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07:54:0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多篇

【第1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队伍不断扩大,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为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因此,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对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

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北临长江,南接江西,面积为3256平方公里,人口为53.5万人,辖1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地形分布为'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65所,其中:幼儿园5所(含民办2所)小学318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办2所),职业高中2所。现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园)幼儿4509人,小学生42514人,初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职高生3308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至县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全县总人数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东至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课题于20xx年4月着手准备,并向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省教育厅教科研1号文件于11月22日批准立项,根据省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本课题予以开题。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全县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公平教育,推进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县国家,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对象:全县初、小学(含学前班、幼儿园)的留守儿童。

2、研究的问题:调查研究全县初中、小学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课堂学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归纳分析出带有共性的问题,认真解剖分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提供事实依据。

3、研究的对策:一是调查总结各校现正实施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对此提出切合实际且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验证和完善。二是借鉴外地成功教育的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就我县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问题,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为国家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课题实验的目标与要求

本课题实验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是: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东至山区县留守儿童教育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法,切切实实地为全县教育的再次腾飞做出应有的努力。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与要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落实。

在县教育局、关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课题组由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县教研室主任汪名杰同志全面负责;陈相元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问卷调查工作,由陈相元同志负责,课题组全员参与。实地调研座谈工作,分三个小组进行:汪名杰(小组负责)、黄晓东、王清华;陈相元(小组负责)、程赛华、汪孔悦、袁延清;廖立平(小组负责)、鲍岚、梁东胜。座谈会类型及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家长代表等三种类型,学校覆盖县城与农村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数据统计、文字处理等工作:由鲍岚、廖立平同志负责。调查座谈等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由程赛华同志负责。重点研究学校:由王清华、汪孔悦、梁东胜、袁延清等同志负责。阶段成果汇总工作:由黄晓东同志负责。终结性研究报告:由汪名杰同志负责。成果鉴定准备与协调等工作,由陈相元同志负责。

2、明确课题实验开展的三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课题组,酝酿、论证、起草、修改和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积极向省申报立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实验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在全县广泛宣传,让实验的'目的、意义、作用深入人心,为课题实验的全面铺开做好舆论、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二是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实验的全面开展阶段,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并及时总结成果。

三是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课题组召开总结会,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向省教育厅申报验收结题;同时向县人大、政协、国家、关工委、教育局呈递总结性报告。

3、采取措施,分步实施。

在准备阶段,收集并借鉴其他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与县督导室、县关工委合作,收集掌握东至县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

在实施阶段,主要蚕区以下科研手段:

①调查法:深入学校、农户、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或代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

②分析归纳法:发放调查表,征求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集思广益,从中分析、筛选并归纳出有推广价值的对策与措施;

③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个案教育的跟踪剖析与研究,从中探索总结留守儿童教育的普通规律和方法;

④借助多媒体手段,快速处理有关数据与信息。

4、筹集经费,确保研究工作开展。

课题组自筹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五、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②典型个案教育叙事;

③专题教育教学论文

④终结性调查研究报告。

【第2篇】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联合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xx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一种“共生方法”的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共生理论”认为到,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依据“共生”理论来看待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发展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宏观重大关系问题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如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家长、学生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生体,三者之间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而作为共生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群体完全有可能依据共生体的有效交往资源得以生存、转化与协调发展。

二、课题概念阐释

留守儿童是指远离双亲或单亲,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的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

共生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的是不同种群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从而能够合作共生。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与经济领域之中。“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等。该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优化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就是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策略,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积极融入学校主流环境,获得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以共生理论观照和分析、解决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尚属新生领域。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已开始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一般理论研究方面,而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和实践研究是不够的。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现状的分析,但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还没有较完善的方案出台。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针对性矫治留守儿童问题,但从系统层面解决这一问题还鲜有涉及。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共生理论,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作进一步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以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共生理论下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就是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开拓共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新进展。

2、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

3、进一步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4、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适应当前农村现状的要求,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基于共生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校,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进农村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在社会,对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并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二)研究的内容:

a、共生理论下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b、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现状。

c、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

d、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三)研究重点:

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生长”为研究模式,力图在研究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生长。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广泛搜集、学习,把握国内外教育教学关于共生理论、留守儿童研究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

2.现状调查与分析。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

3.探究试验的实践研究。在切实把握应然与实然状态的基础上,提出试验方案,开展如问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留守儿童情感补偿的实践研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困难矫治研究等。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模式。

六、研究安排

(一)研究思路: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思想、智力教育的研究,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包容、向上”;在思想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自强、协作”;在智力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进步、成才”。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准备阶段。

