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企业文化 > 企业管理范文 >

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14-10-28 08:01:4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中国企业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日益迫切和重要。建立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二)文化基础。(三)国情基础。(四)先进性和前瞻性。双头鹰式管理的特点:1、一头看政府,一头看市场。2、一头看国内管理文化,一头看国外先进管理方式。双头鹰管理模式综合中西管理思想的优点和长处。一头盯着较理性的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及手段,一头盯着较天性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文化传统。理性的管理包括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及制衡约束的组织制度,天性的管理包括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及中国儒家的统御思想观念。当前是多变的年代,变是永恒的不变,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

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的。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截止目前的管理理论还不是从假设出发的。经验性的实证分析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特征,尽管管理理论千差万别,但研究的主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研究管理与被管理之间关系以求最优化实现其目标。管理涵盖着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法和方式,通过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一套固定适用的管理模式来指导管理实践。另外,良好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日益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管理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面的内容。具体讲,生产力包括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亦称经济关系,包括产权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协作关系,产品的终了分配关系;上层建筑方面包括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层面和企业制度层面的具体内容。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

(二)文化基础。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国家的管理是与该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管理的文化基础具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任何管理都植根于一种文化之上,社会文化背景是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与之相适应,因为社会文化环境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是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管理植根于文化之上如果能适应它,符合它的特征及要求,则管理效果就好,管理效率就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会提高;如果管理不适应文化,则管理效果基,甚至导致管理失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展利用文化,把文化背景、文化特点、文化内容借用来作为具体的管理手比利用文化本身的系列内涵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兴趣越来越集中于管理文化研究,认为借用文化作为管理不失为最有效的管理办法之一。

(三)国情基础。由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体地表现为社会制度、文化资源、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历史、地理、民族、科学技术、生产状况等方面,而这些内容各国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前面谈及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这担具体内容影响更为巨大。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管理都建立在本国国情基础之上,被本国人民理解、接受。由生产关系和传统文化决定了不同国家企业管理的特殊性,这也正是企业管理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四)先进性和前瞻性。建立管理模式一方面要以现阶段生产力条件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利用管理科学理论的现有发展成果,特别是较前沿的一些理论和思想观念,比如创新管理理念、知识是最为重要的资源理念、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企业组织理论、快速反应

理念、组织结构倒置理论、跨文化管理理念、管理终极目标理念、战略弹性管理理念等一系列理论和理念。通过对它们的贯通运用能大大提高管理操作模式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使其有较长时期的生命力。

二、双头鹰管理的描述及特点

(一)双头鹰管理的基本描述

众所周知,鹰具有敏锐的眼光,丰富的智慧,远大的理想抱负和超凡的胆识,而双头鹰更有周全观察事物特征,相机而动的独特本领。双头压式管理是一种较为完美的管理。它奉行更加符合中国文化特质的管理哲学,是弹性的、人格化的,刚柔相济、多方权衡,随机应变的管理模式,它用脑和心来领导,用敏锐的眼光来管理,以自信、权变来运作,它的核心特征集中于“二权”上:“权变”和“权衡”。

(二)双头鹰式管理的特点

1。一头看政府,一头看市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的具体生存环境是市场经济,因此企业必须首先双眼紧盯市场,跟着市场走,在市场中发掘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国家政府对市场干涉较多,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影响很大。因此,我们不能只紧盯着市场,还须拿出眼光紧盯政府政策变化,只有这样,企业行为才能与政府行为随时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从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受益,使本企业在经济风浪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 一头看国内管理文化,一头看国外先进管理方式。中国是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之一,管理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宝库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而西方管理理论里面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髓。因此,我们应该一头看中华管理文化,一头看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取长补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管理思想与理论特点比较如下: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中国以农耕文化为基点,流动性小,易产生宗族关系,形成强烈的地理依赖性,靠宗法规范。在管理制度上,以独裁式、集权式管理为主;以人治为特点,强调集体主义,绝对服从,有“三纲五常”;注重教化,强调统治,不太强调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国由于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统治者思想互相作用,而产生了强烈的所谓封建思想。从本质上看,中国管理文化强调人性,其优点在于统御人心,有利于集众人之力,发挥组织集体优势,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管理的本质在于借力。但许多封建管理思想又阻碍人们的创新精神,使被管理者产生强烈的奴役性格和服从感。这又不利于组织、管理的进步。

