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学论文 >

知行合一,生态活动培养学生生态素养

发布时间:2023-01-16 17:41:5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知行合一,生态活动培养学生生态素养

青川县青溪镇中心小学校禹丽萍 徐小波

【摘要】生态道德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合格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生态文明素养欠缺,学校德育工作相对薄弱的现状,结合学校和学生现状,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体验教育,用以促进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形成和家校共育。

【关键词】生态德育;生态活动;知行合一;生态素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指出:教育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种。如果学生在校时没有接受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没有具备生态文明素质,走向社会可能会仍然沿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思路。

一、农村小学生态德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欠缺

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不高,他们为图一时之利,乱砍滥伐森林、焚烧麦秆污染环境、猎杀动物,成了环境的破坏者,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加之学校疏于生态方面的教育,造成了学生生态意识的淡薄。由于学生和家长过多关注了语文、数学等文化科目的学习,忽视了对基本的生态环保常识的了解,导致了日常生活中生态文明常识的缺乏。到处遗撒垃圾、浪费水和粮食、污染水源、虐待小动物等现象时有发生。绝大部分学生从个人卫生到环境卫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留守儿童更突出。这部分学生很少或很难受到家庭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差,随地吐痰小便、不懂得节水节能、不爱惜粮食。

(二)学校生态德育活动实施策略不科学

1.课程实施中没有体现地域特点

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往往涵盖有生态文明环保知识,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照本宣科,极少开展活动或没有结合地域资源去创设德育情境,组织德育活动。学生被缩小了亲近自然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更难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更难亲身体验大自然生命的丰富多样。

2.教师指导缺失,活动形式单一

德育教师未能按《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教学模式。活动前目的不明确,策略不清晰,对整个活动缺乏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活动中缺乏指导和监管,参与指导不力,课堂和活动没有有机结合;活动后总结反思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

3.德育活动随意性大,零散无主题

德育教师组织活动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好具体的主题和活动形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无规划、随意性大,学生的参与性不强,主体性没有显现,甚至激发学生的厌烦情绪,达不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目的。

4.家校共育没有形成合力

多维度的生态德育主体,有利于增强教育合力。原先的 “学校-教师-学生”育人体系是单一的,需要与家庭、社区整合,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做到整合德育资源和力量,使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和家庭德育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的德育工作基础和体系。

二、生态德育活动是落实生态德育的重要途径

生态道德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要利用活动课教学时间,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道德素养,针对学生、家长的生态文明素养欠缺,学校德育工作相对薄弱的现状,我校开展了生态德育特色建设,对农村小学生态德育活动的实施有了初步的探索。

(一)生态德育注重学科渗透,知行合一

陶行知先生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生态德育的主要阵地。利用国家课程渗透生态德育,唤起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挖掘语文、科学等学科相关内容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通过课堂生态理论的学习,规范受教育者的生态行为,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二)生态德育以活动育人为主,循序渐进,榜样示范

德育的基础性特点要求通过创设德育情境、组织德育活动,促使受教育者获得体验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态德育注重长效机制,十分注重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行为养成,使之成为公民的行为习惯伴随一生。刘惊铎就此提出了“生态体验”这一德育理念。

基于此理念,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挖掘了本土生态德育资源,创新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态科学知识,规范学生生态道德行为。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在学校和社会等环境中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体验场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态体验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将生态知识、技能获取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自然教育内化于心,深化绿色文明生态道德意识,逐步锻炼其生态环保意志,自主自觉践行绿色环保行为,达成生态人的培养目标。

1.常规活动

学校制定了《班级常规考核细则》,把绿色班级和绿色校园创建纳入考核中,早中晚定时打扫卫生、检查常规。每班有固定的卫生角、图书角、花卉种植角、公共区域绿化带。评选环保小卫士,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相应的奖励。

2.主题活动

我们坚持开展各种生态实践活动,创设自然、真实、动态的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习惯,将课堂与班队会、艺体活动相结合,将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让学生知行统一。确立了生态环保主题活动。每月份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具体情况制定活动主题,渗透生态环保意识。如“环保知识竞赛活动”、趣味运动会废旧物品制作工具、六一节进行环保作品展示、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爱鸟护鸟”活动、清扫家乡……各种形式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意识,掌握了正确的生态环保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活动中,课堂引领与实践活动结合,分散活动和集体组织交叉,校外和校内教育力量融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实施过程中,每一项活动按照学生年龄从低段到高段分层设计,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增加逐步达到对绿色生态文明素养的认识,能够持之以恒地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绿色生态环保方式。

(三)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全面全员参与

1.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注意发掘家长资源并使之发挥德育功能。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学校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学习科学的生态德育方法,更新育子观念,促进家校交流和合作。

2.聘请专家做有关生态学、环境科学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重大环境问题,并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中去。组织学生参观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平村、蘑菇园校外德育基地,积极参与社区生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环境卫生工作,比如到农村宣讲不焚烧麦杆,开展清除白色污染、保护河流、植树种草、清扫家乡等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生态德育是落实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正确举措,是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体现,是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如何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提高生态德育的实效性并密切家校关系,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惊铎,权利霞.生态德育的理论架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9-52

[2] 李伟胜.班级德育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6,(1):21-25

[3] 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word该篇DOC格式知行合一,生态活动培养学生生态素养范文,共有314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知行合一,生态活动培养学生生态素养下载
知行合一,生态活动培养学生生态素养.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