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公文 >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60条

发布时间:2021-03-25 19:14:5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一、防控工作要求

1.四方责任:政府、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

2.五有:有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储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等措施。

3.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两策略、两原则: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原则。

5.三关口:严把“境外输入、市外输入、冷链输入”三个关口。

6.主体责任:校(园)长是学校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7.“三案九制”: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

8.一区两室:校门设置多通道、临时隔离观察区,校园内有防疫物资保管室、隔离观察室。

二、个人防控要求

9.尽量不参加聚集性活动,注意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

10.不去中高风险等有疫情的地区,因特殊原因确需前往的,向所在社区和学校(单位)报备,返回后须在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和学校(单位)报告,并按规定接受相关健康管理。

11.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旦发现有发热、乏力、咳嗽、打喷及其他症状,要及时向学校、单位报告,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避免用手接触眼口鼻。

1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曲肘捂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13.做好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注意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

14.加强体育锻炼,避开人员密集场所,提倡走路、爬山、打球等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15.保持作息时间规律,充足睡眠。

16.注意食品卫生,加强营养摄入。制作食物时一定要烧熟煮透,不吃生冷食物,不吃野生动物。

17.保持乐观开朗态度,心情舒畅,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洗手要求

18.洗手时机: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护理儿童和老人前、准备食物前;接触过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电梯按钮、门把手、各种开关、快递等);接触过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后;咳嗽或打喷嚏用手遮掩后等情况,均需及时进行手卫生。

19.洗手方法:使用流动水及皂液、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至少20秒,然后用纸巾擦干或自然晾干。

20.七步洗手法:①内、②外、③夹、④弓、⑤大、⑥立、⑦腕

四、科学佩戴口罩

(一)选择合适口罩

21.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封闭室内办公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22.普通门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密闭场所工作人员、经常与人接触职业,如保安、快递等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23.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人员、终末消毒人员、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等可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

(二)正确佩戴口罩

24.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里外同色的褶皱朝下。

25.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26.口罩变湿、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五、通风要求

27.每天在上课前,每个课间、放学后对教室进行开窗通风,其中上课前和放学后,要保证对流通风至少30分钟。宿舍每日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六、预防性消毒要求

28.室内空气消毒以通风为主。

29.地面、台面、桌面、门把手、扶手等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一次,有记录、有责任人。

30.消毒人员熟悉消毒剂的配比方法、使用浓度等详细规定。以配制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消毒剂为例。84消毒液(标识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与水为1:100比例稀释。消毒粉(标识有效氯含量12%,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含氯泡腾片(标识有效氯含量500mg/片):1片溶于1升水。

七、每日健康监测、信息日报告

31.落实校园疫情动态监测制度,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和学生晨、午检(寄宿制学校要严格落实早、中、晚三次检测体温制度),做好缺课师生及缺课原因的登记、统计和追踪工作。

32.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按时、精准报告属地卫生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有记录、有责任人。

八、疫情期间学校防控要求

(一)开学前

33.健全完善防控制度体系。

34.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做好开学前14天师生的健康排查,全面地准确掌握师生的健康旅居史、接触史等。对有异常健康症状的人员,应督促其及时就医,暂缓返校。

35.适量储备防控物资。

36.充实防控人员队伍。

37.加强校园环境整治。

38.开展学生和家长防疫知识宣传和防护指导,向全体师生发放“返校健康承诺书”。

39.开展模拟演练。

40.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放假、开学时间,错峰安排师生返校。

(二)开学后

41.健康状况监测。每日做好学生晨午(晚)检和因病缺课监测。针对在校学生重点监测发热、干咳、乏力、腹泻、呼吸不畅、流涕、咳痰等症状。

42.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外来车辆、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如必须进入须出示健康码“绿码”、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实名登记后,方可进入。  

43.严格日常管理。持续做好重点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教室、楼道、宿舍、食堂、图书馆等)通风和消毒工作。教学楼、厕所、食堂、宿舍等场所或附近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增添一定数量洗手设施,并备有足够数量的洗手液、肥皂等。

44.严格聚集性活动管理,坚持“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

45.严格食堂卫生管理。采取错峰就餐,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建立就餐、消毒等食品卫生管理台账。加强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不采购进口冷链食材,严格执行进货查验、溯源工作和索证索票制度,严禁宰杀活禽活畜。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餐厨垃圾及时清理和收集。

46.严格宿舍管理。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宿舍要勤通风、勤打扫,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洗手设施运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区域消毒。

47.科学佩戴口罩。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参加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不戴口罩。幼儿因特殊生理特征,可不戴口罩。

48.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标语等多途径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家长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教育引导师生和家长合理流动,尽量避免到市外探亲旅游,如确需前往须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跟踪随访,及时掌握行程和健康情况。

49.坚持科学锻炼,落实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

50.加强新冠疫苗接种宣传。

51.强化传染病多病共防。

52.强化肺结核病筛查。

53.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

九、做好排查管控

54.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师生,执行7日内核酸核验阴性证明制度和健康码“绿码”制度,落实14天健康管理。

十、预防性消毒详细要求

55.加强室内通风换气,适当延长开窗通风时间和频次,注意通风应门窗同时打开形成对流。若自然通风不良,可辅助机械通风,或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或采用紫外线灯照射。需注意紫外线灯需在无人情况下开启,每次作用30分钟~1小时。

56.地面、墙壁、楼道扶手、桌椅台面、各种把手、各种开关、电梯按钮、卫生间台面、地面等可用250mg/L二氧化氯或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1小时,视情况再次使用清水擦拭。

57.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也可使用一次性呕吐腹泻物应急处置包处理。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净。

58.个人水杯、饭盒等每周可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59.盥洗池、便器等可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1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抹布和拖把应分室分区专用,用以上浓度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清洗后悬挂晾干备用。

60.生活垃圾应按垃圾分类要求丢弃,口罩应丢入“专用垃圾桶”;对于可疑症状者用过的口罩需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后用塑料袋密封,再放入“有害垃圾”桶。学校内设置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每日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堆放的垃圾和垃圾桶内部及周围进行喷洒消毒,后续按照生活垃圾处置。

word该篇DOC格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60条范文,共有362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60条下载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60条.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