(2)西方管理思想特点

以游牧文化为基点,迁徙性、流动性大,难以形成宗教宗法关系,因此举法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制度上,采用分权,有助于防止腐败,防止产生金字塔式官僚低效管理。西方管理制度中法律较健全,强调个人主义,民主自由,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发挥,但不利于集中个人主义,效忠于组织,有时较难形成组织整合力。管理方式上采用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强调管理理性化,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注重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双头鹰管理模式综合中西管理思想的优点和长处。一头盯着较理性的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及手段,一头盯着较天性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文化传统。理性的管理包括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及制衡约束的组织制度,天性的管理包括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及中国儒家的统御思想观念。

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前面已经论及一个国家的管理总是与这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代日本的管理尽管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与日本的民族历史、传统文化融合在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现代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日本管理模式是典型的 “天性+理性”式管理,是两者的完美结合,从而也产生了极高的管理效率。日本的经验说明,民族管理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

影响和作用。同时也说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管理现代化,不能只依靠引进外来的经验,还必须继承本国的文化遗产,走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日本人曾自豪地说“我们的管理是把美国的管理科学和东方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了”。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新理念

当前是多变的年代,变是永恒的不变,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今天不同于昨天,而明天又将组织管理效率。管理的本质在于借力。但许多封建管理思想又阻碍人们的创新精神,使被管理者产生强烈的奴役性格和服从感。这又不利于组织、管理的进步。

(2)西方管理思想特点

以游牧文化为基点,迁徙性、流动性大,难以形成宗教宗法关系,因此举法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制度上,采用分权,有助于防止腐败,防止产生金字塔式官僚低效管理。西方管理制度中法律较健全,强调个人主义,民主自由,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发挥,但不利于集中个人主义,效忠于组织,有时较难形成组织整合力。管理方式上采用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强调管理理性化,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注重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双头鹰管理模式综合中西管理思想的优点和长处。一头盯着较理性的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及手段,一头盯着较天性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文化传统。理性的管理包括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及制衡约束的组织制度,天性的管理包括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及中国儒家的统御思想观念。

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前面已经论及一个国家的管理总是与这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代日本的管理尽管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与日本的民族历史、传统文化融合在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现代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日本管理模式是典型的 “天性+理性”式管理,是两者的完美结合,从而也产生了极高的管理效率。日本的经验说明,民族管理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说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管理现代化,不能只依靠引进外来的经验,还必须继承本国的文化遗产,走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日本人曾自豪地说“我们的管理是把美国的管理科学和东方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了”。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新理念

当前是多变的年代,变是永恒的不变,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今天不同于昨天,而明天又将不同于今天,但今天是我们全部过去的一种协力的结果,明天也将是这样”---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改进管理模式,不能固守陈规,应紧紧关注当前管理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修正我们的管理模式。

(一)知识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

世界经济已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知识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知识在创造社会财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已成了创造物质的重要工具。

(二)企业再造是一场管理的革命

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企业再造革命,被喻为是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也被认为是继全面质天管理的第二次管理革命,企业再造有两个方面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一是从传统的从上至下的管理模式变成信息过程的增值管理模式;二是企业再造不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渐进式改造,而强调从根本上着手。

(三)学习型组织是未来企业的模式

学习型企业组织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要达到学习型组织需要有这几个方面扎实的基础:系统思维、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

望和团队学习。

(四)组织结构的倒置--将来组织中权力的大规模转移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最上面的是企业的总裁,然后是中间层,最后是基层。指挥键从上到下,决策来自最上层,下面是执行层。但是,接触市场最多的是基层。在多变的时代,顾客的个性化日益突出,就要求将上述金字塔式结构倒置,应为:顾客--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现在决策由一线工作人员决定,而上层领导变为支持服务。

(五)跨文化管理--处理好异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冲突

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管理活动受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准队社会习俗的全面影响,当其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风格,中国应该如何建立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吸纳人类一切先进又化成果的管理文化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企业管理模式

关于******************运作管理意见

根据我公司2014年公司的发展和长远规划、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与文化、制造资源、资金与成本、控制等方面,结合现市场规律和当前我地的具体情况,对企业合理、有效地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现代管理模式

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公司以高层年轻化、人性化、专业化、节能化、执行化走向正轨。

五种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让几者的关系有利于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1.亲情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

