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11-26 08:08:4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

http://2014-10-13宜昌教研网访问次数: 519

-----------------------------------------------------------------------------------------------

郭家坝中心小学秦士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会儿是编儿歌,一会儿又是小品表演,一会儿是讲故事,一会儿又是猜谜语,做游戏……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但这种看似很热闹的课堂,大部分学生仍然像棋盘里的棋子,受教师操纵,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安排被动地学习。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能够收获什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要实现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可以实现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能自己跳起来摘桃子,这就必须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整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的备课也是一种教学设计,但这种设计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决策往往是凭教师个人经验和意向而做出的。许多教师从重知识传授的理念出发,以教材和教学用书为研究重点,只要有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就进入规范的教学实践程式:教师用教材教学生。当面对着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数学>>新教材,教师们的困惑和茫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需要克服教师教教材的局限,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教材和多种课程内容的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感悟和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发展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分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向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的转变,改变把教材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工具的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构建。自主探究 合作,猜想,验证,根据教材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新知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主人.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生实际为主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从而将数学知识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就是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最佳结合。

在《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贯彻《课程标准》为其起点和归宿,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利用教科书及其他课程资源,积极主动地构建富有个性且符合课程标准及课程目标的新型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增补或删减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为学生所熟悉、能理解的、可挖掘的学习材料,做到“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又不脱离教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目标,那就会导致很大的教学随意性。如果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选择上,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造成教学失去整体性。如果教学目标太笼统、抽象,不够具体、明确,就会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在制定时只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很难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如果习惯于过去的老方法,习惯于照搬教学参考书,那就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是通过教学活动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从而在学生身上引起的素质和行为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应考虑:在教学之前,学生能够做什么;在教学之后,学生的行为应该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

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目标是否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的经验和发展需求;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是否能反映学生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可测评的、具体明确的和可以实际操作的。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之上确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三、有效课堂设计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一)把和谐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我们对同学们抱有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传给同学们,同学们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我们,给我们积极反馈。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同学们主体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心情带进课堂。对此我深有体会,有时因作业情况不好,进教室,训一顿,再上课。这时候,自己是出气,同学们也安静,但同学们思维迟钝,发言不积极了,怕自己一不小心回答错,成了我们的炮灰。相反,我们态度和善,面带笑容,同学们就勇于发言,思维活跃,知识掌握也比较好。

(二)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同学们。我们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即学习引导和组织者。我们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找最简便方法给同学们,不说废话,要有效统领教学,让同学们有效学习,指导学会学习,主动积极创造性学。

一给同学们独立思考时间。教室寂静,说明我们同学集中思考,要珍惜这样时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很多时候在提问后马上叫同学回答,不给同学们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不是请优生包办代替,就是过早地把现成答案和盘托出。试想,在这极短时间内,我们同学思维能进行多深?他们为了迎合我们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气氛活跃,实际答非所问,惘然猜测。因此,抓住时间给同学们多一点动脑筋时间,才能激起灵感,点燃思维火花,产生良好效果。

二给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机会。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局面,当我们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同学当听众。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学习,另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课堂教学可设计同桌交流或三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讨论交流结束,会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但是答案必须由你同桌或小组内其余两位同学告诉。这样,以往在学习上依赖别人,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态度就有明显的变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思维活跃同学兴奋地把自己的见解告诉组内同学,思维不活跃同学仔细地听,因为他有责任帮对方把见解告诉大家。怕开口同学参与讨论,因人人都有任务,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看法,同时也要正确地表达别人看法。因此,讨论一结束,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表现浓厚表达欲望。我认为这种相互讨论交流的合作方式,能够训练同学们表达能力,培养我们同学良好看、读、听、说、思考的习惯,促使我们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同学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透视本学科新的课程课标价值导向,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于鲜明的时代感,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数学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设计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有效设计是教师教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应该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永恒课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人人主动参与的意识;1、进一步了解万以数的顺序,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3、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

4、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对知识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位数相同和位数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小黑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吗?

