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简介(热门19篇)

发布时间:2023-06-28 17:16:5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9篇《简介》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简介》相关的范文。

简介(热门19篇)

篇1:简介

简介_作文

我性格开朗,活泼可爱。在学校尊敬老师,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我成绩优异,积极向上,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课后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等。

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学校组织了捐款活动,我踊跃参与,把自己的零花钱就按了出去,与此同时还为他们捐赠了一套文具,并向他们寄去了一封慰问信。

作为一名学生,和班上的班干部一起管好班级,热情地为同学服务。当同学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会耐心位同学分析,让他们明白为止。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并且维持好课前纪律,课前让大家安静的读书,或唱唱歌;课间时,我会组织好大家做眼保健操,让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作为一名大队委干部,则配合辅导员调查学生卫生、检查仪表。我诚实待人,能面带微笑对待身边每一人,不抄袭及不作弊,拾金不昧。

我很珍惜集体荣誉,每一次学校组织得的`检查中,从不为班级丢分;在一三五按时穿校服。每个星期五,我都会带着锦带,站在校门前,给每一位走进校门的同学、老师敬礼,向他们问好。

在家中我尊老爱幼,经常帮家人做家务活,使他们的好助手,邻居眼里的好孩子。

在学习之余,我会到市场卖卖报纸,偶尔到大街上去采访,珍惜每一次的锻炼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让自己近距离接触社会,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当然,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做是有些粗枝大叶,经常写错别字。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一定会做得更好!

篇2:简介

集合的三要素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要么在集合中要么不再,二者必居其一;

2、互异性,集合里相同的元素不允许重复出现,比如{a,a,b,b,c,c}是错误的写法,应该写成{a,b,c}。

3、无序性,集合里的元素的排列不考虑顺序问题,例如{a,b,c}与{a,c,b}表示同一个集合。

篇3:简介

简介样本

简介:是为阔大组织或产品的知名度,树立组织形象或产品形象,广泛地对社会进行宣传、沟通信息而常用的传播性应用文。也可配以图片。

格式:1.标题。

2.正文:主要内容(要抓住独特之处)。

3.联系线索:单位、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邮编、传真等。

范例:

某航空馆

某航空馆是新中国第一个航空馆。其宗旨是向社会普及航空航天科学知识,交流航空科技信息,同时担负某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任务。航空馆展览厅面积1600平方米,专题展出世界航空发展史、中国航空发展史、中国航空工业之窗。展品数百架飞机模型、数百幅珍贵历史照片、大型画廊、飞行原理演示设备、飞机设备、发动机、火箭、导弹等。停机坪面积70000平方米,陈列不同时期各国珍贵飞机数十架。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特别受到广大青少年欢迎。

篇4:刘华清简介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黄安

出生日期:1916年

逝世日期:2011年1月14日

职 业:军人

军 衔:上将

刘华清履历

刘华清(1916—2011),1916年生于湖北黄安,原籍湖北大悟。

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任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科长。1934年任第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役,并参加长征;后任第十五军团政治部科长、第三十一军司令部科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1年后任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第6旅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后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西南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第十军副政治委员,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等职。

1954年7月至1958年进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历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2年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1997年,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卸任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后退休。

2011年1月14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11年1月24日,刘华清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等前往八宝山送别;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四总部及驻京各大单位和武警部队负责人,以及刘华清的生前好友和家乡的代表也前往送别。

著有《刘华清回忆录》 、《刘华清军事文选》 。

篇5:刘华清简介

早年时期

刘华清1916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二程区花桥乡刘家院子村(今属大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10岁在村办新学堂学习,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27年黄麻起义后,黄安县农民政府和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先后成立,他成为红色小交通员和本村儿童团长。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工作,任村团支部书记,1935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5月起,刘华清同志任少共黄安二程区委书记、游击武装中队长。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陂安南县军区指挥部少共团委书记,红安中心县军区指挥部团委书记兼少共县委书记,中共鄂东北道委会秘书及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秘书科科长,在极其困难的游击岁月里坚持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1934年11月,他参加了红25军长征。先后任军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刻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先遣队北上抗日宣言》。他作战英勇,不畏艰险,在独树镇战斗中腿部负重伤,凭着坚定的信念,拉着马尾巴坚持行军。在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中,他负责编辑和刻印军政治部《战士报》、起草文件、刻印布告等,有力地配合了反“围剿”斗争。1935年9月,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红78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31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红军援西军机要科科长,参加了陕甘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和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宣传工作中,他和有关同志一起,采用鄂豫皖地区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谱,将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成歌曲,传唱至今。西征中,他受命单身策马到敌军围寨下喊话,宣讲红军的抗日主张,成功争取和谈,避免了红军伤亡,受到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同志的表扬。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刘华清同志先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参加了七亘村、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并受命护送邓小平同志由八路军总部到129师赴任。1938年8月,任129师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39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党总支书记。同年9月任129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1940年在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中,他带领供给部夜以继日地生产和调运军需物资,有力保障了前方部队作战。同年11月起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在日本侵略军不断残酷“扫荡”、合围的艰苦岁月里和大家顽强坚持斗争。1944年任平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5年2月,任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收复了夏津、高唐县城。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刘华清同志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6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豫皖边战役和豫北反攻作战。1947年6月,率部随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羊山集战役中,在友邻部队进攻受挫、战场态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冷静观察、判明敌情、正确指挥、大胆建议,率部英勇战斗,迅速击破敌军阵地,所部荣立大功一次。1948年率部参加淮海战役,转战桐柏、江汉地区,牵制敌黄维、张淦兵团,配合北线野战军主力作战。他运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率部协同友邻部队阻击黄维兵团,后奉命阻击李延年兵团,为淮海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1949年春,任第二野战军11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渡江战役。同年6月起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校党委委员,为解放和建设大西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军政干部。

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华清同志先后任西南军区军政大学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2年5月,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政治委员、校党委书记。1953年3月,任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主持学校日常工作。1954年8月,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海军专业理论和高级指挥学。1958年回国后,相继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他组织基地部队参加旅大海岸防御战役演习,主持编写修改海军40余种条令、训练大纲和教材,提出并组建了基地核心战斗部队。1961年8月,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他带领全院人员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开展新型舰艇的自主研究设计。经过4年努力,初步形成了舰艇科研设计体系。1965年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部党委成员兼第七研究院院长。在部院合并、厂所合并中,他坚持正确意见,使七院各配套专业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确保了人心不散、力量不散、研究不断线。

十年时期

刘华清同志受到迫害。他敢于坚持原则,同林彪集团进行坚决斗争。同时顶住逆流,努力为科学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创造有利条件。1966年10月,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协助聂荣臻同志组织全军装备科研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促成远洋测量船和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新型常规动力潜艇的上马,组织展开核潜艇研制工作,组织研制和改进高炮系统、地空导弹、反坦克武器以及高空高速歼击机。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中,他敢于负责,积极支持技术人员大胆工作,保证了研制工作顺利进行。1970年12月,任海军副参谋长。1975年9月,他向邓小平同志专门写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受到邓小平同志的关注和重视。同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促成了一批重要工程上马。

