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课题研究方案【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16 10:15:1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课题研究方案【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题研究方案【新版多篇】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 篇一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农远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教室的利用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让我校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通过《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光盘教学环境下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利用随机出现的音、视频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

主要有三个方面:

1、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探索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教学方法。即“五型”:

1、“光盘教学—教师辅导”型:以光盘教学为主,教师参照光盘的组织形式,组织学生模仿学习、对教学知识提炼概括;

2、“教师上课—光盘辅助”型:以教师教学为主,用光盘中有效的资源和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3、“提供样板—示范引导”型:以教学光盘中的学生为榜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4、“课堂直播—同步教学”型:直接播放教学光盘,学生进行同步学习;

5、“转换资源—自主创新”型:对教学光盘中的有效资源进行重构,用于教师开展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

3、远程教育资源与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好、更深的挖掘“四法”并力争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拟写《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学习、修订模式一课题组计划。

3、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丰富博客内容,同组教师相互学习交流。

5、认真准备课题实验课。

十月份:

1、开展“四县市”课题互评交流活动,利用这次活动的契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

3、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4、丰富博客内容。

十一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及上传学校网站。

十二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元月份:

1、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3、撰写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5、组织整理各类资料入盒。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篇二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年级:

五年级

研究的课题:

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

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时间:

2007年3月~2007年7月

研究目的:

1、结合教学实际,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运用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2、使学生既学会学习,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信息素养。

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分段步骤):

三月份:

(1)赴合肥少艺学校参观学习。

(2)学习总课题方案

(3)研讨交流有关课题方面的问题。

(4)申请课题研究个人博客,并完善各项资料。

四月份:

(1)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

(2)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3)在实践中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将一人两节课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评课资料整理好,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做好准备工作,迎接课题开题。

五月份:

(1)参与课题组上课、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

(2)进取准教师课件制作比赛。

(3)参加课题理论学习。

六月份:

(1)及时上传研究课案例、评课记录。

(2)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七月份:

1、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整理并展示相关资料。

2、对本学期的研究进行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篇三

我校科研课题――“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探究”,在完成了课题的立项、课题组的成立和实施方案的制订等工作的基础上,申报 “十一五”河北省重点科研课题获得成功!这对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给予很大的鼓舞,课题组老师做了大量调查,积累了大量资料,对课题的开展背景和课题的发展趋势有了详细的了解,报着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我们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我们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认真教研,踏实工作,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现对中期阶段(20xx年5月-20x年6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学习理论,明确研究的方向。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明确课题的意义,课题组所有成员都通过网上购买了黎学智教授的《初中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指导用书,并利用下载的资料,深入学习了黎学智教授的英语单词逻辑记忆法理论。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邱大炮的《黑英语》理念,学习了报刊杂志和网上有关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和活动方式的文章,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关注研究的前沿成果,以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并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让课题研究真正能为英语教学服务。

二、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1、课题成员及相关的教师在本校进行实验研究,首先由课题组长王香璞老师分别给初二和初三的学生做了“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 的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进行词汇学习,然后相关教师初步开展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的实验,在班级或学校内组织丰富多彩的单词游戏活动。让学生摆脱传统学习方法的束缚,在全校实验班的学生中初步形成利用新方法进行词汇学习的新局面,开辟一条学习英语词汇的新途径。

2、参加实验的教师大胆地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实验,并通过听课、讲课、评课、座谈等进行研讨交流。定于每周四为教研活动日,组内教师集中备课,互通有无。鼓励教师用多媒体上课,更多地在课件中渗透“爱迪英语词汇学习法”的理念,并及时积累优秀课例和优秀课件,写出阶段总结和阶段性论文,不断进行完善和提高。

