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工厂供电论文(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4-03-12 12:30:3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前言:工厂供电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工厂供电论文(精品多篇)

工厂供电系统运行分析论文 篇一

关于工厂供电系统运行分析论文

[摘要]在供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雷击、操作、短路等原因,产生危及电气设备绝缘的过电压,严重危害供电系统,需要进行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防腐蚀。还需要注意静电的防护及防爆和防腐蚀。在供电系统运行时,人们得知道触电后该怎么样做才安全。必须认识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人体触电的形式和触电后脱离电源的方法,同时还得了解电后急救的知识。本论文分析了影响工厂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要素,提出了保证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供电,系统,可靠性,运行分析

工厂供电系统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是工厂正常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就工厂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办法分析如下。

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设备是保证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要素。供电设备本身的技术含量、整体水平,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由于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无形之中给企业设备更新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淘汰设备(SJ型变压器、JO型电机等)在线运行,设备超期服役,导致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1.要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技改资金,应正确理解和处理资金投入与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关系。

2.应用变频调速、模糊控制技术,对风机、水泵等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电耗。

3.油浸电力电缆终端头制作采用热缩技术,制作一个热缩终端头可节约检修时间约20h。我厂已做多个油浸电力电缆热缩式终端头,运行效果良好。

4.应用RTV-1绝缘子防污闪涂料、增爬裙及热缩管,提高变电所、配电站一次设备的绝缘性能。

5.逐步采用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微机录波、微机故障检测装置,实现计量实时检测、线损实时管理,保护准确动作,逐步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

6.更新改造供电系统一次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如采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动机、聚乙烯交联电力电缆、氧化锌避雷器、真空断路器(有条件时可采用SF6断路器)等。

7.采用免维护蓄电池,降低维护费用。我厂使用免维护蓄电池已5年,从未发生异常现象。建议逐步淘汰镉镍蓄电池和酸性GF型蓄电池,以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可靠性。

8.交、直流电动机大修时,应以提高交、直流电动机的主绝缘为主要内容。如我厂5600kW、8000kW同步电动机更换定子线圈,绝缘等级由B级提到F级;2×3200kW热粗轧电动机更换换补绕组,主极、换向极加强对地主绝缘;送水两台790kW同步电动机更换转子线圈对地主绝缘,以保证主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预防为主,定期试验

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系统,具有发、供、用密切相关和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点,电力生产与用户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和超大规模发供电网络的不断发展,随着全社会对电力这一特殊商品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由此决定了电力生产必须保证安全。

要使电力生产保持稳定,必须坚持采取以“预防为主”为中心的安全技术措施。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系统设计阶段的安全功能设计质量、建造阶段的工程质量和运行阶段的管理质量。《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7条规定:“公司系统各企业要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即做到““五同时”,这是贯彻“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产系统设计配置水平低、压低单位成本造价、降低设计标准等,都会给日后的生产留下隐患,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一点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马建设的工程中找到答案。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配置水平低,将会导致拒动或误动,严重时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又如架空线路的绝缘设计水平低,将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事故,严重时会造成系统的瓦解等。因此必须杜绝“先上车、后补票”的错误做法,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到生产系统设计及建造工作的所有环节中去,在厂址选择、生产设计、设备配置、管理结构设计、生产管理设计、劳动组合、设备选择、安装及调试等诸方面都要研究和解决好有关安全问题,实现人、机、环境三者的优化匹配,防止先天性事故隐患的存在,切实把事故消灭在源头。

通过预防性试验,继电保护校验,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电气设备交工时必须符合《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资料齐全。继电保护整定值应匹配,整组试验动作正确可靠。

2.一次电气设备必须按试验标准定期试验,以便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

3.采用红外线激光测温仪,对电气设备连结部位不定期测试,及时发现连结部位松动、过热,消除隐患,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4.继电保护按标准定期校验,系统参数变化时,其整定值应根据系统的参数重新整定。

5.采用先进的试验仪器,如回路电阻测试仪、电机匝间试验仪、变压器直流电阻快速测试仪、真空度检测仪等,以适应电气设备更新换代的需要,提高测试精度,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率。

6.试验、校验原始数据记录完整、准确,并整理归档。

7.利用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对运行设备的绝缘参数进行实时监视,及时发现潜伏性、慢性发展的'电气设备之缺陷隐患。

三、改善电气设备运行环境

在人防工程内部敷设的电力线路应满足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人防内部无论明敷、暗敷的管材均宜采用钢管,而非其他类型管材。穿越围护结构、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的电气管线及预留备用管线钢管,应进行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管材应选用热镀钢管。进出人防工程的电气线路,为防核爆冲击波,室外应一律采用埋地电缆敷设经防爆波电缆井引入,并应预留备用穿线管。不允许架空敷设。从低压配电室至每个防护单元的战时配电回路,应各自独立,以防止战时一个防护单元被破坏而影响其他防护单元的正常供电。当穿越其他防护单元时,在穿越的防护单元内应有防护措施。安装空气过滤器,减少设备本体的灰尘;改善设备通风条件;根据设备运行条件安装加热器,提高设备运行的环境温度;安装除湿机,减少设备周围的湿度等,均可以有效地改善设备运行环境。将各配电、变电站改为弹簧门,用防火泥堵塞管线口、洞,采用“五防”开关柜等,严防蛇、鼠等动物进入开关柜,并投放药物、鼠夹,防蛇灭鼠;在各配电、变电站种植草坪、树木或栽麦冬,清除杂草,破坏蛇、鼠、野兔的栖身地;同时,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压开关柜少油断路器相间加装隔板,有条件时,对一次母线进行热缩处理,防止小动物引起的相间短路事故。

四、结论

保证工厂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应以安全运行为基础,以优质检修为保证,以技术改造为活力;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检修与视情检修相结合;合理调度,根据生产需求改变运行方式,力求最佳;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杜绝误操作。

[参考文献]

[1]陈伯时著:《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版。

[2]谭浩强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版。

工厂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研究论文 篇二

摘要:针对无功补偿技术展开讨论, 提升供电系统的供电效率, 找寻影响提高供电效率的因素, 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无功补偿; 供电系统; 功率因数;

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内工厂用电不断增加, 对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功补偿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无功功率在工厂电网中的流动, 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为输送无功功率而造成电能损失;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可以有效的降低工厂电力网的损耗。另外, 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相对其他节能措施而言, 是一项收效快、投资少的降损节能措施, 可以使电力系统少送无功功率, 多送有功功率, 而且可以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足时, 迅速提供无功功率。工厂是一个大型机电场所, 需要用到很多的用电的机器, 而这些机器大多都是电感设备,平时会消耗大量的电源, 浪费很多的无用功, 这对于工厂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而且违反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所以, 提高工厂用电设备的供电效率, 做到充分利用设备容量, 实现远距离低损耗输电, 加强用电效率, 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 提高用电质量, 这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1 无功补偿技术原理

电流经过电阻时会因为电流损耗而做功, 从而发光发热, 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而在经过纯容性电阻时, 会因为电阻没有阻拦电流的涌动, 从而并不做功, 形成无功功率, 对用电功率造成浪费, 在感电设备中, 总有一部分的电子设备是纯容性电阻, 这时就会进行无功功率, 就会大幅度降低电流的使用功率, 这是对电流的一种浪费, 如果能够进行无功补偿技术, 在电流不做功的时候进行补偿, 会大幅度的增加电流的使用效率, 是对电的一种节约措施, 那应该如何进行无功补偿呢?由于工厂的设备大多是感电设备, 所以只能进行公共无功补偿, 而无功补偿总共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配电措施来进行功率补偿, 但是长期进行配电措施的。无功补偿会严重损坏变电箱, 这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这种方法对于工厂来说并不可取, 二是由补偿电容器来进行无功补偿, 这是一种专门的电流功率补偿设备, 不会产生上一个措施的状况, 是所需采取的最佳措施。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 篇三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第一位的管理。企业安全管理,就是要消除安全隐患,使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体制与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做到安全管理奖罚分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

作 者:刘淑梅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064002 刊 名: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NANNING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 年,卷(期): 21(3) 分类号:X931 关键词:企业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工厂供电实习心得 篇四

这次的实习是对我们自动化专业的一次很好的锻炼,虽然总体上感觉没有自己亲自动过手,但想必那些也是为了安全考虑的角度,整个的实习是听课以及参观,在这仅有的四次听课中,感觉受益非浅,了解了一些实际的东西,增加了一些常识中的知识。在参观的过程中,看见了一些大型的机器生产过程,以及整天在马路上飞奔而过的汽车的总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对车子的核心部位――发动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一些发动机的运行原理。还有的就是这里的生产车装置比我想象的要先进很多。对于这次的实习,让我见识不少,许许多多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东西,这次却在这里亲眼看见。感觉很不一般,真的希望能再有这样的机会!