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据当地和老板的性格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过去的三年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目前公司的运作属于企业初创阶段。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有内聚力量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亲情就会淡化,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发展步伐。因为亲情代表不了发展的需要,相应会因亲情而阻扰发展。

3.温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但是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那么被管理者就必然会有很好的回报,即努力工作,这样企业就会更好地发展。如果笼统地讲什么良心,讲什么人性,不触及利益关系,不谈利益的互利,实际上是很难让被管理者好好干的,最终企业都是搞不好的。管理并不只是讲温情,而首先是利益关系的界定。有些人天生就是温情式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往往是心慈手软,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利益关系的界定是“冷酷无情”的,是对利益关系的界定

4.随机化管理模式专业化管理模式

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独裁式管理作为一种随机化管理,就是因为有些企业的创业者很独裁。他说了算,他随时可以任意改变任何规章制度,他的话就是原则和规则,因而这种管理属于随机性的管理。另外一种形式,专业化制度化管,一切都是公司的制度来约束。分级管理、分级约束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当然,这种

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利对称的。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如果不适当地“软化”一下也不好办,终究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思维的,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完全讲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那些优点,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点。企业初创时期,事务相对简单、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也还没有十分宽泛,因此可以采取直接管理的方法,采用直接管理是十分有效的。但当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管理方法就需要随之创新和优化。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方法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科学地、单一或复合地加以运用,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1.管理

管理是一种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如在一些公司内部,总裁与部门之间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我公司根据目前高层管理人员可设置为除法人外最多四人。 据现在情况建议绿化队定两个管理人员,其要有独立的领导能力、说服能力、影响能力、工作执行能力。其他均为工作人员。工资报酬有区分。辛劳和报酬要成正比,才能激发士气。岗位实行能力上岗制。

2.监督

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完全按照公司的运作职能、老板的意图进行。分别对现有项目进行逗硬劳动纪律考核,纳入和工资接轨。项目负责人合理安排人员、机械,认真其职,反对老板“老板”作法,过去管理人员比做事的多,说话的人又不责任,相互扯皮,

3.公司管理机构

总经理一人,协助董事长工作,对公司的日常工作具体安排、财经工作的监管、深入实际,逗硬考核,施工安全。

办公室行政主管一人,协助总经理工作,对行政事务日报月清,协调公司和相关单位事宜,同时收集各类信息,及时报送董事长、总经理,制定决策。

项目主管一人,具体负责项目建设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资料。

绿化主管一人,具体负责绿化项目的规划、施工、质量、安全、材料管理,合理安排组织相关人员集中、专业学习。

生产管理负责人一人。配合绿化主管工作,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分工作业安排,机械设备管理。

第三篇:浅谈企业管理模式

浅谈企业管理模式

21世纪进入了科技、信息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竞争全球化与经营战略创新化,使得管理对象、管理目标 和管理方式出现了新变化。伴随这些变化的出现,现代企业管理也出现了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强 调企业对“人”管理的人性化;强调企业竞争的协作化;强调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把握这些新理念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和进步。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最基本的载体。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管理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的管理科学从1900年开始,直到今天已经发展到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保障系统的时代,频繁救火是经营企业的主要模式,检验是那个时候通常的管理手段。第二个阶段的管理模式是从防御型慢慢演进成了小步伐进攻型。到第三个阶段,管理被当作利润中心驱动,这是第三个阶段显著的特点。这个模式是战略性的进攻,以获取客户超额满意度为核心构建企业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最近20年来,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国际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更新观念,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勇于创新,取得了极大的收益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为我国企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提供借鉴。

一、强调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利润中心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原来我们的企业内部管理一直是成本中心,为了减少企业管理在成本中的费用,企业管理只是简单地控制企业按部就班地进行生产。现在则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作为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洞察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精耕细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将越来越重要。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销售成本,实际也为企业创造了利润。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从规划、操作、控制、核算、再到分析的一系列步骤来完成。首先,需要精细化的企业规划。所谓精细化规划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企业的规划包含2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企业的规划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规划必须围绕企业的经营目的来进行,离开了企业的经营目的,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盲目性,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现代企业的规划,都应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民主的方式来进行,要尽量避免个人盲目决策现象的发生。一旦企业规划得到确定,企业员工自上而下都应该坚决执行,共同维护企业规划的权威性。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其次,要求精细化的程序监控。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作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管理者要清楚认识本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与财务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都要记账、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在一个功能复杂的管理体系中,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有了一个全面的监控体系,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实际经营行为和活动中的各种偏差,从而调整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方案,尽可能使企业的运转呈现良性化。