生:喜欢

师:本周星期六的晚上,我一个人出去散步,刚走到步行街时,被五光十色的喷泉迷住了,当我正要给喷出四米多高的水柱照相时,一个老爷爷走到我面前,拉住我的手说:“同志,有事吗?能不能帮我一下忙?”我心想,这位老爷爷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题,于是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这时候他拉着我的手直往德龙电器那边走,心里想:这位老爷爷到底要我帮什么忙呢?我们三步并两步走进了德龙电器里面,老爷爷用手指了指,噢,我明白了。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老爷爷指的是什么?他需要帮什么忙?(学生猜想)。

师:(出示小黑板:黑板上画着两台电视机,一台长虹,一台海信,并分别标明1188.00元和998.00元)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原来老爷爷家的电视机坏了,想买一台崭新的电视机,小时候由于家贫没有上过学,不知道哪台电视机便宜一点,现在,老爷爷这个忙,我就请你们来帮他,好吗?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意在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二、积极探索,获取新知

(一)位数不相同的数大小比较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哪台电视机便宜呢?

生:这两个数进行比较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怎样比较呢?请大家相互交流、相互讨论。

生1:我觉得长虹电视机要贵,海信要便宜。因为长虹电视机是1188元一台,海信是998元一台,“1188”是四位数,而“998”是三位数,四位数要大于三位数,即1188>998

生2:我也觉得长虹要比海信在贵,因为“1188”超过了一千,而“998”没有超过一千。

生3:海信电视机要便宜,从数的顺序来说,1188在998的后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棒,可想同学们聪明起来了,善于思考问题了。

师: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的方法简便呢?

生:第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决谁贵谁便宜问题,知道了采取比较的方法,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从多种想法、多角度中解决了问题,对他们思维的培养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位数相同的数大小比较

师:刚才我们比较的是位数不相同的数大小比较,如果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你们会比较吗?比如:2356和3265,(请大家相互讨论,学生讨论,师巡视并引导他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1:比位数,位数多的就大,位数少的就小

生2:这道题不能这样比较,因为他们都是四位数,

生3: 我认为应该比较他们的最高位,“2356”这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2”,表示2个千,“3265”这个数的最高位的数是“3”表示3个千,所以“2356”应该小于“3256”,

生4:我来补充一点,也就是说,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最高位的数大,则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师: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呢,又该怎样比较?

比如:5801和5399比较(请大家互相讨论)

生:如果千位的数相同,就比较百位,“5801”这个数的百位上是“8”表示8个百,“5399”这个数的百位上的数是“3”表示3个百,8个百显然比3个百要多,所以“5801”比“5399”要大。

师:回答得很好,来一点掌声,好吗?

师:如果百位上的数也相同呢?怎样比较?

比如:5881和5818的比较

生:照样比较下一位,

师:这个题的下一位是哪一位。

生:十位。“5881”这个数的十位上是8,而“5818”这个安生的十位上是1,8大于1,所以5881﹥5818。 师:同学们,真的聪明。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掌握了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这些数是什么范围数的比较?

生: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师引导)

师:答得很不错。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师:大家能不能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整理一下

(由学生说,师板书:首先比较两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两个数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依次类推)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类型题的比较,理清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学生齐做后,指名回答)

908○80099812○91827878○87879999○1000

5667○56801234○21341111○1119

四、思维训练

1、出示数字卡片4、8、7、0,指名学生上黑板让他们随机抽出卡片,任意组成6个数,然后将组成的这6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指名说出排列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道题是一个综合题,更是一道巩固提高题。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都掌握了吗?

课后反思: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引入新知识时,讲述一个日常生活中一位老爷爷求助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把学生学习知识与生活实现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扩充了教学内容

按原教材只是学习四位数与四位数的比较,而且这四位数的最高位不是相同的。比如:3214与2499的比较。原教材的内容很单一,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发展。为了让学生在轻松和愉的教学环境中学会知识,在教学时自编老爷爷求助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特浓时,引出新知识,要求学生去帮老爷爷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在知识的学习上进行了扩充,增加了不同数位的两个数的比较;位数相同且最高位的数又相同时的比较。在课堂作业中,还增加了思维训练题(多个数的比较)。

