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学生厌学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08:18:2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学生厌学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生厌学报告多篇

【第1篇】中学关于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2篇】关于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报告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笔者近日走访了**市武**区部分乡镇学校,重点了解了农村小学生严学的表现,并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提出如何统筹解决的方法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刷牙、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很少参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要不就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据观察,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这逗留会,那逗留会,回到家都比较晚。

2、到家后经常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极少部分学生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涂。

5、老师布置的非书面作业从来不做,对父母就说没有作业。当然,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当中也有少部分同学在家比较听话,是个乖孩子。

二、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学生厌学。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小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很高。近日,笔者调查走访了**市武**区六所乡镇学校(小学),小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为一年级28.13%,三年级30%,六年级47.89%。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习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习,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习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习,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习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拒绝。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坚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习上。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倦。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的占26.76%,反映因家长布置作业和班造成作业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家教机构、特长班、补习班、提高班火爆,学生经常是出了这校门,进了那“校门”。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别好的对学习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习的也不觉得重。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习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习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如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诿化语言斫削,慢慢成为教师所说的那种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习、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班额过大使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习互动,学习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学生向优质学校涌进,而薄弱或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班级规模较大,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习困难了。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习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习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平影响了学习兴趣。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有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他们开始置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的学习环境、方法、习惯和兴趣的缺乏使得小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失去学习兴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如何帮学生清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回归正道,从而健康自信地学习、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在参与中获得成功。

农村小学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里,就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智力高低范围,在学生的生活近区选择探究专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激励自己,获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成功的认同,首先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只要承认自己成功了,就会得到一种愉悦;如果教师也认为他们成功了,这种愉悦感就加强了;如果同伴也认为他成功了,这种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所以,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为明显。学生的乐学情绪明显增加。

(二)教师、家长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为孩子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影响,教师、家长对学生分数不客观、不正确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其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因此教师、家长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认识评分的意义,对学生获得的分数持积极的态度,切不能对于一些不能达到老师、家长所谓高分的学生,以挖苦、讽刺、打击的消极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的引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也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成功,应从长远看,而不是一日一时的分数,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总之,要使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校、家庭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适宜他们个性、智力发展的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外部学习环境。

(三)老师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高的学习要求、过重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精神紧张,身心俱疲。只有减轻学生负担,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休息。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学校及家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只能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彻底转变对学习的观念,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首先,赏识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和家长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样的”之类的话多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总是抓住缺点不放,让孩子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笔者要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可运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讲新课的头一天,先给后进生讲一遍,着重指出重难点,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能积极举手,成功回答出问题,他们的信心就足了。这样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自信心越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就乐学、爱学、会学,这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各种场所应加强学习的宣传,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人们早挣钱早成家的观念要转变,让他们明确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监察力度,严惩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单位和个人,加强说服教育,让未成年人从返校园。第三,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无处不在,青少年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大群体,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都要切实负责,加大监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第3篇】普通高中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目前,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疏导这一心理问题,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现象在不同层次学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属于标准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对较弱,厌学学生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深入学生、家长、教师当中,调查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期待从中寻找高中生厌学原因,探讨疏导厌学心理的有效途径,以便能为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与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课题组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等有效渠道,对我校在校高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我们在高一、高二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几位学生和教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来看,85%的学生时不时有厌学情绪,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5%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失调性心理障碍。厌学这种行为是学生表现在学习活动上的主要问题行为。当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昏昏欲睡,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但下课时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课前几乎不预习,课堂上不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不复习,不愿做作业,作业马虎应付,照抄照搬,有时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规校纪。常有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时有旷课、逃学行为,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有抵触、对立情绪。

4.回家不背书包,迷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听父母教导,与父母关系紧张,叛逆。

5.厌学学生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4篇】学生厌学情绪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困扰学校的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许多老师在工作中颇感头痛。我校也不例外,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敷衍了事甚至抵触厌倦学习,它既损害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周围学生的学习,老师苦口婆心,但常常见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学生厌学的有效办法。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共135人。其中小学男生67人,女生68人,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设计了问卷,分别由三个年级学生完成问卷调查。下面对调查问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小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

1、选择题分析

(1)、不喜欢写作业的约占35%

(2)、每次考试心情焦虑的约占27%,紧张害怕的约占15%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约占11%

