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4-10-27 14:53:3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河南科技学院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探析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专业:经济管理专业

年级:2014级

姓名:聂德义

探析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作者姓名聂德义

河南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2014年级经济管理专业

摘 要在新形势的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将出现与传统管理方式不同的发展趋势,不仅是称呼、做法、内容的表层的变化,而且是性质与观点的深层的变化。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样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模式、理念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与外在的变化保持一致,及时进行改革。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当前企业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着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求从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从企业战略伙伴的角色出发,保障企业战略的有效实现。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亟需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的现状又往往留不住人才,这个矛盾如何解决,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根本。

关键词经济时代 知识型人才 人力资源 管理 开发

德鲁克在其名著《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指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企业与知识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合伙人”关系。维莱纽斯曾这样预言:“新经济将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新经济,即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形态,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率配置资源的新型经济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新经济每时每刻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必然加剧我国企业对人才的争夺,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企业将越来越重视人类资源管理和开发,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的策略与方法,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新经济时代,人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主体,他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关键要素,因此,高素质的人力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

的主动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切入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战略发展目标出发,引入与运用知识管理

人才资源战略是为了企业应对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并给予人力资源以强大激励而制定的企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规划。实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的途径、手段与支持要素是多样的。就企业性质而言,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引入和运用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具体来讲,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应该建立在: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营造知识分享的文化,努力创造和提升员工学习和使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的提高促进其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以此使员工与组织目标相统一,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协调。同时,这种目标的统一与发展的协调应该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人才培训体系,加速组织内部人力资本增值

积极拓宽人力培养渠道,以各类培训中心为基地,聘请人才资源管理专家担任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以人才带动人才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形成相应的人才培训体系。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价值链的管理,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和增殖。价值创造就是在理念上要肯定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即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他们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20%,却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干。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指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的确定,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的、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脱颖而出,使企业形成凭能力和业绩,选拔任用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价值分配就是通过价值分配体系的建立,满足员工

的需求,从而有效的激励员工。这就需要提供多元的价值分配体系,包括职权、机会、能力、工资、奖金、福利、股权的分配等。

(三)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知识型员工发展与复合激励体系

从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其价值和需求取向都与其他群体有着一定差异,故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应是“按需所取”,而其中的员工需求发展和激励规划与体系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坚持实施员工多通道发展,提倡员工多岗位实践。在人力资源规划中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与创造这种政策与环境。特别是对一些知识技术性骨干人才,尊重其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相协调,鼓励和提倡他们向交叉专业、边缘性专业、甚至跨专业岗位实践发展,从而促进其挑战性、创新性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在这种机制或制度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类(项)激励中激励因子的构成与确定,如培训、晋升、交流、表彰、休假以及其它福利等;二是知识、能力、业绩以及其它要素在各项激励类型中的比例与权重构成。

(四)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统一协调的评价与评估体系建立和确立以知识能力与业绩为导向、为核心的组织内部人才评价体系。坚决克服重学历、重资历,轻能力、轻业绩的倾向,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行为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制度和办法。完善科学测评指标,规范组织内部职位分类和岗位标准,结合员工岗位培训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和建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其他人才等各类各层面人才的业绩、知识、能力测评指标。注重员工的业绩、知识、能力指标的创新与完善。探讨创新知识、能力测评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有许多测评技术和手段,但对知识和专业技术活动、知识与专业技术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与专业技术成果的量测与评估,还缺乏科学、准确的手段与方法。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探讨和创新是我们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五)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进入新跨越,以及国家基本建设市场的变化,各行业面临着极大的竞争挑战,这种竞争其本质就是行业内专业知识型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面对挑战,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和完善组织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是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采取多种或复合激励等等,关注员工的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协调问题,通过两者间的共同发展以期达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契约”及其机制。人才的流动,知识型人才的流动都是必然的,而稳定只是相对的。随着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发育,随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资本价值与其接近或接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平台建设与环节应当与社会资源实现一定的信息、内容及资源共享。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应注重利用法律、法规降低其风险程度。

二、人力资源开发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如果说现在还允许存在只考虑有限区域环境的区域性战略的话,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开放的世界,全球化的竞争压力和机遇,没有一个企业可以不直接或间接受到全球化竞争的冲击,因而几乎没有企业可以不考虑国际市场和全球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未来的企业战略是全球观念指导下的,在全球范围内捕捉机遇和回避风险的全球战略,这种战略模式的发展趋势,是对企业管理能力的一种挑战。它要求企业具有全球战略环境,企业自身条件与目标的分析判断能力;具有抓住机遇,回避风险的速度,机警和创新精神;具有适应全球竞争的独特能力和技巧,全球战略模式将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境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就是要培养一批高境界的企业家队伍。

第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应着眼于知识型人才的开发。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经济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信息、知识、科技和创造力,而这些资源的生产者只能是知识型人才,企业成败的关键依赖于既掌握高深专业知识;

又能利用资讯科技进步,获取宝贵的前沿信息当作决策依据。

第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着眼于人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包括持久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第三,从企业发展战略、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动态策略和政策及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事前规划与之适应的人力资源需求的总体计划,使人才供给紧随企业发展步骤。同时依据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人才需求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

第四,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与人才的招聘。人才的招聘、选拔、培养,必须采用科学方法和途径;人才竞争取胜的关键是人才是否为“真才”,应采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和手段;如智能测量、人格测量、情境模拟测验、评价中心等科学方法,当成我国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选录手段。在培养人才方面强调企业与高校在教育科学上的对口合作,产学协调,有利于对企业管理的系统,整体思维和缩短人才的培养周期。

