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讲话致辞 > 代表发言 >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党课讲稿共多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09:09:1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党课讲稿共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党课讲稿共多篇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党课讲稿共六篇

(一)

从习近平总书记新疆之行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调研。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并两次赴新疆考察、两次出席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还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多次给新疆干部群众回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70多年来治疆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系统阐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明确“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总目标”,意味着新疆各项工作必须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扎实推进。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疆各族儿女同心协力、砥砺前进。

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是我国的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此次考察中,从新疆大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从在自治区博物馆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到听取汇报时强调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大学,提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必将更加深入、更有成效。

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实现新疆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而要实现发展,就必须要找到区位优势。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

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2020年底,随着南疆最后10个贫困县摘帽,新疆告别了绝对贫困。如今,新疆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的乡村振兴提出要求:

“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重视,上一次考察新疆时,就强调“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一个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在新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将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

在新疆工作中,兵团发挥着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此次新疆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兵团,谋划兵团发展,鲜明提出“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寄予殷切期望:“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

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大美新疆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二)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提出是对新疆发展的问题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进入和平解放以来发展较快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随着新疆社会稳定形势的持续向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疆”的问题,成为新疆在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面临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充分肯定新疆取得成绩的同时,适时擘画未来新疆发展的蓝图和目标,提出新疆治理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式,为新疆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时代是出卷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祖国最大省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步入新时代。在“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的基础上,解决新疆发展问题,“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新疆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新疆在全国的战略地位、资源能源优势、向西开放的便利区位更加凸显,意味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与对外开放将会成为新疆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代是思想之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回应国际国内对新疆发展问题的关切,直面新时代新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高度考虑、谋划新疆工作,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回答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疆”的问题,以“八个坚持”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疆”的问题,并以此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二十字”治疆方针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核心和系统性理论概括,“八个坚持”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顶层设计”。理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既要理解其具体内容,也要理解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确保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长期稳定。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这是新疆和平解放70多年来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和宝贵的经验总结。团结稳疆,和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长期稳定,就要科学“施治”,“依法治疆”作为“二十字”治疆方针之首,意在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

推动新疆持续发展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在新疆,发展是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这是新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实践探索取得伟大成就的切身体会和基本认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仍然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是新起点,新疆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和区位优势,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使命和担当擘画新疆新蓝图。新时代以来,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经济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疆力度不断加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贯彻落实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八个坚持”,让“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蓝图早日实现。

科学设计实现宏伟目标的具体办法和路径。“二十字”治疆方针和“八个坚持”指出了达到目标的具体办法和明确领导核心,明确告诉我们该怎么干。“二十字”治疆方针是事关新时代新疆治理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体系等基本问题。“八个坚持”从战略审视和谋划、总目标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宗教中国化方向,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等,是党中央治疆方略重大战略、原则的最新概述,是未来新疆发展实践层面的基本遵循。

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党领导新时代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要把新疆工作作为“全党全国的大事”,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完善党中央统一领导、中央部门支持指导、各省市支援配合、新疆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

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逻辑关系。“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和“八个坚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既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论概括,也是新疆发展实践中的行动纲领。

“二十字”治疆方针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核心内容。

“八个坚持”是新时代新疆发展的基本方略,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从实践层面回答了怎样实现新疆发展的问题。“二十字”治疆方针和“八个坚持”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论与实践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又全面部署了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实践。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新疆实际和实践相结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治理新疆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之中,为新疆未来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南。

完整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科学内涵,就要做到“一个坚持”和“三个紧密结合”,“一个坚持”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新疆发展的工作成效。“三个紧密结合”即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和新疆实际区情结合起来、和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的治疆方略结合起来,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维度深入理解和把握,真正掌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提高认识、改进工作的过程,确保新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开辟治疆新境界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对治疆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多种宗教并存,地缘环境复杂,这一系列因素决定了新疆的治理难度之大。长期的治疆实践表明,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问题始终是治疆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对解决这些长期困扰新疆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全面回答和部署。不仅指出了应如何看待新疆工作,还明确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具体路径:坚持凝聚人心、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了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疆工作的根本保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是一套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形成反映了我们党对治疆规律认识的深化,长期困扰新疆治理的难题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加以应对,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才能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根源于久久为功的治疆实践。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情系新疆、心系新疆各族人民,就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积极落实座谈会精神,借鉴以往治疆经验,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为有效遏制宗教极端主义蔓延扩散、暴力恐怖案件多发势头,新疆依法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知识、职业技能等课程,从根本上铲除了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教培工作的开展使新疆保持了长时间稳定,而稳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

