德育评价在总体指标下,划分成不同层次、多个可以具体实施的分指标、子目标。细化、量化评价指标,从师生的“思想责任意识、行为准则要求、个性心理培养”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评价指标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层次(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过程评价);各年级根据评价的总体指标,遵循师生身心发展规律,搭建各年级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评级指标(分年级指标,结果评价),形成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指标结构。

四、德育管理评价基本建构带来的思考

在德育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解决了一些难题的基础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和研究。

(一)关于师生个性化评价的思考

我们通过《学校德育序列管理――评价细则》中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分析,呈现出的仍是有相似性的“一群人”,而不是个性鲜明的“一个人”,在这方面我们仍在进行着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二)关于多维度评价模式的思考

个人德育评价总结 篇二

关键词:师德;评价;体系

一、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而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就要高尚,这也是教师受人尊敬的原因。教师如果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灵魂的教师对教育无疑就是灾难。教师培养的对象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而这些建设者会影响未来人类社会的走向,因此必须通过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社会的未来建设者进行有效地引导。

我国历来重视师德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二、目前师德评价的误区

目前,师德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过于主观,评价导向为总结性质。师德评价不能有效推动师德建设,也无助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1.评价内容单一

师德内涵丰富,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然而目前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便于量化考核的科研成果、教学质量、考勤等内容,由于德这个方面缺乏评价的方法与标准,导致德的评价无章可循,往往每年评选的师德标兵也好,师德先进个人也罢,多数是科研教学先进,因此评选出来的师德先进个人并不能体现师德的先进性,也就不能体现关爱学生、道德垂范的典型效果。

2.评价方式片面

师德评价方式,目前多为领导意志的体现。虽然也有民主推荐,但执行起来往往是“你好我也好、今年你上明年我上”的结果;也有通过学生问卷的形式开展,然而学生缺乏参与评价的积极主动性。这些现象导致评价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师德情况。

3.评价导向偏差

目前,师德评价导向多为结果性的,是针对教师个人过去职业道德情况的总结评判,这种评价方式固然可以对教师以前的职业道德进行肯定和表彰,但这种关注过去成绩,过分注重结果的评价导向,并无法对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炼起到更好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师德评价导向应该着眼于教师个人长远发展和提高的需要。

三、定性与定量综合的师德评价体系设计

鉴于目前师德评价内容、方法与导向不能有效推动师德建设,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个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多方参与、需求导向性的师德评价体系。

1.评价观测点的选取

首先明确师德评价内容,从原来仅注重业务能力的评价转向德、能、勤、绩的全面考察,确定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团结合作、爱岗敬业师德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并设立相应的观测点。

思想政治觉悟直接关系到能否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到是否能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系到培训对象的政治立场与思想觉悟。因此将思想政治觉悟设为师德评价的首要指标。

学生在求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的建立阶段,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坚持求真务实、诚实守信,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精神榜样,所以道德品质也是师德评价的重要指标。

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行为主体,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教师职业规范,关心学生成长,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坚持做到为人师表,用得体的行为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引导学生,为人师表就是师德的直接体现。

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多属于个体行为,然而教师本身又属于特定的团体,如某个系部或某个部门,因此教师团结合作的能力与精神也是考量其职业道德的一个指标,是否关心所属集体、具有合作精神、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都是对其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师的核心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才能积极主动开展教学研究,才能认真执教、履行教师的职责;只有遵守教学工作规范与纪律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出现教学事故;没有科研作为支撑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因此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与否也是衡量其爱岗敬业的一个具体指标。

2.不同观测点权重的确定

根据师德评价指标明确主要的观测点,针对观测点的差异,采用分类权值的计算方法,对师德评价体系参与者:教师的工作对象(学生)、直接领导、同事及其本人,分配不同的权重,从而完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最后生成一个师德评价报告,指导其自身整改提高。报告在总结过去优点的同时,要根据教师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特点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建议。

由于评价指标的各个观测点适用的对象不同,因此参与评价的各方的权值也存在差异。思想政治觉悟这个指标属于定性指标,不便于量化考核,因此在其权重的分配上主要参考主管领导、学生及本人的评价。

道德品质与为人师表都是无法量化考核的指标,这些观测点主要观测对象为学生、同事与本人,因此应加大这三个评价方分数的权重,并根据观测点差异对权值做具体调整。团结合作指标的观测对象为同事、领导与本人,其权重也根据观测者参与程度来分配。

