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发布时间:2014-11-21 07:55:2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是党校教师队伍的一名新兵,我今天来的目的是为了向大家学习的,所以讲的不好的地方还请领导和老师多批评多指点。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时下,在学术界乃至一些党员干部中间不乏有这样的疑惑,如今市场经济这么发达,民主法制这么健全,国际交往这么频繁,还有必要继续搞群众工作,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实际上,同志们可以想一想,十八大对此已经给出了答案,十八大报告贯穿始终的一个灵魂,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部党史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奋斗史。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决定了党的群众工作蕴含于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党的权力运作的全过程。党的群众工作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党的目标,终极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达到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我们党如果能始终如一的得到各阶层群众的广泛拥护,将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一、群众、群众工作的基本含义

我们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弄明白两个概念,一是要搞清楚"群众"到底指谁?换言之,你为谁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总和。从词语的角度分析,群众首先泛指人民大众,比如我们说的人民群众,它不特指某一个人,指的是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其次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就是非党、非共青团的群体,诸如工会和妇联这样的群众团体,或者叫人民团体;再次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比如在民主测评里面提到的"群众公认",这个"群众"指的就是在单位里面相对于领导而言的一般工作人员。

当然,群众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那时的群众指的是工农群众,而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属于被打倒之列。抗战时期.无论你是官僚资产阶级的一部分,还是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只要是反对日本侵略者的,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这时的土地政策就从打土豪分田地演变为了“二五减租”。解放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成了革命的对象,土地制度随即进行了一场根本性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到了建国之初,提出了“国民”概念,即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在没有改造成为新人之前,不是人民,而是国民。这意味着,只要你没违法,作为国民的基本责任、义务,还都得承担,作为国民的权利,可以享受。这也是革命党和执政党的一个重大的区别。时代发展到今天,党群关系中更多体现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由此,有人说,不要再用“群众”这个概念了,应该用“公民”。事实上,“公民”一词更适合执政条件下、法制条件下,基于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可是,党群关系,说了多年,已经约定成俗了,因此姑且用之。

党的群众工作一般泛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特定目标而努力的一个过程。狭义的群众工作,就是工青妇部门专门去做的群众工作,现在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党群工作部,这也是专做党群工作的。但是,一般地讲,特别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的政策的方方面面,工作的方方面面,党的权力运作的全过程,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这意味着,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就可以搞好党群关系的,要依赖于全党的工作。因此,党的群众工作用泛指来界定,更贴切一些。

二、关于党的群众路线

历史上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怎么来的。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能得到哪些启示?

这个问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个固定的搭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怎么看待群众、对待群众。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实践当中,所形成的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不要搞混了。

当然有的同志会问,为什么非得强调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呢?也就是说为什么非得强调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观点呢?因为不光是我们共产党有党群关系,其他别的党也有党群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是最突出的。

为什么?同志们,政党现象不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现象。在座的各位都是党员,都是领导干部,一说到党大家觉得很高尚,很光荣。但是我们古话说,君子不党,结党营私,这都不是好事。要写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千万不要把党写成繁体字。因为底下是有一个大大的黑字,那是不干好事的。中国文化对党的解释是这样…尚黑,背后捅刀子,这是尚黑的。“党”是个外来文化,最早是在英国出现的,1679年在英国就出现政党了。大家想一想,英国1679年正从封建社会到资本社会的过度阶段,清兵入关没几年,英国就出现政党了。那这个政党是干什么的?党的英文词是Party。什么叫Party?讲完课我们晚上打算办个Party。记住.西方的政党原本就是一个Party,就是少数精英的聚会。这少数精英的聚会干什么?分权的。西方政党就是分权的工具,西方的民主政治就是靠这个党不断的分权的过程。但是我们中国政治的发展,却是一个不断的集权的过程。

一个分权,一个集权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一个是分权,一个集权,是什么现象?就是北京的堵车现象。

北京为什么堵车?北京有五环、四环、三环、二环,那么环的中心在哪儿?在天安门广场,在紫禁城,在中南海啊。那什么地方?那是权力的制高点。所以你再环你得往制高点奔啊,一往那奔就卡脖子,能不堵吗?北京堵车最严重的不是国庆节那几天,是国庆节前那几天,也不是春节那几天,而是春节前那几天。因为外地的车大量涌入北京,干什么来了?大家都清楚,送礼来了。为什么没给党校送?因为党校没权,就这么简单。

