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中国梦论文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11-19 21:20:2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引言]中国梦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国梦论文新版多篇

中国梦论文 篇一

价值观属于一种思想体系,它对于实践活动具有约束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性首先表现为其简洁性。短短的二十四个字,但却精确地表达了核心思想,既规范又具有指导作用。其次表现为它对人们的思想具有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它排斥一切封建落后思想和资产阶段腐朽思想,要求人们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最后表现为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价值观对于人们的行为起着评价作用,它会引起社会成员道德上的批判,进而倒逼社会主体改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竟不是一种法律体系,因此,它的规范性不具有强制性,而是出于道德上的约束,是通过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而产生作用的。这种规范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实现,而是要通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显现出来。一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中,其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国梦”的契合点

1.自强不息、勇于进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是一部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历史。陈胜、吴广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的进取精神,也是平等思想的一种萌芽。为了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天国而挣扎的农民阶级;为建立“富强、独立”的中国而苦苦努力的资产阶级;为了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艰苦奋斗的中国共产党等,都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状态来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观,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之奋斗才能实现,都需要发挥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中国梦”的历史过程同样闪现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百多年灾难深重的遭遇,敲响了“中国梦”最沉重的历史警示。[3]中华民族在沉重的打击面前奋起抗争。65年艰难曲折的斗争、探索,拉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序幕;36年坚持不断的改革开放,将“中国梦”的实现带入新的历史高度。[4]在这期间,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段中国人民圆梦的血肉史,而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陪伴着、激励着中国人民,引领着中国人民不断地接近梦想。

2.爱国爱家、忧国忧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看。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个人层面同时提出,兼顾了国与家,充分体现了爱国爱家;另一方面,从各层面的具体内容来看,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指国家经济更发达、政治更民主、文化更文明、社会更和谐。总之,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国家;个人层面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则是为了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为了人们能够和谐相处,是为了更好地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因此,爱国爱家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充分体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来看,当前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人们价值观不断分化,为了更好的凝积改革共识和提供改革动力,党和国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中国梦”是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梦想,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近年来,海峡两岸交流频繁,“三通”全面实现,许多海外华人积极在中国投资建厂,关心祖国的发展。这都充分说明了“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爱家的梦想,它有助于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早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中国梦”的提出来看,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民主法治不健全;党自身建设、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人们面临着信仰缺乏、道德滑坡等。正基于此,“中国梦”呼之欲出,“中国梦”具有促人清醒,防止懈怠的作用。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意。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观还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观,都希望出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画面。在国家层面上,它希望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文明交往,和谐相处;在社会层面上,它希望各社会主体友善交流、团结一致;在个人层面上,它希望人与人之间诚实友善、互帮互助。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举动随处可见,小到扶老人过马路、给同事一个微笑等,大到汶川地震、甘肃泥石流等大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在互帮互助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世界人民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挥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从国内来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这个梦想是亿万人民的梦,单靠个人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如就业梦、买房梦等,无数个人的梦想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梦”,正如所说的,“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想。从国际来看,“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同时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借鉴,从而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中国梦”的提出为“世界和谐梦”提供了一种精神指引,它有助于各国人民在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基础上解决国际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梦”实现的路径

“中国梦”凝积了几代中国人民的心血,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几代中国人民对美好价值的追求。由古至今,民族、国家的强大与繁荣,总是以文化的兴盛和强大为根基。[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少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它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的作用呢?

1.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实现“中国梦”。说过,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挥中国精神,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有所作为。在这其中,弘扬和培育价值观尤为重要。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多渠道、多载体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交通载体、大众传播载体及活动载体进行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到每个角落。再者,要注意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深度上,既不要过分追求甚解也不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宣传,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上,让民众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广度上,既要在城市大力宣传,也要去农村宣传,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农村。最后是要注意把宣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单单是靠理论的说教显然不能使民众信服,只有当民众看到这一理论能够为他带来切身利益时,他才会相信这一理论,他才会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为有效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渠道宣传,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2.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密切联系着。指出:“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4]党的十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5](P14)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使之占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阵地,还必须尊重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体地位。[6]就此而言,首先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努力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从而获得群众对价值观的认可。另一方面发扬榜样的示范作用,将那些因践行价值观而获得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的典型公之于众,从而引起民众的共鸣和仿效。就重点而言,应该坚持领导干部的主体垂范性。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主体,也是践行中的首要主体。[7]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运转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取向,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也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多主体践行,这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3.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中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具有滞后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中国梦”实现进程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宣传机制,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挖掘出人们喜闻乐见而又富于成效的宣传方式,特别是面对新生代的国人对网络等新科技的依赖,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在网络领域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再者是随着圆梦进程的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国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会增多。因此,未来的中国还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完善,为“中国梦”的实现积累正能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梦论文 篇二

