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企业文化 > 其他企业范文 >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03:00:4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精品多篇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 篇一

关键词:保障体系 预测预报 防火材料 自燃机理

中图分类号:TD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随着矿井高产高效集约化的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对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每一场火灾的发生,轻则影响生产,重者可以烧毁煤炭资源和矿井设备,更为严重者则可能引燃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烟毒化矿井。在煤矿里,通常根据引火的热源不同将矿井火灾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由外部热源如明火、放炮、瓦斯煤尘爆炸、机电设备运转不灵、摩擦、电流短路等原因引燃可燃物而发生的火灾称为外因火灾,外部火灾可以发生在矿井的任何地点,且属于偶然事件。

煤矿内因火灾主要是指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如煤柱破裂、浮煤集中堆积又有一定风流供给)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聚集热量导致着火引起的火灾。

可燃物由蓄积热量发展发展成为火灾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潜伏期和自热期的时间较长,如果在潜伏期和自热期,破坏了外部的供氧条件或热量蓄积条件,自燃过程终止,便不能发展成为火灾。所以,内因火灾往往是由于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造成的。

就内因火灾的特点而言,它的发生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且有预兆,易于早期发现。但火源隐蔽,往往发生在人们难以或不能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要想找到真正的火源却非易事,因此不能及时扑灭,以致有的内因火灾可以持续数月、数年、数十年而不灭,烧毁大量煤炭资源,冻结大量开拓煤量。分析当前众多防灭火技术,发现每一项技术都有其特殊性和适用条件,利用每一项技术还不能完全预防和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预防为主”的宗旨指导下,加强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发展防灭火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每一个防灭火科技人员的责任和重担。

1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保障体系

对于开采具有煤层自然发火的矿井,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保障体系,完善防灭火技术体系库,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矿井防灭火技术体系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矿井、采区、工作面巷道设计布置必须有利于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矿井、采区巷道尽可能布置在岩巷中,工作面巷道应避开应力集中区、老巷等位置,当无法避免时就必须在设计时就采区防灭火技术措施。

(2)通风系统务求简单、稳定、可靠。矿井通风系统对煤层自然发火影响最大,要求通风系统合理,风流稳定、可靠、通风负压小;利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软件,定期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当通风系统不合理时,必须及时进行改造;建立矿井火灾救灾专家系统。目前许多科研院所研究了许多这方面的软件,但缺乏现场的广泛应用。因此,每一个矿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通风系统数据库,使通风系统趋向自动化,实施通风系统在线分析优化、自动调整,提高矿井抗灾、救灾能力。

(3)巷道断面尽可能大,支护能力尽量强。巷道支护应推广应用以锚网、锚喷为主的巷道支护技术,减少巷道变形、煤体破碎。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越来越大,巷道支护难度也越来越大,有必要研究巷道支护新技术。根据现场统计情况,只要保持煤体完整,一般不易出现自然发火现象,所以提高巷道支护能力,减少煤体破碎程度,延缓巷道变形,成为研究巷道支护的首要任务。

(4)建立矿井防灭火技术数据库,应用到矿井各个生产环节;完善矿井防灭火设备;使矿井防灭火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熟练掌握每一项技术,提高防灭火作业人员素质;防灭火技术和设备必须系统化;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及不同隐患点,创建矿井防灭火技术和设备优化分析系统,提高防灭火可靠性及有效性,减少无效防灭火工程。

(5)建立矿井防灾、抗灾指挥系统,提高矿井防灾、救灾快速应变能力,推行矿井防灾、救灾指挥军事化管理,在矿井上下建立矿井防灾、救灾指挥基地。

2 提高矿井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能力

煤层自然发火都有早期预兆,能够及时发现自燃发火早期现象,对避免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因此,矿井必须建立的煤层自然发话哦早期预测预报网络和防控体系,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完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目前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仅布置了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这些传感器布置的数量、位置不够完善、合理,不具有自然发火分析判断能力,为更好的服务与自然发火的早期预测功能,应从以下几点继续改进、完善。

