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27 17:37:2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与对思考

 三门县珠岙镇中心小学   章以帅

摘要:新课改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水平,随着在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使学生意识终身锻炼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 学生 体育锻炼 习惯  现状分析  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协调作用,使大脑皮层神经的平衡性和准确性得到有改善,提高人体的感知能力,促进大脑思维灵活性、协调性的发展。很多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身心疲惫,加上父母、老师给他们施加的压力,使他们常常表现出紧张、厌倦的情绪,甚至还有厌学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使遭受挫折后的冲动得到升华或转移,可以消除轻微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在运动时,学生会暂时遗忘那些学习上的烦恼,从而起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人的自豪感,树立自强的意识。所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体育教师要注重小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认识转化为自主锻炼的动力。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注重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养成,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一、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分析

1.学生没有习惯

近几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小学生基本上没有了家务劳动,学校的体育课也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体力活动。目前小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学生在家娇生惯养现象非常普遍,早起早锻炼、晨跑、参加运动的很少,看电视玩游戏的是被父母要求参加各种辅导班

2.家长不够重视

受整个社会经济及教育形势的影响,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上的要求,出于对孩子“爱”的角度,弱化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肥胖、近视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在大部分家长眼里,学习好的孩子便是好孩子,他们只关心孩子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给孩子吃好、穿暖就行了,对孩子的体育活动非常忽视。

3.教师认识不清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很多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上体育课只是让孩子们自己玩,不注重学生各种常规体育锻炼。还有些老师甚至把体育课拿出来上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这种传统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学生体育检测不达标,体质有所下降。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思考

1.提高锻炼习惯认识

多年,很多老师在上体育课时喜欢让学生利用身体训练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对学生体育课的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假如没有正确的态度和习惯,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不可能做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反之,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好的态度和习惯,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比如:大部分中高段学生不喜欢跑步,一说要跑步就发出抱怨的声音,根本说不上对跑步产生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跑步产兴趣呢?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爱好踢球,听说这节体育课要踢足球,学生都特别兴奋,因此,我体育老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踢球比赛,这样学生的速度和耐力不知不觉的得到了发展。课的质量和效率也了明显提高。所以,体育老师要按照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积极活跃,想象力丰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1)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感受体育精神

充分利用学校宣传平台进行体育知识体育精神的宣传。利用宣传语、运动图片、校园广播、校园网等,采用讲座、知识竞赛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长期的体育文化宣传。比如借助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利用国内外学生喜爱的体育联赛影响力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和宣传等,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而激学生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体育参与意识,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重视体育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效益

小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渠道。体育课不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和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是既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宣传,让学生学习体育文化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还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文化。同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少年儿童的个性,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来锻炼,发挥个学生自身的特长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小学生更好、更快地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意识。

3)健全学校体育制度落实体育文化

校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以及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学校体育制度的保驾护航。没有完的体育制度,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更不可能使学生养成自觉的体育锻炼习惯。校园体育制度的创建首先要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成长发育的特点有不同身体质量的衡量指标,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小学生在身体素质的耐力、韧性、力量、速度等方面的测试标准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所以学校在制定体育系列制度、体育竞赛活动中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制定。而那些超越低于或高于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训练会给学生的健康带来终生的伤害。其次,学校体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检验,因此,学校制度的生成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和适时提升。再次加强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体育制度的认同感,这是严格执行制度的重要保证,用制度来保证校园体育质量的实现,增强体育制度执行力。

3.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兴趣,表现出积极情绪,而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所以说兴趣、爱好是使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前提。如果学生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就更容易形成习惯,学生打球时感觉不到累,原因是因为他们对打球有兴趣,此时,体育教师要进行慢慢地深入,学生就会懂得更多打球的门道在这个过程,学生对打球会越来越有兴趣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也会随之养成

作为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是,要把“学”和“玩”有效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学”和“玩”的时间和空间。如:大部分的男孩子都喜欢球类,不喜欢单纯的跑步,特别是长跑。女学生比较喜欢球类、游戏、跳绳等,也不喜欢长跑。根据学生爱好及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巧妙运用不同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比如长跑课,教师直接说“今天的体育课是长跑”,多数学生会有抵触和反感情绪,如果教师换一句话说“今天这节体育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内容是运球和跳绳比赛”。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劲,个个想一试身手,同样是长跑,效果显然不同。这样,学生自然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养成锻炼习惯。

4.优化体育锻炼方法

小学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指的是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不能说能参加体育锻炼,就说他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能把所有的活动都说是体育活动,不是所有的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如果没有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是无法达到预期锻炼效果的,有时还会损害到学生身体健康。要想真正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就合理运用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做为一体育老师,要不断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掌握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锻炼。首先,要选择适当方法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简单知道器官的功能,体育锻炼的常见卫生常识,体育活动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合理科学体育锻炼活动对小学生人体生理变化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其次,要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要有科学合理的锻炼程序和达到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以及为什么在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和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5.合理利用场地器材

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学校体育器材在配置上不尽人意,体育器材数量少,品种不齐,很多体育器材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场地成人化。比如篮球场,往往只适用于高年级个子高的同学,大部分小学生根本连球都投不进去。怎么让学生喜欢呢?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应该把场地改造成适合学生的运动乐园,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进行有效的改造和开发。

比如,废报纸、饮料瓶、绳子等,都可以把它们用体育课,体育活动的乐趣是无穷的。报纸可以一物多用整张报纸可以顶风跑可以折飞机进行投掷,团起来可以作垒球用。另外,在持轻物投掷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做沙包,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积极性。再如利用操场上种植的树木,让学生在炎热的夏季做救护小游戏,绕树接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器材价格低廉、简便、易练,危险性小,也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乐于参与,因此也有利于他们锻炼习惯的形成。

6.开展多彩体育活动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多天性好动,喜欢玩游戏和体育活动。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体育节、运动会等活动。通过各种丰富、有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持续的良性强化刺激,逐步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使他们体格强健,积极进取,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育的功能

体育组设立简单易行的各种比赛项目,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不用太费时却又得到锻炼,又保持了锻炼的高度热情。如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跳绳、拔河、走高跷、齐心协力等小型体育活动,学生对这种喜闻乐见的比赛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便自觉的去锻炼,并乐此不疲。学校每年要举行一次运动会。校园运动形式新颖、项目多样,尽量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在项目设置上有跳绳、班级接力赛、乒乓球、50米、100米、200米、400米、跳高、跳远、垒球、铅球、踢毽、带足球绕杆接力赛等;二是学生参与面广,每次运动会除了单项比赛外,都设有集体项目,有项目的学生达85%以上。三是准备充分,组委会提前2——3月策划安排,各班级提前1——2月就训练,因此活动持续时间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系统训练;四是活动气氛热烈,安全有序。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重点在于建立良好的信念,形成锻炼意识、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及有效的自律行为。做为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多钻研,多实践,既重视课堂教学效果,也要照顾学生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多动脑筋,努力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主要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荦编著《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月版

[2]梁龙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J].中国学校体育.2013.5.

[3]丁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3. 

word该篇DOC格式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范文,共有507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下载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