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化石吟教案

发布时间:2014-12-06 07:10:2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三、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延伸:

1.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2.(《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3.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

(3)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2.合作探究

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3.精讲点拨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4.巩固检测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后延伸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后记: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第二篇: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导语)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当我们面对这

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板题,放投影理解化石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guǒ( )藏骸( )骨潜( )行

躯壳()猛犸()

(2)根据释义说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称赞而且佩服。()②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③(草木)青翠茂盛。()④奇异而虚幻。( )

(3)回忆课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的神话()的真理()的骸骨

()的密码()的魔法师()的雕刻家

2.听朗读录音,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1听了录音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2仿照录音学读课文。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三、理解诗歌内容。

(1)小组合作完成:诗中的哪几节是诗人对化石的吟咏?分别吟咏了哪些方面(即化石说了哪些话)?

(2)诗的第2节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口答)

(3)化石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展开想象具体描述。

四、品味、积累(任选一句说明喜欢的理由并做好积累)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3、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研读诗文,你还有哪些喜欢的句子或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提出来,共同分享。

五、课堂练习分组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七、课外作业收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板书设计

化石吟

发问、引发联想----抒写遐想、吟咏化石---强调深化、回应发问(1--2)(3--6)(7)

总领 ----------主体-------------- 总结

第三篇: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类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是个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学习现代诗歌

3.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感情,把握诗歌内容。

2.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歌意象的再现,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是个节奏、韵律、语言之美。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

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是个节奏、韵律、语言之美。

教学突破

1.联系学生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进化、两栖类祖先等知识),让学生先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3.学习诗歌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结合生物课知识、搜集资料了解生物的进化。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沧海桑田: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张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道诗呢?听读课文,感受诗的大体内容。注意节奏、重音。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意。

cōnglóng ()zhuó yuè()

guǒ()藏奇huàn()

万载()骸骨()腐朽()潜行()猛犸()卓越()躯壳()档案() 悄然()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幽雅) ○

2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悄然) ○

3称赞而且佩服。( 叹服) ○

4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海枯石烂 ) ○

5(草木)青翠茂盛。(葱茏 ) ○

6奇异而虚幻。(奇幻) ○

7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时间。(海枯石烂) ○

8星斗变换位置,比喻时间变化。(斗转星移) ○

(3)在下列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修饰词语。的神话的真理的骸骨的密码的魔法师的雕刻家

三、整体感知诗歌

1.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提示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缓急,语调的高低以及重音的把握。)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3.齐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诗歌分为三层:

第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三层:(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课后词语。

2.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五、研读探讨

1.《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他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读、赏析这首诗歌,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2.

(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诗歌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排比),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更多文章请关注WWw.hAOWOrD.Com)生物依次指什么?

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3.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5.应如何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6.“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是写人。这一节中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流,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无论多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7.诗中4、5、6小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比喻

“时光在你的脸上刻下道道皱纹”——拟人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比喻

8.请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五、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等优点。作为说明文的一种表述形式的科学诗是借助诗歌向人们传播知识和信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又焕发了艺术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朗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同学们多朗读,多体会。

六作业:

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第四篇: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

3.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猜测,保留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4.阅读:网上搜索“猛犸冰封3万年遗体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组图)”。

5.小结:正是这些沉睡亿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套珍贵的密码,人类才得以把思绪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6.解题:

(1)理解“吟”的意思。

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就知道了。

①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

②定义化石: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1)师范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评价)

重点生字词。

骸骨 潜行 思绪xù 不朽xiǔ 躯qū壳 裹guǒ藏 档dàng案 葱茏lóng幽yōu雅卓zhuó越

( 2)开火车分小节诵读。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的读音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

(3)带节奏齐读。

2.合作探究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进一步感知、思考(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作铺垫。

3.研读赏析,精读课文。

1.学法指导:我们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后,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地、反复地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2.学习第一层、第三层并结合理解第5节。

①师引入:哎呀,读了第一节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竟然没有腿,最早的树又不开花,这些最早的动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类是怎样知道的?(是化石告诉我们的)

②小结:对,是沉睡亿年的石头告诉我们的,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告诉我们的。

③对照了解前后呼应。(幻灯片演示诗歌第二节、第七节)

a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请问同学们,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b(学习方法同前)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又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c对比着读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层问、第三层答)

d小结:第一层问第三层答,第三层就是对第一层的呼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科学的伟大。这就是写作手法中的前后呼应。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紧凑。

e再读一遍。(一、二组读第二节,三、四组读第七节)

(3)深入学习结合理解第5节。

①这两节中的“逝去万载、沉睡亿年、长眠地下”这些词语说明什么?(说明化石所讲述的故事是非常非常遥远的。)

②诗歌中哪一节很能说明这一点?(第五节)

③齐读第五节。

④了解化石的特点之一:年代久远。

提问:

a“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指谁?怎样理解这句话?(“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样子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b“海枯石烂,斗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时间过多久,成千上万年以后,生命仍然在不断地延续、发展)⑤过渡:多么遥远的故事啊,可正因为遥远,它所讲述的神话才会怎么样?(奇幻、令人神往、惊讶)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奇幻的神话。

④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化石的特点之二:生命的信息。7000万年前的骨头还“活”着

美国古生物助理教授玛丽•施魏策尔宣称,已经成功从距今7000万年前的霸王龙腿骨化石中分离出软组织。被分离出的软组织不仅几乎是完好无损的:仍旧透明和具有柔韧性,而且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血管和细胞的内部结构仍旧存在。科学家宣称,恐龙化石分离出活性组织,有望复活恐龙。

⑤小结:真是不可思议!可它就有这么神奇。

(4)学习第六节。

①齐读第六节。

②组图欣赏:(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网上搜索)

③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象时,你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5)指名分节读第二层。

三、质疑交流,剖析课文。

1.诗歌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拟人、比喻、第二人称)

2.对诗歌的学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四、课后作业,拓展想象。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逝去万载的世界重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延伸作业

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课外继续搜集资料,选择一种化石,合理想象,写一段故事,体裁不限。

点 评

此教案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彩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科学抒情诗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韵律的教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特别在赏析研读和拓展延伸中,鲜明地体现了想像的层次性。如“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欢哪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理由”,这些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板书设计方面也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第五篇: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沧海桑田: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张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道诗呢?听读课文,感受诗的大体内容。注意节奏、重音。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意。

cōnglóng ()zhuó yuè()guǒ()藏奇huàn() 万载()骸骨()腐朽()潜行()猛犸()

卓越()躯壳()档案() 悄然()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幽雅 ) ○5(草木)青翠茂盛。(葱茏 ) ○2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悄然 ) ○6奇异而虚幻。(奇幻)

○3称赞而且佩服。( 叹服 ) ○7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4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时间。(海枯石烂)

不改变。(海枯石烂 )

○8星斗变换位置,比喻时间变化。(斗转星移)

(3)在下列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修饰词语。的神话的真理的骸骨的密码的魔法师的雕刻家

第二课时

三、整体感知诗歌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注意语气轻重,语速的快慢缓急,语调的高低以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

3.齐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诗歌分为三层:

第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三层:(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四、研读探讨

1.《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他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读、赏析这首诗歌,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2.(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诗歌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排比),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3.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5.应如何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6.“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是写人。这一节中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流,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无论多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7.诗中4、5、6小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比喻“时光在你的脸上刻下道道皱纹”——拟人“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比喻

8.请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五、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好范文网向你推荐其他文章: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word该篇DOC格式化石吟教案范文,共有1226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化石吟教案下载
化石吟教案.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