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27 08:44:3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篇一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54+5=26+9=

20+40=15+30=

47+42=

师:前面4个加法算式利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能够进行口算,那最后一个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47+42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客车马上就要来了,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大家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首先要知道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板书学生的汇报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过将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两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和;方法二中通过将两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而这些都是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联系前一个问题中的两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都掌握得不错。39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导学生比较并总结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师:问题(2)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的十位上为什么是8而不是7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35+36=71(张)

(2)36+38=74(张)

(3)(答案不唯一)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41+42=83(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教学反思

1、注重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都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然而要他们说出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不会表达。如35+34=?学生有的会说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确的表达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让学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应该说成是30。

2、注重知识梳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转换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小部分学生似乎对口算并不感兴趣,仍然使用笔算,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niubb.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49+45。

分析: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观察算式发现49+1就是50了,用50加45计算比较简便,再把所得的结果减1就是49+45的答案。

解答:49+45

=(50-1)+45

=50+45-1

=95-1

=94

解法归纳: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其中一个数接近并小于某个整十数,可以先计算这个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的和,再减去整十数和这个两位数的差值。

相关知识阅读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写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横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F·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重点难点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明白连续借位的数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美丽的云南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这是那里的三个旅游景点。(幻灯出示课本P22的主题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画线段图

师:(结合幻灯片)同学们,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昆明到丽江的路程517千米”,行吗?好,那大理应该画在哪儿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确定大理的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估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指出画在哪儿合适。

(2)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要求条理清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线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3、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517

-318

9

(4)接下来怎么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独立计算”作为思考的有力铺垫,现在又将问题抛在最关键的地方,将理解算理的难度降到最低,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的讲出算理----十位上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师板书)。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检查自己的做法,有错误的改错。

<>>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借位的减法(板书课题),当然很多同学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自己就做对了,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本P23图)

1、看着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口答)

2、请同桌合作把其中的减法问题写下来,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抽取其中的减法问题,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连续借位减法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你一定能做对,不信就试试看吧!

594 643 610

-129 - 57 - 456

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人,这时园内有多少个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两题,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计算去独立思考,同时也给老师一定的时间去指导个别后进生。

检测B

1、细心完成下面竖式计算。

821 745 867

-248 -679 -568

3、不计算,猜猜247-181的差是多少。

A 、68 B 、366 C 、64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难度逐渐加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第3题,渗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第4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篇三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27-6=32-9=

35-20=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Ⅰ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Ⅱ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Ⅲ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学生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可采用小棒图帮助他们理解。

2、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为未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共有532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下载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