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党建论文 >

着力增强新形势下基层宣讲工作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3-11-13 08:54:0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着力增强新形势下基层宣讲工作的有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使之武装全体党员干部,从而带领广大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制胜的法宝,也是一名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步入新时代,如何宣讲好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心中生根开花?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与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对接?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一、有效内容—让理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干部群众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联系实际地学习。党校教师开展理论宣讲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了解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缺所惑,做到有的放矢。

(一)讲理论。要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宣讲中要善于将话语风格转化,将形而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而下的具体实践,做到潇洒自如,沟通时游刃有余、解释时条理明晰。

(二)讲政策。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推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以具体事例讲透国家政策,回答更多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社会正面舆论。

(三)讲故事。宣讲中多用朴实无华的家常话、大白话,多举老百姓身边的事例和他们感兴趣的故事,用栩栩如生的真情实感打动人,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精神上解压。

(四)讲道理。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校教师要学会用学术讲政治,把课讲熟、把理讲透、把人讲服,让干部群众明白就是这么个理。

(五)讲成果。让干部群众明白就是这么个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成为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充满生机活力的好制度,就在于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同时还在于它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善于总结、自我修正的制度品格,不断从新的实践中获得生机活力,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好制度。如何宣讲好这一制度,需要结合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成果来讲解。

(六)讲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实际工作中,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党校教师要充分运用“一线工作法”,到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多听多看多问,虚心听取各方不同意见,处处留心、事事留意,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发现典型、发现思路、发现路径,让干部群众明白就是这么做。

二、有效方式—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

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要加强方法研究,坚持守正创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中,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一)把握几组关系的深刻内涵

1.“传”与“释”的关系。理论宣讲的“传”是指传导传递。传导传递党的创新理论要求精准,要求讲好“普通话”,不能自说自话。在讲好“普通话”的基础上再讲“地方话”,即在精准传导传递党的创新理论的同时寻找与地方实践的连接点;传导传递党的创新理论要求注重语言艺术。语言传导传递是一门艺术,把握好这门艺术,传导传递效果很不一样。作为宣讲者,要把自己的宣讲当作艺术作品来琢磨,在语言的裁剪和表达上下功夫。理论宣讲的“释”是指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不是做“二传手”,不能照本宣科,而必须进行理论上的阐释。传导传递过程就是阐释过程,阐释过程就是理论概括过程,就是逻辑演绎过程。这就要求宣讲者平时要注重理论涵养。

2.“新”与“旧”的关系。理论宣讲的“新”包括多种涵义,具体包括对创新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阐述要新、对支撑创新理论的基础理论解析要新、对创新理论素材选择要新等。“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理论宣讲的“旧”是指创新理论的源与流要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具有继承关系,“新理论”新在哪里?与“旧理论”相比较,有哪些继承和发展?不讲清楚这些关系,听众就难以透彻理解。处理好理论宣读“新”与“旧”关系,要求宣讲者掌握史学知识。宣讲经济创新理论需要掌握经济史;宣讲政治创新理论需要掌握政治史;宣讲党的建设创新理论需要掌握党史;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3.“深”与“浅”的关系。理论宣讲的“深”是指理论宣讲的深度。理论讲深讲透才有说服力;理论推演逻辑愈缜密,愈能抓住人。只有深刻的理论才能阐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只有深刻的理论才能直抵人心,只有深刻的理论才能成为前行的动力。要做到“深”,理论宣讲者需要有较高的理论造诣,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熟练地运用学术研究成果,用学术讲政治。理论宣讲中的“浅”是指“浅出”,即通过通俗简单的道理把创新理论讲清讲透。所谓大道至简,任何看似深奥的理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是最为简洁的思想。理论宣讲中“深”与“浅”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深入浅出,这就要求宣讲者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宣讲的理想效果。

4.“雅”与“俗”的关系。理论宣讲的“雅”是指宣讲要讲究规范性、体现科学性和一定的权威性,让听众感觉到报告有思想有深度有厚度。理论宣讲的“俗”是指接地气,用听众听得懂的故事和语言来宣讲,拉近宣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宣讲只有贴近听众,才能抓住听众、打动听众、感染听众。这就要求宣讲者在练好理论基本功的同时,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网络信息、做好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

(二)把握几个关键要求

1.学好新理论。理论宣讲员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常学、早学、深学、重点学、融汇学、系统学、反复学,沉下心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精髓要义,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只有学深悟透才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选好故事。从小故事、小镜头、小切口入手,把“大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讲究语言温度,用大伙日常使用的大白话,让人听得懂、能领会、记得住;注重用故事讲理论,凸显故事里的中国共产党、故事里的中国和世界、故事里的人民、故事里的美好生活。用务工人员行李变化的故事讲中国共产党为什“能”,用淮河安澜的故事讲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用疫情防控的故事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精准扶贫的故事讲共同富裕,用“厕所革命”的故事讲人民情怀,用种子培育的故事讲粮食安全,用园区建设的故事讲科技创新……从“一带一路”到对外开放,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到区域协调发展,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有没有、好不好”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3.顶天立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党的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宣讲者不是“搬运工”和“二传手”,必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才能在“顶天立地”中提高理论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理论性要求宣讲者对理论知识了然于胸、运用自如,深刻把握理论知识的逻辑、内涵、外延、实践路径等,把理论逻辑、思维方法、基本概念、主要观点、重要问题讲准确、讲透彻、讲明白。实践性要求宣讲要落到实处,将理论宣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用理论解释社会现象,指导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宣讲内容应贴近生活,少点照本宣科,多点百姓身边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阐述理论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使群众相信这是一个有趣的宣讲。应提前调研,了解受众的生活实际、所思所想所盼,将宣讲与解决受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使群众相信这是一个有用的宣讲。