3、分工合作,三线并举。结合课题组老师所担任的不同班级的教学工作,我们就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按年级组做了明确的分工,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针对不同学段的单词学习方法和词汇活动形式进行研究。具体分工为:七年级组由王香璞老师负责,八年级组由顾京颖老师负责,九年级组由伏会先老师负责,各年级组成员的调配和衔接由组长王香璞老师负责。我们按照“三线并进,齐头并举”的原则开展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的工作,以便节省人力,提高效益。

4、请市教研员进行指导, 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性。我们聘请了市级英语教研员刘金来老师进行了课题研究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以便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三、初见成效,前景广阔。

由于工作得当,我们的课题进展比较顺利,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班的英语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在“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模式的指导下,实验班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尤其在单词学习方面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以新颖奇特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初步在实验班的学生中树立起“爱迪英语”立体学习法的理念,使他们初步摆脱了传统的、机械的词汇学习方式的束缚。许多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单词学习的技巧和策略,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生的英语活动异彩纷呈。在以往的校级英语活动中,活动只不过是课堂教学和检测的延深,还是做做题、答答卷,学生们无积极性可言,不多的技能比赛也只是少数优等生的才艺展示,根本没有一般学生的舞台。“爱迪英语”词汇立体游戏活动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每一个同学提供了平等参与的空间。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活动板块都把学生们带到了单词的乐园。

4、单词游戏活动幻灯片初现模式。为了配合英语词汇活动,王香璞老师尝试做了系列幻灯片,用多媒体辅助词汇活动。众多的背景图片和动画方式,从不同程度上阐述了板块活动的内涵,为词汇活动创造了更好的情境。后来又指导相关教师把这种模式用于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5、理论成果开始出现。通过这段时期的科研工作,课题组的成员不断总结,在反思和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或论文。有几篇论文在市、地级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

6、课题组的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并获得奖项:教师曹容芬参加沧州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伏月芳和顾京颖老师参加“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分获国家级三等奖和沧州市一等奖。

四、任重道远,不负众望。

由于各级领导的关怀,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我们的科研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组长王香璞老师的身先带领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不负众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课题研究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课题研究方案 篇四

课题标题: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所属学科:语文

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课题界定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五,研究过程

1,调查阶段(20xx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xx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xx年6月至8月),总结,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课程设置多元化,开发多种智能 篇五

学生个性包括学生个体的丰富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学生个体的社会性。正如多元智能理论表述的那样,学生存在八种不同的智能,而且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人各有智”,“智各有异”。基于此,教师必须树立多元学生观,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能与学生深度交谈,以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态度关注不同的学生个体,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树立多元学习观。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 篇六

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这是适应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此,如何通过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就成为我们目前首要的工作目标。

一、立题背景

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校本研究就是以学校为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做好校本教学研究工作,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20xx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地校,承担了“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研究工作。以此为契机,我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紧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工作。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能力和研修热情,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校本教研的研修氛围,从而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及在职培训融为一体,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理论假设

本项目研究假设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为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专业发展能力,总结和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创建和张扬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把教师培养成专家型教师。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项目研究的具体目标

1、根据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需要的民主、开放、有效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2、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师的自我反思为基础,以同伴间的互助合作为途径,并借助专家、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

3、以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为着眼点,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项目研究的内容

1、建立健全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自我反思制度,指导和促进教师不断丰富和深化教学随笔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帮助每位教师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课例,建立完善系统的教师成长记录袋。

2、在精心设计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建立切合本校实际的全方位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以提高本校教师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践中,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再行动、再反思”的思路开展行动研究,力争达到预期效果。

2、文献研究法。在进行行动研究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积极了解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本项目的研究。

3、调查法。以问卷调查形式,研究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个案分析,以及时调整项目研究的策略和方案。

(二)研究步骤及进程

1、组建校本教研领导机构,进行项目研究的准备工作(20xx10月—20xx1月)

(1)构建研究框架,组建校本教研领导机构。学校确定机构负责人及成员明确分工和相应任务。

(2)组织教师学习与校本教研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以及有关的教学改革实践的论文材料,统一思想认识,制定项目研究实施方案,明确研究任务,提出项目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及实验措施。