1977年底,刘华清同志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79年2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1980年1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管装备、军务和动员工作。他直接参与和组织制定了国防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创造性地组织拟定了全军常规武器装备体制等文件,对明确军队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军队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采购、保障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他推动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军队装备维护和管理,提高了装备完好率。他领导总参军务部起草军队精简整编方案,为军队精简整编提供了依据。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部队管理教育特点规律,推动颁发《贯彻共同条令检查标准》。积极推动民兵组织调整改革、修改兵役法、建立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制度、改进民兵军事训练和战时动员工作。1981年5月,任军委战略武器定型委员会主任,领导定型和生产了20多项常规和战略武器。

海军司令员时期

1982年8月,刘华清同志任海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他与海军党委一班人在海军进行全面整顿,果断处理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消除派性,增进团结,使海军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他着眼建设强大海军,强调增强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经略海洋,提出并确立了中国海军战略理论,提出了海军作战方针和海军装备发展方针。组织拟制了《海军2000年前发展设想和“七五”建设规划》、《2000年的海军》、海军装备发展规划。他领导进行海军军事训练、院校教育、装备管理、编制体制、后勤保障、战场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开创了海军建设新局面。他领导制定和颁发了《海军师以上首长机关训练大纲》,领导组织首次西太平洋海域远航合成训练、首次驱逐舰编队出访南亚三国、首次南极考察等,在海军训练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他高度重视海军装备建设,参与领导了导弹驱逐舰等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决策和研制生产,组织指挥了水下发射运载火箭,使海军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他积极推动建立海军装备论证中心、海军学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领导大力开展与外国海军代表团及编队互访,并率中国海军代表团访问了英、美、法等多个国家,促进了与各国海军的友好往来与学习交流。

中央军委委员时期

1987年11月,刘华清同志任中央军委委员、副秘书长。1988年初,他组织力量自主研制空中加油机,历经6年努力通过了定型审查,结束了国产飞机不能空中加油的历史,为海空军的空中远程作战提供了保障。为建设永兴岛机场,他三赴西沙调研。为适应军队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他参与领导调研论证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工作,组织拟制了《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工作纲要》,经中央军委批准后颁发。1988年6月,任中央军委国防科技装备体制改革小组组长,提出加强武器装备集中统管的建议和方案。他负责主持制定加快空军建设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对一些需要尽快攻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点和久拖不决的问题大胆拍板,勇于负责。1989年8月,他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及时向中央提出独立自主加快武器装备发展的建议。

中央军委副主席时期

1989年11月,刘华清同志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90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军委军队建设“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制定了《中央军委关于“八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草案)》。

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刘华清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进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积极推进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发扬老红军优良传统,强调加强军队党的自身建设和军队宗旨教育,保证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积极研拟和坚决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着眼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高解放军在现代化条件下的防卫能力;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加强院校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现代化军事人才;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坚持精兵合成、提高效能、平战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军队的编制体制,强化军队质量建设;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公道正派地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狠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得到提升使用;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科学管理部队,发扬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充分挖掘现有物质条件的潜力,努力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他不顾年事已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部队建设中的问题。刘华清同志非常重视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在对外军事技术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步伐。他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和世界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实际,坚决贯彻科技强军战略,跟踪世界水平,着眼长远发展,着重规划和组织研制了一系列高新武器装备。他几乎走遍了国防科研一线厂、所、院校、试验基地,直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他积极推进陆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推动发展新型飞机、舰艇、导弹、电子装备等一系列重大武器装备,推动实施卫星、载人航天工程,为军队装备现代化、为国防工业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刘华清同志积极推动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多次率领军事代表团出国访问和接待外国军事代表团来访,参与决策参加国际军事观察、军备军控谈判、军事维和等涉外工作,增进了解放军与外军的了解和友谊,提升了解放军的国际地位,开创了中国军事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刘华清同志十分重视做好香港回归的有关工作,坚决执行中央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认真谋划了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筹建和进驻准备工作,先后三次到驻香港部队调研视察,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指导驻香港部队全面做好进驻香港履行防务的各项准备,为驻香港部队顺利进驻香港履行防务职责奠定了基础。

刘华清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参与了党、国家和军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的讨论,并认真推动贯彻落实。他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晚年时期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闭幕后,刘华清同志退出领导岗位,但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关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关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关心革命老区的发展,关心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表现出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赤诚与忠贞。2011年1月14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2011年1月24日,刘华清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军旅事迹

孤军长征

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3000余名红二十五军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的旗帜,踏上长征之路。这支部队的长征很特殊,自从撤离鄂豫皖苏区,就一直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连遵义会议都不知道,成了一支独立作战的孤军。直到1935年7月,才得知中央红军的消息。长征中,刘华清被编入军政治部机关,任组织科长,后又当宣传科长。

独树镇负伤

1934年11月25日,刘华清所在红二十五军进入独树镇。26日,寒流气温陡降,雨雪交加,25军突然遭遇了袭击,军政委吴焕先带领225团与敌展开白刃战。刘华清在战斗中左腿踝骨上侧中弹。战后,刘华清拒绝组织就地安置,坚持负伤上路,“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政治部主任戴季英知道后,送给刘华清一匹小马,让其随部队一起转移。

创办《战士报》

红二十五军长征分两个阶段,中途有一次停顿,创建了鄂豫陕新苏区。期间,军政治部创办了《战士报》,当时刘华清为宣传科长,负责报纸的筹稿、编辑、刻印,以及起草文件、拟定标语口号、组织布置群众大会等、部队的宣传教育工作等等。

创建新苏区过程艰难。给养不济,生活异常艰苦。在刘华清的参与下,及时将部队的好人好事收集起来,在报上刊登。为配合群众反抗捐税的斗争,又在报上提出抗捐、抗债、抗粮、抗夫、抗丁的五抗斗争口号,积极配合宣传。

《战士报》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很快成了全军上下关心的报纸。虽然简单粗糙,但很及时很实际,富有战斗力,对新苏区创建起了积极作用。

绝处中逢生

1935年9月初,合水县板桥镇,国军35师骑兵团对刘华清所在部队发起进攻。225团1营迅速抢占一座山头,阻敌进攻,掩护徐海东等突出重围。此战,225团损失200多人,团长方炳仁牺牲。

此后,刘华清所在部队继续北进,途遇崎岖山路、荒草野地、以及小面积沙漠,部队官兵极其虚弱,部分将士因饥饿疲劳而牺牲。在此艰难环境中,全军指战员采取互助形式,互相扶助,全军上下团结一致,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经数天跋涉最终走出了荒漠区。

1935年9月7日,刘华清所在部队到达了合水东北的豹子川(今属华池县),地处陕甘苏区边缘。9月15日,到达延川县永坪镇。9月16日,与刘志丹等率领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并于永坪一条干涸的河道里举行会师大会。9月18日,永坪镇又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会,庆祝两支队伍胜利会师。