第五,主管教育部门应把专业学校与企业自办的培训结合起来,使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把过去偏重理论的观念改为“求实”、“求新”、“求特”的理论与运用;并发挥其专业学校的多功能作用,为社会市场和成人学习提供培训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主编。《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出版社,2014

[3]赵曙明,著。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车驾明,房晓莉,主编。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六种[5]郑绍廉,等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二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城市土地管理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摘要:土地经营是城市治理市场化条件下政府加强土地资产管理的新理念。其实质就是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土地资产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土地资产的价值。一方面,城市土地管理机制的转变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土地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两者相互影响、互为促进。

关键词:土地经营;土地市场;城市土地管理;民营经济

土地经营是城市治理市场化条件下政府加强土地资产管理的新理念。其实质就是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土地资产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土地资产的价值。从资源管理型转变为资产经营型,这是我国城市土地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与现实取向。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大做强对全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

一、城市土地管理:从资源管理到资产经营的转变

1. 单一的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及成因分析

建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土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单一的行政主导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1)从管理主体看,其主体是城市政府及相应的职能部门,市民力量(包括社区)未被充分发挥;(2)从管理方式看,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和无偿使用的办法;(3)从管理职能看,过于宽泛和粗糙,承担了本该由社区和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社会职能,而该管的公共职能却未管好。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僵化、低效、无序的城市土地管理模式呢? 就理论而言:(1)把公共行政权与国有产权合二为一。政府管理经济生产权,又直接经营可以市场化的产权;(2)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合二为一。认为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国有企事业用地就是国家用地,因此,其用地是不要任何代价的;(3)禁止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认为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就是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就观念而言:(1)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1;(2)对土地及房产(房地产)的战略地位、高增值性及“多元性”的经济功能(如开发、融资、服务,等等)未能予以足够的认识与准确的把握。

就实践而言:(1)多头、分散的管理造成执法上的漏洞与偏差;(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地位的凸现、城市功能的急剧扩张使国土资产管理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3)政府“唱独角戏”,未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土地配置的市场化率低,市民的参与度低。

2. 转变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管理模式的现实依据

(1)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的快速流动与交互作用。在这一进程中,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是城市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经营好城市土地,关键要看城市政府是否为用地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我国已是wto成员国,wto的三大基本原则(透明度、平等和市场准入)主要就是针对政府的。

(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公开、公平、公正供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为政府职能与管理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2。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使土地市场稳定、公平和安全运行。

(3)新公共管理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

赤字、绩效赤字,均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政府管理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的、层级节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新公共管理。在中国,“经营土地”正是城市治理市场化条件下政府加强土地资产管理的新理念。

3. 经营土地的实质

在市场经济领域,经营的概念无处不在,但土地经营的出现却还是近几年的事情。目前,国内关于土地经营尚无明确而规范的定义,理论上还停留在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城市土地经营应包括土地获取、土地收购、土地出让、土地储备以及土地管理等内容。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主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制订一系列引导、培育、调控土地市场的政策和计划,通过市场运作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实现土地保值增值、实现国家和企业的双赢,其最终目标就是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的最大价值。换句话说,经营土地,并不是简单地“以地生财”,也不是单纯地追求土地资产价值。主要包含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并重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说:

首先,从管理的目的看,由于城市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土地利用结构的竞争。因此,必须以服务于城市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为主题,优化建设用地利用结构,提高集约利用程度,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根本性转变。土地供应从增量为主向盘活存量、控制增量转变。

其次,从管理的方式看,强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调控市场,保护土地市场稳定、公平、安全运行:(1)严格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所有经营性用地土地使用权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方式进行;对于非经营性土地,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的意向者,也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换句话说,对协议用地,必须严格执行地价评估、集体决策和结果公开的程序;(2)重视市场信息的整理与披露工作,引导社会投资方向;(3)建立和规范土地有形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再次,从管理的主体看,(1)实行建设用地集中统一管理,把利益分配权集中在政府手中,而不是某几个部门手中;(2)推进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经营土地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打破了原有利益格局,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政策性很强,工作难度也很大。因此,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深入研究制定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这是经营城市土地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直接关系到土地运作成本和效率的问题;(3)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扭转分散、多头供地的局面,使政府成为平衡土地市场供需的主导力量。

二、城市土地管理与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 土地管理体制的转变为民营企业的生存奠立基础

土地、劳动力、资金是传统经济必不可少的三大基本生产要素,三者的有机结合及综合平衡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的作用。作为财富之母,土地经营是民营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源。一方面,土地是企业生产、经营场地的承载物,属于生产工具的范畴。企业只有获取土地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并通过产品销售而获取生产利润。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土地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在流通领域的限制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土地本身可以作为生产的原材料之一,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新的商品销售,获得利润。因此,土地不仅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具有保值、增值特性的资产。过去,我们只看重土地的资源属性,而轻视其资产属性,因此,在管理体制上,重管理、轻经营。显然,国有土地价值的体现需要经营,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更需要土地经营,不仅其自身要有土地经营的理念,更需要政府土地经营的外部大环境。这里,企业土地经营是解决如何发挥企业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问题,政府土地经营则是关系到包括民

营资本在内的非公有经济能否公平进入土地市场的问题。况且,企业土地的价值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还依赖于政府土地经营的大环境。

