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经验交流材料 >

教学经验交流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2 11:56:2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教学经验交流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经验交流精品多篇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就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来跟大家进行探讨和研究,感到非常荣幸。

一种精神

一个班级要有一种精气神儿,而这种精气神儿就是班级的灵魂。一个班级有了精神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行动的指南,有了奋斗的目标。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这就是我倡导的班级的精神。自强不息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对学生而言充满斗志、刻苦学习、努力开拓、积极进取。

平时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德育。一个动不动就向家长发脾气的学生,很难想象他会去尊敬老师。一个诚信缺失的学生,很难想象他会有良好的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为了更好地落实诚信这个概念,我告诉我的学生,“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想承认,甚至矢口抵赖。我不怕你们犯错,我就怕你们犯了错,却不敢说,不敢说,就证明你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不敢面对,就不能真正地去改正错误。”

两个核心

在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中我努力形成两个核心,即“以班主任为核心”和“以班委会为核心”。“以班主任为核心”通俗讲就是“跟你走”。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我首先走近学生,魏书生说:“欲窥童子心,更下一层楼。”工作中,我深入学生中,与他们友好交流。其次认识学生,建立学生档案,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他自己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民中的办学理念。最后是关怀学生,以情动人,陶行知有句话特别震撼我:“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我非常相信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用心灵赢得心灵,与学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一定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班委会为核心”就是使班干部成为班级自治的核心力量。我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强有力的班干部。在班干部的任用上,“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在工作开展上,一是逐步放“权”锻炼干部,树立班干在学生中的威信,如让班长负责班级工作并及时汇报班工作;二是加强对班干部言行监督,违纪班干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加强班干部学习和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四是定期对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表彰优秀班干部,对不称职者要及时调换,注入新鲜血液,保持队伍的先进者。

教育效果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心灵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感动,有所醒悟,在孩子犯错时,能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三种策略

一是“夸”的策略。“夸”就是夸学生,专业点讲就是赏识教育。从某种层面上讲,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对于后进生来讲就更为重要了。具体要做到:把学生夸给同学,把学生夸给家长,差生,缺乏的是心理的慰籍和精神上的关怀,实际上在今天好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再加上他们的家长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在班里调皮捣蛋就更为突出,所以学生做得好,我夸奖;做得越好,我越是夸奖;越是夸奖,越激发他们想做好的欲望。教育链的良性循环慢慢形成了。

适时的夸奖,带来的好处是:学生做任何事开始有兴趣了。开始愿意把它做好。我也从此慢慢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不时的点拨。矫正他们的言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二是“谈”的策略。所谓“谈”的策略就是谈心。谈心是我每天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没有谈心,就谈不上班主任工作。在谈话交流过程中,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做受教育的机器,这是孩子对我们的呼唤。在谈心中,班主任了解了学生个人的思想;在谈心中,班主任了解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在谈心中,班主任了解了整个班级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知识的丰富,学识的渊博,人格的高大;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诚,情操的高尚,充满智慧,心地的善良。多知心话少客套话。多和风细雨少阴风冷雨。

三是家校配合的策略。家长也是教育者,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班里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为此,我坚持每周至少和家长沟通8次,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家访、邀请家长到校、电话联系等。和家长沟通,是因为我觉得沟通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浸透着真诚的人情味,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学生可能需要我的特别关怀。我每次和家长沟通尤其是有打骂孩子倾向的家长沟通,我都会给他们提出两条建议:

1、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我对学生家长说:“您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请您先做那样的人。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良正直,那么请问您是否善良正直,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勤奋上进,那么请问您是否勤奋上进?”,我反复告诉家长,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人格的无声影响。

2、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我常常问各位学生家长:“你们每天都和孩子聊天吗?你们和孩子有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而是平等民主的和他们相处,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倾听孩子心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另外,让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家长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去影响另一部分还不够优秀的的学生家长,是我常用的方式。每次开家长会时,我都喜欢实现安排几位优秀的学生家长谈他们的教子经验,或者请不是特别优秀但进步很大的学生家长谈他们是如何引导孩子的,这些家长都不是专业的教师,没有系统的学过教育学,但谈起孩子的教育,却朴实而生动,很能引起其他学生家长的共鸣。

作为班主任,永远不要与学生为敌。我要多学习周弘,赏识赏识;多学习魏书生,商量商量,多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例 篇二

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习,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习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三

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十余年,一直以来,都喜欢写点什么。教学中的点滴故事、瞬间感动,成长路上进步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生活中的渴望和幸福,都可以伴随文字,化作人生的记忆,镌刻在灿烂的生命里。

哲人詹姆士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无论什么人,受到激励而改过,是非常容易的,受到责骂而改过,则不太容易。而学生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在研究者、教育者、家长眼里,表扬能直接增强内在动机。我也从未怀疑过表扬的积极意义,然而那一次,使我对这“真理式”的做法产生了疑问。

在上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我留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展现自己父母几个生活片段的作文,不能抄袭。这次写作练习难度较高,一方面检测学生描写人物特征的能力,另一方面体验父母的辛劳,培养亲子情感。我总以为这是充满人情味的作业,学生一定能写出一批高质量的作品来。然而,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却令我大失所望,一批优秀学生的作文也平淡如水。

