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多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15:20:0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多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篇一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32-01

目前, 传染病仍然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而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是预防, 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才能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 把暴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

为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自2004 年1 月1 日起, 我国正式启动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 各级疾控中心对传染病报告进行实时疫情监测, 使传染病报告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反映出旧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模式有待改变, 才能适应疫情直报系统的要求。

1目前运行直报系统发现的问题

1.1医疗机构

(1) 一些医疗机构的直报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无法制意识: 在2004年1-4月运行直报系统中发现, 个别医疗机构随意在正式的直报网上填写鼠疫、SARS、禽流感、艾滋病、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 给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造成许多麻烦。

(2) 部分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人员不懂业务, 缺乏责任心: 对于临床医生填写的卡片不审核, 只是机械录入。还有的将发病日期非当年的旧病例也录入到直报系统, 甚至将流脑当乙脑录入,痢疾当疟疾录入。

1.2疾控中心

(1)对直报系统管理松散

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传染病报告卡, 存在审核不及时现象, 未审核的报告卡将不能参与当月(或旬) 的统计, 致使报告数与统计数不相符, 直接影响到疫情的分析。

2)对于传染病报告卡的重卡、错卡不能及时删除或订正, 未起到把关的作用。

(2) 业务能力差: 某些疫情直报管理人员非业务人员, 无对疾病诊断作进一步核实和订正的水平, 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如当地出现罕见的疾病, 某病有暴发的倾向等。

(3)适应网络直报的疫情管理人员匮乏: 网络直报已告别了原按时逐级上报、统计、汇总的模式,形成了实时报告、实时统计、实时分析的信息网络化科学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计算机操作和信息网络三方面技术专长的复合型专业人员。但目前这方面人才缺少, 使利用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疫情分析的难度较大。

2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医疗机构

(1)领导重视不够, 意识没有转变: 医疗机构的某些领导对传染病报告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只是收集卡片报告防疫站的基础上, 对网络直报没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 表现在科室设置和人员安排不合理。

(2)机构设置不合理: 医疗机构中传染病报告及管理有放在预防保健科、有在急诊科、办公室, 有的干脆没有固定科室。

(3)多数医疗机构只有1名直报人员, 有的是兼职: 在2次对医疗机构模拟网络直报检查中发现, 虽然各医疗机构的直报联系人名单是2人, 但多数医疗机构只有1名会操作的直报人员, 这1人有些也是兼职。当我们电话通知医院进行模拟直报时, 医院告诉我们直报人员正在进行手术、开会或外出, 不能进行直报。

2.2疾控中心

(1)领导管理意识没有转变, 重视不够: 同样领导意识仍然停留原传染病的“按时逐级统计上报”模式上, 而网络直报要求是疾控中心按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要求对医疗机构报告的卡片及时审核、订正和上报。特别是发生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要24小时网络监测, 同样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规定的几个小时内上报。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疫情网络直报的重要性相当于卫生系统的110, 而从疾控中心现行的管理上看, 其重视程度相关甚远。

(2)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各级疾控中心多数只有1人负责疫情报告管理, 已不能适应当前网络直报的实时报告审核、疫情监测的要求, 而用某些领导所谓“达到8小时满负荷工作”的观念来衡量是否需要配备必要的人员, 势必影响工作的质量。

2.3监督与管理脱节

(1)对医疗机构的管理: 传染病法中规定, 卫生监督部门对于医疗机构有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权利,而卫生监督部门在传染病管理上与疾控中心的业务上基本没有联系, 疾控中心对于医疗机构的违法操作只能是指出, 即使医疗机构不按疾控中心的要求去做, 疾控中心也没有办法, 在管理上有漏洞。

(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业务, 而其网络直报工作却是疾控中心。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由卫生监督部门处理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对于有些事件发生并不了解, 或得不到行政部门要求疾控中心网络直报的指示, 这就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迟报、漏报严重的现象。

3建议

(1)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程序, 减少行政部门的干预, 从法律上赋予疾控中心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权。

(2)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和频度, 从体制上使疫情管理与传染病监督有密切的业务关系, 及时解决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3)加强对直报医疗机构的管理, 整顿直报人员队伍, 对于违反传染病法的行为(谎报、瞒报、迟报、漏报、不报) 进行处罚。

(4)加强对直报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人员和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5)正确设置岗位, 为保证疫情管理人才资源合理利用、报告系统的正常运行, 应安排2-3名责任心强, 业务素质高的人员从事疫情管理, 以适应新型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 并建立奖励制度, 以稳定专业队伍。