2023年工厂供电论文(精 篇五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因为自己的一些私人的原因想要辞职,至于是什么原因我是不太方便说的,我觉得也没有必要说,因为我已经决定好要辞职离开了,大家也是给不了我任何的帮助的,我想我就不需要说自己辞职的原因了。我希望您能够同意我的辞职申请,若不是万不得已我是肯定不会在现在之后时候离开我们工厂的,我知道这个时候正好是要用人的时候,我也知道最近的订单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够做得完,但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会在一个月之后离开工厂的,在这个月中我是会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减小因为我的辞职给您和工厂带来的影响。

我来到我们工厂工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里我觉得自己是有着很不错的表现的,您分配给我的工作任务我都能够很好的完成。除了刚刚进入工厂,工作还不熟练的时候我做得比较慢之外,其它的时候我都是做得又快又好的。我对自己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的,我是很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的,所以从我进入工厂以来我就一直都是很努力的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这一年多我也是很少会出现错误的,没给您的工作添麻烦。

我想我这样的工作态度是比较的不错的,虽然我的工作只是车间的流水线工人,但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做事情一定要做好,也一定要认真的去做。不认真做是一回事,但认真了没有效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想我在这一年多中的表现您应该是能够看到的,从我多次被评选为“月度优秀工人”就知道我是很努力的在工作的。在这一年中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知道也许我不是做得最好的那一个,但我是做到了问心无愧的,是尽力去做了的。我是做出了一些成绩的,我自己是比较的满意的。

我因为自己的一些原因不得不辞职,我很抱歉因为自己的原因给您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我也要感谢从我进入工厂工作以来您对我的照顾和帮助,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都会记在心里的。很遗憾之后不能再继续的共事了,能够来到这里工作这么长时间我感觉到非常的幸运,希望之后还能够跟大家多联系。最后祝愿我们xx工厂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工厂供电实习心得 篇六

电气工程,工厂供电,完整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 某制品厂总配变电所

及配电系统的设计

学生姓名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单 位 辅导教师

单 位 学 号 电气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8级 职 称 职 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A Plastic Products Factory Total Substation and High-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Grade:

Name:

Specialt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Instructor: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2012.6

摘 要

针对塑料制品厂的实际情况,根据现行的相关国家技术和设计标准,并适当考虑到工厂未来负荷的发展情况,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提出了塑料制品厂总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

变电所是电气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和讨论本设计所担负的任务及其负荷情况,根据负荷统计方法统计出所有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确定配电系统无功功率补偿及控制方式。同时进行变压器的选择,从而确定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根据主接线的方式及系统的不同运行方式,进行了短路电流计算,从而选择变电站高低压侧的电气设备,并根据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校验了个电气设备。文章中,讨论了无功功率补偿及控制方式和继电保护原理和变电站设备的继电保护,并针对本次设计提出了相应设计方案。

关键词:变电所;配电系统;负荷和短路计算;设备选型;接线图

Abstract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lastic products factory can get and based on the related design standard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levant national technical and design standards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load, according to safe reliable, technological advance and the economical reasonable request, a design plan for the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tation's electrical system of the garde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ubs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ctrical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the substation and its loa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load calculation, getting the result of the calculated load. At the same time, determines how th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control. Simultaneous selection of transformers, which determines how the main wiring in subs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main-line system and different method of operation, calculation of short circuit current, to choose high and low v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substation, and calibrating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system's maximum running mode. In the article, th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nd its rationale and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is discussed, and come out a corresponding plan for this design.

Keywords: transformer substation;load calculation; main wiring desig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目 录

1 绪论 .................................................................................................................................. 1

1.1本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 1

1.2本设计的设计原则 .................................................................................................... 1

1.3 本设计任务概况 ....................................................................................................... 2

1.4 本设计研究方法 ....................................................................................................... 2

2 计算负荷和无功功率补偿 .............................................................................................. 3

2.1 概述 ........................................................................................................................... 3

2.2设备的负荷计算方法 ................................................................................................ 3

2.2.1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 3

2.2.2各个车间和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 ..................................................................... 4

2.2.3车间变电所低压侧补偿 ..................................................................................... 6

2.2.4变压器损耗计算 ................................................................................................. 7

2.2.5高压侧无功补偿计算 ......................................................................................... 7

2.3变压器选择 ................................................................................................................ 8

2.3.1变压器选择原则 ................................................................................................. 8

2.3.2变压器选择 ......................................................................................................... 9

2.3.2变压器选择 ......................................................................................................... 9

2.4总配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 9

2.4.1变配电所所址选择的一般原则 ......................................................................... 9

2.4.2负荷中心的确定 ................................................................................................ 10

2.4.2负荷中心的确定 ................................................................................................ 11

3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 13

3.1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 13

3.2主接线方案的技术指标 ........................................................................................... 13

3.3主接线方案的经济指标 ........................................................................................... 13

3.4高压配电所主接线方案 ........................................................................................... 13

3.5配电所主接线方案图 ............................................................................................... 14

4短路电流计算及一次设备选择 ...................................................................................... 15

4.1短路电流计算 ........................................................................................................... 15

4.1.1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 15

4.1.2欧姆法计算短路电流 ........................................................................................ 16

4.2高压一次侧设备选择与校验 ................................................................................... 19

4.2.1高压侧设备的校验条件 .................................................................................... 19

4.2.2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断路器的短路稳定校验条件 .................................... 19

4.2.3电流互感器的短路稳定度校验条件 ................................................................ 20

4.2.4 高压侧设备选择与校验表 ............................................................................... 20

4.2.5各车间变电所10kv侧进线回路设备选择与校验表 ...................................... 21

4.2.6各变电所低压侧出线回路设备选择与校验表 ................................................ 22

4.3各车间变电所车间干线设备的选择 ....................................................................... 25

5供配电线路的选择计算 .................................................................................................. 28

5.1总配电所架空线进线选择 ....................................................................................... 28

5.1.1选线计算 ............................................................................................................ 28

5.1.2电压损耗的校验 ................................................................................................ 28

5.1.3发热条件的校验 ................................................................................................ 29

5.2 10kv母线的选择 ...................................................................................................... 29

5.3车间变电所高压进线选择 ....................................................................................... 31

5.3.1选择原则与说明 ................................................................................................ 31

5.3.2各车间变电所引进线的选线及计算 ................................................................ 31

5.3.3各车间变电所引进线的选线及计算 ................................................................ 33

5.4车间变电所低压进线线的选择 ............................................................................... 33

5.5低压母线选择 ........................................................................................................... 34

5.6车间变电所各用电设备进线选择 ........................................................................... 34

6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方案 .............................................................................. 38

6.1继电保护 ................................................................................................................... 38

6.1.1 继电保护装置及特性 ....................................................................................... 38

6.1.2 继电器与继电特性 ........................................................................................... 39