当前,新疆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新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新疆开拓性的治理实践直面长期存在的宗教、民族问题,重点突出,标本兼治,成效显著,这进一步凸显了凝聚人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做好新疆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擎画新疆发展蓝图。稳定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前提,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要求坚持贴紧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新疆要发挥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新疆要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动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和有序转移输出就业有机结合。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对新疆发展提出了要求。座谈会从对外、对内两个维度谋划了新疆未来发展的重点,新疆内外联动的发展蓝图更加清晰。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反映了我们党对治疆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一逻辑清晰、体系完备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引,开辟了治疆新境界。新疆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必将使新疆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大美新疆,未来可期!

(四)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哲学意蕴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于对社会主义新疆建设史的历史性回顾与反思,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积极回应新时代新疆发展赋予的时代任务,内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母题之中,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指南。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蕴含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它引领着时代前进而又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发展自己。新疆自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疆各族人民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到了认识新疆问题、分析新疆问题的方法,进而与全国一道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疆伟大实践中也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治疆稳疆兴疆的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不仅致力于科学认识“新时代新疆”,而且致力于积极建设“新时代新疆”;提出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新观点新理念新举措,并以此为指导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中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这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事”清醒而全面的认识,对“求是”坚定而执着的追求,对“变”与“不变”的精准把握,在“实践—认识—实践”持续深化的过程中,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科学态度,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疆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也预示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必将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不断丰富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蕴含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在认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和基本观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新疆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来源于新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推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生动实践,来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工作总目标,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领航把舵、谋篇布局。马克思、恩格斯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全局的时代高度,准确把握我们党初心使命中新时代新疆、兵团工作;准确把握推进“四个伟大”进程中的新时代新疆、兵团工作;准确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新时代新疆、兵团工作;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抓住新疆工作的主要矛盾,既着眼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新疆篇章,又落脚于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和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展现了客观过程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石,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这鲜明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正如毛泽东所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把一切为了新疆各族人民作为治疆稳疆兴疆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厚植人民情怀和新疆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共享稳定改革发展成果,真正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目的这一最高价值旨归。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提供了价值遵循。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蕴含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稳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疆地方与兵团的关系,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与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的关系、坚持依法打击恐怖主义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关系;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擘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发展蓝图,以“八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总目标、总任务、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对经济、政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实践要求,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发展必须坚持的目标、路径、方法、步骤等。可以看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整体上把握新疆的发展大势,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把握问题的关联性、协调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进行全新思考、全新谋划,寻求新思路,开创新境界;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新时代新疆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尊重了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体现了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论,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新阶段。

实践推进到哪里,理论创新就跟进到哪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紧扣时代和新疆各族人民的真切需要,及时回答了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进程中出现的重大课题,有效应对了新疆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疆稳疆兴疆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升华,是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的思想理论武器,是引领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的指南针、方向盘、定盘星,具有划时代、标志性、里程碑意义。

(五)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基本内涵及路径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边疆地区社会发展进程中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边疆治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要求。

当下边疆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弱项和短板,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家“治疆方略”的顺利实施。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笔者先后四次赴新疆考察调研,有时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时间,得出的一个最基本的体验就是: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大,不到新疆边境最前沿,不知道边疆治理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到底有多重要。本文拟就新疆边境为例,对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基本内涵及路径选择展开深层次探讨,以请教于大家。