    有人说国外不这样吧,美国不典型,他是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你去欧洲国家看一看越老的城市他都有一个市中心广场,市中心广场路是往外发散的,那就是民主的由来。西方的民主怎么来的?是老百姓赶集赶来的。有个电影《勇敢的心》讲的就是这点事,英国是既封又建,英国土地上的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他只承担着养活地主的任务,不用交皇粮国税。所以时间长了,农民手中有吃不完的粮食,他就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个城市的市场来卖,路就这么形成了,所以它是发散状的。卖了粮食就变成钱了,钱多了花不完就用来投资了,一投资他就成了资本家了。资本家一多,就变成资产阶级了,当资产阶级一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结成了一个政党,就这么来的。

有人说老师,咱们中国也有农民啊,为什么最后没有发展成政党呢?那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土地不是地主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的土地是国有的,是皇帝的。所以我们的农民除了交地主地租之外,还承担着皇粮国税。他手中不可能有任何的剩余产品,没有任何剩余产品就不可能拿到市场取交换,不可能去交换就不可能变成一个资本家,不可能变成资本家就不可能形成一个资产阶级,没有阶级就无力对封建的皇权提出挑战。所以中国历朝历代是没有政党的。

讲半天是想说政党的现象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最早在英国出现。它是用来分权的,要进入议会,靠选举。谁选?群众。所以我们说西方的政党也有党群关系,但是从来没听西方的政党说,我们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为什么?他用不着。从来没听西方哪个政党说,我们一定要在执政以后,开展一次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因为他用不着。如果他们不做这些谁投票给你?西方政党也有党群关系,但是我们再思考思考西方的政党再联系群众,再密切群众,它所看中的只是群众手中的那张选票,这是西方党群关系的实质。它做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群众那张选票。

但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恰恰不是这样。为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1847年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建立这个党反对资产阶级?跟他们的经历有关系,马克思大学学什么的?学法律的。他为什么学法律?他父亲让他学法律。他父亲是一个犹太人,犹太人为什么让儿子学法律?因为犹太人在欧洲社会一向是不被人看得起的。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贪得无厌。咱们在座的同志肯定看过莎士比亚的一个剧本,叫《威尼斯商人>。这说的就是犹太人,他放高利贷,高利贷到期你要不还的话,我要从你身上割一磅肉来。剧本很形象,活灵活现,马克思让自己的儿子也学法律,但是马克思对法律不感兴趣,他上中学有一篇作文,叫《人一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才能对人类解放有最大的贡献》,马克思感兴趣的是人类的解放。

    他第一年学法律,第一年就到另外一个大学听哲学课,这是马克思大学学的两种专业。法律告诉他法是国家制定出来,维护所有人利益的。哲学告诉他,人是生来平等的,人应该公平公正的享受大自然的一切。马克思学的这两个专业,大学毕业以后产生冲突了,马克思大学毕业以后想开个律师事务所没开成,就到《莱茵报》做了编辑的工作。他接了个案子,冬天到了,地主庄园树都干了,附近农庄的农民进到庄园里把树枝捡了,并且被地主家告了,法庭还判是地主对的。

从哲学理念来讲你这个树枝没用,我捡来烧火、做饭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法律不讲道德,不管它有用没用,你是进入到地主庄园里面捡的,这就叫盗窃。马克思进一步思考,思考法的本质是什么。看来法的本质不是自己在大学里面学的,是国家制定出来维护所有人利益的,看来法它所维护的仅仅是少数人的利益。哪些少数人?有钱人的工具,法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有钱人的工具。马克思进一步思考,看来国家并不是自己在大学里学的,启蒙学者说是工业体现。看来国家的本质它同样是有钱人的工具。

当这些有钱人维持不了他的统治的时候,就会动用军队、法庭、警察都上来了。而有钱人和没钱的人当时在欧洲社会占什么样的比例?马克思这时候得不出结论来。他只是感觉这个社会不合理,不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而应该是倒过来,多数人统治少数人。后来马克思把这个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概念大家很熟悉。

