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周国平散文集【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10-06 02:00:0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周国平散文集【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周国平散文集【新版多篇】

周国平散文集读书摘抄 篇一

1、苏格拉底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在我看来是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2、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3、苏格拉底的结束语是:“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哲学家的幽默和达观跃然眼前。莫洛亚引哲学家桑塔耶那的话说:“爱情的十分之九是由爱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爱的对象。”

4、对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爱和孤独都是享受。莫洛亚这本书的结尾句是说得很精彩的:“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时,亦可见它是由斗争与苦恼形成的,唯此斗争与苦恼永远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5、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记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6、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记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谈到“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7、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

8、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9、爱默生说的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

10、有两种自信:;一种是立志上的狂妄自大,永远自以为是,自我表现感觉好极了。

11、半人半神走了,神就来了。

12、人类精神的逆反形式:大智若愚、大善若恶、大悲若喜、大信若疑、大严肃若轻浮。

13、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14、正经不是严肃,就像教条不是真理一样。

15、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16、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17、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们对人生的体悟:我们无家可归,但我们有永恒的归宿。

18、艺术境界和魔术境界都近乎游戏。区别仅在于,在艺术境界,人像孩子一样忘情于游戏,现实融为一体。在魔术境界,两者的界限是分明的,就像童心不灭而又饱经沧桑的成年人一边兴致勃勃地玩着游戏,一边不无悲哀地想,游戏只是游戏而已。

19、诚然,和历史、宇宙相比,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但是,雪莱说得好:“同人生相比,帝国兴衰、王朝更迭又算得了什么!”

20、一味执著也和一味悲观一样,同智慧相去甚远。悲观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厌弃的态度,执著的危险则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性情玩味它,而不要让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们,使我们不再有玩味的心情。

21、不过,深刻更在于,无论获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内心蕴藏的悲观,因而终能以超脱的眼光看待这成功。如果一种悲观可以轻易被外在的成功打消,我敢断定那不是悲观,而只是肤浅的烦恼。

22、我们心不在焉,百事无心,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为我们有精力,只是茫无出路。并不是看头了,因为我们有欲望,只是空无对象。

23、人,永远走在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他已经辞别兽界,却无望进入神界。他不甘于纯粹的生存,却达不到完美的存在。他有了超出生存的精力,却没有超出生存的目标。他寻求,却不知道寻求什么。人是注定要无聊的。

24、由此可见,无聊生于目的与过程的分离,乃是一种对过程疏远和隔膜的心境。

25、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仅此就足以保证它不可战胜了。它为了逃避单调必须丰富自己,不在乎结局是否徒劳。

26、神话衰落,哲学兴起,人要自己来解释和安排一切了,他几乎在踌躇满志的同时就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面对动物或动物般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觉醒的智慧感觉到一种神性的快乐。面对宇宙大全,它却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却并不能成为一个神,用爱默生的话说,只是一个破败中的神。

27、我们终于怅然发现,与时光一起消逝的不仅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当年的人、树木、房屋、街道、天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们当年的爱和忧愁,感觉和心情,我们当年的整个心灵世界。

28、塞涅卡说:只有不愿意理屈才是被赶出,而智者愿意,所以“智者决不会被赶出生活”。蒙田说:“死说不定在什么地方等候我们,让我们到处都等候它吧。”斯多葛派哲学家完全听不见灵魂的呼声,他们所关心的仅是人面对死亡时的心理生活而非精神生活,这种哲学至多只有心理策略上的价值,并无精神解决的意义。

29、人人都得死,这能给我们什么安慰呢?大约是两点:第一,死是公正的,对谁都一视同仁;第二,死并不孤单,全世界都与你为伴。

30、自我意识强烈的人本能地把世界看作他的自我产物,因此他无论如何不能设想,他的自我有一天会毁灭,而作为自我的产物的世界却将永远存在。

31、对死的思考推动人们走向宗教,而宗教的实际作用却是中指这种思考。从积极方面说,宗教倡导一种博爱精神,其作用也不是使人们真正相信不死,而是在博爱中淡忘自我及其死亡。