3、转变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内容,学生老一套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思维得不到发展,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抢答,学生的思维在接受一次次碰撞时,他们一个个不是在坐着观望,而是在合作与交流、自主与探究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4、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扩宽知识面

“精讲多练”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地位。本节课设计了两道题,第一道题,把所学知识都溶入了进去,即时进行了巩固,第二道题是思维训题,其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他们抽出数字卡片,自由组数,然后将组成的数进行比较,其二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他们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4558○8792 (设计意图: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

2014年11月

一、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设计思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播,

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

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取,这种封闭的

教学方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

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这

节课中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

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生动的课

堂还给学生,因为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

同时在这节数学课中增加知识含量和密度,穿

插美学、实践、艺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的手、口、

脑充分的动起来,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环境中学

习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方法,体会学习过程。从

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正确地画出来。

3、能够自己用多种方法动手验证结果,学会与同

学合作完成。

4、体验与感受对称带给大家的美的感受。

四、教学重点: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具准备:课件、学具、彩纸一张、自制几何图形、白纸、

直尺、铅笔、剪刀、组长用记录纸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师:你熟悉你同桌的脸吗?请你观察你同桌30秒,看看他的五官在

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生:

师反问:如果某人的五官不是这样分布,而是双眉在一侧,双眼在

另一侧,嘴和鼻子、耳朵随意分布,你觉得这个人还好看吗?为什么?

生:

师: (或师或生引出“对称”一词)对称体现了一种美,这种美

在我国的京剧脸谱中有着更加完美的表现,今天我就为大家准备了一组脸谱图片,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找出与众不同的一

张来,并说明他为什么与众不同?

(配《说唱脸谱》乐出示课件:幻灯片1)

生:6号脸谱与众不同,因为左右不对称。(可视机提示)

师:京剧中的画脸谱就是运用了数学中的“对称”知识,对称分为

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件:幻灯片2)

(二) 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哪些问题需要问?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则师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等等)

2、师:带着这些问题大家自学课本100—101页的知识,看看哪

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自己不能解决,不会的与本组的同学寻求合作完成;或者你又发现了哪些新的知识? 3、小组汇报结果与发现

(课件出示:幻灯片3)

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

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

对称图形。④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4、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什么是对称轴,下面

我们就来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并找出它的对称轴。小组合作,组长记录结果。

(出示课件:幻灯片4)

(如果有分歧即用自制图形验证)

5、师:我们知道了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那我们怎样在图形

中表示呢?拿出自己的自制轴对称图形来画一画,画之前我先告诉的大家对称轴的表示方法:

板书演示:

师:画完之后与别人交流一下,评价一下,看看意见是否一致?

师生共同探讨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并不是唯一的。

强化练习:p101做一做第2题(先完成的检查后完成的)

(三) 拓展延伸,迁移知识

1、 师: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么多有关对称的知识你能够出一道题

来考考大家吗?或者设计一下今天的作业?

我这有两道题你想试试吗?

①使用学具三:画出另一半

②出示课件:幻灯片5

2、 师:轴对称这么有意思,你想不想进行一下艺术创作?师示

范剪纸步骤:折→画→剪→展

(四) 总结欣赏,体验美感

师:轴对称现象不仅体现在数学中,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也

处处存在,它的出现体现了一种对称美,给我们以充实、匀称的美感,那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来欣赏大自然

的杰作吧!

(出示配《万水千山总是情》乐课件:幻灯片6)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设计思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播,

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

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取,这种封闭的

教学方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

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这

节课中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

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生动的课

堂还给学生,因为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

同时在这节数学课中增加知识含量和密度,穿

插美学、实践、艺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的手、口、

脑充分的动起来,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环境中学

习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方法,体会学习过程。从

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正确地画出来。

3、能够自己用多种方法动手验证结果,学会与同

学合作完成。

4、体验与感受对称带给大家的美的感受。

四、教学重点: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具准备:课件、学具、彩纸一张、自制几何图形、白纸、

直尺、铅笔、剪刀、组长用记录纸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师:你熟悉你同桌的脸吗?请你观察你同桌30秒,看看他的五官在

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生:

师反问:如果某人的五官不是这样分布,而是双眉在一侧,双眼在

另一侧,嘴和鼻子、耳朵随意分布,你觉得这个人还好看吗?为什么?