一、新时代“治疆方略”的提出新时代“治疆方略”是对传统治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边疆既是边民生活载体,又是国家主权和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边疆治理始于秦朝,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以民为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尚书»载有诸多民本、裕民、富民的思想观点。譬如,秦王朝为大力发展交通,在全国推行修建“五尺道”;为加强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实行羁縻州府制;为巩固边防推行移民实边,仅向岭南地区就移民5.5万人。早期“民本”“裕民”“富民”的观念,不仅凸显了民生是社会治理之基的政治性,而且体现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的人民性。继承、借鉴和发展传统治疆理论的根本之策,就是必须把“边疆治理”与“民生建设”紧密地扭在一起,把边疆人民从千百年贫瘠困苦的生存环境中解放出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稳疆固边实践中,采取充实边防力量、制止暴力恐怖事件、稳定边疆发展局势等措施,依据民族、文化等要素对边疆开展综合治理。为从根本上解决边疆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民族问题,国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尤其是针对边疆地区长期滞后于内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相继实施了“兴边富民”“西部大开发”“对口援藏”“对口援疆”等一系列帮扶边疆的重大举措,在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边疆地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代表党和政府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从“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到“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是执政党在边疆治理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云南、内蒙古等边疆省区进行考察调研,分别主持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边疆安全治理做出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提出“治国必治边”“一带一路”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战略思维,边疆正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并被纳入国家整体治理体系之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边疆不仅担负着维系国家总体性安全的重大历史责任,而且事实上承载着增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认同的历史使命。新时代边疆安全治理体系“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帕累托优化后建构起来的”,现已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边疆、和谐边疆建设,成为国家新时代和平发展的价值追求。

包括新疆在内的新时代边疆,已经不再是历朝历代“守护四夷”含义上的边疆,也不再是疆域的“边缘地带”“治理末梢”,而成为祖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联结边疆与内地、国内与国外的“便捷通道”“区域辐射中心”。

新时代“治疆方略”是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确立的。新疆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最具典型性的边疆省区,做好新疆边疆安全稳定工作,对全国边疆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促进和推动下,边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甚至将发展成为囊括国内外地区的区域中心。”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阐释了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基本内涵,强调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的重大决策,彰显了党对边疆民众守土护边的高度重视。边疆各族人民是边疆治理的根本依靠、最大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是实现边疆治理目标的动力之源。必须把国家疆域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各民族团结奋斗和国家意志的凝聚力结合起来,把边疆治理同正在推进的兴边富民行动结合起来,把边疆治理成效同边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结合起来。

“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边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边疆治理的成果。正确处理好边疆地区不同性质的矛盾和问题,抓住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边疆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无异于抓住了“新时代治疆方略”的根本。

