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4 07:21:4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读】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摸球活动中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认识条形图,初步感受条形图在表达数据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红球、黄球若干个,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课件。

学生:质地一样的红球、黄球各3个,四个面上写有1、一个面上写有2、一个面上写有3的小正方体一个,4枝红铅笔和4枝蓝铅笔(也可用小棒替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在很多游戏之中也会藏着许多的数学奥妙,谁来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谈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的等可能性。)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请同学们再袋子里装1个红球,3个黄球。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可能摸出红球,有可能摸出黄球,一共有这两种可能。

二、实验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1、预测

师:在摸球之前,我们先估计一下,在这种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回口袋里,一共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呢?

学生猜测,并与同桌交流

2、实验

师:你估计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把这个实验做完。

⑴提出实验要求:袋子里放3个黄球和1个红球,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摸球,先搅动一下再闭上眼睛摸1个;坐右边的同学从书上第92页选一种方法作好实验记录,一共摸10次。完成后,再依照刚才的实验,同桌互换角色,选择另一种记录方法作好记录。

⑵学生操作,并用不同的记录方法作记录。

⑶四人一小组交流摸球情况。

3、分析

在四人一小组里讨论以下问题:

⑴统计的结果和你的猜测差不多吗?

⑵你发现了什么?

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记录?并说说理由。

讨论得出:

⑴涂一个方块作记录后数一数,而涂成条形图不用数,只要看旁边的数就好了,因此涂成条形图的记录方法比较好。

⑵因为袋中黄球有3个,红球只有1个,所以每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所以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摸到红球的次数少一些。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再次实践,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进行抛小正方体的实验,同桌作好记录,然后角色互换。

⑶讨论交流: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设计意图:在多样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同桌讨论;根据题目中两个不同的要求,各应该怎样装铅笔。

⑶在班内交流先后不同的装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

四、返回生活,内化提高

1、师:苏果超市,发了1000张奖券,其中设:

一等奖:1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50名

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抽奖,大家预测一下得奖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奖,得到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大?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2、问:联系身边的生活想一想,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预测?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深化对可能性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

师: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一些,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较好地巩固新知识。让学生调查预测可能性大小的运用,能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二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25人,插班生3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本班级有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 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

3、鼓励学生根据主题情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大家尝试解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教学关键: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具: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货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铅笔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书包8.2元 铅笔盒5.1元

豆豆文具店:书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笔3.05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2、试一试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 2.68元○2.70元 7.09元○7.03元

三、练一练

1、在 里填上“﹥”“﹤”或“=”。

1.25元O2.4元 0.48元O1.3元 0.05元O0.50元

2、35×8 81÷3 45×3 210÷3

3、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猫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4、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类商品的价格。

小结

作业:课后二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经历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分析、比较体悟小括号的作用,知道小括号里的总是先算。

2. 能力目标: 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在列综合式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小括号。

3.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独立口算:

1) 240+60+6 2) 240+60-6 3) 240+60×6 4) 240+60÷6

2.反馈交流: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这四题是否都先算了前面的加法呢?为什么?

3.小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二、探究体悟

问题情境:一堆48 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 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 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 到多少千克草料?

1.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2. 收集、呈现典型资源。 可能出现的情况:

a、48-15=33(千克)

b、48-15÷3

c、(48-15)÷3 33÷3=11(千克) =33 ÷3 =33 ÷3 =11(千克) =11(千克) 答:(略)

3. 反馈交流 :你同意以上各种解法吗?说说理由。(有机结合线段图)

关于方案a 和方案c

1)都是正确的:先求48-15 的差,表示还剩下的草料;再求除以3 的商,表示每匹小白马吃到的草 料。

2)不同处:方案a 是分步列式,方案c 则列成综合式解答。

关于方案b

1) 是错误的,虽然思路符合题意,但违反了先乘除后加减的的运算顺序规定。按这样列式,应该先 求15÷3 的商,再求48 减去这个商的差,而这就不符合题意了。

2)根据题意,需要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就要添上小括号,小括里的总是先算。

3)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4. 自检订正

三、练习深化

1. 练一练(课本第3 页) 497÷(26-19) (248+56)÷8 345÷(27÷9)

2. (回到引入的口算题)思考讨论

1)后面两题也要先算前面的加法怎么办?结果是几?

