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2多篇)2023年督查督办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23-11-19 19:25:4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2多篇)2023年督查督办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理论文章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多篇)2023年督查督办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理论文章

2023年督查督办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理论文章汇编(26篇)目 录

1. 鹤壁市以高质量督查助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综述………1

2. 河北省委办公厅督查室袁照华:

把牢重点环节 提升督查实效 4

3. 广东梅州市委办公室:

创新督查工作机制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6

4. 江苏南通市委办公室:

督查工作的“快”与“慢” 9

5. 湖北咸宁市咸安区政府办公室骆翠:

督查工作“十六字”要诀 11

6. 河北省直机关工委:

督查求实效 评议促作风 考核鼓干劲 13

7.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五年督查工作综述 16

8. 酒泉融媒记者白洁:

敦煌市税务局:督查督办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19

9. 北京市委督查室:

奋发有为真抓实干 续写新时代首都督查工作新篇章 21

10. 浙江省委办公厅:

坚持真督实查 狠抓工作落实 24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督查室罗兆丹:

干督查不仅要“百事通”还得有“火眼金睛”… 25

12. 包头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八项措施 加强改进政府系统督查

工作赋能“双招双引一优化”… 27 13.魏华、岳云云:

加强日常督查 提升机关党建水平32

15. 海南省委办公厅:

紧扣主题教育 抓督查促落实 34

16.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赵江鸿:

陆良聚焦“四个”转变 构建“大督查”格局 37

17. 贵州日报通讯员陈辉:

黔南:“督查+”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40

18. 贵州毕节市督查考核局吕璞:

统筹把握督查工作的“三个判断”… 42

19. 南昌市委督查工作以真督实查助推目标任务提速增效 45

20.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廖晓明:

我国政府督查治理的制度变迁、实践逻辑与机制优化 49

21. 王厚明:

新时代加强国资监管综合督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62

22. 郑艺、金蕾:

新形势下基层央行督查督办工作路径探析 71

23. 刘骄阳:

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央行党委督查的思考 76

24. 中国民航大学李鹏:

以“新常态”为背景的高校党委督查工作体系对策研究 81

25. 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龙照勇:

以高质量督查力促高质量落实 基于关键环节的督查“四部曲”设计…8625.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办公室:

用心用情用法用力做好督查调研 89

27. 黄陵县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

做好督查“加减法”为基层减负蓄力赋能 92

“一心五圆”提质效 真督实查谱新篇

鹤壁市以高质量督查助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7月17日)

在国务院组织开展的9次大督查中,我市先后3次受到通报表扬或督查激励;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被市委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2次,连续4年被评为市高

质量发展综合先进单位,获得人民网留言办理民心汇聚单位等各类荣誉40多项一串串数字、一份份荣誉,是对督查工作的充分肯定和生动诠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挺膺担当、锐意进取,以系统观念探索完善“一心五圆”工作模式,以真督实查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锚定政治督查靶心,聚焦“三重”抓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者” “市之重者”,建立年度督查工作一本账,对重点事项挂牌督办,对经济运行、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民生实事等重点中心工作适时专项督查,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2021年汛期,鹤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全局督查人员闻令而动,迅速投入抗洪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最前线,以最强的力度、最严的标准、最实的举措开展督查,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中办督查室对我市相关经验做法进行了宣传推广。

“督查工作首位是政治督查,我们把聚焦‘三重’抓落实作为工作重心, 围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大决策部署、重点中心工作,分门别类建立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台账,集中精力抓好省委省政府指示批示精神督办落实,把省、市的部署要求,逐条逐项交办下去,现场查、反复督,确保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该局主要负责同志说。

画好督查格局同心圆,纵横贯通聚合力握指才能成拳,合力方能致远。 当前,我市正处于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关键时期,为确保省

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意见和省直部门的支持文件落地落实,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连续100多天督促各部门与对口厅局加强联系、争取支持,积极为高质量富美鹤城建设添砖加瓦。“工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我市构建纵横贯通的‘114N’ 督查格局。”该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1”即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市委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督查工作;第二个“1”即整合市委、市

政府督查室职能组建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并承担市委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4”即成立4个由正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市督查组,对省“十大战略”、市“十大行动”等适时开展督查;“N”即根据年初制定的督查计划或市委市政府安排,在市委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或市直有关部门对单项工作实施督查。

二、画好方式方法同心圆,守正创新抓落实“有企业反映资金拨付进度迟缓、员工就餐不便等问题,请抓紧核实情况并进行整改。”这是督查组暗访发现问题后向有关单位负责人提出的交办要求。

随后,市委市政府督查局以督查快报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了有关情况, 市委主要领导随即作出批示,督查组杀“回马枪”查看整改情况,该公司反映的员工就餐问题已于当天解决,600万元款项也于一周内拨付到位,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

这是该局日常督查活动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把做好“四个加法”作为丰富督查手段、打造落实闭环的有益探索,除“明查+暗访” 外,还灵活运用“督查+调研”“线上+线下”“用力+借力”等方式开展督查, 在服务决策和推动落实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三、画好制度机制同心圆,闭环管理促规范

2022年度重点督查工作台账含事项163个、会议督办台账含会议183期、网民留言办理台账含线索1856条无论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项决策部署,还是一件件民生实事,均实现了“清零”、“销号”、见效。

这些事项得到有效解决,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建立的良好制度机制。为推动工作闭环管理,该局实行“五账工作法”,制定51个工作流程图。即按照指示批示、文件会议、建议提案、“互联网+督查”等精准建账;坚持日碰头、周调度、月研判、季报告、年盘点等定期理账;采取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电话回访等手段认真核账;对完成督查事项评出好、中、差高标交账;将督查结果与干部的“帽子”“票子”“板子”挂钩严格算账。

四、、画好结果导向同心圆,“四个结合”提质效

“奖就奖得心花怒放、罚就罚得心惊肉跳,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市委书记马富国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彰显了以结果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紧跟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把督考结合作为提升质效

的关键一环,制定千分制高质量发展绩效考评办法,按月和季通报关键指标、“六区”创建等工作情况,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形成了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

在坚持结果导向抓督查的基础上,该局还不断探索督考结合、督帮结合、督减结合、督纪结合的有效路径,既帮助部门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又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还铁腕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向目标奔。

五、画好队伍建设同心圆,转风提能固根本

从厂矿企业到项目工地,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刮风下雨,都活跃着督查人的身影,这是该局狠抓能力作风建设的生动体现。

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始终把能力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开设“鹤督学堂”、实行县级干部“帮带制”、上挂锻炼等,有效提升“政治、学习、业务、协调、写作、群众工作”六种能力;通过开展大讨论、以干代训等具体举措,大力倡树“严、细、深、实、快、廉”六种作风;通过制定全市督查工作量化评估办法和局机关绩效考评办法,不断强化两项考评。

“六提六树两评”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督查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锻造了督查铁军,为鹤壁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贡献了督查力量。

把牢重点环节 提升督查实效

河北省委办公厅督查室 袁照华

督查工作是推动党的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作为督查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督查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督查职能,把牢重点环节,提升督查实效,努力完成各项督查任务。

把牢学习培训环节。夯实政治根基。督查干部必须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熟悉掌握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并坚持好、运用好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督查培训。开展督查工作前,结合督查事项的特点,灵活采用专家讲解、研读文件、现场调研、解剖案例等形式进行培训。比如,开展稳经济政策落实督查工作前,邀请相关部门专家进行政策解读,介绍相关政策落实的流程、条件等,掌握哪些方面是落实难点或督查重点,不断提升督查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养成学习习惯。督查干部要及时收集、梳理党的创新理论、领导讲话、会议文件等资料,系统学习督查工作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把牢发现问题环节。及时分析筛选相关部门单位信息。以政务服务热线、信访、网信、金融办等部门单位提供的信息为重点,及时梳理重要、敏感信息,筛查发掘督查线索。比如,针对一个时期政务服务热线或信访举报较为集中的问题,分析研判是否进行专项督查调研。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及时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了解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挖掘真实具体、逻辑严密的问题线索。延伸拓展基层信息员渠道。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民生工程等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在“两代表一委员”、中小微企业负责人、新闻记者、基层干部群众中挑选信息员,平时加强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大家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重点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督查中,组织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挖掘相关部门服务不到位或政策不完善等问题线索。

把牢核实情况环节。落实“双随机”工作机制。随机交办督查任务,随机选派督查人员,杜绝督查权力部门化、督查工作人情化。强化末端督查。通过督查末端落实情况来掌握各级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通过了解社情民意来掌握

决策部署的群众满意度和工作推进中的不足。坚持暗访为主。坚持以“四不两直”方式获取真实情况,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和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线索核查、暗访督查,尽可能多地掌握一手资料。实行“全闭环”办理。对督查事项实行“一事一交办、一次一授权”,全流程闭环管理。督查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原汁原味形成问题清单,防止“层层过筛”。督查报告实行督查组长负责制,按程序及时报省领导。

把牢问题整改环节。落实问题交办反馈。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做好督查发现问题的交办反馈,落实整改时间和反馈时间、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工作要求等,严格、精准、高效推动问题整改和工作落实。强化整改“回头看”。对交办问题整改情况,可以专门开展回访检查,也可以结合其他督查工作进行检查,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确保不走过场,防止死灰复燃。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部门和个人,提出问责建议。推动督考结合运用。结合对各地市和省直部门的定期绩效考核或工作考核,汇总评估交办问题整改情况,计入相关地区和部门考核成绩,推动交办问题真正整改落实。

创新督查工作机制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广东梅州市委办公室

近年来,广东梅州市委办公室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督查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创新建立市委大督查工作机制,改进督查方式方法,以“大督查”推动“大落实”,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单线+协同”联机制,增强“三合力”

在传统“单线督查”基础上,通过横向整合、纵向发力,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督查部门、专项督查组、业务部门三方联动的“1+3+N”市委大督查机制。

其中,“1”是市委督查室牵头抓总,抓好决策督查和专项查办等工作,确保日常督促检查顺利开展;“3”是组建3个专项督查组,安排二级巡视员担任组长,抽调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县(市、区)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围绕实体经济、乡村振兴、重点民生改善和党建等方面开展联合督查;“N”是职能部门狠抓主责主业督查落实,市委督查室整体把关和“再督查”。

同时,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与纪检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绩效考核的联动互证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会战”,改变以往机构设置分散、多头督查、各自为政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推动决策落实。

二、“常规+创新”转方式,打造“三平台”

在继续用好日常督查方式的基础上,推行一线工作法,更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通气”“不预约”,直插现场、实地查看,获取第一手资料,切实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注重手段创新,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积极探索“云上督办”新路径。今年以来,依托一体化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增设“督办事项”模块,跟进督办重点事项5项,涉及各县(市、区)和150多个市直单位,处理信息近2万条,督查督办效能明显提升。创新搭建三个平台,实现以目标倒逼过程、以督查倒逼落实。

一是创立项目建设“红旗奖”“蜗牛奖”。制定督查通报工作机制,每季度评选一批“红旗”项目,确定一批“蜗牛”项目,并向全社会公开,推动形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鲜明导向。

二是建立营商环境“通报制”。每季度向社会公开通报服务不到位、政策

不落实、企业不满意的负面典型,对核查无误、定性准确的影响营商环境案例坚决纠正、曝光通报;对服务企业的改革亮点、经验做法及时通报表扬、宣传推广。

三是设立作风问题“曝光台”。成立市委作风办,通过电视台、日报等媒体,设立5个“作风问题曝光台”专栏,不定期曝光工作不实、作风漂浮行为。

三、“重点+专项”促发展,督好“三类事”

聚焦事关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专项任务,抓纲带目、精准督办。

一是督大事。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紧扣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等中心工作,细化任务分工,逐项督查督办。

二是督难事。针对社会普遍关注、企业反映强烈而又推进慢、落实慢的问题,全程跟进、快督快办,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如跟进督办市委书记蹲点调研提出的12个待办事项,压实部门责任,重点攻坚突破,推动解决基层“老大难”问题。针对企业“用地之困”,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专项督查调研,与企业负责同志、一线建设者面对面谈问题、提建议,推动实施“免费梅州”行动。通过“免费生产、免费创业、免费办公、免费展销、免费住宿”等举措,有效盘活闲置资产,为企业发展腾出更大空间。如免费办公方面,提供330套房屋、33间店铺、989个车位,用于企业构建研发创新平台。

三是督实事。持续紧盯老旧小区改造、行政事项审批、幼儿园学位供给、职业技术人才留梅就业、乡村振兴返贫监测和帮扶等民生实事,一竿子插到底,以小切口体现督查实效。如开展“局科长走流程”,通过“用户视角”“用户思维”,及时发现办事堵点难点,提出督查建议,推动落实“行政审批事项100% 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全市1751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应进尽进”。

四、“责任+实效”强闭环,做到“三并重”

着力构建“集中交办+跟踪督办+反馈建议+整改落实”闭环,防止关键环节落空、末端细节落空、责任脱节落空。

一是督研并重。坚持督中有研、督研一体,既彰显督查权威,又关注基层困难,先后围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客家预制菜、铜箔产业发展等重点课题开展实地调研,形成20份专项督查报告,推动出台12项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二是督纪并重。用好督查“利剑”,及时移交督查问题线索,处置推诿扯皮、吃拿卡要、违规招投标等问题线索22件,查处纪律作风问题7个、会风问题21个,通报典型问题4批次;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3起,追责问责5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起。

三是督改并重。坚持“跟踪问效”,组织开展重点督查事项“回头看”, 查效果、查进度、查原因,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注重盯事盯人,深入项目现场、基层一线,查摆作风问题,树立作风标杆,提高全市各级率先落实、协调落实、推动落实的意识和能力。

督查工作的“快”与“慢”

江苏南通市委办公室

督查工作能不能出手快、出手准,拉得出、打得响,我们的体会是需准确把握“快”与“慢”的关系。既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又有“慢工出细活”的耐力,才能有效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快”定题与“慢”储备

有快定题的政治判断力。方向明、选题准,是督到点子上、查到关键处的第一步。坚持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督查的“魂”与“纲”,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建立台账管理、定期督办、实地查验机制,构建政治要件办理“大闭环”。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把全市各地各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督查工作的重中之重,适时开展联合督查,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利用旁听市委常委会会议等契机,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时,认真梳理、迅速汇总,第一时间将重点内容、重要工作纳入督查工作计划。

下夯基础的慢功夫。借鉴重大项目储备模式,聚焦市委全局工作、领导关心关注事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督查事项选题库。将领导点题与自主选题相结合开展工作,每月保持“一大四小”工作节奏,即每月至少开展一项点题督查,每周至少进行一项“短平快”微督查。例如,根据年度计划,从12345平台调取典型案例“解剖麻雀”,重点选取领导高度关注、市民高频投诉的, 推动民生诉求快速办理。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抽调相关条线、领域的技术骨干和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建立专家库,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督查“尖刀连”。

二、“快”分析与“慢”打磨

对“小切口”的督查事项,找问题要单刀直入、不能举棋不定。通常采用薄片分析法,通过少量信息快速把握事物和行为规律。例如,接到领导交办核查某小学周边异味问题的紧急任务后,我们直奔学校、周边企业进行明查暗访,与老师、学生、家长、企业负责人交流,认定问题基本属实后,初步判断可能存在规划选址、内部管理、监督执法等方面的问题,再通过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细心求证,相关督查报告指出的问题得到了各方认可。我们后续跟进落实,

一企一策督促整改。

对“大工程”的督查任务,摸情况要系统全面、不能浅尝辄止。通常采用循环论证法,对全部信息进行系统研判,确保最终结论准确客观。例如,南通市委市政府“创新30条”政策落实情况督查,涉及12家部门,30条政策细化分解为74个小项,点多面广、较为复杂。首先,我们向500多家企业线上发放调研问卷,掌握面上诉求;在此基础上,分板块与50多家企业现场面对面座谈,会后一一联系,既对问卷填写情况进行核实印证,又与企业探讨政策条款有待完善和落实工作有待改进的有益建议。前后两个多月时间精心打磨的报告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三、“快”反馈与“慢”审查

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快督快办。实行值班值守制度,确保第一时间接收指令、交办处置、反馈回复。清单式记录每个事项的立项依据、责任单位、交办时间、办理时限、办理进度等要素,对临近时限的事项置顶提醒,对逾期事项红色警示标注,通过电话提醒、书面催办督办等方式,督促责任单位加快推进。例如,近三年督办各类事项达300件,涵盖经济、城建、交通、环保、民生、党建等各领域,均明确专人专办,做到进度进展“一口清”,工作台账“一手清”,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以久久为功的耐力持续跟踪。反馈报告递交市委主要领导前,需要经过“四查”严审,即查是否符合上级精神,查落实措施是否到位,查报告格式是否准确规范,查是否按程序审签。对于推进周期长、时间节点多的事项,分阶段督查落实到位。例如,市区主干道综合整治任务,涉及9月、10月、11月、12月等多个竣工时限,我们实行书面月报制,并在集中竣工的时间点实地察看整治效果,做实交办“后半篇文章”。对于有待商议的事项,需要主动衔接,寓服务于督办。例如,青年人才补贴政策优化调整,责任单位提出建议,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求进一步研究会商。为加快办理进度,我们充分发挥督帮作用,助力跨部门沟通对接,帮助部门形成精准有效反馈。

督查工作“十六字”要诀

湖北咸宁市咸安区政府办公室 骆翠

我们常说督查工作是把利剑,认为督查的重点就是亮身份、树权威,把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督到位。但这个说法没有完全体现督查工作的厚度和力度。笔者认为,督查的利剑作用不仅体现在权威、震慑和监督上,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要想充分发挥督查利剑作用,做到运剑自如、剑气如虹,离不开以下“十六字”要诀。