刘华清所在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胜利结束长征。此时,全军总共3400余人。

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

1935年9月,刘华清所在部队与陕甘红军会师后,统一合编为红15军团。军团政治部机关,是红二十五军政治部改编的,刘华清任宣传科长,程坦任政治部秘书长。

红15军团接连取得劳山、榆林桥两仗胜利,此时,部队补充了大批新兵。在对新兵进行纪律教育中,程坦秘书长提议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为歌曲,此建议得到了刘华清等一致同意。随后,借用鄂豫皖苏区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谱,配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编成歌曲,并在《红色战士报》刊登,很快歌曲便传唱开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在庆祝会师大会上,红15军团的官兵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随即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会后不久,歌曲传播到了很多部队中。

太行岁月

八路军第129师成立

1937年8月25日,刘华清所在的红31军和红4军、陕北红29军、红30军、独立第1、第2、第3、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部队一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下辖第385、第386两个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等共1.3万余人。

刘华清所在的第31军改编为第386旅。原第91师改编为第771团,原第93师改编为第772团。刘华清任第386旅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9月上旬,任第129师师部秘书处主任。

刘华清师部上任后不久,第129师移驻富平县里庄镇,各部队改编后都在进行抗战出征前的各种准备。9月6日,第129师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召开全师改编和抗日出征誓师大会。

第129师东渡黄河到敌后

此时,华北局势十分危急,日军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分三路大举进攻,一路沿平绥铁路向西进犯,一路沿平汉铁路向南进犯,一路沿津浦铁路南下。国民党在华北有70余万军队,节节败退。中共中央对局势的分析是:未来华北抗战局面,只能依靠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来赢得胜利。遂决定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进驻恒山、五台山、吕梁山等地区,形成向敌占交通线和中心城市四面包围的态势,有利于相互协同,扩大回旋余地,保持战略主动,迅速实现战略展开,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10月 6日,第129师大队人马,经过韩城芝川镇赶到风陵渡,准备从渡过黄河。刘华清所在部队到达风陵渡时,先遣部队已经备好一些船只、木筏和羊皮筏子,请了一批船工和水手驾舟协助摆渡。师首长先分开渡河,张浩主任殿后,刘华清随其最后一批渡过黄河。

周恩来副主席当时正在太原,与国民党协调八路军在山西的作战任务。刘伯承师长和徐向前副师长赶到太原与周副主席会合。刘华清所在部队则由张浩主任带领,在侯马站登上敞篷列车,沿同蒲路北上,到达太原。在太原停了一天,刘华清陪着张浩主任,见到不少在山西的国民党要员。不久,徐向前去五台山需要参谋人员,刘华清便带了司令部的参谋和警卫排的人员跟随去了。

经历的亘村战斗

刘华清所在129师东渡黄河后,刘伯承师长率先头部队第769团,于1937年10月10日进抵五台县东冶村。这时,日军经雁门关南犯,攻陷了代县、原平,正继续向忻口进攻;经保定南犯的日军,已攻陷石家庄,继而向娘子关进攻,太原已处在日军包围之中。不过,日军的交通线已被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切断。129师的任务是在娘子关地区配合友军,阻止日军向太原攻击。

10月18日,129师第386旅和第385旅第769团进抵平定县东南地区。沿正太线西犯的日军正猛攻娘子关;旧关已落入敌手。守卫娘子关的是川军和阎锡山的部队,有数万兵力。129师部署在娘子关东南,于日军侧后寻机歼敌。129师一边侧击、阻击日军,一边收容溃散的友军。

七亘村战斗之前,129师已打了两仗。一仗是10月19日徐向前副师长指挥第769团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团长陈锡联以第3营为突击队,偷渡滹沱河,隐蔽进入机场,距机群约 30米时发起猛烈攻击。经一小时激烈战斗,将24架敌机全部炸毁,歼日军警卫部队100多人。这是第129师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0月20日,又打了长生口战斗。

七亘村位于太行山中部,在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是井陉、平定、昔阳三县交汇点。太行有“八陉”,井陉就是“八陉”之一。井陉有两个大门可穿过太行山:北门为娘子关,南门就是七亘村。七亘村四面环山,峡谷陡峭,沟梁纵横,道路险峻,是屯兵设卡要地。七亘村边有—条不足两米宽的村道,道南是一溜大坡,高有10多米,道北则是几十米深的深沟。

10月25日,吃过午饭,刘伯承师长带参谋人员去七亘村观察地形。刘华清带上20多名警卫人员跟去了。到了七亘村附近,山谷口冲出一股日军,向刘华清所在部队猛烈射击。在刘伯承指挥下打退了敌人。不久,日军派出一架飞机在头顶上盘旋,刘伯承在刘华清等再三劝阻下,仍镇定地继续察看地形。此次出发前,参谋处长李达曾指示刘华清,要寸步不离刘师长,一定要保证安全。刘华清暗自捏着一把汗,死死盯住敌机动静,一旦需要,随时准备用身体挡住敌机的扫射。

七亘村是日军第20师团进犯平定、太原的必经之路,地形利于设伏。刘伯承决定在此处伏击日军。

当天下午,日军第20师团开始向平定方向进犯。其后续是辎重部队,1000多人,在距七亘村10公里的测鱼镇宿营。刘伯承命令第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带领第3营设伏在路南的土坎上,任务是切断日军第20师团的交通,夺其辎重。

26日拂晓,第772团3营进入伏击地区。第11连的阵地设在村南通向平定大道的南侧,第12连及团特务连一个排在道北坡上占领地,第9连、第10连为预备队,控制七亘村南侧高地。各伏击部队的位置,距大道最近的只有二三十米,远的也不过四五十米。9时左右,日军掩护部队200余人,先通过了伏击区;辎重部队见没动静,便跟进到了伏击区;其后尾掩护部队100余人,则还在东石门地区。刘伯承命部队突然发起攻击,敌人大乱,仓皇向东石门回逃,又遭截击。不到两个小时,战斗结束,共计毙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仅伤亡30余人。

刘伯承在七亘村“重叠待伏”

七亘村战斗仅过两天,刘华清所在部队又在七亘村打了一次伏击。师首长分析,日军西犯,急需补给,其后方辎重部队肯定需要继续西进;而一旦西进,就别无选择,只有走七亘村这唯一的道路。这就为再次设伏提供了机会。

28日晨,测鱼镇日军辎重部队,在100余名骑兵和 300多名步兵掩护下,再次出动西进。因此前已经探知情报,又设了埋伏。日军虽有警惕,但没想到仅过两天会再次设伏。上午11时,敌先头部队通过伏击区时,并没察觉。等辎重部队进了伏击圈后,突然展开猛烈火力攻击。敌人这次比上次准备得充分些,掩护火力很强,一时未能将敌打乱。天不作美,战斗到黄昏,下起大雨,支援部队也没赶上参战。敌一部向平定窜去,后续部分逃回了测鱼镇。这次战斗毙敌100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伤亡20余人。