最后,需要精细化的分析。这是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但也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精细化分析是推动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优秀的现代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与企业善于扬长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企业适应组织内外变化,通过科学的方法而主动地去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改善提案的方式向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提出,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及可行性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精细化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职能中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既属于前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又属于后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初一个环节,通过精细化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循环的运行中得到提高。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企业不仅要不断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工作,还要不断地利用精细化优势来将自己做强做大,不断地运用精细化的分析和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企业只有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以赚到的每一分钱,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强调企业对“人”管理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活动过程。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以人为本应提倡全员管理并创造全员管理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如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邮箱与自己想联系的人进行沟通,可以发表对企业管理的看法,可以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也可以在邮箱里就相关的技术问题与企业的各类专家进行探讨。这些措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为每一位有创意的员工提供了平台。以人为本应当在招才纳贤的同时,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以人为本应强调团队精神。员工从进入企业时起,就应该接受企业对团队精神的教育,强调团队精神乃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在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和特长并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应强调与同事的合作和企业整体的团队精神。以人为本应鼓励和提倡员工自己学习与提高,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比如企业购买相关的书籍提供给员工借阅,使员工下班后能有条件继续学习,这样能够使许多新员工迅速地成长起来并尽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同时,应为员工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相应培训。以人为本还应把关心员工的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对那些长期住在集体宿舍的单身员工,企业应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使他们在下班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各种业余活动,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人才,管理者从控制员工转为指导、激励员工,注重提供服务、规划总体、确定战略和创造员工必要的工作条件与环境,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客户主要是指消费者、社会公众、企业供应商、相关产品生产商等,是融为一体组成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对消费者,一是要敢于承担责任,保障顾客

利益;二是要真诚地面对消费者,不能有躲避、隐瞒、欺骗的行为发生。对社会公众,要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及时进行情况通报。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保持与公众良好的互动。对企业供应商、相关产品生产商,要把他们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利益,互相帮助、互相协调,这会为企业形成一个和谐、良好的合作环境。还有一个特殊的客户,那就是企业的竞争者,在一定意义上说,他既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为了同样的市场和能源、资源,双方会展开激烈竞争,但是,企业和竞争者也有相同的社会责任、使命,如果能够公平、正直、理性地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而且,可能会“化干戈为玉帛”。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占市场,市场因竞争而变得完善,消费者因竞争而受益。如果一个企业在竞争对手出现危机时,落井下石,推波助澜,那么这个企业必定会遭到同行或消费者、社会公众的指责,企业的形象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无论是对企业内部“人”还是对外部“人”的管理,尊重“人”的尊严,实施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得好,企业就会迅猛发展;管理得不好,企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三、强调企业竞争的协作化——由对手转向同盟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竞争管理。过去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实现规模扩张,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一般而言,实现扩张,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不借助于外力的独资扩张。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条路已越走越窄。二是兼并或收购。这种方法虽盛行至今,但缺陷是所涉及各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对兼并或收购方来说,一旦成交,则意味着要负担起被兼并或收购方的全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包袱;而对被兼并或收购方来说,则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大企业兼并者的组织文化使得被兼并的小企业难以适应。第三种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同盟。美国剑桥战略咨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詹姆斯·穆尔提出了建立与发展商业生态系统的最新竞争管理理论,认为当今的企业领导者都不应再把自己的企业视为等级分明的组织结构,而应视为在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要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新价值。

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方之策,会导致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而通过企业协作化,既能够通过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减少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单个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由竞争转向协作并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源在于通过专业化分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以求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利用企业其他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自身的经济利益服务。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有专业化分工,同时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协作。协作的要求在于利用其它企业的相对优势,弥补自己的相对劣势,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从协作的内容上看,有技术上的协作、管理上的协作、产品上的协作、组织上的协作等。近几年,我国企业发展协作化趋势比较强劲,例如,在外界印象中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经济发展,它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立足于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乃至一市一品,将许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因而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随着整个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效地构成了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当然,产业的协作化也不是一定安全无风险的,比如由产业协作集群外部的力量所引致的风险,和由产业协作集群内部产生出来的风险。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准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开放性协作集群网络结构,正确处理产