但当时马克思却得不出这个结论来,这时候恩格斯出现了,他是一个大资本家的后代。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互相不感兴趣,话都没说。因为恩格斯是个绅士,戴礼拿个文明棍来看马克思。马克思正在二楼看书,头都没抬,没搭理他。恩格斯气坏了,说我再也不来看你了,把文明棍弄断了。但是第二次为什么感兴趣了呢?因为恩格斯他也直接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平。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他说整代整代的人都毁灭了。男人软弱无力,女人不能生孩子。那怎么改变现状,恩格斯也没有办法。两个人第二次一见面,一谈,共同得出一个结论。怎么改变无产者的地位?首先无产者要有阶级,组成政党,用政党领导广大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所以他们在1847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8年就发布了《共产党宣言》,他们反复解释我们这个党是什么,我们这个党不是西方议会体制内的那个PartyParty是少数人的,是少数精英的小集团。

我们无产者的政党不是Party,在民族斗争中共产党坚持整个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我们建党的利益不是为了选举是为了革命,无产者的政党不是少数精英和民众的关系,它本身就是在一起的关系。说白了,这个政党不是少数精英组成的小团体,而是广大无产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政党,这是无产者政党和一般政党不一样的地方。它是紧紧的和广大无产者联系在一起的政党。它不是分开的两块,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整体。

真正把马克思、恩格斯党群关系真正传承下来的第一个人是谁?毛泽东,而不是列宁。列宁十月革命之前就是要建一个小的Party,有人问列宁说你们党群关系是什么样的。他说你难道不懂吗,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政党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党最有威信的人来主持的吗?最下面是群众,群众上面是阶级,阶级上面是政党,政党高高在上的是领袖,一个金字塔结构。这也是党群关系,但是这种党群关系是单向的,互动不起来。所以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共的垮台。

当然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原因有很多种,但是这肯定是他理论上的原因。苏共长期追求的就是少数精英,所以我们在这儿讲,真正把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传承下来的第一个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同志们以后在讲课写文章的时候,讲三大作风的时候进来说主席的原话。为什么?它更经典。

我们现在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对吗?也对。但是理论联系实际说的是结论,而主席说的是过程。我们党建起来的时候,理论水平不高不够,这个理论对我们党相当重要,但是再重要必须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去要相结合,现在要相结合,将来还要相结合,他说的是个过程。哪个经典,当然是主席说的更经典。

说句题外话,我们现在经常用一个概念,但是这个概念毛主席是不用的。这个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已经上了我们党的文件了,但是毛泽东是不用的。你可以翻他的手稿,他把中国勾了两笔,改成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他为什么勾掉?有些同志发文章,说是因为当时苏联人反对。但这不符合毛的性格,毛什么性格?你越反对我越用这个东西。后来我就揣摩,他为什么勾掉这个?有一定的道理,我们说的中国化是个化学反应,化来化去,有可能就成了一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但是相结合的是个物理反应,两个东西一结合形成我们党自己的东西,是毛泽东思想。哪个经典?当然是相结合的更经典。

更经典的是第二个作风,我们现在说密切联系群众是这样的党群关系。你想再密切,还是把党和群众看成是不同的两块了,要求不同的两块来才要密切联系。但是毛泽东从来没有把咱们党和群众分开,他从来都强调我们党和群众就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整体。1941年他在陕甘宁山区参议会中怎么说?当时那些参议员担心我们跟国民党一样,追求党派的利益。毛说我们的党不是一个党派,我们的党员只存在于群众之中,而绝不应该站在群众之上,我们党员和群众是在一起的,不是分开的。

周恩来同志生前就有意见,你是党员你要填个中共党员,不是党员的填个群众。周恩来就说,难道党员就不是群众吗?怎么给分开了。有些同志说长期以来放松了自己的要求,把自己视同了一般群众,这是他们做的自我批评。明年我们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要铺开了,你下乡了做个自我批评,说我不对,长期把自己当成你们了,那怎么行啊。

后来咱们对党群关系的形容和概括,都没有达到主席的这个高度。后来形容党群关系是说鱼水关系,现在不用了。为什么?自己觉得不合适,鱼不可以没水,水可以没鱼,让老百姓知道该不高兴了。那就改成了血肉联系,血淋淋的,那到底是血还是肉?所以一定要回到主席这个经典的描述,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不是一个小Party,不是少数精英和民众的关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离开了人民群众共产党就不叫共产党了,就失败了。苏共脱离群众最后不垮台了嘛,这就是我们的党群关系,一定要把握好主席的这个理论点,就是三个字,叫"在一起"