生:

师: (或师或生引出“对称”一词)对称体现了一种美,这种美

在我国的京剧脸谱中有着更加完美的表现,今天我就为大家准备了一组脸谱图片,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找出与众不同的一 张来,并说明他为什么与众不同?

(配《说唱脸谱》乐出示课件:幻灯片1)

生:6号脸谱与众不同,因为左右不对称。(可视机提示)

师:京剧中的画脸谱就是运用了数学中的“对称”知识,对称分为

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件:幻灯片2)

(二) 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哪些问题需要问?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则师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等等)

2、师:带着这些问题大家自学课本100—101页的知识,看看哪

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自己不能解决,不会的与本组的同学寻求合作完成;或者你又发现了哪些新的知识? 3、小组汇报结果与发现

(课件出示:幻灯片3)

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

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

对称图形。④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4、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什么是对称轴,下面

我们就来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并找出它的对称轴。小组合作,组长记录结果。

(出示课件:幻灯片4)

(如果有分歧即用自制图形验证)

5、师:我们知道了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那我们怎样在图形

中表示呢?拿出自己的自制轴对称图形来画一画,画之前我先告诉的大家对称轴的表示方法:

板书演示:

师:画完之后与别人交流一下,评价一下,看看意见是否一致?

师生共同探讨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并不是唯一的。

强化练习:p101做一做第2题(先完成的检查后完成的)

(三) 拓展延伸,迁移知识

1、 师: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么多有关对称的知识你能够出一道题

来考考大家吗?或者设计一下今天的作业?

我这有两道题你想试试吗?

①使用学具三:画出另一半

②出示课件:幻灯片5

2、 师:轴对称这么有意思,你想不想进行一下艺术创作?师示

范剪纸步骤:折→画→剪→展

(四) 总结欣赏,体验美感

师:轴对称现象不仅体现在数学中,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也

处处存在,它的出现体现了一种对称美,给我们以充实、匀称的美感,那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来欣赏大自然

的杰作吧!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2、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能够准确判断2、3、5的倍数和公倍数,能够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目的。

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总复习安排的“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本学期的知识内容,包括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程、相遇问题等。通过这些题目的复习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梳理各知识间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复习的目的除了要达到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会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由于本领域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数与代数”将分几节课进行复习。本节课复习的重点是倍数与因数。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为期末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包括了认识自然数与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3、5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纷繁复杂,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若单纯的以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复习中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复习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创造出特殊情境,使学生既易于接受又便于掌握,也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学设计

师:(出示题目)两根木条分别长18厘米、12厘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

(设计说明:要将每根木条截成长度相等的木条且无剩余,每段长度就应是12和18的

公因数。“最长”应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利用短除法可得(12、18)=2×3=6(厘米)。当然,这一题的内容超过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五、教学反思

“数与代数”的复习课,目的就在于对“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进行再认识,提高学

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是复习课,内容就应是含概量多,书中问题少,想

通过仅有的几道复习题让学生们掌握所有知识点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

几个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在填写完2和3的倍数集合圈时,增加了填写2和5的倍

数集合圈,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机会再尝试一次如何填集合圈,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己总结

出2和5的公倍数的特征的机会。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如在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用列举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

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让学生尝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的方法,在达到预定的教学

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作者:林新冰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547更新时间:2014/12/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7-6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灵活的计算,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圆的面积。

2、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测、观察、对比、发现、尝试等数学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迁移、分析、合作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圆的面积的奥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在草地的一个木桩上拴着一只羊,想一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最大范围在哪里?