(4)、认为作业量大、作业难的约占22%

(5)、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的约占24%

(6)、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的约占3%

(7)、老师因为你成绩差而看不起你的约占2%

(8)、遇到困难没有同学帮助的约占10%

(9)、觉得在班上过得不开心的约占4% 。

(10)、回答错误时,被同学嘲笑的约占3% 。

(11)、考试没考好,被同学瞧不起的约占2%

(12)、厌学英语约占 14%、数学约占13%。

(13)、喜欢的原因:觉得有趣的占45% 老师讲的生动的有 34%

(14)、迷上电视、游戏而不写作业的有

(15)、教师对学生态度一般占2%。

(16)、有不喜欢的任课老师占53% 。

(17)、有过放弃学习想法的人约占1% 。

(18)、考试成绩不好家长打骂占22%

(19)、你喜欢的作业形式认为是动手操作的占10%

(20)、不完成作业是因为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约占46%

在问答题中写出你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包括:

(1)、认为作业多

(2)、认为老师讲的没有趣味性

(3)、最不爱学的科目

(4)、认为题目太难

(5)、是自身没有兴趣

(6)、自己太贪玩

三、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法与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习惯是最好的方法。在这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感觉教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面无表情,说话生硬,照本宣科,没有激情。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教学手段陈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教师教育管理水平较低,不能从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实际情况出发,过高的要求每位学生,使之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求教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有计划和阶段性教学目标。

2、做好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

本次调查中,有很多学生在考试不理想后,回到家遭到了家长的训斥和体罚。而在训斥体罚中没有给学生作心理疏导,没有分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更没有提出提高成绩的方法和措施。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与家庭环境与教育密不可分。学习不好就打骂,或不去关心和帮助孩子,不去寻找影响孩子学习的原因;家长不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要求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思想理念与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法不太得当。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掌握学生家庭环境定期做好家长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的途径。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讲课啰嗦,没激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导致的。怎么提高教学能力呢?必须做到“三勤”。即:

(一)勤学习。一个人要想在某些领域有所进步,获得发展,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勤学习。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教师要勤于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论著,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勤钻研。刻苦钻研业务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以后,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

(三)勤反思。“精益求精”是勤于反思的精髓所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只是相对而言的。

4、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现行社会复杂多变,外界的诱惑太多,网络盛行,孩子的思想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自控和辨别能力还不够,尤其周围朋友同学有厌学的和容易使学习受到影响。及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沟通工作,也是避免厌学途径之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校的学习比较单调容易产生疲劳,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的生活,还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建立自信心,也是严肃学习的精神调节。所以课外兴趣班的开展,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能减少学习不良情绪的产生。

6、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次学生厌学情绪问卷调查,我们从根本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知道问题所在,找到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成长学习。

【第5篇】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xx中学初一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 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仿真证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近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 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近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 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习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 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

(2) 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让学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试答案,不遵行者还要受体罚。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以致这种厌恶学习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习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习惯延续到了中学;学习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

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习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习,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习。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近。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习,学好习。

关于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 “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 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3. 校园周边环境差乱。不容忽视的是,不少网吧就开在校园附近。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习,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 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 学校因素

1.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外界的功利评价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5点钟起床,一天要上八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监督”学习,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双休日有着大量的作业,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成人也难以承受。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学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 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二.内部原因

(一) 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 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 学习行为盲目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我曾经在一堂物理课上提问,“你为什么学习物理?”,结果近80%的学生表情很无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他们学习物理,个别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有物理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 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第6篇】《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开题报告范本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学生的厌学题目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眼前的题目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题目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校多数学生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教育孩子也没有方法。本着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愉快地学习这一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这一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意图通过调查、观察,找出学校中的厌学孩子,对他们的厌学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找到根本原因,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我校教师的实践经验,研究总结矫正和预防的方法,消除他们厌学情绪,变得爱学、乐学,重新点燃他们学习爱好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展上坚实的奠基石。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发展:

目前的研究,对于学生厌学的表现有了明确的阐述,主要表现为留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成因也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但是具体的预防矫正的办法还没有,需要我们进行深进的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预防厌学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史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学者、苟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理论依据:《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深进剖析,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考查、把握学生已出现的厌学情绪的来龙往脉,找到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

【第7篇】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学关于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 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 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 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于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 “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 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3. 校园周边环境差乱。不容忽视的是,不少网吧就开在校园附近。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习,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 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 学校因素

1.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外界的功利评价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5点钟起床,一天要上八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监督”学习,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双休日有着大量的作业,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成人也难以承受。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学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 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二.内部原因

(一) 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 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 学习行为盲目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我曾经在一堂物理课上提问,“你为什么学习物理?”,结果近80%的学生表情很无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他们学习物理,个别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有物理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 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第8篇】《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学生的厌学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校多数学生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教育孩子也没有方法。本着“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愉快地学习”这一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这一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意图通过调查、观察,找出学校中的厌学孩子,对他们的厌学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找到根本原因,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我校教师的实践经验,研究总结矫正和预防的方法,消除他们厌学情绪,变得爱学、乐学,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

