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学论文 >

用中考的魔棒点化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技巧

发布时间:2018-07-04 08:06:1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从中考试题“背起行囊走襄阳”得到的启示

——用中考的魔棒点化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技巧

湖北省襄阳市米芾中学  王新华

 


关键词:民俗地域文化、课堂渗透、实践渗透、发扬传统

内容摘要:民俗地域文化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民俗文化。主要包括衣食住行、节日娱乐、禁忌习俗等等,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的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各地的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延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教育,对于年轻一代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不仅仅利于时代的需要,还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及健康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地域文化教育,从襄阳市的一道中考题可以得到四个方面的启示。

正文:北大教授钱理群在《贵州读本》中提出“如果年轻一代,对中国这块土地,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在认知上无知,在情感和精神上疏离,我认为是可怕的。”要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教育,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民俗地域文化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民俗文化。主要包括衣食住行、节日娱乐、禁忌习俗等等,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的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各地的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延续,对于年轻一代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语文课程渗透民俗地域文化,已不仅仅利于时代的需要,还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及健康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因为,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传承着着几千年灿烂的民俗地域文化,博大精深,这也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样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的作用。

2016年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对“综合性活动”的命题方式,独具匠心,新颖靓丽,对如何加强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请看试题:

9.走襄阳,开阔视野;游天下,增长见识。班里开展“背起行囊走襄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背起行囊一起出发吧!

【拟写标语班主任说:“襄阳,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襄阳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干吧!”请你……拟写宣传标语。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

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  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  活动三:                      

【明辨节日】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访 民风民俗间隙,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破解密码】活动归途中传来消息,今年襄阳有四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引发了大家热议:“最美家庭”“美”在何处?请认真探究以下两则材料,破解“美”的“密码”。(2 分)(材料略)

    试卷中命题者创造性地把课本“背起行囊走四方”综合性活动,灵活变化为“背起行囊走襄阳”,通过试题,引领着考生愉快地参与自己家乡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世界。“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在行走中体验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并借此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的语文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分析仿写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等,很好地阐释了语文即生活的理念。【明辨节日】,命题者引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让“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变得触手可及,很自然地激发其爱祖国爱家乡的自豪感。【破解密码】,探究襄阳市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美”的实质,该试题强烈的时代感扑面而来,让“师者”“传道”不再那么空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春风春雨中潜移默化为学生的理念。

    如何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这道中考试题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启示一,应该引导学生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走进文化。语文即生活。难道把语文课本上的几十篇文章教完,就算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了吗?语文在生活里,生活里面有语文。年轻时的司马迁登泰山,探禹穴,访黄帝故里,为以后写就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年轻时的毛泽东上衡山,下湘潭,听农民心声,写出了大革命时期关于农民问题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年轻的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先贤,在游山玩水、走街串巷中去考察民情、了解文化、写写游记或者调查报告呢?而且《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各地民俗地域文化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地渗透进民俗地域文化,就必须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身去实践,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科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引用。”。

启示二, 立足文本,课堂渗透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涉及到民俗地域文化方面的内容,教师可适当进行有效的文本拓展延伸。比如在鲁迅的《阿长与<三海经>》中讲到“吃福橘”,新年第一天说祝福语等等这些地方特色的文化,人物形象就更为鲜明,给人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启示三,应该引导学生深挖家乡的地域文化。所谓地域文化,广义上是指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它包括地方的政治、经济、历史、名胜、环境、风俗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比如村居秀士(康志煌)的《襄阳赋》,襄阳的文化经典十分丰富:从熊绎始祖羊杜祠、史家凿齿聂海胜两度飞天襄阳大桥飞架,应有尽有。读读《襄阳赋》之类的襄阳地域文化文章,学生会对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倍感自豪。

启示四,地域文化渗透教育,应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领会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这几点启示,得益于中考魔棒的点化。

 

                               2018/3/9   于襄阳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2.钱理群  《贵州读本》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3.“村居秀士(康志煌)2014年12月14日于闽泉州市永春县发表的《襄阳赋(新篇)》。

 


word该篇DOC格式用中考的魔棒点化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技巧范文,共有325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用中考的魔棒点化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技巧下载
用中考的魔棒点化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技巧.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