业协作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强调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扬弃传统吸收先进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冒险,从而使得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一旦这种尝试取得成效,便可以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步。将传统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及具体内容,通过继承与维系的途径,在企业中组织实施,这是人们一贯的管理思路和长期以来的做法。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即必须在管理理念上除旧布新,对传统理念进行扬弃,对外来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相结合。理性管理即以复杂的结构、周密的计划和定量分析等手段进行管理。但这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还必须灵活把握市场的非理性管理并将其与理性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企业的务实管理主要是有形管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企业体制、技术构成、成本效益等硬件方面。但仅注重硬件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务虚的管理,即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人才培养等软件方面。三是正式管理与非正式管理相结合。在通过召开企业正式会议、订立规章制度、进行程序管理的同时,大力开展非正式交流、会面,甚至进行单个拜访、生日庆贺等,这更具有疏导与激励作用。四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分层等级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已经显现出管理链长、管理者意图难以及时下达以及限制中间层次的创造性等弊端,应被现场管理取代。国内外不少知名企业已提出并实施“零管理层”。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管理到位。五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真实的生存法则。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符合外界客观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四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与文化、制造资源、资金与成本、技术与产品开发、与控制等方面,且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等多个层次的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是通过现代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合理、有效地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现代管理模式

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有: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按类个别生产(okp)、优化生产技术(opt)、(scm)、企业过程重组(bpr)、敏捷虚拟企业(ave)等等。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五种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1.亲情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

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有内聚力量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我国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万通”,一开始就是五个情投意合的人创办的一个友情化企业,当时大家都可以卧薪尝胆,创业者之间完全可以不计较金钱。但是,当万通拿到第一笔大的利润的时候,五个人就开始有所摩擦。当时万通的比较大的股东叫冯仑,他还想继续坚持这种管理模式而使企业发展,他组织企业的创办者读《水浒》,让大家记取散伙与分裂的教训,但结果最后没有解决问题,只好几个人解散了这个企业,放弃了这种友情化管理模式。后来万通由于创业者各自另起炉灶而孵化了好几个企业。

3.温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但是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因此,过度强调人情味,不仅不

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企业最后往往都会失控,甚至还会破产。有人老是喜欢在企业管理中讲什么温情和讲什么良心,认为一个人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为被管理者想得很周到,那么被管理者就必然会有很好的回报,即努力工作,这样企业就会更好地发展。可见,温情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想用情义中的良心原则来处理企业中的管理关系。在经济利益关系中,所谓的良心是很难谈得清楚的。良心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化的并以人情味为形式的经济利益的规范化回报方式。因此,如果笼统地讲什么良心,讲什么人性,不触及利益关系,不谈利益的互利,实际上是很难让被管理者好好干的,最终企业都是搞不好的。管理并不只是讲温情,而首先是利益关系的界定。有些人天生就是温情式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往往是心慈手软,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利益关系的界定是“冷酷无情”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到一定时候“手不辣”、“心不狠”是不行的。只有那种在各种利益关系面前“毫不手软”的人,尤其对利益关系的界定能“拉下脸”的人,才能成为职业经理人。例如,如果有人下岗的时候哭哭啼啼,一个人作为管理者心软了,无原则地可怜下岗者而让他上岗了,那这个人就完全有可能成不了职业经理人。

4.随机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

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独裁式管理作为一种随机化管理,就是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很独裁。他说了算,他随时可以任意改变任何规章制度,他的话就是原则和规则,因而这种管理属于随机性的管理。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即政府机构可以任意干预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后导致企业的管理非常的随意化。可见,这种管理模式要么是表现为民营企业中的独裁管理,要么是表现为国有企业体制中政府对企业的过度性行政干预。现在好多民营企业的垮台,就是因为这种随机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创业者的话说错了,别人也无法发言矫正,甚至创业者的决策做错了,别人也无法更改,最后只能是企业完蛋。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当然,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利对称的。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如果不适当地“软化”一下也不好办,终究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思维的,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完全讲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那些优点,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恐怕是中国这十几年来在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共识性的结论。

企业初创时期,事务相对简单、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也还没有十分宽泛,因此可以采取直接管理的方法,比如一些家族企业在规模和领域还不大的时期,采用直接管理是十分有效的。但当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管理方法就需要随之创新和优化。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方法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科学地、单一或复合地加以运用,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无论何种管理学派,它都首先对企业中的人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人的因素当作了管理中的事实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人本管理,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

