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4-12-17 07:18:3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用。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 颠倒 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3、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4、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

第二篇: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2――5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同学们,虽然太史季最后没有死,但是他也是抱着那种必死的想法去的,对吗?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归为临死前说的话。

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

同学们,仔细看这几段话,静静地读几位太史们的语言,你们发现了什么共同之处了吗?(生:他们都不想颠倒是非)师:恩,他们要怎么样呢?(生:写史实)。

生:我还发现了太史们都不怕死。师:用一个词来说——(宁死不屈) 师:为什么几位太史面对独揽大权的崔杼还能做到这样坚持写史实,宁死也不肯屈服呢?(生:因为他们都是太史,要尽到太史的本分。)

那么太史的本分是什么?我们找到这句话,给大家念念,谁来读读?(太史伯听了——颠倒是非呢?)出示。

师:岂能,再来!生再读。

师:这不就是太史的本分所在吗?谁再来读一读?

这就是太史们心中的信念啊,一起来!

你认为这几位太史是怎样的人?(板书:忠于职守)

师:是啊,他们坚守住了自己的本分。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再来听一听他们心中的信念吧!(齐读)往前翻一页。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几位史官的语言(板书)描写,就读出了他们忠于职守,宁死不屈的品格。那么文章中还有描写崔杼语言的,他们之间针锋相对,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较量,就让我们再现这次较量。现在,听清老师的要求,同桌合作,其中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太史中的以为太史的语言去读,另外一位同学就读崔杼,去掉提示语,两个人练练这两个人之间的那种针锋相对,多练几遍,一会儿全班展示。开始。

那两位同学愿意展示崔杼和太史伯的较量?来,你俩读吧!(出示)读后评价建议。(建议,读出崔杼的不讲理生气,太史伯的严肃)指名分别读。(指导)

还有同学愿意读出那种严肃和坚定吗?你来。

这位同学读出了太史伯的内心,在生与死面前他选择了舍生而取义。我们一起来读读。“我只有一个脑袋——”

太史伯心中坚定那样一个信念,那就是——(师生齐读)“按照事实写历史——”

师:再请两个同学读读太史仲与崔杼的对峙。

指导朗读(崔杼的粗暴、气哼哼 太史仲的对崔杼的嘲讽:面不改色、冷笑) 师:刚刚两名同学不仅读得好,还读出了反问的句式。我们每个人都来表现这种强烈的、刚正不阿的精神。齐读。

他的亲哥哥都被杀了,他怎么还能面不改色呢?

生:因为他们都是史官,他们的本分是——

那是他心中不变的信念。老师和你配合读读。师读提示语。

谢谢你精彩的朗读,我们再请两位同学来读崔杼和太史季的对话,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太史季表达了哪两个意思?

交流:你觉得他要表达哪两个意思?想到一个说一个。

生: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就再也改变不了,就算你在史书上这样写,后人也知道你干了一件不好的事。

师:是呀!纸是包不住火的,把你体会到的这种感情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你的句子。(生读)

真好,我听出了你对崔杼的告诫。其他同学,你又读出了哪个意思?

生:他就是把太史季杀了,也会有别的人来写的。他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杀了。 师:是呀,谎言永远也不可能代替真理,正义必将会战胜邪恶,读一读你找的句子。(生读。)

师:你还读出了什么意思?

生:太史季很尽职。

师:尽管他的生命也会象其他史官一样,但他毅然选择了坚守本分,写史实。那么太史季的华话里表达了这么多意思,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平静。

师:真好!那么你给大家平静地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那样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生读

师:那么,太史季说了这么多意思,他的心情又是这么的复杂,可是作者林汉达先生却没有在这里给太史季加任何的提示语,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么多的想象。看来,有的时候,语言表达的内容丰富,感情复杂的时候,不加提示语,反而让我们充满想象,让我们感受到另外一番精彩。

师:好,我们这几段话(3—5)读得这么精彩,我想请3位同学再为我们展示一下,这次一定比开始那次读得更好了!(指名3生读语言,师读提示语。)

师:掌声送给他们!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文章中还有一位史官,作者用一句话就带过了——(太史叔)

师:噢,谁来给大家读读?(生读)(出示)

师:你觉得太史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特别坚定??

师:他坚守住了本分,真好!你看,作者林汉达先生,有的太史他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略。这就是他教给我们:写文章一定要详略得当。我们也能感受到太史叔心中的那一份信念,(出示:按照事实写历史,——)齐读。

师:当他们面临什么的时候,太史们心中只有这样的信念?谁能说一说? 生:面临必死的情况时,面临生与死的诀别时??

师:的确如此,当太史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当他们接二连三地失去自己亲人的时候,他们心中只有这样一个信念:(生齐读“按照事实写历史——)

师:是呀,不变的是太史们心中这样的信念,然而崔杼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再次默读2-5自然段,(出示)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崔杼为什么又只好作罢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生发言。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师:永远会有人写真正的历史。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作者的语言描写,详略,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到了太守门的坚守本分,宁死不屈。那么,你觉得秉笔直书还仅仅是那一支笔吗?它更象征着什么呢?(宁死不屈,忠于职守)

师:这样一种伟大的人格,古往今来,我们国家都有着这样秉笔直书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信念,印证了文天祥的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

以身徇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第三篇:秉笔直书 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学交流: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 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2、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3、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4、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合作交流: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

3、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二)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三)集体交流:

1、一生说,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2、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3、出示句子:

(1)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2)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

1、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2、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 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3、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五、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六、检测:

第四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一、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写的是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故事出自《东周列国志》,题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坚决不从。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以死维护了太史的本分,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钱,而是在他们心目中,历史太重要了。世间就有这样的人,宁愿挨打,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二、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能力。在学习中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强。本课的学习应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重点理解课题,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抓住要点,绘声绘色的复述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二、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

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些孩子读,甚至于老师的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秉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

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四、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第五篇: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教 学 设 计 基 本 要 素

1.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要将课标要求写到此条目中,不要分开,可柔在一起写)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3.设计思想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概述教学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4.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通过……过程,掌握……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或激发什么情感)

5.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6.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含资源)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同时能反映学科前沿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作用,体现教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7.板书设计

用简明扼要的图文形式体现地理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难点,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8.教学反思

重点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向你推荐相关范文: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本格式和要求

word该篇DOC格式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范文,共有970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下载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