有的同志说,老师为什么强调这个?,我认为第一个传承下来的是毛泽东而不是列宁。那第二个人是谁?第二个人是习近平。有的人说老师真会拍,不愧是党校老师,中间跃过了这么多的人。它是我们全党的领袖,都是要拍的。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该什么样就什么样。

后来改革开放,咱们中央领导提了一个改革的口号。党政分开,赵紫阳十三大做了个报告,5页报告写这个分开有多好。当时我看了之后就笑了,什么意思?我们这个党是个党,但是它绝对不是西方的那个Party。西方的Party它选举上了是执政党,他的权力是有边界的。西方的执政党权力是有边界的,有边界是可以党政分开的。但是我们能分开吗?不能!为什么?我们这个党不单是个执政党,更是一个领导党,它要领导着方方面面。

你做一个执政党,权力有边界,能分开。但是你领导党能分开吗?咱们工会大会闭幕以后,七个常委都出来接见,西方哪个工会有这样的情况。七个常委马上出来座谈,国务院各部委都有党组,西方有吗?为什么我们有?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这个党是个党,但是它不是单一的Party,它既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领导党,它要领导着方方面面。你能分开吗?所以后来一想分不开,那就打住了。把球就扔给后来的中央领导了,后来的中央领导提了一个口号,就是大家今天都很关心的,叫社会管理的创新。

当时中央领导做报告,对城市社区的群众怎么管,对农村的群众怎么管,对非公企业怎么管。当时我看了之后就想,但是没敢说,我说一看中央领导就是学公安的,就会管,这个也管,那个也管。但是我们的党群关系是管和被管的关系吗?你要这样的话,你会越管事越多。接着我们另外一个中央领导,中央常委做报告,就不是管的问题了。做了一个报告,网格化管理,政法系统不是有个网格化经验嘛。当时我更笑了,我说这更不合适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党群关系它管和被管也就罢了,你说这个网格化管理,你把党群当成什么?当做你政法的对象,不是看管了嘛。你把它当做朋友化,它就会走向朋友,当成敌人就会走向敌人。

三中全会没用社会管理,改了一个词,叫治理。这就明白过来了,什么道理?你看习近平怎么说的?习近平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原来有的同志老问我,说什么叫生命线。你这样一想就明白了,你和群众联系在一起,没有群众你就没有生命了。接着第二段第一句话,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一定要记住我们党群关系的特点,是在一起的关系。

由此有人说老师你强调这么长时间"在一起"了,到底想说什么?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

l、共产党人做群众工作,不是为了做群众工作而做群众工作,而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这回明白了吧,西方的政党也做群众工作,但是它只是为了群众手中的选票。但是我们共产党人做群众工作,不是为了什么,本身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本职。共产党就是跟群众在一起的,你不做群众工作谁做群众工作?这是第一个基本结论。

2、党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首先是党性和立场问题,其次才是方式方法问题。

方式方法重要吗?重要。但是是次要的东西,对我们领导干部来讲,首先解决一个感情,就是从党性出发,从立场出发,从感情出发来做群众工作。习近平同志在武汉也是这么说的,他说我们领导干部是不是真心实意做群众工作,群众是会感觉得到的。

最近跟一个搞物理学的同志吃饭,他说老师人和人的感情从物理学能测出来。虽然咱们之前没见面,但是这个感情能测出来,把仪器放这儿能测出来。包括人和人之间有没有含情脉脉的也能测出来,脉脉就是脉冲的脉啊,说有脉冲,仪器能测出来。我说你赶紧研究这个东西,拿这个仪器组织部肯定要用的。为什么?就测你对群众是不是有真正的感情,O不合格,100就有感情。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也是,有的领导干部穿着几万块钱的皮鞋你访贫问苦,至于吗?你把这个鞋,这个表卖了给老百姓更好。你打扮身上几十万去看人家,只能感觉你是在作秀。所以首先要解决感情问题,其次才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我们有了这两个基本结论,再回过头来倒推。那到底什么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什么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看待群众的,就是在七大报告里的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就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观点。我们这个党建党也好,革命也好,改革也好都不是为了自己的,而是为了群众的,叫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我们党不是少数精英的小Party,而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那什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贯彻群众观点,所形成的群众路线是什么?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过去有人老问我,为什么咱们从群众中来?你跟群众在一起嘛。为什么我还要回到群众中去?因为你不是一个精英集体的小Party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三、我党群众工作的传统优势。