一、“虚实结合”,发现既包含目之所及也包含看不见的内容

在惯常的认知里,督查应该以“实”为准,看起来和“虚”是不太沾边的。这种印象导致在办理督办件的过程中过于依赖看得到的事实,而忽略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容易出现偏差。在督查工作中,“实”的部分是我们能看到的事实、进度、问题、文字等;“虚”的部分则是决策的背景、文件的精神、批示的意图、交办的目的等。“实”的部分可能包罗万象、可大可小、可繁可简,如何去定调则要依靠“虚”的部分提供方向和依据,吃透文件、会议、政策、讲话、批示精神,准确理解背后的意图和目的。如,对领导批示件进行督办,一定要把批示内容搞清楚,明确领导的关注点落在“是什么”“是谁”“为什么”“怎么办”的哪一个方面,在督办过程中就有侧重地多下功夫,从而使督查剑之所指能击中要害。

二、“干支有别”,分析既要梳理事件脉络也要紧盯关键细节

通常来讲,如果要对某一事情、现象有个基本的认知,了解主要脉络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如果要进一步去理解、吃透、掌握,则必须把握关键、深挖细节。就像读一本书要先看目录,对内容有个大概眉目,全文过一遍,再来仔细研读重点章节,最终才能形成一篇有血有肉有价值的读书笔记。我们办理督办事项,整理形成督查报告也应如此。只有对重点细节的有关事实和数据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打通事件发生的主要关节,理顺逻辑,使事件原貌更为清晰。如果仅仅关注事件脉络,忽略了关键细节,那么督办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对报告材料的价值也会有质的影响。例如,对信访事项进行督查,还原事件主线、描述事件经过固然重要,但是抓住矛盾焦点和敏感点进行重点分析则更为重要,这是推动问题解决最为关键的一环。

三、“上下联通”,反馈既能上达天线有思考也能下接地气有举措

督办事项的反馈应该包含两个层次:一方面,对交办督办事项的上级机关和领导有反馈,这个一般称之为“有回音”,除了让交办者知道督办事项是谁处理的、如何处理的、处理到什么程度、处理的结果之外,这里面更应该体现思考性,对事项有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有深度的解剖和分析,于上级机关和领导而言才更具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对具体承办的部门和办理人有反馈,这个一般称之为“有回应”,这个层次的反馈应该更注重操作性,明确点出问题症结在哪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举措,指导具体承办人对督办事项做出精准回应,将群众所盼和领导指示落实到位。对于任何一个督办事项而言,“上达天线有思考”“下接地气有举措”都是一体两面,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将督查的作用发挥到位。例如,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查,对上反馈可以用图表结合的方式说清现状、点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形成高质量的督查调研报告;对下向城管等部门反馈则应该重点谈工作建议和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

四、“远近并重”,推动既指短期内的可见效果也指长远的建章立制

督办事项大多面广线长、千头万绪,虽然短时间内“集中督”“突击督” 会有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基本上解决的是“燃眉之急”,只治标不治本。如果不从长远处着手,以“钉钉子”督查方式促进解决根本性问题,就容易出现“督反复、反复督”的现象。因此,“远近并重”,把握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尤为重要。“近”是围绕进度节点,一步一个脚印抓好督查推进;

“远”是着眼长久,推动建章立制,以一个问题的解决预防一类问题的出现。例如,对城市围挡设置问题进行督查,不仅应督促拆除不必要的围挡,处置拆除后的围挡,还要督促形成城市围挡设置管理工作办法,覆盖监管盲区,形成长效机制。

督查求实效 评议促作风 考核鼓干劲

河北省直机关工委

近年来,河北省直机关工委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党建督查推动末端落实,以作风评议促进作风提升,以党建考核激发干事热情,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推动省直机关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以“督”求实效,着力形成狠抓落实的工作导向

工委出台《党建工作督查办法》,从2020年开始,按照“每年督一批、五年全覆盖”的思路,连续三年开展机关党建督查,累计覆盖83个>>2022年8月, 河北省直机关工委举办2022年度省直机关党建督查队伍培训班。

省直和中直驻冀单位,覆盖率达61.9%,有效促进了机关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建强队伍专业督。工委从省直各单位遴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党务

干部,成立50人的专业督查人才库,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调整更新。每次督查前,从人才库中抽调部分人员组成由厅级干部带队的若干督查组,并开展督查工作专题培训,针对不同类型单位职能和特点,邀请全省行业系统党建督查工作专家授课,工委各部门负责人深入讲解督查重点难点和技巧,编印发放

《督查工作文件汇编》,提升督查队伍素质能力。

突出重点分类督。聚焦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等,区分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和中直驻冀单位等不同类型,采取个别访谈、查阅资料、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实地督查,推动各单位发现问题并积极整改,取得较好效果。

督查调研相结合。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做到边督查、边调研,倾听基层呼声,真心服务群众。每次实地督查结束后,召开工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听取各督查组汇报,集体分析研判,梳理形成问题、亮点和意见建议“三个清单”,督查结果及时向被督查单位反馈,并纳入机关党建考核成绩。认真梳理总结督查情况,向省委写出专题报告,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对基层反映的意见建议,建立台账、销号管理,能改的马上改,能做的立刻做,督查调研的过程同时成为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

二、以“评”促作风,着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

工委坚持把开展作风评议作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有效抓手,从2016年起,

每年组织评议,不断完善评议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有力推动机关作风持续向好。

聚焦问题评。围绕工作作风、为民办事、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和质量、党风廉政、遵纪守法等六个方面,科学设置评议指标及权重,把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突出出来,真正以问题为导向,倒逼干部改进作风。在评议机制鞭策下,各单位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出“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满意度即时评价等务实举措,赢得办事群众点赞。

发动群众评。工委为参评的81个省直单位建立评议主体样本库,每个单位不少于2000个样本,查情况汇报。

主体样本中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占74.9%。每次评议,委托第三方评议机构从每个参评单位的评议主体样本库中随机抽取500个有效样本,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3.2万多份,广泛收集群众的评价和意见。同时,组织力量深入服务窗口明察暗访,到一线倾听群众“心里话”,帮群众排忧解难。

以评促整改。坚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对评议结果公平公正打分评判,按照单位类型分类大排队,并将评议“成绩单”与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挂钩,引导参评单位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原汁原味梳理成一本本“意见簿”,点对点反馈给参评单位,跟踪督办,抓好整改,确保不整改到位不撒手。

三、以“考”鼓干劲,着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

河北省委高度重视考核工作,反复强调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工委按照省委目标量化考核要求,把握机关党建职责定位、完善考核体系、优化考核方式、强化考核导向,激励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生动实践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明确“考什么”,重点更突出。为提升机关党建考核科学性、实效性,工委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进行课题攻关,召开工委会集思广益,并就考核内容标准先后四次向省直和中直驻冀单位征求意见建议,修订形成机关党建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突出加强政治建设、围绕中心大局、落实党建责任三个方面,设置17个关键性、引领性指标,每个指标均设置基础分和加减分,同时加大定量考核力度,量化考核指标占比超过80%,营造了重实干、重实绩的浓厚氛围。解决“怎么考”,方式更科学。工委成立机关党建考核领导小组,并在党

建督查室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考核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考核对象精准分类,区分纳入省委综合考核单位、省属企业和中直驻冀单位两类,进行差异化评价,防止“一刀切”。考核方式灵活有效,工委每个部室建立一本工作台账“日常考”,半年对各单位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年中评”,年底结合机关党委书记述职评议、民主测评和工委领导班子评价“集中评”,多种考核情况相互印证补充,确保考准考实。

注重“如何用”,导向更鲜明。用好考核结果,把机关党建考核成绩纳入省委综合考核的结果,对两类考核对象各自前20%的单位发函予以表扬,对排名靠后的反馈失分原因,督促限期整改,让好的有动力、差的有压力。把考核作为“加油站”,推动各单位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真正把管党治党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督在平时 查在关键 真督实查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五年督查工作综述

(2023年1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督查督办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落实工作举措、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是确保政令畅通及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督查促落实作为忠诚履职之要,自觉把督查工作放到发展全局、工作大局中谋划和开展,找定位、明职责,强学习、提能力,把对党忠诚体现到督查工作全过程。五年来,聚焦主责主业,靶向精准督查,共立项督查61项,形成各类督查报告、通报、通知和台账120余份,向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

关党组专题汇报督查情况20余次……

一串串数字、一份份报告确保了督到点子上、查到关键处,在服务中心、促进落实上展现了新作为,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高位推动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坚持高点站位,做到精准定位,重在引领方向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督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全国人大和省委关于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要求,精心谋划、积极推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狠抓落实做好督查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一以贯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19年3月,以机关机构改革为契机,省人大常委会确定办公厅综合处为承担机关督查工作的专门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力量,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机关督查工作基础得到新加强。

惟实励新、精进臻善。2021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要求“总结三年来的督查工作,完善相关制度,择机向党组作一次汇报”;8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专题听取机关三年来督查工作情况汇报,对进一步做好督查抓落实提出新要求;11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在督查工作专报上要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跟进,抓好整改,推进提升。督查是个好

制度,一定要很好地坚持,各方面都要支持,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次次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对督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机关督查职能部门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持续增强,机关实干立身、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得到新巩固。

系统推进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督查部门紧盯重点问题,紧扣中心大局,重在推动落实

突出重点,主动作为。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件来办。建立政治要件办理台账,立足岗位职责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在目标任务上精准锚定,不定期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行督查, 及时开展“回头看”,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人大系统开花结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坚定站位,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先后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A法治思想、A生态文明思想等情况开展督查;立足人大职能定位,细化分解省党代会及省委历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印发分工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定期调研监测、跟踪督查督办,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督促责任部门抓好问题整改;加强常态化跟踪督办,全面梳理总结落实情况,及时形成督查报告报省委督查室,在履职尽责中践行督查使命,推动党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始终坚持处理好方法与手段的关系,解决好督查工作“桥”和“船”的问题,优化督查机制,创新督查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更好推动督查工作走深走实。2020年4月,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综合处启动对机关党组会议决定事项落实情况跟踪督查的工作机制,定期向机关党组会议汇报督查情况。截至目前,共跟踪督查66次机关党组会议117项决定事项落实情况。2021年,建立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批示件清单,对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就推进人大和机关各项工作作出的指示批示进行逐一登记,定期督导检查落实情况,归口分流、台账管理、跟踪督查,以“快、准、严、实”的工作理念及时高效督办领导批示件。2022 年,在“机关作风问题查纠专项行动”督查实践中形成了“每周一督导、每月

一检查、每节点一总结”的督导检查制度,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谨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建章立制、规范流程,补齐短板、提质增效。

统筹协调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督查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力求有的放矢

充分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2019年制定出台《省人大机关督查工作办法(试行)》,机关督查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督查范围进一步规范,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督查工作迈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新车道。

建立联合督查工作机制。牢牢把握“怎么督”的实践要求,创新工作思路, 在完善会议部署、定期通报、常态化约谈等督查机制的基础上,2020年建立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办公厅综合处等处室联合督查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纵向同心、横向用力的督查格局。

注重协同推进。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和整治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行动的联合督查,立足联动思维,相关事项合并督查,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委托督查、交叉督查综合运用,既减轻被督查部门的负担,又强化了督查的力度和效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督查工作合力逐步形成,督查实效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机关督查工作在掌握实情上下功夫,深入各部门一线,听实话、查实情、看实况,既善于抓大事、抓关键、抓要害,掌握科学方法,防止陷入细枝末节,眉毛胡子一把抓;又善于窥一斑而知全豹,不断提高洞察力,从细微处着手,提高督查工作的针对性、全面性;努力当好党组的“千里眼”“顺风耳”,为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提供了重要支撑,机关内“严肃、严格、严谨”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极大激发和释放了人大工作活力,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蔚然成风。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新征程上,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四个机关”建设,充分发挥好督查抓落实的“利剑”作用,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实干,高质量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敦煌市税务局:督查督办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酒泉融媒记者 白洁

(2023年5月16日)

本报讯(酒泉融媒记者白洁通讯员颜亚仁)今年以来,敦煌市税务局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充分发挥督查督办利剑、利刃、利器作用,坚持问题、破题、答题思维导向,以压力激发动力,以督查亮出问题,以督办倒逼执行,切实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

把牢督查督办“方向盘”。聚焦“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目标, 不断探索督查督办新思路,落实督查督办新要求。延伸税风税纪、机关党建、税收征管、重点攻坚等4个督查督办组,让督查督办贯穿税务工作全过程;突破督查督办单条线思路,全面形成立体式督查督办模式,针对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重要精神的执行实施专项督查;细化督查督办任务,月初“建清单”,月中“对清单”,月末“验清单”,面对面找问题,手把手教方法,点对点破梗阻,全面提升工作质效。念好督查督办“紧箍咒”。创新“协调统筹、重心下移、精准高效”机制,保障重点项目在敦煌税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强督查组之间横向协调,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督查任务,统筹力量、集合推进,形成“督查督办、点评推进、结果通报、督导落实”闭环管理;常态化一线实地督查,既看“门面”和“窗口”,也看“后院”和“角落”,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开展案例式、点穴式督查,及时通报批评、挂牌督办,持续推动督办问题“见底清零”;督查督办既“挑刺”也“栽花”,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实现督办一件、推动一片,促进全局立足岗位比实绩、争实干、走前列。

拉起督查督办“新标杆”。以督查久久为功,用督办绵绵发力,充分彰显督查督办工作质效优势。有效杜绝责任落实“上热中温下冷”现象,通过深入调研,细化32项“走前列”亮点课题,明确进位标准、执行部门、考核要求、完成时限,一月一督办、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评比”,牢牢把握各项工作主动权。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对工作执行敷衍拖沓、工作纪律松散的干部跟踪督办,持续问效。通过明导向、立规矩、正风气,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推动全局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下一步,敦煌市税务局将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深入贯彻督查督办

工作要求,紧握中心工作“指挥棒”,紧跟决策部署“风向标”,紧盯重点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督查督办服务决策、推动落实、标杆导向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敦煌税收现代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奋发有为 真抓实干 续写新时代首都督查工作新篇章

北京市委督查室

北京市委督查室深刻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 紧紧锚定主题教育任务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各方面工作,推动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不断续写新时代首都督查工作新篇章。

一、坚持深学细悟和融会贯通一体推进,在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中筑牢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推动

首都发展深刻转型。全市广大督查干部对此铭记于心,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扛起政治责任,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督查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贯通学习、一体领会,从中找到做好首都督查工作、破解矛盾问题的办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做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坚持政治站位和职责定位有机结合,在高标准督办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中强化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政治品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北京作为首都,时刻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始终把服务保障政治中心摆在首要位置,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全市各级督查机构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时刻牢记督查工作姓党、为党、听命于党的第一属性,牢记督查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职责定位。始终把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督办落实作为头等大事,把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党内政治要件,持续健全完善督办工作流程及机制,进一步总结完善落实成效评估、成果核查等工作模式,强化真督实查,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的贯彻落实。

三、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发力辩证统一,在高效率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中促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北京市牢牢把握推动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能否取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坚持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全市各级督查机构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注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年度重点督查任务为抓手,紧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聚焦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以及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重点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强化督促检查,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上展现督查干部的实干担当。

四、坚持问题导向和主动治理双向发力,在高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践行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北京市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市各级督查机构紧紧围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这一目标,时刻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接诉即办为抓手,用好民生数据库,强化督查督办,进一步解决好高频共性难题。围绕“七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求和市民“五性”(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公正性、多样性)需求,不断完善督促解决民生问题制度机制。开展明查暗访、“回头看”、第三方核查等多种督查形式,持续跟进“每月一题”,推进主动治理,切实打通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五、坚持从严从实和长治长效兼顾并重,在高要求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中树立新风

党中央强调,主题教育在工作作风方面要着力解决宗旨意识和群众感情淡漠,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调查研究不经常、不深入以及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存在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等问题。北京市坚持通过主题教育,推动党员干

部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树立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市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主题教育中解决作风问题相关要求,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走访,以北京市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具体措施制定为契机,推动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质增效。紧盯年度文会计划,保持动态监测,持续精简文件会议数量。严格执行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管理和审批备案制度,持续压减数量,不断优化方式方法。贯彻执行《社区工作准入管理办法》等规定,推动准入管理长效化,持续为基层减负放权。落实《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规范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实施办法》,加强关心关爱,完善激励保障,切实提升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劲头。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积极参加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中精力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新时代首都建设。

坚持真督实查 狠抓工作落实

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委办公厅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践行“五个坚持”,胸怀“国之大者”,全面深入落实“八八战略”,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目标任务,聚焦省委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重大部署,真督实查、敢督严查、深督细查,不断健全督查抓落实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党委督查工作变革重塑。

一、始终高度重视,持续提升党的政治督查效果

把督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省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研究部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到基层一线开展“四不两直”调研,检查督导亚运会筹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总书记关心的重大工作,了解有关地方和部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以上率下狠抓落实。

把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推动重要制度刚性执行。省委办公厅仔细对照中央实施细则,修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办法,重点聚焦近年来执行中反复发生的不按规定接待陪同、层层配套发文开会、扩大会议规模、铺张浪费等顽瘴痼疾和基层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提出针对性措施,深化细化具有浙江特色.