6.2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 39

6.2.1 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及保护类型 ....................................................................... 39

6.3 电力线路的保护 ...................................................................................................... 40

6.3.1 电源进线的继电保护 ....................................................................................... 40

6.3.2 车间变电所高压进线的继电保护 ................................................................... 41

6.4变压器继电保护与整定 ........................................................................................... 43

6.4.1 变电所低压侧的保护装置 ............................................................................... 45

6.5并联电容器的保护装置 ........................................................................................... 45

6.6变电所二次回路方案 ............................................................................................... 46

7防雷接地 .......................................................................................................................... 47

7.1 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 47

7.1.1 直接防雷保护 ................................................................................................... 47

7.1.2 雷电侵入波的防护 ........................................................................................... 47

7.2 变电所接地装置的计算及布置 .............................................................................. 47

总 结 ................................................................................................................................... 49

致 谢 ................................................................................................................................... 51

参考文献 ............................................................................................................................. 52

1 绪论

1.1本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本论文主要对塑料制品厂总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进行设计。

1.2本设计的设计原则

本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工厂供电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标准和规范,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如节约有色金属,以铝代铜,采用低能耗设备以节约能源等;

(2)必须从全局出发,按照负荷的等级、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规划统筹规划,合理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3)工厂供电设计应做到供电可靠、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供电电能质量合格、优质、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设备;

(4)应根据整个工程的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工程的近、远期的建设发展关系,以近期为主,远、近结合,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1.3 本设计任务概况

根据工厂的规模、负荷情况、供电条件、技术要求、自然条件,设计其总降压变电所及高压配电系统。本设计的工作任务按照工程实用的条件进行如下设计:

(1)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

(2)变电所位置和型式选择;

(3)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类型的选择;

(4)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5)短路电流计算;

(6)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7)变电所进出线的选择和校验;

(8)主要设备继电保护的选择与整定;

(9)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设计;

(10)高、低压配电柜的选择;

(11)电容补偿容量的计算和补偿设备的选择。

1.4 本设计研究方法

对于塑料制品厂总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这个题目,要结合基本理论的系统性与实用性,围绕供电技术的基本知识来确认工程设计的方法。对论文每一步都一定要遵循国家的线性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来设计。

2 计算负荷和无功功率补偿

2.1 概述

“计算电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导体和电器设备时所使用的一个假象负荷,其物理量意义是按这个计算负荷持续运行所产生的热效应,与按实际变动负荷长期与运行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也可用持续时间为半小时平均有功负荷的最大值来描述计算负荷。因此通常取“半小时最大负荷”作为发热条件选择电器元件的计算负荷。有功负荷表示为P30,无功计算负荷表示为Q30,计算电流表示为I30,视在负荷为S30。

2.2设备的负荷计算方法

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在工程中常用的有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需要系数法是世界各个普遍应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基本方法,而二项式法应用的局限性较大,主要应用于机械加工企业。关于以概率轮为理论基础而提出的用以取代二项式发达利用系数法,由于其计算比较繁复而未能得到普遍应用,所以只介绍需要系数法与二项式法。

根据原始资料,用电设备台数较多且各台容量相差不远,所以选择需要系数法来进行负荷计算。

2.2.1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根据原始资料分析,本设计负荷是多组用电设备计算,所以,要根据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的计算公式:

P30?K?p?P

i

(2.1)

式中?P30i为所有设备组有功计算负荷P30之和;K?p为有功符合同时系数,本文资料有提供为0.9。

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的计算公式:

Q30=P30?tg?

(2.2)

式中tg?―对应于用电设备组功率因数cos?的正切值,本设计资料有提供。

3

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A)的计算公式:

S30?

(2.3)

计算电流(单位为A)的计算公式:

I30?

(2.4)

各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均采用需要系数法)各车间、各变电所负荷合计时,同时系数取值:K?p?0.9。

2.2.2各个车间和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

一共五个车间加上各个车间的用电设备,根据需要系数法计算各车间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负荷与计算电流。计算过程在附录设计计算书中。把所有结果归纳得出下面的表2.1。

表2.1 各车间380V负荷计算表

4

续表2.1

5

2.2.3车间变电所低压侧补偿

由于NO.1和NO.2车间容量很大,可以考虑在NO.1和NO.2低压侧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计算公式

Qc?P30?tan?1?tan?2??qcP30

(2.5)

式中P30为工厂的有功计算负荷;

tan?1为原来功率因数的正切;

tan?2为需要补偿到的功率因数的正切; ?qc为无功补偿率。

1) NO.1车间无功补偿计算

根据设计要求,功率因数cos?一般在0.9以上,故取cos?2?0.92 ①功率因数:cos?1?

P30S30

?1411.72343.9

?0.602<0.9

(需要补偿)

②需补偿容量计算:Qc?P30?tan?1?tan?2??qcP30?0.91?1411.7?1286.647kva

?(1)?P30?1411.7kW ③补偿后:P30

?(1)?Q30?QC?1871.1?1286.647?

584.4kvarQ30

?(1)?S30?1527.8kVA 1411.71527.8

?0.924(满足要求)

?(1)/S30?(1)?功率因数:cos??P30

④并联电容器个数的计算:

n?

Qcqc

(2.6)

式中qc为单个电容器的容量(单位是kvar)。 通过计算n?

Qcqc

?

1286.647

75

?17.1

并联的电容器型号:BWF0.4-75-1/3,取18个。

低压电容器柜型号:GBJ-1-0.4所需数量为:4个,单个电容器柜内可装5个电容器

2)NO.2车间补偿计算同上, 相关计算数据如下:

QC(2)?618.1kvar

6

?(2)?P30?883kWP30

?(2)?Q30?QC(2)?1023?618.1?

404.9kvarQ30

?(2)?S30?971.4kVA

?(2)/Q30?(2)?0.908(满足要求) cos??P30

n?

Qcqc

?

618.175

?8.24

并联的电容器型号:BWF0.4-75-1/3,取9个。

2.2.4变压器损耗计算

(1)负荷计算中,电力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近似计算有功损耗:

近似计算无功损耗:

?QT?0.06S30 ?PT?0.015S30

(2.7)

(2.8)

式中S30为变压器二次侧的视在计算负荷

(2)现计算个车间变电所变压器损耗和算入损耗后的各负荷,其计算数据和结果见表2.2:

表2.2 变压器损耗计算及加入损耗后负荷表

2.2.5高压侧无功补偿计算

(1)所有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P30?K?p?P30?0.9?(PT(1)?PT(2)?PT(3)?PT(4)?PT(5))?0.9?3007.62?2706.8kW

?Q30?K?q?Q30?0.95?(QT(1)?QT(2)?QT(3)?QT(4)?QT(5))?0.95?2486.3?

2361.9kvar

7

?S3031.9?

2

3k5V92.3 A

(2)功率因数: cos??P30/?S30?2706/3592.3?0.75<0.9 (3)根据设计要求,本厂功率因数cos?要求在0.9以上 (4)故需要补偿的容量:

Qc?P30?tan?1?tan?2??qcP30?0.45?2706.8?1218.06kva

(5)补偿后:

?P30

?P

30

?2706.8kW

Q'30?Q30?QC?2361.9?1218.06?

1143.84kvar

S'30?

