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6篇)

发布时间:2022-09-07 17:15:1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6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一: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生物必选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围绕学科重要概念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重要概念,逐步构建和完善学科知识结构,以期提升学科理解力,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知识;逻辑联系;重要概念;理解力

科学范畴的知识内容间具有强烈的逻辑关系,尽管中学生物学知识繁多、抽象,但生物学无疑属于科学。作为科学教育者,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学生从记忆众多的生物学事实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发现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同一概念深入理解,进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生命世界中的问题。

现实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纠结于课时紧张,仓促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面面俱到又难免耗费过多的教学成本,泛而浅的学习无益于学生的成长。尽管选修部分考点相对分散地出现在各种题型中,但也不难发现高考着重考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主要流程,关注选修与必修有密切联系的内容,这些命题特点为教师教学和备考起到很强的导向作用。《基因工程》专题无疑是进行必选修内容整合的极好课例,基于学科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寻找必选修的关联点,有助于学生对原有概念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构建学科内的知识网络。

一、发现知识间逻辑联系,确定专题教学重点

选修本的教学不为培养专家,而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尽量紧密联系必修本中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基因工程是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基因的结构和基因的功能充分认知和透彻理解后的重要应用。依据必选修知识逻辑上的'重要节点,确定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基因工程的四部曲,教学的重点是穿插在每个步骤中的重要概念。以“选修为线、必修为主”的策略将看似散乱的知识串联起来,既条理清晰,又逐层细化,还能让学生从中体会“理论付诸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神往。

二、梳理问题的逻辑顺序,凸显学科重要概念

学生对陈述式的概念常只能记忆字面陈述的信息,易遗忘易出错,关键是是否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教师可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概念来思考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在得出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习得新知、迁移旧知、构建网络,实现对重要概念的深层理解,并为完善知识架构奠定基础。考虑学生对“基因工程”的认知,将问题逻辑顺序和关联的重要概念安排如下

三、考查知识关联与应用,提升生物学理解力

国外教育研究认为“理解是能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如解释、实证、综合、应用、类推、复述等”;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理解能力”包含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尽管以上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和概念后的表现是能够迁移运用它们去解决新情境的新问题。为此,教师应采用开放式的评价,如绘制概念图、实例分析等,侧重考查知识和概念间的关联和应用,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间的框架,完善原有知识网络。基于本专题的学习是以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为主线,教师可以呈现留白的基因工程操作流程图,指导学生在罗列四个步骤的基础上,尽量多地写出各步骤中出现的重要术语,进而关联必修中的重要概念,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如此的由线到面、由点到网,构建和梳理横向、纵向的知识体系,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多维、系统的学科素养。

新修订的中学生物课标引领教师向凸显学科重要概念的教学目标前进,核心概念作为某学科的骨架,能组织大量的事实和其他概念,呈现学科的逻辑结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清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范围,才能更明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深度,将有限的教学课时和资源用于重要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同一概念的不同内涵,围绕重要概念进行组织和梳理,实现对知识和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占良。生物学教学强化知识间逻辑联系的意义和策略[J].生物学通报,2009(31).

[2]杨文源,刘恩山。为了理解的教学设计:从指向核心概念的问题开始[J].生物学通报,2014(33).

篇二: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文/刘爱东

有很多学校都是从高二开始学习高中生物,学习内容包含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人教版),一年的新课学习,一年的复习,生物学科在高考中并不拖总分的后腿。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门学科都在努力地尝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要求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而且,中学生物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通过对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批判和推理等思维训练,使其初步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下面就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改革等级化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师道尊严,学生由于处在教师高度控制之下,心理上往往处于消极、紧张甚至恐惧的状态,思维活动受到极大的抑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应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甚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以课堂主人的姿态参与教学,积极开动“思维机器”,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思维互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采取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竞赛及游戏等方法有助于生生之间的活动。通过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使教学的重点更突出,难点更容易突破,同时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扎实。通过讨论,亦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和教师在传授知识上的不足得以充分暴露,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使得“教”与“学”中的不足均得到有针对性的补救。多边活动既让学生各抒己见,扩大信息交流,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创造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多采用谈话、讨论、辩论等方法,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观察生物标本、模型、课本插图、实物、实验等多种直观手段直接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而且,在课堂上适时运用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考中,这样课堂的气氛就异常活跃。