2. 民营企业发展对土地资产经营提出新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管理实行“无偿、无期限、无流通”的“三无”政策,但民营企业不在划拨对象之列。1987年,深圳敲响了土地拍卖的第一锤,催发了走向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第一次革命,民营企业成为土地使用权的主体,并逐步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如何建立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土地制度,即如何经营土地、如何经营城市,成为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如果说第一次革命解决了土地是否可以成为商品的问题,第二次革命则是解决如何经营商品包括商品如何流通的问题。作为城市土地经营的主体之一,民营企业对政府在城市土地经营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1)制定切实可行、长期稳定的规划。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土地的控制手段主要是计划和审批,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土地市场是依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一方面,规划的切实可行有利于保护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规划的长期稳定也有利于企业制定相应的长期发展规划。

(2)建立规范统一的土地市场。土地交易市场是经营土地的重要场所,也是政府对土地市场实施有效管理的场所。政府必须制定市场交易的制度和规则,采取措施来保证土地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一为民营企业构筑土地交易公平竞争的平台;二是集中交易,提高土地成交率;三是确保土地交易安全性;四是根据土地市场价格的波动提出稳定地价的具体措施,保护民营企业的利益。

(3)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机制,保证土地流通环节畅通。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土地资源的支持,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政府加强土地储备的力度,以充足的土地资源调节土地供求关系,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证土地流通环节畅通。

(4)建立公开的信息平台。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产力。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产业发展计划、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和供应计划等重要政务信息是民营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政府必须尽早予以公布,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 土地经营机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城市土地经营运行机制的确立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公平有序的土地要素市场环境,具体表现为:

(1)为民营企业提供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土地交易市场的建立,改变了过去土地供应实行以协议出让方式为主、招标拍卖为辅的双轨制,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给予了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同的服务待遇,让民营企业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等其他所有制企业在土地等要素使用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处于平等地位。

(2)民营经济的体制优势在竞争中得到充分体现。民营经济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特性,使它天然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土地交易领域,民营企业的低成本运作、高效管理、机制灵活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在土地交易市场激烈竞争中屡战屡胜。据统计,深圳土地交易市场成立以来,民营企业累计竞得土地75万平方米,占总成交土地41%;厦门市目前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莲坂旧城改造也是由本市的一家民营企业通过竞争中标的。

(3)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多土地资源。一个集中的市场,聚集了大量的供求信息,解决了民营企业土地信息瓶颈的问题,促进土地与民营资本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大量未开发的存量土地由国有企业掌握,通过土地交易市场的积极引导,存量土地入市,解决了民营企业土地资源贫乏的瓶颈问题。

(4)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赢得时间。实施城市土地经营策略后,所有土地的前期审批手续由政府相关部门协商解决,民营企业通过市场获得土地后,即可进行开发。由于省去了中间审批环节,赢得了宝贵的开发时间。

(5)降低交易门槛,盘活民营企业资产。由于多种原因,部分拥有土地资源的民营企业无开发能力,而企业正常运作或调整产业机构需要大量资金。土地交易市场建立后,有限度地放开了土地交易条件,允许未达到投资开发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在场内交易,降低了交易门槛,加速了民营企业土地资本的套现,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

(6)为民营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城市土地经营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公开,不仅要求交易信息公开,同时要求政府政务信息和发展规划信息公开。政府部门定期公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土地供求信息,有助于民营企业根据政府计划结合本企业发展制定长期计划。

三、城市土地管理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科学定位

目前,在我国城市土地管理实践中,因政府管理(服务)土地市场的职能(功能)不到位及相关法制建设、运行的不健全、不规范,全国土地市场秩序还存在不少混乱现象,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显然,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就城市土地管理与民营经济发展做出科学定位呢?

1. 依法行政、加强服务

就管理主体——政府而言:

(1)依法行政,行为端正,以经受各类经济成分的监督和市场的考验。

(2)由传统行政向规划和经营转变,面向未来,重视创新、目标和战略,注重顾客导向,提供回应性服务,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愿望。

(3)配备、培养相关的人才,管理到位,各种市场交易的信息才能收集起来,才能对市场进行客观的分析,做出准确的预测。

2. 加强与完善合同管理方式的运用

就政府管理方式而言,必须强化政府供地的整体统一性,把大部分需要政府审批的事项集合在供应环节和供地合同中。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说过,“签订合同是公共组织可以选择的最困难的方法之一,因为起草合同和监督合同需要高超的技能。”3主要涉及“起草合同、符合招投标的法律要求、制定适当的绩效说明书、适当地监督合同、鼓励竞争、避免过分依赖承包商”4等方面。具体地说,必须注重对合同起草、签订、履行诸环节的连续管理与追踪控制。

(1)在合同起草、签订方面,必须充分吸收项目相关群体和专业人士的意见,确保投标的科学性、公开性、竞争性;对投标商的资信、实力及项目成本费用、业绩质量、预期收益等信息要有可靠的把握和准确的预测;合同条款尽可能全面、细致、明确。

(2)在合同履行方面,必须赋予土地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合同条款、合同履行的解释、监管、制裁权利,保证合同目的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3)在合同规范方面,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在合同中同样为土地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设定一些必须履行的程序性义务,这主要体现在协商制度、听政制度、公开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回避制度、教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规定上——对政府拥有的主导性权利进行有效的约束,以保证政府的合同管理行为不致蜕变为单方的行政命令行为。 3. 建构廉洁高效、平等透明、规范有序、良性互动的土地管理运行体系