10月底,日军先后占领了阳泉、平定,沿正太铁路及南侧几条主要平行的大路向榆次、太原逼进。八路军总部率部从五台山地区进至寿阳以南地区,第129师奉命率第386旅转至昔阳附近。11月初,在刘伯承指挥下,又在昔阳以东的南、北界都和黄崖底,打了一场伏击日军的战斗。

刘伯承判断:日军第109师团第135联队的一个大队,由九龙关进犯昔阳,必然要经过南、北界都和黄崖底。这一带是河谷山间地形,便于设伏。遂决定第386旅第771团埋伏在黄崖底以南风居村,第772团埋伏在黄崖底以东巩家庄,师指挥所设在黄崖底附近。11月2日,日军的一个大队进入伏击区,772团集中机枪、迫击炮猛烈杀伤敌人,3次打退敌人向阵地的冲击。此役共击毙日军300余人,射杀及缴获战马200余匹,刘华清所在部队伤亡30余人。11月4日,第769团先后两次配合第343旅在昔阳的广阳以西伏击日军,毙、伤日军300余人,射杀及缴获战马60余匹。11月7日,129师3个团与第115师主力又一次在广阳、户封地区设伏,毙、伤日军250余人。刘伯承师长把这三次成功的伏击战称作“重叠的待伏”。

第129师抗日初期的这些战斗,刘华清一直在刘伯承师长身边,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刘华清护送邓小平到第129师上任

1938年1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第129师政治委员,刘华清在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接受了护送邓小平政委到辽县第129师上任的任务。当时,和邓小平政委同行的还有彭真同志,彭真同志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

刘华清等一路需经曲沃、冀城、阳城、晋城、高平等地,才能到达长治。山西路途崎岖,走了3天,到达长治。随后,刘华清等继续坐汽车到了武乡县。次日,刘华清等乘坐汽车故障,刘华清奉命去县政府寻觅马匹。在县政府帮助下,刘华清带回4匹马。邓小平政委和警卫员骑马先行,其余的徒步行军。一天后到达辽县西河头第129师师部。

由此,刘伯承便与邓小平合作,统率129师。此后不久,第129师在刘、邓首长的直接指挥下,先后进行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三次伏击战,均取得胜利。

梦牵航母

航空母舰的应用,是20世纪舰艇发展的伟大成就。中国对航母作过可行性研究,刘华清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

早在1970年,刘华清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美国军方安排刘华清等访美团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

1982年,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航空母舰在刘华清的心中越来越重要。刘华清分析到: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中国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中国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当时,国家经济力量有限。1984年初,在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刘华清曾提出: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两年后,刘华清又一次提到: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1986年11月,刘华清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军内外领导和著名专家。不少同志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海军发展航母。

1987年1月,召开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刘华清又提到,要把航空母舰搞得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当时,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无论是攻击性的或垂直短距其间的,都是为了解决防空和海上攻击问题,都在注意发展。因此,刘华清要求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刘华清还认为,解放军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还有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1987年3月31日,刘华清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海军核心力量的建设,是关键性问题。从长远看,对国防建设是有利的:这亮相装备不仅为了战时,平时也是威慑力量。

刘华清设想,对航母的发展,“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

人物评价

自我评价

作为公民,我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

中央政府评价

刘华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新华社评价

刘华清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无论是生死关头,还是身处逆境,都百折不挠,奋斗不息,体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他坚决拥护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决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刘华清同志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胆略和领导才能。他注重宏观筹划,善于统揽全局,在解放军的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方面均有重要建树。他身经百战,有勇有谋,军政兼优,指挥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经历了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洗礼和生死的考验,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艺术。他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忍不拔,敢作敢为,积极推动军队的改革和全面建设,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表现出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华清同志具有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和优秀品质。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国防、服务人民,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讲政治、讲原则、顾大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坚决维护党的团结。他光明磊落,公道正派,诚实厚道,为人谦和,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模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民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他坚持求真务实,不尚空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保持了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他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关心同志,爱护干部,德高望重,赢得了全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与爱戴。

国外媒体评价

刘华清历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海军司令员等职,在职期间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布衣将军”

从大别山到中南海,从将军到平民百姓,刘华清不改的是爱民心肠,不变的是布衣本色。

刘亚洲对刘华清晚年评价

在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在任政治局常委期间,他没有辜负小平同志的重托,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认真履行职责,给江泽民同志当好助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副主席为自己的晚年,写出了完美的一章。

李杰大校的评价

刘上将作为海军的司令,也是国家军委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他是经过了长征的考验,同时也在前苏联海军学院系统的学习过海军理论,既有战争的经历,同时具有很好的军事理论功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首次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的海军战略,其后又根据海军的发展提出了建设和发展航母的建议,首次提出海军战略,这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笔,刘华清上将是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他对中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杨毅少将的评价

刘华清同志对中国军队的发展,特别是对海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性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他对中国海军建设呕心沥血,付出巨大努力。刘华清同志担任中国海军司令员时,在中国首先提出创立海军战略问题,这对于中国海军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海军建设上,刘华清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包括在院校改革、增加海军武器装备论证建设、海军军事学术机构建设、海军武器装备建设,以及现代海军军事人才建设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人民海军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与刘华清同志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分不开的。

人物家庭

夫人,徐红霞。

长子,刘维明,曾在解放军总装备部任职。妻子郑莉。

次子,刘卓明,曾在海军装备中心任职。

长女,刘朝英,曾在长城工业公司任职。丈夫潘岳,曾任中国国家体改办副主任。

次女,刘小莉。旅美。

篇6:刘禹锡简介

晚年,刘禹锡变得性格乖戾,很少和人往来,以专门从事创作来消闲度日,自得其乐。他常和白居易往来,酬和颇多。刘“善诗精绝”,白居易赞扬他的诗说:“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推刘禹锡为“诗豪”,意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的意思,后人也就据此而称之。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刘禹锡贬到朗州——今天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篇7:刘禹锡简介

禹锡(772-842),字梦得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

篇8:孔子简介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的弟子。

篇9:孔子简介

鲁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一这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前479年的一天,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对子贡说:“赐,你自怎么来得这么晚?”于是叹息道:“太山(即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说完,流下眼泪。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殡于两柱间。我昨晚梦到奠于两柱之间。我是殷人。”

七天后,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篇10:王昌龄简介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 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王昌龄成就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人物评价

唐诗人岑参: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唐文学家殷璠:“风骨”的代表。

唐文学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

《全唐诗》:绪密而思清。

明文学家王士贞: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明诗人焦宏《诗评》: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连壁。

王昌龄轶事典故

投笔从戎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王昌龄从军行诗意画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一片冰心

王昌龄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广泛精心的研读,终于在开元十五年,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他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王昌龄受到打击。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后,即开元二十八年,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

饮酒论诗

一日,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这个地方饮酒论诗。当时,有几名歌女也被叫来歌诗助兴。王昌龄首先提议:“我们几人在诗坛上也算小有名气了,但没有分出名次。今日可以听歌女都唱谁的诗,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是第一。”一位歌女光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又一歌女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高二人都喜形于色。王之涣说:“这两个歌女都是唱的下俚之曲。”说着指着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且听这位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响,宛转的歌喉悠然而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凉州词》。歌女又唱了两首绝句,都是王之涣的作品,三人相视大笑。