做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党执政前不掌握国家公共权力,最大的资源就是千百万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历经几次大的挫折,最后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其原因固然多样,但是群众的支持是决定性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党形成了做群众工作的一系列传统优势。

(一)党的政策符合中国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反映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这是做群众工作的基点,奠定群众工作的大格局。

(二)我们党在做群众工作中,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克服困难,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关系,这是共产党人在执政前做群众工作,达到炉火纯青的一项领导艺术。

(四)以优良作风凝聚群众,党的作风、党的形象是党凝聚群众的软实力。

四、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群众工作的困境

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现在确确实实面临一些困惑、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危险

1、脱离群众的危险。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危险。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与群众在利益上是共同的、感情上是融洽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党执政的条件下,出现了官与民两个方面,二者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如果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用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管制与被管制的思维,来看待我们党和群众关系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犯群众工具论的错误。在群众工具论的思维下,难免会脱离群众,就会感情上与群众不能相融,利益上与群众出现对立。"这些年,沙发座的多了、板凳座的少了,一言堂搞得多了、群言堂搞得少了,高脚杯端的多了、大碗茶喝的少了,作风上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2、思维陈旧的危险。就是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简直是无所适从。这很形象地说明了一些地方、地区、部门,在做工作特别是在做群众工作的时候,所处的两难境地。其问题就在于思维陈旧。我们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我们的思维达不到那种境界。

3、与民争利的危险。这是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的话,也是我们党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人民群众是最讲民主、最讲实惠、最注重自身权利的保障、最注重自身利益实现的。中国梦有两个纬度:一个是人民幸福梦;一个是国家富强梦。缺少哪个都不行。国强民贫的典型,像苏联,其市场经济不发展,社会基础很不牢固,一旦发生事变,上层塌了,整个社会结构就瓦解了。20129月中央党校有一个团去意大利,他们那里的教授说,不要以为我们这些西方国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真的陷入灭顶之灾了。虽然我们的国家负债累累,但是我们的老百姓过得很好,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党,不要与民争利。我国税收增速一直超过我国的GDP。这一现象对我国社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值得我们警惕。

4、能力不足的危险。我们面对一个高度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社会。这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执政要求。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毛泽东同志也多次表达过这个意思。改革开放条件下,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说,我们领导干部要学习,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甚至要重新学。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到,要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善于学习,要做学习榜样。我们党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学习劲头和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党不可能持续这么久。因为一个党,它有生命周期,要延长自己生命周期,就要靠不断地学习和充电。

我们的党群关系面对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来自很多方面,一个最基本的,就是我们共产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那共产党最后很多问题,犯错误了不好纠正了,有点腐败不好纠正了,自己给自己治病,自己给自己割肉不好割的。所以,一党长期执政带来一些负作用,就是所有的问题,共产党最后做决定,正确的也是你错误的也是你,是吧?时间长了错误积累比较多了,老百姓对你不感冒了,有意见了。

(二)群众工作的新环境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条件与党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主要特征:

一是代际更迭,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认同和利益认同。

二是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

    三是群众的人权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较之改革开放前大为提高。

    四是群众对干部队伍的社会评价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该怎么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我们根据群众基础与党的队伍变化的特点,与时俱进,健全制度,改进群众工作方式。

(一)解决好"示范性"问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党起领导核心作用的国家,任何制度规范和法律规定,没有中央的率先垂范都难以确定其权威,也不可能实现制度设计的预期,特别是对于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要求,如果针对的都是地方和下级而把自己量身事外,就很难取信于全党。多次,中央率先垂范的直接效果就是让全党相信你是动真格的,是要解决问题,从而坚定跟进的决心和信心,道理很简单,中央领导都做到了,地方各级领导没有理由不做到,也不敢不做到,这对于在座的同志们来说也一样!