就土地管理机制而言,必须以土地有形市场(土地交易中心)的建立和完善为契机,加强系统内外、公私部门的学习、交流、合作,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制订、出台,真正确立起廉洁高效、平等透明、规范有序、良性互动的土地管理运行体系。应该说,土地交易中心的建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政府土地管理的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土地资产合理配置的范围将大幅度地拓展,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不断实施也会对城市土地资产管理运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4. 面向未来、苦练内功

在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后,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发展速度得到相应的完善与提高。进一步说,面向未来、练好内功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可靠依据。

(1)拓展投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具体地说,必须从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传统产业分离出来,把二次创业的目标锁定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知识、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

(2)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融入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走与国际接轨之路。

(3)吸引、储备、培养懂得国际惯例和竞争法则的人才,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参考文献:

1. [美]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 farnham. d. and horton. s. managing the new public services, london:macmillan press, 1996.

3. [美] r?科斯、d?c?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

4. 陆红生、王秀兰:土地管理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5. 谭术魁: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化经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6. 郑学益: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家班论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新思路,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

7. 林增杰:房地产经济学,建筑工程出版社,2014.

8. 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网站

第三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安排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必要的基础训练和从业、创业的适应阶段。通过毕业论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利用文献等综合技能。

一、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毕业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专业范围,选题要具体,不宜过大,要尽可能结合社会调查的成果,同时鼓励创新,避免选已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2.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数据精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基本符合专业科研论文的写作条例,论文篇幅5000~7000字;

3.学生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一律不得从网上下载文章充数,杂志、报纸文章可以参考,不可照抄。

4.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不得拖延。

5.时间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从2014年1月份起12周,工作进程要求如下:

(1)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1周

(2)整理汇总资料、写出论文大纲——1周

(3)撰写论文初稿——6周

(4)修改论文——3周

(5)论文定稿、打印、装订——1周

(6)学生必须于第12周(即4月底)将完成的毕业论文送交指导老师(论文提交时,须同时提交论文正式文本一份和论文正式文本的电子文档一份)

(7)论文格式要求,详见“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和“示范格式”

二、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

(一)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十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

指导学生选题,要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之分,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学生写的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对空”的文字游戏,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衡量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之大小,应当首先看它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如何。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写出的文章来最好能指导现实,为当前的现实服务。

第二条是可行原则。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

(二)调查研究

1.调查研究准备

(1)明确调查目的;(2)根据论文选题确定调查题目;(3)确定调查对象;(4)搜集相关资料;(5)拟定调研方案;(6)设计必要的调查表格和问卷。

2.调查研究的实施

(1)实地考察;(2)问卷调查;(3)个别访问;(4)补充调查。

3.调查材料的分析

(1)调查资料的编校、分类、汇总;

(2)调查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a)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分析。

b)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对事物质的方面分析。如比较分析法、类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三)拟定写作提纲

编写提纲是写作前的逻辑思维过程。拟定一个较为详细的提纲是写好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四)实验研究、数据整理或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评价资料

管理类专业学生应注意资料、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并努力使之系统化。论文研究方案的设计,因研究的问题不同,选择的具体研究方法不同,设计的研究方案也不同。许多研究采用的方法是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配合。必要时应该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理论分析、论证

论文分析构思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论点的分析和论证的构思。毕业论文的分析构思,应该建立在毕业专业实习的日记、报告、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调查研究和毕业实习中,应尽可能将研究观点与结论或初步建议再回到实践中进行印证,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吸收各种有益建议,继续不断地精炼自己的基本论点,充实论据,完善论证方法,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六)撰写论文

论文的结构通常应包括标题、姓名、摘要、目录、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附录、索引、感谢等。毕业论文可以根据其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选择,但至少应包括标题、姓名、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

(七)修改定稿

通过这—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三、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

(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

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本科以上和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类专职教师或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工作者,外聘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

(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选题——收集资料数据——分析构思——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题纲——论文初稿——反复修改——定稿等整个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按时完成论文。

2.指导教师负责对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写出评语,并给出论文成绩。

四、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认真思考,刻苦研究,勤于实践,敢干创新。

2.必须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

3.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写作任务,严禁抄袭他人作品和请人代笔。

4.学生应对本人的毕业论文质量负责,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化要求完成给定的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五、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按五级制记分(优秀100-90、良好89-80、中等79-70、及格69-60、不及格59-0),由指导教师评分。

六、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论文撰写期间各阶段工作的时间进程安排

1.第1—2周毕业论文选题调研,拟定论文提纲;

2.第3—6周完成论文初稿;

3.第7—9周完成论文修改稿;

4.第 10 周论文定稿,打印一份装进资料袋并提交及电子文档。

七、选题要求及选题参考范围

(一)毕业论文选题要求

1.实用性和科学性是毕业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本专业全面综合训练。

2.选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任务或社会热点问题。

3.选题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应在教学计划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4.鼓励并提倡学生发挥主动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商定选题。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参考范围

经济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经济管理范围内。为方便学生选题,特提供如下题目供参考(以下论文题目仅是一个选题参考方向,同学在确定某一方面论文题目时,题目要具体化,或是做其中一个子项目,对经济管理区域的某一方面中的某个项目(问题)进行一些“试论”、“初探”、“建设性意见”。)

a:金融方面

1.票据市场发展与票据法的完善;

2.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3.人民币升值后的利弊及风险防范;