失孟交李

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冤死途中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名下,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公元757年,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这年秋天,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陷落。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王昌龄后世影响

中唐

王昌龄的诗风和诗境最先影响的是中唐的皎然,他在王昌龄之后,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关于意境方面的论述是多方面的,研究也相当的深入,他继承了王昌龄以“境”论诗的方式,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

晚唐

其次便是晚唐时期的司空图,他在王昌龄提出的意境概念的启发下对意境作出了全面总结,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

宋代

宋代意境理论中最有成就的是南宋的严羽,他针对一部分宋诗以理胜而不讲求意境的倾向,在缅怀盛唐诗歌并在王昌龄及唐代所有对诗歌意境的审美经验的启发下,提出“兴趣”说。此说见诸于其论著《沧浪诗话》。

清代

清末的王国维是意境范畴发展史的最后一位总结者,亦是其终结者,集大成者。其著作《人间词话》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借鉴王昌龄等历代文人对“意境”范畴的探讨并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

王昌龄后世纪念

江苏镇江芙蓉楼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为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于1992年将这座历史名楼遗址重建。总体建筑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

芙蓉楼坐落在沅、舞水汇流之处的湖南洪江市黔城镇,为古典园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芙蓉楼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

篇11: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简介100字

刘禹锡是个很有才华的一名诗人,他所写的边塞诗有独特的风格,并被人们时代传颂。

【诗人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作品风格】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清沈德潜说:“五言绝右丞(王维)、供奉(李白);七言绝龙标(王昌龄)、供奉。妙绝古今,别有天地。”

【诗歌鉴赏一】

原文: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诗歌鉴赏二】

原文: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篇1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简介300字左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红楼梦》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篇13:红楼梦简介

贾宝玉,幼号绛洞花主,原籍金陵,荣府贾政次子,自幼深得祖母宠爱。也生于仕宦世家,容颜姣好,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暝视而有情。因住怡红院结诗社时起号怡红公子,资质聪颖,个性温柔、终日嬉戏于脂粉队里,养成一种偏僻乖张的性情。

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原藉姑苏,贾母心爱的外孙女。先伤母,其父亦不久去世。作者形容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为十二金钗之冠。

薜宝钗,别号蘅芜君,与宝玉原系姨表姊弟。生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她性情温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亦只她堪与黛玉匹敌。故贾府中自贾母起,上上下下没有不称赞她的,不过她在滴翠亭外嫁祸黛玉更足见她心机之深。

王熙凤,小名凤姐儿,浑号凤辣子,贾琏之妻。生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威春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由这段的描写,不难想像出她是怎样一个人物。她争强好胜,处处不肯落人褒贬,工于心机,把一个复杂的大家庭荣府治理得当,不能不说是她的长处。但她虚荣,贪财、阴险、毒辣、邀功、诿过等缺点,亦不为少。

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原藉金陵。贾母的内侄孙女。 生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面貌非常美丽。虽然亦出于仕宦世家,但幼年伤父母,寄食叔家,其际遇当然差些。然而这种遭遇并没影响到她的性格。在<红楼梦>十二个奇女子中,她是活泼、天真爽朗,不受穿着,乐观主义的典型代表;如冒失地以戏子比黛玉,大吃鹿肉,抢联即景诗等,无不显出她的天真可爱。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妙玉,自称槛外人,有时亦称畸人。出身世宦之家,因自幼多病而遁入空门,她有洁癖,性情孤僻。文墨极通,经典极熟从她送宝玉生日帖,宝玉索红梅一索即得,以后宝玉伴送她回栊翠庵,x听黛玉弹琴走火入魔看来,她实尘心未尽后遭强徒劫去,不知所终。

贾迎春,别号菱州。贾赦庶出女儿,排行第二。生得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她性情诚厚怕事。

贾巧姐,小名巧姐儿,又名大姐儿。凤姐的独生女。虽然自幼多灾多病,而且自凤姐死后,几乎被他舅舅王仁和叔叔贾环卖给藩王作妾。但却同她母亲生前偶然间、念念善,济助村妇刘姥姥,终得逢凶化吉;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她的结局,在大观园偌许奇女子中,算是幸运

贾惜春,别号藕榭,贾珍之妹,排行第四。她天性孤僻,不喜和人亲近,在本书中作者为她安排的最出色的一件事,要数画大观园图了。虽然这图画成以后,不无褒贬之处。但她小小年纪很是难能可贵了。贾母死后,又接连因为她留妙玉奕棋而发生盗案,使她受了嫌疑;这两件不幸的事,可能使她幼小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而萌出世之念。终于皈衣三清。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排行第三。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颊盼神飞。她精明能干,不亚凤姐,才意天赋,足以与其她姊妹匹敌。试看她和李纨,宝钗等代理家务时,兴除利弊,把这个复杂的大家族处理头头是道。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终无意趣”“得见人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机会,后暴病而亡。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 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平儿,贾琏之妾,生得花容月貌,姣俏非凡,性格温和,处事手腕灵活,以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旋于二者之间安然自如。她帮助凤姐掌理家务多年,其办事之老到,不亚于凤姐。园滑则更过之。

花袭人,贾宝玉的丫头。细挑身子,生得非常姣俏。她原是贾母房里的,本名蕊珠,贾母疼宝玉,恐别人服侍得不周到,便把她拨给了宝玉。宝玉读诗见有花气袭人知昼暖因改名袭人。她性情温柔诚厚,服待宝玉,无论衣食冷暖,真是无微不至。

鸳鸯,贾母的大丫头。她长得蜂腰削肩,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父母在南京为贾家看房子,哥哥是贾母房里的买办,嫂子是贾母房里管浆洗的头儿。贾赦看上她,非要纳她为妾,让邢夫人、鸳鸯的哥嫂来劝她,威逼她,但她坚决不从,发誓说∶ “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 宝金’、‘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贾母死后,她自知逃不出贾赦等人的玩弄,悬梁自尽。

晴雯,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著她,贾母见了喜欢,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 针线活尤好。她的反抗性最强,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儿 ”;抄检大观园时,唯有她“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著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 保家的痛骂一顿。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 为感动,便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当夜,睛雯悲惨地死去。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

王夫人,贾政之妻,在下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佛爷似的”一个人。实在她本性仁厚,为人庸懦,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名虽?督理家务,而实际都委之凤姐。

贾母,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凭著她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她虽已 年老,也不管家,但余威犹在。当她发现有下人在园中聚赌时,便立即一一查实,并作严厉的处罚。她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她的儿孙成了淫棍、赌徒,只要他们 不来搅扰她的享乐,她是不干涉的。她不大喜欢大儿子贾赦和大儿媳邢夫人,偏爱小儿子贾政和小儿媳王夫人。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但并不支持宝黛的爱 情。她批准了王熙凤的“掉包计”,使宝玉被迫娶了薛宝钗。后以八十三岁高龄去世。