(二)解决好"距离感"问题,让干部融入群众中间

"车下去""心下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做群众工作,就要接近群众,面向群众",但当年部分党员干部不敢,不去甚至不愿,不想与群众打交道,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的时空距离越接越长,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远,有群众讲:"五六十年代同吃同住,摸得到脚;七八十年代上广播,听得到声;九十年代座小车,看得到烟;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得到影",这种距离不是群众拉开的,而是部分党员干部坐在"机关衙门",疲于"文山会海",忙于"迎来送往"造成的,在群众心里,干部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群众"这一概念也成为部分干部仅仅是在窗看到,讲话是念到,汇报是提到的概念。党员干部与群众要接近距离,消除"隔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沉下去,走进基层,走进社区,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

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在同吃同住中体验百姓酸甜苦辣,在促膝交流中掌握工作利弊得失,在朝夕相处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把我们举过头顶,若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三)解决好"人情味"问题,把真情送到群众心间

群众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应当把""字放在重要位置,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必须重视社会感情,让其成为调和社会关系的"润滑剂",避免演变成激化社会矛盾的"催化剂"。重庆渝中区创新实施"人生关怀系统工程",每一个群众在出生、入学、婚育、养老节日、生活困难、重病、离世等8个人生重要节点,党委政府都会送上"礼包",上门慰问。一方面在群众大喜时送上祝福,悲伤时给予安慰,困境时扶助激励,能让群众感受到"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温情;另一方面,关怀对象由困难群等特殊人群扩大至全体群众,由特惠变普惠,让人人都感受到党委政府全方位、全过程关心。同时,关怀内容由扶贫拓展到人情关怀,由物质帮扶扩展到情感交融,多一份真心真情的感动,少一份程序化、公式化的冷漠。

(四)、解决好"信任度"问题,把承诺兑现在群众眼前

从近年来发生的贵州瓮安、湖北石骨、河北定州、云南梦连等颇具影响力的群体性事件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群众宁愿相信网络传言、短信甚至谣言,也听不进党委政府的真实解释说明,使小问题变成大矛盾,个体事件放大为公共事件,明显表现出群众对当地党委政府的不信任,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政策常常成为"空头文件",为民解难事的承诺往往只是"空头支票",为人民服务仅仅停留在"会议上",久而久之就使老百姓对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干部失去了信任。毛主席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看得到到的物质福利,我们第一位的工作不是向人民群众要什么东西,而是给人民的东西。现在的民生工作就如同"分发烧饼",解决好信任度问题,就是不让党政失信,干部失职,群众失望。

(五)、解决好公共服务"均衡化"问题,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有群众讲:"现在少数富人致富了,少数穷人政府关怀了,大多数人被遗忘了。"对于政府的公共服务,很多群众认为没落在自己身上,感觉不具体,很缥缈。为此,应该设身处地,从百姓生活的细微之处来观察,关心,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送出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感受到、享受到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公共服务。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致力于打造社区"10分钟便民服务圈",让老百姓步行10分钟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变"送温暖""送公平"。对生活困难的群众,送温暖解燃眉之急,非常必要,但从总体上看,群众更需要公平的发展机会,发展环境和保障条件,社会管理者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公平,以公平为主线的社会管理必然会得到群众拥护。

(六)解决好群众"参与性"问题,让发展富集群众智慧

有群众反映,"高楼大厦越盖越多,但我住不上;高速公路越修越多,但就用不上,明天的事说的越来越好,但就靠不上。"一方面,干部希望为群众做更多的事情,谋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党委政府抓工作、上项目又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问题,工作很努力,但群众不买帐。毛泽东讲:"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如何让党和政府的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实践证明,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发展有我参与,实现党群关系"双向互动"。要变"灌输""协商""通不通三分钟",这样灌输式的群众思想工作在特定时期管用,但是今天的群众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思想工作,还包涵利益分配、权益保障等内容。因此,与群众坐下来一起协商,一起讨论,形成体现多数人意愿的决策,是群众工作的新内涵。

同时,变"为民作主""由民作主"。在解决社会矛盾,研究发展问题上,尊重群众心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要,领导者要改变"为民作主"的传统思维,创造"由民作主"的条件和氛围。

(七)解决好"没法办"问题,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提高与群众沟通和协商对活动能力。把握平等交流、互相妥协的沟通实质;

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提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官不与民争利"。惠民政策要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评估,不搞扰民、伤民、害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提高引导非正式小群体的能力。积极型给与支持,消极型进行引导和改造;

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亲临现场,信息及时公开,态度诚恳、诚信,合理处置;

提高开展互联网上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占领阵地,提高技能;

提高以非权力因素影响群众的能力。要以言谈服众、以能力服众、以品格服众。

word该篇DOC格式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范文,共有1332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下载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