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汇报材料 >

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08:22:0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多篇

【第1篇】在市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

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动力,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有效化解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在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与此同时,我们办成了北京至福州高速铁路与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在铜陵交汇这一事关长远的大事,建成和开工了一批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为加快铜陵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我们实施了一批群众多年期盼的民生工程,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等举措在全省率先,为低收入家庭建立动态价格补贴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我市还顺利通过了作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验收考评,获得了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省首批文明城市等称号,社区卫生服务等在全省领先,第十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成功举办,铜陵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全市人民有理由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年来,我们主要推进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动县区加快发展;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开发区和循环经济园区,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园区建设,县区、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149亿元,占全市比重由上年38.7%提高到45%。

(三)着力推进城乡大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积极推进环城北路、沿新大道、滨江大道等城市外环线建设,开工兴建西湖立交桥、青霞路立交桥等关键控制性工程,实施芜铜路、铜官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扩建工程,加快了构筑城市大框架的步伐。新火车站站房、站前广场动工兴建,陵江大道等总里程达33.4公里的12条道路全线展开,全面拉开了西湖新区大建设的序幕。继续改造提升主城区功能,完成了天井湖西湖驳岸整治、城东路路面改造和观湖广场玉带河三期工程,改造了铜陵长江大桥南引道和南大门环境,修建了笔架山广场人行天桥,整治了一批支次道路,天然气置换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取得新进展。沿江高速全线通车,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开工,北京至福州高速铁路、庐铜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铜陵港锚地一期工程、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投入运行,我市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途径,研究出台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成为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东部城区顺安片区等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起步区建设开始启动;南部城区起步区建设规划工作基本完成。市财政投入1400多万元,继续推进新农村十项工程建设。完成了全市村庄布点等规划编制工作;建成了顺牌路和34公里通乡公路,兴建了天店路、钟顺路改造工程,开工了东联圩泵站、狼尾湖泵站、水库标准化建设、农村河道清淤整治等水利工程;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350户,解决了5.6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通讯等设施继续得到改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教育方面,投入近亿元,完成了计划安排的2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改造,消除了2.28万平方米中小学各类危房(其中d级危房1.5万平方米),免除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扩大了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范围,并在全省率先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含离退休人员)发放了津贴。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得到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良好,高中阶段普、职教育学生比例保持均衡,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正式开工,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有新发展。

在卫生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和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全覆盖;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城区37.5万人受益,覆盖率达91.5%;年初确定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生服务所标准化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大通镇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市中医院新址建设正式启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提高了农村计生奖励对象的奖励标准。

在文化方面,建成了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了铜文化博物馆新馆规划选址工作;人民电影院建成开业,铜都广场公益性文化设施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在农村和市区建成了一批体育健身工程。成功举办了市第十届运动会暨第二届体育大会。

在住房保障方面,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1万平方米,改造危旧住宅13万平方米;铜矿老居民区改造、露采和郊区“两矿一公司”棚户区、铜钢公司和亚星焦化集资建房项目等按计划实施。落实实物配租房源571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633户,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六)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面对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千方百计保畅通、保供应、保民生、保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铜陵长江大桥成为雪灾期间我省连通大江南北的唯一通道。迅速有效地开展了手足口病阻击战和“问题奶粉”处置工作,把疫情等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视灾情为命令,全力以赴开展救援行动,立即派遣医疗、防疫小分队奔赴灾区,动员组织募集款物累计3437万元,积极落实对口援建任务,为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奥运顺利、百姓平安。全面加强公安“三基”工作,适时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打击行动,全市刑事案件发生率继续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加强“五五”普法工作,实施了法律援助工程。着力构建大信访格局,深入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和市、县区领导逐级下行联合大接访活动,推动信访形势明显好转,全年群众信访件(次)下降31%。扎实开展“解决问题月”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并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铜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铜陵发展的省直各部门、兄弟市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在我市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市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企业自主创新、开拓市场、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对资源、价格过于依赖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暴露,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经济增长面临严峻考验;由于主导产品价格下跌和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我市财政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下滑,给社会就业和城乡居民增收带来新的困难;由于历史原因,我市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比重高,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政府工作也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一些部门和少数干部主动配合、沟通协调不够,有的工作还停在嘴上、浮在面上,有的工作执行不力、效率不高,官僚主义、铺张浪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主要工作

,是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一方面,我市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十分严峻,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有可能加深,未来的挑战有可能更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做好应对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局面的准备。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发展,我市的发展基础更为稳固,综合经济实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明显增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因素没有改变,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没有改变。同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市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科学应对,趋利避害,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为未来发展积蓄更多的能量。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市委的部署,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抢抓率先发展新机遇,善谋跨越发展新举措,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千方百计抓好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有效投入力度。统筹安排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50个,力争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以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全力以赴编报一批新项目,争取国家投资。着眼长远,加强项目谋划工作,组建若干个项目谋划小组,提出一批牵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力争“861”计划项目储备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强化对项目投资工作的领导,建立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着力推动项目前期、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第2篇】区长在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区长在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区长在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了富民强区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20xx年底,全区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66.2亿元,比20xx年(下同)增长118.3%,年均增长16.9%,比20xx年增长17%;人均gdp由20xx年的7256元增加到18338元,增长152.73%,年均增长16.8%,比20xx年增长16.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185.68%,年均增长23.26%,比20xx年增长3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增长463.4%,年均增长41.3%,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24:48.1:27.9调整为20xx年的12.7:60.7:26.6。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xx年的55家发展到现在的13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251.4%,年均增长28.6%。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共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00个,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其中20xx年全区有5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5亿元,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重点项目40个,其中竣工投产29个。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入区项目96个,共完成投资87.36亿元,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区中园”建设速度加快,省级台湾工业园于今年4月9日获得省台办正式批准;20xx年规划的峨山园区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起步区2.2平方公里,区内道路、供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民营经济增势强劲,20xx年全区民营经济单位发展到2.34万个,完成增加值47.9亿元,增长499%,年均增长43%;完成民营经济营业收入158亿元,增长483%,年均增长42.3%;实现利税17.3亿元,增长565%,年均增长4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559%,年均增长45.8%。旅游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制订了新一轮发展规划,打通了东西两线旅游道路,完成冠世榴园复线工程建设,新建改建一批精品景点,组建了冠世榴园旅游开发公司,初步实现了旅游开发和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冠世榴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被评为中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始终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增活力。农村改革逐步深入,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了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五年来全区累计投入支农资金1.35亿元,落实各种农业补贴4734万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粮食企业效益显现。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理顺了区与镇(街)的财政分配关系;大力推行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有效规范了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建立和规范产权交易体制,实现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以及国有资产处置的市场化运作。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区共引进外资项目464个,实际到位资金109.89亿元,其中境外资金8508万美元,20xx年利用境外资金4117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94.1%,比20xx年增长256.1%;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了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预计20xx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5600万美元,增长265.3%,年均增长30%。