研制乙烯、乙炔等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传感器;布置完善的各类 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传感器;根据每一个矿井的具体情况,建立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分析系统和识别系统,及时判断自然发火隐患的

位置。

(2)改进隐蔽着火源的探测手段

煤层自然发火一般出现在破碎的深部,若不能及时判断着火源的准确具置,很难做到防灭火的及时性,因此许多矿区出现很多“顽固性”高温点,久治不下,原因就在于此。目前研制使用的红外测温仪,受现场客观条件制约,只能测定煤体表面温度,对深部火源探测效果不好。有的矿区采用放射元素―氡探测大型火区,该技术对探测煤层埋藏较浅的大型火区效果较好,如太原理工大学组织实施的对大同矿区、新疆矿区进行的大型火区探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现场操作较复杂,探测时间较长,受现场条件限制等问题。所以研究快速可靠的隐蔽火源探测技术成为矿井治理自然发火的迫切

要求。

(3)扩大矿井安全检测系统与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的兼容性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乙烯、乙炔等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技术,一般仅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预测预报,且在对采空区进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时布点困难。各矿使用两种系统一分为二,应合二为一,在巷道内布置采样点,弥补当前没有乙烯、乙炔传感器的缺陷,以便综合分析矿井自然发火隐患。

3 研究新型防灭火材料与装备

为了防治煤炭自燃,国内外广泛采用注浆、撒阻化剂、注惰气、注凝胶、胶体泥浆、三相泡沫、阻化气雾等技术[1]。这些技术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不足:采用注浆技术,浆体注入到采空区后,一般有高向低的线流动,扩散范围小,浆液容易流失,有时还会发生溃浆事故;注惰性气体,气体容易随漏风逸散,不易停留在注入的区域内,且灭火降温能力差;注凝胶、泡沫树脂等,流动性差流量小,成本高;注惰气泡沫,泡沫容易破碎,一旦水分挥发,防灭火的性能就会消失;三相泡沫利用粉煤灰、黄泥等的覆盖性、氮气的窒息性、水的降温能力,综合气、固、液三相的功能,在火区治理中具有较好的现场实用性,然而对于工作面的防灭火而言,现场实践显示三相泡沫的产生伴随也产生一些有味的杂质气体污染井下空气,适才井下人员大多不愿使用。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制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配制方面、绿色的新型防灭火新材料。

4 探索煤层自燃发火机理与规律

自十七世纪黄铁矿导引学说提出后,煤炭自燃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随后形成了细菌导因学说、酚基导引学说、及煤氧复合学说四大主要理论[2]。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深入,在传统学说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对煤炭自燃机理新的认识:从煤岩相学研究煤自燃的机理发现,在煤温度升高过程中,因煤组分的不同,各阶段的氧化速率和放热强度以及蓄热能力均不同,所以煤自燃过程阶段的划分也各异[3-4];从煤体表面的反应热研究发现,温度对反应速率有直接影响,煤的氧化反应是从表面逐渐进行的,且随着煤体温度的不同产生出不同的气体;从煤的活化能入手研究,解释了煤自燃进程,提出了煤自燃逐步自活化反应理论[5]。

只有摸清煤层自然发火机理,掌握煤层自然发火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治理煤层自然发火,确保矿井长治久安。随着人类对微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继续探索煤层自然发火机理与规律,研究其对应的治理手段,做到有的放矢。治理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工作者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灭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防治手段也将不断完善。只有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防治技术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矿井防灭火工作的需要,才能为我国煤炭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语

分析当前众多防灭火技术,发现每一项技术都有其特殊性和适用条件,利用每一项技术还不能完全预防和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根据多年现场工作的经验,认识到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必须在建立整套完整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保障体系、提高矿井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能力、研究新型防灭火材料与装备、继续探索煤层自燃发火机理与规律等方面做出努力。

文中一些观点是站在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角度上进行的考虑,从一个侧面能反映出现场的需求,对以后的矿井防灭火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德明。矿井火灾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秦玉书,赵玉田,张永吉。煤矿井下内因火灾防治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3.