二、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基本含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治疆理念,总结70多年边疆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阐释了一系列涉及边疆治理的根本性、方向性和战略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五个要点:(1)坚持把边疆安全稳定放在第一位。边疆地区短期安全稳定是治标的体现,只有长治久安才是治本之策。做好新时代边疆安全稳定工作需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推动边疆治理朝着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方向转变。新时代边疆安全治理体系“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帕累托优化后建构起来的”,已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边疆、和谐边疆建设,已成为新时代和平发展的价值追求。(2)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边疆治理是巩固国家政治利益、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边疆治理蓝图彰显了边疆治理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根基和力量来源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3)坚持“合边聚民”的边疆治理方略。边疆治理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动态性的发展过程,需要集合、整合、统合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雄厚的治理边疆的综合实力。“合边聚民”体现为“人口大量聚集的同时也意味着资源、信息、技术等要素的集聚,故人才是守边固疆、兴边强边的根本。”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合边聚民”,作为富民兴边、稳疆固边、和谐睦边的有效治理路径。(4)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共同的国家疆域、共有的历史记忆、共认的价值体系、共有的精神家园等诸多要素组成的统一体。公民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能力的组成部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是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仰、价值观教育,尤其要重视和加强“五个认同”教育,培育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意识。“十四五”期间,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民族事务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修法推进共同体意识的铸造和固化,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实现国家治理和处置民族问题。通过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宪法化和创新发展,形成科学完备、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保障各民族权利、实现国家稳定统一、边疆长治久安的真谛。(5)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为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只有把把民生改善作为边疆安全治理的重要抓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落到实处,才算真正抓住了边疆安全治理的“牛鼻子”。各级地方政府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边民和家庭是守疆护边“永不消失的哨兵”。边民是生活在临近国家边界的常住居民。边民个体化守疆固边现象的背后,是其家庭在发挥着支撑作用,家庭构成了边民义务守疆护边的基本单元,被称之为“守护在边境线上永不消失的哨兵”。笔者在帕米尔高原边防线调研时,护边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一人戍边,全家协助、投入戍边。”“边民在划界定边、护边养边、实边固边、巡边卫边、建边稳边、兴边睦邻等方面具有特定的地位优势。从国家建设边境、巩固边防的角度看,生产生活在国家边境特定地理空间的边民既是国家守土固疆需要依靠的边防力量,也是国家兴边安疆需要依托的边地主体。”家庭在边境地区就是基础性的守疆护边组织单位和单元,离开家庭的边民个体,很难在边境长久地立足并安心守护边疆。有家就能留人,有家就能稳定,家是边民居边发展进而守边固边的依托和动力。村庄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家庭组成的一支“特殊部队”,“家”与“国”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譬如,“在帕米尔高原漫长的边境线上,几乎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固定的哨所,每个牧民就是一个流动的哨兵。”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边民护边的积极性,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他们大多依法享有边民补助等特殊权益,自觉地履行守土护边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基本形成了“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安全防范态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边吃边”的特点,边疆家庭仍然存在“靠边吃边”的情况。我国真正把边民和家庭守土护边上升到国家决策和战略高度,严格地说是从2017年10月习近平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之后才开始的。习近平多次接见和表彰义务守边的边民,他在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放牧守边是职责”的说法,鼓励和号召更多的边民“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边民能否安心、放心、定心守疆护边,还需要有一定的、必须的生活物质保障。“边民家庭发展的关键在于家庭能力的发展。但是边民家庭能力的发展,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家庭能力发展的意义,其承载着守边固边功能,并要突出以家固边这一目标导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的重大决断,彰显了执政党对边疆地区守土护边治理的高度重视。

城镇戍边是边疆治理的引领者和主力军。依据行政区域划分和边疆治理责任划分原则规定,“边境县的县、乡两级基层政府是边境治理的直接责任主体,守边固边是边境县的县、乡两级基层政府的重要职能。”以县城和乡镇为代表的边境地区“城镇戍边”,是当下边疆治理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边疆地区显著的特征仍然是:“小农经济深重,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低;地域差异大,民族众多,文化异质多元;科教水平低,人才奇缺;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敏感;自然地理差异大,环境生态脆弱易损;长期处于全国市场边缘、交通运输体系的末梢、对外开放格局的末端地位。”边疆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集合、整合、统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雄厚的综合实力。边疆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无论是在人口的数量上,还是在人口质量上,都能顺理成章地壮大边民戍边规模、增强戍边实力,有利于促进边民戍边功能的整体发挥;有利于完善国家戍边体系、降低戍边成本、提升戍边能力;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对周边安全秩序和形势的塑造能力,减少输入型的安全风险。戍边的基本功能就是守土护边、维护国家边境安全。“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涉及国土安全、国防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内容。中国边境线漫长而复杂,边境安全事务的无限性和戍边军队力量的有限性,决定了边境安全不能只靠戍边军队来承担,而要靠组织和发动边境群众参与和担责。戍边军队的责任是守点和守线,而群众的责任是守面。

‘人民战争’理论在边境安全治理方面也是适用的。”“合力治边”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略,是指统领并指导“合力治边”实际行动及其过程的有效方法和实施策略的总称。

“合力治边是一种区别于以往基于行政等级秩序垂直管理模式的边疆治理新模式,它提倡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力量协同共治。”守边固边、维护国土完整和边境安全稳定,实现边疆社会长治久安,是国家对内实现经济繁荣、国民生活幸福安康,对外维护尊严、保障主权完整的必要条件。进入新时代之后,“合力治边”方略逐演变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党建戍边、政府固边、军队安边、警察稳边、全民守边‘五位一体’的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的运作模式和实施机制。