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用工业化理念、城市化策略、产业化手段,发展农业,谋划农村,致富农民。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抓住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面貌、培育新型农民三个关键,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全区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2家,农业标准化基地19处,建成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6家,带动农户3.5万余户。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石榴、大枣、桑蚕、畜牧为主导的四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五年来新增优质专用小麦基地20万亩,新建畜牧小区76个,新扩浅池藕1300亩,蔬菜总产117万吨,完成经济林、用材林、荒山造林面积11.49万亩,绿色通道造林287.3公里,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1.6%。农村各项社会 事业协调推进,“路、水、电、医、学、视、气、保、厕、能”全面展开,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自来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夺取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镇(街)卫生院全部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30%的农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93.39%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新型能源推广力度,全区已建成沼气示范村21个、户用沼气池3560个;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步伐加快,155个行政村通上有线电视;老年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五年来全区敬老院建设累计投入2100多万元,农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人数不断增加;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达到6.49万人;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先后向

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8.3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9.8%。全力推进“三百”工程建设,目前全区已有文明生态村30个、经济强村26个,2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五年来先后9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20xx年,预计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亿元,增长124.9%,年均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8元,增长96%,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增长66.2%,年均增长10.7%。五年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716万元,保障了3.5万人的基本生活;发放救灾救济资金410万元,解决了7850户群众的生活困难;发放城乡医疗救助款110万元,救助贫困患者1356人;发放助学金32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18人;成立了慈善总会,大力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20xx年预计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额达到8000万元,增长196.3%,年均增长24.3%。五年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86万人次,劳务输出4.6万人次。积极推进药品“两网”建设,全区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累计为302360余人报销医疗费用1640余万元。群众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成立了宏达城市经营投资公司,五年来累计投资4.22亿元,全面启动了城市道路铺设、集中供暖、供气、供水等工程,其中20xx年,政府投资1.5亿元,实施了仙坛路改造、承水公园续建、仙坛苑广场建设、背街小巷整治、城市环境集中整治等城建工程,城区面貌明显改观。

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五年来累计投入2700余万元,新建学校7所、教学楼24座、校舍4万平方米,镇(街)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培训效果明显,城乡群众受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五年来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84项,推广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380项,扶持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残疾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困难残疾户危房改造成效显著。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交通事业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资1.7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69.4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走在全市前列。城市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人民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效果显著。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基本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资源和环境工作顺利开展,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平安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实现了第七个安全生产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谐峄城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区各项任务,顺利开展了“五五”普法工作,法治峄城建设成效显著。“三城”同创工作全面启动,文明峄城建设稳步开展。我区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理普法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省级科普示范区”、“省级实验教学普及示范区”、“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区”、“全省卫生工作先进区”、“全省执法模范县”等荣誉称号。文化体育、统计审计、质监药监、人事档案、广播电视、人防史志、气象地震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责任政府,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深入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了领导责任分层推进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发展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改进政府系统的工作作风,实行周工作计划填报制度,精简会议、文件,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开通了政府网站,进一步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依法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公开透明的执行程序、严格规范的办事程序和完善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来共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780余件,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圆满完成了区政府承诺的为群众办好的各件实事。严格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五年,我们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一根本要务,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在科学发展中增强综合竞争力,在和谐发展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体会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探索具有峄城特色的发展路子;二是始终坚持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创新机制,以改革促开放、促调整、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是始终坚持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调动全区上下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的有力监督,得益于区政协的积极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峄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与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工业基础不够牢固,节能减排任务十分繁重,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功能配套相对滞后,城镇的集聚力和承载力还不够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发展、崛起、腾飞的关键时期。五年的工作如何,决定着我区能否以新的形象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决定着我区能否实现在全省经济发展方阵中的位次前移,决定着我们能否以新的业绩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只要全区上下继续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保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保持敢于争先、勇创一流的雄心壮志,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就一定能够加快赶超步伐,全面开创富民强区、建设和谐峄城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按照“一五二一”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xx年(下同)达到1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达到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达到8628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达到23000元以上;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年递减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9%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4%以上。

(一)坚持扩张总量,优化结构,在壮大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区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节能减排要求,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保达标的高科技产业和环保型产业,提高产业层级和产业关联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膨胀煤电化工、轮胎制造、水泥建材、玩具服装、陶瓷制品、机械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七大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名牌产品和大型企业集团,全面实现“培植百亿龙头、打造十亿板块、发展亿元群体”的工业企业发展目标。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突出项目兴区、环境立区、品牌强区,全力打造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一流平台和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全面实施“双促五创”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切实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巩固扩大以蔬菜、林果、桑蚕、畜牧、水产、优质专用粮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认真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无公害和绿色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步伐。不断强化农业人才支持,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为目标,加大农民务工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着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产业引导和银企合作,用足用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贷款政策,努力营造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在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促进民营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税收和新增企业、新增注册资本金的更大突破,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优先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坚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服务总量,增加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服务业态,不断满足居民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业,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进一步优化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建设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景区、仙人洞休闲旅游景区、古运荷乡观光度假景区和阴平枣园-文峰山景区四大旅游板块,找准卖点,增加看点,打造亮点,积极构筑以城区为中心、东西榴园为两翼、四大景区八个景点的“一心两翼、四区八点两日游”的旅游网络,形成服务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格局。