[3] 张玉贵,唐修义,何萍。煤分子结构与煤的自燃倾向性[J].煤矿安全,1989(7):1-5.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 篇二

关键词:矿井 火灾 危害 预防措施

矿井火灾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不仅会烧毁井下大量的机电设备器材和煤炭资源,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损失,而且还可能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弥漫井下,使大批矿工中毒死亡。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严重地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很有必要探讨煤矿火灾的危害和预防煤矿火灾的有效措施,这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1、矿井火灾的概念和分类

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巷道内、硐室内和采区内,也包括发生在地面井口附近和烟气能随风蔓延到矿井中,威胁煤矿生产及人身安全的火灾,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矿井火灾根据发生的原因分为煤炭自燃引起的内因火灾和明火引起的外因火灾两大类。

矿井外因火灾大多数是由明火引起的。如井下明火爆破、放炮违反规定,井下焊接或切割金属设备,携带易燃物品下井,以及井下吸烟、用电炉或灯泡取暖灯产生明火,引起火灾;电缆、电线、电动机、电煤钻灯电器设备损坏、漏电、短路或超负荷,保险丝选择不当,带油的开关、配电箱中油料着火灯引起火灾;矿井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引发矿井明火火灾;地面井口附近火灾,火焰顺风流进入井下而引起的火灾。

矿井内因火灾时指煤炭自身吸氧、氧化、发热,热量逐渐积聚达到着火温度而形成的火灾。矿井内因火灾常常发生在采空区,特别是遗留有许多破碎煤炭而尚未封闭或封闭不严的采空区。

2、矿井火灾的危害

矿井火灾对煤矿生产和人身安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井下一旦发生火灾,首先会造成矿井局部或全部停产,直接影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2)烧毁设备设施,消耗灭火器材;烧毁和冻结大量煤炭资源。(3)产生大量有害有毒气体和高温烟雾,严重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4)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5)矿井火灾可引起井巷中风流紊乱,给矿井安全工作带来严重危害。(6)扑灭矿井火灾,又可能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损失。

3[www.haoword.com]、预防措施

3.1 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措施

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措施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是减少发火隐患,预防煤炭自燃。

(1)在开采技术方面,要正确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开采程序,合理布置采区,不得任意采掘规定的段间、区间煤柱,以提高开采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层的矿井先天防火能力。

(2)在通风技术方面,要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采取均压防火措施,加强通风防火管理等,以减少漏风,这对防止煤炭自然发火有重要作用。预防性灌浆,注阻化剂、惰性气体等。二是掌握自然发火预兆,及时进行发火预测预报,把自然发火消灭在“萌芽”阶段。三是对采掘生产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如加强“三道,维修,加强对废旧巷处理,及时充填煤巷碹,及时处理高温火点等。

3.2 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矿井外因火灾在矿井火灾总数中所占的比率不大,只有20%左右,但由于外因火灾的突发性和意外性,一旦发生,往往容易造成人们的惊慌失措而酿成重大事故。另外,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外因火灾呈现上升趋势。因此,矿井必须十分重视外因火灾的预防工作。

3.2.1矿井外因火灾防治的一般措施

(1)建议防火制度。《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生产和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措施的规定。

(2)防止火烟入井。为了防止井口附近可能发生的火灾烟雾进入井下,《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矸石山不得小于50m。不得将矸石山或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区范围内。

(3)设置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消防水池的容量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

(4)采用不燃性建筑材料《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房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和建筑。对现有生产矿井用可燃性材料建筑的井架和井口房,必须制定防火制度。

(5)设置防火门。为了防止地面火灾波及井下,《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严密并容易关闭,打开时不妨碍提升、运输和人员通行,并应定期维修;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6)设置消防材料库。《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上、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应遵守以下规定:井口消防材料库应设在井口附近,并有轨道直达井口,但不得设在井口房内。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设在每一个生产水平的井底场或主要运输大巷中,并应装备消防列车。消防材料库存贮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消防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3.2.2预防外因火灾的技术措施