贾瑞,贾代儒之孙。他好色,竟死于色,熙凤的相思局虽然毒辣了些,但色不迷人人自迷。究竟还是他自作孽,不可活。怨不别人。

贾政,贾代善之次子。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惟失之于迂腐。他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物,他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他想作好官,但可惜不谙世情,受人蒙骗,弄得声名狼藉。政、谐音、正。

尤三姐,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尤二姐的妹妹。尤三姐模样儿风流标致,她又偏爱打扮得出色,自有一种万人不及的风情体态。贾珍、贾琏、贾蓉等好色之 徒,对她颇为馋涎。但尤三姐不愿像姐姐那样遭人玩弄,她用泼辣作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清白。她看中柳湘莲后,就一心一意等他。但因柳湘莲误听他人传言,怀疑 尤三姐也是个不乾净之人,要索回定礼,刚烈的尤三姐在奉还定礼时拔剑自刎。

尤二姐,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尤二姐模样标致,温柔和顺。贾珍馋涎妻妹的美貌,对尤二姐无所不至,当他玩腻后,就把她让给了贾琏。贾琏因惧怕王熙凤的淫威,只得偷偷娶尤二姐为二房,并把她安置在荣国府外,但不久被王熙凤发现,在她的借剑杀人计谋下,尤二姐备受折磨,当胎儿被庸医打下后,她绝望地吞金自尽。

柳湘莲,原系世家子弟。他父母早丧,读书不成。他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宿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他生得又美,是一个业余的戏剧演 员,最喜串戏,擅演生旦风月戏文,不知他身份的人,都误作戏子一类。他和宝玉最合得来。有一次薛蟠向他调情,被他打了个半死,事后,远走他乡。尤三姐说出 她择柳湘莲为夫后,贾琏巧遇柳湘莲,遂定下婚事,柳湘莲赠“鸳鸯剑”为定礼。后因听宝玉一番言论,误以为尤三姐是不乾不净之人,要索回定礼,尤三姐在退还 “鸳鸯剑”时用雌锋自尽,柳湘莲深为感动,大哭一场,掣出“鸳鸯剑”的雄锋,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随瘸腿道士出家去了。

刘姥姥,王狗儿的岳母,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她膝下没有儿子,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女婿狗儿见儿女无人照管,便将姥姥接来,一起过活。姥姥也就一心一意, 帮著女儿女婿过活。有年秋尽冬初,家中冬事未办,狗儿在家中闲得寻气恼,刘姥姥看不过,便替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到荣国府去打秋风。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 府,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一直不忘这次帮助,收获季节便送些瓜果菜蔬来谢,被贾母得知,留下做了几天客。刘姥姥朴实善良,脾气随和,被王熙凤等 人捉弄也不气恼。贾府败落后,她来看望王熙凤。巧姐要被狠舅奸兄骗卖时,正巧刘姥姥又来贾府,她急中生智,让巧姐乔装改扮逃到她家去,躲过了这场灾难。

贾琏,贾赦之子。他捐了个同知的官位,但不务正业。住在叔父贾政家里,和妻子王熙凤帮著料理荣府家务。他一味好色纵欲,女儿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 房,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儿” 鬼混。王熙凤去过生日宴会,他就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见了尤二姐,又贪图其美色,骗娶为二房。父亲贾赦却夸他能干,又把自己的丫环秋桐赏给他。他和王熙凤 同床异梦,也不知她背地里重利盘剥,是个典型的纨子弟。?

焦大,宁国府的老奴。从小 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著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 喝。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对宁国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也只有他在喝醉酒后敢大骂他们∶“每日偷狗戏鸡,爬 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吓得众小厮魂飞魄丧,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填了他一嘴。

薛蟠,表字文龙,外号“呆 霸王”,薛姨妈的儿子。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虽是皇商,却全然不知经纪世事。他骄横 跋扈,倚财仗势,强买英莲〈即英莲〉为妾,喝令手下豪奴打死冯渊;他荒淫无耻,喜好男色,在贾府家学里,假说上学去勾搭学生,在赖大家的酒席上,碰到柳湘 莲,又动了勾引之意,被柳湘莲打了个半死。娶妻夏金桂后,又把其陪房丫头宝蟾勾搭上手。在一次去南边置货时,途经一小酒店喝酒,因堂倌换酒迟了些,就一时 性起,拿起酒碗照他打去,一下子就把堂倌打死了。这次薛蟠被判了死罪,后因贾、薛两家托人和贿赂,又被放出。

香菱,薛蟠之妾,原名甄英 莲,甄士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夏金桂极为嫉妒她。香菱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

司棋,贾迎春的丫头。她身材高大丰壮,与做小厮的表弟潘又安相爱。有一次在园内幽会时,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害怕鸳鸯会说出此事,吓得连家也不敢回,逃走了。司棋得知此事,又气又怕,也生了重病,幸亏鸳鸯劝解,身体才逐渐好起来。抄检大观园时,周瑞家的.在她箱子里抄出一双男人的绵袜、缎鞋,一个同心如意 以及潘又安给她的一封信,被撵出大观园。后来,潘又安到她家来探望,司棋的母亲对他又骂又打,司棋恳求妈妈成全他们,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司棋无法,便一头 撞死在墙上;潘又安见状,也用小刀自刎。

麝月,贾宝玉的丫环,深受袭人影响,一味小心服侍宝玉,故也得王夫人的信任。

雪雁,林黛玉从苏州家里带来的小丫头。宝玉成亲时,她是扶新娘的,致使宝玉误以为林黛玉是新娘,后给她配了个小厮过活去了。

紫鹃,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二等小丫头。贾母见林黛玉来时只带了两个人,恐不中使,便把鹦哥给了黛玉,改名为紫鹃。她和黛玉关系很好,情同姐妹,一时一 刻离不开。她见黛玉是个孤儿,又和宝玉相爱,就劝黛玉趁老太太还硬朗的时候作定大事要紧。为此,她想出林家要接黛玉回苏州的话来试宝玉,使宝玉痴病大发。 黛玉死后,她被派到宝玉屋里做丫头,后跟贾惜春出家终身服侍惜春。

金钏儿,王夫人的大丫环。有一天王夫人午睡,金钏儿坐在旁边给她边捶腿边打瞌睡,宝玉见后,便和她开玩笑,金钏儿说了句俏皮话,被假寐的王夫人听见,翻身起来,照著她的脸打了个嘴巴,骂她 “下作小娼妇儿!好好儿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吓得宝玉一溜烟逃走,金钏儿一声不敢言语。王夫人要撵她出去,金钏儿跪地哀告,百般苦求,王夫人执意不肯收留,逼得金钏儿投井自尽。