干督查不仅要“百事通”还得有“火眼金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督查室 罗兆丹

回忆起我的第一次督查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几年前,我刚从市里检察院遴选到自治区党委督查室不久,督查室牵头组织对各地推进工业发展、投资和项目建设、降成本等工作开展督查,我跟主任一组。

我们第一站到了一个工业强县。快进一家企业时,主任轻声叮嘱我,一会儿她和企业负责人交谈时,要我去找员工多了解些情况。于是,我先找到企业财务人员,想了解区降成本政策措施企业是否知晓。刚开始,他不愿多言,我灵机一动,运用在检察院工作时常用的询问技巧,让他放下了防备心理,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企业在当地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

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主任的“策略”:有当地干部在,很多实情企业负责人不便透露,我们兵分两路,她留住当地干部,我便容易从企业员工那里摸到更多一手材料。

接着,由我对照督查清单随机实地抽查几个项目。出发前,主任叮嘱我: “一定多看看。”在一个农贸市场查看公厕改造项目时,项目业主表示两个月前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指着不远处的建筑告诉我,那就是改造后的公厕。一眼看过去,公厕外立面已刷了漆。项目业主正要带我去其他处转转,我突然多了个心眼,假装到一旁接电话。这时,我发现从市场通往公厕的通道不像有人经常经过的样子,等走近才知道,门都被锁住了!公厕里还堆着杂物,根本无法正常使用,当地干部见状,立即要求项目业主整改……

转眼我也从督查战线的“新兵”成了“老兵”,记不清参与过多少次这样的实地督查。为了确保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客观公正评价督查对象工作,对督查报告大家总是反复琢磨、数易其稿,经常到凌晨才定下来。常有抽调来参与督查的同志感慨:“原以为出来走走看看,很新鲜、很轻松,没想到强度这么大,比在单位上班累多了。”

我体会,干督查不仅要做懂政策的“百事通”,还得有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有连续战斗的“金刚身”,有敢于较真碰硬的“包公脸”。督查切不可“虎头蛇尾”,做好“后半篇文章”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发现的问题,需要持续用力,督促整改落实。待年底时,还要再“回头看”。督查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正如一位前辈所言,“通过真督实查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

里’,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这种付出后的快乐与满足,最值得珍惜和回味。

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八项措施 加强改进政府系统督查工作 赋能“双招双引一优化”

包头市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26日)

本报讯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凝心聚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和全市“双招双引一优化”动员大会精神。市政府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说了就干、马上就办”,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干劲和状态,制定出台督查工作八项措施,着力构建围绕中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大督查”工作体系,助力全市“双招双引一优化”工作高质高效落实。

措施一:全面推行“三直、一提、红蓝军督查”工作机制

对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交办事项,市政府督查室立即进行梳理、分解, 报审后迅速录入“挂图作战指挥调度平台”,分类直接交办有关政务科室、责任单位和具体督办员办理(三直)。对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交办的重大紧急事项,实行“提格”办理(一提),由秘书长、相关副秘书长直接牵头督办落实。推行“红蓝军督查”。红军(市政府督查室、各政务科室)重点实施日常督查落实,蓝军(市政府秘书长、各副秘书长)侧重通过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等方式找出联合联动督查作战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及时研究解决。2月16日,按照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指示要求,调度后山风电汇集(包风1、包风2)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和美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展情况,市政府督查室立即提格办理,联合政务三科、政务九科,会同市发改委、包头供电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综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单位就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项督查调度,连夜形成督查快报,摸清最新进展、问题堵点,并提出工作建议,直报市长、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批示“包风1、包风2、美岱抽蓄电站是今年我市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市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安排,涉及到的旗县区和市直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通过提格督办有效提升督查质效,充分发挥了督查辅政作用,也体现出市政府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措施二:严格落实“11350”工作制度

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交办的事项、作出的批示,各责任单位(政务科

室、旗县区、部门)严格按照“11350”工作制度抓好落实。“1”即接到任务后,市政府督查室1小时进行梳理分解,纳入作战指挥部督办台账,实行“三直”办理。第二个“1”即责任单位1天内完成研究部署;“3”即3个工作日内反馈初步落实情况;“5”即5个工作日办结。“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同时,各责任单位要对特殊紧急任务做到即交即办即报告;对于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解决方案,按时反馈进展情况。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让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市民政局组成7个联合督查组连续多日分赴各旗县区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情况进行督查,每日白天实地督查, 了解实际情况,连夜将督查基本情况、发现问题以及工作建议形成督查快报呈送领导。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批示“这份督查报告很及时,提的建议针对性强,请各旗县区主要领导认真研究,一定守住养老机构不发生疫情的底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为保障重点人群的健康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措施三:加快构建“1+9+N”联合联动大督查工作体系

建立了“1+9+N”联合联动大督查工作体系。“1”即市政府督查室统筹调度、督查落实,“9”即9个政务科室分兵把口、盯办落实,“N”即各旗县区和部门督查机构全面参加。今年“两会”期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在参加代表团和联组会议讨论时,13位代表委员作了讨论发言,提出了46条工作意见建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明确要求相关旗县区和部门认真研究,能办的立即办,不能马上办的给出明确时限,需长期解决的提供详细解决方案。市政府办公室根据领导指示要求当日印发了《关于研究落实张锐市长在参加全市“两会”分组讨论时代表委员提出意见建议工作的通知》,第一时间按战线归口交办至各政务战线着手承办,真正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两会”还未结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在市政府2023年

第1次常务会议上要求,市政府各分管市领导要高度重视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组织开展“倾听代表委员心声加强改进政府工作”专项行动。市政府督查室迅速行动,于当日将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进一步梳理分类交办各政务战线。各分管领导迅速召开“开门办案”座谈会,60余位各领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席会议。代表委员反映市政府唯实惟先,善谋善作,第一时间抓落实。《人民政协报》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报道,并评价此项工作是“面对面”倾听、“实打实”回应、“一对一”落实,包头市委、市政府广开言路、虚心公听的襟怀气度让委员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充分诠释谋实事、干实事、成实事的信心和决心。

措施四:着力改进督查工作方法

坚持“督帮一体”原则,把破解难题、高效落实作为督查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不仅在“督”上下功夫,更在“帮”上做文章。对一些依靠旗县区、部门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市政府督查室和相关政务科室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相关单位研判会商、以“帮”促“推”。对于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可联合部门专业力量和新闻媒体开展一线督查,实现问题联动解决、见底清零。今年“两会”期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在参加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基层人大代表反映12345热线工单派发不合理、不精准, 导致居民对答复不满的情况。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要求,找出12345热线工单派发现有堵点难点问题,加以优化解决。市政府督查室立即按照“一提”工作机制,由市政府秘书长牵头,市政府督查室当日会同市政务服务局就12345热线工单派发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了解群众诉求受理情况、制度机制建立情况和转办流程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厘清部门社区职责范围、加强闭环管理和热线转办人员业务培训等5条建议,从源头上解决了工单派发不合理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派单流程,做到精准派单,切实提高工单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真正实现了督帮一体的目的。

措施五:健全完善工作落实反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持续落实情况按季度调度、反馈;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事项应于当日分解部署,有办结时限要求的,严格按要求时限办理,没有办结时限要求的,应于15个工作日办结或督促形成落实举措;自治区领导批示事项,应于当日分解部署,建立台账,按周调度、反馈;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量化指标任务、市委全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一般按月调度、反馈;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议定事项,会议科第一时间将会议纪要转督查室,进入督办程序;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事项,秘书一科第一时间将批示件转督查室,督查室当日交办有关部门、地区及相关政务科室,进入督办程序;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期间要求落实的事

项及进入督办程序的会议议定事项,要求速办、速报类一般3个工作日内反馈,要求提出方案、意见、举措类一般5个工作日内反馈,推动重点工作、重大任务类一般按旬反馈,其他类一般按月反馈。对落实事项定期反馈报告,各政务科室要按时限要求督办相关领域,并对落实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市政府督查室于每周形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交办事项落实情况专报,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秘书长。

措施六:着力加强政务战线重点工作调度力度

各政务战线认真研究谋划每周市领导重点工作,每周日前将下周市领导拟研究推动的重点工作、出席参加的重要活动、拟提交市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市政府常务会或市长办公会研究审议的重点事项等内容形成本周重点工作清单报督查室,督查室统一汇总后,于每周一呈报市长和市政府秘书长。各政务战线围绕工作开展情况,于每周一将上周重点工作实际推进落实情况,形成战线每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报督查室,督查室统一梳理形成《各政务战线每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专报》呈报市长和市政府秘书长。2月15日,市政府督查室梳理汇总了九个政务战线重点工作以专报形式呈送领导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批示“请市政府各分管领导进一步强化交账意识,抓紧快办,各战线副秘书长要紧盯不放,抓在手上,市政府办严督实导,用好每周专报”。

措施七:创新督查工作载体

市政府办公室通过《督查专报》《督查快报》《督查通知》《督查通报》四类载体,进一步强化督查工作。《督查专报》主要用于向市领导反馈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督查快报》主要用于快速反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督查通知》主要用于向各旗县区、部门交办督查事项,提出督查要求及办理时限。《督查通报》主要用于通报督查工作落实进展情况,督查发现的各地区、部门抓落实的特色亮点和抓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负面典型等内容。今年以来,市政府督查室针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医疗资源配置、供热问题解决、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我为包头献良策”意见建议办理等各项重点工作形成了《督查快报》29期,《督查专报》19期,《督查通报》1期,督查推动落实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彰显。

措施八:建立督查落实工作排名机制

市政府办公室制定了《全市政府系统督查工作考评办法(试行)》,采用

正向加分和反向扣分方式建立督查落实工作排名机制,对于在督查过程中行动迅速、反馈及时、工作效果好、落实质量高的旗县区和部门予以加分;对于推动工作落实迟缓、不按时反馈办理结果、任务完成质量差、敷衍了事的进行扣分,每季度对各旗县区和部门得分排名情况进行通报,通过倒逼机制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同时,各政务战线督查落实情况与对应政务科室督查工作质效挂钩,定期在全办通报有关情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政府办公室将紧密结合全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和全市“双招双引一优化”动员大会精神,立足“三办三服务”工作职能,铆足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决心和干劲,实干快干、提档升级,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为全市“双招双引一优化”助力赋能。

加强日常督查 提升机关党建水平

魏华、岳云云

衡水市直工委加强党建日常督查,突出“四创新四抓牢”,变年终考核为全过程管理,助推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激励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强化观念创新,抓牢党建督查顶层规划。按照突出政治要求、体现党建特色的原则,积极探究党建督查与业务融合的方法路径,着力在顶层规划、整体部署上下功夫,推动党建督查工作有序推进。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工委各书记、各部室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正式形成《市直机关党建督查暨观摩交流活动工作方案》,明确规定了督查对象、内容、形式、安排等重要事项,为党建督查良好开端奠定基础。市直机关工委成立由副书记任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党建督查组,并召开业务培训会,由各组副组长对市直机关党建督查有关安排及内容清单进行说明,理清工作思路、督查标准,形成了权责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科学设定单位自查、业务培训、具体实施、分析研判、督促整改等环节,有效提高了督查效率。

探索形式创新,抓牢“党建督查+观摩交流”新路径。党建督查打破传统模式,用观摩方式丰富督查载体,以督查形式推动党建工作,确保督查目的明确、效果实在。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建督查重点,组织召开衡水市直机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建观摩交流座谈会,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进一步提升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采取实地观摩与座谈交流交叉形式展开,通过实地观摩,察看党建阵地建设情况;通过交流座谈,学先进、找差距、补不足、促提升。以党建示范点为榜样,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创建,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激发党建示范标杆单位、样板支部的创建活力。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为观摩交流有效衔接党建督查取得实效按下“加速键”,推动基层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完善机制创新,抓牢党建督查成果落地见效。坚持分类指导,科学精准施策。按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省直驻衡水单位三大类别及职能行业性质,划分为4个片组。通过建立分级分类分片联系指导机制,注重差异性和特殊性, 不搞“一刀切”“一锅烩”,增强党建督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坚持突出重点,丰富督查形式。对各部门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

政治规矩情况,各部门党组(党委)落实党建责任制情况,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情况和服务市委中心大局3个方面35项具体内容进行督查。各督查组根据行业特征,采取实地督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形式,通过交流座谈、电话问询、调阅资料等方式,提高督查效率,推动督查进度,确保党建督查无死角,全覆盖。坚持以查促改,强化成果运用。各组督查结束后,分别对发现问题及经验做法进行总结上报,经全面汇总、认真梳理、提升总结,最终形成通报印发各部门。各部门对照通报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形成经常调度、重点督查、典型引领的督查机制,真正做到以查促改,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紧扣主题教育 抓督查促落实

海南省委办公厅

海南省委办公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抓落实职能,全力以赴抓督查促落实,以督查新作为展现新担当,助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主题教育

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主题教育。第一时间召开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厅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会,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党支部主题教育“四个一”活动、“学思想见行动,建功海南自贸港”主题活动等,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围绕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列出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推动破解难题;立足党办工作职责,深入查摆“三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问题清单,一项一项推动解决;开展“文山会海”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发文计划、强化刚性约束、加强过程监管、改进长效机制等,切实为基层减负。

紧扣主题教育,全力以赴抓督查促落实

坚守政治定位,确保习近平总书记两次“4·13”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022年两次视察海南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到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每一次讲话都是指引海南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年,省委召开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座谈会、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部署下一步贯彻落实举措。省委办公厅全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查找问题和短板弱项,推动落实落细落到位。坚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回头看”, 跟踪督办,持续问效,及时向党中央报告贯彻落实情况。

强化问题导向,推动中心工作落实。围绕“国之大者”,紧扣主题教育期间中央指导组、省委提出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着力破难题、促落实。持续聚焦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项目开展督查,深入挖掘

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加快项目进度和查漏补缺,确保按时保质推进项目建设。针对中央层面有关督查反映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督促立行立改并举一反三,切实推动整改任务改到位、不反弹。围绕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之一“六水共治”(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开展督查,深入查找体制机制、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和短板,督促整改落实。对统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开展督查调研,就督检考中是否还存在缺乏有效统筹整合、仍然过多过频、不按计划开展、不按要求报备、扎堆重复、重痕迹轻效果等问题全面摸排,研究进一步统筹督检考为基层减负的办法思路。

注重督查创新,促进督查工作提质增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建立全省工作任务基本库、重点任务督查库,加强省重点任务统筹,探索构建目标精准、任务清晰、主次分明、层级精简的全周期管理的督查任务体系,确保优质高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探索开发网上“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管理”功能模块,形成督检考年度事项库以及督检考月历和日历,动态监测、实时预警督检考中的形式主义和增加基层负担问题,实现督检考年度计划、审批报备、过程监管和结果运用的智能化管理。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摸排全省范围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省级督查检查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不到位事项、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进展较慢任务以及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库,明确责任单位,加强督查督办,推动整改落实。

巩固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为新时代督查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多措并举提高综合能力。提升政治能力,以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把督查工作放到发展全局、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开展,不断强化政治觉悟和政治担当。提升思维能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督查工作重要论述纳入主题教育学习内容,不断深化对督查工作规律的认识,增强督查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提升实践能力,举办督查系统干部培训班,加强岗位练兵,提高干部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抓落实的质量和效果。

实干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发扬“严”和“实”的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督实查、敢督严查,做到查问题更精准、破难题更彻底、促发展更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完善机制务求督查实效。修订完善督查工作细则,提高督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总结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

落实“回头看”工作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工作关键环节,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回头看”工作质效。

陆良 聚焦“四个”转变 构建“大督查”格局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赵江鸿

(2023年8月10日)

针对全县重点领域督查点多面广、监督力量分散的特点,陆良县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抓手,紧盯全县重要任务、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督部署落实、追时序进度、看举措成效、查责任作风,在督准、督实、督深、督严上下功夫,不断完善督查机制、规范督查程序、创新督查方法,努力构建“大督查”格局。

健全“三项机制”

分散督查向集中督查转变

整合力量“开新局”。健全“大督查”工作机制,成立大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督查职能部门力量,组建督查组,专门负责全县联合专项大督查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等工作,对专项工作推进和责任部门履职情况进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大督查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作风转变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县开展“监督落实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督查,分管县级领导亲自跟踪,部门负责人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完善闭环“展新貌”。健全“五单管理”机制,建立“督查立项(挂号)

—督查交办—跟踪督查—情况反馈(销号)—回头督查”的闭环管理工作模式, 按照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牵头领导、责任人、进度安排、完成时限、完成标准等内容要求下达《任务交办单》,对进度滞后的事项下达《预警提醒单》,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下达《问题督办单》,交办事项办结后下达《任务销号单》,对出现的反弹问题下达《公开曝光单》,联合媒体单位开展“镜头跟踪”。

提质增效“谱新篇”。健全督办通报机制,实现线上督查和线下督查相结合,上线“陆良督办”微信公众号,设置电子督办显示大屏,实时公布督查情况、整改时限,对重点项目、产业专班工作推进情况实行红黄绿“亮灯管理”。2023年,每月将25类重点工作、全县100个重点项目及三年行动2023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单项工作全市排名情况、各乡(镇、街道)工作推进情况等“晾晒”在督办显示大屏上,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

聚焦“三个重点”

查出问题向督出实效转变

“秉要执本”抓重点。聚焦重大决策,紧扣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营商环境优化、耕地流出整改等重点工作,配套印发了重点项目、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民生领域等6个督查类文件,以查找出来的问题为导向,给思路、给建议、给办法,切实做到“批必查、查必清、清必办、办必果”, 有效推动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陆良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实事求是”惠民生。聚焦民生事业,紧盯县委、县政府“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目标和“310”工程的落实情况,直击全县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的堵点痛点,组建了增进民生福祉专项组、生态环境建设专项组等多个督查组,采取实地督查、现场督办、会议调度等方式,切实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推动监督治理向基层延伸,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决心,真正做到“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

“固本清源”提效能。聚焦作风效能建设,持续开展“争当先锋争创一流” 主题实践活动,把工作实绩、实效与干部的“帽子”挂钩,真正实现“督”有权威、“查”有手段、“考”有依据。

2023年以来,对森林草原防灭火、耕地保护等重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督查,共约谈18家单位26人、问责2家单位2人;共受理党员、公职人员酒驾醉驾问题线索39条39人,党纪处分12人、政务处分3人。在党员、干部中发挥了警示教育作用,有效推动全县干部作风效能持续转变。

做细“三项结合”

坐等进度向下沉一线转变

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深入到乡(镇)、部门和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一线了解实际工作情况,通过专项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督查,敢于动真碰硬、直面问题,及时查清实情、掌握“底牌”,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督出成效。