(3)举办校本教研理论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做理论讲座。

2、实施研究计划,开展项目研究(20xx3月———20xx1月)

(1)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同时项目规划组和工作小组进行观察比较,找出项目实施方案中的偏差和不足,在组内讨论研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2)定期召开项目研究负责人、研究骨干会议,及时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文件,体会相关精神;及时总结交流各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及时落实项目研究计划。

(3)教务处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评价,并组织教师的演讲比赛;板书、板画设计比赛;教案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校本教研活动。

(4)以教研组为单位,阶段性地开展优质课例评比及校本教研优秀论文征集。

(5)进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备课组的同头备课活动,确立与同行“对话”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6)为每位青年教师都建立专业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个人简介、人生格言、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优秀教案、论文、证书、课件等,记录下他们专业上成长的点滴。

(7)定期开展优秀教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的评比活动,并组织教师观摩,促进共同发展。

(8)在研究进程中,注意研究资料的积累、比较;领导小组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偏颇,及时纠正;做好阶段性总结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

3、分析研究成果及时进行总结(20xx3月——20xx6月)

(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整理相关教师的论文、教案及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案例、照片、录像、光盘等,统计有关数据,做好结题工作。

(2)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总结的一些经验、规律,撰写出完整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为课题专家组进行评估鉴定做好准备。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建立了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为了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基地校的建设,我校构建了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体系。

1、加强领导,发挥校长室在校本教研中的领导作用。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和项目规划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并以此为圆心向各教研组、课题组辐射,形成有效的督导与管理机制。

2、健全制度,发挥教务处在校本教研中的中枢作用。

教务处负责全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并对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和研究总结。为保证把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校长室、教务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积极加以落实,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3、凸显骨干,推动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带动作用。

我校选用思想觉悟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和“校级名师”担任教研组长,让他们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先锋队,组织各项常规系列活动:如理论学习、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交流、专题研讨等。同时以各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校本教研活动“示范者”队伍,带头学习、发言、上示范课,使教研活动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的基层团体。

(二)建立了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体系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及时地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上的理论指导,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证。对此,几年来我校从各个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证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培训。

1、理论培训,更新观念

开展校本教研以来,我校集中精力进行了校本理论培训,以更新观念。根据学校实际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教育、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及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培训等,使老师在观念上能够与时俱进。

2、专家引领,提升素养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困难之一是专业理论匮乏。为此,我们定期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市教科所杨葛莉所长和区进校的范冬松、张宝林、陈志同、董向红、韩英成等专家曾先后应邀做了《课例生成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关于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谈师生关系》、《如何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等专题讲座,各位专家以其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使教师们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观学习,拓宽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使校本教研工作少走弯路,我们先后派出多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石家庄、南宁、北戴河等地接受培训及去青龙县祖山中学、北戴河实验小学等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相互交流,拓宽视野。

(三)发展了校本科研,激发了教研热情

为了保证有效教研,我们在每学期初,都会根据市、区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适时地规划校本教研工作,提出专题,确立重点,统一基本要求。同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生成课例,确定教研专题。再以青年教师自荐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专题研讨课等形式做实专题,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有效教研而不流于形式。学校还定期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了解情况、反馈信息,教师们畅谈研究的点滴心得,形成经验成果,再把教研专题上升为科研课题,从而形成了多个教研课题组,在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科学研究。

几年来,专题研究促进了老师的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又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的教学实践,学校教师队伍也正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初步构建。同时,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上也累累硕果,20xx我校共有16项市级科研课题结题并通过验收,20xx我校毛立涧副校长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教学观与新课程教学观对策略教学效果比较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另一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在目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已获验收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我校教师张玲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也即将结题。此外,20xx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综合理科专题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已获立项,同时另有9个课题组申报了市级课题,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更好地进行校本教研的交流与研讨,我校创立了校本教研专刊《探索与交流》,刊发有关的教科研信息,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笔、校本培训体会、课例、案例等作品,给教师们提供一个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四)多种举措,实施有效教研