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二、人本管理的方式

主客体目标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需要) | | 激励 | | 权变领导 | | 管理即培训(管理过程中进行员工的职能培训) | | 塑造有助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人的自有全面发展的环境氛围。 | | 企业文化对职员的整合 | | 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益组合 | | 企业人完成社会角色

三、人本管理中的个人和组织

分析并创造企业人的心智模式、创造能力、行为模式和自我管理,发挥其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在人本管理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塑造环境,从而主导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心智模式是个人在相关的外部事物变化时,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经验,作出第一反应,或采取积极步骤进一步攫取外部信息,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以主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思维定势决定的思想、心理、行为的转换方式。

创造能力的训练,实质上是个人潜能的开发和对职能的开发。行为模式是行为动因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自我管理则是企业人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管理。企业人通过自我管理,可以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人本管理的一切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进而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人本管理对组织结构、组织形态、组织体系营运的最本质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组织中所有成员的聪明才智,以保障组织整体的高效能。通过果断、足够、合理的授权,使组织趋于扁平化,达到集权和分权的平衡和适宜,有助于获得组织的理想的权力结构。组织修炼的重要一环是优化组织政策的设计与营运,这是组织发展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发展的内容看,组织往往通过塑造组织文化、锤炼工作团队、确立集权与分权的平衡与适宜以及沟通与交互作用的营运机制来实现组织发展的。

四、人本管理的环境

人本管理的实施是在一个现实的企业环境乃至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文化氛围的塑造、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修正,是我们研究人本管理环境的目的和实施人本管理的途径与手段。

重视文化氛围的塑造以取得人本管理的预期成效,是由文化所特有的功能、力量、作用所使然。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目的在于强调成员在企业组织的一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它有别于其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地方,就在于它用“软”的,无形的方式去影响和管理企业和企业人。文化氛围的塑造反映了对人本管理理想、境界的追求。

z文化之所以帮助日本企业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企业领导着充分理解并运用了企业文化这个“软性的”威力巨大的管理手段。中国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应在考虑、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规范、整合、导向和辐射等作用。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认为,重视人本主义和人际关系沟通的领导方式,可以在中等有利的工作环境下取得很好的绩效。豪斯则认为,领导者的作用就是扫除部属目标道路上的障碍,以帮助部属实现目标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五、人本管理的原则

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对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在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架构框架内进行,即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的一切工作。为了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取得预期绩效,我们认为,人本管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 坚持企业组织首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的原则

从管理的内容看,人本管理强调的是了解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沟通和交互作用,着眼于企业人的集体意识的培育和对企业及团队重大决策的参与,以及根据企业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人进行激励和实行权变领导。

从管理的关系来看,企业人在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企业人分为管理主体人和管理客体人,但是,这种不同的角色都以对方的活动作为自己活动的存在前提。

从人本管理的本质来看,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制度。

第二、重视人的需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将侧重于使企业成员受到尊敬、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即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在团队中与领导协商制定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实施目标管理。

第三、坚持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的条件和手段,优化和完善企业人心智模式的原则。设立这一原则是基于“管理即培训”的基本理念,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不仅是着眼于员工对高岗位的适应性,而且更着眼于员工对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第四、人本管理组织的设计与构造应遵循统一有效、幅度合理、职权和知识相对应、直线主管和幕僚相结合、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组织和地位弹性的原则。

第五、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原则。设定这一原则是基于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额外工作而是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使企业组织在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取得预期发展绩效的考虑。

企业管理模式的五种演进

1.管理

这里的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如在一些公司内部,总裁与部门之间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2.监督

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以及经营管理结果和效果的一种分析评价机制,在各类企业中用的也很经常。

3.监控

监控有点象探照灯,时刻关注着。是对子公司管理的一种方法,但是既不是参与经营管理过程,也不是只管结果。为了既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又符合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规则,现在不少企业用一些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在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效果也很不错。

4.管控

管控是基于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身份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体现的是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大股东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比如一些集团对子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进退、高级人事、资金担保等重大要素实施终极审定机制。具体实施中其含义是双重的:即意图是管理这些核心要素的过程,但是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线上的逐级意图造传递来控制的手法。母公司自己本身并没有置身其中。管理意图通过一种方法和手段达到了控制它的过程。