正当我气愤之时,一篇流畅清新的作文映入眼帘。作者是一个文静女孩,叫小楠。小楠平时沉默寡言,安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这次作业小楠是照抄了一篇范文,但相对于其他作业,小楠写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作文虽不符合要求,但这种学习态度比优秀学生好上百倍,我倒要破例好好表扬她一番,好触动一下令我失望的“宠儿们”。

带着这种想法,我步入课堂。在小结了上次作业不足之后,我大声对学生说:“同学们,我要重点表扬一篇作业,那就是小楠同学的作业,她的作业比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学生们把目光都移向小楠,小楠满脸通红,眼神里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说着,我把作业放在显示台上。“照抄的!”学生们不满地说,“这样的作业我们也写得出来!”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我立即发话:“小楠同学的作业虽然是仿文,但态度比我班几个写作小组的同学都好!你们虽然写作水平不错,但态度不认真,连小楠都比不过!”说着我瞪了瞪几个“宠儿们”,他们都有惭色。忽然,只听“叭”的一声,循声望去,小楠把铅笔盒重重地摔在地上,竟趴在桌上抽泣起来!面对小楠这突如其来反常的一幕,学生们都目瞪口呆,而我在一旁一阵茫然:真想不到,平时一个连说话都有点害羞的小姑娘,竟发这么大的脾气……难道我错了?难道表扬也有错?……

认真反思之后,我发现我对小楠的表扬不但没能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反而增加了她的心理压力,加剧了师生间的心理冲突,酿成了一个学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和逆反心理。表扬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激励手段在这里竟然会如此贬值!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让我们对表扬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分析。首先,看看表扬的初衷:教师布置了一个有难度的作业,但优秀学生写的平淡乏味,这与教师的意愿相违背。小楠的作业虽是抄袭的,但很认真,这加剧了教师对那些“宠儿们”的不满,于是萌发了有意拔高小楠作品的质量来达到鞭策其他学生的目的。教师设计表扬的根本意图“不在于激励,而在于批评”。其次,从表扬的实施过程看:教师把“仿文”展示出来,学生都不能认同,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教师有意拔高,而非这篇作文有多少可取之处。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用“态度比我班几个写作小组的同学都好。”采用横向比较,教师把“态度”这个不稳定的因素作为评价的杠杆,对优秀学生“态度”的批评,其实是对他们“写作能力”的肯定,“批评”非批评。“态度不认真,连小楠也比不上!”表面上是对小楠学习态度的肯定,其实则在不断地暴露“小楠能力不如别人”这个缺陷,“表扬”也非表扬。最后,从小楠方面看:她一向沉默少言,是一个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这次作业难度大,由于能力不足,她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写作,偷了一个懒,仿写作文来搪塞老师,只希望不受到批评了就是大幸。而老师却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反而极力表扬了她认为不应该表扬的作业,因此,小楠觉得老师表扬很虚假,再加上同学们反对的压力,使一个不善于表露情绪的女孩所积蓄的愤怒超出零界点,于是采取“极端”的手段来发泄情绪。

从“表扬是为了批评”,到“表扬反而暴露了学生的不足”,再到“学生认为表扬的虚假而发怒”,从中最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教师表扬不真诚是造成本次消极后果的根源。

一般来说,如果表扬不是自然而发的,而是精心设计操纵个体行为的,就会被接受者认为是虚假的,也是无效的。不真诚的表扬,使被表扬者感到不舒服,表扬越脱离现实,这种不舒服感越大,从而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强烈反感,使师生关系日趋恶化。对学生而言,一方面使被表扬者觉得其他同学施加的压力,另一方面使被表扬者孤立,从而产生同学对他(她)的不信任,导致学生之间不合作,不友善,同伴关系紧张。

可见,表扬并非都有积极意义,不真诚的表扬是有害的。表扬是否真诚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越真诚的表扬,越有助于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良好表现。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如何做到真诚的表扬呢?

1、表扬是真实的欣赏。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给予真诚的关注和发自内心的欣赏,不能带有某种目的和企图。切不可为了降低别人而有意拔高某个学生。

2、表扬要符合实际。高于实际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怀疑。因此,表扬的内容要与学生实际行为相一致,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同时也要让其他学生信服,从而产生更高目标迈进的愿望。对摸不准的学生行为,教师不可草率下定论,可以通过调查,证实学生的行为后再给予表扬。

3、表扬要善于运用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的一个亲切微笑,关爱的抚摩,满意的点头,赞许的眼神,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用非言语行为进行强化效果好。

4、表扬要注意层次性。教育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表扬也要注意层次性。实验表明,中高年级故意表扬对个性的激励作用不明显,而低年级故意表扬效果较好。对容易的任务进行表扬,对低年级有积极作用,而对高年级也许有消极作用。对男生进行能力方面表扬能激发动机,而对女生在努力方面表扬效果更佳。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表扬的内容和方式,可避免表扬的消极作用。

