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传统作文教学 2篇

发布时间:2020-06-02 17:54:0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传统作文教学1

我国的传统作文教学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这些问题越加严重的凸显出来,笔者作为一名热爱语文教学的老师,对此思索良久,也试着在课堂上用理性实践的精神探索改革,回答新课改面临的种种难题,收获颇多,此论文中笔者想集中笔墨说说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

一、作文教学过程脱离学生的实际写作

我们知道,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出题,然后根据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结构框架指导学生作文,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束缚下很难发挥,于是学生写作的热情也就相应的日渐消失,久而久之,写作只是成了一种目的和手段,根本无法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学生把这样的作文交上去后,便由老师根据自己的意愿修改,发还学生,学生看看批语,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经典语录,顺从的在以后的作文中向老师的思想靠近。这样在传统作文的先有题目,后找材料、找思路的导引下,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被严格限定在老师界定的框子中,缺乏孩子应有的灵性和神采。

二、传统作文重视教师的权威作用,忽视了学生内在主动性的发挥

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的眼中至高无上,成了真理和知识的代言人,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尊重学生,不研究学生,无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只管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统一的,整齐化的教学,因此学生处处显示出被动性。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灵性,没有了创作的欲望,语言干瘪,内容是空空洞洞,无病呻吟。例如笔者看过一个小学生四年级的学生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呆呆的趴在窗口看着窗外肥肥瘦瘦的雨点・・・・・・”本来很有创意的一个词语“肥肥瘦瘦”却被老师一棍子打死,说学生用词不准,要求修改这个病句。其实文学和科学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多的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科学要求的是实际的真实,不得有丝毫的误差,但文学往往更注重心灵的真实,作文中的“我”此时眼中的雨点就是她真实心境的折射,远处的雨点就是“瘦的”,近处的雨点就是“肥的”,说明她的视线在雨雾中不停的徘徊,她的心处在等待中,等待上班晚归的妈妈,多好的一个词语却被无端否定。中国的汉字很特别,也很美,有很强的创造性,杰出的语言家同时也是一位词汇的创造发明家。孩子在写作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份灵性和创造性应该被充分肯定和赏识,不应死板的格式化的被无端否定,这是教育的悲剧,也是传统作文的一种极大的弊端。

三、学生作文的目的偏离了实际需要

每位作者的实际写作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的,或是为了抒发某种感情,或是为表达某种思想。但学生这些小作者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读者对象好像只有“自己”和“老师”,老师其实也不是真正的读者,只不过是文章的修改者。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写起作文来就没有信心和激情,久而久之养成一种“应付心理”,用套式化的作文来欺骗自己的本是善感的灵性的心理,以期望获得无价值的高分,学生笔下真情实感的作文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例如本来小作者眼中的老师不是他理想中满意的老师,但老师是“圣人”的传统思想潜移默化的被灌输在孩子的心中,于是“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园丁,老师是蜡烛,老师是太阳”等等这样的空话和大话便千遍一律的在孩子的笔下出现了。于是小作者心中真正想写的实际中真真实实存在的老师和笔下写出的违心的老师就大相径庭了,写作就难免偏离实际的需要,这样会写出好作文吗?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终生学习的需求,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国家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确实,未来的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未来的人才应具有什么素质?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可以说未来需要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知识和技能,更应有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传统教育的弊端在新课改的时代大潮中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我们才能改革的深入和彻底,才能不愧为一个新时代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传统作文教学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学中最枯燥乏味,让学生头痛、老师劳神的一件事。每当这时,学生往往要苦思冥想,搜肠刮肚的琢磨半天,可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百人一面,让人难以阅读。这样既无法发挥学生那丰富而鲜活的想象力,又很难达到预期的练笔效果。但是自古以来,流传千古的名篇到现在仍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所以对于好文章的标准到现在仍旧管用,那么怎样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寻找新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可以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作文教学。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抒发真情、张扬个性呢?我通过反复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意

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一篇作文的立意非常重要。文章的立意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追求社会认同的某种立意,结果导致了学生无谓地拔高,空话连篇。但是,在立意的时候,能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提炼出新颖别致的中心思想,仍是现在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立意正确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立意新颖则是衡量文章的优秀与否的关键。如果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重弹老曲,走前人的路,那就不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即使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无人问津。怎样帮助学生立意新颖呢?