中国梦,自从提出尤其是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系统阐述以来,引起了热烈反响,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反映了人民的向往,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从历史渊源看,中国梦始于1840年,但先人们不懈追求国家富强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到1820年,中国的GDP为2290亿(以1990年国际元为单位),占世界的33%[1],比现在美国占世界的份额还要多,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民族复兴”的缘由也在于此。但从1840年起,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2]。因此,中国梦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寻梦追梦,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建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中国梦承载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4],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从奋斗目标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目标催人奋进,目标激励人心。中国梦获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因为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奋斗目标的问题,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5]只有推进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的民族文化认同,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这一内涵和实质,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3]同时,中国梦不仅是理想,是目标,更是现实。中国梦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体现在民生的改善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上:“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6]

这样,中国梦就是具体的,也是真实的,她不是与我们个人毫不相干,而是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是我们个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中国梦与个人梦高度融合,“大我”与“小我”高度统一,为“把‘我’变成‘我们’,确认‘我们’的共同身份”[7],明确文化认同的主题提供了可能。从前进方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也是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中国梦,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灵魂。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对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最主要的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认同。要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实践路径看,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从而为中国梦确立了实现途径、获得了精神支撑、拥有了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高扬起伟大的中国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可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就会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梦想与实践的关系看,中国梦的实现要靠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3年5月4日,同志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再次指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8]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只有付诸实践,付诸行动,才有实际意义,才能转化为现实。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唯有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多次强调“实干”和“奋斗”,就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实践的根基、行动的基础和现实的支撑。总之,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9],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认同思想资源。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用中国梦统领民族文化认同,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同心共筑共圆共享中国梦的实践要求为民族文化认同增进正能量

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王沛、胡发稳认为,“它是指人们基于不同文化的接触和实践,以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各种文化事项作出的认知判断、情感依附、行为选择和调整倾向”,其实质是“观念地反映与客观地表现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文化主体间的价值选择与体认,反映着个体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和归属倾向”[10]。詹小美、王仕民认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实质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把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转化为内在主观意识的过程”,是“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生活与实践的活动、教育与学习的因素共同构成了民族文化认同的客观基础[11]。中国梦是奋斗目标,是理想信念,更是一种社会实践。中国梦只有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在个体的利益得到满足和情感归属中,才能获得体认和认同。因此,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就不仅仅是宣传教育的问题,而且在本质上还是实践的问题,因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意识和客体文化之间存在互动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实践要求:

1.同心共筑中国梦,以发展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共同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为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奠定基础和条件。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也只有加快发展,获得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优势,不仅经济实力、发展质量有较大提升,而且廉洁政治、文明程度、幸福指数、生活质量、生态环境都有较大改善,才能更好地获得对中国梦的认同。中国梦获得认同的程度,取决于其满足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程度。

2.同心共圆中国梦,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中国梦和个人梦同心共圆。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2]172“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2]364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中国梦的实现体现在所有人梦想的实现上,使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4],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梦不仅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也是对民主法治的渴望。约翰•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13]同志在2010年3月答记者问时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14]。人民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愤愤不平,犹如一个离心机,必然影响梦想的抵达,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据央视“我与中国梦”大型网络调查,有83.79%的网友选择“改革难题很多,贫富差距加大”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压力;有69.07%的网友选择“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突破利益藩篱,构建社会公平”是实现“中国梦”政府当下最迫切的任务。公平正义是人民的热切期盼。同样,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民众的希冀。人民不仅希望生活幸福,而且希望人格受到尊重,权利得到保障。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3.同心共享中国梦,以改善民生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改善是中国梦最好的诠释。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早在1934年苏维埃政权在瑞金建立之后,就郑重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5]现在,民生问题是的热点问题之一。据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2012-2013)》的结果,养老保险和制度(45.96%)、物价上涨(38.27%)、楼市调控(31.91%)是2012年老百姓最关心的三个经济生活话题,而收入问题已经连续5年排在家庭主要困难的首位。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国梦的根本目的。正如同志所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中国梦是发展之梦、民主法治之梦、公平正义之梦、文明和谐之梦,也是和平之梦。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决定了我们绝不走侵略扩张和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梦不是建立在他国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中国梦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