?2938.5kVA ?/S30?2706.8/2938.5?0.921>0.9(满足要求) 功率因数: cos??P30

2.3变压器选择

2.3.1变压器选择原则

选择的原则为:

(1) 只装一台变压器的变电所

变压器的容量ST应满足用电设备全部的计算负荷S30的需要,即ST?S30,但一般应留有15%的容量,以备将来增容需要。

(2) 装有两台变压器的变电所

每台变压器的容量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任一台变压器工作时,应满足总计算负荷S30的大约70%的需要,即为

ST?0.7S30

(2.9)

2)任一台变压器工作时,应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S30的需要,即

ST?S30

(I?Ⅱ)

(2.10)

(3)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容量上限

单台变压器不宜大于1000kVA,并行运行的变压器容量比不应超过3:l。同时,并联运行的两台变压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并联变压器的变化相等,其允许差值不应超过±0.5%,否则会产生环流引起电能损耗,甚至绕组过热或烧坏。

8

2)各台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比不应超过10%,否则,阻抗电压小的变压器可能过载。

3)各台变压器的连接组别应相同,若不同,否则侧绕组会产生很大的电流,甚 至烧毁变压器。

2.3.2变压器选择

以NO.1变电所选型为例(查看各个负荷计算大小,可确认选择一台变压器既满

?(1)?1585.2kVA 。选择的变足),根据负荷计算是所得变电所补偿后总视在功率:S30

压器应该满足:应选变压器的容量SN.T

?(1)?S30

查询附录表可知选择的变压器容量为1600kVA,故选择的变压器型号为:S9―1600\10,参照变压器各参数,可以满足要求。

2.3.2变压器选择

表2.3 变压器型号及参数汇总

2.4总配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2.4.1变配电所所址选择的一般原则

选择工厂变配电所的所址,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与经济比较后确定: (1)接近负荷中心。 (2)进出线方便。 (3)接近电源侧。 (4)设备运输方便。

9

(5)不应设在有剧烈震动或高温的场所。

(6)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7)不应设在厕所浴池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

(8)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易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9)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10)高压配电所应尽量与邻近车间变电所或有大量高压用电设备的厂房合建在一起。

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还规定:

(1)装有可燃性浸电力变压器的车间内变电所,不应设在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当设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应采取局部防火措施。

(2)多层建筑中,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的变配电所应设在底层靠外墙部位,且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

(3)高层主体建筑物内不宜设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的变配电所。当受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时,应在底层靠外墙部位,且不应设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4)露天或半露天的变电所,不应设在下列场所:有腐蚀气体的场所;挑檐为燃烧体或难燃烧和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物旁;附近有棉粮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集中的露天堆放场;容易沉积粉尘,可燃纤维和灰尘,或导电尘埃且严重影响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场所。

2.4.2负荷中心的确定

变电所位置应尽量接近负荷中心,工厂的负荷中心用功率矩法确定。通过此方法计算后确定有本设计负荷中心为?7.41,6.4?,按图纸比例及综合考虑变电所位置选择的原则后,确定此点为总配变点所坐标中心。此计算过程在计算书中体现。

10

图2.1 塑料制品厂平面图

2.4.2负荷中心的确定

变电所有屋内式和屋外式两大类别,屋内式运行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少。在选择工厂总配电所型式时,应根据具体地理环境,因地制宜;技术经济合理时,应优先选用屋内式。

负荷较大的车间,宜选用附设式或半露天式变电所。

负荷较大的多跨厂房及高层建筑内,宜设室内变电所或组合式成套变电站。 负荷小而分散的工厂车间及生活区,或需远离有易燃易爆危险及腐蚀性车间时,宜设独立变电所。

工厂的生活区,当变压器容量在315kV及以下时,宜设杆上式边电台或高台式变电所。

由厂区平面图和计算结果,考虑到1号车间变电所距离总配变电所距离很近,可

11

以设置成为高压配电所带一附设车间变电所的方案,所址靠近主要负荷车间,同时,有利于高压进出线及周围环境的经济型。2号车间变电所同样选用附设式。3、4、5号车间变电所均采用独立式。

12

3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3.1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变配电所得主接线,应根据变配电所在供电系统中的地位,进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灵活,经济等要求。

3.2主接线方案的技术指标

(1)供电的安全性,主接线方案在确保运行维护和检修的安全方面的情况。 (2)供电的可靠性,主接线方案在与用电负荷对可靠性要求的适应性方面的情况。

(3)供电的电能质量主要是指电压质量,含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及高次谐波等方面的情况。

(4)运行的灵活性和运行维护的方便性。

3.3主接线方案的经济指标

(1)线路和设备的综合投资额 (2)变配电所的年运行费 (3)供电贴费(系统增容费) (4)线路的有色金属消耗量

3.4高压配电所主接线方案

由本设计原始资料知:电源由电业部门变电所10kV母线提供,一次进线长1km,线路阻抗:XL?0.4?/km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6000h,且工厂属于三级负荷,所以只进行总配电在进行车间10/0.4kV变电。由于有五个车间变电所,负荷要求较大,而且需要可靠的供电性。母线联络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提高故障时检修效率,保证整体工厂的供电可靠性。低压侧应根据情况具体对待,但对于本塑料制品厂而言,按可靠性第一的原则,所以采用放射式供电。

13

3.5配电所主接线方案图

图3.3 总配电所主接线图方案

上述电气主接线方案,采用的是单母线分段接法,由10kV电源进线分别对两段母线接线供电,由两端母线分别对各用电设备供电,两段母线的供电负荷基本相等。另一条10kV电缆作为备用电源,它与正常运行下,形成了电气或者机械连锁,以确保负荷在故障情况下的正常供电,详细的设计情况可见附电气主接线图。

14

4短路电流计算及一次设备选择

供电系统应该正常地不间断的可靠供电,以保证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但是这种情况经常会因为发生短路故障而遭到破坏。短路就是供电系统中单相或多相载流导体接地或相互接触而在配电网中产生超出规定值的大电流。设备短路的主要原因是绝缘损坏、误操作、雷击或操作过电压等等,其中误操作产生的故障约占短路故障的70%。短路的基本类型分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其中三相短路称为对称短路,其他称为不对称短路。为了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载流导体和整定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需要计算三相短路电流。

4.1短路电流计算

4.1.1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以及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

进行短路电流计算,首先要绘制计算电路图。在计算电路图上,将短路计算所考虑的各元件的额定参数都表示出来,并将各元件依次编号,然后确定短路计算点。短路计算点要选择得使需要进行短路校验的电气元件有最大可能的短路电流通过。接着,按所选择的短路计算点绘出等效电路图,并计算电路中各主要元件的阻抗。在等效电路图上,只需将被计算的短路电流所流经的一些主要元件表示出来,并标明其序号和阻抗值,然后将等效电路化简。对于公园供电系统来说,由于将电力系统当作无限大容量电源,而且短路电路也比较简单,因此一般只需采用阻抗串、并联的方法即可将电路化简,求出其等效总阻抗。最后计算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当然,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应当还要考虑系统的不同运行方式。

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常用的有欧姆法(有称有名单位制法)和标幺值法(又称相对单位制法)。

15

4.1.2欧姆法计算短路电流

010.5kV S9-1600 0.4kV

图4.1 短路计算电路

先求K―1点的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UC1=10.5KV) (1)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和总电抗 1)电力系统的电抗:X1?

Uc1Soc

2

?

(10.5kV)

2

200MVA

?0.551?

2)架空线路的电抗:X2?X0l?0.4?1?0.4?

3)经K―1点短路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图上标出各元件的序号(分子)和电抗值(分母),然后计算电路总电抗:

X?

(k?1)

?X1?X2?0.551?0.4?0.951?

图4.2 K-1点短路等效电路

(2)计算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1)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Ik?1?

(3)

U?

?6.381KA

2)三相短路次暂态电流和稳态电流

I?

(3)

?I∞=Ik?1?6.381KA

(3)(3)

3)三相短路冲击电流及第一个周期短路全电流有效值

ish?2.55I?Ish?1.51I?

(3)(3)

(3)

?2.55?6.381KA=16.27KA?1.51?6.381KA?9.63KA

(3)

4)三相短路容量

Sk?1?

(3)

c1Ik?1?

(3)

10.5?6.381?116.04MV?A

16

再求K―2点的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UC2=0.4KV) (1)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和总电抗 1)电力系统的电抗:X1?