32、面对永恒的死,一切有限的寿命均等值。随想:哲学总是在以各种神秘的姿态诱惑着我们人类思想的前行,而哲学背后的指示者就是世界。然而一旦诱惑成功,它却又立即嘲笑人类智慧的愚昧与无能为力,它让我们矛盾,在矛盾中悲观,却也滋生出超脱;悲观的便成了可怜的无谓的牺牲者,超脱的便成了它手中不安分的精灵。

33、亚里士多德和霍布斯都人为,爱名声之心在青少年身上值得提倡,尚可激励他们上进,对于成年人就不合适了。

34、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35、圣徒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智者是温和的理想主义者。

36、诚然,抱着过时的信仰不放,或者无信仰而装作有信仰,都是可悲可笑的,不妨调而侃之,哈哈一笑。可是,当我看见有人把无信仰当作一种光荣来炫耀时,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37、昆德拉:“明天当自然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谁会发现呢?……末日并不是世界末日的爆炸,也许没有什么比末日更为平静的了。”我知道他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和自然一起消失的还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整个心灵生活。上帝之死不足以造成末日,真正的世界末日是在人不图自救、不复寻求生命意义的那一天到来的。

38、活着的往事――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秘密所在。

39、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

40、未完成让很多东西看起来很伟大很完美。包括文学作品,也有婚姻爱情。很多东西如果停止了追,就失去了意义,魅力也随之而去。

41、不要试图求得别人的理解也不要试图去完全了解别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失尊重的。在我看来,后者倒像是把对方当成了研究对象。所以倒不如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给予对他人的信任,岂不落的双方都轻松?

42、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未完成的心态中和死亡照面,他又会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于死不瞑目。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去的同时也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43、死神喜欢蹑行,当我们听见它的脚步声时,我们甚至来不及停住唇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周国平散文集内容概括 篇二

周国平,1945年出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专业是哲学,在尼采思想的研究和尼采著作的翻译方面。但是,他兼事哲学和文学

,除学术论著外,还写了大量散文。尽管如此,周国平并未成为一个新闻人物。作为一个学者,他是甘于寂寞的,多年来始终谢绝新闻媒介的采访和宣传。他坚持认为,作家应该仅仅用自己的作品说话。文集收入了周国平在1995年底以前所写作的文字,曾于出版第一版共五卷,增补第六卷。此次出版,分为三卷。其中,第一卷是随感和散文,第二卷是散文、纪实作品和诗,第三卷是学术论著。

目录

周国平文集:第1卷

人与永恒

一版序

二版序

自然和生命

孤独

真实

哲学

艺术

人生

幸福和痛苦

超脱

幽默

读书

写作

天才

女人和男人

婚姻

感觉

态度

思想

信仰

精神现象

世态人情

时间和永恒

散文(1983一1990)

人性、爱情和天才

诗人的执著和超脱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

哲学的魅力

为自己与给朋友读

翻译尼采作品有感

幸福的悖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真正的学术要有恒久性和世界性

哲学与随感录

靠思想魅力小靠行政权力

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

女性拯救人类

我的家园在理论和学术之外

沉重的轻:虚无与偶然

人与书之间

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困惑与坦然

寻求智慧的人生

在义与利之外

抚慰学术的寂寞

性爱五题

旅+游=旅游?

艺术・技术・魔术

为了把这一页翻过去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爱书家的乐趣

悲观・执著・超脱

散文(1991―1995)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

散文旧作

精神的故乡

随感(―)

周国平文集:第2卷

周国平文集:第3卷

周国平散文集 安静 篇三

周国平散文集 安静

好久不读书,或者说好久没有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读完过一本书。终于,我把周国平的《安静》读完了,并且还想再读一遍。读过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但我更喜欢《安静》。

序言中,周国平表示了对世俗名利的拒绝。他说:“我不是一个脱俗到了拒绝名声的人,但是,比名声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到我自己。”一个意识到必需找回自己的作家,当然值得期待和尊敬。

周国平是中国社科院的哲学教授,又是一位作家。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安静》里既有读书笔记、游记,又有讲演稿、随感录等,看似杂芜却是一片纯静。