不可否认,现代性和全球化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冲击。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是由现代性和全球化引起的。比如,张汝伦认为:“现代文化认同的问题不仅与现代性问题相关,它实际上就是由现代性引发的。”[16]23“全球化的过程不仅不能消除认同问题,反而使之更加突出。”[16]21李武装认为:“民族文化认同的真正根源在于现代性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机。”[17]赵剑英、干春松认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使文化认同问题进一步凸显为一个普遍的全球性问题。”[18]10这些论点阐述了现代性和全球化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但似乎并不彻底,难以令人信服。如果说追求现代性的一个结果,是改变了传统社会原有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的彻底颠覆,那么,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人们为什么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希冀从中找到解决现代社会种种弊病的一剂良方?如果说全球化引发了“文明的冲突”,使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更加突出,那么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或者问题不突出?显然,民族文化认同并不是所有国家追求现代化和融入全球化的伴生物,它仅仅是(并且常常是)后发现代国家容易产生的问题。其中的原因,下面的解读更为可信:“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被强制性地抛入一个新的文化参照背景之中,它们需要重新识别自己。因为作为现代化运动的发源地,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构成方式自然成为现代化的一种标准形态,这种标准形态在进化的观念中被定格为‘先进’,而其他的社会形态自然是落后的,从而是必须改变的。”[18]10传统中国文化认同不是一个问题,固然是文化中心论使然,那么使中国人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普世的、最优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显然不能仅仅从文化领域找答案。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19]226

又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19]305因此,文化中心论形成的背后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翻开中国古代史,也不难发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繁荣相伴随的是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中国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或者说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与中国梦的开启完全一致)。落后的现实、屡战屡败的苦难和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使得我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苦苦追寻个中原因及其出路,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实业救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均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之后,不免喟叹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于是,发起了一场以“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令人费解的是,以救亡图存为圭臬的这场新文化运动缘何非要造成传统文化的断裂?难道这就是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二律背反”—既要认同也要认异,既要接受也要批判,既要继承也要创新?难道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是追求中国梦的无奈?实际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不是由现代性和全球化引起的,造成这种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落后以及我国与西方国家现代性之间的巨大落差,全球化只是扩大了这种落差而已。因此,解决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融入全球化、追求现代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加强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推动中国梦在民族文化认同上下工夫

民族文化认同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从微观层面来看,它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文化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并自觉循之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20],是人类行为与动力的持久源泉。从宏观层面看,它是“涂尔干称之为‘集体良知’的东西,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是形成国家,建立国家和现代化、民主政治过程的政治资源。”[16]17它是文化群体中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民族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凝聚力,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民族文化认同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太明显,平常难以察觉,但其深刻性、深远性和久远性却是其他类型的认同难以企及的[21]131-132。反观我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亟待提高教育的实效和说服力、感染力、信服力。因此,借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不仅是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走向深入的客观需要,也是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不揣浅陋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民族自尊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有一种获得自尊(self-esteem)的基本动机[22]3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评价和比较各社群的优劣、社会地位和声誉,争取把自己编入较优越的社群,通过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基本历程,提高自己的身份和自尊[21]129。一个人不可能任意选择自己的民族,但可以通过认知这个国家和民族取得的成就,提高个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强化民族文化认同。如前所述,在近代中国发生的几次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根源在于落后,在于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巨大现代性落差以及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一些人把落后先归因于军事,于是有了洋务运动;再归因于制度,于是有了和辛亥革命;后归因于文化,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和。无论是“全盘西化”论还是“中体西用”论,皆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改造。在这样的情势下,怎会有民族文化认同?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第二贸易大国,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均取得了瞩目的历史成就,提高了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国学的兴盛就是典型的例子。甚至有学者提出,儒学是解决世界问题的良方。同样,对中国梦的认同,也必将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而增强。