4.试论房地产金融的发展与风险;

5.试论金融创新及我国银行的发展;

6.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7.货币政策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8.试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与发展超势(中间业务具体化);

9.现行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0.试论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

11.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12.试论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约束问题;

13.人民币汇率问题(我国汇率机制的改革历程及未来展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构想、人民币升值空间的模型分析、央行抑制人民币升值的措施及其绩效等。)(对某一方面、某一部门);

14.股市问题(保险基金入市对股市的影响、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几点建议等)。(对某一问题,建议性意见,简单化);

15.国有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16.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创新;

17.商业银行经营创新与风险管理问题;

18.论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

19.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研究。

b:企业、行业、区域方面

20.企业与市场关系问题研究;

21.诚信与房地产业的发展;

22.城市公用事业(具体化、改革初探)改革问题研究;

23.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的利弊;

24.企业发展与再就业;

25.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6.工业重镇(再创业的一些问题)〔初探〕;

27.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28.经济体制转轨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29.当前mbo(管理者收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30.国有资产流失途径及其解决办法;

31.职业经理人素质的提高与管理的规范化;

32.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33.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34.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研究;

36.机动车辆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宏观经济方面

37.规范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创造好的经济环境;

38.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9.西部大开发(所遇到的某问题,建议性意见,简单化)问题研究;

40.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

41.税收制度改革之我见;

42.私营经济的性质与特点。

第四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一、 引言

企业管理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如何不断降低成本,美国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在《新现实》中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他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可见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永恒的话题。

80年代以来,脱离计划经济的我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一部分企业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目标成本管理。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邯钢,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对成本管理进行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邯钢摆脱了产品积压卖不出去的困境,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在此之后,我国的许多企业纷纷向邯钢学习开始重视目标成本管理,国内不少企业先后采用了目标成本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目标成本管理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90年代后,中国的企业开始面临一个新的市场环境。这个新的市场环境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中国加入wto而产生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更加强调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正是这样一个新的市场环境的产生,提出了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如果能够从分析研究中找出原有目标成本管理的弊端,并剔除它,那也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了。

二、90年代后我国市场特点分析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大多数行业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我国的买方市场与西方高度发达的成熟市场相对比有所不同,并没有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买方市场主要是相对于短缺经济而言,并且主要是由于目前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积累起来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我国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供给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这就出现了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错位,于是出现了产品卖不出去的现象。同时中国加入wto,面临国外企业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造成国内企业竞争力加剧。但是,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对企业来讲新的市场条件下存在的机会也很多,应该说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

通过对90年代后我国市场特点分析,我们看到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开放对原有的企业管理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为改革旧的企业管理方法带来了机遇。下面我就从这两点切入,具体分析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改革创新的机遇。

三、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一)、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1.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缺乏应变性。

以往的目标成本管理往往只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而很少分析企业外部价值链;只重视生产环节的目标成本而忽视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目标成本,这样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内外部脱节,缺乏应变性。在这个顾客导向的时代,产量不断的扩大不见得会是赢家,能够掌握竞争的动脉,制定明确的竞争策略,且能全力以赴付诸行动,才会是胜利者。当市场售价下滑的速度大过于企业降低成本的速度时,也许这个企业将会成为市场上下一轮的被淘汰者。

2.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有目标成本管理竞争意识有待加强。

世界最大500强中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使国有企业同非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中外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未能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而对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而言,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

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必须计算竞争对手的成本。只有通过比较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与本企业产品的优劣处,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克敌制胜。

3.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传统的目标成本分析缺乏前瞻性。

在今日竞争激烈的时代,产品寿命周期更加短促,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目标成本管理不仅要研究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国内的企业往往缺乏对潜在消费需求的研究,因此出现产品积压的现象。当产品更新速度低于需求变化的速度时,所有生产活动都只是在增加成本。然而通过对潜在需求的分析,在现阶段增加合理的支出,反而可能在未来获得降低总成本的效果。如何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前瞻性,为保持产品长久的生命力服务,是我们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

4.成本动因增加,传统粗放型的目标成本管理变得落后。

国内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粗放的现象。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考虑的都是看得见的成本,未考虑到隐含成本;强调财务方面的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信息。然而成本的形成不见得仅仅是劳务及材料等显在成本,更多的是因为管理的粗糙或不科学等造成的浪费与损失即隐藏成本。如何认识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找出这些提高成本的动因,并加以剔除是我国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成本动因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成本,如果不改革以往的成本动因分析将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出现全盘失败的局面。

5.信息化迅速发展,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手工模式将逐渐被淘汰。

过去在手工模式下,只能局限在事后分析,往往还出现大量的人为差错。加之目标成本分析日益复杂,涉及数据日益庞大,使手工操作的难度大大加强。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条件下,就能建立从目标成本计划、预测、预算、控制到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目标成本管理的工作,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力物力,有助于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效率。信息化改造是企业管理改革的大趋势,因此也必须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手工模式改造。总之,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包括国际竞争,已成为目标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现实,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成为目标成本管理的难题。新的市场环境下从发展战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然,树立一个全新的目标成本管理成为各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的机遇

1.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和必要性(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

由于中国入世,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政府仅仅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不是市场主体,企业成为了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①,于是企业以市场为依托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同时,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地在市场中独立运作,企业目标成本的确立和核算变得更加灵活,使得目标成本管理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信息化发展促进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敏捷化。