爱岗敬业这个指标属于可以量化考核的指标,教学工作量、教学评价效果、教研项目、教研论文的数量、教学改革参与次数、是否存在教学事故、作业批改情况以及科研成果都是可以具体进行统计和排名的,因此这些观测点的权重可以采用公式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权重=(总人数-名次)/总人数。

通过师德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弥补了单纯定性评价的随意性,克服了单纯量化考核的片面性,综合考虑教师德、能、勤、绩多个侧面,构建了全方位的师德评价标准,为师德建设明确了方向,为师德评价提供了依据。师德评价不仅可以表彰先进,而且可以为落后的教师指出改进的方向,实现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师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喻永红,汪庆春。大学生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2]王志国,林长海,靳永山。师德评价模型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3]陈玲,马莉。数学分析在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4]华卫军,欧阳子龙,陆伟锋。高校师德综合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6).

[5]冯传亭。高校师德建设:问题、遵循原则和长效机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5).

个人德育评价总结 篇三

[关键词]高职 职业道德教育 综合量化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牛涛(1979- ),男,安徽蒙城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在读博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海 20023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10049)、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研计划项目“高校网络:舆情调研与分类引导研究”(项目编号:Y2012245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63-03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由此可见,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完善,离不开对其形式、内容和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价,以发现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即所谓“以评促建”。准确把握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要素,是保证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的首要前提。

评价的要素,简单说就是要考核的具体内容,它是将抽象的、原则的总的标准逐级分解成分类、分项、细目和要求,亦称之为评价的因子,可以根据评价的需要具体化为一级要素、二级要素和三级要素等。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是一种主观评价,很难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当然也并非不可观测衡量。教育本身的理念状况、相关的条件保障等是可以测量的,一些主观性的价值观点和思想也会附着在人们的言论、行动等外化的行为指标中,让人们的观测和价值判断有据可依。这使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有效的手段捕捉这些外化的信息量,对照一些指标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要素指标设置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不同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评价,必须围绕着教育本身的形式、内容和实践效果开展。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条件保障、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等要素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可以作为评价的核心要素和一级指标。同时,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每一个一级指标要素都包涵诸多方面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分解,建构评价的二级要素指标,由此形成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多元和多级要素体系。

1.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能保证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效率。同样,只有符合实际地确定适合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定位和规划,才能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纳入日常工作中,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和整体育人质量。“制定评价指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及实施要求。”“职业道德教育涉及的诸多问题,如教育观念的更新、经费的投入,队伍和制度的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均须蕴含其中。”①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往往不是根据教育目标来决定其内容、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而是过多地强调中间环节,为了完成职业道德教育任务而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忽视了根据优良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对教育实践的评价。因此,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可以作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评价要素之一,以评价其是否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否能根据科学的教育理念来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在教育实践中能否始终根据科学的目标定位来开展教育。

2.条件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本身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努力确保职业道德教育的资金、设施和人员的投入。在投入的硬件方面,要建设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基地,确保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良好的设施、资料、经费保障。在确保投入量的同时,对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工作的评价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这里的产出是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提升度,即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教育经济学认为,教育作为生产劳动力的生产,其支出是一种投资。这正如马克思所提出的:“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②从教育的维度对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必须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体,即如何做到在投入最小的情况下产出最大化。因此,在投入的软件方面,高职院校有必要营造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建构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机构,组建优良的职业道德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教育计划等确保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投入的执行力度。

3.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确定了教育理念、目标以及相应的外部条件保障后,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就成了决定职业道德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的主导性要素。第一,要看是否在学校层面设立了完备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管理和督导机构,是否明确了机构的级别及负责人、工作机构、工作机制,是否建立了机构与行业及社会的联系渠道;第二,要评估外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执行力;第三,要评估该校专职的职业道德教育教研室设置及其工作机制建设状况,考核职业道德教研室职业道德教育授课计划、课时计划等的制订和执行状况;第四,要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从数量、结构、质量和水平、参与培训学习机会等各个层面进行评估;第五,要将班主任年度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制订和执行情况、毕业实习计划中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制定及执行情况等纳入评估的范畴。

4.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内容特性。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现实性、针对性也应是对其进行评价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当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中缺乏设立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往往注重明确职业道德规范的传授,忽略与专业结合的特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容,在评价德育的效果中不仅关注“知”的内容,还更多地体现在“情”“意”“行”上。因此,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中,应注意多种课程模式相结合的状况,观察其是否注重学校隐性职业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的互补和融合,在相关专业学科中是否融合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否将学校隐性职业课程同社会实践的隐性课程以及家庭隐性教育课程联系起来。