(6)尽快制定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 使网络直报尽快走上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 综合医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分析

疫情报告是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1]。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卫生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于2004年1月1日在全国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2]。该系统的启用使得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传染病爆发的早期识别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更为迅速和便捷。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传染病漏报、迟报等[3]。现就市级某综合医院2007年-2009年的传染病信息报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为解决疫情漏报问题提供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市级某综合医院门诊部、住院部,查阅2007年-2009年每月的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小结、传染病疫情登记本和疫情直报网络传染病导出表。

1.2 研究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传染病有关的记录和登记进行检查。

1.3 研究内容

调查每月的出院病人登记表、门诊病人登记本、检验科和放射科的结果登记及形成的书面的自查小结。判断标准为医生在对患者诊疗时所做出的传染病诊断。凡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为传染病,接诊医生没有报告的,视为漏报。疫情报告时限以《新传染病防治法》及卫生部:卫疾控发[2006]332号文件为执行标准[4,5]。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率、漏报率。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将数据录入,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检验水准 = 0.05。

2 结果

2.1 2007年-2009年传染病漏报情况

三年间全院应报病例为4253例,漏报68例,漏报率为1.60%。其中,2007年应报1576例,漏报36例,漏报率为2.28%;2008年应报1447例,漏报21例,漏报率为1.45%;2009年应报1230例,漏报11例,漏报率为0.89%。据此可以看出每年漏报率均不同,且逐年降低 详见表 1

表1 2007年-2009年某综合医院传染病报告自查汇总

年份 查出传染病总数 报告例数 漏报例数 漏报率(%)

2007 1576 1540 36 2.28

2008 1447 1426 21 1.45

2009 1230 1219 11 0.89

合计 4253 4185 68 1.60

2.2 2007年-2009年门诊传染病漏报情况

2007年-2009年门诊查出3327例,报告3285例,漏报42例,漏报率1.26%。其中,2007年应报1340例,漏报20例,漏报率为1.49%;2008年应报1028例,漏报14例,漏报率为1.36%;2009年应报959例,漏报8例,漏报率为0.83%,据此可看出每年漏报率均不同,且逐年降低。详见表 2。

表2 2007年-2009年某综合医院门诊部传染病报告统计

年份 查出传染病总数 报告例数 漏报例数 漏报率(%)

2007 1340 1320 20 1.49

2008 1028 1014 14 1.36

2009 959 951 8 0.83

合计 3327 3285 42 1.26

2.3 2007年-2009年病区传染病漏报情况

2007年-2009年病区查出926例,报告900例,漏报26例,漏报率2.81%。其中,2007年应报236例,漏报16例,漏报率为6.87%;2008年应报419例,漏报7例,漏报率为1.67%;2009年应报271例 www.paomian.net ,漏报3例,漏报率为1.11%,据此可以看出每年的漏报率不同,且漏报率逐年降低。详见表 3。

表3 2007年-2009年某综合医院病区传染病报告统计

年份 查出传染病总数 报告例数 漏报

例数 漏报率(%)

2007 236 220 16 6.78

2008 419 412 7 1.67

2009 271 268 3 1.11

合计 926 900 26 2.81

2.4 2007年-2009年门诊与病区报告情况比较

对2007-2009年门诊和病区报告情况比较得出,c2 = 10.94,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近三年门诊与病区传染病漏报率有差异,且病区漏报率高于门诊漏报率;门诊漏报占总漏报的61.76%,病区漏报占总漏报的38.24%。详见表 4。

表4 2007年-2009年某综合医院门诊与病区报告比较

查出传染病总数 报告例数 漏报

例数 漏报率(%)

门诊 3327 3285 42 1.26

病区 926 900 26 2.81

合计 4253 4185 68 1.60

3 讨论

综合医院病人与病种多,因此作好综合医院疫情报告工作,可以提高传染病发病率统计的准确性,为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3.1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漏报率逐年下降

近三年,由于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重要性认识逐渐增强,传染病报告法制意识不断提高,新的《传染病防治法》正式实施和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的正式运行,使该院传染病报告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各项指标不但提高,漏报率逐渐降低,传染病报告质量显著提高,各项管理制度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传染病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从以上表格中可看出,近三年漏报率为1.61%,漏报率逐年下降。传染病管理人员对所查出的漏报病例均及时进行了网络直报。