Uc2Soc

2

?

(0.4kV)

2

200MVA

2

?8?10?

?4

?3

?X0l(2)架空线路的电抗:X2

Uc2Uc1

)?0.4?1?(

0.410.5

)?0.58?10?

2

3)电力变压器的电抗

此工厂车间设计要求中,总共是有五个变电所,使用到了五种不同型号规格的电力变压器,故而计算此处的电力变压器的'电抗时,需要分开单独计算。

①NO.1 配电所

电力电压器型号:S9―1600\10 查附表得知: UK%?6 则: X3?

Uk%Uc2100SN

2

?

6

?100

(0.K4V

2

1K6VA00

)?3

?6?10?

经K―2点短路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图4.3 K-2点短路等效电路

计算电路总阻抗:

X?(k?2)

?X3?8?10?X1?X2

?4

?0.58?10

?3

?6?10

?3

?7.38?10?

?3

②NO.2车间变换所 电力变压器电抗:X3?总阻抗:X

Uk%Uc2100SN

2

?

5100

?

(0.4KV)

2

1250KVA

?6.4?10?

?3

?7.78?10?

?3

?(k?2)

?X3?8?10?X1?X2

?4

?0.58?10

?3

?6.4?10

?3

③NO.3 变电所 电力变压器电抗:X3?总阻抗: X

Uk%Uc2100SN

2

?

5100

?

(0.4KV)

2

1000KVA

?4

?8?10?

?3

?3

?(k?2)

?X3?8?10?X1?X2

?0.58?10

?3

?8?10

?9.38?10?

?3

④NO.4变电所

17

Uk%Uc2100SN

2

电力变压器阻抗:X3?总阻抗: X

?

5100

?

(0.4KV)

2

630KVA

?4

?12.6?10?

?3

?3

?(k?2)

?X3?8?10?X1?X2

?0.58?10

?3

?12.6?10

?13.98?10?

?3

⑤NO.5变电所

电力变压器阻抗: X3?总阻抗:X

Uk%Uc2100SN

2

?

4100

?

(0.4KV)

2

500KVA

?12.8?10?

?3

?(k?2)

?X3?8?10?4?0.58?10?3?12.8?10?3?14.18?10?3? ?X1?X2

(2)计算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此处以NO.1变电所计算为例: 1)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Ik?2?

(3)

?

?31.29KA

2)三相短路次暂态电流和稳态电流

I?

(3)

?I∞=Ik?1?31.29KA

(3)(3)

3)三相短路冲击电流及第一个周期短路全电流有效值

ish?1.84I?

(3)(3)

(3)

?1.84?31.29KA=57.57KA?1.09?31.29KA?34.1KA

Ish?1.09I?

(3)

4)三相短路容量

Sk?2?

(3)

c2Ik?2?

(3)

0.4?31.29?21.67MVA

NO.2、NO.3、NO.4、NO.5等变电所的短路计算见计算书,数据统计见表4.1

表4.1 短路电流计算统计

18

4.2高压一次侧设备选择与校验

4.2.1高压侧设备的校验条件

(1)按工作电压选择时所选设备的额定电压UN.e不应小于所在线路的额定电压

UN

,即UN.e?UN,但需注意:使用限流式高压熔断器时,熔断器的额定电压与线路的

额定电压相同,即:

而不能UN.e>UN

(2)按工作电流选择时所选设备的额定电流IN.e不应小于所在电路的计算电流

I30,即:

UN.e=UN

(4.1)

IN

e

?I

(4.2)

(3)按断流能力选择时所选设备的额定开断电流Ioc或断流容量Soc不应小于设备分段瞬间的的短路电流有效值Ik或短路容量Sk,即:

I

?I或S

?S

(4.3)

4.2.2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断路器的短路稳定校验条件

(1)动稳定校验条件 或

Imax?Ish

(3)

imax?ish

(3)

(4.4)

(4.5)

(3)(3)

式中imax、Imax为开关的极限通过电流峰值和有效值(单位为kA);ish、Ish为

开关所在处的三相短路冲击电流瞬时值和有效值(单位为kA)

(2)热稳定校验条件

Itt?I∞tima

2

(3)2

(4.6)

式中It为开关的热稳定电流有效值(单位为kA);t为开关的热稳定试验时间(单

(3)

位为s);I∞为开关所在处的三相短路稳态电流(单位为kA);tima为短路发热假想

时间(单位为s)。

短路发热假想时间tima一般按下式计算:

19

tima?tk?0.05(

I?I∞

)

2

(4.7)

在无限大容量系统中,由于I??I∞,因此

tima=tk?0.05

(4.8)

式中tk为短路持续时间,采用该电路主保护动作时间加对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当tk?1s时,tima?tk。低速断路器,其分闸时间取0.2s;高速断路器,其全分闸时间取0.1s。

4.2.3电流互感器的短路稳定度校验条件

(1)动稳定校验条件 或

imax?ish

?ish

(3)

(4.9) (4.10)

esI1N?10

?3

式中imax为电流互感器的动稳定电流(单位为kA);

Kes为电流互感器的动稳定倍数;

I1N

为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流(单位为A)。

(2)热稳定校验条件

It?I∞

(3(4.11)

式中It为电流互感器的热稳定电流(单位为kA);

t为电流互感器的热稳定试验时间,一般取1s;

4.2.4 高压侧设备选择与校验表

运用上一章节知识,将装置点电气条件与设备比较后,高压侧设备进行初步选定如下表4.2所示。

由下表数据可知设备型号规格校验满足条件装置点,查《工厂供电指导手册得》高压开关柜型号选用:GG-1A(F)型,GG-1A-(F)-11,GG-1A-(F)-54;高压进线侧计量柜型号选用:GG-1A-J。详细见附图里的高压配电所主接线图。其主要设备选择原因及校验过程见设计计算书中一次设备校验章节。

20

表4.2 10kV侧设备列表

4.2.5各车间变电所10kv侧进线回路设备选择与校验表

各车间变电所回路电流计算值如下:

NO.1变电所:回路电流I30=91.51A,电压UN=10KV; NO.2变电所:回路电流I30=57.3A,电压UN=10KV; NO.3变电所:回路电流I30=42.7A,电压UN=10KV;

21

NO.4变电所:回路电流I30=29.6A,电压UN=10KV; NO.5变电所:回路电流I30=24.9A,电压UN=10KV。

此处设备器材均以k-1点的短路电流来进行动稳定和热稳定校验,因此各车间变电所10kV进线回路设备相同。此处只列出第一车间的设备型号,其他车间选用设备型号均相同。各个车间进线的配电柜详见主接线图,检验过程见设计计算书内。

表4.3 NO.1车间10KV侧进线设备选择

4.2.6各变电所低压侧出线回路设备选择与校验表

(1)NO.1车间变电所:低压侧回路电流I30?2408A,UN?380V

表4.4 NO.1车间变电所低压侧进线端设备选择

22

续表4.4

I30?1510.1AUN?380V表4.5 NO.2车间变电所低压侧进线端设备选择

23

表4.6 NO.3车间变电所低压侧进线端设备选择

(4)NO.4车间变电所,低压侧回路电流I30?781.1A,UN?380V

表4.7 NO.4

车间变电所低压侧进线端设备选择

24

表4.8 NO.5车间变电所低压侧进线端设备选择

4.3各车间变电所车间干线设备的选择

车间干线低压开关柜型号均选择:GGD2-(B)系列,详细型号见主接线附录图,其中薄膜车间和单丝车间均选择5个,管材车间选择2个。

表4.9 车间干线设备型号表

25

26

27

5供配电线路的选择计算

5.1总配电所架空线进线选择

5.1.1选线计算

年最大负荷在5000h以上的架空线路且材料为铝的经济电流密度是0.9,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导线经济截面?ec的公式:

I'30jec

?ec?169.60.9

I30jec

(5.1)

带入数值计算:?ec=

=

?188.4mm

2

其中:I'30?