师:现在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揭示课题:圆的面积

二、探索合作,推导公式。

1、认识圆的面积

师出示一个圆片:圆的面积在哪里?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你想说什么?出示结语: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圆的面积让学生在充分直观感知圆面积的基础上,概括出圆面积的意义。]

1、 估算圆的面积

师:圆的面积有多大呢?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吧.如图所示:以这个圆的半径r为边画一

个小正方形。

提问:小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表示?(板书:r2)大正方形的面积又怎样表示?如果用

r来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又如何表示?(4 r2)那么,认真观察一下,与大正方形比,

圆的面积与大正方形有什么关系?(老师把学生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很显然,这个圆的面积小于<4 r2.这个估计只能是个大概,要准确地求出圆的面积,

还必须找到科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巧设估算圆的面积这个环节 ,使学生对圆面积与r2的倍数关系,获得十分鲜明的表象, 让学生

带着悬念去探索推导公式,与后面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后的验证前后呼应,加深学生对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积极动脑,讨论推导方法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用什么方

法推导出来的? ——引导转化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起学生用旧知探索新知的兴趣,并明确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 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师:那圆可转化为哪一个学过的图形呢?小组可以剪一剪、拼一拼,试试看!哪怕是

近似的图形也可以。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展示在投影仪上并汇报。

师: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你们是沿着什么来剪的?为什么要沿着半径来剪呢? (圆的面积与半径有关)。

师:这种思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按照这种思路拼成的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你们都很满意

了吗?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的边变得更直呢?再剪几份,你是说把它分得更多份些,是吗?(可以把它分得更多份些)

师:请拿出手中的圆片试着折一折,展开来,看看你折成了几等份?(学生展示并汇报)

如果再折下去可以吗?现在老师就把你们折的这几种方案输入电脑。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课件演示八分法、十六分法、三十二分法的展开图)

师:观察这三种分法,比较一下,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拼出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汇报、采访小组等不同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互助合作的精神,并通过电脑验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圆可以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渗透化曲为直的方法。]

三、转化成长方形,研究推出圆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1、设疑:我们沿着半径把圆切开,巧妙地把圆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今天,(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www.HAOwOrD.coM)我们就把圆进行十六等分来研究。请四人组拿出十六等份的圆和讨论提纲,小组合作探究 ,动手摆一摆,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边推导,看哪组合作得最快最好!

课件出现以下问题:(1)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2)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3)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4)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

2、小组四人带讨论提纲汇报拼的过程并演示,媒体演示公式推导过程

3、揭示字母公式,验证猜想

4、小结:可见要求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行?(半径r)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汇报、试写面积公式等不同形式.再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现在我再回到羊吃草的问题上来看看,告诉你们拴着羊的绳子长是3米,你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羊吃草的问题吗?(学生运用公式直接做,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2、完成p69做一做第一题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喷灌装置图,

师:瞧,这是一种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认真观察一下,这里隐藏着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呢?公园草地上一种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它能喷灌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提示:射程相当于圆的半径,灌溉面大约相当于圆的面积,

4.要求一张圆形纸片的面积,需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比看谁先做完,谁想的办法多?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渗透学法(略)

(本设计在首届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

设计思路:

一、创设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件演示,先创设羊吃草的情境,引出求圆的面积的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圆片的上色过程,让学生感知并认识圆的面积。在学习新知之前,通过正方形和圆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猜测并估算出圆的面积大约的范围,激发学生带着悬念,迫不及待想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二、动手剪拼,体验“化曲为直”

让学生回忆以前探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用“转化”的好方法,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放手让学生动手把圆剪拼成各种图形,鼓励不同拼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沿半径剪拼的方法是较为科学的,让学生尝试把圆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为后面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多媒体演示操作,感受知识的形成

通过多媒体演示,分小组拼摆学具,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

结合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了创设的情境问题等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三个层次,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注重了每个练习的指导侧重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乐学,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学生亲身经历提出猜想、动手实践、分析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猜想—验证”来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学会与人交往,自我反思,自主评价。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节课我在课堂评价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指导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的思维又比较活跃,提出了多种拼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所顾虑,处理的偏急躁些,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深究,无形中抹杀了一些较好资源;其次,学生在课堂上的“再创造”显然是不可能完全离开教师指导的,一有指导,就意味着学生的一部份自主要失去,所以,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两者之间如何取得平衡?这些问题将是我以后要探索的。

默认推荐其他精彩内容:

小学数学《年 月 日》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word该篇DOC格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共有1475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