【第3篇】市政在市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过去五年:负重前行,成绩斐然

市五届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不断突破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速跃升、城乡建设阔步迈进、人民群众受益受惠较多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以和谐构建凝聚力量、以务实奋进争先赶超,较好地完成了市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掀起了科学快速发展的新高潮。

(一)致力提速发展、转型升级,经济实力跃上新高。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0亿元,增长12.6%,五年年均递增12.5%。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实现了五年翻番,增速比上年提高11.54个百分点,达到2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亿元,增长27.9%,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7%,创历年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完成86.1亿元、48.2亿元,增长20.3%、4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8亿元,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653元、9675元,增长12.6%、16.2%,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园区项目提速提质,成效突出。园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累计投资6亿元,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40.6公里配套管网和15条主干道路、160公里电力线路等40余项重点工程,纺织工业园、(马于)经济开发区列入省级园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挂牌成立,园区建设走在了乃至全省前列。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42项,实际完成投资66亿元,特别是年集中签约了总投资218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25项,同比增加6项,其中6项竣工投产,是大项目竣工最多、招商引资成效最明显的一年。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加速转型。深入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业盛源牛仔布、双鸽肉食品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改写了我市特色主导产业无龙头的局面;博伦特药业8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吸引7位国内外博士和知名教授落户,6项高科技项目签约入驻,高新技术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发展省名优产品和著名商标36件,其中沃尔旺等3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提前超额完成了“xx”名牌战略目标。深入开展对标行动,纺织业高支纱增长83%,建材业新型板材产销量所占比例达到50%,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5.8%,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持续开展环保风暴专项行动,关停企业115家,完成重点节能技改项目16项,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圆满完成“双三十”年度任务目标。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优势凸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亩产、总产分别达到493.6公斤、37.52万吨。双鸽肉食品加工基地建成投产,集养殖、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瘦肉型猪产业链基本形成。“鸭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工商总局已初审通过商标注册,果品出口量居全省首位,被命名为出口农产品(鲜梨)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县(市)。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8250亩,区泰记xx亩果蔬大棚及物流加工项目签约,蔬菜种植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长城经贸、双鸽集团跨入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14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商贸服务业繁荣活跃,亮点频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6亿元,是年的2.4倍。卓创果品市场、志诚化工物流等项目顺利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物流中心加快形成;信誉楼、摩尔新街等大型购物中心投入运营,形成了一批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化、地标性商贸街区;肯德基、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加盟入驻,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大幅提升。成功举办了5届梨花节、3届采摘节,魏征故居景区一期建成对外开放,营里温泉度假区加快推进,特色旅游规模不断壮大。实现出口创汇2.68亿美元,位居全省前列。

(二)突出统筹发展、优化环境,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围绕城镇建设大变样、上水平,谋划实施了总投资232亿元的200余项重点工程,累计拆迁拆违91.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65.3万平方米,绿化136.7万平方米,修建道路259公里,是城建投入最大、项目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年,“三横五纵”城乡主干道同步推进,长期困扰群众出行的光明街北延和13条、16公里农村公路完工,城市公交正式开通,交通体系加速完善;香江·国际城、朝阳南区等高标准住宅小区顺利推进,向阳绿洲等7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欧景城等9项东部开发工程加紧实施,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园林绿化力度空前,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城区形成了“四园、一区、一场、十街景”的绿化格局,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5%、11.89平方米,以分区考核第一名的成绩获批“省级园林城市”,并成为市唯一获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的县(市)。镇村建设扎实推进,143栋、62万平方米新民居住宅楼主体竣工,全国小城镇试点申报待批;新打深水井185眼,解决了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年城区新打深水井12眼,全面提升了城区饮水质量;建成8座变电站、455千米高压线路和7600个户用沼气池,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着眼创新发展、完善机制,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种子公司等4家企业改制完成,金华纤维素等2家正加紧进行。深化财政预算和国库管理改革,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税收清理和稽查,被评为省“财政改革与管理综合示范市”。创新政务服务体系,党政公务网上办公系统被评为“全国电子政务效能管理优秀应用案例”,政务服务中心被命名为“省十佳服务窗口”,成为市唯一的国家级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试点县(市)。出台了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等10余项制度、规定,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秩序。要素破解求新求变,发展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6家,在省市率先用土地置换、新民居复垦等方式争取占地指标3087亩。义务教育保障、人事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紧扣和谐发展、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五年累计财政支出27.2亿元,其中年达到8.7亿元,增长31.8%,高于市4.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42.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5.1亿元,分别是年的1.95倍、1.8倍。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完善。工伤、医疗等各类保险人数达到34.4万,新农保参保率、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3.4%、70%;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医疗报销比例、城镇低保及取暖补贴标准逐年提高;596套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建设,超过任务目标137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81件实事有效落实。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50项,开发专利产品100 项,跨入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行列;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朝阳小学等69所中小学新建改建完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文化领域成果丰硕,新增有线电视和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4万户,电影《女人》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咱们小城故事多》获广电总局发行许可,营里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周家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完成市医院迁建项目综合楼主体、标准化卫生院和224个村卫生室改扩建,中医院整体迁建加紧实施,农民参合率、城镇居民参保率分别达到96%、100%;残联、计划生育、人民武装工作成绩突出,被命名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全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市”、“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先进武装部”。档案、审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五)围绕服务发展、保障安全,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4件、政协委员提案341件,按时办结率100%。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累计查处行政效能案件230起。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连续被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圆满完成了重大节庆活动安保任务,市群众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经验作法在各县市推广。组织开展了纤维素、食品添加剂等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400余条;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完善了消防等应急预案,实现了安全事故起数和经济损失双下降。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工作、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知,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重大立市项目依然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外贸出口呈下行趋势;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土地瓶颈制约趋紧,要素供应矛盾愈加突出;旧城改造步入攻坚阶段,城市建设任务依然艰巨;随着民生、园区投入等硬性支出的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干部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展望未来发展:昂首奋进,跨越赶超

未来五年,是全面完成“xx”规划、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幸福为目标,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突破和城镇化战略,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加快打造“平安和谐、诚信开放、生态靓丽、民富市强”的梨乡名城,力争重返省30强行列。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9%,财政收入递增15.3%,固定资产投资递增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递增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递增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14.9%。