督查与调研相结合。坚持督查与调研“双轮”驱动,在深入一线督查的同时,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围绕督查工作中发现的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研究确定年度重点课题并认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形成调研报告,实现“刚性”督查与“柔性”调研互为补充,

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措施。

定期跟进与长期跟踪相结合。定期开展督查工作“回头看”,将任务推进不力、督查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的事项纳入“负面清单”,对已销号的各类督办事项实行常态化跟踪,避免出现反弹,做到督查与考核结果共用、深度融合。2023年以来,共对127项工作任务进行了督查,其中正常推进工作72项、已完成工作47项、未按时完成工作8项,时序进度达93.7%。

做实“三个统一”

被动督查向主动落实转变

督查与目标管理相统一。坚持奖惩并举,实现“督考”一体,适时跟踪督查或进行全程督查督办,及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并把督查结果作为年终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加大督办催办落实力度。

督查与媒体监督相统一。对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领导批示交办事项落实不力的,及时启动媒体问政程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干部、民意代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访谈问政,让有关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走到台前,主动接受代表问思路、问办法、问作风、问效果。

督查与干部管理相统一。把督查结果与综合考核、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等工作相结合,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督查工作取得实效。

陆良县以精准有力、务实高效的监督,强力推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落地落实,促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向纵深发展,为陆良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黔南:“督查+”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贵州日报通讯员 陈辉

(2023年1月12日)

黔南州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督查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推行“督查+”模式, 努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大督查”格局,为助推黔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黔南州年度考核持续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推行“督查+调研”模式,当好决策落实“参谋部”。坚持把督查与调研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以督促帮、以督促改、以督促效”作用。坚持督大事、督关键、督要害,重点围绕重大决策部署、领导批示指示、年度重点工作和阶段性重点任务,精准确定督查调研事项,做到目标不变、靶向不偏,确保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哪里,督查调研就跟进到哪里,确保督查工作时时围绕中心发力,处处紧贴中心服务。2021年至今,紧盯全州工作重点、难点、急点、险点,围绕新国发2号文件、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大事要事和中心工作开展真督实查,形成高质量督查调研报告80余期,得到领导肯定批示60余期,300余条意见建议得到采纳,有效发挥了督查部门“参谋助手”作用。

推行“督查+民生”模式,凸显为民解难“大担当”。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督查理念,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省率先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同步建立州、县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年度实事清单1003项。常态化跟进落实情况,适时实地核查,确保群众关心事项取得切实成效。2021年至今,办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留言线索400余条,实地、电话核查200余条,留言线索办结满意率从91%提升至100%。

推行“督查+整改”模式,倒逼问题清零“加速度”。以问题为导向,以改作风、抓落实为目标,改变以往“重督查、轻整改”现象,扎实做好督查“后半篇文章”。2021年至今,实地督查现场反馈问题457个,有效帮助各地各部门解决问题,推动全州经济发展。在督考系统平台实行“四色灯”管理,对未按时反馈事项亮红灯警告,切实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各项督查事项有力调度、精准分析、科学研判和高效落实。2021年至今,办理全州重大会议、重要工作事项5076项,办结率达95.3%。

推行“督查+联动”模式,构建监督问用“全链条”。聚焦问责问效,强化

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和运用各方面资源,不断增强督查工作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发挥州督查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将同一县(市)、同一部门、同一领域的领导关切、群众关心、推进滞后事项统筹整合,全部纳入“组团式”综合督查盘子。2021年至今,全州各部门协同联动开展督查20余次,有效避免各类督查检查“车轮战”“轮番上”。聚焦基层减负提质增效,以“州级统建、州县共建”模式,开发建设黔南州督考绩效管理综合运用系统,形成重大决策部署台账化管理、全过程跟踪、智能化分析、自流程监督和网络全联通、管理全覆盖、过程全跟踪、结果全运用的“数智督查”黔南标准。

2021年至今,将州、县两级5万余项重大决策部署工作任务纳入系统督办,对大事、难事、急事“一竿子插到底”,有效提升督查考核工作精度和广度。

统筹把握督查工作的“三个判断”

贵州毕节市督查考核局 吕璞

督查工作对一个事件或一项事物作出的判断通常分三个层级:事实判断、技术判断、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是一种描述性判断,主要包括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对事实真伪的判断。事实判断往往要排除主观因素干扰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目的是搞清楚“是什么”,判断“是不是”“有没有”;技术判断需要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知识,对事物或事件的因果关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目的是搞清楚“怎么办”,判断“可不可”“行不行”;价值判断属于意义判断,人的价值观以及对事件的个人观点看法占主导地位,目的是搞清楚“为什么”,判断“好不好”“该不该”。在督查工作中,事实判断强调实事求是,讲真话办实事;技术判断注重工作的利弊分析和可行性判定;价值判断则突出工作意义和价值,强调工作的主动性、方向性和正确性。

事实判断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事实独立于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原则要求事实判断在其认识内容中排除人的主观臆断,使其结论与客体相符,不夸大、不缩小,其追求的目标是“真”。督查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要查明事实真相,坚持真督实查、敢督严查,不回避掩盖矛盾和问题。

技术判断应坚持依法依规原则。“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技术判断是根据客观事实和科学知识作出判断,必须符合实际、有理有据。在督查工作中,相关政策法规就是最重要的标尺。要对问题作出正确判断,首先必须深入学习把握督查事项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同时应强化程序意识,提高依法督查、规范督查的能力水平。

价值判断应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价值判断是人们将自己的价值观赋予相应的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从实现党的执政目标、满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督促检查、抓好落实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明确了督查工作价值判断要遵守的原则: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简言之,价值

判断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督查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好的决策源于事实判断、技术判断和价值判断有机融合。把“实事办好” 离不开“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判断,把“好事办实”离不开研究扎实、实事求是的技术判断。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督查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应通过高质量督查,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事实判断失真,决策将失去准确性。事实判断是技术判断、价值判断的起点和源头,离开了事实判断这个基础,其他两个判断将是无本之木。有的督查工作者以表象真实等同本质真实,一味信奉“眼见为实”,不查清事实的真相;有的则先入为主,没有做到“兼听则明”。只有将技术判断、价值判断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判断基础上,才能想出有效办法,作出正确决策。

重价值判断,轻技术判断,决策将失去客观性。价值判断管的是“看利弊”, 技术判断管的是“看对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工作中,有的地方和部门以下级服从上级为由,落实决策部署照搬照抄,搞“上下一般粗”。如,急功近利、脱离实际,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上大项目、搞大工程,表面上看是为了群众,结果是深深地伤害了群众。这种“好心办坏事”,就是典型的只做价值判断,缺乏技术判断造成的。在督查工作中必须深入实际,收集并真实准确反映基层对优化政策、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或完善的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重技术判断,轻价值判断,决策将失去方向性。在督查中无视价值判断, “选择”就会有偏差。如果没有“以百姓之心为心”,只做技术判断不做价值判断,看上去似乎工作难度降低了,但工作结果有可能就偏离了党的工作的目标。价值判断似乎比较抽象,需要具备更加主动的思考和更为长远的眼光,有时甚至要为无先例可循的决策挑担子、冒风险。但如果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增进群众福祉,我们就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如,某道路修建过程中占用基本农田,在整改中仅对占用的农田复垦,对已建成道路采取混凝土浇筑路障方式硬隔离,导致车辆不能通行,群众意见非常大。虽然整改完成、验收通过,但公路成了断头路,这样的整改就变味了,没有坚持服务人民群众的原则。想方设法在完成整改的同时

保证群众出行畅通,虽然整改过程可能烦琐,时间要长一点,但是能有效做到整改问题与保护群众利益双促进。

围绕中心紧盯问题抓督查 深入实地坚持不懈促落实

南昌市委督查工作以真督实查助推目标任务提速增效

(2023年3月24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督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市委督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政治督查定位,聚焦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实施强省会战略、提升南昌发展首位度和综合竞争力等中心工作,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坚持不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提速增效,以真督实查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政治督查,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政治高度看,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

市委督查工作始终坚持政治督查根本定位,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督查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决把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见效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督促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去年,市委督查部门多次跟踪调度推动“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等工作情况,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细。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市委督查部门紧盯基层反映强烈的老问题和新表现,严把会议数量、时间,严守文件会议“只减不增”目标,对督查检查考核项目“删减瘦身”“组团打捆”,先后开展清理规范“责任状”“一票否决”事项、“某长制”等多个专项治理,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对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实行了一揽子安排,科学设置督查目标,细化督查内容,把握督查工作的频次和方法,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坚持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前提下,提升督查效率,让基层干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市委督查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系列专项督查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督查工作的“定盘星”。2022年,聚焦“胡子工程”攻坚专项行动、重大重点项目推进等重点中心工作,市委督查部门先后开展了十多项专项督查,充分发挥抓落实、促发展的作用。

2022年1月,我市全面启动“胡子工程”攻坚专项行动,向百姓反映强烈的“胡子工程”宣战。针对这一行动,市委督查部门全程跟进、全力督办。“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2个‘胡子工程’攻坚目标任务,我们建立了督查台账, 实施‘红黄灯’警示机制,对进度达标的亮‘绿灯’;对推进迟缓的亮‘黄灯’,督促加大落实力度;对未按既定时间节点推进的亮‘红灯’,要求限期整改。”负责“胡子工程”专项督查工作的督查干部告诉记者,督查部门坚持跑现场、看进度、督质量安全,及时通报督查结果,起到了较好的督促警示作用,推动相关单位落实责任、加速难点问题解决。在强力督查推动下,南外环高速、昌西大道、桃花路等一批数年未完工的项目顺利完工、投入使用,进一步畅通了道路、敞亮了民心。

此外,为推动更多重大重点项目如期落地、开工、建设,市委督查部门去年先后4次开展重大重点项目明察暗访,推动形成项目为先、实干奋进的工作氛围,切实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不同阶段的项目,督查内容各有侧重,比如,针对筹建中的项目,我们着重督责任落实;针对建设中的项目,既督进度也督质量安全;针对完工项目,重点关注周边环境恢复、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项目更高质量完工。”市委督查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及时总结督查规律,不断优化督查方式方法,切实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三、紧盯问题不放松,跟进督查不松劲

市委督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把抓督查的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抓落实上, 紧盯事关基层发展、群众利益的事项,一锤一锤敲、一件一件督,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攻坚,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城市道路窨井盖破损、下沉等病害问题,一度困扰着许多市民。市委督查部门及时启动了城市道路窨井盖整治督查,微 信32311699,先后多轮次不打招呼开展实地核查,推动全市城区窨井盖、坑洞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2022年暑假期间,我市共完成19条样板道路3782个新型“一体化”窨井盖的更换,同时推进147条重要机动车道井盖胶圈更换工作,切实守护了百姓出行的“脚下安全”。夜晚的南昌街头,盏盏路灯明亮,处处灯火辉煌,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方便了市民夜间出行,也点亮了城市繁华。而就在去年,我市部分建成区的路灯曾经存在亮灯率不高的现象,给部分区域居民夜间出行带来不便。聚焦这一问题,我市开展了建成区路灯亮灯情况专项督查。督查部门抽调人员,组成11 个核查小组,对城区大街小巷的路灯亮灯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第一时间将督查

结果通报各相关单位,并督促整改,有效提高了建成区亮灯率,照亮了市民“回 家路”。

2022年以来,市委督查部门持续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实事督查督办力度,对老旧小区改造、逾期安置房交付、城镇CD级危房整治、打通“断头路”等事项紧盯不放,以小切口体现督查实效,有效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深入实地精准督查,用脚步丈量工作成效

“脚上有土”是督查干部的工作常态。为推动工作落实到位、问题整改解决,市委督查部门大力弘扬“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务实作风,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明察暗访,树立了真督实查、敢督善查的工作“风向标”。

前湖水系是南昌“一江十河串百湖”水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前湖水系水环境质量,2022年,我市启动了前湖水系治理工作,市委督查部门全程跟进督查,督查干部沿着前湖、乌沙河、华南渠、永强渠等河湖水渠岸线, 一趟一趟实地勘查,认真查找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扎扎实实用脚步丈量工作成效。通过一年整治,前湖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提升至Ⅳ类,水体变清、水质变好、岸线变美,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是我市落实中央、省委对农业农村工作部署要求的重要抓手,通过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特色产业提升,打造乡村振兴“南昌样板”。为深入了解全市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工作成效,督查干部进村入户,实地察看“两整治一提升”建设情况,点滴记录乡村建设的优秀经验,仔细查找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不懈督促责任部门整改到位。历时一年,329个重点村整治全面完工,455公里农村道路完成“白改黑”,78个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完成任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南昌各地农村徐徐展开。

督查干部如果没有较真碰硬的精神,那么督查这把“利剑”就钝了,督查工作就没有意义了。动真碰硬、真督实查,从脚踏实地的督查工作中,市委督查部门摸索出“两个一遍”工作模式:立项督查后,第一时间看一遍现状,摸清实际情况;反馈落实后,再实地看一遍现场,确定是否真落实、百分百落实。 通过“两个一遍”前后对比,“实打实”“原汁原味”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督准、督到位。同时,通过不断完善闭环运行的全链条督查机制,层层压实责

任,推动形成全市上下共抓落实的工作态势,切实将督查成果转化为实干动力。今年,市委督查工作将继续发挥督查“利剑”作用,紧紧围绕中央、省委

和市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紧盯“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 的工作主线开展督查活动,重点抓好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的督促落实,确保“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我国政府督查治理的制度变迁、实践逻辑与机制优化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廖晓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擘画了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与此同时,在推进政策落实的过程中,A多次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调“督查”在政策执行中的重要抓手功能。为了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落细,国务院从2014 年至2022年先后9次派出督查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督查”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督查效果与社会反响,解决了大量政策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诸多诉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政府督查日益成为推进党和政府决策执行到位、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为加强政府督查工作,2020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督查工作条例》,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规范了各级政府和各类部门的督查工作,标志着政府督查走向了法治化之路,政府督查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政府督查也叫政务督查,区别于党务督查,是政府组织为了推进包括政策落实在内的各项政府事务而展开的督促与检查活动。在我国政府体制框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构建了庞大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体系架构,形成了“纵向+横向”交叉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政策网络系统。公共政策过程牵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通过决策和执行两个分工环节使之联结在一起。由于具有“科层”组织特征的各级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价值取向、利益导向差异化的“经济人”因素,上下级政府之间往往在政策执行中容易出现政策初衷与政策结果偏差问题,衍生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失灵”和“政策空转”[3]59等现象,滋生政府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其直接的后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妨碍政策目标的达成,深层次的后果则是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减损了政府的执行力,弱化了中央政策权威。

近些年来围绕政府督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政府督查制度发展的历史维度分析。偏重政府督查制度本身的沿革研究,缺少制度变迁中的规律性探索;二是关于政府督查机制模式的特征研究,解释我国现行督促检查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4]6,分析督查模式的类型和运作机制;三是从组织发生学的角度讨论督查的发生逻辑,认为督查机制是实现科层组织运动

化治理的基础[5]5。这些研究视角多样,丰富了对政府督查的理解,但对于新时代政府督查的制度变迁、实践逻辑和机制探讨尚有不足,本研究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系统回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督查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制度变迁中包含的路径依赖及理论逻辑,结合近年来我国政策执行及国务院大督查中的典型案例讨论政府督查中的实践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政府督查机制的优化路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行性发展范式。

一、政府督查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过程总体上被分成了制度存续的“正常时期”

(NormalPeriods)和制度断裂的“关键节点时期”(CriticalJunctures)[6] 31。换言之,制度总是在路径依赖锁定的相对稳定与制度断裂的“中断—平衡” 模式下发生变迁。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的发展轨迹,并会“锁定”和不断强化。在这一过程中,理性的行动者往往容易受到学习效应等因素影响而采取维持原有制度的行为。“关键节点”是引起制度断裂的重要考量,它是时间按序列上因果变量相互影响的结合点。发生制度断裂的关键点或者是引起政治经济社会等深层次结构变化的重大事件,或者是社会观念发生根本改变,或者是制度中的新旧行动者产生了根本的认知和目标要求,或者是制度本身发生了意义和功能转变。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巨大的激烈变化引发新的冲突,而原有的制度又处于锁闭状态,失去调控功能,无法容纳新的冲突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就会使得原有制度出现断裂现象。制度变迁的理论为探讨我国政府督查制度的变迁发展规律提供了基本方法。

我国政府督查制度变迁发生在具体督查工作实践中,发展于制度规范的不断演进中,体现了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也蕴含了政府督查治理背后一般性的制度逻辑。总体来看,我国政府督查制度变迁先后经历了制度孕育期、制度发展期、制度确立期和制度成熟期。

(一)政府督查制度的孕育期(1949—1977年):国家“政治行动”主导下的督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落实重大工作部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整顿干部工作作风,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抓好督查,落实、推动决策部署。

1951年在推进“三反”工作中毛泽东主席就指示过“各级党委应负督促之责”①。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督查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较早论述。1958 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第六条中提到“中央和省一级,每季要检查一次,下面各级按情形办理”②。由此而言,当时的督查已经有较为明确的问题指向和督查要求,督查工作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实现中央政治目标、促进新中国发展建设有着积极意义。在随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督查作为推动工作的要求方法得以延续,但督查的内容转变为以政治任务督查为主。

1949年至1977年之间的督查工作处在政府督查制度萌芽和初创时期,督查作为一种政府管理活动和行政控制方式,是在国家政治行动主导下开展的,体现了“政治挂帅”的政治因素特征。督查主要围绕特定历史阶段的中央重大任务和决策,督查的工作方法主要是领导巡视、领导批示和工作组督导等,督查依据主要来自领导人的讲话和工作指示。在党务政务还未有明确分工情况下,政府督查工作还缺乏行政依据和规章制度,督查工作的专业性不足、随意性较强。