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入世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规范促进了各类软件包括管理软件的开发利用,这也为目标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改造提供了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计算机系统一方面快而准地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各种成本核算数据,另一方面为目标成本的逐级安排分配提供了畅通的信息渠道。同时,计算机系统以高精度的运算能力确保了各级目标成本的计算和汇总的准确度。目标成本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汇总—核算—分配—再汇总—再核算—再分配”,不断循环推进,实现了目标成本的动态管理。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使之更为精良、灵活、高效。

3.通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更为及时广阔的外部信息。

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通讯、互联网产业的国外资本将大规模涌入中国,促进国内电子商

务环境和中国企业的日渐成熟。②通讯业的发展也为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外部信息。通过与互联网络的结合,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就能够快速获得最近的市场动态和信息,使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更为开阔的系统。互连网络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于目标成本的确立和变更,从而帮助目标成本管理更快更准确地对市场做出反应,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决策更科学、更灵活。

4.国内外企业进行先进技术的交流加快了国内目标成本管理技术进步。

目标成本管理在当今世界许多企业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同时也在新的环境下产生了新的管理思维,中国入世为国内企业拓展了向国外企业学习的机会。同时,由于入世促进了优秀企业管理人员的流动,从而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目标成本管理队伍。

新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激烈竞争已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企业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困难加剧,同时,对目标成本管理也提供了一种机遇,促使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引入新的管理观念,改造原有组织体系。要重视市场,重视战略的研究,重视结构调整,要在传统目标成本理念和管理方式上进行转变,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面,我进一步从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理念和加强目标成本控制两大方面提出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四、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一) 树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理念

1.树立战略目标成本意识

艾德华?戴明认为:“不断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创新永恒的主题。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为了降低质量成本;适时管理和信息化是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降低工资解雇工人可以压缩成本,但提高工资和福利也可以压缩成本。”③可以说,企业采用何种成本管理标准,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目标成本管理也必须树立战略的思想,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服务。

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目的是不断取得产品价格优势,却很少从企业战略角度分析问题。尽管降低成本对于企业而言,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情况下目标成本管理应为战略目标而服务。如追求低成本先导型战略的企业,其产品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存在很少的差异性。因而在确定战略地位时,以相对高质量低价格来获得其竞争优势是很重要的。而为了达到相对高质量低价格这个目标,所要求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应该是严格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相反,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其产品相对其竞争对手产品有很大差异性,因而应以高质高价来获得其竞争优势。目标成本管理应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目标成本应当设定在确保产品高质的基础上。在日益强调产品差异化的今天,不能以纯粹的节约支出来设立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增加产品价值、促进产品竞争力为中心。只有树立这样的目标成本管理意识才能科学地进行目标成本的管理,实现成本目标与竞争战略目标的一致。

2.树立竞争意识

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确定目标成本必须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下以面做得较好的日本五十铃公司为例。

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以对其竞争对手的汽车部件详细的比较研究为基础,为其汽车部件制定出目标成本。他们采用竞争对手同类产品中的最低成本作为自己部件的目标成本。如,五十铃的汽车驾驶装置的目标成本是以其对丰田的同类部件的成本分析为基础,而其挡泥板的目标成本则基于对日产的这类部件做成本分析。日本公司经常做这种研究,将其作为目标成本计划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旦某公司发现某一个竞争对手减少了某个零部件的成本,该公司就会紧跟着削减同类部件的成本。在日本五十铃公司经过20多年的验证中,这

种方法效果宏大。

国内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竞争意识薄弱的现象,优胜劣汰永远是市场竞争的自然法则,因此必须积极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争取竞争优势。具体做法是:先选择若干合适的竞争对象,分解竞争对手类似产品找出对方的优点,从类似品的优点加以构想,构筑本企业产品优化模型。在型式化、组合后再选择所要使用的要素,分解再加上各种资讯,确定产品目标成本。最后再做比较分析,完备目标成本尺度。

3.树立赶超成本意识

日本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最为巧妙的是将其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而非今天的市场。nec的一位财务预算专家安雄其伊说:"我们深知竞争对手也在准备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更好的产品",因此nec制定目标成本不仅参考现行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考虑到今后半年至一年内竞争对手在产品和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是赶超成本意识的体现。这种成本意识具有追求成本极限的“理想性”,也就是说与其设计合理的目标不如设计理想的目标,是一种无穷降低成本的思想。

企业的新产品都将要面临激烈的环境,因此要在现有规格上加追加预测将来的机能(成本提高的要因),而且,为了赢得市场的价格战略,于是,就要设定非常严厉的成本目标。用一个式子表示就是:目标成本=现状的市场价格+机能提高(成本提高要因)—价格战略(成本降低)。可见,树立赶超成本意识,改善成本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机能并降低价格。

4.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忧患意识

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正视现实,面向市场,以用户需要为出发点,在产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占领市场,增加市场份额。而价格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又主要取决于产品成本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成本与价格、成本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经营的关系,瞄准市场,立足内部,科学管理。用于目标成本管理方面就是要持之以恒地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满足顾客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要与市场目标挂钩。同时,要求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按需生产,尽可能实现“零存货”,这样可大大削减存货带来的资金成本和储存成本。

5.树立效益观念

成本效益可以理解为“为省钱而花钱”,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支,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为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从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为未来“增效”而重购成本效益的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价值工程思想的一种体现。在传统目标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目标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以此实现成本效益原则。