各位代表,年既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又是“xx”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面临诸多有利因素。从宏观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我市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央和省、市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内需,强调在财政和信贷政策上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并明确了扶持重点,为我们争资金、上项目提供了机遇和空间;京津冀一体化纳入国家“xx”规划,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市大力实施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东部工业突破,为我市加速崛起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从自身发展看,近年来,园区、项目、城市建设等取得重大突破,主导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为下一步攻坚突破、跨越赶超提供了强大支撑;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经受了考验和锤炼,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们做好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确定了今年的工作主题和战略部署,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只要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发展决心、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拼搏奋进,必将开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新局面。

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9.3%、2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15.5%。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平台,集聚项目,增强跨越发展支撑力。继续开展园区建设攻坚年和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增创经济发展动力。

优化园区平台。一是抓设施完善。纺织工业园加快联纺街等8条道路及管网建设,实现北区道路循环、南区道路优化。(马于)经济开发区完成马山线及小西线改建,拉开园区基本框架。循环工业园区实施工业路西延及管网工程,完成1条高标准样板街建设,协调推进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二是抓标杆打造。以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依托,谋划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力争入驻高科技项目3个以上,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先行区。三是抓宣传推介。积极做好园区升格申报工作,强力开展“两区一园”对外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抓瓶颈破解。全面落实入园企业优惠政策,供电、给水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通过争列省市重点项目、回收闲置土地、挖潜旧有厂房等方式,积极破解用地难题;强化金融服务,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家,力争引进村镇银行1家,担保公司担保额度达到1.2亿元以上;定期开展银企对接、金融产品推介活动,力争达成贷款意向1亿元以上。

提速项目建设。全年安排重点项目47项,总投资29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亿元。一是竣工一批财源项目。对合汇化工等19项在建项目,按照抓要素、保公务员之家工期、保质量、保安全的要求,科学调度,全力推进,确保5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对汉荣纺织、东胜生物科技等12个签约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力争3月底前集中开工一批,年内1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提振发展士气。三是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创新招商思路,围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围绕人才、人脉和科技成果招商,围绕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招商,谋划引进2个以上投资超5亿元龙头带动项目,力争列入省、市重点项目6个以上。

强化服务保障。集中开展“提效能、强服务、创一流、促发展”主题教育,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全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环境品牌。一是围绕“国家级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建立市、乡、村三级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平台,按照“优化流程、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全程监控”的要求,实现各类审批和监管事项应进必进、应减必减、充分授权,切实解决政务服务中心“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二是建立重点工作推进保障机制,对每个重点项目、工程组建由市级领导牵头的专门班子,实行专人盯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辟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确保按时序推进、按计划完工。三是强化工作督查和效能监察,定期对职能部门行政绩效进行考核评议,对存在“八不准”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倾力打造“无障碍”服务、“零障碍”推进的发展环境。

(二)调优结构,转变方式,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深化对标与技改升级同抓,努力实现工业发展四大突破。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围绕做大做强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博伦特二期、艾森德化工等项目建设,力争2项高科技产品填补世界空白,同时,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业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来创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二是纳税大户突破。对鹰特化工等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力促滹沱河化肥厂搬迁、中海油等停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年税金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0家。三是品牌培育突破。继续实施名牌战略,争创省以上名优产品20件、著名商标5件。四是传统产业对标对接突破。加强纺织、化工、金属丝等行业信息沟通,引导市内企业扩大需求对接,年内力争在纺织、金属丝两个行业企业对接上实现突破。继续深化企业对标行动,积极选树并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重点企业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看齐,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年内力争实现突破。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开展落后产能普查摸底,严格关停淘汰高耗能企业;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生物发电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改工程,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3.8%;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抓好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严防小漂洗等行业死灰复燃,确保实现节能、减排“双优秀”。

放大农业特色优势。围绕特色、高效、安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构建“南果、北菜、规模养殖”的生产格局,实现农民多环节增收。一是抓特色农业。围绕加粗、拉长肉、果、菜三大特色产业链,继续扶持壮大长城经贸、双鸽等龙头企业,谋划果品深加工项目,新增梨果提质增效示范基地4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300亩,筹建5个标准化养殖场;加快香港区泰记、佳佳红等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提高特色产业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健全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完善农产品标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力争新增5个省级名牌产品。二是抓高效农业。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新建提质增效试验田20块;推广新型农机具500台套,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充分挖掘周家庄农业观光园以及全市30万亩果园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动农超对接,缩短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经营效益。三是抓节水农业。整修机耕路及田间道路6万平方米,铺设防渗管道7万米,建设节水工程5万亩,新增标准粮田1万亩。

拓展商贸服务业规模。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着力打造“两个中心、一个目的地”。一是打造省会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推进志诚化工物流、万豪名家国际建材城等建设,实施上汽集团华北区域周转库、配件配送中心及大众4s店等工程,逐步形成辐射华北、面向全国的专业化物流中心。二是打造省会东部区域性商贸中心。抓好世纪金街、华府商业街和金筑大酒店等高标准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域总部经济区等工程,力争引进大型品牌餐饮和假日经济精品项目3个。认真落实家电下乡等补贴政策,完成5个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和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便民社区服务体系。三是打造省会东部平原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依托魏征文化、周家庄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周家庄农业观光园开发和营里温泉度假区、魏征故居景区二期建设,抓好旅游资源规划、整合,加大包装及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旅游业发展档次和水平,塑造特色旅游城市名片。

(三)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增强城乡发展承载力。以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省人居环境奖为目标,以城乡建设五大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幸福社区、幸福乡村,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