作者通过《安静》给我们讲述人生的真谛,讲爱与关怀,讲他对社会、对生活的种种思考。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没有一个安字和静字,却给读者构筑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周国平说:“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现实的确太热闹,我们早已习惯了在现实中奔忙,从不曾拥有这样一份安静和从容。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利益驱动,对物质的欲望高于一切。连学术界这样本应成为净土的地方也变成了名利场。要远离人群中的欢乐和疯狂,远离灯红酒绿的确不易。可见,安静多么珍贵,守得住安静又是多么的不易。

周国平是一位崇尚简单生活而又牢牢守望内心田园的人。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身居闹市而不为所扰,内心平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静。有内在精神世界的饱满,才是丰富笃实的人生。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周国平完成了一种内在的超越和突破。

这本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散文集,是那么质实,让我在安静中品味人生……

周国平散文精选【2】简 单 篇四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属于奢侈品。

它们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强求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

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唯一目的。

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是有被它的生理构造所决定的极限的,因而由这种需要的满足而获得的纯粹肉体性质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变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

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

秦始皇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躯。

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良。

多么勤奋的登徒子,他的床笫之乐也必须有节制,否则会肾虚。

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足的法则。

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

藏娇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

万贯家财带来的最大快乐并非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欣喜,败家子挥霍财产时的那份痛快。

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一切奢侈品都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

人活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

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

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反而受益无穷。

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

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

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

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

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入了日程。

如果让我们凭空从其中删除某一些,我们会难做取舍。

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

那么,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些东西是可有可无的,有了也许增色,没有也无损本质,有一些东西则是不可缺的,缺了就不复是生活。

什么东西不可缺,谁说都不算数,生养人类的大自然是唯一的权威。

自然规定了生命离不开阳光和土地,规定了人类必须耕耘和繁衍。

最基本的生活内容原是最平凡的,但正是它们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永恒核心。

周国平散文 篇五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世上什么不是往事呢?此刻我所看到、听到、经历到的一切,无不转瞬即逝,成为往事。所以,珍惜往事的人便满怀爱怜地注视一切,注视即将被收割的麦田,正在落叶的树,最后开放的花朵,大路上边走边衰老的行人。这种对万物的依依惜别之情是爱的至深源泉。由于这爱,一个人才会真正用心在看,在听,在生活。

是的,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在生活。

没有往事的人对时光流逝毫不在乎,这种麻木使他轻慢万物,凡经历的一切都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什么也留不下。他根本没有想到要留下。他只是貌似在看、在听、在生活罢了,实际上早已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

当我们的亲人远行或故世之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百般追念他们的好处,悔恨自己的疏忽和过错。然而,事实上,即使尚未生离死别,我们所爱的人何尝不是在时时刻刻离我们而去呢?

浩渺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说到底,谁和谁不同是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沦落人?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和你所爱的人的相处,仿佛日子会这样无限延续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头一惊,想起时光在飞快流逝,正无可挽回地把你、你所爱的人以及你们共同拥有的一切带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股柔情,想要保护你的爱人免遭时光劫掠。你还深切感到,平凡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也是多么宝贵,有着稍纵即逝的惊人的美……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

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灵魂中,一切往事都继续活着:从前的露珠在继续闪光,某个黑夜里飘来的歌声在继续回荡,曾经醉过的酒在继续芳香,早已死去的亲人在继续对你说话……你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世界别具魅力。活着的往事--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秘密所在。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我要补充说:在乡村中,时间保持着上帝创造时的形态,它是岁月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数字。

在城市里,光阴是停滞的。城市没有季节,它的春天没有融雪和归来的候鸟,秋天没有落叶和收割的庄稼。只有敏感到时光流逝的人才有往事,可是,城里人整年被各种建筑物包围着,他对季节变化和岁月交替会有什么敏锐的感觉呢?