预防外因火灾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明火引火的措施、预防放炮引火的措施、预防电气火灾的措施和防止摩擦火花等几个方面。这几项措施的具体做法与防止引燃瓦斯火源的方法基本相同。除此之外,还应认真保管和使用易燃物,井下和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或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油和棉纱、布头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也要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定期送到地面处理。

4、结语

总之,矿井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要重点研究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真正将科学的防治措施落实到实处,将火灾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阶段,这样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学秋。中国煤矿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 篇三

关键词:液态二氧化碳;矿井;防灭火;应用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087

0 引言

液态二氧化碳具有灭火速度快、灭火范围广、没有第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火灾治理当中。但是我国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的起步比较晚,在制备和存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给矿井防灭火造成很大障碍。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越来越成熟,在矿井防灭火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1 矿井概述

龙泉井田(以下简称井田)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娄烦县境内,行政区划属娄烦县静游镇管辖。地理坐标:北纬38°08′50″~38°11′53″,东经111°45′04″~111°50′58″。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共含煤11层,编号为1、2、3、4、5、6、7、8、9、10、11,其中山西组3层(1、2、3号),太原组8层(4―11号),可采煤层均发育在本组。煤系地层总厚168.00m,煤层平均总厚22.35m,含煤系数 13.3%,主要可采煤层总厚19.25m,可采含煤系数为11.5%。井田内可采煤层共3层,编号为4、7、9号,均发育在太原组。

2 矿井通风和防灭火系统情况

矿井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副斜井和副立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矿井主要通风机型号为FBCDZ-10-№36型防爆轴流对旋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为2×710kW,转速为580r/min。矿井总进风16328m3/min,总回风16567 m3/min,矿井负压为1710Pa。

4201采煤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方式,4201胶带、4201进风巷为进风,4201辅运、4201回风巷为回风,总配风量4800m3/min。

龙泉煤矿4号煤层属于自燃煤层,煤吸氧量为0.65cm3/g自然发火期72天。4201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在4201工作面建立了火灾束管监测系统、阻化剂喷洒防灭火系统、黄泥灌浆防灭火系统。

3 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原理

3.1 液态二氧化碳的特性

液态二氧化碳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37℃时,液态二氧化碳密度大约是1101kg/m3,汽化吸热量大约在137kcal/kg.当温度在15℃时,在标准大气压下,1吨的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体积大约能膨胀640倍。

3.2 液态二氧化碳能防止煤自燃

(1)液态二氧化碳能吸附在煤表面。煤具有吸附其他气体的特性,比如:甲烷、氮气、二氧化碳等等,其中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强,而且二氧化碳属于惰性气体比较稳定。由于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比较强,就会减少氧气在煤上的吸附量,大大降低了煤的氧化反应速度。

(2)液态二氧化碳能够吸热降温。液态二氧化碳的温度比较低,在使用过程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的空气的温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的氧化升温的速度。当把液态二氧化碳注入到火区时,在吸收周围热量的同时还具有惰化火区的能力,从而熄灭火区。

4 液态二氧化碳在矿井防灭火中的应用

煤炭能在常温下吸附空气中的氧而氧化,产生一定的热量。若氧化生成的热量较少并能及时散失,则煤温不会升高;若氧化生成的热量大于向周围散失的热量,煤温将升高。随着煤温的继续升高,氧化急剧加快,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煤温也急剧上升,当煤温达到着火点时,煤即自燃发火。

(1)液态二氧化碳在矿井防灭火参数设计。液态二氧化碳注入管道的系统压力大约在1~1.3MPa之间,管道的承压能量要在40kg/m3以上,所以要保证管道的质量。在注入液态二氧化碳前要先注入氮气进行实验,保证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能注入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时,除了纯液态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气态液态二氧化碳的存在,在管道口喷出时,会形成干冰,需要第二次汽化。所以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过程中,要先把管道深入到采空区中,并在保证煤层的承载力在12MPa以上,防止液态二氧化碳在喷射过程中造成管道断裂[3]。