实施规划引领工程。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总十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12个村庄建设规划,以及城区给水、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启动数字规划建设。完成规划展厅设计和布展工作,打造展示形象的第一窗口。加大规划稽查力度,对各类建设活动开展全天候巡查、全过程监察,严厉打击私搭乱建等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完成中兴路东延、朝阳路东延、东兴街北段硬化及工业路拓宽改造、大赵线续建“两纵三横”城乡主干道建设,完善路网框架。完成和平街、东胜街整修和富强路西段改建,搞好城区主干道路维护,提高市区通行能力。规范城乡客运运营管理,加快新汽车客运站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实施亮点打造工程。加快香江·国际城、阳光盛景等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全面推进向阳绿洲、鼓国新城、华府名邸等旧城改造工程,做靓主城区形象。以时代新城、欧景城等为重点,做大东部新区规模。启动绿色建筑小区项目,建成1处标志性区域、1条以上标志性街道,形成彰显城市魅力的亮点街区。完成新世纪广场升级改造及东环路、迎宾路绿化,实施石津渠还清、造景等工程,新增树木、花卉145.5万株,打造生态靓丽的城市景观。

实施管理创新工程。深入实施城市容貌、市场秩序、公共卫生、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争创省级卫生城。加强城区主要路段、重点区域卫生整治,实施夜景景观提升工程,提高净化、亮化水平。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月活动,实现人、车各行其道、安全出行。结合城乡便民市场建设,引导商贩集中经营;针对马路市场、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组建由巡警、城管、工商等人员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实行全天候巡查、动态监管。成立城市管理监督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投诉电话,接受并及时处理市民对“脏、乱、差”问题的举报。强化公路养护,建立乡镇、村公路养护站,聘用专门人员进行卫生保洁、养路护路,扭转“重建轻养”的局面。出台物业管理办法,提高住宅小区供暖、供水及公用设施维护等水平,为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实施村镇品位提升工程。实施幸福乡村计划,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抓好全国小城镇试点争列工作,加强乡镇标准示范街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特色城镇。完成39条、65公里连村道路和8条、17公里乡村公路建设,改善通行条件。新增沼气物业网点25个、户用沼气池600个,新建、改造电力线路114.5公里,提高电气化水平。新打深水井34眼,解决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周家庄等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立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行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开拓财源,强化征管,增强财政运行保障力。按照“培育财源、严征细管、合理支出”的原则,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不断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充分利用信贷扶持、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巩固传统财源,培植新兴财源,扩大群体财源,建立多极支撑的财源体系。深入开展综合治税、综合治费,统一行业征收标准,加强税源、费源摸底、监控与稽查,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加大对地方税收的考核奖励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瞄准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走向,搞好项目对接包装,全力争取资金支持。

严格支出监管。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政策性增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硬性支出的基础上,重点向三农、民生倾斜,向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倾斜。强化预算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财政监督和跟踪问效,严格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增强和谐社会凝聚力。把民生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经济发展与群众收入提高、生活改善、社会安全稳定相结合,实现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

深入实施民心工程。一是就业工程。建立健全培训提高、就业帮扶、创业带动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850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1.75万人。二是增收工程。全面落实调资增资政策,进一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三是保障工程。养老、工伤等各类保险人数达到36.02万。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30元增加到290元,最高支付额由6万元增加到8万元,另外大病统筹最高支付10万元。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分类救助和特困救助制度,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帮扶和救助体系。四是安居工程。完成保障性住房900套,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五是发展成果惠民工程。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和普遍关心的问题,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幸福八大工程20件利民实事,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教育改善工程,完成和平小学综合楼等3所中小学改扩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文体中心主体工程和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继续办好“彩色周末”、“千场电影进农村”等文化活动。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市医院及中医院迁建、卫生监督与急救中心合建工程,完成小樵、周家庄、马于3所卫生院改扩建,实行农村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打造“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审计、统计、气象、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平安建设,从严从快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多发性、侵财性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开展“信访基础工作提升年”活动,严格执行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畅通信访渠道;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和案件“五包”、“五亲自”、“三位一体”大调解等制度,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食品安全提升年”活动,强化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健全各类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执行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坚持创新创优,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为关键,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根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引领经济发展、驾驭复杂局面、为民谋求福祉的能力。

(一)与时俱进,创新理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加强政府机关人员的创新能力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型政府。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走向,谋划制定符合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在化解融资、土地等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努力打开县域发展争先进位、跨越赶超新局面。

(二)狠抓落实,高效施政。健全政府工作运行机制,实行重点工作每周一安排、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认真落实行政服务公开承诺、首办负责、限时办结、考核评议等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转。完善奖优罚劣机制和绩效考评办法,对每项工作特别是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明确责任主体、目标要求、完成时限,确保任务一项一项抓实,事情一件一件办好。

(三)强化监督,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强化行政问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四)严格自律,为民执政。认真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努力使政府的发展理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完善市长公开电话、大接访等制度,畅通民意渠道,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五年,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发展,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团结一致,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4篇】县长在人代会上的县政工作报告

提供工作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从年县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到现在的五年,是我县抓住发展机遇、谋求跨越赶超、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任期内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了“xx”的良好开局,先后荣获全国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农业普查先进县、中国商贸名城等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连续六年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八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去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10%,年均增长11.3%,顺利实现翻番目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13.5:47.5:39,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年提高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21%,五年累计完成461.4亿元,年均增长25.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0388亿元,同比增长25.1%,是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1735亿元,同比增长23.5%,年均增长2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84元和6720元,比年分别增加4591元和2170元,年均增长9.5%和8.1%。去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3亿元,贷款余额112.1亿元,分别增长22.55%、18.45%和56.38%,是年底的2.47倍、2.25倍和3.89倍。