何况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活得愈来愈匆忙,哪里有工夫去注意草木发芽、树叶飘落这种小事!哪里有闲心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时间就是金钱,生活被简化为尽快地赚钱和花钱。沉思未免奢侈,回味往事简直是浪费。一个古怪的矛盾: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会不短呢?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头。

就在这样一个愈来愈没有往事的世界上,一个珍惜往事的人悄悄写下了她对往事的怀念。这是一些太细小的往事,就像她念念不忘的小花、甲虫、田野上的炊烟、井台上的绿苔一样细小。可是,在她心目中,被时光带来又带走的一切都是造物主写给人间的情书,她用情人的目光从其中读出了无穷的意味,并把它们珍藏在忠贞的心中。

这就是摆在你们面前的这本《人间情书》。你们将会发现,我的序中的许多话都是蓝蓝说过的,我只是稍作概括罢了。

蓝蓝上过大学,出过诗集,但我觉得她始终只是个乡下孩子。她的这本散文集也好像是乡村田埂边的一朵小小的野花,在温室鲜花成为时髦礼品的今天也许是很不起眼的。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读者喜欢它,并且想起泰戈尔的着名诗句——

“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

等的滋味 篇六

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

有千百种等,等有千百种滋味。

等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

我不喜欢一切等。

无论所等的是好事,坏事,好坏未卜之事,不好不坏之事,等总是无可奈何的。

等的时候,一颗心悬着,这滋味不好受。

就算等的是幸福吧,等本身却说不上幸福。

想像中的幸福愈诱人,等的时光愈难捱。

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自是一件美事,可是,性急的情人大约都像《西厢记》里那一对儿,“自从那日初时,想月华,捱一刻似一夏。

”只恨柳梢日轮下得迟,月影上得慢。

第一次幽会,张生等莺莺,忽而倚门翘望,忽而卧床哀叹,心中无端猜度佳人来也不来,一会儿怨,一会儿谅,那副神不守舍的模样委实惨不忍睹。

我相信莺莺就不至于这么惨。

幽会前等的一方要比赴的一方更受煎熬,就像惜别后留的一方要比走的一方更觉凄凉一样。

那赴的走的多少是主动的,这等的留的却完全是被动的。

赴的未到,等的人面对的是静止的时间。

走的去了,留的人面对的是空虚的空间。

等的可怕,在于等的人对于所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对于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因而被迫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

有所期待使人兴奋,无所事事又使人无聊,等便是混合了兴奋和无聊的一种心境。

随着等的时间延长,兴奋转成疲劳,无聊的心境就会占据优势。

如果佳人始终不来,才子只要不是愁得竟吊死在那棵柳树上,恐怕就只有在月下伸懒腰打呵欠的份了。

人等好事嫌姗姗来迟,等坏事同样也缺乏耐心。

没有谁愿意等坏事,坏事而要等,是因为在劫难逃,实出于不得已。

不过,既然在劫难逃,一般人的心理便是宁肯早点了结,不愿无谓拖延。

假如我们所爱的一位亲人患了必死之症,我们当然惧怕那结局的到来。

可是,再大的恐惧也不能消除久等的无聊。

在《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一边守护着弥留之际的安德列,一边在编一只袜子。

她爱安德列胜于世上的一切,但她仍然不能除了等心上人死之外什么事也不做。

一个人在等自己的死时会不会无聊呢?这大约首先要看有无足够的精力。

比较恰当的例子是死刑犯,我揣摩他们只要离刑期还有一段日子,就不可能一门心思只想着那颗致命的子弹。

恐惧如同一切强烈的情绪一样难以持久,久了会麻痹,会出现间歇。

一旦试图做点什么事填充这间歇,阵痛般发作的恐惧又会起来破坏任何积极的念头。

一事不做地坐等一个注定的灾难发生,这种等实在荒谬,与之相比,灾难本身反倒显得比较好忍受一些了。

无论等好事还是等坏事,所等的那个结果是明确的。

如果所等的结果对于我们关系重大,但吉凶未卜,则又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时我们宛如等候判决,心中焦虑不安。

焦虑实际上是由彼此对立的情绪纠结而成,其中既有对好结果的盼望,又有对坏结果的忧惧。

一颗心不仅悬在半空,而且七上八下,大受颠簸之苦。

说来可怜,我们自幼及长,从做学生时的大小考试,到毕业后的就业、定级、升迁、出洋等等,一生中不知要过多少关口,等候判决的滋味真没有少尝。

当然,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悟性,就迟早会看淡浮世功名,不再把自己放在这个等候判决的位置上。