为实施有效教研,我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发展需要,采取了多种举措。现举例如下:

1、有效开展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为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我校规定,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教研主题要专题化。即在开展教研活动前,首先要针对共性问题,确立研究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根据研究主题、活动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反思、交流。要求教研活动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此外,我校还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了教学反思、随笔的评比、优质课大赛、优秀课例大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有力地推动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

2、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每个学年度我校都要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子活动,并作为一项教学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年度进行表彰。活动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所长,又互帮互学,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教研风气。

3、确立与同行“对话”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与同行“对话”,即同伴互助,互相提高,实现备课、评课一体化,达到交流和共享,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此,我校规定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要进行2-3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就新课标的三个维度,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积极发表见解,参与讨论,密切合作。几年来,通过这样备课,明显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每一次备课,成为教师吃透教材、深钻课标,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的好时机。

与此同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校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听两节同组教师的课,并及时进行评价。在评课中,要求教师要客观地点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出努力方向,以此形成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切磋,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我校还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教育对象、教学问题、教学行为、新课程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探讨交流,以解决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及实践操作上的盲目的问题,使教师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教育观点不断更新,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培养协作精神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新困惑或新问题,而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校本教研,进行课例研究。为此,我校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要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并至少推出一个完整课例参加校级评比。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研究课,撰写两篇教学后记,撰写一篇课例研究报告。对于好的课例研究经验,要通过校刊和校园网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并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推介。

5、建立专业成长记录袋,关注教师发展

我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都建立了专业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个人简介、人生格言、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优秀教案、论文、证书、课件等,记录下他们专业上成长的点滴,以促进其更快发展。

六、研究结论及体会

1、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听课、评课、做课等一系列锻炼,许多教师迅速地成长,并获取了累累硕果。例如:20xx,赵强老师在第一届全国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中获一等奖;20xx,朱晓红老师在河北省课改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0xx,朱健老师在河北省生物教学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20xx,赵杰老师在第六届全国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0xx,李卫军老师在第三届全国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中获二等奖;20xx,张建荣老师在市数学教师智能大赛中获二等奖,石绍娜老师撰写的教学随笔《对一个特异生转化的感受》获市级一等奖;冯蜜老师撰写的教学随笔《让红笔充满人性》获市级一等奖等。

2、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能够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学校区域影响

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鼓舞了我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实践的热情,促使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区域内加以推广。如我校的朱晓宏老师在秦皇岛市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系列活动中,做了题为《让理性的课堂散发人性的光辉》的经验介绍,张建荣老师作了《图形与坐标》的示范课,产生了较大反响。

在区级教研活动及联片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均积极参与,介绍经验,并推出了多节优质课,如吴晓茹老师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沈艳新老师的《扬起自信的风帆》等,展示了我校校本教研的成果和风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例研究上,我校具有巨大优势,走在了本区域的前列。在国家级的大赛中,我校教师有两人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同时在本区域推出了多节整合课例,如刘秀红老师的《作文教学与课程整合》,在区域内的校本教研活动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为这一新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做出了应有贡献。

3、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教师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源

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我校创建了校本教研专刊《探索与交流》,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校本教研论坛专栏,为广大教师搭建了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同时订了几十种教研资料供教师查阅,从而激发了教师们自觉研修的热情,纷纷利用校刊和网上论坛交流经验、发表见解。在此影响下,各项常规教研活动也以各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师逐渐成为把握教研方向和进程的主人,校长室、教务处只负责协调和辅助,进而在我校形成了一种校本教研的校园文化。我校开始由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走向了校本教研的文化建设。

由此可见,教师真正的成长不仅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而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新课程改革和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将形成于研究之中。

4、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发扬奉献精神是搞好项目研究的灵魂。

几年来,我校校本教研领导机构和广大教师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精心策划、组织,认真总结、交流,丰硕的成果中渗透了老师们大量无私的劳动,体现了老师们勇于奉献的精神。这为项目研究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七、问题与讨论

1、各教研组的教研水平及成效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各学科间各自特性的制约,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各教研组的研究进程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测评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造成了项目研究过程中各教研组校本教研成效的不均衡。

2、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如何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立更加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之,当我们真正走进校本教研,就会发现,路其实就在脚下,只要去实践,相信第十五中学的明天会在以校为本的基地校建设中更加美好!