(二)政府督查制度的发展期(1978—1996年):党务督查引领下的政府督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政府督查日益成为政府落实决策的重要工作部分。1983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查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力量查处落实中央领导批办件和中办查办件。各级政府随后根据要求配备了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督办相关单位和领导批示的工作。1985年初,中央办公厅主持召开全国党政办公室秘书长、主任座谈会,将督查工作的内容由查办问题扩展到查办决策部署形成的文件会议的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由“小查办”向“大查办”过渡,督查内容更加丰富,督查对象更加明确,督查工作重点由批办督查转向决策督查。1990年1 月,中央办公厅再次召开秘书长、主任座谈会,会议强调办公厅(室)要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和综合协调三大作用,更加注重对中央和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督查。座谈会后,地方各级党委相继出台了督促检查工作相关文件,陆续成立了办公厅(室)督查处或督查科等专门督

查机构。

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启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序幕,这一改革带来了政治体制的深层次变化,也引发了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的深度转变。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也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199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试行)》。该文件指出,“全党的主要任务和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抓好落实”,“各级党委和领导要直接抓决策贯彻政策落实的督查检查,办公厅(室)要积极协助党委做好督查检查”。该文件成为当时党务和政府督查工作的指导文件,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督查“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督查工作由此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督查机构职责明确化。明确了督促检查是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职责,督查机构需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督查。二是督查机制协调化。督查机构一方面要做好本职的督查工作,另一方面要发挥其协调的作用,搞好督查检查的组织协调。三是督查形式多样化具体化。督查要贯穿于决策实施的全过程,渗透决策实施的方方面面,要建立督查调研、督查建议、督查催报、督查通报等机制。四是专项督查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同志批示、交办事项进行专门查办是督查检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党委办公机构的经常性工作。

这一时期督查工作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是党务部门,制度规范主要创制于党的职能部门。政府督查工作在党务督查的制度引领下开展,还没有专门性的政府督查制度规范。但是政府督查内容在党务督查基础上有所扩展,督查工作在政务工作中的职能地位得以提高,大多数的地区和部门都有具体单位和专职人员负责承办督查事务,督查工作由之前政府办公部门的综合服务工作上升到了组织的专门工作行为。

(三)政府督查制度确立期(1997—2011年):政府重塑规范下的督查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嵌入下,“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的价值理念逐渐融入我国政府的自身改革中。政府督查逐渐成为重塑政府行为的有力手段,督查工作的实际领域不断扩大,任务日益繁重,制度规范不断强化。政府督查制度由此进入了制度变迁中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1997年,为进一步做好督查工作,加强国务院办公厅与各地区各部门督查工作的联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督查检查工作联系的通知》。

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

细化了政府督查的基本要求、督查内容和督查形式等。两个“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政府督查制度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政府督查制度变迁完成了党务督查引领下的制度转换。

2000年以后,一些政府和部门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重决策轻落实、重布置轻检查”问题日益明显,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落实,影响了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基于加强政府督查的实际需要,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专职督查工作的督查室,与较早前成立的地方政府督查机构共同构成了全国性的政府督查组织网络。

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提出要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报告制度、通报制度、工作联系制度来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制度,要不断改进督查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对督查制度的组织领导和督查队伍建设。这一文件的发布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规范了政府督查工作,发展了督查制度,形成了政府督查系统性的制度框架。

(四)政府督查制度成熟期(2012年以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督查法治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此以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为新时代深化改革的主旋律。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既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治理现代建设以自我革命的“放管服”①改革为切入点,以全面转变政府职能为纲[10]4,以优化政府治理方式和机制为路径,以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改革中,“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需要“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②,需要“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③。政府督查是行政监督的基本内容,也是保证行政组织职能、责任体系统一性的制约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政府督查制度体系和制度效能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思路。

与此相应,面对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政府抓落实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政府督查在政府治理建设推进中的作用更加显现。这就要求健全督

查制度和机制,不断创新督查方式,不断推进督查技术赋能。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系统完善了政府督查制度,明确了督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并要求进一步完善督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制度。同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开展一次“大督查”,大督查范围覆盖了各个省(区、市)和各部门,内容涵盖中央决策部署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很好的督查效果,成为政府督查治理有效的一张“名片”。2019年4月,为创新督查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开设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为政府大督查助力赋能。为进一步规范督查工作,2020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草案)》,这是我国第一部面向政府督查工作的行政法规,规定了政府督查的任务、对象、内容、方法、程序等重要事项,为政府督查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政府督查治理与制度发展进入法治化的成熟期。

(五)政府督查的路径依赖

由制度变迁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督查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确立到法治化”的阶段,展现了从“制度从属”到“制度构建”的过程。它是历史背景与制度积淀的产物,与特定时期的政府建设、决策部署等关键节点紧密相关,体现了渐进变迁为主的基本路线和“路径依赖”特点。

从制度变迁全过程来看,政府督查制度孕育于早期政府督查的工作中,并没有形成专门性的制度规范。在党务督查制度引领下,政府督查通过制度转换自我适应,形成自身的督查制度,并在制度回报递增中对已形成的制度不断强化和完善,使制度内容更加系统化和整体化。从制度变迁的因素来看,制度主体中的“行动者”是影响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制度变迁往往受制于行动者的理性“算计”和其具有的观念学习认知。在我国“党政体制”下,政府进行了不同时期的行政体制改革,虽然改革的基本背景和主要内容有差异,但加强职能转变,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始终是政府改革建设中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政府督查实质上就是在政府改革驱动下通过督查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政府的善政和良治。

二、新时代政府督查的实践逻辑

政府督查是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政府政策执行效能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做好督

查工作,对于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对于推进各级党委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意义重大。”[12]4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以国务院督查室为主体的政府督查在深入推动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督促解决各地各部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特定时期的改革发展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从近些年来国务院大督查中曝光的典型案例来看,政府督查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逻辑。

(一)政府督查是以推进政策落实为驱动的政策执行逻辑

在政府督查实践中,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始终是政府督查的“源驱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偏差是政策执行中的经常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是政府科层实际运作中委托代理关系“契约缺位”的反映,会导致政策执行中的“政策阻滞”和政策初衷远离政策方向的负效应。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看,决策与执行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相互依存度最高的两个有机体,制定决策和执行政策是政府工作的两大主要内容[14]8。从政策过程来看,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间阶段,是连接政策决策与政策结果的重要阶段,政策执行与政策结果之间需要政策监督环节加以保障。政府督查基本目标就是推进政策落实,围绕政策执行到位展开督查,体现了政府督查的基本动力和基本思路。再好的政策,如果得不到执行,也只能是一种摆设,无法实现政策的公共性意义和价值。因此,为了规避“政策悬空”,必须加强对相关政策执行主体的督促检查,保证政策“落实、落稳、落好、落细”,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着力减轻企业负担以激发市场活力。但是国务院大督查中发现一些地方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中不坚决、不到位。2020年4月22日,安徽省怀远县出台《怀远县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工作方案》,变相要求原来按1%征收率缴纳增值税的建筑业小规模纳税人申请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按9%的增值税率进行纳税。这一做法与国家应对疫情出台的税费政策背道而驰,在落实保市场主体政策中打折扣、搞变通,在执行国家减税降费中不落实、虚落实,影响了国家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不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这一督查的发现是对执行落实疫情期间党和国家具体决策部署督查检查的结果。

(二)政府督查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的治理行动逻辑

问题导向既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方法。“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政府督查工作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问题意识,瞄准问题靶向,以解决政策落实中关乎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等在内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治理行动,通过政府治理行动实现政府治理有效。问题把握不精,抓得不准,会直接影响督查的方向和目标,影响督查的实际效果。近些年督查工作中发现了政策落实中“怕”“慢”“假”“慵”“散”等政策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极大制约了政策执行效果的达成,带来了政策效益的递减,妨碍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协调有效推进,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政府的执行力,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制约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也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以问题为导向的政府督查治理行动逻辑,就是要从问题出发,问题出在哪,督查指向哪,“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走”,“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把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问题作为政府督查的起点和归宿,以问题为切入口开展政策治理行动。

2020年安徽怀远县以财力紧张为由,在企业身上打起“小算盘”、征收“过头税”,想方设法切市场主体的“蛋糕”,抬高了企业纳税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这些问题引起了市场主体的极大不满,不仅没有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企业纾困,反而抑制了市场活力。2019年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通报的“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和单位不作为慢作为致使群众11年办不下1张林权证”问题, 是典型的懒政怠政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问题。政府督查就是典型问题为切入点,不但要解决督查已发现的问题,还要警示和杜绝类似问题的出现。政府督查通过督促和检查解决政策落实问题,推进各级政府和部门严格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祛除政策落实中的不良作为,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增强对政府的信任。

(三)政府督查是以完善政策为面向的决策优化逻辑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项政策出台并不意味着政策就已经达到十全十美,政策决策是对未来情势预测基础上的决定,是一种非完全理性的决策过程。从政策体系来说,一些带有战略性的宏观决策还需要大量的具体政策加以支撑。制定政策除了在事前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征求意见,更要在政策执行实践中不断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的改变。政府督查是贯穿于政策制定、执行、反馈全过程的系统行为,除了有推进政策落实的基本逻辑外,还有“促进决策

科学化民主化中的辅政建言作用”的优化决策逻辑。

政府大督查中发现的一些政策执行偏差、政策执行困难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不完善有关,这为政策优化提供了基本面向。政府督查对象是政策执行者,督查的内容是政策落实情况。督查与调研相结合是政府督查内在的内容和目的,督查既着眼于当前问题的解决,也着眼于后续政策的完善。督查机构除了完成督查的一般工作外,还需要随时根据督查的需要提出督查建议、开展督查调研。为了保证督查的客观性真实性,督查人员需要对核查的问题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搜集最真实最全面的第一手信息,并透过问题的表象探究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找到政策执行的漏洞,为领导和决策部门提出政策优化、政策调整的建议和方案。具体而言,督查调研就是通过对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利益相关者的走访调研,及时收集政策的相关信息,了解政策执行的效果,掌握政策本身的缺陷,经过反馈沟通机制,形成优化决策的政策动议,推进追踪决策或者重新决策。另一方面督查机构还可以通过督查发现地方出台的政策缺陷,为当地的科学决策和政策执行提供更加规范、更加精准的决策依据。怀远县在“协税护税”中出台的一些政策是“任性决策”的一种体现,根本上说是对国家政策的一种变相执行。在督查部门的监督建议下,怀远县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减税政策的初衷,及时总结政策执行和决策的经验与教训,改进该政策的不足与缺陷,让市场主体真正渡过难关。

(四)政府督查是以促进依法行政为指向的权力规范逻辑

政府督查具有整体性、方向性、全局性特点,服务于政府系统管理活动。在依法行政的实践中,政府督查是政府践行法治行为的基本路径,也是健全行政监督体制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政府运转的行政效能、保障各项政策的政令畅通和推进政府的依法履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坚持法治思维,严格履行职责和谨慎使用权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依法行政的制度供给还不够,法治政府建设的“软性”条件还不完全完备,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还不到位。政府督查是行政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政府组织系统以“刀刃向内”开展的上下监督、自我监督与自我革新,推进政府有效、有力作为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从大督查中发现的大量问题可以看出,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滞后、监管缺位等行政权力行使不规范依然是其产生问题的基础根源。

2020年1月国务院督查室通报了“广东省普宁市和惠来县违法买卖‘路牌’严重超限超载等货运行业乱象问题”的督查情况。督查发现当地砂石货运司机交保护费买“路牌”进行超限超载现象普遍且严重,非法改装、非法贩油肆虐猖獗,执法部门包庇纵容问题长期存在。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本上说是地方政府部门违反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违背了法治政府的“法治”要义,其后果是减损了国家法规的权威性,破坏了法治生态环境。通过政府督查,地方政府及相关主体能够做到“照单全收”,立即停止有关违规行为并严肃开展自查整改,检视行政权力的使用,约束行政权力的边界,强化依法行政的原则;另一方面通过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发现和发掘政策落实“变调”背后的权力使用不当根源,并通过收集到的各种违法乱纪的关联线索,协同监察部门将这些线索加以汇总分析与治理,共同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三、政府督查治理的机制优化

政府督查制度变迁是政府督查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依据和动力,政府督查实践所蕴含的逻辑则是推进政府督查治理机制不断优化的方向。在政府督查已经进入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和督查工作法治化的背景下,为保证督查实效,实现督查目标,基于当前督查的实际需要和实践经验,政府督查治理还需要进一步构建并优化政府督查过程中的各种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以增强政府督查治理的能力和效力。

(一)完善督查工作的协调协同机制

政府督查既是政府内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国家政权体制的一部分。因此要发挥好政府督查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督查组织的工作协调协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政府办公厅(室)综合协调、督查机构具体执行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式。一方面要完善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督查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凸显地方政府督查的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地方政府的督查职责。各级督查机构在政府办公厅的综合协调之下根据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明确工作要求,适时提出督查建议,确定督查方案开展督查工作。为提高政府督查的效能,解决督查中的形式主义以及“重复督查、多头督查、越权督查”等问题,还需建立起系统性和整体性督查方案协商机制,要在国务院统一协调下,界定中央政府与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督查事项、督查时间、督查主体等,做到“精简督查、有序督查、协同督查”,增强督查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提高督查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将政

府督查嵌入整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框架下,完善政府督查机构与党和国家相关监督检查部门之间的贯通协调机制,建立起政府督查与党的纪检部门、组织部门、国家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共同合作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督查”格局,构建问题发现、问题处理和问题转接机制,完善解决跨部门、跨地区复杂问题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到督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推进政府督查效应递增。

(二)健全督查信息的多元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机制既是链接督查主体和客体之间信息交互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保证政府督查工作开放性、监督性的必要机制。健全督查信息的反馈机制就是实现督查机构、督查对象、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等之间的督查信息能够在“上下”和“内外”两个方向顺畅流动,形成“督查线索来源多样、督查问题清楚、督查过程明白、督查结果真实”的信息交流沟通管道,保证督查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提升督查的公开透明度和督查效率,增强政府督查本身接受社会监督的主动性。一是督查机构在督查的整个过程中需及时将督查每个阶段的信息向上呈报给本级人民政府或本级人民政府首长,让上级随时掌握和了解督查进展及督查结果。二是在督查调查中,督查对象需要向督查机构及时准确真实全面提供各种政策落实和履职作为情况等信息,主动反馈关于被询问、被调查、被催办的相关信息。三是在督查结束后,督查机构需对督查对象反馈督查事项相关的督查结论和建议,督查对象对督查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规定时限内申请复核。四是政府与社会之间需要建立起多渠道的政府督查信息发布通告渠道,形成督查信息“内外”相通的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和督查线索的收集机制。对于百姓关心、关注的督查事项,督查机构还需通过官网和其他媒介及时将督查工作进度、督查结论等告知公众。

(三)强化督查结果正向激励与负向惩戒相结合的结果应用机制

政府督查面对的是所有被督查的对象和社会公众,针对的是每一时期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督查结果正向激励与负向惩戒相结合的应用机制是督查运行中的奖惩机制,体现了结果导向、问题导向与目标驱动的督查治理价值。正向激励是一种政策引导,目的是让政策执行者坚决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明确政策方向和目标。负向惩戒是一种压力传导,形成一种氛围,让政策执行者清楚不当政策落实带来的后果和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规避政策执行偏差。2016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形成的有关督查激励与惩戒双管齐下的督查结果应用机

制,调动了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积极性,引导了政策执行者的正确执行观,同时推动问责一批履职不力、落实不力的责任人,鞭策了各级各类干部担当作为。在此基础上还需强化奖惩结合的结果应用机制,一体推进督查结论与督查结果应用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需要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完善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政策优惠在内的激励体系,补全激励短板,细化奖励项目。围绕政府督查的重点任务和重点事项,结合绩效考核的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举措。奖励既要体现激励的总体目标,也要反映具体政策执行组织者、参与者担当作为带来的预期收益。加强对督查中发现的政策执行中的典型合理建议及时总结和完善,并给予相应的推广复制,做好示范效应。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负向惩戒追责力度,建立督查问题清单制度和问题销账制度,对于政策落实不力、懒政怠政不作为以及“督而不整,查而不改,改而不实”的情况,依据其问题性质与程度,结合相关的规范规定启动问责,精准追责、严厉惩戒,让督查中的惩戒起到震慑效应。

(四)扩大公众参与的数字技术赋能机制

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彰显了公众民主权利的主体性。公众参与政府督查主要表现在督查过程中问题的发现、问题调查、督查反馈等环节。因此,搭建起政府和公众的沟通桥梁有利于加深公众对于政府督查的理解,也有利于扩大公众参与政府督查。扩大公众参与技术赋能的政府督查机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驱动政府变革的有利时机,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基础,重塑政府督查流程,建立起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政府督查的技术平台,联通各级政府与部门在政府督查中的公众参与渠道,充分利用数据为政府督查服务,实现科层体系与互联网督查双重渠道的协同与互补[14]141,全面提升政府督查治理的能力。为此,应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根据督查的需要,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府督查机制,优化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为主体的督查载体和平台,让“技术督查”成为公众参与政府督查的常态化方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和扩能,公众对于政策落实中的诉求可以更加便捷抵达政府督查机构,避免一些政府及部门通过其他方式去消解和截留公众反映的政策落实问题,形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改的“一竿子插到底”的督查模式,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让公众切身体会到政府督查在身边。

四、结语

政府督查治理是新时代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政府

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政府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政府督查既是督查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产物,也是政府管理活动和政府建设中的一项具体实践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府督查制度变迁过程为新时代政府督查治理提供了充足的制度依据和来源。面对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各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为主体开展的一系列督查工作有力推进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有力“提升了政府服务能力、治理能力、决策能力和监管能力”[15]10。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6] 10,面对政策落实和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政府督查要遵循政策落实、问题导向、优化决策和规范监督的实践逻辑,体现新时代政府督查的政治性、人民性和聚焦性的时代特点。政府督查作为政府自我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面对政府深化改革遇到的难题,还需要在推进法治化的督查过程中优化各种机制。完善督查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贯通协调机制以凝聚合力、精准督查、协同督查,增强政府督查的权威和效能;健全督查信息反馈机制以更好保证督查的透明性,提升督查本身的公信力;强化奖励与惩戒在政府督查结果应用中的机制,以推动政府督查工具属性的作用发挥;扩大并赋能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公众参与政府督查的平台和路径,为政府督查提供问题线索和监督网络渠道。