4.形象生动。深入基层做好宣讲工作,要针对受众群体有益的方式开展好工作,在实践中要把握两个原则,即:易讲易懂原则和形象生动原则。百姓宣讲的本质就是用群众身边的人,讲群众身边的事,通过小故事讲好大道理,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好,从而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

三、有效结果—让受众拓视野、增本事、长才干

宣讲的主要目的是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本领。党员干部最怕能力恐慌。要通过宣讲,让身基层的党员干部着重提高四种能力。

(一)提高融入群众的能力。能够融入群众、会做群众工作,是干部必备的基本能力。人在基层,只有熟悉基层,接通“地气”,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重在身入、心入、融入。

1.身入。身入,就是到群众中去。要经常去, 像回自己家里一样,常去群众家里串串门,开开场院会,了解群众生产生活,访贫问苦、帮困解难。要真下去,到老百姓家里看看米缸面缸里有没有吃的,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一起干干活,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的身入,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2.心入。如果进村入户只身入而不深入、更不心入,就像葫芦掉进井里,看着下去了,但还漂在水面,适得其反,会造成更加负面的影响。要诚心实意,“喝茶不带杯子、吃饭不挑筷子、坐凳不垫垫子”,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群众一眼就能看穿。要心里始终想着群众,说话办事都站在群众的角度、多考虑群众得失,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3.融入。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干部要在与群众朝夕相处,在共同劳动生活中增进了解,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增进感情,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人少事多,提高工作质效,必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实际工作中,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怎样才能迅速发现问题?关键还是要深入到工作中去,天天坐在办公室,翻文件、看报告,道听途说,肯定发现不了问题。要充分运用“一线工作法”,到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多听多看多问,虚心听取各方不同意见,包括领导、同事的讨论,群众的来信访来访等,处处留心、事事留意,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2.能够精准分析问题。问题和矛盾,有的显而易见,有的深藏于表象之中,还有的错杂复杂、相互交织,要精准分析,挖掘深层次原因,找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分析得越透彻,解决起来就越有针对性。分析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否则就有可能被问题的表象迷惑,导致分析方向跑偏。要多角度、多层面,广泛收集信息,不能仅听一面之词,通过大量信息找出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能够主动解决问题。问题客观存在,绕不开躲不过,不解决就会越积越多、越积越大。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最根本的是根据分析找出的“病根”,精准施策、有的放矢。解决问题,可以由大及小,也可以由小及大,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有效的办法。主要问题容易解决,就先解决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很容易自动土崩瓦解;次要问题容易解决,就先解决次要问题,个个击破,再专攻主要问题。遇到阻碍要随时调整处理问题的方法,用不同策略、从不同角度,一步一步地解决。

(三)提高引领群众的能力。群众的觉悟有高有低、认识有对有错、要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及时引导引领就会朝好的方面发展,凝聚正能量,反之,就会朝坏的方面发展,形成负能量。基层干部要注重引领群众爱党爱国,引领群众遵纪守法,引领群众致富增收,引领群众文明向善。

(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是基层干部必须面临的现实课题。

1.用法律,讲原则。化解矛盾纠纷首先要讲原则,在法律法规许可的限度内,合情合理地解决。如果为了息事宁人,一味迁就、退让,甚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乱解决”,无条件满足一些无理要求,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永无休止。坚持原则,首要就是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包庇。坚持原则,还要严守法纪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不合理的诉求,要坚决守住底线,不乱开口子,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用感情,不麻木。严格按政策法规办事,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基本底线。同时,也要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带着感情解决问题。对确有困难需要解决的,诉求合理的,要尽已所能地解决;诉求不合理的、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群众的难处,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理顺群众的情绪。简单粗暴地把群众拒之门外,让群众来回转圈跑腿,群众不会买账。

3.用方法,不机械。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去化解,效果可能差别很大,这就是工作方法的问题。处理矛盾问题,除了坚持原则、融入感情,还要学会随机应变,结合实际,灵活处理。要讲究策略,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用不同的办法,比如,对来信来访的群众要热心,对有阻力的问题有决心,对疑难问题解决用恒心等。在多实践、多领悟中,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

word该篇DOC格式着力增强新形势下基层宣讲工作的有效性范文,共有558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着力增强新形势下基层宣讲工作的有效性下载
着力增强新形势下基层宣讲工作的有效性.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