文化戍边是新时代“治疆方略”的新样态。中华民族“来源于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众多古代民族,是经过近现代百年余年来各族儿女共同应对民族生死存亡危机的血火锤炼,发展形成的现代民族”。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育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施文化戍边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保留和传承“集体记忆”的特殊功效。在边疆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境外文化冲击的情势下,文化戍边就成为保卫边疆安全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有意识的进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经过持续不断地文化建设过程,文化戍边的功能和实效就会充分释放出来。“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维系着一个国家抑或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懂得抑或不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就难于了解和解读完整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文明史。“文化认同是指个体或者群体对自己所遵循的文化符号、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行系统的确认。中华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血脉与灵魂的凝结,中华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的动力之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巩固的粘合剂,也是整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二者关系的中介形态”。

共有精神家园主要由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共享的中华文化共同构成,是中华文化认同所产生的精神归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特有的传统、习惯、风俗、精神、心理、情感等非物质内容”。其中的“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共同记忆的挖掘有益于强化公民的国家认同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在新时代边疆治理的实践中,“我们把文化作为一种柔性治理工具,在发展边疆、巩固边疆和稳定边疆中开发其独特功能、发挥其独特优势,从而形成文化戍边现象。如果我们把文化戍边上升到边疆治理长期应该坚持的方法和策略,则形成文化戍边方略。”“文化戍边方略就是通过主动构建和积极传播有利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维持边疆社会秩序、提高边疆治理效能的先进文化样态。包括充分地开发该文化样态的引导力、规范力、控制力、约束力、凝聚力、激励力、感召力、协调力等,对边疆各种社会主体复杂而多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进行正确引导、合理疏导和有效规约过程中,所采取的较稳定的方法及策略的总和。”文化戍边方略对边疆治理的独特功效作用,“意味着边疆治理实践逐渐走向体系化、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协同化、精细化、高效化、信息化等。

文化戍边方略就是开发利用戍边文化的固边、卫边、安边功能,来提升边疆治理的‘八化’水平。”三、实施新时代“治疆方略”的主要路径扎实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是新时代边疆地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20年底已经实现14个国务院确认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脱贫摘帽。为保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对接,党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5月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新一轮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再次做出重大决策和专项规划。边疆地区必须“着力书写好大开发与新发展理念相结合、大开放与共建‘一带一路’相结合、大保护与加大美丽西部建设相结合、大举措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相结合、以各族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新内涵的大文章,采取有力举措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而形成新格局,为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建设提供了根本动力和依据。”需要把握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1)坚持大开发与新发展理念相结合,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坚持大开放与共建“一带一路”相结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持续发展拓展新空间、新领域;(3)坚持大保护与加大美丽西部建设相结合,推动美丽西部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4)采取大举措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相结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动力;(5)坚持以各族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持续增强各民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维护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任务依然繁重,需要把维护国家安全、边疆稳定纳入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体系之中,从“总体国家安全”思考边疆地区的安全治理工作。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基石的地位必须得到充分彰显,西部地区国家安全屏障的独特作用必须得到更好的发挥。“既要在推进西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上形成新格局,也要统摄民族、边疆、宗教、文化、安全等议题,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心通、情通、语通、文通、政通’”。作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专项规划与配套工程,“兴边富民行动既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战略,也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政策平台。”要进一步明确以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建设为着眼点,通过“十四五”规划措施的落地实施,促使边疆地区尽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的。

持续夯实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社会基础。近代以来,边疆地区外患异常突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肆无忌惮地侵占和瓜分我国领土,蓄意挑拨民族关系,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各种渗透,为边界争端和民族分裂主义种下祸根。改革开放以来,“在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下,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思潮抬头,西藏、新疆等地社会稳定大局受到冲击,暴恐活动打而不绝”,严重地影响了边疆地区安全稳定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高边疆治理能力和治理科学化水平,持续夯实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的社会基础。地方政府要把边疆安全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贯穿于民族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理念转变的根本一条,就是要让基层群众满意,这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唯一价值指向,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本质。”各级地方政府要扎实提高为边疆地区安全稳定和基层社会服务的水平,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性,体现边疆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各级地方政府是边疆安全治理和边疆社会治理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责任主体,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是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基层政府要想边疆安全之所想、急边疆安全之所急,按照边疆治理“十四五规划”要求,全局规划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目标和任务,进一步细化组织者、领导者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自信心、增强社会凝聚力,依法保障基层群众在社会事务治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共同推进边疆地区安全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确保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沿着预期的正确方向顺利推进。