新时代加强国资监管综合督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王厚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督查工作很重要,它是全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新时代,必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注重构建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监督工作闭环,坚持党建统领、精准务实、改革导向、信息牵引、提质培优抓好综合督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强有力的监管督查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深刻认识开展国资监管综合督查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是综合督查蕴含政治责任,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企的内在要求。督查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督查作为国资监督的一种手段,不单纯是业务监督,更是一种政治监督,既是对国资国企党组织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是否坚决彻底的衡量,也是对国资国企党员干部党性强弱的检验。为此,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综合督查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和企业内控机制有机统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效督查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上级重要工作部署,推进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加强监事会全过程监督、强化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加大合规审计力度等监管督查,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企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综合督查贯穿问题导向,是提高国资国企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的动力支撑。综合督查的目的是突出防范国企经营效益下滑的风险、债务风险、投资风险、金融业务风险、安全环保稳定风险、廉政风险等,强化各类风险识别,建立预判预警机制,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重点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只有坚持底线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内控制度刚性约束,聚焦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靶向发力推进问题整改,积极化解存量风险,有效防范增量风险,建立国资监管提示函和负面清单等工作机制,督促国

企持续完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化解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战略预判、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形成“防、纠、控”一体推进的全覆盖风险防控局面,才能有效提高企业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筑牢企业发展防火墙,实现国资国企风险管理工作长期健康有效运行。

三是综合督查激发改革驱动,是提升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国资国企综合督查必须坚持发现问题与整改落实并重,有力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纪检监察、审计、巡察等发现的问题纳入常态化闭环整改。通过整改,倒逼国资国企完善体制机制,从源头上规范企业运营管理、改革发展和内部监管等各项工作,推动国资国企理念转变、体系再造、机制优化、制度创新,形成“靠制度监管、用规则约束、沉一线督查、借数据预警、盯流程防控、看结果问责”的常态化监管督查机制,各级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引导国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现代化国资产业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专业化、高端化、数字化转型,布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国资综合督查的监管效能转化为国企改革转型的发展动能。

二、当前国资监管综合督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国资国企综合督查工作紧紧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的目标任务,严格督查,强化监管,在防控化解风险、深化国企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加强党建统领、创新督查方式方法、深化督查成果运用、推进数字化改革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是对国资国企督查的政治属性和本质要求认识模糊。事实证明:凡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国有企业,都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全面到位、企业治理依规从严的企业,而腐败问题频发、国有资产流失、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都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企业监管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企业。从现实中看,对“两个一以贯之”的原则认识还不够深刻,对督查工作事关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国有企业改革要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要求贯彻得还比较片面,还存在把督查工作当成业务工作,视为临时任务,看作发展阻力,从政治上看、从思想上查、从党性上改的意识不强,还没有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公司治理的全过程,没有把督查的政治要求贯穿到国资监管的全过程。

二是综合督查的方式方法和系统应用不够精准高效。从实际情况看,国资系统督查方式主要以企业自查自纠、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实地调查等传统方法为主,较少利用专项调研、暗访回访、综合分析研判等方法,部分督查工作还停留在“室内督查”“闭门督查”层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现场摸实情、找问题、寻对策相对较少,借助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网络问卷等开展督查还处在探索阶段,督查方式方法不够系统、全面和精准。调研中发现,对委托管理企业、新组建、新重组的企业监管及时跟进不够,存在监管空档和死角。不同督查部门计划共商、信息共享、成果共用不够,存在“多头督查、步调不一、力量分散”的现象,既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也浪费了本就紧张的督查资源。

三是问题整改的全程推进和成果运用不够主动彻底。当前部分单位看问题站位不高,整改意识不强,整改落实工作只停留在纸上、会上、口头上,只做“表面功夫”,只交“过关材料”,存在着把“下不为例”“持久整改”作为整改举措,以“权责不在本单位”为理由迟滞整改的现象;督查和内审部门主动服务企业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较少提出建设性、可行性专业建议和举措,只是一味交由基层整改;部分问题长期不整改、不销号,特别是对历史遗留问题没有深入研处、及时化解,将小问题拖成老毛病。督查仍侧重于查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和成果运用机制不够完善。前期工作从起草督查方案、发督查通知、进场调查到正式出具报告,耗费大量督查资源,但后期大多未设置专人持续跟踪问题的全过程整改,未建立定期反馈汇报机制,整改措施多为点上整改,缺乏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的深层次整改。

四是监管督查的智能监测和数据共享缺乏融会贯通。随着日常监管任务的增加,需要在督查工作中引入大数据思维,实现任务分解、问题全过程跟踪、办结销号等工作流程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有力提升督查效能。但目前国资系统督查工作普遍沿用人工统计、线下监管的传统工作方式,对“互联网+督查”、“国资云”等平台和大数据应用滞后,国资运营监测系统尚未完全开发利用,国资系统数据一体化智能监控还未实现,上下一体、多跨协同的互联网督查督办管理系统还未建立,日常监管“要数据、报资料、写总结”的现状改变不大。国资监管部门和纪检、巡察、审计等单位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合作不够、联动不足,专业系统数据资源未充分互联共享,“七张问题清单”“人大系统”“审计局系统”“国资系统”等应用融合不深,存在多方监督、重复督查现象,

增加了被督查对象的工作量,影响了督查工作质效。

五是监督监管的力量建设和作用发挥还有薄弱环节。国资督查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需要督查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从目前看,国资监管部门和集团企业督查和内审职能处室较为健全,但下属企业内审部门还有缺位,专职人员较少且主要是财务审计类人才,国资系统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普遍匮乏。督查工作开展多以外包中介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国资系统内部督查力量的专业性优势,特别是在新政策出台时容易“水土不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监督工作职能的发挥。同时,问责追责虽与督考相结合,但还存在不敢追责、不愿追责、不会追责的问题,如上级不追究不问责,碍于情面不追责,考核中缺乏量化指标,对责任单位工作推进、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约束力不够,难以取得实质效果。

三、新时代加强国资国企综合督查工作的基本路径

(一)坚持党建统领,着力提升从严治企的督查新站位

深刻领会督查工作的政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督查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着力解决改革中的难点、难事、难题,切实把督查成果运用融入到深化改革和发展生产力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企,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树立督查就是讲政治的理念。强化政治引领,准确把握新时代监督工作的鲜明政治属性和“监管机构首先是政治机构”的职责定位。要改变把督查工作当成业务工作的简单思维,把讲政治作为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治督查使命担当,坚持以政治标准谋划督查工作。要改变把督查当成例行工作的固化思维,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在督查全过程中履行好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企。要改变把督查当成专业检查的传统思维,主动接受、积极配合各类督查工作部署,以问题为导向,把每次督查当成一次“党性体检”,实事求是汇报工作、客观公正反映情况,对工作成效不夸大,对存在问题不回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高效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二是树立督查重在治未病的理念。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督查是“督” 与“查”的结合,不仅是精准查出问题,还是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要把监督关口前移,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定期开展国企全面风险排查,着力抓早、抓小,及时识别、系统分析企业投资经营、债务违约、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

各类风险,立足标本兼治,从体制机制层面快速有效开出“良方”,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建立国资监管提示、约谈等机制,将提示、约谈融入到日常监管工作中,聚焦“关键少数”、紧盯重要节点、突出重点领域、做实全员覆盖,常敲打、勤提醒,筑牢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发展的防火墙。

三是树立督查更是生产力的理念。督查本身也是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具有增强企业免疫力、激发企业内驱力、形成企业发展推动力的功能。深入开展督查工作,突出服务与监管并重,以监督促管理,以服务增效益。一方面通过开展共性问题隐患排查,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挥督查预警功能,帮助企业识别并规避投资经营、财务管理、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等各类风险,将发生损失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以督查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实现“管国企”到“管资本”的转变,专项督查项目建设、生产经营、投资管理、资金使用等活动,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益。以抓整改为动力,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管理经营体制机制,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精准务实,着力构建系统融合的督查新格局

督查工作涉及内容多、任务重,要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集中监督力量,相互借力引智,加强上级督查与企业内部审计的联动协作,强化国资系统内部督查与外部督查的内外合力,深入推进“监督全覆盖”,形成上下齐动、内外互动、多方联动的“大督查”格局。

一是坚持上级督查与企业内审相结合。推动国家审计、国务院大督查、省审计、省委巡视等上级督查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结合,更深程度提高督查的精准性。总结归纳上级督查中带有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综合分析研判问题风险点,并将其作为企业制定年度内部审计计划、确定内部审计项目方案的重要参考。动态调整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在开展督查项目前研究分析,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成果,避免重复督查、无效督查。重点关注整改不到位、不及时的问题和可能存在虚假整改的问题。抽调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上级督查项目,实现内部审计与上级督查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上级督查和内部审计双提升。

二是坚持内部督查与外部督查相结合。抓好督查工作,需要坚持国资系统内部督查与社会中介机构、社会舆论等外部监督相结合,发挥内部监督专业化

优势和外部监督触及面优势,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国资系统内部督查以推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目标,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企业、重点岗位,对“三重一大”决策、工程招投标、改制重组、产权交易等重点环节实行督查,严查侵吞挥霍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违规违纪问题,重点关注财务会计信息虚假、恶意收购、重大债务违约等特殊事项,通过看现场、抓问题、促整改,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于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督查事项,积极运用专业审计、评估、税务、法律、研究等外部机构力量,弥补内部监督力量不足的短板;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函,有效利用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资源,全方位了解被督查对象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工作情况等,有的放矢开展督查工作,确保督查不留死角。

三是坚持专项调查和联合督查相结合。要做实做细监督工作,着力在督查方式方法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一方面要坚持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发挥好专项督查抓落实的作用;要综合运用督办各类问题整改、专项检查、调查研究、信访舆情研判、问题线索处置、主动约谈、函询、工作提示、通报等督查方式,面对面、零距离了解被督查单位基本情况,抓早抓小,对症下药,强化专项督查的常态化、近距离、可视化。另一方面要推动国资监管和其他各类监督的有机贯通、相互协同。健全各类监督信息沟通、职能互补、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等机制,视情组织联合督查,盘活党内监督、政府监督、人大监督、国资监管、国企内部监督、纪检监察、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及第三方机构监督等资源,在更大范围整合运用监督力量,扩大督查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督查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

(三)坚持改革导向,着力发挥推进发展的督查新优势

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引领,用好督查这把“利剑”,督促企业狠抓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在推动问题整改的过程中,敢于打破窠臼思维,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举一反三,深化成果运用,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是强化督查督办,实现改革新突破。要确保改革的顶层设计一以贯之、生根开花,就必须坚持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什么问题突出,就督查什么问题,打通改革落实“最后一公里”。按照推进功能重塑、优势重塑、体制机制重塑的改革要求,强化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党的建设、混合所有

制改革、国有企业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薪酬分配、集中统一监管等开展实地调研督查,通过企业自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现场督查等形式开展穿透式核查,及时发现普遍性、苗头性问题,找准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堵点,传导改革压力,切实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强化问题整改,打通改革“梗阻塞”。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坚决整改审计、巡察、巡视、督查等反映的各类阻碍改革发展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对账销号,坚持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系统整治,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找准“病灶”,剖析“病因”,深挖“病根”,开出“药方”,推动企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以服务重大战略为导向,全面对标世界一流。对整改遇到政策空白、机制瓶颈的企业,主动指导,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合理化创新,打通改革“梗阻塞”,以问题整改倒逼改革深化。

三是强化容错纠错,护航改革创新路。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合理界定容错与问责的边界和尺度,理清公与私、失误与失责的边界,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对失误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对合法经营、大胆改革中出现的失败失误,经认定符合规定的予以免责,酌情从轻、减轻处理,最大限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四)坚持信息牵引,着力激发数字智治的督查新动能

牢固树立“整体智治”理念,推进督查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全流程管控, 运用国资监测运营分析系统信息平台,推开“七张问题清单”综合应用,实现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增强各类监督合力,以更高质量履行综合监督职责,真正推动监督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科学化。

一是构建开放共享的信息化监管平台。构建“1+N”数字化智治系统,高水准建设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数据、企业经营数据、国资监管数据、外部行业数据的沉淀、融合、共享,实现对数据的智能分析、研判评价和风险预警,打造智慧型“监管大脑”。依托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债务管理、项目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担保管理、审计管理等八个业务模块,建立国资监管主数据体系,建设国资监管主数据中心平台,形成完善的国资监管数据目录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以服务在线监管系统容量和技术需求为目标,规划建设“国资云”平台;围绕“三重一大”、企业改革、国

资国企党建等核心业务工作,打造动态监测分析系统应用,以综合监督工作在线化为目标,建设监督追责、内部审计、监事会监督等系统应用。

二是打造创新多元的智能化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 推进决策信息资源系统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运用国资监测运营分析系统,充分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资源,拓展在线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防控等应用场景,如重点加强行业版块生产经营情况分析、重点关注债务规模和结构变化情况、实时反映服务重大战略服务民生等贡献情况,进一步加强国企运行和风险防控分析协同,创新日常监督管理模式,形成智能风险预警机制,推动实现“监督一屏掌控、管控一贯到底、数据一键获取、预警一有即出”,全面提升国资国企决策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监管治理效力。

三是用好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履职体系。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建设,不是传统的、单一的部门履职能力建设,是在数字化背景下进一步突出各部门间业务兼容和协同高效的系统监管,实现多跨协同的网上应用。持续推进各类主题应用建设,加强企业间、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实现“网络通、系统通、数据通”。在开展督查工作时,对需要多跨协同的事项,引入平台思维,以“七张问题清单”应用平台为突破性抓手,打通部门界限,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监管和服务,推进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强化问题在线管理、节点控制,共同推动督查工作从发现问题到处置、解决、预防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五)坚持提质培优,着力提高“查打一体”的督查新本领抓好督查工作, 首要任务是抓好“人”的工作,督查系统干部的素质决定着督查工作质量。要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综合运用各种督查手段,抓住重点开展督查工作;要树立督查的权威,敢于抓“牛鼻子”,敢于摸“老虎的屁股”,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增强监督“刚性”;突出服务与监管并重,全方位协调解难,化“问题清单”为“销号清单”,全面推动国有企业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一是让监督“拿鞭子”,强化动态督导的力度和实效。监督的力度直接决定监督的成效,要敢于真督实查、敢于触及矛盾,综合运用各种督查手段,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既要听汇报、查资料、座谈讨论,又要重视实地调查、同步暗访、随机抽查、问卷调查。要突出督查工作重点方向,围绕中心工作和上级批办事项,聚焦企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内容开展督查,采取交办问题清单、牵头承办整改事项、跟踪督办整改进程、反馈催办整改结果的全过程“动态跟进督导”工作模式,建立问题管理台账,动态更新交办督办情况,

办结销号、定期归档,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建立督查和内审整改落实制度,改“一查了之”为“动态督查”,定期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抓住问题连续跟踪,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监督闭环,一抓到底。

二是让监督“多跑路”,强化服务解难的导向和能力。要突出服务与监管并重,推动综合督查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逐渐从“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有力提升国资监管工作效能。要深入企业和基层调研访谈,既倾听诉求剖析问题,也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一企一策”,真正地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特别是对于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因职能权责受限、改革创新政策空白等带来的问题,监管部门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通过调研查实症结、一线集思广益、多跨协同会商等形式,实行统一销号管理,化“问题清单”为“责任清单”,变“你说我听”为“望闻问切”,对“老大难”“硬骨头”等疑难杂症逐一突破、逐个解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让监督“长牙齿”,强化问责追责的约束和刚性。强化问责追责,不仅是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也是让监督由“橡皮图章”变为“铁齿铜牙”的重要抓手。要健全违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督促指导国有企业构建依法合规、权责清晰、约束有效的责任体系和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要建立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移交和办理反馈工作机制,加大违规经营投资问题和线索核查力度,实行台账管理、动态更新、定期核对汇总,全流程记录受理、初步核实、分类处置、核查、处理和整改等阶段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严格落实追责问责主体责任,集中力量抓好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强化对定性、定损、定责等关键环节的研判,严肃追责问责,做实做细违规问题线索移交、核实、反馈工作,达到“追责一个、警示一片”的作用,不断增强以追责促追损、促落实、促整改、促发展的监督效能。

新形势下基层央行督查督办工作路径探析

郑艺、金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基层央行作为央行履职的“神经末梢”和“前沿阵地”,在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狠抓督查督办工作,促进决策部署落到基层工作的实处,成为摆在基层央行面前的紧迫任务。只有厘清督查督办工作面临的困难,探索破解路径,推动督查督办工作目标从“有没有落实”向“落实得快不快、准不准、好不好”转变,才能以督查督办工作的实际成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准确把握督查督办工作的内容及特点

基层央行督查督办工作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类,包括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级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等。二是本级行决策类,主要包括党委会、行长办公会、行务会、专题会等各类会议决策,领导专项交办、重点关注工作事项的贯彻落实。三是地方政府重点工作类,包括市委市政府、市直各部门重要会议及文件要求的落实。四是依法行政类,主要指金融机构对依法合规经营要求、重点任务的落实。

基层央行督查督办工作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纵横交错。既要做好纵向政策的上传下达,又要注重横向落实地方政府重点工作,将上级决策部署与地方政策有机结合。二是内外交织。既要厘清内部工作流程,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履职效率,又要加强对外沟通协作,形成合力。三是服务职能与监管职能并重。既要统筹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关工作,提升金融为民服务水平,又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提升依法执政效能,保障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畅通。