3.2 传染病报告重点在门诊,病区漏报率高于门诊漏报率

从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可以看出,传染病报告管理重点在门诊。病区的传染病漏报率高于门诊部,门诊部医生大都是本院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医生,经过反复培训,疫情报告意识较强;病区由于病人多、病情复杂、医生工作量大,且新进医生、进修医生和轮转科室的医生多,人员流动性较大,易发生漏报。

3.3 重点监测的传染病漏报少

2007年-2009年中,艾滋病、乙脑、流脑、麻疹、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等一些重点监测传染病无l例漏报。由于这几种传染病或是各方面宣传力度大(如艾滋病),或是由于医生对属于“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监测”中的传染病(如麻疹、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等)重视程度高,报告意识强,因而漏报少。

4 建议

4.1 加强培训,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在全院医务人员中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学习教育。每年对新上岗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管理的岗前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及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与报告制度,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疫情报告管理专职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巩固已有知识,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医院领导重视,完善各项制度

任何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医院领导参与检查体现了领导对疫情管理的重视,同时也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疫情管理网络,分管院长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领导工作,各科室主任对本科室的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工作负责。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工作。随着人们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和防病工作的不断深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疾病控制人员共同努力,只有各级人员重视疫情报告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漏报情况。

参考文献

[1] 霍云艳。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15-516.

[2] 马家奇。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5,2(2):4-6.

[3] 李琳,单爱兰,高璐,等。天津市2004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疾病监测,2005,20(11):587-589.

[4]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第一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4:79-99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篇三

1建立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意识,充分认识疫情管理的重要性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础,对预防医院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高度重视传染病管理工作,把传染病防治作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了医院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医院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并指定专职疫情报告人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从人员设置、制度流程、科室协作等各方面加强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

2配置报告设备,组建报告网络,按卫生部要求开展网络直报

为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江苏省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医院配置报告设备,组建报告网络,建立首诊报告负责制、科主任负责制和报卡专职员三级管理体系,严格按卫生部要求开展网络直报,加强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

3加强《规范》培训,准确提供信息,努力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督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及时准确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是每个医生的职责和义务,是防止传染病暴发和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为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我院定期组织临床医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培训,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作为每年新职工上岗培训的必修课,新职工参加培训后需经理论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4增强管理意识,增加检查频次,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达标

疫情报告的完整、及时、准确是保证报告质量的重要环节。为规范做好传染病信息上报工作,医院健全了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专职员每天检查住院病人的病程记录和检验报告,查漏补缺,每月一次对病房和门诊传染病报卡质量进行检查,并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列入科室考核内容。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填报不规范,漏报和迟报的情况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处罚并在院周会上进行公示。每季度召开一次全院性报告质量分析会,通报报告质量,提出存在问题并限期改进,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达标。2010年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88例次,在市疾控中心的检查中,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达100%,准确率达100%,完整率达99.98%,常年无漏报发生。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篇四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传染病日益增多,门诊患者集中,分诊工作直接影响着传染病的蔓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规范地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有效遏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发展,积极做好科学的防治工作。本文结合传染病防治实践,对门诊这一部分的传染病防治提出对应建议。

1 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1 设立预检分诊标志及预检分诊台,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在门诊醒目位置设立预检分诊标志,将呼吸道发热病人、腹泻、肝炎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至传染病疾病科门诊或传染病疾病门诊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1.2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患者开展预检工作,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分 诊至传染病疾病科门诊或分诊点就诊,对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诊断的病例到相关的普通科室就诊。

1.3 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门诊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1.4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1.5 经预检为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如对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应发给一次性口罩,并给患者佩戴。

2 传染病流程管理要求

2.1 门诊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2 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门诊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2.3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4 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及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3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

3.1 做好门诊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工作。及医院死亡病例登记工作。责任报告人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写报告。报告卡的填写必须使用兰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3.2 实行传染病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乡(镇)责任报告单位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实行网络直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网络报告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上代报。

4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及时准确报告疫情是传染病防控能力的重要体现。医院安排

专职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医院科室疫情监测网络及每日疫情报告制度,是在应急状态下保障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

5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定期监测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重视预防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以及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应当采取标准预防,制定传染病防护制度和分级防护措施,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使用空气清洁柜和紫外线照射净化和消毒空气。检查核对消毒用品储备和有效期,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登记和管理。

6 加强培训和模拟演练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多篇范文,共有820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多篇下载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