2.满足个人需要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有两种认同需要:一种是自我认同,它使个体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一种是社会认同,它使个体获得一种与众相同的一致性和同一性[21]13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民群众只有从利益满足和情感归属中才能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如上所述,中国梦是公平正义之梦。在寻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中,每个人不仅要能获得平等参与、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实现个人梦,而且还需社会通过社会保障等措施,让每个人生活得有尊严,从社会上获得最大的利益满足。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每一个人感到中国梦的好处或期待利益,使每个人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3.进行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社会认同的过程之一。通过社会比较,我们了解自己,获得了关于信念真实性和有用性的信心。当直接以客观现实进行检测不能实现的时候,社会比较就是获得信念真实性和有用性的必要途径。而且,当进行群际社会比较的时候,有将群际特异性(inter-groupdistinctiveness)最大化的趋势,即在尽可能多的维度上在群体之间做出尽可能多的区分[22]。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在推进中国梦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应多做一些社会比较。比如中国梦和美国梦的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西方制度优越性的比较、我国处理自然灾害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他国的比较等等。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就能设立一个比较客观的参照框架,就能真正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稳定共同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作为一个自觉的稳定共同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中形成的[23],共同的回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命运将中华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展望未来,中国梦这一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必将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一个强大的文明的团结的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梦论文 篇三

梦想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推动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梦想的指引,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要求,充分调动了中国人民为国家富强而努力的奋斗激情,也是指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伟大精神。提出,中国梦的实现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国家的富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从本质上而言,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国家、民族与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中国梦的提出将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中国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将全民族凝聚在一起,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朝着梦想实现的方向前进。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大批有梦想、有追求、有志气的青年的努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条件。中国梦从本质上来看,是无产阶级执政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执政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内在要求,所以中国梦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另外,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梦想,也是全民族、全人民的梦想,无论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还是意义上,都有中国梦的体现,因此中国梦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弘扬发展民族精神,将全民族凝聚在一起。而特色化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掌握的内容。所以说,中国梦不仅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

人才作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仅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因素。长久以来,高职院校一直就是各种形态意识发源的主要场地,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是一股必然的趋势。中国梦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能树立大学生的伟大理想,坚定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切实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繁荣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大学生的思想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国梦凝结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重要的内涵价值,不仅深化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容,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精髓。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需要将中国梦渗透进去,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加大对中国梦的宣传,向学生渗透中国梦的实现意义、特点以及实现中国梦要求,为学生讲解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并要求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地努力学习奋斗。例如,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民群众的作用时,教师可以与中国梦的实现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联系起来,能够为人民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梦的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中国梦渗透,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性,并为之不断地努力。

(二)落实中国梦的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是产生认识的基本活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实践,实践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将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落实实践教育。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中国梦的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从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入手,呼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文化建设、下乡支教等等,通过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个人素质修养。其次,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开展“中国梦”为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的努力。

(三)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要想真正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确立中国梦成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生活中的追求目标。首先,需要建立统一领导制度。高职院校应当将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方针政策,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安排部署,落实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的工作确保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实施到位。其次,建立经费保障制度。高职院校应当为中国梦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保证中国梦的教育能够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监督是保证中国梦是否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措施。

四、结语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当认识到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梦,理解中国梦,践行中国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断努力,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中国梦论文 篇四

具体而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做到以下:第一,做好群众文化需求调研,抓住群众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第二,群众文化活动必须立足本土,对于迁西县来说,可选取如陕北皮影戏等富有民俗特色的形式。加大对民间艺术团、乡村电影队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发展。第三,合理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形式,如火爆中国的“广场舞”。可与县电视台合作,开展“乡村达人秀”等主题的高水准的电视节目。此外,还可在辖内行政村,建立乡村图书馆、读书室。第四,积极开发拓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活动,针对目标群众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辖内的青少年、企业、老年人、社区等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其特征的文化活动,组建老年人舞蹈队,青少年轮滑社,企业文化讲座,农民水稻丰收的奥秘等活动。总之,开展活动的原则是:形式多元化,内容丰富。团结群众,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认知。