继续实施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工作。乌兰夫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指出:边疆民族地区“底子太薄,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缺乏,没有国家的大力帮助,单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力量,要有一个大发展,是办不到的。”“国家需要采取有远见的政策和特殊照顾办法,给予大力支持。”乌兰夫的这个讲话标志着“对口支援边疆”政策的正式提出。

40多年来,对口支援边疆工作取得了扎实、显著的成效。譬如,对口支援边疆已经由一般援助民生工程,扩展到边疆重大建设工程、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工程,以及近十多年来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区域协调治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民族政策和国家制度安排。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直接关系到边疆民众的现实生活质量状况。譬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对新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极大改变了天山南北的发展面貌,极大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在2020年底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后,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实现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需要继续抓紧抓实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学界有人认为,对口支援边疆看起来是在帮扶其经济快速发展,实际上仍然是“输血型经济”和“嵌入式现代化”,有可能会导致新的“援助依赖”等等。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视角看,对口支援边疆确实推动了受援方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国家实施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过。但是从实践层面看,“对口支援系列政策在运行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需要加以克服的问题,不同研究者和政策参与者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政策认知与评价实属正常。”应当把对口支援边疆政策视为对边疆守护者、建设者的一种反哺,把边疆民族地区对内地的无私奉献视为一种政治性“馈赠”。在“十四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不仅要继续实施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而且要通过对实践的总结和提炼,逐步将这些对口支援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化、法治化。

着力抓好边疆地区风险治理制度建设。由于制度的、历史的、自然的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边疆民族地区潜在的一些社会风险,事实上突破了地域与族群、地理与文化的边界,“具有人为性、现代性、内生性、不确定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边疆地区政治制度的运行往往会涉及边疆地区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政治制度体系内部的体制改革和完善,涉及国家政策在边疆地区的贯彻和政策支持,甚至会涉及边疆地区族际关系的协调与治理等问题。”良善的社会治理体系要靠制度和人心做支撑,需要通过个人自主、社会自治和公共规制等要素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在边疆地区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通过优良的法律规范和具有强制力的国家规制,对基层社会进行科学指引和合力控制。完备的法治应当是而且必须是“法律的统治”,即通常所说的“良法善治”,而不能沿袭“拍脑袋说了算”的人治。

在“良法善治”的社会环境里,不只是国家和社会生活必须依法治理,即使法律制度自身以及运行过程,也需要体现包含权力制约与权利保护精神的德性。“德性”这个词在这里强调的是法律制度自身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和善良运行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以制约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以法律的一般性和至上权威性等为准则的一套制度设计及其秩序状态。”“作为最低标准,法治要求建立一个使政府和人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有效约束的体制。”完善的法治体系和社会治理机制,需要把“个人自主、社会自治和公共规制”等要素,都纳入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框架体系之中。因此,边疆地区地方政府必须集中精力抓好风险治理制度建设,边疆地区法治化的社会治理制度,实质上就是风险社会场域中的一种必然设置。就本人近年来在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等边境村寨调研的实际情况看,随着法治社会建设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稳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法治化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已经步入了法治化运作的轨道,边疆安全治理和基层社会秩序治理法治化,正在成为边疆治理的基本路径和主要渠道。在社会风险治理问题上,“法律体系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规范和追求技术上可以管理的哪怕是可能性很小或影响范围很小的风险和灾难的每一个细节”。“在法治成为主要运行机制与秩序形态的现代社会,法治既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或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对于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恢复并重整社会秩序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精心打造边疆地区周边的命运共同体。边疆民族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缘区位,使得在与周边国家地区的交错互动中,呈现出治理能力薄弱、处置矛盾纠纷缺乏“共生”性。边疆区域治理需要从价值层面关注“共生”性问题,把边境地区治理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以求同存异、共同繁荣发展的价值理念处置矛盾纠纷。边疆地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缩影,是“嵌合”周边特殊区域,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是边疆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强调指出:边疆周边地区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21世纪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需要秉持“亲诚惠容”的治理理念,主动塑造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同心同向,守望相助的睦邻关系,这是检验边疆地区政府与周边关系“和合共生”重要举措。