课程内容的评价要素方面,首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强调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要时俱进,推陈出新,及时调整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将最新的科学理论、最新的职业道德观念补充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其次,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有生活性。高职学生并不擅长理论学习和逻辑推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试图通过这些方式让其明确职业道德的意义,从而使其主动学习和内化职业道德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多倡导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最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有专业性。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校内进行,各专业统一课程和教材,在内容上往往容易强调共性要求,偏重相关知识和规范的识记。但是,当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往往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需要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要在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设置上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行业和岗位的需要开展教育。

5.途径和方法。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过程,其途径应包括针对高职学生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日常实践活动中相关教育内容的渗透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的相关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校企合作的相关教育等。对这些教育的途径、教育结构、重视程度等都应开展教育评价,以发现问题,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将知识灌输、典型示范与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相结合。教育方法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败。因此,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对其进行评价的核心要素之一。

6.实践效果。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效果也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评价要素。在评价主体方面,由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本身是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过程,因此,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效果的评价也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校、行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力量,每个教育相关方都要参与教育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身的教育策略,以增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评价内容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效果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知”“情”“意”“行”等方面表现及其持久性的评价。这些表现可以通过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行表现出来,对这些内容的考查可以有效评价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综合量化评价体系建构

初步明确基本要素内容后,要想对评价的对象进行综合的量化评价,必须在评价过程中对被评价对象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进行定量分配。首先,给每一项和每一级要素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作为针对某一具体要素指标的相对性概念,并根据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权重分值;其次,对每一具体的二级要素指标都确定一定的评价等级标准,并赋予相应的分值。

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要素指标分别列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是强调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必须把握的6个要素,二级指标为6个要素分解出的若干部分测评目标。一级指标用A表示,二级指标用B表示。

根据职业道德课程评价的内涵要素,一级指标可以包括下列6条:A1思想理念与目标定位;A2条件保障;A3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A4教育内容;A5教育方法;A6教育效果的反馈及教育的总结。每项一级指标下还可以具体细分成诸多二级指标要素。

A1思想理念与目标定位可细分为:B1思想理念(发展性教育理念的应用、校企合作、主体多元);B2总目标(识记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生活、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要求);B3阶段性目标(基础学习阶段相关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与观念、情感的培育,实习阶段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初步形成)。

A2条件保障包括:B4教育设施完备情况;B5资金的保障;B6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库建设;B7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

A3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包括:B8学校层面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管理和督导机构设置及其工作机制建设(机构的负责人、级别、与行业和社会的联系状况等);B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B10职业道德教育教研室设置及其工作机制建设;B11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和水平,教师参与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B12学校层面年度(学期)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制订情况;B13职业道德教研室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制订情况(职业道德课授课计划、课时计划等);B14班主任年度(学期)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制定情况;B15毕业实习计划中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制定情况。

A4教育内容包括:B16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显性课程网络构建情况(是否单独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门数、课程性质、课时安排等);B17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状况(包括各科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班主任工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情况、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各类团、会活动及文体、技能竞赛中渗透道德教育情况等);B18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情况;B19教育内容的时效性;B20教育内容的现实性;B21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A5教育方法包括:B22正面灌输和典型示范;B23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B24培养思辨和批判精神及能力的问题讨论教学法;B25案例教学的使用;B26社会调查的使用;B27使学生体验职业道德情景的角色扮演教学法。

A6教育效果的反馈及教育的总结包括:B28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状况;B29高职学生对待职业道德的情感态度;B30高职学生践行职业道德的意志状况;B31家庭、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状况的评价;(www.haoword.com)B32实习单位和学生自身对学生实习期间践行职业道德表现的评价;B33对毕业生职业道德表现跟踪调查的结果;B34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估情况;B35专业职业道德全程教育情况总结。

在评价的要素指标确定之后,根据德尔菲法,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将各个评价要素自身的重要性量化体现为“评价权重”,非常重要是4分,重要是3分,较重要是2分,一般是1分。接下来,将各个要素自身发展状况量化为“评价等级”,根据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的标准给该项内容开展评价并打分。在该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素上表现优秀是4分,良好是3分,中等是2分,合格是1分,不合格没有分。“评价权重”是各个评价要素自身重要性的量化体现,“评价等级”是对各个要素自身发展状况的量化评价标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将每一二级要素指标的评价权重分值和评价等级分值相乘,即可得到此二级要素指标的综合量化评价结果。35项二级要素指标评价结果相加,即可得出对某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水平评价的综合量化评价结果。

[注释]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个人德育评价总结(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个人德育评价总结(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038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个人德育评价总结(精品多篇)下载
个人德育评价总结(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