二、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也需要政府提供一个优良的文化活动环境。第一,要解决群众活动场地,迁西县属于山区县,且人口较为分散,应从实际出发,选取人口聚居程度高的乡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活动广场等。同时,也要高度注意不良的文化环境,反对一切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拒绝黄赌毒、非法教会,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正气、肃然的文化环境。第二,要多宣传,多动员。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先进、文明教育,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性,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审美体验。第三,积极组织和指导社会力量开展乡村、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娱乐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并在活动中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进行宣传,使群众能够得到美的感悟,增强群众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帮助群众之间培养团结友爱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价值观。

三、推进群众文化创新

在十提出中国梦后,举国上下,对中国梦的实现达到了空前的热度。迁西县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并不占优势,尤其是山区人口分布分散,有的行政村基本上就没有开展文化活动。所以要协调、统筹行政村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资源,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积极部署工作,满足迁西县偏远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的共享、共鸣,协调发展。

在中国梦的新形势下,要认真研读领悟中国梦的内涵,积极部署工作,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创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迁西县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文明有信心和毅力,循序渐进的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这项长期工程。必须重视人民群众,以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为主,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价值观为核心,为城乡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联盟做出探索。

中国梦论文 篇五

今天,请来了李连杰。在李连杰儿时的梦想是浇花,虽然简单但是很有意义。到了李连杰演讲的时候了,这个环节我印象最深刻。是因为他说了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手是自己的梦想,另一只手是民族的梦想。如果这两个梦想在一起,将是国家的梦想。梦想可以实现的,是用双手编织的。

后面请来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马云带来了坚持梦想的故事来,讲的是一个残疾人,他非常的喜欢游泳,他比别人都努力,可是他的每次排名都让他伤心。最后他选择了上学,他经过了努力考上了大学。

黑暗中,迷茫中,有一盏明灯在指引我们前进,那就是梦想。虽然这段时间有很多地方,发生灾难许多同胞受灾,虽然人不在了,但是梦想还在……

看完后,我的心里一直有个问题:梦想的开始,是什么?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觉得梦想的开始可能是空想,这种空想让人高兴,让人伤心!不知,为什么心中涌出许多感受:梦想可能是空想,但是只努力就可以实现。从完玛草身上就可以看见,空想给她带来快乐,她的努力,她的追求,最终完成了梦想。

我们看见了许多明星的梦想,他们的梦想也是从空想到坚持到完成。他们的坚持和结果。更让我们知道空想多么吸引人,因为有坚持所以有梦想。

虽然每个班会的小结不同,但是告诉了一个原理,是对峙空想。我们有条件,我们有盼望,我们有追求。我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梦想是一个提供创造和想象的动力,梦想提供了信念的支撑。有梦就有未来,每个还子的梦想汇集在一起,将是明天的中国梦。

中国梦论文 篇六

青年教育都在一定的时空坐标中展开,“中国梦”成为当前青年教育的时代语境。马克思提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6]203“中国梦”切入了当今时代的中国问题,是当代中国时展需要的呼声,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这个时代以改革开放提供的广阔空间和丰富土壤为基础,具有显著的特征:第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第二,社会和谐的进一步推进,人民的“幸福指数”逐步提高,“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第三,中华文明的逐步演进,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第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进步,党的十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就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其中。“中国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响亮提出,是当代中国所处时代的客观需要,是对中国时代问题的积极回应。青年教育以“中国梦”为背景和依托,立足于当下的中国社会现实,牢牢把握时展的前进方向,遵循时展对青年提出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开展和推进。在2013年5月4日同志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1]52青年教育也应以“中国梦”为契机,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坚持与时俱进,从经济、社会变革的时代坐标中认识与把握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满足广大青年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利益和需求,开展适应“中国梦”时展要求的青年教育活动。