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累计竣工重点项目47个,完成投资145亿元,乐仁堂医药物流中心、橡一股份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去年3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纺织服装基地规划布局、产业定位最终确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常山纺织、常山药业2个项目入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66亿元,总投资102亿元的际华职业装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投资40亿元的润德服装园等4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综合工业园总体规划修编初步完成,起步区4.62平方公里已完成总体规划和规划环评等工作,10个入驻项目中6个已竣工投产。科技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工作全面完成,总投资24亿元的18个项目入驻,5个项目已竣工投产。木都工业园6个入驻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力支持配合新区、空港工业园、滹沱河综合整治、机场改扩建、生态宾馆、京石高铁、中华大街北延等省、市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了工程顺利推进。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现代农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落实支农惠农富农政策,五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1.77亿元。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去年小麦、玉米单产总产双超历史最好水平,总产达34.2万吨。规划建设了南楼采摘观光园、塔元庄都市农业园等农业园区,建成了2个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和4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方。畜牧养殖业发展位居全市前列,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65万吨、12.82万吨和11.03万吨,分别增长2%、1%和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个,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资1.06亿元,完成了103条乡村道路建设,新增通车里程209.4公里。投资4663万元实施了6.34万亩中低产田改造,解决了2个乡镇7个村2.3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发展节水灌溉19.56万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000余亩。开工建设28个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完成投资5.1亿元。农村财富积累机制不断深化,村级集体收入达到7739.8万元。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优势产业日渐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家,完成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6%,年均增长24.6%,实现利税34.6亿元,同比增长14.5%,年均增长27.92%。板材家具、纺织服装、化工医药、食品饲料、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骨干企业上台阶工程效果明显,7家“2+1”企业进入市“5+3”行列,2家企业被列为省百强民营企业,常山药业成功上市融资,实现了我县企业上市“零突破”。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达到56个,其中苹乐牌面粉机、小蜜蜂工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久强建材高效减水剂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累计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44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2项,荣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3项、专项资金3407万元。

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建立。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4亿元,市场交易额完成116亿元,分别是年的2.49倍和2.2倍,年均分别增长20%和17%。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和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被批准为省级园区。北方国际现代物流基地被列为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小商品市场一期、二期、三期,物流园区一期、二期已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四届“正博会”,去年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01.048亿元,增长450.67%,荣获第八届中国会展之星品牌展会大奖和全国政府主导型展会50强。连续举办了“春节大庙会”、“千年古韵”历史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名城形象进一步提升,旅游收入逐年递增,去年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102.26万元,增长12.91%。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县城市总体规划》以及20多个专项规划编制。全面实现“三年大变样”各项任务目标。先后投资141亿元,开工建设城建项目358个,完成拆迁拆违86万平方米,实施了子龙大桥、成德街等一批城市路网建设,建成子龙广场、长乐门绿地广场、迎旭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广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74万平方米,公园绿地数量达到31个,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4.73%和43.1%。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古城保护稳步推进,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治与提升规划方案》,完成了府文庙等文物修缮工程和古城墙迁坟工作,对8处国保加装了消防和安防设施,成功举办古城文化保护高峰论坛,顺利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复查评估。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初步形成大城管格局。大力实施“洗城净天”、“碧水蓝天”行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周汉河出境断面废水cod含量下降到101mg/l,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全面完成,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多,去年达到322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实施。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33个进驻部门174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集中、公开、统一办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去年削减行政审批项目57项,削减率达16%。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破产重组等形式,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四资”整合,做大做强县建设投资公司,实收资本由0.3亿元达到2.23亿元,增强了政府投融资能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进展顺利。文化体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924万美元,引进域外资金66.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58亿美元。

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每年都办好一批利民实事,累计实施重大民生工程125项。不断扩大城乡就业,去年新增就业岗位24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9%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逐年提高。城乡低保、优抚优待、救灾救济和五保供养工作全面加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27.14万元,救灾救济资金396万元。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农合门诊统筹和大病统筹全面实施,参合率达到99.4%,累计13.59万人次获得1.75亿元的住院补偿。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1.9%,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76套,累计发放困难家庭住房租赁补贴14.89万元。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完成33项校安工程建设,优化教育布局,共整合中小学校39所,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南楼课改经验在全省推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编创了《古郡传奇》、《常山少年·赵云》、《田野的希望》等一批文化精品,梆子《审女婿》荣获全国“群星奖”,广播剧《责任》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累计建成农家书屋96个,为95个村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县文化馆晋升国家一级文化馆。注重发挥老干部作用,积极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计生、司法、宗教、审计、监察、档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人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执政能力明显提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十项要求》、《政府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政府决策、审批、执法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5件、政协委员提案354件,结案率达到100%。强化食品药品及安全生产监管,大力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集中整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和遗留问题。切实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建设取得新进步。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关联事项信息公开,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有以下六个方面体会和启示:一是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省会北跨发展重大机遇,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下大力调结构、转方式,推进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努力提高经济总体实力;二是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三是必须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切实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必须坚持把统筹城乡作为第一抓手,全面推进古城保护、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必须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保障,弘扬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六是必须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着力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和谐稳定的局面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辛勤努力、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老领导、老干部,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正单位、驻正部队和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主导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发展优势不够明显,与周边县市特别是组团县市相比,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加大,不进则退,慢进就意味着落后;二是受新区、空港建设过渡期影响,全县工业经济低位运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全县上下抓项目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特别是缺乏兴县立县大项目、好项目;四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对历史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古城保护和风貌恢复任务繁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县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货币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为我们争资金、上项目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空间;二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纳入国家“xx”规划,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作为京津冀第三极来培育,我县作为省会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更高起点上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省市对发展高度关注,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代服务业发展、会展经济和文化产业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四是县十次党代会从全局高度确定了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开启了建设幸福的新征程,对做好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五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县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特别是随着新区、机场改扩建和滹沱河综合整治等省市重大工程的加速推进,与省会的“同城效应”逐步显现,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要素流通更加便捷,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压力。一是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二是资金、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趋紧,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是各县市把实施“xx”规划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我们争先进位的压力不断加大;四是我县经济发展既存在发展速度不快、规模不大的问题,又存在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的问题,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任务繁重而艰巨。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张庆黎书记到我县调研时提出的做好“大文章”的指示精神,围绕县十次党代会、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各项工作安排,切实做到头脑更加清醒、谋划更加周密、准备更加充分,在挑战之中抢抓机遇,在困难面前谋求突破,每年都有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每年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都有新提升,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奋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省会北跨发展战略机遇,以建设幸福为目标,以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和“正博会”品牌为契机,坚持强工、兴商、弘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实施“农业提效、工业提速、服务业提档”三项联动,抓好“古城保护、文化繁荣、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四个关键,突出重点,强攻难点,打造亮点,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全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标志区,抢占省会“中部隆起”制高点。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市居“领跑”地位。