但是,若非修炼到类似涅的境界,恐怕就总有一些事情的结局是我们不能无动于衷的。

此刻某机关正在研究给不给我加薪,我可以一哂置之。

此刻某医院正在给我的妻子动剖腹产手术,我还能这么豁达吗?到产科手术室门外去看看等候在那里的丈夫们的冷峻脸色,我们就知道等候命运判决是多么令人心焦的经历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走到某几扇陌生的门前等候开启,那心情便接近于等在产科手术室门前的丈夫们的心情。

不过,我们一生中最经常等候的地方不是门前,而是窗前。

那是一些非常窄小的小窗口,有形的或无形的,分布于商店、银行、车站、医院等与生计有关的场所,以及办理种种烦琐手续的机关衙门。

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耐着性子,排着队,缓慢地向它们挪动,然后屈辱地侧转头颅,以便能够把我们的视线、手和手中的钞票或申请递进那个窄洞里,又摸索着取出我们所需要的票据文件等等。

这类小窗口常常无缘无故关闭,好在我们的忍耐力磨炼得非常发达,已经习惯于默默地无止境地等待了。

等在命运之门前面,等的是生死存亡,其心情是焦虑,但不乏悲壮感。

等在生计之窗前面,等的是柴米油盐,其心情是烦躁,掺和着屈辱感。

前一种等,因为结局事关重大,不易感到无聊。

然而,如果我们的悟性足以平息焦虑,那么,在超脱中会体味一种看破人生的大无聊。

后一种等,因为对象平凡琐碎,极易感到无聊,但往往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小无聊。

说起等的无聊,恐怕没有比逆旅中的迫不得已的羁留更甚的了。

所谓旅人之愁,除离愁、乡愁外,更多的成分是百无聊赖的'闲愁。

譬如,由于交通中断,不期然被耽搁在旅途某个荒村野店,通车无期,举目无亲,此情此境中的烦闷真是难以形容。

但是,若把人生比作-逆旅,我们便会发现,途中耽搁实在是人生的寻常遭际。

我们向理想生活进发,因了种种必然的限制和偶然的变故,或早或迟在途中某一个点上停了下来。

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总在等着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殊不料就在这个点上永远停住了。

有些人渐渐变得实际,心安理得地在这个点上安排自己的生活。

有些人仍然等啊等,岁月无情,到头来悲叹自己被耽误了一辈子。

那么,倘若生活中没有等,又怎么样呢?在说了等这么多坏话之后,我忽然想起等的种种好处,不禁为我的忘恩负义汗颜。

我曾经在一个农场生活了一年半。

那是湖中的一个孤岛,四周只见茫茫湖水,不见人烟。

我们在岛上种水稻,过着极其单调的生活。

使我终于忍受住这单调生活的正是等--等信。

每天我是怀着怎样殷切的心情等送信人到来的时刻呵,我仿佛就是为这个时刻活着的,尽管等常常落空,但是等本身就为一天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和意义。

我曾经在一间地下室里住了好几年。

日复一日,只有我一个人。

当我伏案读书写作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在等--等敲门声。

我期待我的同类访问我,这期待使我感到我还生活在人间,地面上的阳光也有我一份。

我不怕读书写作被打断,因为无需来访者,极度的寂寞早已把它们打断一次又一次了。

不管等多么需要耐心,人生中还是有许多值得等的事情的:等冬夜里情人由远及近的脚步声,等载着久别好友的列车缓缓进站,等第一个孩子出生,等孩子咿呀学语偶然喊出一声爸爸后再喊第二第三声,等第一部作品发表,等作品发表后读者的反响和共鸣……

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哪里还有人生?活着总得等待什么,哪怕是等待戈多。

有人问贝克特,戈多究竟代表什么,他回答道:“我要是知道,早在剧中说出来了。

”事实上,我们一生都在等待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生活就在这等待中展开并且获得了理由。

等的滋味不免无聊,然而,一无所等的生活更加无聊。

不,一无所等是不可能的。

即使在一无所等的时候,我们还是在等,等那个有所等的时刻到来。

一个人到了连这样的等也没有的地步,就非自杀不可。

所以,始终不出场的戈多先生实在是人生舞台的主角,没有他,人生这场戏是演不下去的。

人生惟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是等那必然到来的死。

但是,人人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在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

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周国平散文集【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周国平散文集【新版多篇】范文,共有1080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周国平散文集【新版多篇】下载
周国平散文集【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