5.治理

这里的治理定义为一家公司的法定的三会四权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每家公司成立时都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这种运作机制包括具体到董事会、监事会如何配置,以及怎样让他们发挥价值,履行他的职责;还包括股东层面、董事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策略来促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实现有效的捆绑,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即期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提升。这是大集团面对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实现有效管理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机制,也是最需要思考的课题。

当然,这种对企业管理方法的分析只是一种人为的研究和分类,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上述5种方法往往是实行复合运用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我们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态势、阶段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的理解,如何搭配并融汇贯通,是有效与否的关键。就这一点来说,这其中是有“秘码”的。

不同文化对企业管理模式选择的具体影响

西方管理模式的本质是个人本位下的“制度管理”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形成了以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表现为与个人本位取向相一致的“工作分析”、与薪酬系统挂钩的“岗位评价”,明确界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与职位价值,这是组织分工的价值观依据,也是科学管理在西方的本意。

个人本位下如何实现合作?个人在群体、组织中形成合作的条件,体现为外在规章制度明文要求下形成的“他律”。即使表现在道德上也是如此,尽管康德说过:“使他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但是西方道德经过宗教改革后的含义,是指超越于个人之上的、只对上帝与法律负责的义务;激励力量主要来自个体成就感。

东方管理模式的本质是群体本位下的“文化管理”

东方文化认为人性善,形成了群体本位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经验是,集体奖励的激励制度、重视团队合作、更易出现员工公民行为等。

个人在群体、组织生活中的合作,是以人们信仰的强势企业文化为核心,根据各自所处位置与身份“自律”为主的控制方式。中国文化下的道德自律与西方的道德自律不同,是对群体中的他人负责,而不是对神(或者规章制度)负责;激励力量主要来自以个体在所属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为标志的公平感和荣誉感。

美国管理学家敏锐地认识到造成管理模式差异的文化差异,是造就日本经济奇迹与日本企业竞争力背后的原因,提出了管理学中的“企业文化”理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方文化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主要的约束与激励力量上,与西方企业存在明显差异。日本企业管理经验的文化实质

同为受儒家学说影响的文化,虽然中日之间在核心文化价值观上存在差异,中国文化以仁为本,日本文化以和为本,但都属于群体本位的文化模式。日本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于西方企业管理原则要求的做法,这些做法值得我们仔细分析、思考与借鉴。在日本企业管理内部,有质量圈活动、工作小组、全面质量管理、集体奖励制度等;在市场上,有大企业与小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结盟与共好。以上现象都是与日本的群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相一致的管理活动与组织形态,形成以群体为形式的竞争主体。在最为知名的日本丰田生产模式中,无论是领导自上而下的强力推行,还是培养员工自下而上追求精益生产的自觉主动精神,没有凝聚在强势企业文化之中的群体本位价值观支撑,难以实现持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这也是丰田生产模式在我国企业学习借鉴过程中效果不佳的原因----只学流程,没有文化支撑。

这种以群体、集群为单位的市场竞争主体及其相应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要比单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大得多。后来出现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其实质是为了解决丰田生产方式在企业内部推行所受到的外部制约,以拉式生产、订单生产、柔性生产为核心,将准时生产、订单生产思想扩张到整个供应链条,以纵向企业联盟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体现出很强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国成功的经验是浙江温州地区民营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既与温州商业文化中重视、相信地缘合作有密切关系,也推动了温州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出路是坚持群体本位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属于群体主义文化下的文化管理。单个企业成功的例子是海尔管理模式,支持了海尔20几年的高速成长壮大,对海尔管理成功经验的具体分析,在《海尔企业

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与启示》一文中有所总结;温州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是供应链上企业联盟成功的例子;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是以群体主义价值观为文化支撑而形成的。日本企业将工业工程理论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丰田生产模式。中国企业也需要在学习外国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中,结合自己的文化特质进行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学习借鉴欧美与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过程中,应注重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对日本管理经验的吸收;重视以文化管理思路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将群体本位价值观与西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关于群体本位价值观对学习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影响,曾在《广义文化观视角下的中国企业绩效管理症结》一文中有过粗浅的分析)。

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实行创新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学习外国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尝试通过横向或纵向的企业间联合进行研发投资实现技术创新,以群体为本位的制度设计思路,是中国企业做大作强的必然选择与创新方向。

编辑/发表时间:2014-03-16 05:05

第五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无论在行政机关或工商企业以及各个组织中,管理都显示出勃勃生机,特别是目前我国进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崭露头脚,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从管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别人兼并,才会求得生存和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五种模式

