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爬山虎的脚》教案

发布时间:2023-01-12 11:14:0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3.学写观察记录。

【教学重难点】

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感知课题。

师:今天学习第10课,读题《爬山虎的脚》。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大屏幕上的词语都会读吗?(抽组检查)

这个字需要注意,我们和张法老师一起看看。

师:“爬山虎”是不是“虎”?——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

师:这种植物啊,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见到,它往往不是爬山的,而是(PPT),读(生齐读)。你看,(PPT)它爬到了?(生齐答“北边墙上”)还爬到了?(生齐答“西墙”)。

爬山虎啊,它不但会爬山,还会爬墙(板书“墙”)。这么陡、这么笔直的墙,它都能爬上去,真了不起。(师指板书)念,(生齐读“爬山虎”)。

PPT出示(学生读):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板书:墙)

二、体会“叶”的细致生动

师: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好看的不是它的花,也不是它的果,而是它的?(生齐答“叶”)(板书“叶”)。我们来欣赏一下(PPT),这就是爬山虎的叶子。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短句来形容一下?(4生答)(板书:叶图片出示)

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生:像给墙壁穿上了绿衣服。

生:密密麻麻的,像一块绿色的地毯。

生:爬山虎的叶子铺满了墙,像给墙穿了一件绿色的铠甲,威风凛凛的。

生:风一吹,就像水面上荡起波纹。

师:同学们看了满墙的爬山虎是这样形容的,那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爬山虎的叶子的呢~(PPT),谁来读?(1生读)。好看得很的是爬山虎的嫩叶吗?而是爬山虎的?(生自由答)对了,刚才我们看到满墙的是它长大了的叶子。

长大了的叶子好看在哪里呢?(PPT),读(生齐读)。

PPT出示(指名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长大的叶子好看在哪里?一起读(PPT出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好看在哪里?

生:新鲜。

师:一个字——

生:绿!

师:还好看在哪里?

生: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漾起波纹”,哪个字用得好?

(生答“漾”)。来做做动作,怎么漾的?(师生一起做动作)要微微地,漾起的是波纹,这个“漾”就是上下起伏,就是荡起的意思,懂了吗?有风的时候,爬山虎的叶有一种动态美~

生: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这是叶子第三个特别美的地方,读——(学生齐读这一句)

师:爬山虎的脚好看在——

生:均匀。

师:怎么均匀?

生: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爬山虎的叶子第三个最特别的地方,读(师指大屏幕)(生齐读)。这句的特点是爬山虎的叶子怎么样?(生齐答“均匀”)均匀,怎么个均匀法?(生齐读“没有重叠…空隙”)。

诶~一般自然界当中啊,植物的叶子有的是重叠的,有的是有空隙的,但是它是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就叫(师指大屏幕)(师生齐读“均匀”)。再读,(生齐读“均匀”)。不仅均匀,而且叶尖一顺儿朝下~我们看到大树叶尖朝各个方向的吧,但是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就像我们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一顺儿朝前,整齐吧?请你写下两个字“整齐、均匀”。(板书“(整齐、均匀)”)

这个是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再读这句话(生齐读)。

三、体会“脚”的细致生动

(一)学生的观察

②这就是爬山虎的叶,是最好看的,所以叶圣陶爷爷写了这样一段话。但是,叶圣陶爷爷今天写的这篇文章,不是写的它爬上了那堵墙,也不是写它的叶,而是要写它的?(生齐答“脚”)(板书“脚”)。你有脚吗?只有谁有脚?(生自由答)哎~动物有脚,你有没有看到过植物有脚的?所以这个“脚”啊,他用了一种怎样的手法?(生齐答“拟人”)对了,拟人,以拟人的手法,爬山虎也有脚~

师:请同学们自读3~5段,小组讨论,作者写了爬山虎脚的哪几个方面?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学生自由读3-5自然段)

(二)作者的观察

师:那个小组来汇报?三个自然断分别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哪一方面?

生: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师:也就是“脚”的样子。

(板书:样子位置形状颜色)

生: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慢慢往上爬。

师:爬墙。

(板书:爬墙)

生: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板书:变化)

师:叶圣陶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三个方面——样子、爬墙、变化。接下来,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把三个方面写清楚的。先看第三自然段——“脚”的样子。

(学生读第3自然段)

师:“脚”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老师梳理:茎上——叶柄——反面)

师:这样一写,就清楚了。什么形状呢?读——

生: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图片出示,理解“枝状”,“蜗牛的触角”)

师:它的颜色是——

生:嫩红的。

(学生再读这一部分,之后在纸上画爬山虎的脚,然后老师出示图片对比)

学生再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它是怎么爬墙的呢?

指名读——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学生交流,理清:触着墙——巴住墙——紧贴墙)

师: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哪几个动作是一定抓住的?

生:触、巴(曲、拉)、贴。

(学生伸出手和老师通过动作演示,老师再读文字,学生演示动作)

师:爬山虎会这样长出无数只脚,一步一步往上爬。

(学生再读这段话,之后根据板书提示说“爬墙”的过程。)

师: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读——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学生圈出“没有触着墙”“萎了”“灰色”“牢固”)

根据板书,回顾作者“怎么写”:

样子——爬墙——变化

(学生说)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读课题)

四、总结

师:叶圣陶是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

生:因为叶圣陶观察得细致。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观察得细致的?

(学生交流文中的句段)

师:是的,要连续地细致观察,不但看,而且想。有一个地方最细致,一般人都不太注意(出示,学生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师:观察——连续细致;表达——准确生动。

(介绍观察日记,观看视频——豌豆苗)

师:课后把豌豆苗关键时间的变化记录下来。

word该篇DOC格式《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共有326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爬山虎的脚》教案下载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