(二)加强目标成本控制

1.目标成本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应用广阔的范畴,它从时间上包含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又从管理的层次上包含了计算、核算和管理。过去在手工模式下,目标成本只能局限在事后分析,往往还出现大量的人为差错。并且,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反求法推算目标成本时出现了数据繁多管理复杂的局面。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条件下,就能建立从成本计划、预测、预算、控制到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目标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

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目标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使企业的各个环节相互监督,使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以实施信息化改造成功的广州五十铃为例。

广州五十铃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种生产模式必然导致每个产品的成本都会不一样。因此,无论从产品定价还是公司损益计算的角度来说,正确、及时的产品成本计算都是十分必要的。于是他们采用具有成本核算分批法的u8-erp软件,通过销售订单与生产令对应,一个生产令对应一张订单,按生产令发料,对每台客车的,目标成本进行核算。正确的产品成本核算为销售定价、损益确认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同时,通过对产品车耗用材料明细及成本构成的比例分析,控制了不合理支出并为企业目标成本的实现打下基础。事实证明只有将相关软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实现目标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并取得成功。p

2.目标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合理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目标成本的确定很难实现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横向信息交流,目标成本的计划缺乏统筹性和科学性。目标成本逐级展开时又出现各部门目标不一致,相互矛盾的局面。

9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日益复杂动荡的市场环境,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原有的塔型结构应当逐步向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转变。在这种结构中,一方面用计算机系统取代中层成本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成本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作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目标成本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成本管理,不仅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黑龙江龙丹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通过信息化改造和组织结构重组实现了目标成本全面管理效率的提高。原龙丹企业成本管理部门是通过各部门层层汇总上报的报表进行分析参考的,时常不同报表对同一项目的数据统计也不一致,令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决策。于是,一方面他们利用信息化工程进行企业项目改造,使各部门的所有报表以网页的形式分布。各级部门可以按其不同的权限查询相关的汇总报表和基础报表,所有报表自生产管理部门到上层领导部门都可以一目了然,所有的数据不存在汇总不一致而发生的多报少报隐瞒不报的情况发生。实现了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自上而下的一致性、透明化管理。同时,改造后的目标成本管理组织由原来的“多层结构”变为“扁平”结构,由过去的5-7个管理层次减少到现在的2-3个层次,由过去的“领导和分管”角色变成“流程经理”的角色。目标成本管理人员兼职化,原副总经理兼主管部的部长,也兼了主管部核心业务科的科长。通过兼职化实现了由“多层”向“扁平”的合并,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直线挂接。不仅大大精简了原有的臃肿机构降低了成本,同时,各个目标成本管理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积极变动目标成本的确定。

3.目标成本管理过程全员化

目标成本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面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是通过成本主线,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和环节有机统一起来的一种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所谓全员,是指上至企业经营者,下至每一位员工都是成本管理者、责任者,成本、费用的降低与 每个人有关。全过程,是指成本管理贯穿于从生产设计、布局、生产准备、产品生产、加工,从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到生活后勤、机关科室等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 、每一道工序和每一项工作。

全面,是指目标成本管理不仅包括可以控制的材料、配件费, 而且包括所有与生产、辅助、生活后勤和管理工作等有关的一切成本、费用的管理,如工资 、电费、设备租金、办公费以及物资采购供应、废旧物资的回收等。

目标成本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和每个员工,集中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所谓人本管理 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的主体是人不是物,企业管理主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推行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必须从提高每一个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素质出发,层层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培养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管理网络。

目标成本管理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管理到位是保证,而尽快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成本管理队伍则是深化、细化全员目标成本管理的迫切需要。可见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每个部门和环节,关系到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利用。总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4.目标成本核算科学化

成本核算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传统的成本计算包括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而现代成本核算不仅仅局限于为产品设立成本目标,而且在开发准备、确定设计制造方针、投产准备、物流和定价各个领域均可实施。因此,计算对象应从产品部件实物对象扩展到抽象的功能对象 ;计算基础应从财务会计基础转向管理会计基础;计算内容也并非是全部成本或平均成本,而可采用部分成本或增量成本;计算方式既可采用各种成本要素逐项加计形式,也可以成本要素加以划分后,逐个以物理特征为基础进行理论的或统计学的分析计算,同时根据需要既可以概算也可以估算。

五、结束语

建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具体要求。只有对此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摆脱旧的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其次,要学习西方国家应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经验,为我所用。第三,要从本企业实情出发,创造具有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进行任何管理的创新都是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的经验中得出的,本文对于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还仅限于一些理论上的探讨。汤姆?彼德斯认为,创新如果不能提供使用价值更高、相对成本更低的新产品和新方法,如果不能更快地取得这些成果,那么这个创新不是一钱不值就至少要暂时被束之高阁。④因此,在对原有目标成本管改革与创新中必须注意改造的有效性,务必要使改造后的系统能够大大提升企业原有目标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效率,不然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不但没有降低成本还会增加成本。落实在具体企业中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具体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进行具体的部署和改造。本文在如何建立与差异化相适应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如何改造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结构,根据具体业务流程增、减哪些职能部门等等这些具体运用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沈伟忠

2014-12-26

第五篇: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格式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任务书

2014-06-12 16:12 来自: 一、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综合检验,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写作过程

中应结合本身工作进行选题,认真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进行撰写。

毕业论文是整个函授教学中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所学工程管理知识的结晶,也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检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运用所学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身所从事的项目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运用所学工程经济评价

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技术经济评价现状,提出改进意见。撰写毕业论文,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查阅参考书目。论文应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论据充实,论证周密,数据准确,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在理论上

或实践应用上有参考价值。

二、论文参考题目:题目自选(要与所学专业相关)

三、时间安排

1、毕业论文指导时间: 2014年 3 月10 日?8 月3日

2、毕业答辩三天: 2014年 8月4 日? 8月6日.