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落实课题研究人员。组织研究人员深入调查,分析现状,确立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规划研究经费,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实施阶段。

1、认真按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让学生留得下,学得好,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2、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 ,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收集案例,加以分析,因材施教,探索出教育“留守儿童”的新方法,新措施。初步拟定留守儿童发展方案、提纲,总结规律,分析提高。

第三阶段(xx年1月—xx年7月),总结阶段。

1、总结经验,搜集成果,整理档案,撰写研究报告。

2、初步制定《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方案》并付诸实施。

3、申请课题结题。

七、研究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一)预期成果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智力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共生发展的研究 阶段报告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制度 制度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方案 制度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共生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二)保障措施

1、人员条件及资源保证:

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很好的人员条件。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均从事管理工作已经有多年,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并共同合作参与一项市“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圆满结题。

其他人员多为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有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长期在中小学一线工作,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2、在确立本课题之前,我们查阅了许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资料,对一些学生及其家长作了科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问题。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确有必要性和很大的实用价值。

3、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领导支持:两所学校领导都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曾专门召开会议,鼓励课题组开展工作。

资料与设备保障: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已配置大量教育科研、教育理论类书籍。学校还为课题组配备了多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经费保障:学校计划提供5000元作为课题启动资金,能充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时间保障:学校还对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课务作出适当调整,以便课题组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开展“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课题研究,对我们两校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坚信随着课题的启动与发展,依靠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集体智慧、锲而不舍的科研热情、求真的工作作风及创新精神,一定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第3篇】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联合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一种“共生方法”的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共生理论”认为到,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依据“共生”理论来看待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发展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宏观重大关系问题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如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家长、学生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生体,三者之间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而作为共生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群体完全有可能依据共生体的有效交往资源得以生存、转化与协调发展。

二、课题概念阐释

留守儿童是指远离双亲或单亲,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的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

共生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的是不同种群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从而能够合作共生。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与经济领域之中。“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等。该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优化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就是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策略,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积极融入学校主流环境,获得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以共生理论观照和分析、解决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尚属新生领域。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已开始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一般理论研究方面,而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和实践研究是不够的。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现状的分析,但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还没有较完善的方案出台。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针对性矫治留守儿童问题,但从系统层面解决这一问题还鲜有涉及。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共生理论,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作进一步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以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共生理论下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就是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开拓共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新进展。

2、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

3、进一步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4、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适应当前农村现状的要求,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基于共生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校,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进农村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在社会,对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并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二)研究的内容:

a、共生理论下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b、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现状。

c、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

d、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三)研究重点:

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生长”为研究模式,力图在研究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生长。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广泛搜集、学习,把握国内外教育教学关于共生理论、留守儿童研究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

2.现状调查与分析。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

3.探究试验的实践研究。在切实把握应然与实然状态的基础上,提出试验方案,开展如问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留守儿童情感补偿的实践研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困难矫治研究等。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模式。

六、研究安排

(一)研究思路: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思想、智力教育的研究,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包容、向上”;在思想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自强、协作”;在智力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进步、成才”。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准备阶段。

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落实课题研究人员。组织研究人员深入调查,分析现状,确立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规划研究经费,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实施阶段。

1、认真按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让学生留得下,学得好,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2、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 ,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收集案例,加以分析,因材施教,探索出教育“留守儿童”的新方法,新措施。初步拟定留守儿童发展方案、提纲,总结规律,分析提高。

第三阶段(xx年1月—xx年7月),总结阶段。

1、总结经验,搜集成果,整理档案,撰写研究报告。

2、初步制定《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方案》并付诸实施。

3、申请课题结题。

七、研究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一)预期成果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智力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共生发展的研究 阶段报告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制度 制度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方案 制度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共生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二)保障措施

1、人员条件及资源保证:

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很好的人员条件。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均从事管理工作已经有多年,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并共同合作参与一项市“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圆满结题。

其他人员多为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有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长期在中小学一线工作,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2、在确立本课题之前,我们查阅了许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资料,对一些学生及其家长作了科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问题。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确有必要性和很大的实用价值。

3、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领导支持:两所学校领导都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曾专门召开会议,鼓励课题组开展工作。

资料与设备保障: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已配置大量教育科研、教育理论类书籍。学校还为课题组配备了多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经费保障:学校计划提供5000元作为课题启动资金,能充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时间保障:学校还对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课务作出适当调整,以便课题组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开展“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课题研究,对我们两校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坚信随着课题的启动与发展,依靠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集体智慧、锲而不舍的科研热情、求真的工作作风及创新精神,一定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多篇范文,共有1185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多篇下载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