?

?169.6A(高压侧补偿后的计算电流)

查询相关附录表:选择最近导线截面240mm2,则选择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5.1.2电压损耗的校验

按照规定,高压配电线路的损耗,一般不得超过线路额定电压的5%,由于总降压架空进线属于较短线路,且为地区性供应,所以允许电压损耗?Ual%算的电压损耗满足?U

?Ual。

?5%

,因此计

因为10KV级的电压等级的几何均距为600mm,查《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可得

Ro?0.14?/km

,Xo?0.28?/km,且进线线路长为1km。

计算电压损耗值为:

△U?(P30RO?Q30X0)/UN

(5.2)

代入数值?U?(2706.8?1?0.14?1218.06?0.28?1)/10?72V 计算电压损耗百分值为:△U%?

?UUN

?100%?

7210000

?100%?0.72%<?Ual%

计算电压损耗值小于允许电压损耗值,因此所选LGJ―240满足允许电压损耗要求。

28

5.1.3发热条件的校验

本设计中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为25℃,查《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可知导线截面为

240mm

2

和温度为25℃时的允许载流量为610A>169.6A,因此满足发热条件。

5.2 10kv母线的选择

(1)选择原则: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母线截面并且按发热条件、热稳定度和动稳定度进行校验。

(2)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母线截面,由公式Aec?

I30jec

,式中jec是经济电流密度。

查《工厂供电》资料得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在5000h以上的架空线且材料为铝的经济电流密度为0.9,即jec?0.9(A/mm2),所以所选母线截面为:

Aec?

I30jec

?169.60.9

?188.4mm

2

查《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可选择LMY型矩形硬铝母线的截面为:50?4mm2,该母线在环境温度为25℃时,平放时,其允许载流量Ial为586A。

(3)发热条件的校验:要满足长期发热的条件,安装处的实际载流量Ial要满足:

Ial=KtIal?I30

'

'

(5.3)

式中Kt为环境温度不同于额定敷设温度(25℃)时的校正温度系数;查《工厂供电》可知在温度为25℃时,Kt为1,所以安装处的实际载流量为:

Ial=KtIal?1?586?586A?169.6A,满足发热条件的要求。

'

(4)短路热稳定度校验:

母线通过最大电流I30时的正常温度为:

I30Ial

22

??0?(?al?0)

I30Ial

22

(5.4)

带入数据?0?(?al?0)

?25?(70?25)?

169.6586

2

2

?28.7℃

母线材料的热稳定系数C=87,则满足热稳定的母线最小截面积要求为:

29

C

Amin?Ioc

(3)

?10?

3

(5.5)

(3)

式中C为导体热稳定系数(AS/mm2);Ioc为三相短路稳态电流;tima为短

路发热假想时间。

本设计中,tima为一次进线末端的主动保护动作时间,因为进线电源保护动作时限tB?2.4s,且tB?tima?to,toc为高压断路器的短路时间,一般为0.2s。所以c

tima?tB?t

,Amin=6.38?10?2.4?0.2?

2.s2oc

3

87

?108mm

2

。所以50?4mm2满足

热稳定的要求,短路热稳定校验合格

(5)短路动稳定度的校验:母线满足动稳定度的校验条件为:?al≥?c,式中?al

为母线材料的最大允许应力(Pu),这里硬铝母线(LMY):

?c为母线通过ish

(3)

?al?70MPa

(5.6)

时所受到的最大计算应力,最大应力

?c?

MW

M

(5.7)

为母线通过时所受到的弯曲力矩;

M?

F

(3)

l为母线的档距(l?0.84m);

l

8

(5.8)

W?

hb6

2

hb6

2

(5.9)

,式中b为母线截面的水

W为母线对垂直于作用力方向轴的截面系数,W?

平宽度,h为母线截面的垂直高度。

F

(3)

?

fish

(3)2

la

?10

?7

(5.10)

式中Kf为形状系数,取1,F(3)为母线受到的最大点动力,a为相邻两相的轴线距离,所以有

F(3)?3?1?(9.7?103)2?

0.840.25

?10

?7

?55N

30

母线在F(3)作用力时的弯曲力矩为M?的截面系数W?计算应力为:?c

hb6?MW

2

55?0.84

8

?7

?6Ngm

,母线对垂直于作用力方向

=

(0.004)?0.063

6

61.7?10

?7

2

?1.7?10

m,因此母线在三相短路时受到的

3

?

?35MPa

,因为?al

?70MPa>?c=35MPa

所以该母线满足短路动稳定度的要求。

综上所述,10KV母线选用截面为50?4mm2的LMY型矩形硬铝母线。

5.3车间变电所高压进线选择

5.3.1选择原则与说明

选择原则: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截面,按发热条件,允许电压损失校验及热稳定度校验。

1号车间到5号车间馈出线都选用ZLQ型三芯油浸纸电缆铝芯铅包钢带铠装防腐电缆两回路供电,(电缆为直埋敷设)。

5.3.2各车间变电所引进线的选线及计算

这里以NO.1 变电所引进线为例进行选线校验 (1)计算及选型

计算方法: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截面积

查课本《工厂供电》可得,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在5000h以上的架空线路且材料为铝芯电缆的经济电流密度为1.54A/mm2。

一号变电所回路电流是I30?根据经济电流密度:?ec?

I30jec

S?S?2

?91.52A

?

91.521.54

?59.4mm

线型号:ZLQ20―10000―3×70mm2

查附表知:10KV的ZLQ20―10000―3×70mm2的三芯油浸纸电缆铝芯铅包钢带凯装防腐电缆相关参数如下:

在温度为25℃时,允许的载流量是133A,正常允许的最高温度为60℃。

(2)发热条件校验

31

线路工作最大电流:Imax=91.52A

要满足长期发热的条件,安装处的载流量应该满足:

式中K为修正系数

由本设计在这里的土壤在0.8米深处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为22℃,可知电缆在流量温度修正系数为1.05, KIal=1.05?133=139A?Imax=91.52A 满足要求。

(3)电压损耗的校验

查表可得R0=0.52?/km,X0=0.083?/km,线路长度取50m(根据工厂平面布置图的比例估算),所以电压损耗值为:

△U=

1411.7?0.05?0.52+1871?0.05?0.083

10

=44.410

=4.44V

KIal?Imax

(5.11)

△U%?(4.44V/10000V)?100%=0.044%<5%

所以电压损耗满足要求。

(4)热稳定校验

在温度为25℃时,电缆允许的载流量是133A,正常允许的最高温度为60℃,电缆通过最大电流Imax时的正常温度为:

??0?(?al?0)

I30Ial

22

?25?(70?25)?

91.52133

2

2

?40℃

查《供配电设计手册》可知C=88,则满足热稳定的最小截面应该为:

Amin?Ioc

(3)

?10?

3

C

(5.12)

(3)

式中C为导体热稳定系数(AS/mm2);Ioc为三相短路稳态电流;tima为短

路发热假想时间。

本设计中,tima为一次进线末端的主动保护动作时间,因为进线电源保护动作时

toc为高压断路器的短路时间,一般为0.2s。所以限tB?2.4s,且tB?tima?to,c

tima?tB?t

oc

?2.4?0.2?2.s2,因此:

Amin=6.38?10?

3

88

?107.53mm

2

所以满足热稳定校验,综上校验结果:选择ZLQ20―10000―3×70mm2的三芯粘性油浸渍纸绝缘电力电缆。另外几个变电所高压引进线电缆选择和校验过程同上,

32

具体结果见表5-1。

5.3.3各车间变电所引进线的选线及计算

1号,2号,3号,4号,5号车间变电所高压侧进线均采用ZLQ20―10000型电缆直埋敷设,所以其选择结果列于下表5.1:

表5.1车间变电所高压引进线列表

5.4车间变电所低压进线线的选择

(1)NO.1 变电所

一号车间变电所低压侧回路电流I?所选母线载流量应大于回路电流

查询(《工厂供电》可查知:矩形硬铝母线LMY―100×6.3,其平放时的载流量是1371A,能够满足载流要求。

(2)NO.2 车间变电所

二号车间变电所低压侧回路电流I=

S3023U

N

?