一口气能吹旺炉火,一口气也能吹灭灯火。表扬是一门艺术,注意平时表扬中的一字一句,让表扬具有激励又不失实在性,让表扬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真实实的营养吧!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篇四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是我市多来针对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召开的一次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我市教育教学工作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分析问题,找准症结,明确努力方向,落实工作措施,齐心协力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感触很深。我们知道,抓教育,就是抓百大计;办学校,始终以育人为本。没有质量作保证,育人就会丧失根基、迷失方向,学校就将无法生存、无力发展,教育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存在的价值。值得欣慰的是,我市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历来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志们,长期以来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始终坚持教学质量中心地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会上几位同志的发言,在确保教学质量方面其实有一个同点,我简单总结了一下,那就是“三个好”。一个“好”是有一个好班子。不管是教育行政机关,还是学校,不管是高中,还是初中,都有一个团结协作、坚强有力、思路清晰、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工理直气壮抓管理,真抓实干求质量。二个“好”是有一套好制度。这些好的制度,既包罗各项工作内容,又锁定各个工作环节,既体现约束力,又彰显激励性,既体现竞争力,又兼顾公平性,并且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体现着鲜明的特色。三个“好”是有一支好队伍。这些学校的教师群体,不仅学有所专,而且教有所长,不仅有敬业的品质,而且有创业的精神,不仅勇于探索,而且善于协作,这是办学能够保质量、出成绩的关键之所在。当然,这三个“好”不可能反映我们工作的全貌,基层学校和教师已经或正在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还有很多,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好”,才支撑起了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成就了我们的教育事业。

在去月份召开的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总结表彰会上,我曾经提到,就全市整体而言,教学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教学质量换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其一,教学质量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个别学校教学工作还非常落后。其二,学校综合竞争力不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导致部分生源流失。以高考为例,我市一本、二本进线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应届生一本上线率最高的宝丰一高和叶县高中也只有%。其三,教科研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尚未得到及时有效推广,教育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不大,教育改革和教学探索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创新氛围尚未形成。其四,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和结够合理问题同时存在,教师的梯队建设和专业成长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大面积提高,阻碍了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严重影响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于此,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实际,开启思路,一心一意把教育教学工作抓好,千方百计把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上去,努力满足群众“上好学”的愿望,全力带动基础教育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例 篇五

新课标的化学课程实施近几年来,我经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解惑,体会到了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成师生互动的大课堂的欣喜,也收获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给我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以知识内容为载体,以观念和方法教育为主线

1.更新理念,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想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寻求教学理念的创新。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对高中化学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对高中化学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所以,我们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地位,努力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化学观念和方法。化学课程是将化学方法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材时要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化学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为讲解知识而讲解知识,甚至根据多年的教学习惯,把教材改得很乱。

3.以化学观念和方法来整合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方案时,必须以化学观念和方法教育为核心来整合教学内容,而不是单纯地教知识。每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www.haoword.com←让学生领会这些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方法。如《化学2》专题3中的《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一节,关于乙酸,与旧教材没有什么不同,但要注意如果设计实验并给出实验提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些步骤。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引导学生思考:1)为何事先加入碎瓷片?2)液体添加顺序是怎样的?3)为什么导气管要很长?4)为什么导气管不能伸入液面之下?5)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将操作的细节作为原理的运用,学生更容易掌握,而不是背诵实验步骤。

二、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并重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必修模块的教学,因为学生只接受过一年的化学启蒙教育,还有许多化学知识没有接触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

1.在实验探究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必修模块中有许多学生探究实验,不少探究实验在课本中没有给出实验现象,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并不等于探究课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自由地实验。由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定的,同一个实验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探究课中应该给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集中观察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现象。这对一些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2.在理论讲授课中注意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必修模块中有不少的理论课,理论课的通常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不能将教师的讲解变为“满堂灌”,而是要在理论课中精心策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制定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尽可能少地投入教学时间,却有比较好的学习结果。要想使教学有效性达到比较高的层次,用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法是无法实现的。我认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应大胆地使用。但是,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有合作、讨论的话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效果与教师设置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生动有趣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同时,还要考虑在课堂上给出多少时间供学生讨论,讨论的时间太短也无法实现讨论的价值。

2.要精选探究的内容。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任何内容都要探究一番。因为有些内容学生不必探究,只要阅读课本就明白的知识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还有些内容可能探究起来很费时,在教学时数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不必探究或只探究其中几个关键点,以提高教学效率。

3.要注意研究使用多媒体手段的必要性。新课标倡导使用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现代教学手段。教学中要注意将多媒体技术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及其发展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可以用视频录像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工业生产过程等等。但是,不见得每一节课都得制作课件,因为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理解,教师不必花时间制作课件。另外,化学实验是不能用多媒体代替的,因为多媒体毕竟是虚拟的,而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动手实验却是真实的,学生的真实体验是无法用其他教学手段代替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学经验交流 篇六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中国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习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几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第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美术鉴赏。学习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习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第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第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学经验交流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教学经验交流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575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教学经验交流精品多篇下载
教学经验交流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