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 篇七

自20XX年秋期正式启动本课题以来,至今已一年多了。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现状汇报

本课题得到市总课题组批复后逐渐开展实际研究与实践工作。组建了以吴万瑜校长为组长,以陈亮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组织了一支由骨干教师和一大批青年教师参与的研究队伍,以学科组长或主研员承头,带动各自领域的教师展开相关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各个年龄段都有,有高级教师、也有中级教师,将老教师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年轻教师的创新精神有效结合。我们是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与实践:

1.教师角度:通过学习,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有些学生虽有自主学习的意愿,但常常困惑于如何学习。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1)探索开发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方式。大致考虑三个层次:

①基本模式,即能体现教学的普遍规律,为所有学科都适用的教学模式。

②学科基本模式,即能体现该学科一般规律,适用于该学科多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③学科特殊模式,即体现某学科某课型的特殊教学规律,仅适用于该学科、该课型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我校的研究应侧重于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并力争达成向第一层次的提升。

基本思路:

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争议中体现自主。

②先试后导,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自主。

③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自主。

(2)学习方法指导,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导等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找到打开自学之门的金钥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角度:主动配合老师,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自觉意识自觉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产生学习需求,最终形成明确学习目标的能力。

(2)自治意识对自主学习全过程进行自主管理的能力。

(3)自控意识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及思想行为,最大限度地淡化和消除外界不利影响的能力。

(4)自励意识从外界获取评价,并将此评价内化为良性刺激的能力。

(5)自评意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质量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3.管理角度:让学生参与班级、年级、食堂等管理和其它集体活动,让管理为自主学习开路,让管理推动自主学习的形成和发展。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权力和自由,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相互激励、相互合作,建立以自我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准则体系。

目前在三个维度上做了一些实地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二、具体操作方案及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内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参与研究,这是做好课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领导经常在校会上倡导师生注重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索,还多次请专家来校作相关的报告或专题讲座,加强研究的引领和指导,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使广大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此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参研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既有集中学习,又有分散学习。主要明确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⑴明确在高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①自主学习符合新时期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方式;如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满足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所有这些,将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未来生活质量。

②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为此,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我们应该多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

⑵面对新时期的新变化,教师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教师要转变的方面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

新课改下,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②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效组织呈现部分甚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二)探索研究阶段

围绕本课题,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邀请专家来作专题讲座,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集中探索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探索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重温学习心理学,结合各科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奠定研究基石。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行动研究。

2.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从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出发,正确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形式等,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训练经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3.探索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学生学力水平提升的效果力图通过鲜明的案例、有效的场景、实物资料来反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上的发展情况。

(三)实施情况

1.以高中课堂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副翼,开展教法、学法的改革,探索自主学习的模式

师在课堂上积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需要、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对意志、学习信念和环境等调控和利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锻炼、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教师共同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学生当好“运动员”、发挥好“主人”意识,努力参与“锻炼”。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自主,在争议中彰显自主,在尝试中体验自主,在实践中加强自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2.领导、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反复指导。

这一年多,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重点,着重探究高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打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学校明确规定,高级教师一学年必须上一节公开的研究课,青年教师一学年必须展示一节公开课,课后集体讨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发扬光大。并把此工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同时,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研究课、公开课,了解他们贯彻课改新理念、贯彻自主学习的实践情况,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探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领导深入课堂,反复进行听课指导,教师本身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中。