三、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发展:

目前的研究,对于学生厌学的表现有了明确的阐述,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成因也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但是具体的预防矫正的办法还没有,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预防厌学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四、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史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学者、苟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1、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考查、把握学生已出现的厌学情绪的来龙去脉,找到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

2、组织力量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改进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的运用,对厌学学生进行辅导和矫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在实验教师的分析与研究中,重视心理方法和多学科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厌学情绪预防方法,并且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4、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学校心理保健工作的规律,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身、心全面发展。

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总结法。

六、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xx年7月3日——8月30日)

二、摸底调研阶段:(xx年9月1日——11月1日)

三、研究阶段:(xx年12月——12月)

四、成果验收阶段:(1月——3月)

七、 课题参与人员的组成: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马金爽

组员:宋永红、刘美玲、段晓南

实验教师:刘锐、王敏、张琦、周凤英、夏鸣震、徐秀娟、程庆丽、裴韩、马宽瑛、裴国辉、孙召晶、郭昊、朱丽娟。

课题领导都是以往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他们撰写的科研论文都在教育杂志中发表。实验教师也是学校的科研骨干教师和优秀的青年教师,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八、现有基础:

在“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重大课题两项,其中有三项科研课题已经顺利结题,一项正在准备结题。省十五重大科研课题“改革学科评价模式的研究” 我校的课题材料在省专家阶段性验收中受到好评,在全区科研秘书长会上展览,供其他学校学习借鉴。省十五重大科研课题“庞光辉识字写字教学法” 顺利结题,我校被评为课题先进单位,马校长在结题现场做了《用生命拥抱科研,在科研中感悟成功》的经验介绍。有三位实验教师被评为先进个人。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 顺利结题,我校被评为先进单位。

通过课题的研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骨干教师,他们的科研成果分别国家、省市级的奖励,部分成果在教育杂志上发表。

九、资金保障:

学校成立了课题资金保障小组,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9篇】关于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对象:xx中学初一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 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仿真证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近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 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近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 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习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 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

(2) 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让学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试答案,不遵行者还要受体罚。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以致这种厌恶学习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习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习惯延续到了中学;学习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

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习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习,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习。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近。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习,学好习。

【第10篇】中学生的厌学情况的研究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厌学情况的研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20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11篇】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开题报告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学生的厌学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校多数学生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教育孩子也没有方法。本着“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愉快地学习”这一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这一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意图通过调查、观察,找出学校中的厌学孩子,对他们的厌学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找到根本原因,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我校教师的实践经验,研究总结矫正和预防的方法,消除他们厌学情绪,变得爱学、乐学,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

三、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发展:

目前的研究,对于学生厌学的表现有了明确的阐述,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成因也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但是具体的预防矫正的办法还没有,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预防厌学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四、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史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学者、苟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1、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考查、把握学生已出现的厌学情绪的来龙去脉,找到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

2、组织力量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改进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的运用,对厌学学生进行辅导和矫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在实验教师的分析与研究中,重视心理方法和多学科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厌学情绪预防方法,并且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4、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学校心理保健工作的规律,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身、心全面发展。

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总结法。

六、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xx年7月3日——8月30日)

二、摸底调研阶段:(xx年9月1日——11月1日)

三、研究阶段:(xx年12月——2010年12月)

四、成果验收阶段:(2010年1月——3月)

七、课题参与人员的组成: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马金爽

组员:宋永红、刘美玲、段晓南

实验教师:刘锐、王x、张琦、周凤英、夏鸣震、徐秀娟、程庆丽、裴韩、马宽瑛、裴国辉、孙召晶、郭昊、朱丽娟。

课题领导都是以往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他们撰写的科研论文都在教育杂志中发表。实验教师也是学校的科研骨干教师和优秀的青年教师,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八、现有基础:

在“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重大课题两项,其中有三项科研课题已经顺利结题,一项正在准备结题。省十五重大科研课题“改革学科评价模式的研究”我校的课题材料在省专家阶段性验收中受到好评,在全区科研秘书长会上展览,供其他学校学习借鉴。省十五重大科研课题“庞光辉识字写字教学法”顺利结题,我校被评为课题先进单位,马校长在结题现场做了《用生命拥抱科研,在科研中感悟成功》的经验介绍。有三位实验教师被评为先进个人。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顺利结题,我校被评为先进单位。

通过课题的研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骨干教师,他们的科研成果分别国家、省市级的奖励,部分成果在教育杂志上发表。

九、资金保障:

学校成立了课题资金保障小组,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生厌学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学生厌学报告多篇范文,共有3658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学生厌学报告多篇下载
学生厌学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