?2408A

=

9343?0.38

=1419A

查询《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可查知:矩形硬铝母线LMY―80×10,其平放时的载流量是1427A,能够满足载流要求。

(3)NO.3 变电所

三号车间变电所低压侧回路电流I?

?

?904A

33

查询《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可查知:矩形硬铝母线LMY―63×6.3,其平放时的载流量是910A,能够满足载流要求。

(4)NO.4变电所

四号车间变电所低压侧回路电流I?

S?

?684A

查询《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可查知:矩形硬铝母线LMY―63×6.3,其平放时的载流量是910A,能够满足载流要求。

(5)NO.5 变电所

五号车间变电所低压侧回路电流I?

S?

300?456A

查询《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可查知:矩形硬铝母线LMY―40×4,其平放时的载流量是480A,能够满足要求。

表5.2 车间变电所低压进线

5.5低压母线选择

选择原则和校验方法与高压母线选择一致,此处省略选择计算过程。

查表得到,380V母线选用LMY-3(125?10)+80?8,即相母线尺寸为125?10,中性线母线尺寸为80?8。

5.6车间变电所各用电设备进线选择

以1号车间变电所中的用电设备为例 (1)薄膜车间:I30(1)?

S?

?3798A

34

查询相关《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附录:选择9根XLQ―3?185的500V橡胶绝缘铜芯电缆,敷设于22℃的土壤中的允许电流为445A。

1)校验电压损耗。由平面图量得变电所至薄膜车间距离约10m,由铜芯电缆的

R0?0.12?/km

(按缆芯工作温度75℃计),X0=0.07?/km,又由于车间

P30?1411.7kW,Q30?1871.1kvar,因此可得电压损耗为

△U=

1411.7?0.12?0.01+1871?0.07?0.01

0.38

=

1.69+1.300.38

=7.8V

△U%?(7.8V/380V)?100%?2.05%

满足小于△Ual%?5%的要求。

2)满足机械强度校验,符合允许最小截面的要求。 (2

)原料库:I30(2)?

S?

?45.5A

查询相关《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附录:选择1根XLQ―3?10的橡胶绝缘铜芯电缆,敷设于22℃的土壤中的允许电流为60A。

(3

)生活间:I30(3)?

S?

20?30.3A

查询相关《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附录:选择1根XLQ―3?4的橡胶绝缘铜芯电缆,敷设于22℃的土壤中的允许电流为32A。

(4)成品库(一)

:I30(4)?

S?

?50.1A

查询相关《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附录:选择1根XLQ―3?10的橡胶绝缘铜芯电缆,敷设于22℃的土壤中的允许电流为60A。

(5)成品库(二)

:I30(5)?

S?

?30.9A

查询相关《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附录:选择1根XLQ―3?4的橡胶绝缘铜芯电缆,敷设于22℃的土壤中的允许电流为32A。

(6

)包装材料库:I30(6)?

S?

?20.9A

查询相关《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附录:选择1根XLQ―3?2.5的橡胶绝缘铜芯电缆,敷设于22℃的土壤中的允许电流为25A。其余几个车间变电所的车间干线

35

计算过程同上,具体线号结果见个车间干线表格,每车间干线均为XLQ型的橡胶绝缘铜芯电缆。

(1)NO.1 车间变换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表5.3 NO.1变电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2)NO.2 车间变换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表5.4 NO.2变电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3)NO.3 车间变电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表5.5 NO.3变电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36

(4)NO.4 车间变电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表5.6 NO.4变电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5)NO.5 车间变电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表5.7 NO.5变电所各车间干线汇总

37

6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方案

继电保护是指继电保护设备和各种继电保护设备组成的保护系统,具体的包括:继电保护的设计、整定、调试等技术。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能发现并甄别供电系统中电气元件,(电力线路、变压器、母线、用电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者发出信号的自动装置。

6.1继电保护

6.1.1 继电保护装置及特性

继电保护由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测量比较部分、逻辑判断部分和执行输出部分,其基本框图如下:

图6.1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框图

(1)测量比较部分,测量通过被保护对象的物理量,通过适当处理后并与给定的值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或者“非”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2)逻辑判断部分,通过测量比较部分各个输出量的大小、性质、逻辑状态、出现顺序、持续时间等,是保护装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判断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是断路器跳闸,发出动作信号或者不动作,并将有关指令传出给输出执行部分。

(3)输出执行部分,根据逻辑判断部分来的指令,最后完成继电保护所担负的任务。比如,故障时动作与跳闸并发出信号等。

要完成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必须要区分出供电系统的正常,不正常和故障运行三种运行状态,并甄别出发生故障和出线异常的电气元件。

继电保护的设计应以合理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为依据,并应满足速动性、选择性、可靠性和灵敏性的基本要求。

(1)继电保护装置应尽快的切除故障,以缩小故障范围及减小因故障而造成的

38

电气设备的损坏,保证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

(2)继电保护装置应有足够的灵敏性。保护装置的灵敏性应根据不利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进行计算。灵敏度系数Ksen为保护区域发生短路时,流过保护处的最小短路电流与保护装置的一次动作电流之比。

(3)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应有选择性,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的继电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的继电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才允许相邻保护的继电保护切除故障。

(4)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被保护设备的各种故障,都能正确无误的快速的切除,因此处配置的继电保护符合被保护设备的各种故障类型以外,还要靠继电保护的其他几个性质来配合完成。

6.1.2 继电器与继电特性

继电保护装置是由若干个继电器组成的。继电器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续、断控制的部件,当输入达到一定的值时,能使其输出的量达到一个预期的变化,如触点的打开和闭合等。继电器有很多的种类,有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等等。

6.2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地用变压器来升高或者是降低电压,同样在本次设计当中,公园变配电站采用了两台干式变压器,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要对变压器装设一定的继电保护装置。

6.2.1 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及保护类型

(1)变压器的常见故障

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分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针对配电站的实际情况,可预见的有变压器温度升高,绕组匝间短路,绕组及其引出线相间短路,外部相间短路引起的过电流,单相接地短路和过负荷等故障。

(2)变压器应当装设的保护

变压器的一般保护类型包括差动保护,电流速断保护,瓦斯保护,过电流保护,

39

过负荷保护,温度保护等。根据相关规定,10kV变压器的继电保护配置如下:

表6.1 10kV变压器的继电保护配置

6.3 电力线路的保护

6.3.1 电源进线的继电保护

(1)装设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采用DL-15型电磁式过电流继电器。 1)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

Iop?

Krel?KwKre?Ki

?IL?max

(6.1)

I30为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I30为线路的计算电流,由上已知式中IL.max=(1.5~3)I30?169.4A,Krel?1.2

,Kw=1,Kre=0.8,Ki=200/5=40,因此动作电流为:

,因此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Iop整定为13A。

Iop?

1.2?10.8?40

?2?169.6A?12.72A

2)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的整定

题目中给出变电站10KV配电线路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装置整定时间为1.5s,所以这里的电源进线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应整定为1.5s。

3)过电流保护灵敏系数的检验

40

Sp?

Ik.minIop,1

?1.5 (6.2)

式中Ik.min为在电力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被保护线路末端的两相短路电流,

Ik.min?0.866Ik?1

(3)

?0.866?6.38KA?5525.A,Iop.1为动作电流折算到一次电路的值。

Iop?1?IopKi/Kw?13A?40/1?520A

,因此其灵敏度系数为:

?5525520

?10.62>1.5

Sp?