3、本次毕业论文总负责人:马林,指导教师:严荣。

四、对论文写作具体要求

1、毕业选题必须在专业的范围内(可在参考选题中选,也可以自定选题)。

2、毕业论文的文体要求:以议论文为限。

3、毕业论文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打印稿,字数不少于8000字。

4、论文的质量要求:首先必须独立完成不能抄袭,此外必须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论证清楚、

语言通畅。

5、论文必须包括三部分内容:内容摘要、关键字、正文、参考资料。

6、常见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原因

(1)选题超出专业范围;(2)文体不符合论文要求;(3)严重抄袭行为;(4)字数严重不足

(或严重超出);(5)立论错误,观点陈旧;(6)答辩过程中,回答提问所问非所答,错误回

答超过三分之二;(7)答辩过程回答问题与论文实际不符(论文非本人所写)。

五、毕业论文结构

毕业论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目录、内容摘要、正文、

小结、致谢、参考文献等,有关要求如下:

1、内容摘要

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一般字数控制在400字左右,采用小四号宋

体,要有3-8个关键字。

2、关键词

3、前言

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

问题;阐述本论文的指导思想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正文

正文要求字数在8000字以上,一般分若干章,每章分若干节,又可分若干小节,应有清晰的论

点、论据和总结。

5、结论

概括说明论文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点,有何创新,达到什么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

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6、致谢

简述自己写作本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感谢。

7、参考文献

正文后面一般包括若干篇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或期刊名,书号(杂志号),出

版日期或刊出日期。

列出的参考文献应英文书目在前、中文书目在后(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顺序排序,中文名以拼音

排序顺序,同一作者,按出版时间顺序)。

六、毕业论文的打印要求

毕业论文的排版要求: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各章节标题均采用黑体字,页边距

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七、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是保证学员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重要条件,指导教师要清楚掌握学员论文

撰写状况,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

管理过程如下:

1、发题

论文参考题目:题目自选(选管理类和经济类),利用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收集相关资料。题目选定后要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选题范围要适当,能与自己的实践紧密联系,最好就某一个问题进

行深入剖析,不要求面面俱到。

2 、中期检查

在毕业论文的中期进行,由每个学生电话向指导教师口头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在5月20日至6月1日之间将撰写的论文交于指导教师评改,同时要写好中期报告,不少于400字,要真实反映论文中的实际问题。如不能与指导教师联系视为没有进行毕业论文,不准参加毕业答辩。指导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对于撰写毕业论文不认真,未按计划完成工作量或表现差者要及时提出批评、警告,指明努力方向;对于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有条件的可对其工作量作适当调正,以充

分发挥其积极性及潜能。

指导教师:闫荣电话:2138105手机:13519586325

通信地址: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邮编750021

3、结题检查

在答辩前一周,由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对学员在中期汇报情况及学员设计内容进行全面检查,

并予以鉴字。无指导教师鉴字者,不得参加答辩。

八、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两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题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

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

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四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可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随问随答。根

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

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

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九、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1、优秀

(1)能全面完成毕业论文的各项任务,大量阅读参考资料,具有较强的论文撰写能力。论文内容

新颖,论点清析、论据充分,具有一定价值。

(2)论文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概念清楚,结构明淅,观点正确,数据处理和公式推演合

理正确,书写整洁,条理清楚,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或应用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撰写论文工作中,态度认真,刻苦钻研。

(4)答辩过程中,对所提的问题回答正确,有独到见解。

2、良好

(1)能全面完成毕业论文的各项任务,阅读一定量的参考资料,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2)论文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见解,概念较清楚,观点较正确,数据处理和公式推演较合理正确,

书写较整洁,条理较清楚,理论能联系实际,在理论或应用中有一般的参考价值。

(3)答辩过程中,对所提问题回答正确。

3、中等

(1)能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各项任务,尚能阅读一般的参考资料,独立工作能力一般。

(2)论文在理论上尚有一般的见解,概念尚清楚,观点尚正确,论文书写尚整洁,条理尚清楚。

( 3 )撰写论文工作中,态度较认真。

(4)答辩过程中,对所提问题基本回答正确

4、及格

(1)尚能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弱,阅读参考资料较少。

(2)论文在理论上无独立见解,一些概念不甚清楚,论文书写尚整洁,条理尚清楚。

(3)论文工作中态度较认真。

5、不及格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不及格:

(1)不能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写作。无中期报告,无指导教师批示,对老师

提出问题没有改正。

(2)论文概念不清,公式推演有严重错误,计算不正确。

(3)论文结构不完整,内容有原则性错误,无应用价值,无参考书目等。

(4)论文出现严重抄袭现象。从网上或其他参考书目中引用的段落,数据必须指出出处(书名、)

如果没有出处,一律视为抄袭。

(5)答辩过程中不遵守答辩纪律,顶撞答辩委员及老师者。

(6)答辩过程中答辩不合格,对答辩委员会委员提出的问题超过三分之二错误者。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处

2014年1月12日

默认推荐访问其他精彩文章: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指导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word该篇DOC格式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共有2860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下载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