3.示范引路,及时总结

在我们跟踪听课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我们及时要求同组教师或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启迪思维,实践创新,力争更大效益。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把我校课题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学校要求参研老师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思维和行为,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自觉加强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加强与其他老师的合作、交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评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初步取得的成果

(一)初步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改变了高中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一定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不管是本班教师还是带课教师来上课,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较活跃。近一年多我校各科老师开放的公开课、研究课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比以往更高的兴趣和爱好,也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培养

好些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一定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辅导书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辅导书的答案提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然而他们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时配合默契,有分有合,人人参与。不少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加强,每次班队活动、学校大型的集体活动或课外宿舍、食堂的管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管理,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活动质量都很高。

(三)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究,一批老师得到迅速成长,由于参与课题研究,迫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改研究的骨干。

四、问题与思考

1.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对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学校课程、教学、德育管理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还缺少深入的思考。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者都是一线的教职员工,尽管有不少人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但是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不够,这就制约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因此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2.在研究的方法上,我们更多地使用行动研究法,强调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提炼。但是,由于教师研究经验的局限和平时工作强度的影响,一些同志疏于对研究过程的记录、总结和反思,一些同志不善于对实践做理性的提炼,导致一些学科资料准备不够充分,讨论不够深入。

3.一些老师对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不够,学法指导还不够。一些长期被动接受的学生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引导和督促。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要不断加以解决,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我们实践探索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习,调整和完善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同时进一步寻求有关专家的指导,借鉴同类研究成果,力争使我们的研究更富有成效。相信我们只要不断地思考、实践、反思、探究、再反思、再实践,我们一定可以使“自主学习”特色课题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篇八

二零零九年已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悄然远去,而我进行的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也已开展半年有余。现趁寒假空暇,对这半年的研究工作作一个回顾与总结,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发现自己的失误与不足,以便对新一学期的研究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一、端正思想,勇于尝试,不断进取。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我们恩施自治州尚属首次。因此在任务下达之初,大家都有一种畏难情绪。但我转念一想,这就和我们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样,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但摸着石头也完全有可能过河。就算只能取得点滴研究成果,其实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收获与提高。端正了思想,则充满了信心。所以我勇于申报了一个自己觉得既有一定难度同时又能对自己有所促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农村小学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

当课题取得立项以后,我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导,集中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勤奋认真。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去开展研究活动,以期取得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成果与进步。但当自己真正融入其中的时候,却又惊喜地发现: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卓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循序渐进。

在二零零九年春季学期的最后进行课题申报以后,我首先在暑假期间对一些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原先在口语交际课程中的感受和困惑,听取他们对此课程的交流和建议。然后据此写出了《学期初调查报告》。

对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程的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我在开学初期,经过认真地考虑和准备,拿出了自己对本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为研究工作的具体开展指明了方向。

进入研究工作的实施阶段后,我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在不断的练习中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为我的研究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我能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总结文章。

三、勤于耕耘,善于发现,颗粒归仓。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努力,虽然没有取得值得炫耀的重大研究成果,但点点滴滴的收获却不断涌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而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我根据自己的一些小小发现,还写出了经验总结文章五篇,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供同行们和其他社会人士交流斧正。

进入寒假以后,有了一定的空闲时间,我便抓住机会来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网上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杂志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写出具有较深刻思想价值的读书笔记。作好这一些准备工作,我对自己在新一年的研究活动就更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当然,由于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因此存在着或这或那的错误和不足就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研究的范围还不够全面,研究的方法也不够科学,甚至还没能取得像样的研究成果。但这一切都不能让我退缩,因为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 篇九

一、课题名称:

《如何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xx”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简而言之,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习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XX.3~XX.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XX.4~XX.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XX.5~XX.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课题研究方案【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课题研究方案【新版多篇】范文,共有2098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课题研究方案【新版多篇】下载
课题研究方案【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