1.亲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1]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有内聚力量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我国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万通”,一开始就是五个情投意合的人创办的一个友情化企业,当时大家都可以卧薪尝胆,创业者之间完全可以不计较金钱。但是,当万通拿到第一笔大的利润的时候,五个人就开始有所摩擦。当时万通的比较大的股东叫冯仑,他还想继续坚持这种管理模式而使企业发展,他组织企业的创办者读《水浒》,让大家记取散伙与分裂的教训,但结果最后没有解决问题,只好几个人解散了这个企业,放弃了这种友情化管理模式。后来万通由于创业者各自另起炉灶而孵化了好几个企业。

3.温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但是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因此,过度强调人情味,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企业最后往往都会失控,甚至还会破产。有人老是喜欢在企业管理中讲什么温情和讲什么良心,认为一个人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为被管理者想得很周到,那么被管理者就必然会有很好的回报,即努力工作,这样企业就会更好地发展。可见,温情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想用情义中的良心原则

来处理企业中的管理关系。在经济利益关系中,所谓的良心是很难谈得清楚的。良心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化的并以人情味为形式的经济利益的规范化回报方式。因此,如果笼统地讲什么良心,讲什么人性,不触及利益关系,不谈利益的互利,实际上是很难让被管理者好好干的,最终企业都是搞不好的。管理并不只是讲温情,而首先是利益关系的界定。有些人天生就是温情式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往往是心慈手软,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利益关系的界定是“冷酷无情”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到一定时候“手不辣”、“心不狠”是不行的。只有那种在各种利益关系面前“毫不手软”的人,尤其对利益关系的界定能“拉下脸”的人,才能成为职业经理人。例如,如果有人下岗的时候哭哭啼啼,一个人作为管理者心软了,无原则地可怜下岗者而让他上岗了,那这个人就完全有可能成不了职业经理人。

4.随机化管理模式

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独裁式管理作为一种随机化管理,就是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很独裁。他说了算,他随时可以任意改变任何规章制度,他的话就是原则和规则,因而这种管理属于随机性的管理。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即政府机构可以任意干预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后导致企业的管理非常的随意化。可见,这种管理模式要么是表现为民营企业中的独裁管理,要么是表现为国有企业体制中政府对企业的过度性行政干预。现在好多民营企业的垮台,就是因为这种随机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创业者的话说错了,别人也无法发言矫正,甚至创业者的决策做错了,别人也无法更改,最后只能是企业完蛋。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当然,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利对称的。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如果不适当地“软化”一下也不好办,终究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思维的,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完全讲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那些优点,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恐怕是中国这十几年来在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共识性的结论。

企业管理模式的五种演进 1.管理

这里的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如在一些公司内部,总裁与部门之间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2.监督

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以及经营管理结果和效果的一种分析评价机制,在各类企业中用的也很经常。

3.监控

监控有点象探照灯,时刻关注着。是对子公司管理的一种方法,但是既不是参与经营管理过程,也不是只管结果。为了既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又符合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规则,现在不少企业用一些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在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效果也很不错。

4.管控

管控是基于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身份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体现的是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大股东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比如一些集团对子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进退、高级人事、资金担保等重大要素实施终极审定机制。具体实施中其含义是双重的:即意图是管理这些核心要素的过程,但是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线上的逐级意图造传递来控制的手法。母公司自己本身并没有臵身其中。管理意图通过一种方法和手段达到了控制它的过程。

5.治理

这里的治理定义为一家公司的法定的三会四权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每家公司成立时都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这种运作机制包括具体到董事会、监事会如何配臵,以及怎样让他们发挥价值,履行他的职责;还包括股东层面、董事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策略来促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实现有效的捆绑,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即期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提升。这是大集团面对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实现有效管理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机制,也是最需要思考的课题。

(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wWw.HAowoRd.Com)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①有利于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和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投资经济实体。通过建立股份公司完成资本联合,实现集资的功能。

②有利于资本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优化配臵。通过市场交易,使资源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流动,达到资本的优化配臵。

③有利于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并有利于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两权分立和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将促进企业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有利于经营者施展自己的才能,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④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主题明确,有利于吸引和利用社会资金。投资主题将由国家单一投资向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联合投资发展,谁投资,谁收益。

本网推荐更多范文:

企业管理模式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地铁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模式

word该篇DOC格式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范文,共有2431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下载
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