(2)龙泉煤矿4201工作面回采450米处,由于设备和工作面条件影响,停产了1个月,在停产期间,通过束管监测到采空区CO浓度上升到980PPm。为了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采用往采空区注入液态二氧化碳的防灭火措施。

(3)在4201进风巷靠采空区40~45米保护煤柱侧,向采空区施工钻孔注入液态二氧化碳,孔径的直径大约在95mm,孔间距大约在5m,开孔位置距离底板大约1.5m处进行施工[2]。

(4)工作面在2016年4月18日出现发火征兆,在回风隅角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发生报警,报警时的浓度是73.75PPm。到19日9时一氧化碳的浓度上升到900PPm。针对以上火情,及时选择了注入液态二氧化碳进行防火措施,在4月20日向矿井中注入液态二氧化碳,先后注入6次,每次注入20吨。到21日下午工作面回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也下降到20PPm,达到了正常值,避免了一次煤矿火灾的发生。

(5)注意事项。在灌注液态二氧化碳期间要撤离影响区域中的所有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向指挥中心汇报压力和气体成分信息。液态二氧化碳在灌注过程不能断开连接泵,否则会破坏管道中的压力均衡,会形成固体二氧化碳,堵塞管道。在使用液态二氧化碳进行灭火之前,需要先对矿井火区空气涌出的途径进行预测和估计,并对该区域进行持续监测。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对矿井防灭火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关的灭火方案。在降低灭火损失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灭火的效率。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技术在矿井灭火中的应用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 篇四

[关键词]煤矿火区 防火 火区降温 火区防暴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83-01

1 引言

从宏观上来看,火灾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严重灾害,火灾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甚至政治经济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从微观上来看,在煤矿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安全问题是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而火灾则是其中最难以控制和解决的问题,并且对于整个煤矿企业的员工、财产都有很严重的损害。因此,在煤矿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做好煤矿火区的降温和防暴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还应加强对于防火技术的应用,增强煤矿企业的员工的防火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科技防火意识。

2 煤矿火区降温防暴技术应用

煤矿火区的降温和防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对火灾区进行灭火降温,促使氧气与煤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可以实现煤矿火区的高温下降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采用对炮孔进行暂时降温,相对于灭火降温具有很大的优势,无论是在灭火降温的时间上,还是在灭火降温的成本上,而且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现今最为常用的方式。具体灭火方式有以下五种。

2.1 隔离氧气

隔离氧气主要有四种常用方法,其一,覆盖法,主要是通过黄土大面积的覆盖火灾地区,实现火灾区与氧气隔离,如果发生的是小面积且火灾地区较为规整的火灾,此种方法可以快速的进行的灭火降温,但是灭火时间会很长,黄土的用量较大。其二,惰性气体灭火法,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氮气等惰性气体来和氧气进行中和,降低氧气的含量,从而实现氧气与火灾区的隔离,如果火灾发生在有且空间内,则使用此种方法效果较好,相反的发生在风区,则不能使用此种方法,容易使惰性气体泄露,灭火效果不理想。其三,胶体灭火,利用钻孔工具将胶体覆盖火灾地区,相比于前两种,此种灭火的方法具有灭火速度快,效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

2.2 利用惰性物质减少煤炭和氧气的反应速度

在火灾发生前,惰性物质可以减少或是阻止煤与氧气发生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治火灾,起到防火和灭火的效果。惰性物质主要有氢氧化钙、高聚物等,一般可以充填不同程度的煤层。但是,此种方法由于操作时很难做到均匀分散,消耗成本,实际利用率较低。