二、当前基层央行督查督办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一)缺乏科学工作流程,闭环循环不畅。基层央行督查督办工作内容繁杂,内有本级行重点会议及工作安排,外有地方政府决策部署落实、金融机构政策执行监督,上有总分行决策部署落实,下有支行政策执行监督。纵横交错、内外交织的工作项目繁多,要求不一,缺乏科学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工作闭环,工作容易陷入被动应付的状态,导致督查督办滞后低效。

(二)缺乏结果运用机制,约束力不强。从督查督办责任追究机制、回访机制看,督查督办结果的反馈运用效果不够明显,对责任单位工作推进快慢、缺乏激励和约束措施[2],一些督查督办工作“一团和气”,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导致督查督办的反馈成为形式上的“应付”,推动工作力度不足,无法收到预期效果。

(三)缺乏“治本”机制,管长远不够。督查工作存在“督”有余“查” 不足的情况,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等下功夫较多[3],查问题、查原因相对弱化,对责任单位形成问题的根源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提醒,短期内虽然能够通过问责使责任主体被动整改,但从长远来看缺乏补短板、强弱项的主动性和预防机制,一旦责任主体负责人和经办人变动,就容易因治标不治本出现屡改屡犯的问题,导致督查督办工作出现重复和循环。

(四)缺乏协同机制,权威性不足。金融机构处于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中枢环节,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责。金融机构的督查督办工作直接关系到基层货币政策的落实和金融为民服务的质效。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对所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监管得到加强,但对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监管手段有限,日常督查督办效果不佳。同时,基层央行各部门依据履职需要分别对金融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督办、督导、督查、现场核查等,监管资源分散,监管效率不高,不利于形成具有权威性的督办合力。

三、基层央行督查督办工作路径探索

(一)纵向强化目标导向,“两张清单”推动履职尽责。政策落实快不快, 机制完善是重点。要紧盯基层履职目标,坚持会议督查与考核督查相结合,有序建立工作闭环,分类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对标对表的“大考核”格局。一是建立督查督办清单,规范流程有序督办。

充分发挥重点会议举旗定向的作用,做好会议督办,确保靶心不偏。按“月梳理、周督办、季清零”原则,按月梳理应上会未上会事项,结合基层央行党委月度重点工作,根据本行工作会、党委会及行长办公会会议议题,确定每周重点督办的事项,做到“一事一督”。建立“会议立项、部门承办、限时反馈、办结销号”的跟踪督办流程,督办结果及时向行领导反馈,确保重点督办任务全过程闭环管理。二是建立工作考核正负面清单,对标对表分类督办。对照工作要求,根据事项的性质和影响建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正面清单项目包括工作项目获得推广肯定的工作经验,获得重要奖项及荣誉等内容。负面清单项

目包括工作被通报批评,季度考核排名靠后,发生重大人员风险、安全事故等情况。每季度公示清单,在晒成绩、比作为的过程中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传导压力,树立守土尽责、真抓实干的工作导向。

(二)横向强化发展导向,专项督办确保政令畅通。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金融政策及总行、分行重要会议和地方政府重点任务安排开展专项督办,建立联动督办机制,办公室综合协调,各部门、各支行分级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加强内外部、上下级、各条线间的协同配合,构建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大督办”格局。一是聚焦稳增长。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及其接续政策,组建工作专班压实责任,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及工作台账,按月更新进展,按季召开专题汇报会,通过行长跑行业、遍访企业、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等方式现场督办,切实履行基层央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提升金融为民服务实效。二是聚焦调结构。重点围绕金融助企纾困、普惠小微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发展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跟踪问效,挖掘金融服务方面的典型做法,梳理形成特色案例汇编,提供政策落实的基层样本。完善监测和通报制度,对贷款码推广、信用培植等重点工作进行周通报、月通报,深入基层调研,真实准确反映基层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发挥辅政建言作用,为完善政策落实提供参考。三是聚焦防风险。重点围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保交楼等工作,与地方金融工作局、住建等部门建立联合督办机制,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有效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动态清零,保障辖内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三)对内强化问题导向,动真碰硬确保令行禁止。政策执行实不实,抓好作风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持督查问责与整改辅导同步推进,推动形成纪委巡察、内审审计、专项检查有机贯通的“大督查”格局。一是建立问题整改“黄黑榜”制度。督查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建立问题清单库,将巡察、内部审计、业务检查、“问题清零”行动、“四不两直”检查和全面从严治党年度检查反馈的问题整理形成“六类清单”,组织开展问题整改对照检查,对累查累犯、屡查屡犯等问题依据实际情况分别纳入“黄榜”和“黑榜”,建立问题整改回访和质效评估机制,将“黄黑榜”管理与年度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结合,切实推动各类巡视、审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彻底整改,保障制度实施落地见效。二是建立重要

事项告知清单和重大报告事项清单。通过两张事项清单“划重点”,做好业务辅导,帮助各部门各支行明规矩、守底线,找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根治措施,做到知责尽责、有效整改。

(四)对外强化效果导向,

以“督导前置”提升监管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到,抓好改革的督促检查工作,既要督方案的落实,也要督责任的落实,提高督促检查工作的权威性和执行力。金融机构处于直接面向群众,落实金融改革政策“最后一公里”的位置[4],既是监管对象,也是服务对象。通过创新制定金融机构季度评价工作办法,整合内部力量,优化监管服务流程,补齐对金融机构的事中督办辅导环节,形成“大督导”格局,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全面提升为民服务实效。一是督导前置,创新柔性执法手段。以“非现场评价与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季度评价、年度督导”工作机制,将监管服务频次由年度优化为季度,以非现场监管形式的跟踪评价,加强合规教育和重点业务宣传培训,有针对性地帮助金融机构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形成审慎包容、柔性执法的监管氛围,引导金融机构适应常态化监管模式。二是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由办公室、货币信贷、金融稳定、支付结算、外汇管理等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金融机构开展统一评价、统一督导,围绕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人民银行重点工作要求,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在季度评价中传达工作要求、点明主要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达到宣传政策、解读规范、警示教育的目的,体现监管的权威性和服务的专业性。以季度评价为基础建立金融机构合规档案,并对金融机构进行一对一反馈,按照“谁评价谁督导”原则,针对季度评价发现问题的改进情况开展现场督导,重点针对共性问题和落实不力的情况分析原因并跟踪辅导。三是完善监管链条,实现递进式监管。金融机构季度工作评价是调研辅导的非现场监管手段,现场督导工作以非现场监管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为重点进行“回头看”,对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和落实重点工作情况开展进一步督办辅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索形成了综合式现场辅导和评价管理方法,有效完善了从事前培训辅导、事中评价督导到事后评级检查的递进式监管链条。

四、启示及建议

(一)把握好“知”与“行”,提升督查督办工作的政治性。要提高站位、

深化认识,从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来认识督查督办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督查督办工作是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的根本要求,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检验标尺。要不断深化对金融工作政治性的认识,增强督查督办工作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把握好“内”与“外”,提升督查督办工作的全局性。要理顺内部督查督办的工作逻辑,完善清单化、项目化、闭环式督查督办机制,提升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将上级行重要决策部署与地方政府政策措施有机结合,在督查督办工作中统揽全局,协调联动,内外贯通,实现机制共建、资源共享、成果互通,以贯彻落实金融政策的实际成效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三)把握好“分”与“合”,提升督查督办工作的专业性。做好督查督办工作的任务分解,重点关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项目,对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要督到点子上,查在关键处。将一事一督与联合督办有机结合,实现责任分解到位、内外部力量整合到位。

(四)把握好“刚”与“柔”,提升督查督办工作的权威性。对内实现激励与约束并重,既通过挖掘典型突出工作成效,形成各部门比学赶超、对标先进的良好氛围,又通过揭短亮丑梳理总结工作落实中存在的易发、多发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追责问责的严肃性。对外辅导与监管并重,以柔性执法和刚性处罚不断强化监管权威。

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央行党委督查的思考

刘骄阳

党委督查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确保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基层央行承担着引导金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工作任务持续加重,加强党委督查推动职能高效发挥成为基层人民银行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从云南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践的视角出发,结合基层央行党委督查现状,提出优化建议。

一、基层央行党委督查的意义和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督查督办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12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2〕17号)》。2014年5月, 中央办公厅强调,要围绕大局加强督办、促进落实,对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对来自党中央的重要批示指示,通过建章立制、督促检查等手段,一个一个跟踪问效,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党的督促检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党委督查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基层央行作为派出机构,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推动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传导作用。尤其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反复叠加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下挫的大环境下,各类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政策大量推出,加强党委督查成为提升基层央行履职效能的重要一环,对于基层央行引导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加强党委督查推动职能高效发挥。内容上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外汇局、派驻纪检组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情况,贯彻落实本级行党委工作布置情况以及履行人民银行法定职责情况;流程上主要涵盖:任务分解、协调落实、督办催办、反馈回复、督查抽验、资料归档等环节;形式上主要采取:要求督查对象自查、说明情况,听取督查对象汇报,开展检查、访谈、暗访,组织座谈、评估,调阅有关资料等方式,通常与调查研究工作合并开展。

二、以党委督查保障政策落实的思考——基于云南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视角

云南省曾是全国贫困人口规模最大、贫困县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认真履行金融扶贫“双牵头”责任,团结带领全省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回顾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党委督查在保障各项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一)强化党委督查,确保责任落实

2. 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协调联动。昆明中支党委坚持把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及时组织谋划,研究具体措施,及时督办执行效果。多次召开党委会、专题会议听取工作进度,研究布置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行领导一线调研督导,切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协调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了由人民银行牵头,扶贫、财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的省、州、县三级金融扶贫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金融扶贫工作推进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堵点问题,精准有力推进相关工作。

3. 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落实。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和总行党委、云南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强调查研究,牵头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符合云南实际的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具体措施。先后印发《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20余个文件,各地、各金融机构也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行动计划,明确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指导各金融机构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行动计划,联合地方政府督促各地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政府+金融” 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联合纪委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政策执行情况开展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基层单位执行中的问题,指导其积极整改,切实推动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落细。

4. 抓好机制建设,强化工作推动。建立督促指导机制,2018年以来, 累计派出99人次对有关州、市、县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督导,发出督导反馈意见26份,累计提出整改问题69个。建立工作任务台账管理机制,跟踪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动情况。建立工作调研机制,突出问题导向,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建立监测统计制度,动态跟踪掌握全省金融资源投入脱贫攻坚情况。建立专项评估制度,按年对贫困县(市、区)及其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进行评估,促进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通过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有力督查,各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得到有效落地,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5327.36亿元;截至2020年末,云南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380.51亿元,全国排名靠前,累计带动和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235 万人次。

(二)通过督查督办推动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思考

2. 强化督查督办是坚定党管金融政治站位的必然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业的健康稳定运行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央行作为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肩负着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基本职能,加强党委督查督办工作,是坚持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各级党组织提升政治站位的有力抓手,是落实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持续强化党委督查督办工作,有利于保障各级基层央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把基层央行履职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考虑,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把党的意志、主张、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到位,确保金融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央行力量,作出央行贡献。

3. 强化督查督办是基层央行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保证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党的初心使命不偏移,党的性质宗旨不变色。从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实践上看,党委曾多次开展一线督导、实际调研,重点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度,充分体现了基层央行的人民属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基层央行要通过强化督查督办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作为最高目标,及时发现问题、纠偏问题、保障落实,进一步发挥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4. 强化督查督办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力抓手。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

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各级党组织通过强化督查督办,切实解决了部分部门“不会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滴水穿石、善做善成的奋斗意志和奋斗精神,推动解决了诸如在少数民族地区承销国债、建立信用村、信用乡等过去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在新征程上,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诉求不断提高,对基层央行征信管理、支付结算、货币发行等大量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待我们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份职责。加强党委督查督办,有利于大力整治部分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及其新表现,及时解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以点带面弘扬主动担当、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央行党委督查的思考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工作任务持续加重,党委督查成为推动基层央行职能发挥、引导金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但从工作现状来看,基层央行党委督查工作仍存在职能构架不够完善、人力资源不够完备、事项执结不够高效、结果运用不够充分等困难问题,需进一步优化。

从认识论上看,新形势下持续强化基层央行党委督查工作,要坚持好党管金融的政治属性和金融为民的人民属性,持续高强度、大力度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总行各项政策安排,保障各项政策出实效。

从方法论上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进一步强化党委对督查工作的集中领导。党委履行抓督查落实的主体责任是一项政治责任,要坚决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鲜明的政治态度把决策部署与督查落实摆到同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党委挂联的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其余党委领导任副组长,坚持发挥党委作为推进决策落实“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组长要亲自部署、带头督查,逐级压实责任、推动落实[1]。二是进一步完善党委督查职能构架。围绕“过程监控、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的督查路径,形成党委办公室司职统筹协调、组织人事部门司职考核评价、党委办公室和纪检监察部门司职责任追究的督查体系。要发挥好党委督查牵头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提升站位抓督查,党委办公室工作目标在于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的主张,必须把政治担当贯穿

督查工作的全过程。聚焦重点抓督查,要把握大趋势、扭住大事情,有计划有重点开展督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综合协调抓督查,要发挥好运转中枢的职能作用,压实责任,整合资源,高效开展督查。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组织人事部门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和质量标准,注重拓展成果运用,将督查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做到“以督促考、以考促督”。要把问责机制嵌入督查过程。党委办公室必须坚持原则、较真碰硬、严格追责问责,切实增强督查工作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启动问责,以达到纠偏、补救及震慑目的,维护督查工作话语权[2]。三是进一步优化党委督查人力资源配置。在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人少事多”的现状下,要把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用到督查工作中来,同时为督查干部营造相对“专一”的工作环境,确保能够走到现场、深入一线掌握真实情况。要坚持强化教育管理,通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强化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和岗位锻炼,促使督查人员由外行变内行[3]。要整合督查资源,各部门设兼职督查员,协助党委办公室对本部门重大工作任务开展督查,打造“大督查机制”,切实提升督查效率。四是进一步加强党委督查信息化建设。可结合基层央行实际,本着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提高效率、减少文电往来的原则,在内部业务系统中加入党委督查栏目,将督查督办的立项、跟踪、催办、反馈、办结等程序纳入栏目,建立数据查询、督查事项、结果反馈、日期、时限、责任部门、责任人等模块,明确督查督办事项每一环节的责任主体。设置后台任务自动提醒功能,确保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又能做到及时提醒,加强承办部门对督查督办事项的重视,提高办公和内部管理效率。五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和成果运用。建立督查通报机制,由党委办公室在一定范围内对办理情况以适当形式进行通报。对落实好的予以表扬,加以推广;对不足之处,及时指出,督促改进;对落实差以致影响整体工作且无正当理由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对多次催办未答复,承办部门领导不重视,不认真履职,进展缓慢,工作效果不理想的,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约谈责任部门负责人;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由于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凡列入督查督办的事项,都应当有明确的督办结论,用来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新常态”为背景的高校党委督查工作体系对策研究

中国民航大学 李鹏

抓好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是党中央、国务院治国理政的“新常态”。高校办公室承担着学校党委督查督办、抓落实工作的重要职责,督查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举措。近年来,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督查督办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治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打通最后一公里”意义重大。但是从具体实践来讲,相比办公室其他工作内容而言,督查督办处于相对较弱势的地位,政策失灵现象也时有发生。本文以“新常态”为背景,基于“督查悖论”等理论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典型高校,梳理高校督查工作的现状与治理失灵之处,探索出一条良性运转的督查之路。

一、高校督查之现状与失灵

(一)高校督查现行状况。从政策文件上看,有90%的高校制订了学校督查督办实施办法,在源头环节就为督查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督查部门的设置形式来看,有50%的高校设置了专门的督查部门,其中80%设置在校党委办公室中。从督查人员设置与分工来看,有50%的高校设置了从事督查工作的专门人员,但其中单纯从事督查工作的占比较小,大部分人员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从治理工具来看,大部分高校采用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督办的方式,仅有30%的高校构建了专门的督查督办信息系统,其中形成完整数字化督查体系的高校占比较低。从校内各部门对本校督查工作的满意度而言,非常满意占比30%、满意占比50%、基本满意占比20%、不满意占比10%。

(二)高校督查失灵的主要因素。具体方面如下:

2. 督查模式与高校场域匹配度较低。高校的督查工作体系应当立足本校发展特色,兼具学术与行政二元性。目前,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督查模式是建立在移植政府督查治理体系基础之上的。政府与高校都具有科层管理的特征,但高校具有更鲜明的学术性与专业性,科层式的逐级传导与链条式的层级结构无法匹配高校的现实需求。在面临某些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督查事务时,如何将学术与行政二元性达到平衡是高校党委督查工作体系应当考量的重要问题。相对于高校机关的行政管理属性,高校中二级学院更注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等事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突出的是学术成果导向、学术训练导向、

职业发展导向相结合的多元质量观。在“放管服”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还存在“行政本位”的思维惯性和管理方式,仍然以简单的行政命令或者单向度的权力关系为运作逻辑,对督查督办的专业性与学术性缺乏正确认识。高校督查工作不能忽视学术性本身带来的灵活性需求,仅仅采用非专业化的刚性规则进行督查治理必然会失去督查本身的正面意义,甚至会引发督查密集、难以聚焦的问题。督查作为政策决定与政策执行的连接线,一旦自身无法保证有效性与客观性,其嵌入政策层级结构的治理优势将转变为扭曲层级间互动关系的强大推力。