2)如果前面两题也在240+60 部分加上小括号,会怎么样? 那么怎样才会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呢? 小结:具体题目具体分析,要合理使用小括号。

3. 问题解决

(1)一堆48 千克的草料,老黄牛每天吃15 千克,3 天后还剩下多少草料?

(2)植树节学校组织学生种树,一年级种了 173 棵树,比二年级少种了24 棵树,三年级种树的棵 数是二年级的2 倍,三年级种多少棵树?

(3)一盒48 粒的巧克力,小胖原来打算每天吃12 粒,实际每天少吃4 粒,现在这盒巧克力能吃几 天?

四、拓展提高

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32+48÷8=10 345÷27÷9=115 497÷26-19=71 400÷20×2=1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 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3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与1分米在什么地方?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别清楚。那么,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正确地应用面积单位,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是1cm2小方格,课件、同图①②③一样大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大熊组织竞赛,让小兔、小马、小羊来抢答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吗?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怎样知道图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几个面积单位。)

2、点明课题:今天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图①、图②、图③课件)①让学生估一估哪个长方形面积大?②要表示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③怎样来表示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分组操作(一、二组用小方格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六组摆图③、并将摆放小方格每行个数与行数的数据填在下边表中相应的格中。)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让每小组汇报摆放的结果。

(3)得出结论。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方格总数等于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什么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找出回答)

(4)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面积cm2

100cm2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它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交流时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小结:

(1)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时注意什么?(面积单位的使用)

三、思维训练、实践活动。

P49、1、2、3、4题

四、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八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应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今天小明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继续到校园里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P7例3情景图)

1.初步感知。

师:在校园里,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2.进一步交流。

师:校园里有许多建筑物,你们能通过已经学过的四个方向,说一说它们分别在校园里的哪个方向吗?你们是根据什么得来的?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然后教师指名回答。

3.教学教材P7例3。

师: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图中左下角的物体叫什么?上面的方向和我们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讨论。

师:我们根据指南针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也遵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原则,对吗?

学生回答。

提问:餐厅和存车处分别在校园的什么角?

引导学生结合指南针观察思考,互相讨论。

师:很好,试着完成例3剩下的填空题,并相互交流。

核对答案:餐厅在校园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东南角。科技楼在校园的西南角,餐厅在存车处的西北方向,科技楼在多功能厅的西南方向,多功能厅在科技楼的东北方向。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5、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另外四个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加上之前学过的。东、南、西、北,我们已经掌握了八个方向。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在描述物体方位时轻松了许多呢?课后同学需要勤加练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这八个方向,重视它们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学们课后可以互相交流。【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数学思考: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方向?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是怎样辨认方向的?(学生自由汇报)

2.引入新课。

师:在有趣的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另外四个方向,你们想认识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

1.简介指南针。

师: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红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北,黑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指南针是一种便于携带的确定方向的工具。

2.观察发现。(课件出示指南针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南针的盘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自由汇报)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哪些方向?(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指南针更快更准地辨认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而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新知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认识东北方向。

①请学生看大屏幕,一个箭头指向东,另一个箭头指向北,教师说明:正东与正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方向。(课件演示)

②请学生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2)学生自学,认识东南、西北、西南方向。

①提问: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东北和东南方向,你还想认识什么方向?

②谁能说说西南方向是指哪儿?(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汇报)

③谁能说说西北方向是指哪儿?(学生边说边用手指出西北方向)

设计意图:在教学“认识东北方向”时,采用“扶”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东北方向”这个新的知识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生成新的知识。“东南、西南、西北方向”的学习,采用的是“半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知识的迁移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件出示小明所在校园的平面图,根据指南针的指示说说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什么建筑物。(学生看图后回答)

(4)讨论交流多功能厅、餐厅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

①多功能厅在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可以确定多功能厅在校园的东北方向。

②餐厅在正西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可以确定餐厅在校园的西北方向。

(5)用上面的方式描述科技楼的位置。(学生思考后汇报)

2.用歌诀记忆方向。(出示课件)

师:下面老师教同学们一首歌诀,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记忆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左上西北,左下西南,

右上东北,右下东南。

设计意图: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把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知识拓展,巩固应用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八个方向,那么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到方位知识吗?(天气预报、候鸟迁移、观看天文、在夜空中找北斗星等)