2.3 炮孔的暂时降温

由热力学规律可知,促使温度降低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热传导降温,热传导的速率是跟接触面积的大小成正比的。目前,煤矿火区主要利用液氮和液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快速而且大面积的降温。在对炮孔进行暂时降温时,液氮和液态二氧化碳由液态转为常态,体积会变大,然后使整个炮孔迅速降温,加之都是惰性气体,可以使煤炭与氧气隔离,实现灭火的效果。但是,液氮和液态二氧化碳都不易储存,经济成本较高。其二是热对流降温,是通过将水注入温度不太高的炮孔中,通过长时间的注水后使其温度降低,这种方式经济成本不高,是现今最广泛使用的方式。但是容易造成炮孔的损坏,而且一旦停止注水,温度上升很快。其三是辐射降温,是通过辐射型隔热涂料促使物质表面进行辐射降温,但是经济成本较高,具体操作将涂料涂在炮孔上比较困难。

2.4 注液氮降温火区,可以抑制火区瓦斯爆炸

N2气体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使在井下高温火区内,也不会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无色、无臭、无味、几乎完全隋性气体、氮不可燃、不会爆炸。液态N2密度0.804kg/m3 (-183℃、液体),熔点-210℃;沸点-195.8℃:临界温度-147℃;临界压力3.39Mpa,可使人窒息,液氮会对人造成冻伤、不可与皮肤接触。火区中注入大量惰气后,可以将液态的氮迅速转化成气体使火区呈现正压状态,致使新鲜空气难以漏入。液氮不会损坏或污染机械设备和井巷设施,火区启封后可较快地恢复生产;液态N2内没有氧气,向煤层自燃高温火区内灌注时,可完全避免由于注入惰气时,可能带入氧气而造成的不利影响,随着空气中N: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必然降低,当氧气含量低至5~10%时,可有效抑制煤氧化自燃,氧气含量降至3%以下时,可完全抑制煤的引燃与复燃。液态N。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不仅具有对火区惰化作用,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火区温度。

3 煤矿防火措施

3.1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煤矿火区的降温和防暴处理。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煤矿火区安全管理,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严格遵守和执行信管规章制度,落实政府、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的执行安全生产的追究责任制,切实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3.2.加强科学防火,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企业的传统安全管理是按照经验主义和事后处理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煤矿企业安全防火的生产需要,因此,企业要改进当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科学的防火安全管理,促使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的发展。科学的防火安全管理模式是以一定的安全科学技术为基础,企业应当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组织科学的安全生产。

4 小结

煤矿火灾的发生对于整个煤矿企业和社会都有比较严重的损害,因此,我们国家和煤矿企业都要加强对煤矿火区的降温和防暴措施的研究和探讨。其中,采用对火区进行灭火的方法,难度比较大,耗费的时间比较长,经济成本较高,不适合在煤矿火区的广泛使用;采取给火区降温的方式和防暴措施,效果较好,经济成本可以可观,适合煤矿火区的广泛应用。另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加强科学防火,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 篇五

关键词:煤层;自然发火;规律;防灭火;措施

1矿井煤层自然发火基本规律

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煤层自燃,经长期研究,人们发现煤层要达到自燃,有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方面应具有自燃倾向性,另一方面能够进行连续供氧,同时还要具备较为充分的储热时间以及足够的氧化。在自燃的过程中,煤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煤的特性、采煤的方法、以及地质条件与通风方式等。在长期的生产和应用煤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煤自燃的规律性特征,比如在切眼或者巷道高冒区以及交叉点处的三角煤等地都为煤层易自燃区、之所以这些区域为易自燃区采动影响以及矿压影响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些因素会导致煤壁出现一些裂缝,严重的会发生破碎,给氧化升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进而导致发火现象的出现。

2矿井防灭火综合技术措施

2.1系统优化

在对矿井进行扩建时,应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取消井田内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多盘区,想方设法应用条带式布置。若实际生产条件允许,可把长壁综采工作面直接布设于主要巷道两侧。同时应科学、合理的改进优化那些不合理的矿井生产系统划分方式。比如可以将其按照两级的方式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工作面与矿井两级的标准进行划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缩减开拓及准备巷道工程量,进一步简化矿井生产系统,让矿井实现集约化生产。另外应努力创建断面大,风压比较低并且实际风量比较大的通风系统,并有效降低矿井的通风负压,以更好的对漏风进行控制,进而促使整个系统实现降“压”防“漏”的目标,进而有效降低煤层自然发火危险。