(一)联系时代。求新不是猎奇,而是从生活中去探寻新问题,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时一般不会跑题。

(二)反面切入。作文提倡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力求使人们获得新的启迪、新的联想。文章写出新意关键在于作者具备独创精神。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读者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

(三)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性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维。这样可以开阔立意的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这样就有了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观点。

 二、构思

所谓构思,指写作者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按照写作要求及时有效地展开文章的思维活动。它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包括选取提炼材料,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及人物关系,设计情节,安排结构,以及探索最佳的表现形式等。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致使文章结构落入俗套,同学们和套用公式一样安排自己的作文结构。现在作文教学鼓励同学们个性化的发展,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就显得格外重要。怎样帮助同学们创新构思呢? Z

(一)巧布“歧途”,大开大阖<

“制造误会”是记叙文创新构思的一种方法技巧。文章的开始设计误会,然后故意领着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最后真相大白,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运用“制造误会”这一技巧,一定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并且要尽量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否则就可能露出人为编造的破绽,给人留下笔法拙劣的印象。“误会”设置得好,不但可以力避叙事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写法,而且还能在大开大阖的情节中使人物性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使文章在情节结构上跌宕多姿,魅力无穷,增强故事的趣味性。这种谋篇技巧,既可扩大作品的信息容量,又能更好地吊起读者的胃口,引人入胜,增强阅读的兴趣。  

(二)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能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通常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常见的有以下三种表达方式:(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首尾圆合,使结构出新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起句不凡,结句出韵,使结构出新。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

(三)运用联想,拓宽思路

世界上万事万物本来就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不经过思考就不易发现。很多学生文思闭塞的主要原因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如果同学们善于运用联想,发现了这种联系,则思路自然宽阔。我们可以先确定文章的主题,再围绕主题尝试把熟悉的事物进行再组合,选取材料中最能打动人细节,把这些细节组合成几幅画面,用一个或几个线索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不但使文章内涵丰富、视觉独特,而且更能唤起读者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优秀学生一大特点就是:看到话题,就激发多方联想,展开由此及彼的思考,一但想到,文章构思也就成功了。U

三、取材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为主、以“考”为主,偏重写作理论的讲授,只顾从考试出发照本宣科、按纲施教,而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学生鲜活的体验拒之门外;只顾操练“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宗旨列在教学目标之外;只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稳妥”、求“保险”,而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宗旨置于脑后。许多学生的作文充斥着假话、套话、空话和废话。这种作文教学模式还造成了不少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如惧怕心理——视作文为畏途,平时说话很流利的学生一写作文就“大脑短路,笔头卡壳”;应付心理——缺乏兴趣、热情,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训练任务,敷衍成篇;速成心理——希望借助各类写作辅导书,寻找“速成”的捷径。更为可怕的是,许多学生变得对生活麻木、思想浅薄、认识偏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能“心动”、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不会“笔动”,对美德善行更不想去“行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

(一)走回现实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原型”体验,要唤醒这些体验,应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之中,让他们领略美妙的自然,感受火热的生活,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鲜活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生活中的一片落叶,一抹夕阳,一段小巷,一扇窗,一个不经意的微笑等等,都有可能会激活他们某种积于心底的情绪,唤起写作的欲望。

(二)设计提示语

设计富有感情的、新颖的提示语,选择能激发学生多种体验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是否能激发原型,唤醒学生的当下体验。比如,在作文题目前面加上一段提示性的话,它能唤起回忆、引起联想、触发情感、启迪思维、开拓思路,能捕捉到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和“动情点”,能一下子“惊醒”学生心中储备的表象,并能把它贯通起来,获得写作的冲动。

(三)强化阅读

作文,要以文化内涵、文学素养为支撑,而学生的文化内涵、文学素养的积淀,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博览精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读写结合,注重积淀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的既传统又现实的写作教学原则。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习摇曳多姿的艺术手法,品味各领风骚的语言风格,体会他人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从而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体验积累,产生写作冲动,让语言的洪流宣泄出来。

总之,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寻找新思路,既是当前作文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有个性、富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文章的立意要新,就必须有新信息、新感受、新经验;文章的表达要新,就必须独出机杼、灵活运用、推陈出新。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张扬个性的环境,学生逐渐学会以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大千世界和百味人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思考,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历练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逐步走向抒发真情、张扬个性的写作之路。

word该篇DOC格式传统作文教学 2篇范文,共有499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传统作文教学 2篇下载
传统作文教学 2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