2.课件出示教材7页“做一做”。

让学生先标出自己家的位置,再说出自己家附近的主要建筑物,最后说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3.课件出示教材9页1题,引导学生先仔细看图,辨清方向,再回答问题。

⊙全课总结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方位知识,学好这节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9页3题。

202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九

学生分析:

共有4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8人。大半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但也有部分同学不会分析问题。没有学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特别是个别学困生,需要教师在课上多关注,也需要家长的督促。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反映社会生活且学生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如“家居中的学问”“农田里的数学”等利用家庭生活,种田耕作中的一些有关计算,让学生先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扬帆奥运”“长大我也去航天”“走进商场”等,在计算、统计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是学生感知祖国的新面貌。

教学措施:

1、深入研究教材,用好用活教材。

2、利用治时间联系,学习新知识。

3、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4、注重分层教学,照顾全体学生。

5、设计分层作业,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直观图有明确的认识。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开始,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等用一个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又如学过的分类思想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只是单独的一个个的集合圈,而本节课所用的集合圈含有重复的部分,学生从没有见过。因此,教师一定要设计好探究情景,让学生经历从独立到交叉重复的过程,分散难度,使学生逐步理解图示中的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图示灵活解题。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从统计“上、下学期获得五好小标兵”的人数及“获得跳绳比赛奖与数学竞赛奖”的人数这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出发,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过度到用图表示。

教学理念: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我以此作为这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预设过程:

一、直接引入课题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看看,让大家认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的数学方法。

〔小精灵聪聪的引入,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门见山,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

二、创情引发冲突

1、创设生活情景,引出图示法

在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表现优秀,被评为五好小标兵。现在老师把他们请上台来。上学期的请到左边集合站一圈,这学期的`请到右边集合站一圈。认真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

(在学生说了他们的表示方法后,老师介绍聪聪的图示法。用2个椭圆表示。为下面的问题解决做铺垫。)

2、引发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进行了跳绳比赛和数学竞赛等。请获得跳绳比赛奖的到左边集合站一圈,数学竞赛奖的同学到右边集合站一圈。

〔数学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2个问题的创设,由易到难,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作准备。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探究新的方法

1、引发思考:这几个同学获得了2项奖,他们应该怎样站好?

2、让学生想办法并汇报。(在学生想出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每一部分学生表示的意义。)

〔此时,让学生说意义。因为他们参与了活动,所以容易理解。〕

3、引出用图表示的方法:你们能用像题1这样的图表示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尝试、创新的机会,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如果学生不能表示,老师介绍。)

小精灵聪聪的画法是数学家韦恩发明的,因此叫韦恩图。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仔细看。

这几个同学参加了2项,所以,左边圈里有他的姓名,右边圈里也有他的姓名。为了更简便、清楚地表示重复的人,小精灵聪聪把他们的姓名写在中间,只写一遍;然后把圆圈像这样画过去。

这样一来,一共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各表示什么呢?

4、理解图示的意义。

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如果让你参加,你会获得什么奖,你的名字应填在什么位置上?

〔给学生充足的自主观察、尝试、独立思考、互助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引导和变换方式,让学生经历用图表示的过程,理解图示的意义。〕

5、比较表与图的不同,体会图的作用──更简便、清楚。

你们比较一下统计表和直观图,有什么感受?

(使学生认识到用图表示比用表表示更直观、更清楚。特别是很容易看出谁重复了。)

〔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用图表示的认识,感到图示更直观、更清楚。〕

6、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

请大家根据图示用多种方法解决“获得两项竞赛奖的一共有多少人?”并互相交流想法。

再指名汇报解法和想法。

〔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7、小结注意点:

现在明白了吗?如果我们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应该注意什么?

四、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1、买菜问题

我们学校非常注意同学们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每天的菜都不完全相同。这是班上的2个小记者调查的近两天的买菜情况,请大家把图填写完,并计算食堂这两天一共买了几种菜。(先完成后指名汇报)

4月11日

4月12日

4月11日 4月12日

2、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解决他们自己收集的实际问题或书上的习题。

3、辨析:

小名他们小组有12人一起打扫卫生。小名统计了一下:有8人扫地,8人擦窗子,其中5人既扫了地又擦了窗子。小名统计的对吗?

〔练习设计注意生活化、层次化,并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活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建立数学模型。〕

五、课堂小结:

今天所解决的总和问题与以前的不一样。大家留心观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解决呢?

〔小结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547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精品多篇)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