Ik.minIop.1

满足灵敏度系数的要求。

(2)装设电流速断保护,利用GL-15的速断装置。 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速断电流)的整定

Iqb?

Kre1Kw

Ki

Ik.max

(6.3)

式中Ik.max为被保护线路末端的三相短路电流,这里Ik.max=6.38KA,Krel?1.2,

Kw=1,Ki=200/5=40,因此动作电流为:Iqb?

1.2?140

?6.38?0.191KA

,因此动作电流

整定为200A。整定的速断电流倍数nqb?

2)电流速断保护灵敏系数的校验

Sp?

IqbIop

?

20013

?15.3。

Ik.minIop,1

?2 (6.4)

式中Ik.min为在电力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被保护线路首端的两相短路电流,

Ik.min?0.866Ik?1

(3)

?0.866?6.38KA?5525.A,Iop.1为速断电流折算到一次电路的值,

Iop?1?IopKi/Kw?13A?40/1?520A

,因此灵敏度系数为:Sp?

Ik.minIop.1

?

5525520

?10.6>2,

满足灵敏度系数的要求。

6.3.2 车间变电所高压进线的继电保护

以NO.1车间变电所高压进线为例,其他车间变电所高压进线的保护方案与NO.1车间变电所高压进线保护方案相同。

(1)装设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采用DL-15型电磁式过电流继电器。

41

1)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

Sp?

Ik.minIop,1

?2

(6.5)

I30=91.5A,Krel?1.2,Kw=1,

式中IL.max=(1.5~3)I30,I30为线路的计算电流,

Kre=0.8,Ki=150/5=30,因此动作电流为:Iop?

1.2?10.8?30

?2?91.5A?9.15A

,因

此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Iop整定为10A。

2)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的整定

t1?t2?t

(6.6)

式中t1为后一级保护的线路首端发生三相短路时,前一级保护的动作时间;t2为后一级保护中最长的一个动作时间,这里取0.5s,?t为前后两级保护装置的时间级差,对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取0.5s,前一级保护动作时间为2s,故?t?0.5s,所以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整定为1.5s。

3)过电流保护灵敏系数的检验

Sp?

Ik.minIop,1

?1.5

(6.7)

式中Ik.min为在电力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被保护线路末端的两相短路电流,

Ik.min?0.866Ik?1

(3)

?0.866?6.38KA?5525.A,Iop.1为动作电流折算到一次电路的值。

Iop?1?IopKi/Kw?10A?30/1?300A

, 因此其灵敏度系数是18.41,满足要求。

(2)装设定时电流速断保护,利用DL-15的速断装置。 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速断电流)的整定

Iqb?

Kre1Kw

Ki

Ik.max

(6.8)

式中Ik.max为被保护线路末端的三相短路电流,这里Ik.max=6.38KA,Krel?1.2,Kw=1,

Ki=150/5=30,因此动作电流为:Iqb?

1.2?130

?6.38?0.255KA

,因此动作电流整定为

260A。整定的速断电流倍数nqb?

IqbIop

?

26010

?26。

42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探讨论文 篇七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企业实现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的重要基础,作为衡量与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标尺,对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尚且不足,本研究首先到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梳理,并在此技术上从指标群的含义、指标群构建的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指标群的分析,最后围绕关键指标分析就如何优化和提高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提出具体的建议,供相关供电企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绩效管理;薪酬管理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定性管理层面上,很能精确、客观的实现员工的绩效考核的目标,关键指标绩效指标体系的引进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为企业绩效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打下了殷实的基础,已逐渐发展成为衡量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一大重要标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企业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不断递进式、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是现代电工企业绩效管理必然选择的一种方法和思想。

二、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论述

人才、财、物、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要素,在此当中,人才发挥着最为核心的作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也不例外,人才也是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大要素。随着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推进,我国的供电企业正逐渐向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营模式演化。因此,能够拥有一批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素质的各层级人才是一个供电企业能否在新的、竞争日益剧增的市场环境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从这个层面来讲,做好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意义深远。作为人力资源的两大核心模块,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许多企业都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很难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引入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绩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毋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势必会为企业培养和储备大量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然而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陷,更多的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并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实际情况,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不利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其原因在于分析方法还较落后,与当前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供电企业的所有员工并没有完全参与到绩效考核的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出绩效考核的功效。于上级供电企业而言,应该基于现有的政策和体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电力企业业务和层面的特点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对不同区域和层面的供电企业的所有关键指标实时进行考核和评估,从而有效的激励电力企业不断提升经营水平,整体上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四、指标群体系构建

1.指标群的基本含义。指标群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定的机制,有效实现企业的战略决策向内部管理过程的转化,从而起到检测和考察企业在宏观战略层面的实际执行状况,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激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指标群体需要基于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来确定需要考核和衡量的内容,是对企业战略本身的一种具体、细化和拓展,它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随着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调整而不断变动的特征。

2.指标群建立原则。根据供电企业本身的特征,供电企业指标群建立需遵循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分层负责、责任传递、系统保障五大基本原则,这五大原则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指标群建立的原则体系,在指标群建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五大原则进行选择指标。其中,统筹规划原则主要是针对数据层面的要求,要求组织必须将全局各处分散的关键性的数据信息统筹整合在一起,按照经济、安全、综合等一系列职能的需求对数据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构建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保证数据的共享、安全和系统性,有效的挖掘潜藏于数据的信息,充分发挥数据的效力,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依据;归口管理原则简单就是责任到人,每个人都有其对应的具体负责的模块和数据管理;分层管理是顺应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采取决策——管理——执行层的模式对所有的指标群进行分层,通过完备的指标分类和不同管理层级的。划分形成完备的机制体系,重点关注关键指标体系,同时兼顾相应的各类指标的有效实施,最终形成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责任传递原则通过将层层将责任分解,以传递链的形式推进绩效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的目标;系统保障原则是对系统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3.指标群结构。依据供电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基于如上五大原则进行分层,各层指标具有清晰的层级关系和紧密的逻辑拓扑关系,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层之间有着相互递进的衍生关系,第一级指标通过分解到各单位和部分二衍生出第二级和第三级指标。其中第一级指标层主要包括关键性的考核指标,和企业的决策直接相关,主要服务于决策层,第二级和第三级指标都是第一级的衍生,主要服务于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考核。第三级的数据是整个体系中最小的单元,是第一级和第二级指标层的基础和依据,能够有效地体现出企业在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是基础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五、指标群管理方法

将考核目标清晰、明确化,保证所有事件相关者都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目标;通过采取合理的标准准确衡量量化考核目标;同时要保证考核目标可实现性,决策层在制定目标过程中一定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忌将目标指定的过高或者过低,科学、规范的制定目标,尽可能避免和被考核者工作设定毫无关联的目标,目标偏低和偏高都会失去考核的根本意义,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考核结果;另外还要注意一定要对目标设定相应的时间限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目标时间的设定也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

六、优化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条相关的建议: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保证全员都能够参与到绩效管理当中,应该基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做好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而不能将其简单的视为一项常规工作,绩效管理的目标主要在于激励员工而非惩罚,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方向。同时,应该熟悉了解和熟练运用绩效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准则和原则,准则和原则都是基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指定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原则,在实际的指标层选择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偏差,会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实际性。强化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反馈和总结,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前、考核中和考核后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同时要不断创新激励体系,构建全面的管理系统。

七、结语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对于现阶段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电力企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具有巨大的贡献。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应采取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绩效管理手段,以不断提高其绩效管理的水平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佩芹。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的深化与完善[J].中国电力教育,(4):45-46.

[2]谭军武。供电企业中层管理者绩效评价模型及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工厂供电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工厂供电论文(精品多篇)范文,共有3663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工厂供电论文(精品多篇)下载
工厂供电论文(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