四、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表象

直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教具的使用,可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加强直观教学以丰富学生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包括宏观和微观结构)、生理现象、生物体之间的关系、生物实验操作等表象。这些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思维,促进学生生物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重视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中学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动手,而且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所以实验课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实验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教师应加以解释,以便指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教师应重视实验的方法,可对实验进行创造性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有训练的实验技能,再加上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较理想,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不一致,实验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符的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实验结论产生怀疑,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注重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他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的习惯培养,前期需要教师有耐心和毅力,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时刻观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在修正中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以上介绍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要付诸实施,必须将思维教学的目标与生物教学的目标综合起来考虑,构建教学目标体系,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案、检测方案,形成一个教学目标系统。其次需处理好思维训练与观察、实验等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探索生物思维教学的新模式。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高级中学)

篇三:高中生物教学小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小论文

生物课件的应用

文/郑保娟

摘 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知识性和科学性融入其中。

关键词:生物;课件;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知识性以及科学性要无时无刻地把它们融汇到课堂的教学里。生物课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图、文、声、像等多种教育元素,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学习生物知识。但是生物教师在选用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例如,软件的类型、素材的选择、对象的意义等许多方面。下面将详细地说明应注意的因素。

一、生物课件制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的制作因人而异,但是生物教师应该制作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件。那么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在有很多多媒体制作软件,例如,电子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多媒体开发软件Authorware、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等等,因此,老师应该很仔细地选择出适当的软件。

2.课件中的素材是课件的灵魂所在,它是课堂进行中重要的组成部件。生物课件的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其中文本、图像和动画视频占主导地位,这些素材可以从多方面获取,例如课本内容或者网上的练习题等。有很多条途径可以让我们找寻到促进教学的材料。

二、生物课件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生物课件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可以把许多的生物活动过程从静态向动态转化。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生物一系列的生命运动和发展过程。

2.应用生物课件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老师运用课件可以书写出一套能让学生精神高度紧张的吸引人的完美教案。生物课件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师携带大量的挂图、生物模型,在黑板上浪费大量的时间书写板书。现在只需拿上一个小小的u盘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工作

3.生物课件中可以按照教师的思路设置课件,使教学的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4.生物课件运用当下流行的研究课题,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生物教学工作,更好地理解课件中的内容。例如在讲植物子叶这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带实验素材,学生可以携带单子叶果实像玉米、大米等,双子叶果实可以是花生、大豆、豌豆等,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里,以达到完成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生物课堂里多引入一些课件教学,教学效果优于以前老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化、鲜明化,也可以直接进行人机对话,这样通过形象的解释后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索也是有莫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朱银芳。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探析。生物技术世界,2013(06)。

[2]李玉军。多媒体信息技术活化高中生物教学。时代教育, 2013(04)。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中学)

篇四: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论文

在当今,科学教育在深入的改革,素质教育实现了全面的进步,而探究教学受到很多教师的关注,在国家教育部,把生物课程标准已经公布下来,把探究教学放在中心的位置,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探究教学的理解。作为一个教师,通过创造情境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而学生是能够用科学的、研究的思维去研究,使得方法达到运用。从而,通过实践而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环节需要注意。

一、教学环节

对于教学环节,包括一个方面:(1)通过设计问题来创造情景;(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回答,达到一个好的课堂环境;(4)通过呵护学生,理解质疑,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主动性;(5)在教学环境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在学生之间达到平等的关系;(6)在教学内容上,达到新颖性;(7)在知识的迁移、应用方面,使得学生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注意其能力的培养。

(一)情境的创设

我把学习放在现实的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去学习,为了学生能够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从教学的目标考虑,还要注意情景的创设,在教学设计方面,这是重要的一个内容。而教学环境,是指把课堂、师生关系、生活质量、社会气氛等联系在一起,共同成为课堂的情境。

(二)引入的设计

我们所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注意问题,以及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而所形成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具有学习的动机、明确的目标以及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等特点。

对于新课的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打动学生的心,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引入是必须的,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向有了保障,因此,每节课的引入显得很重要。

我们所引入的方法,往往是按照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来设计,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设计时要灵活。

(三)设计问题要精心

对于教学情境的创造,以及教学的探究,是从学生的意识开始培养,问题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对于所有的探究、发现、创新,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够提问题是重要的,比解决问题更有说服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往往以问题的探索为主,对于设置问题,可以选择角度多、方法多来解决。把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即打开思路,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培养。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主要是让学生的思维展开。