抱琴,贾元春的丫鬟。

碧痕,贾宝玉的丫鬟。

尤氏, 贾珍之妻,宁国府的女主人。她是一个不善治家的人,?一个宁国府,始终是一团糟的样子。由于她的平庸,更衬出凤姐的精明干练。

邢夫人,贾赦之妻,只知一味顺从丈夫,不明事理,耳根软,贪婪实在是一个糊涂人。

贾芸,贾族近支子弟。人生得很是清秀,乖巧,善于钻营拍马,背地里却是作奸犯科、无恶不作的典型小人。

贾芹,贾芸同。其人品亦与贾芸类似。在贾府专管尼僧,不但窝娼聚赌,且奸女尼和道士,因而被撵。

贾珍,贾敬之子,因贾敬一心求道,宁国公世职,反由他承袭了。本来他为官作宦,且已是宁国府的当家人了。但世家子弟,总不脱纨绔心性。

贾珠,贾政长子。甚聪慧,娶妻李纨,生一子名兰。不幸早夭。

贾敏,贾母之女,黛玉之母,嫁林如海为妻,早逝。

贾赦,贾代善之长子,贾政之兄。袭荣国公世职。只图纵情享乐,行为不检,毫无礼教观念。

贾敬,贾代化之次子,终烧丹练汞,一心想作神仙,结果却被丹砂毒死。

贾容,贾珍之长子,生得面清秀, 身段妙条。举止轻浮,完全是纨绔子弟的本色,他几次跟凤姐在一起,

那一种鬼鬼祟祟的神情,启人生疑。

贾环,贾政第三子,为赵姨娘所出。生得人物委秽,举止粗糙,己经可嫌。却还鬼计多端,十足的小人物。

贾蔷,贾府中正派元孙、外容俊美,内性也颇聪慧。但一般的也不脱纨绔习气。书中第一件写他挑唆焙名闹书房,可见他聪敏刁乖处,他和龄官的一段深情,倒也可称多情种子。

贾兰,贾珠之子。生得文雅俊秀。平时攻读甚勤,十三岁能作诗。就贾氏子弟中,他是一个佼佼者,难怪他能重振贾氏门庭了。

李贵,贾宝玉奶妈李妈妈的儿子。任宝玉的亲随。

李嬷嬷,贾宝玉的乳母。一次是她阻止宝玉喝酒,另一次是喝了宝玉的茶,又一次是她吃了宝玉特地留给袭人吃的乳酪,又大骂袭人,几次都显出她的心胸狭窄,倚老卖老,而反衬出袭人的厚道。

侍书,贾探春的丫头。

周瑞家的,王夫人的陪房。

芳官,怡香院中的女伶,面目和宝玉生得很像。自拨归宝玉房中后很得宝玉喜爱。后来王夫人因恐怕她们带坏了宝玉,与晴雯一齐被撵。她从此看破世情,削发为尼。

包勇,甄府家奴。因甄府败落,甄家便把他推荐给贾家。包勇身长五尺有零,肩宽背阔,浓眉爆眼,磕额长髯,气色粗黑,人甚憨厚。来到贾府,包勇便想真心办 事,见有人欺瞒主子,就时常不忿,偏因是新来之人,一句话也插不上,他便生气,每日吃了就睡。有一日,喝了几杯酒后到荣府街上闲逛,听人说贾雨村对贾府落井下石,便在贾雨村路过之时大骂∶“ 没良心的男女,怎么忘了我们贾家的恩了!”贾雨村见是个醉汉,也不理会就过去了。荣府里的人本来就嫌弃包勇,便将包勇喝酒闹事的话回了贾政,贾政此时正怕**,也将包勇骂了几句,让他去看园子。包勇本是个直爽脾气,立刻收拾行李,到园中看守浇灌去了。有天夜里,一伙盗贼来园中偷盗,包勇手执木棍,奋力抵 挡,打死一贼。众贼见斗他不过,只得跑了。

智能儿,水月庵的小尼姑。自幼在荣府走动,无人不识,也常和宝玉秦钟玩笑。长大后渐知风情,看上秦钟人物风流,秦钟也爱她妍媚。两人情投意合,在馒头庵时幽会数次,秦钟返回家后,她从水月庵私逃出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钟父亲知觉,将她逐出,后不知去向。

马道婆,贾宝玉寄名的乾娘,是个见钱眼开,邪魔歪道的混帐东西。她一面要贾母每日捐五斤油点海灯让宝玉免灾.

总计: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篇14: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仅资料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资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篇15:西游记简介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明灵石猴。在花果山中,有一群猴子只着花果山水帘洞洞天说了一声,有谁敢进去,为我们寻个按家之地,不伤身体者,我等拜它为王,石猴借此机会将“石”隐去了。后历经八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飘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最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孙悟空也是传说的舍利子中最主要一颗名叫无谷舍利的利子后原身。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猪烈刚,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孙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猪八戒这个形象是吴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虽好吃懒惰,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观音菩萨收服,命沙河尚拜唐僧为师,保他去西天取经。因他最好拜唐僧为师,明白负责挑担。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高老庄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借机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参果、盘丝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与妖魔鬼怪进行斗争中刻画了师徒四人鲜明的个性,故事十分生动。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超多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篇16: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篇17:诸葛亮简介

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篇18:亚里士多德简介

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生于卡尔基狄克半岛的斯塔吉罗斯城,父亲是著名的医生,受到马其顿王阿明塔斯二世的器重。亚里士多德从小对自然科学感到兴趣,可能受他父亲影响。他17岁时到雅典作柏拉图的弟子,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到小亚细亚的阿索斯从事学术研究,那里当时是研究柏拉图哲学的一个中心。公元前343、342年间,应马其顿王腓力邀请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师傅,主要讲授荷马史诗和杯具。公元前335年腓力死后,他回到雅典,创办一所学院,收集了不少抄本、地图和其他科学研究资料。在他的领导下,编成许多有关动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形而上学、数学等方面的著作。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出现反对马其顿统治的运动,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前往卡尔基斯,次年病死。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传世的有《诗学》和《修辞学》。《诗学》主要讨论杯具和史诗,论喜剧的部分已失传。《诗学》针对柏拉图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就文艺理论上两大根本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第一个问题是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式(一译“理念”,本义是“原型”)世界的摹本,而艺术作品则是摹本的摹本。这样柏拉图就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否定了艺术作品的真实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作品所摹仿的对象是“人的行动、生活”,他这样就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第二个问题是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柏拉图把感情当作人性中的卑劣部分,他攻击诗人逢迎人心的非理性部分,损害了理性,使人失去对感情的控制。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感情是人所不可少的,是对人有益的。他说,杯具的功用在于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感情,使这种感情得到宣泄(或净化),这样,人的心理就恢复了健康。另一种解释是,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也就是说,使怜悯与恐惧持续适当的强度,借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总之,亚里士多德认为杯具对社会道德能够起良好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种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摹仿自然。他所说的摹仿是再现和重新创造的意思。他认为诗人应创造合乎或然律或必然律的情节,反映现实中本质