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城乡形象实现新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与省会有机对接,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古城保护全面加强,五年基本完成古城抢救保护工程;统筹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与新民居建设稳步推进;公民素质不断提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管理更加有序,公共服务更加有效,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生活质量实现新提高。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上述目标,包括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转变方式、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体现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要求,体现了和谐发展、惠及民生的要求。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我们的各项目标和美好愿望一定能够实现,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三、重点工作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力争达到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2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力争达到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单位gdp能耗下降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围绕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坚持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力量聚合,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今年初步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0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90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24个,总投资315.74亿元,计划投资40.3亿元;重点前期项目7个,总投资157.28亿元。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在建项目抓竣工、新上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开工”的要求,年内确保常山药业、豪特厨业等4个重点项目竣工,曾氏门业、正洋建材等2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进度,7个重点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切实加强项目谋划。项目谋划是发展的源头。加大总投资586亿元的163个谋划项目的跑办力度,积极落实配套条件,力争早日进入前期审批程序。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产业导向,抓紧谋划一批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谋划一批古城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谋划一批文化创意、商务金融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实现项目建设的滚动发展、良性循环。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项目初审、前期论证,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等审核关,合理引导资金和项目投向,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项目、高端服务业项目和对我县主导产业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投资项目,切实加大对产业结构升级、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严格实行项目投资强度和投资容积率双向控制,优先考虑投资强度在250万元/亩以上的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率大、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以项目的高质量带动结构优化调整,增强发展活力。

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坚持强力推进、重点引进、服务跟进,改进项目管理办法,完善项目论证、科学决策、协议签订和跟踪服务等前期工作,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照项目投资进度计划,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定期督导项目建设情况。研究制定乡镇抓项目的具体措施,大力营造重视项目、争取项目、引进项目、抓好项目的氛围,充分调动项目分包领导、分包部门、项目单位和各乡镇推进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每个乡镇都引进一个5至10亿元的重大项目。

(二)切实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念,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品质”的要求,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积极争列国家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县,确保全县粮食总产达到30万吨以上。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成5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不断扩大高端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促进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提升2个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和4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方标准,支持南楼采摘观光园、塔元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都市农业项目,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资300万元,建成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力争建成2个部级、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完成20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推进畜牧养殖业提档升级。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按照扶龙头、壮规模、建基地、带农户的思路,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抓好天天乳业集团改扩建、正先食品肉鸡加工生产线等十大产业化项目,完善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机制,逐步形成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扶持壮大1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管理水平和规模档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力争发展到160家。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投资3900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周汉河综合整治和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十大工程,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投资695万元完成6600亩中低产田改造,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羊曲线改建和3个乡村道路改造工程,谋划实施村接村道路硬化工程,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加快发展工业经济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核心,抓住对标、技改、创新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优质产业,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实施园区培育工程。把纺织服装基地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抓好总投资187亿元的常山纺织、常山药业、际华职业装产业园和润德服装园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倾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特色纺织服装基地。抓好“一区三园”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科技工业园、综合工业园、木都工业园,谋划组建县经济开发区。以打造省级工业聚集区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型产业为主体,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启动综合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打造高科技产业基地为重点,理顺科技工业园利益分配机制,全力推进入园项目建设,力争全部竣工达产;完善木都工业园规划,依托恒山市场和家具市场,推进板材家具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批发市场+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带动西北部经济发展。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以调高调优为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板材家具、纺织服装、化工医药、食品饲料、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产业。不断扩大中盐银港、平安家具等板材家具企业规模,打造领军企业,发展优质板材和高档家具,形成板材家具产业集群;以纺织服装基地为平台,加大高档服装和装饰面料项目招引力度,加快签约项目建设进程,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金源化工、金石化工等化工医药企业,提高化工医药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重点抓好led照明、黏多糖透明酸质钠和高精密零部件研发等高科技项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领化工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培育提升惠康食品、先锋饲料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饲料产业发展水平;扶持壮大苹乐集团、盛华集团和小蜜蜂集团等重点企业,提高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推进机械制造业加快发展。

实施企业壮大工程。坚持对标先行、技改跟进、品牌提升,做强现有企业,抓好41个重点技改项目,年内完成技改投入25.3亿元。鼓励规模企业争进全县“2+1”,骨干企业争进全市“5+3”。对增产潜力较大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兴县立县的“小巨人”企业;引导小规模大群体企业整合重组、融合创新,着力壮大一批行业龙头;深入开展创名牌、创名企、创名企业家“三创”活动,倾力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台企业奖励扶持政策,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对在技改、对标和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

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严格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严控新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重点抓好投资12.27亿元的二氧化碳基塑料制品项目。切实加大12家重点排污企业和18家重点用能企业监控力度,鼓励企业完善节能减排设备设施,强化日常监管和目标考核。综合运用经济、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制定节能减排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煤电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低于省控指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以上。

(四)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发挥自身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推进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发展,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担当起省会“中部隆起”排头兵的重任。

抓好省级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省级园区示范引领作用,以小商品市场和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省级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和招商等工作,搞好物流园区三期和小商品四期招商,逐步建成集经营、仓储、加工、生产于一体的商贸物流基地。丰富业态特色,谋划建设红木文化产业园。用足用好省级现代服务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尽快启动现代服务园区4条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引外企、央企和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产业园区。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坚持“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办好第五届正博会,着力培育国内知名会展品牌。逐步将茶博会、家具订货会、板材家具交易会等系列会展活动有机整合,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运作,不断丰富正博会内涵。积极创新办会理念和办会体制,推行市场化运作,逐步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特色化、多样化、系列化会展品牌,吸引更多客商参展、采购,提高会展经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力。

推进市场升级改造。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市场综合管理办法,整合市场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扶持批发零售等传统商贸企业提升规模档次。谋划实施恒山板材市场升级改造项目,抓好华北石材市场前期工作,不断壮大沿107国道的商贸市场走廊。创新交易手段,推广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态,逐步构建现代市场发展体系,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完成历史博物馆建设,谋划实施子龙故居建设、荣国府和宁荣街改造升级工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真正叫响“京外名刹之首、佛教临济祖庭、三国子龙故里、世界冠军摇篮、元曲创生中心、红楼文化经典”六大文化品牌。做大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延伸旅游链条,完善旅游功能,加强宣传推介,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教育、科技、城建等其它产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文物游、休闲游、健身游、观光游,努力把打造成全国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