对学生进行有效、优化地提问,对于提问要求是能够去思考,而艺术性地提问,是具有层次性、整体性。所以,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时,在设计问题时,从简单开始到比较繁索、从小问题到大问题、由表面及内部,通过一层一层递进、一步一步深入,从而攻破难点。而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并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使得学生通过鼓励解决问题,以及通过其想象力和能动性进行思考、探索,从而提出自己认为的观点、思路、方法。学生要有良好的态度、精神,在训练学生做题时,注意培养其归纳、综合、抽象等能力,从而养成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控制实验的因素,记录实验的现象以及数据的收集,对于每一步的过程,他们能够科学地去发现奥秘,为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二、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使得学生把所得的数据分析、比较、概括,总结而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接着学生对初始的结论产生疑问,通过检查、思考、探究,使得方案更加严密,证据更加周密以及结论更加科学,再通过原有的知识、实验来进行探究解决所存在的疑问,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以“文字、图象、公式”等形式给予表达。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说,在提问题时应做到具有探索的性质,在设置问题时,学生按照各个角度、方法来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把思路打开,使得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灵活的特点。在进行实验时,把学生的操作作为主要的来抓,教师的任务是和每位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在课堂效果上达到良好的互动。

三、课堂教学气氛的互动

在课堂上,师生是互动的、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这就是所要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热情带动起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在教学时,通过交互合作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会、分析、讨论,在其基础上找出内在的矛盾,把其中的矛盾进行研究,从而,明确有待研究的问题。

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所谓学生的质疑,是指在教师所讲内容、知识以及课外的知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疑问,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尊重学生差异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社会关系等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是平等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是应该给差生更多的关爱和机会。在课堂提问时,注意那些学习差的、长相普通的、身材不高的、性格内向的学生的提问,对于课堂上的关注,考虑到每一个学生。

六、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对于探究教学,其创设的情境或问题、练习,往往在社会实际中是密切联系的,在环境生态保护、科学技术发展下,学生要了解社会,了解现代科学的技术。学生在探究得基础上得出准确的结论,第一方面、它属于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第二方面、对于科学结论与探究方法,需要联系实际,进而反应出知识、探究的意义。

总之,对于探究教学,从实质进行把握,通过开放性地实施,使得探究教学的过程得以实现,通过合理地处理,使得探究教学的方法结合其它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文君,张小慧.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现状调查及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0(5).

[2]张新宇,王祖浩.国外关于“探究水平”研究的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9(5).

[3]杨承印,马艳芝.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J].教育学报,2007(2).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论文]

篇五: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知识立意与能力培养并重已成为评判课堂的标准之一,这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核心。目前高中生物内容的设定主要以生命知识的深入探究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高中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的课程学习,教师应尝试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有效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培养其课堂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思考问题→讨论总结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课程内容要以问题形式展开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例,进一步探讨“问题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出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以一个问题为中心,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以此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在人教版必修一“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福建省南平地区蔬菜种植基地的农业经济”这一新闻,介绍蔬菜种植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巨大收益,紧接着出示一幅温室大棚的照片,提问学生:“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增加蔬菜产量,为什么蔬菜种植基地选择白色的塑料薄膜?”这个源于农业生活的情境,其本身就具有吸引性,教师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能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的这节课教学就是围绕光与光合作用而展开教学的。

二、创设“问题链”,激发教学探索

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应适当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创设“问题链”,激发教学探索。因为问题的出现会自然地激发思维,而讨论探究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最重要环节。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伴性遗传”教学中,在展示“资料分析”中的色盲系谱图(见图1),教师可提出系列问题,进而形成“问题链”:

(1)家系图中病患者是什么性别?这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系?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4)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不在Y染色体上呢?

(5)为什么Ⅱ代3号与5号有色盲基因,但未表现出常见的色盲症呢?

(6)从图中看,只有男子才表现色盲,对吗?

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中,所提出的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链”,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在另外一个学习任务中,教师可利用“遗传图解”并结合“问题链”继续引导学生探讨,其目的是让学生归纳出色盲遗传的特点,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链”:

(1)观察图解,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

(2)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3)一般男性的色盲基因采取何种形式才能传给男性呢?

(4)从遗传图解来看,我们所说的色盲在男女性别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呢?