中国与周边国家努力寻求各种方式的合作共赢,在区域治理中的身份角色,已经由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参与者向更高层次的制造者转变。这里以本人实地调研的“湄公河联合执法、维护西南边疆安全”为例展开论述。湄公河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称“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公里,既是东南亚第一长河,也是中国西南最长的河流之一。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从西藏、云南出国境,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中国基于西南边疆安全治理需要,向老挝、缅甸、泰国提出“湄公河联合执法”构想,四国通过发表联合声明形成共同治边的一致意见。中国这一举措通过多边治理机制的相互对接,把中国话语、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成功地转化成为周边国家共同的常规跨境治理行动,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西南边疆安全和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在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云南、广西两个省区代表中国政府参与合作,并且提供了大部分区域公共产品。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是一个软实力与硬实力、利益与价值协调推进、均衡增长的过程,主动进行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有利于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或共同治理,旨在通过提供优质区域公共产品来实现共赢,促使自身的发展在诸多领域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边疆地区治理结构需要在正确义利观的基础上,克服特殊化、简单化的倾向,形成多维交织的治理新结构和新格局,精心打造边疆地区周边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北京举行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是提出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标志性节点。精心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把边疆民族地区从传统的地缘空间上进行重构,致力于把边缘区域打造成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新中心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平等’的义利观为导向,充分尊重周边各国边境事务治理,同时积极发动边境各族人民共同参与边境事务治理,通过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平等,发挥法律效能实现人格平等,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发展平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心理平等,构建一个‘平等’‘和谐’‘安全’的边境民族地区。”(六)完整准确理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鲜明特点和核心要义。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鲜明特点鲜明的目标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总目标。在今年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

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疆形势和全国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总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疆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疆力度不断加大。天山南北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新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

强烈的问题意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着眼于解决认识问题;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着眼于解决目标定位问题;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着眼于解决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眼于从更深层次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着眼于实现宗教健康发展;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解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问题;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于解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问题;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着眼于解决做好新疆工作的根本保证问题。

科学的思想方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把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工作总要求,体现了正视做好新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实事求是态度。坚持系统思维,从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出发,就事关新时代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部署,推动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辩证思维,既注重解决物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又注重解决思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紧贴民生促发展;既强调要发挥新疆的主体作用,又强调中央和全国的支持和帮助。坚持法治思维,强调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

强大的战略定力。进一步强调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治理依靠人民,治理为了人民,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文化润疆作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途径,抓住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富民兴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依法治疆,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明确新疆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全面增强党的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核心要义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团结和谐,就是要把民族团结作为基础性事业来抓,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繁荣富裕,就是要抓住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保新疆各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祖国发展成果。文明进步,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居乐业,就是要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态良好,就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依法治疆,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意识,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法治体系。

团结稳疆,就是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自觉同一切分裂活动作坚决斗争。文化润疆,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推动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富民兴疆,就是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和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长期建疆,就是要克服“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思想,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牢牢把握新疆工作总目标,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

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扎实做好宗教工作。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夯实发展这一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用好新疆特色优势资源,更好地造福当地各族人民。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要持之以恒做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机制体制,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和有序转移输出就业有机结合。坚持教育优先,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各族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新疆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对标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大干部培养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要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要把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坚定团结、大胆选拔、放手使用。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一个岗位上充分显现。

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新疆工作事关全局,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共同责任。必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完善党中央统一领导、中央部门支持指导、各省市支援配合、新疆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中央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深入调研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困难。内地各省区市要切实做好涉疆工作,支持新疆稳定和发展。要深刻认识对口援疆作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各援疆省市要加强同新疆协调配合,长期坚持对口援疆,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要不断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更好发挥特殊作用。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新疆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集中体现,是党中央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的新的重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完整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党课讲稿共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党课讲稿共多篇范文,共有2306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党课讲稿共多篇下载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党课讲稿共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