2.2推广应用先进技

应重视推广应用新技术,如可通过逐步推广全面推广“四快”(快掘、快采、快撤、快闭)新型防灭火技术,以有效防火。如对掘进工艺进行优化,可选用掘锚机双巷掘进技术,把之前的掘锚机单巷掘进工艺,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将其向双巷掘进的方向拓展,进而实现快速支护与掘进以及短距离的局部通风目标,同时对裂隙进行预防,最终达到防止煤巷自燃的目的。

2.3注氮防灭火技术

采用氮气灭火时,注入的氮气可逐步扩散至空间各位置,以排挤出氧气,让火中因含氧量大幅降低最终来熄灭火源,同时注入的氮气还能有效预防矿井爆炸,借助液态氮可吸除大量热量,大幅度的降低火区的温度,并且在灭火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氮气并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在灭火之后,巷道在灭火完成之后也能够快速的恢复生产。

2.4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在日常生产作业中,我们常用的阻化剂有很多,其大致包括CaCl2、MgCl2、NaC1、水玻璃等。对于采用阻化剂灭火其主要是通过让阻化剂附着于煤表面,把控制中含有的水分迅速吸除,以在煤层的表面形成含水液膜,进而对煤氧进行隔离,达到灭火的目标。并且这些盐类的存在会使得煤长期处于潮湿含水的状态,随着煤层表面水的蒸发,会吸收大量热量来给煤体降温,这样可抑制煤的自热以及自燃,这样可起到有效防灭火的作用。

2.5胶体防灭火技术

作为现代新型的防火技术,胶体灭火技术能够达到堵漏、固结水以及降温等功能的充分结合,确保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水溶液能够充分进行胶凝,进而对高温源进行包围,也能够彻底发挥水的降温吸热功能,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在注水与灌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泄露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能够实现安全灭火。此外,该技术还能够对煤的表面活性基进行钝化,以对氧气进行隔绝,进而实现防温降火的目标,还能够降低水煤气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确保工作人员安全作业。

2.6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

所谓的三相泡沫,主要是水和氮气以及黄泥浆等三相物质所组成的发泡剂,能够降低浆液表面的张力,对固体颗粒表面的湿润性进行改变;气体和浆液通过发泡器利用氮气和浆体对混合液进行做功,最终达到利用三种物质的特性实现吸热降温与防灭火的目标。

2.7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风机或者风门进行调节或者改变风流的路线等方式,对漏风通道两侧的风压进行调节,进而实现防火的目标。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现场情况的差异,对矿井进行防灭火操作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3矿井防灭火的其他策略

3.1完善束管监测系统

可以在工作面事先埋下监测束管,以实现对相关的防火指标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鉴定的目的,并对防火变化的曲线进行绘制,进而为实际开展防灭火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能实现监控和监测的目标。

3.2提高工作面同采率

通过提高同采率,可以控制出现遗煤的情况,从根本上将煤炭自燃与发火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对于采空区来说,遗煤越多,发生自燃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控制住浮煤与遗煤的数量,对底部的浮煤进行及时的清除,尽可能地防止出现火灾的情况。

3.3合理控制工作面通风

要结合工作面瓦斯的涌出量,对通风系统进行调节,确保其稳定性,同时控制住采空区漏风的情况。如果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作面的速度,则可以有效降低自燃的可能性。因此,在开展防灭火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只使用一种方法取得的效果也必然非常有限。此外,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矿井灭火的难度,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以提升其合理性,是确保防火有效性的前提。

4结语

矿井自然火灾的防治属于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一方面要科学的判定与处理自燃危险区,厘清煤的自燃机理,也要注重防火措施额合理性。要结合各矿井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技术,同时使用一些新技术与新材料等,防微杜渐,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 篇六

关键词:一通三防;实施要点;问题;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247

1 “一通三防”的内涵

“一通三防”指的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技术管理工作的简称。一通:矿井有完善的通风系统;三防:防煤尘、防火、防瓦斯爆炸。