二、“中国梦”引领青年教育之路

(一)教育青年深刻领会“中国梦”的话语内涵

“中国梦”思想内涵丰富,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含义。从政治层面看,“中国梦”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最集中的体现。从时空角度看,一方面,“中国梦”贯通过往与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而且是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还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更是新时期中国科学发展的美好蓝图;另一方面,“中国梦”面向世界,坚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始终坚持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7]401,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另外,从实践维度看,“中国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根基。正如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的,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在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开拓。对青年进行“中国梦”教育,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处理以下两对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国梦”是“国家梦”和“个人梦”的对立统一。部分组成整体,整体包括部分,两者相互联系且互相转化。“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时也是包括广大青年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国家梦”和“个人梦”联系紧密,一方面,青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前途抱有较多期待,是自我需要的反映,青年“个人梦”强烈,它也构成了“中国梦”的动力和源泉。“国家梦”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青年“个人梦”要以“国家梦”为根本追求和行动目标,才具有真实意义。青年需树立全局观念,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梦引导自身发展之小梦,同时,努力完善自我,实现个人梦向国家梦的积极转化与相融。二是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是理想的基础,通过实践紧密联系。“中国梦”是来源现实并超越现实的伟大理想。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催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梦”正是在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提出,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为依据,成为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成就起前行的精神动力,推动着人去改造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抽象的,通往彼岸的美好未来需要包括青年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积极实践,必须主动正视与应对时代机遇与挑战,树立问题意识,通过解决问题,找到正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和谐统一。因此,青年在认识和理解“中国梦”时,不仅需要仰望星空,而且更需要脚踏实地,既要满怀激情,更要使足干劲,否则就会“空谈误国。”

(二)教育青年勇敢承担“中国梦”语境下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8]329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新时代,必须教育青年勇敢承担起自身的使命与任务,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青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力量。27岁的梁启超试图以变法改良的方式创建“少年中国”,28岁的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响亮口号加之辛亥革命的磅礴气势拉开了振兴中华的中国梦大幕。紧随其后,一大批热血青年投身其中。1919年,在青年运动兴起的基础上,北京大学生为求建设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现代中国奔走呼号,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席卷全国的反帝爱国行动。1921年,28岁的和其他青年志士(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为27.8岁)组建成立中国共产党,揭开了青春中国的崭新一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迎来了新的曙光。革命年代,正是广大青年(革命时期300万先烈中大多数为青年战士)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创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青年扫盲队、青年节约队层出不穷,成为“祖国的、积极的、自觉的保卫者和建设者”,为实现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政治的激荡潮涌中,还是在市场的温暖春风里,广大青年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频频亮相,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青年只有继续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才能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梦”更是青年一代的。

(三)教育青年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

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要矢志艰苦奋斗;要锻炼高尚品格。为实现“中国梦”,进一步明确了青年教育的具体要求,实现“中国梦”,不仅取决于社会的发展,而且更体现为一种主体能力的发挥。马克思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2]19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需要每个人,尤其是青年才能的全面发挥。第一,教育青年树立理想,锻炼品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伟大梦想,必须教育青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逐步迈向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前提保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途径就是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因此,教育青年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有所作为,必须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赖与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明确人生价值。“百行以德为首”,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青年则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尤其在价值多元、文化交锋、观念多样的复杂时代条件下,广大青年一定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品德锻炼和实践。第二,教育青年勤于学习,勇于实践。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期,作为站在知识与信息前沿的群体,应该始终教育他们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斯大林说过,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有知识,就必须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同志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也讲到,梦想是从学习开始,事业则是从实践起步。实现“中国梦”要求当代青年必须具备全面综合的文化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化理想为行动,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落实并贯彻到具体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这也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实践观的要求:“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9]282青年只有投身到丰富的社会实践当中,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以切实的意志行动推动梦想的实现。第三,教育青年艰苦奋斗,敢于创新。青年代表着时代的精神与性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青年发挥艰苦奋斗和创新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梦想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教育青年不畏艰难、矢志奋斗,发扬和光大前辈身上的那种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同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特别在当今时代,创新思维的活跃,创新热情的激发,使得创新精神力量倍增。青年思维敏捷、探索欲望强烈、观念开放多元,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和践行者。实现“中国梦”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而伟大的事业,这就要求教育青年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寻找新路径,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实现新发展,用创新意识、能力和举措实现中国梦。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国梦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中国梦论文新版多篇范文,共有2062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中国梦论文新版多篇下载
中国梦论文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