(五)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全力打造魅力

把古城作为最大的资源和优势,统筹推进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

切实加强古城保护。聘请顶级专家,编制《古城控制性规划》和《古城3.3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全力推进古城抢救性保护,成立古城保护专门工作机构,制定古城格局完善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在加大县本级投入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完成王氏双节祠、梁氏宗祠修缮工程,启动南城门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谋划启动整修城墙、城门,恢复城角楼,整治燕赵大街、中山路两侧30米传统建筑风貌,谋划实施隆兴寺周边环境整治,复兴大寺前街传统街巷,形成隆兴寺、大寺前街历史景观轴线。加大重点文物保护投入,抓好文物本体修缮和保护工作。坚持在古城内部做“减法”,严格审批古城区内新的建设项目,严禁在一类保护区内插建和私搭乱建,引导房地产项目向古城外部发展。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谋划实施恒山路、镇远路铁路立交桥升级改造工程,突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对我县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引导城市向县城西部发展。着手考虑铁西区建设规划,逐步将铁西区纳入城市管理范畴,谋划实施铁西区连接中华大街等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铁西区交通网络,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减轻古城区人口和交通压力,同时为省级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梅山西路、恒州北街、成德北街和晨光路改造及拓通等路网工程建设,实施中山路改造、电厂三期扩建等工程,抓好京深西大街排水井改造和华安路排水管道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供电、供水、供气、供暖、排水等公共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南关综合改造进程,扮靓古城第一门面。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华安路中段保障房主体竣工,启动和谐家园500套保障房建设。加快公园广场建设,强力推进子龙广场二期、迎旭公园二期、成德街游园二期等工程建设,搞好亮化设施改造工程,完成燕赵大街亮化改造,在城区路口安装射灯,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综合治理,推进城市管理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加快网格化、数字化城管进程,尽快完成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大力实施以交通畅通、市政环卫、景观整治、夜景亮化、环境监管为重点的城市容貌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对常山路、华安路、成德街、107国道和府西街等5条重点街道的精细化管理,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等特色街道的专项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严格按照古城保护规划,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房地产开发与公益事业挂钩,形成城市建设良性发展机制。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在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设施配套等条件允许情况下,适时启动1—2个联村并建示范点。按照尊重群众意愿、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规范推进新民居建设,不盲目套用城镇居民小区的建设模式赶农民上楼。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定试点镇、试点村,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依法管好用好土地,坚决打击违法占用土地和破坏耕地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抓好省级试点县建设,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尽快启动清理上报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增长。以常山药业成功上市融资为契机,加强对盛华集团、小蜜蜂集团等重点企业的上市辅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面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继续深化农村财富积累机制,提高集体经济实力。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和完善招商奖励政策,创新和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质量,增强招商实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以商招商。积极参加石洽会、厦门投洽会等经贸活动,突出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高端服务业等招商重点,加大省级现代服务业园区、小商品市场、综合工业园、木都工业园等推介力度,努力引进一批优势项目。放开建设市场,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古城保护、城市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外向型企业的支持帮扶,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强化财政资金支撑。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制定乡镇税收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增收返还比例,形成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镇配合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支出结构,硬化预算约束,保障重点支出需求,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支持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规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规范建投运作,完善“借、用、管、还”融资机制,扩大融资规模,做大做强县建设投资公司,增强政府的投融资能力。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以钢铁般的意志推进“效能革命”,严格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八不准”,建立优化环境奖惩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追究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谁严重损害的发展环境,就砸谁的“饭碗”。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善待企业,善待投资者,在规划、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营造亲商、富商、惠商的发展氛围。加快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创新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各类收费项目,做到“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真正把我县打造成最适合资本成长、最适合创业的投资热土。

(七)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连着民心,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投资2.43亿元,办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6个方面25件利民实事,真正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生活的更加幸福。

努力扩大城乡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失地农民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年内力争新增就业岗位25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好新农合制度,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和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做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城乡低保、优抚优待、救灾救济和农村五保等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投资855万元,完成县中心敬老院建设,实现“三院合一”,推动养老和救助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多方争取中央、省、市资金4000多万元,推进孔村小学等31所校安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完成改造任务。加强校车管理,切实保障学生乘车安全。加快推广南楼课改经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认真谋划一批推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年内力争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0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6项以上,完成科技新成果转化11项。申报专利数和授权专利数增长10%以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良种培育、节水灌溉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县梆子剧团建设,搞好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非遗的保护、抢救、挖掘和整理力度,不断充实古城文化内涵。举办书画艺术节、非遗项目展、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项目展等文体活动,搞好中国书法之乡申报跑办工作,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加快推进农村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年内新增1万户,实施城区有线电视双向网升级改造,确保完成6000户改造任务。

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大力实施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全县医疗保障水平。投资9100万元,抓好县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改善硬件环境,解决群众住院难问题。巩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成果,为每所乡镇卫生院配备60—100万元的医疗设备,提升乡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继续深化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人事制度等改革,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完成147个村卫生室集体化、标准化建设,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3.7万元的仪器设备,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工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巩固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抓好源头治理,完善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用餐放心、用药安全。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日常监管,完善基础设施,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防灾减灾、民族宗教、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幸福,群众期盼、社会关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目标新举措,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思想转型,推进能力升级,全面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执行力,切实肩负起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历史重任。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思想转型推进经济转型,以能力升级促进跨越赶超,克服粗放发展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行政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破解瓶颈,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强化服务,一心为民。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崇高追求,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民心民力,推进科学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优化行政流程,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

(三)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弘扬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好作风,唱响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主旋律,努力形成团结共事、务实高效的良好政风。大力改进会风文风,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用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用在破解发展瓶颈的难题上。加强效能监察,强化督促检查,严格绩效考评,实行行政问责,推动工作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

(四)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五)勤政廉政,干净干事。进一步加强廉政勤政教育,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切实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权力监控为核心,切实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幸福新,再创发展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多篇范文,共有3847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多篇下载
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