在这里,教师可继续抓住问题的思考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逐层深入引导,促使学生探索问题出发点。这不仅能让学生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在对“问题链”问题的思考中活跃了大脑,完成了知识立意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新课改要求。

三、创设重点问题,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重点问题往往是复习的关键。为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问题来构建本课乃至本章的知识网络。目前,高中生课后复习存在效果差、知识记忆理解程度低、对知识点容易遗忘等问题。在复习课中,这种“创设重点问题,构建知识网络”的教学方式能使课堂教学更具高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选修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复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紧接着从四个步骤的探究中提出更具体的问题,构建知识网络(见表2):

可以说,教师在复习中应先解决为什么要分四个步骤,然后再解决每一步骤的技术方法问题。在创设重点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往往以某一教学重点知识为中心,逐步向外延展教学,学生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快速地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四、“问题式教学法”实施中的问题

凭借多年的生物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要认真专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参照新课标与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实现问题探究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思维转变,做足备课工作。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问题式教学法”,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问题:

1.满堂提问不意味着积极自主参与

教师的设问是基于教学内容而定的。为此,教学中的提问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启发作用的,是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而设计的。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适当地设问,如在播放完“玉米→母鸡→人”的典型食物链模式视频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玉米的能量是怎样得来的?有何生理作用?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这三个问题经师生研讨交流后,在学生得出问题答案后再进入其他问题的探讨。

这些问题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的,当然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是不需要提问的,学生只要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即可。

2.小组讨论不意味着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在小组讨论前应对要讨论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角度,让小组成员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来开展合作探究,阐述不同意见,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充分讨论。例如,在人教版选修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问题的难易度,小组内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探讨,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就无须合作探究了。

五、结语

“问题式教学法”能够达成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的双重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并结合其他教学方式一起打造高效的学习课堂,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发问的热情,以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篇六:高中生物优秀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优秀教学论文

摘 要: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其核心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获取知识,获得成就感,培养能力。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并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倡导探究性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已成为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生物学中的探究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困惑的问题,教师引导他们想办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解释,得出结论,并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澄清事实、发现新问题,进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较快发展。经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的研究,构建了“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分析,开拓思维—获取资料,引导验证—表达交流,归纳提升。

现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中体液免疫部分为例,简要介绍这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给学生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具有衍生性的,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又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情境”。各种“情境”的协同交互作用,就能让整个课堂成为“教学情境”,从而真正活化课堂,有效促 进学生的发展。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个菌落样本,提出问题:

(1)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吃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为什么?

(2)讨论问题:让学生联系初中知识,讨论人体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要求学生回忆这些途径,分析其特点,最后对人体的三道防线进行归纳。

(3)提出新问题: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并且通过多种信息来源知道抗体,可直接给出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并以抗体为突破口探讨体液免疫。提出新问题:第三道防线是如何产生抗体的?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自学引导

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

(1)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是怎样的?

(2)如果缺少T细胞,抗体的产生会产生什么影响?

(3)抗体如何与抗原起作用?

(4)在有记忆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如有相同抗原入侵,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有无变化?

二、引导分析,开拓思维

基于学生运用因果联系的理论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因此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要密台阶、小坡度、环环相扣,要通过问题链形成思维链,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抗体的产生过程及与抗原结合,最后消灭抗原,可紧紧围绕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它的合成离不开细胞,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可知是浆细胞,浆细胞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形成的。进一步引导,是不是B淋巴细胞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呢?实际上B淋巴细胞接受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呈递的信息,只有很少部分B淋巴细胞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同时学生明白了T淋巴细胞的作用。分析过程层层递进,使学生享受了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在血液中抗体与抗原是如何展开“搏斗”,最终消灭抗原的。可以让学生进行形象的描述。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养成。

三、获取资料,引导验证

通过现有的资料印证,或理论指导下的课外阅读和观察,或调查获取所要解决问题的资料信息,然后对获取的资料、结果、实验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激发学习热情。在学生发表见解的同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组织成有序的研究、探究,甚至是辩论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导师”或“导演”。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去“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体液免疫过程的分析,进一步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先分步展示,再连续展示下列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对照动画,对自己想象、分析的免疫过程进行验证,有认识错误的进行知识修正。由于整个过程,尤其对问题的分析、验证主要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进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力提高的成功感和幸福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高昂。

四、表达交流,归纳提升

在验证、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新旧知识间的契合点,引导学生揭示事实的因果关系,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到以下知识:

(1)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

(2)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最后提出学生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入细胞内的抗原怎样进行清除呢?自身的一些物质是不是也能成为抗原呢?免疫系统是通过什么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呢?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引导”。在运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那么,如何进行引导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1)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概念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2)要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性学习与以往学习方式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到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的活力。

(3)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学生的首次探究学习活动,师生共同针对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在寻找方案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现象、分析讨论等方法获得有效资料,最终通过归纳、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从而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思路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也要求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使教学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和凸显,真正使学生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1。

[2]朱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3]周勇。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5。

word该篇DOC格式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6篇)范文,共有1216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6篇)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6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