(1)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矿井通风网络、通风方法和通风方式。矿井通风的目的是将干净的空气送入到井下工作面或其他用风处,给矿工足够安全的空气,稀释井下的有毒烟尘,保证井下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保证井下的生产和生命安全。

(2)防治煤尘。为了避免井下的粉尘污染空气,影响井下的作业视线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护,建立系统的防尘体系,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

(3)防灭火。在井下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容易引起火灾,需要先分析火灾的性质,看是内因造成的还是外因造成的,然后再根据特点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火灾并撤离全部工作人员。

(4)防治瓦斯。在矿井瓦斯防治方面,首先应对矿井瓦斯进行分析鉴定,依据瓦斯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并对采取措施后的效果进行验证。当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超过1%时应停止工作面的一切工作,切断受瓦斯影响的电源,将说瓦斯影响的工作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处理,确保生产安全。

2 “一通三防”管理要点分析

(1)矿井通风管理要点。对于矿井的通风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矿井配风和通风计划。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矿井通风管理十分重视,依照相关的规范和制度来对矿井需风量和矿井扇风机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科学的制定矿井通风和配风计划。二是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煤矿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通常收到矿井通风不利条件的影响,在矿井工作时,采掘区同时工作的数量应在2个以内,掘进面同时工作的数量应在5个以内,对于停风停工的工作面需要在1天内进行封闭,严格的执行矿井通风的相关要求,避免由于矿井通风部不利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2)矿井防治瓦斯管理要点。对于矿井防治瓦斯管理中,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瓦斯浓度的监控,应用瓦斯监控系统,对矿井中的瓦斯进行监控,为下一步瓦斯防治提供数据支持。二是严格管理井下的放跑。放炮制度中明确的规定了井下放炮正确的操作程序,通过管理放炮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治瓦斯。

(3)矿井防灭火管理要点。矿井防火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应加强防火、灭火系统的投入和维护,对矿井采空区中的气体进行监控,为矿井防火提供依据和支持。二是对于旧的防火、灭火设备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多应用新型的防火、灭火设备,为矿井防火提供良好的设备。此外,还需优化和完善通风系统,有效调节井下的供氧情况,也会达到一定的防火作用。

(4)矿井防尘管理要点。矿井防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矿井防尘工作应从源头控制,减少源头粉尘的产生。二是应妥善的落实巷道冲刷制度,定期的对巷道冲刷,可以有效的避免矿井中粉尘的产生。

3 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安全意识和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不足,大多煤矿仍沿用旧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给井下的工作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威胁。井下的工作人员常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发生事故。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小型煤矿中尤为突出。小型煤矿为了节约成本,提高产量,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对安全管理制度较为不重视,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2)缺乏对“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屡屡出现,在矿井下长期工作的人员,职业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煤矿的相关负责人没有对“一通三防”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且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存在部门煤矿为了降低成本,不按要求给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使工人在工作时,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对于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此外,煤矿企业的负责人认为“一通三防”工作只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最终导致一个个悲剧事故的发生。

4 强化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措施

(1)加大相关资金的投入。“一通三防”工作需要资金的支持,煤矿管理者应认识到“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将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人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煤矿管理过程中,应加大“一通三防”资金的投入。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小型煤矿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可以定期对煤矿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进行宣传讲解,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作业过程的各种注意事项。

(2)加强现场管理和责任落实。想要“一通三防”工作顺利进行,需要煤矿企业和政府的多方努力,建立“一通三防”工作监督机制,强化煤矿管理人员的监督,规范井下作业人员。还需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和工作,加强现场管理切实将“一通三防”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瓦斯治理。目前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中有很多是由于瓦斯爆炸引起的,这严重的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加大“一通三防”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同时,加强瓦斯的现场管理,认真的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连续监测瓦斯浓度。

5 结语

煤矿事故频发不仅给煤炭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企业工人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为了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做好“一通三防”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和先进的煤矿“一通三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栋梁。如何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3).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522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精品多篇下载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