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4-04 15:39:2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读全文,列出文章的结构框架,提炼文章的说明思路。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强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强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给大家看两张图片,你能猜出这是哪里吗?(幻灯片展示开封著名古建筑图片)开封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被称为“七朝古都”,建城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一个古老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符号,就是它独具魅力的古代建筑。这些美丽而典雅的古建筑,有什么不为我们所知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建筑大师梁思成走近中国传统建筑,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二、解题

请大家读一读文章的标题,你能从标题中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

师小结: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三、知人论世

梁思成简介,即是开创者,也是设计者,又是保护者

开创者:1.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2.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设计者:1.参加了国微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

2.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

保护者: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使用大屋项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微因抚砖痛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失声痛哭。

梁思成真不愧是一代建筑宗师,让我们走进课文,来探索他对中国建筑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

首先,梁思成写了中国建筑的几点特征呢? 明确:九点。

那分别是哪九点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只要把书读一读,就能找到答案,但是呢,太花费时间,所以在课前预习过之后,我希望同学们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或用一个句子简单的概括出来,这种把长文变短的概括能力,对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呢,我带大家先示范一下,总结一下,第一个特征,这段话中心句是哪一句?关键词是什么?构成,个别建筑物的构成,有哪三部分构成?好下面同学们按照这种方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剩下的几个特征。

明确:

(1)单个建筑由三部分构成。

(2)平面布置:建筑群(“所”)、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3)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墙倒屋不塌”,这种结构以梁柱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作用,不承重,因此墙壁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有可无,如四根柱子支撑的凉亭。

(4)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

(5)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宋代称举折,清代称举架,其作用是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6)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主要特征。

(7)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8)结构部分成为装饰。

(9)建筑材料的装饰性(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这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我们一个明晰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特征的?

学生思考。

老师投影:九大基本特征关键词——“个别建筑的构成”“群体建筑的构成”“木材结构”“斗拱”“举折举架”“屋顶的装饰作用”“颜色的选择”“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

师:请大家再次观察关于九大特征的关键词,明确写作顺序。

生:作者从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

生: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投影,写作顺序)

五、体悟情感

到这里,关于中国建筑的特征来说,我们已经讲完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下课了?当然不是,因为文章后面还有,我们才讲到第13自然段,那么后面的部分他讲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个部分,接下来要讲的部分应该是大家预习的时候比较难理解的部分,九点特征很清晰,很简单,但是九点特征之后讲的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解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的学习后面这部分,作为一篇课文的前后两部分,我们已经知道了前半部分讲的是什么,我们接下来的一步应该做什么,研究一下后面讲的是什么,前面后面都清楚了我们应该干什么,作为一篇课文的前后两个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前后两部分有什么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看看后半部分课文到底写了什么,我们从具体的课文出发,我们依然遵循刚刚的概括的方法,在后半部分找到概括性的,纲领性的词语或者句子,快速浏览一下,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来概括后半部分,提示:反复出现的就是最重要的。

是什么?词汇和文化,你听完之后觉得词汇和文法像什么,像文章和语言里出现的,那我们讲的不是建筑的特征嘛,怎么会跑到语言文字里去了,很明显,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好,那么告诉我,词汇和语法是比喻的本体还是喻体,喻体,那么本体是什么呢,建筑,是建筑的什么,让我们从课文里找到答案,哪一段集中的给我们阐述了什么叫词汇和文法,16段,男生齐读,有没有同学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文法和词汇到底是什么,是规则和惯例,什么方面的规则和惯例,建筑方面的规则和惯例。

问题:文法有哪些特点呢?

明确:拘束性,灵活性,还有什么呢?可译性

问题:怎样理解可译性呢,可译性是什么东西,拘束性可以理解,灵活性也很好懂,那么什么是可译性呢?

教师提示:在语言文字上,就是指不同民族的语言,语言形式虽不相同,但却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互相翻译。比如,汉语表达,你好,翻译成英语:hello;日语:こんにちは。

那么,建筑上所谓的“可译性”又指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19段,划出关键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他同学补充)

(投影)明确:用“语言和文字”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学到这里,我们前半部分后半部分都学完了,我们来探究一下前后两个部分到底有什么关系?一个是具体的特征,一个是文法和词汇,还不够明白吗?

九点特征——具体的、表面的

文法、词汇——抽象性的、深层的

由此,我们可以找出文章的说明思路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

到这里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思路我们都了解了,那么梁思成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呢?难道就是写一篇文章来普及一下同学们的建筑学知识吗?肯定不是,对不对,那么他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来读一下ppt中展示的文章中的语句,齐读一下,

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的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力的条件。

问题:读完这些句子,你能体会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建筑的什么感情呢?

明确:自豪和骄傲,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建筑的推崇备至,对中国建筑的骄傲和自豪呢,在行文处是笔笔皆是,梁思成先生是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建筑的人,那么,他的这篇文章是取材于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不是都是传统建筑例子。

问题:为什么他的课文题目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文章哪个自然段体现了梁思成先生的意图?

明确:最后一自然段,因为建筑有可译性,每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建筑特征,就是我民族的性格,那么我们要从这些特征是要做的是什么?立足于传统,发展创新,指向未来,以至于呢最后达到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这样一个大文化观,到这里,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了梁思成先生这篇文章的意图,就是希望我们立足传统,指向未来,创造出更好的更多的建筑,中国的建筑。

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梁思成先生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大家对我们祖国的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梁思成先生在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我们通过品读这篇小论文,还可以感受到梁思成先生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的审美境界。

总结一下,本篇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语言科学而精准,语言具有文学性,生动而具体。希望今后同学们写作的时候也要借鉴梁思成先生的写作方法。好下课。

word该篇DOC格式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设计范文,共有361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设计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设计.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