3. 督查频率与治理效应的负相关性形成“督查悖论”。高校的督查督办体系并非单纯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或者对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而是应当识别督查事项性质、细化工作方案,形成体系化、结构化的“灵活”组织机制、工作机制。督查本身就带有行政成本,如行政资源的损耗、上级部门对二级单位工作的频繁打断等。“督查悖论”指出,督查频率增加伴随着大量负向治理效应的产生,督查频率越强,政策与执行之间的张力就越大。这是治理体系出现问责泛化、形式主义、干群冲突等问题的重要原因。调研发现,大多数高校虽然存在较为完整的督查督办办法,明确了督办事项的原则、流程,但仍存在督查工作形式主义严重、工作表面化、流程形式化、方式单一化、反馈片面化的现象。督查自上而下层层加码,给基层带来了巨大负担,督查机制呈现出失灵现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但实际中,在强大的问责压力之下,督查督办人员与责任主体会偏向于选择刚性更强的督查规则,用较大的督查成本力求减少目标执行的偏差。政策执行本身是一个动态修正的过程,尤其是高校的学术性督查事项,更是随着外部内部双重因素而不断变化,“一刀切”的刚性督查模式无法匹配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失灵的高校督查体系无法兼顾政策决策与政策执行的客观规律和大量信息,无法识别出真正与高校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此外,在一些高校中仍旧存在“泛督查化”的现象,即将日常检查、调研活动都冠以督查之名,使得督查频率大大提升。忽视督查事项的实质内核而仅仅依靠提升督查频率会进一步加大基层负担,形成“督查悖论”。

4. 数字化工具应用不足。近年来,“互联网+”向“数字化”转型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要求“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对于高校而言,督查

工作主要是监督高校内部关于各项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其中大量综合性的决策部署和项目推进,不仅需要纵向层级之间的贯通落实,也需要横向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为支撑。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多数高校对于综合类的事项存在边界不清、沟通不畅、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较难的问题。在传统的督查模式下,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渠道较少,层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失真与信息堵塞,上级督查机构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督查事项时难免左支右绌,导致掌握的信息呈现出碎片化、重复化的现象。一方面,许多高校督查考核工作只是一味要求填报材料,手段较为单一,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足,数字化工具的缺失导致督查工作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存在信息的损耗,多层级的信息流转与信息上报导致复核成本提高,从而造成督查成本上升督查效率反而下降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高校逐渐实现以信息化建设代替传统督查督办方式,但大多数高校信息化建设随意性较强,缺乏统筹性,仍旧存在“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督查的权威性与执行力。

二、高校督查体系的矫治与重塑

(一)平衡高校督查体系的二元性。督查是贯穿政策决策和实施全过程的“链中之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督查是决策的“另一半”。高校督查体系的建设不能回避督查事项学术性与行政性并存的二元性特征,其督查模式不能仅仅依靠复制政府督查治理体系,而是应当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与发展蓝图探寻切合实际的督查之路。首先,要健全督查工作制度,通过制度保障督查督办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实现督查的法治化与制度化。可以在校级层面制订指导性的督查制度准则;各二级单位可以在厘清自身角色定位的前提下,通过二次制度构架为自身设定督查工作制度。二级单位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设定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督查规则,既满足了上级单位的要求,又为二级单位本身保留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高校专业化的特性要求其督查系统应当是刚性与柔性并存、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系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等二级学院的专业化事项通过内部“自律”与外部“他律”才能达成双管齐下、事半功倍的督查效果。其次,应当有专门的督查机构与人员。当前,督查运行模式主要分为嵌入式、派驻式、机动式以及惯例式。笔者认为,在高校的督查系统中应当采取校级层面嵌入式为主,即二级单位选派督查专员的方式,优化当前的督查模式。嵌入式督查以专项督查为主,对重点目标进行引导、督查和协调,把握校内督查事项的整体方向与布局,组织结构稳定性较强。二级单位的督查

专员则是对本单位特定事项进行督查,强调人员的专业性与属地化优势,在排除信息不对称的同时,更有利于专业人士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工具展开常态化督查。

(二)多重手段减负增效。“督查悖论”在高

校的督查过程中普遍存在,其本质在于督查频率与督查成本之间的冲突。督查成本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过于刚性的督查规则和督查手段。因此,新型督查工作体系应当考虑客观规律,尊重政策的差异化与灵活性,对不同督查事项进行系统化的甄别与实质性的判断,把握问题的核心与本质,并分门别类进行处理。督查工作的减负增效需要采用多重手段多管齐下:一是要缩减不必要的督查事项。高校应将督查工作聚焦于与高校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事项中,不仅有利于集中督查人员有限的工作精力、把握主体方向,也有利于减轻二级单位“应督成本”,确保督查工作的有效性,提升督查效能。二是提升督查专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化水平。督查干部队伍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督查效果的优劣,间接决定政策执行是否符合预期。高校督查的二元性,要求督查专门人员不仅要有管理能力,更要有专业水平,专业化的督查人员能极大提升督查事项动态调整的准度与精度,有进一步把握政策决策与政策执行规律的能力。督查工作的重心在“督促”,要点在“检查”,减负增效需要真正深入一线,对关于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事项进行督查,通过回应高校师生关切促进政策落地。不同价值位阶的督查事项应当匹配相应的督查强度和督查频率,建立线性流畅的督查流程,尽量消解“督查悖论”。三是强化督查体系中的多元性。目前,许多高校针对重大事项会采取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进行事项协调,这就是多元化督查的一种体现。高校的管理性质决定其督查形式更适合从科层结构转向多元主体的合作参与,校党委办公室可以牵头组织联合督查组,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多重联动形成相对持续、稳定的督查系统,以实现信息高效共享、政策的动态矫正,从而回应督查的深层次内涵。

(三)技术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高校的现代

化治理离不开与“数字化”的紧密结合。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回应广大师生关切,以实现更加精准、更加及时地政策反馈与修正,提升高校督查效能。国务院办公厅开通的国家级“互联网+督查”平台,展现出执行与督查并行、激励与问责并重、技术与制度共演的技术督查运作机理。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初步拥有了“数字化”督查的雏形,但距离体系化的智慧转型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多数高校仅仅是将督办纳入了OA系统,采取线上流转的方式,渠道较为单一,信息公开缺乏透明度。督查的数字化体系建设首先需要明确体系建设的顶层逻辑,其智慧化运行应当贴合实际,符合高校切实的专业与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借鉴其他高校以及政府部门的先进智慧化治理经验,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建立高效的督查线性闭环通路。督查的数字化平台应当包含督查立项、事项查询、承办单位、信息报送、办理时限等模块,形成从立项到办结的全方位透明化流程,实现督查信息在数字化平台实时共享,改变督查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参与流程的各个部门与各个主体要能随时掌握相关信息,并对督查事项进行动态修正,减少“信息孤岛”“数字鸿沟”,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与专业化判别。此外,督查还需要加强预防性控制,从决策后的分解任务开始预先介入,通过目标管理、任务跟踪和责任落实入手,尽可能借助技术手段减少执行误差的发生。高校督查工作应当通过数字化转型,从目标、条件、策略等多方面出发,上下贯通、内外结合,将督办从频繁且耗时的过程转变为持续和动态的过程。

以高质量督查力促高质量落实 基于关键环节的督查“四部曲”设计

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龙照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各级督查机构要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和缜密的态度坚守抓落实基本职能,以不怕得罪人的真督实查精准有效推动蓝图、“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一、建强队伍,落实“谁

来督”。切实做好纵向请示、内部统筹和横向沟通,凝心聚力,推动督查工作“上接天线中接实情下接地气”,从“单兵作战”走向“兵团作战”。一方面,坚持高位推动。离开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督查工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持续的。督查机构必须加强请示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给予关心支持,既研究部署重大攻坚、重要工作、重点项目督查等“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人员经费、提高督查质效等“桥或船”的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加力赋能。另一方面,构建“大督查”格局。督查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系统工程,单靠督查机构难以为继。督查机构在认真履职尽责,做实自身业务,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工作的同时,争取出台督查工作规范,明确各部门及其办公室督查职责,综合各方面力量、各方面职能、各方面措施一体推进,使各方既成为责任主体又成为督查主体,聚力打造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常态化、长效化全员督查“全链条”。

二、理顺思路,捋清“督什么”。时时围绕中心发力,处处紧贴中心服务, 不求面面俱到,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首先谋定而后动。未雨绸缪,及早制定年度要点、月计划、周安排,印发督查清单,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做到忙而不乱、杂而有章。比如,督查机构可于每周五下午召开例会,集中梳理本周工作,及时查缺补漏,同步讨论下周细案,明确督查时间、人员、内容、实施范围、行程路线、工作要求,使之具体化、可操作,防止打乱仗。其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既反对只顾一头、不计其余,克服形而上学片面性,又反对主次不分、平均用力,紧盯党委、政府工作重点、难点、急点、险点,主攻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务求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满盘活。比如,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精神,主

要领导交办重大事项贯彻落实,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民生事项等督在关键、查在要害,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查处不落实的人。

三、创新方式,搞准“怎

么督”。与时俱进,推进督查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抓联合督查。建立督纪、督审、督考机制,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以查事、查责、查人一并抓的硬措施倒逼各单位狠抓硬任务。抓整合督查。适时整合各级各部门督查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还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专家学者等参加督查活动,集中力量办大事。抓交叉互查。可规避人情干扰,客观、准确地直击痛点、堵点、难点,使督查效果更具公信力、说服力,有助于顶层设计层面精确对照“病灶”开方。抓新闻督查。树立标杆、鞭策后进,借助媒体报道先进、揭短亮丑,变督查的“点水效应”为“鲶鱼效应”,营造水紧鱼跳、奋勇争先的氛围。抓线上督查。深入实施“互联网+督查”,将智慧督查系统延伸覆盖至县乡,实现各级一体化联动,让数据“多跑路”、督查人员“少跑腿”,推动督查增效和基层减负并进。抓暗访督查。深入实地随机听、谈、查、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获取一手鲜活素材,实事求是提炼亮点、切准问题、建言献策,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断传导责任压力,破除执行中梗阻,也为各单位互学互鉴提供生动案例。抓综合督查。日常督办与定期督办、明查与暗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交织运用专项督办、现场督办、分级分类督办等不同方式,提高督查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四、聚焦结果,锚定“往哪督”。扎实做好督查“后半篇文章”,对大事、难事、急事“一竿子插到底”,杜绝“重督查、轻整改”现象。优化闭环管控。构建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督查闭环,对督查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动、销号式验收,形成督查、反馈、整改、回访、追责问责、成果运用的工作闭环、责任闭环,以督查工作过程完整保障结果圆满。实行奖惩并举。将督查结果与绩效考评挂钩,用“计公分”的办法建立各单位工作目标完成、重要工作落实、日常工作报送及被通报批评、约谈情况台账,季度算小账、年底算总账,并引导各单位二次分配绩效奖金,打破“大锅饭”;对督查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敢于亮剑问责,真正督出权威、查出实效。通过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疏堵结合,把广大干部的责任唤醒压实,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祛除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顽疾。秉持督帮一体。把督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

在推动落实、解决问题上,强化既督又帮,边督查边反馈边促改边汇报边协调, 确保责任量化、问题解决、群众满意、整改销号条条“清仓见底”,以立行立改的姿态代替低层次的“纸来纸往”督查。

用心用情用法用力做好督查调研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办公室

督查调研是以调研为主、督查为辅,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检查工作是否真正落地见效、问题是否真正得以解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用心、用情、用法、用力做好督查调研工作,努力在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上出实招、见实效。

一、秉持胸怀大局、精研业务的“责任心”

开展督查调研应从大局出发精研业务,做到干一次督查、学一个专业、提升一项能力。

“大处着眼”定计划。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行业、本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公司年度工作会议部署,研判贯彻落实中的重点难点,科学制定年度督查调研计划。按照既督“大战略”、也查“小切口”的原则,年度计划同时涵盖电力保供、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国企党建等重要课题,逐一明确调研的主要内容和开展形式,以正式文件印发,统领全年督查调研工作。

“小处着手”做方案。专项调研开展前,一方面一头扎进“故纸堆”,充分研学相关制度文件和专业报告,摸清历史沿革和政策依据;另一方面不厌其烦“访问谈”,通过电话访谈、上门请教、微信沟通等方式多向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行家里手请教学习,初步摸清存在的政策堵点、推进痛点和责任盲点,有针对性地做好调研提纲和调研方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满怀服务基层、关爱一线的“真感情”

督查调研想摸到实情、听到真话,必须“身入”基层、“心至”基层,设身处地感受基层一线的所思所想所困。

“面对面”听真话。现场调研原则上不到二级单位本部,不听全面工作汇报,而是直插一线班组和工作现场,采取蹲点调研、沉浸式跟班学习等方式,拜基层员工为师,交基层员工为友,一同巡线、一同走访客户。与基层员工座谈交流时,上级领导和无关人员一律回避,不预设发言顺序,不收取书面材料,轻装上阵、畅所欲言,意犹未尽的加微信继续深入沟通,用真心真诚获取真话真相。

“键对键”摸实情。在公司系统开设“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全体员工

搭建建言献策“直通车”,根据工作重点设置征集专题并动态更新,24小时督查调研不断线。建立留言筛选、转办、办理、督办、报告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分析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典型内容直报公司主要领导或转业务部门研究办理,办理情况向留言者进行反馈,确保基层有所呼、总部有所应。

三、善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辩证法”

督查调研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不仅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更需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认识。

“上下左右”找出问题所在。树立系统观念,多角度、多侧面挖掘问题矛盾。从上下衔接处着眼,重点看公司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部署,各层级是否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是否一贯到底无断点,是否存在选择性执行或层层“复制粘贴”、上下一般粗的情况。从左右协同处着眼,重点看跨专业、跨部门的工作,各条线是否树立“全局思维、整体最优”意识,出台政策举措是否协调一致,是否存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现象。

“前后贯通”提出解决对策。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既要往前看,厘清问题的历史成因,实事求是对待发展中的失误曲折,充分吸取不同时期的经验教训;也要往后看,研判分析问题未来的演变趋势,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带来的新定位、新使命,与时俱进优化应对思路和举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考、分析、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四、凝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执行力”

衡量督查调研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 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通报+宣传+督办”促落实。督查调研报告直报公司主要领导,获取批示意见后,将督查情况和批示要求通报公司系统,并在公司内部媒体进行适当宣传报道,营造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抓落实氛围。将批示要求落实纳入督办事项,严格执行“110”跟踪督办制度(1周之内拿出高质量的落实措施,1个月内见到成果成效,所有事项建档跟踪到底、限期销号清零), 做到问题没解决不放松、现状没改变不放松。

“揭榜挂帅+赛马制”聚合力。拿出共性问题面向二级单位以“揭榜挂帅” 方式开展专项督查调研,同一事项采用“赛马制”分组开展,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变“督我”为“我督”,形成上下贯通的督查穿透力。每半年向公司

系统各单位通报专项督查调研开展情况,对基层单位用好用实督查调研成果的做法和成效予以重点关注,引导各单位在出实招、见实效上狠下功夫。

做好督查“加减法”为基层减负蓄力赋能

黄陵县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

(2023年1月20日)

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中,黄陵县委、县政府对标省市“六个方面”要求,坚持把督促检查作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方面,突出“优、少、实、严”,以“加法”做“减法”,纠治基层迎检负担、焕发基层干事活力、激发基层干部动能。

一、突出“优”,以职能“+”促机构“-”

黄陵县将原隶属于黄陵县委和政府的“两办”督查室“合二为一”,机构由原来的内设股室转为县委一级工作部门,督查的职能和地位得到显著加强。

该县县委高规格配备督查专兼职工作专员,安排督查部门负责人常态化列席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等重大会议,定期参与领导检查或调研活动,同时加大与纪检、审计、人大、政协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畅通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执法检查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渠道,“督查+”的理念和格局逐渐汇聚显现。

二、突出“少”,以联合“+”促总量“-”

该县联合督查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督查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各方共同参与”工作机制,由督查部门统筹工作开展,按照“集中督导、分组实施,总分结合、精简高效”的方式进行。

2022年9月份以来,先后将疫情防控、作风建设、安全生产等12项督查任务一并整合,督查事项压减率达到90%以上。

县委全面遏制督查工作总量,明确同一事由开展的多个督查事项必须合并开展,不同事由开展的多个督查事项可以组团开展。如2022年10月份以来,先后将果业生产、秸秆还田、乡村振兴等7项有关农业农村的督查归类整合,组织人员力量集中开展督导,避免了督查“车轮战”。

三、突出“实”,以质量“+”促问题“-”

黄陵县督查组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大力弘扬“四不两直”“两个三分之二”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法,精准聚焦工作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先后查摆问题88类311个,绝大多数问题是通过暗访发现的,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实绩导向。

该县将督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估、督查约谈、通报曝光、评优树模、追责问

责的重要依据,嵌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实行公平完整的奖罚机制。今年以来, 先后推出工作特色经验30余条,将23个部门做法作为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彰; 先后印发“三色督办单”70余份,通报部门单位177个(次),约谈有关责任人18人,“奖优罚劣”的结果导向更加清晰鲜明。

四、突出“严”,以作风“+”促矛盾“-”

县委主动对标省市作风建设专项行动,2022年3月份就启动了“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督查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工作大局, 把大力整治“躺平式”“中梗阻”等“十种干部”作为作风建设重点,先后查摆作风类问题22类246个,向县纪委移交作风案件13起,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制度保证。

该县督查部门深入贯彻县委《关于激励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的八项措施》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坚持把“承担了什么风险、解决了什么难题、干成了什么实事”作为督查鉴别的重要标准,一些“干得好”和“干得差”的人和事在督查中泾渭分明,一些“慵懒散慢怕拖假”问题通过督查得到强效根治。

该县督查部门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和群众关注什么,督查就跟进什么,高质量发展卡壳在哪里,督查就跟进在哪里。今年以来,广泛参与疫情防控、防汛备汛、抢险救灾、果业防冻、农业生产、安保维稳等急难险重领域的督查督办,直接开展或牵头实施的督查活动达300余次,用实绩实效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使命与担当。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多篇)2023年督查督办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理论文章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2多篇)2023年督查督办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理论文章范文,共有7540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2多篇)2023年督查督办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理论文章下载
(2多篇)2023年督查督办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理论文章.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