的、普遍的东西。所以艺术就应比普通的现实更高,诗也比历史更高。这种摹仿既然要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艺术能够帮忙人更好地认识客观现实。这个看法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思想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对于摹仿自然的作品总会感到快感,杯具能给人以快感,情节的安排、色彩、文字、音乐的美都能给人以快感,他这样肯定了艺术的.价值。亚里士多德把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作一种理性活动,而不归功于灵感。他所要求于诗人的是清醒的头脑。亚里士多德指出,杯具艺术的组成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思想(指思考力)、形象(指面具和服装)和歌曲。其中最重要的是情节,所谓情节,指事件的安排。他强调文艺作品应是一个有机整体。他说:“杯具是一个严肃、完整、有必须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情节要有必须的安排,要有内在的密切联系,而且要完整,就是说要有头,有身,有尾。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要是某一部分是可有可无的,变动它并不引起显著差异,那它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亚里士多德只强调情节的统一,这是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至于后世提出的“三一律”中的“时间的统一”和“地点的统一”,则是出于对《诗学》的误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务必善良,性格还务必适合人物的身份,务必与真人相似,而又比一般人更好,更美,也务必合乎事物的必然律或或然律。

《诗学》在古代曾长期被埋没。它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影响开始于15世纪末叶。17世纪的法国文艺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就是摹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写成的,成为权威性的美学经典,在古典主义文学运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以前,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成为西方美学概念的主要根据。“修辞学”指演说的艺术。古希腊的演说辞是主要的散文,因此演说术也就是散文的艺术。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术是论辩术的对应物。论辩术指哲学上的问答式论辩的艺术。问者根据对方所承认的命题推出引论来驳倒对方,从而获胜。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术也是一种艺术,这是对柏拉图把修辞术贬低为“卑鄙的骗术”的回答。演说中提出的证明主要是用“修辞式推论”(演绎法)推出来的。修辞式推论的前提是或然的事,因为演说中所讨论的事都有另一种可能,所以修辞式推论就是“或然式推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听众对演说者的态度不同,他们的决定就不同,所以演说者务必懂得听众的心理。他进而分析感情,如忿怒、友爱、恐惧、怜悯等。演说者还务必了解听众的性格,要了解人们的不同性格才能激发或抑制他们的感情。这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性格分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的头两卷主要讨论修辞术的题材和说服的方法,他认为这些是修辞学的主要资料。第3卷讨论演说的形式──风格与结构。亚里士多德首先指出,文章应求其容易诵读,这是一条有用的原则。

关于风格,亚里士多德说,散文的风格不同于诗的风格。散文的美在于明白表达思想,散文的风格不能流于平凡,也不能过分夸张,而应当求其适度。他个性重视隐喻的使用。他说,隐喻能够使风格有所提高而不流于平凡。不要说“生命的老年”,而要说“生命的夕阳”。这一类的隐喻最能使文章风格鲜明,引人注意。至于附加词(包括性质形容词),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如果用得太多,会暴露作者的技巧,而且使散文变成诗。然而这种词又非用不可,因为它们能够使风格不致流于平凡。使用这种词要掌握分寸,否则比不使用更有害。亚里士多德又指出,各种技巧的使用,都务必掌握分寸。他强调说,作家务必把技巧掩盖起来,使语言显得自然而不矫揉造作;话要说得自然才有说服力,矫揉造作适得其反。这是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

至于散文的句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应当采用紧凑的环形句,而不应当采用松弛的串连句。环形句指本身有头有尾,有容易掌握的长度的句子,这种句子有如圆圈,自成整体,有别于用连系词连接的直线式的串连体。至于节奏问题,他主张散文的形式不应当有格律,但也不应当没有节奏,没有限制;因为没有限制的话是不讨人喜欢、不好懂的。在西方语言里,这成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一部论述古代散文写作的科学著作,它为罗马以及后世欧洲的修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篇19:亚里士多德简介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师承柏拉图,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同时,还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如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逻辑学,等等。

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出生在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一个叫斯塔吉拉的小城,父亲尼各马但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的宫廷医生,母亲菲斯蒂丝家境十分富有。亚里士多德18岁进入柏拉图的阿卡德谟学园,在那里学习长达20年之久,直到老师柏拉图于公元前347年去世才离开。

离开学园后,他开始游历,后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关于两人之间究竟是否是师徒关系,一向存有争议。黑格尔就认为亚历山大在事业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可能师承亚里士多德。

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亚里士多德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方面的知识,对亚历山大的思想构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但也有人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因为亚历山大任性而且冲动,不像是受过教育的人。即使亚里士多德做过他的老师,他也不把这位父王派来的老师放在眼里。而且在政治方面,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几乎没有交集,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国家是城邦制的,而在亚历山大那里,却是帝国制。

尽管自己的学生已经贵为国王,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一向留在国王身边,他决定回到雅典,创立自己的学园—吕克昂学园—传授哲学。

作为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独特的,他的教学方式是教授式的。

他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所以,他经常带着学生在学园的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学园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漫步的哲学”。

同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是系统而有条理的。他的著作淡化了宗教成分,没有激情主义,语气平和却富有内涵,这或许是因为他最擅长的就是描述细节与进行批判的缘故。

在学院讲学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师生关系,雅典人要以不敬神之罪判处亚里士多德死刑。

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没有像前者一样“逆来顺受”,而是把学园交给了别人掌管,自己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63岁。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写下了超多的著作,据说有上千部,主要有涉及哲学、物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方面。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还对科学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抛弃了他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柏拉图认为真实知识的源泉不可能是感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靠于实物而独立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却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是组成事物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这就好比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会鼓翅、会叫、会下蛋等,都是它的“形式”,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了,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鸡这一物质。

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人的心灵是形式,身体是质料,那里的形式不同于形状,而且是心灵让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

眼睛的目的是看东西,脱离了身体便不能看,其实真正在看东西的是灵魂。形式无论体此刻物上,还是人身上,看似都有目的,在这一问题上是统一的。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派还创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名词:本质。“本质”不等同于“共相”,本质是指“你之所以是你的本性”。没有了这样的本性,你就不再是你。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在于求知。他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同样,哲学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

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中,人说到底是“哲学的”存在。所以,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的许多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而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之后,哲学家们都放下了提出完整体系的意图,从而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基本上都很通俗。因为有许多东西是红的,所以人们才说有红;因为许多事情是完美的,所以人们才说有完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的,红的脸蛋也有时会变得苍白,美丽的花也可能枯萎,但是脸和花的本质没变。由此得出,形容词是依靠于专有名词存在的,专有名词的存在与形容词无关,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想要描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最好的切入点就应是他对理念说的批评以及他自己的共相学说。他反对理念说,并提出了许多论据。他举例说,人是动物,理想的人就是理想的动物,那么有多少种动物就有多少种理想的动物。他的意思很明确,当个体共享一个谓语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个体之间有关系,而是因为这些个体都与某种理想中的事物有关系。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以前统治过全欧洲,几乎改变了全西方的哲学家。

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超多的著作,他的著名作品有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word该篇DOC格式简介(热门19篇)范文,共有3713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简介(热门19篇)下载
简介(热门19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