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思考【通用多篇】

发布时间:2024-01-10 02:30:3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新课标 新理念 新思考【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思考【通用多篇】

新思考 篇一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执政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执政原则。进入新时期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和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面向21世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立党、执政、兴国三者统一起来,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新探索。这些宝贵成果,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得到了全面、集中的体现。

与时俱进——共产党执政的精神状态

共产党执政的成败,取决于党能否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精神状态如何,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

与时俱进,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揭示了党始终坚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其涵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其精髓是,要具有永不停滞的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坚持、继承和丰富、发展的辩证统一。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把握好这一辩证关系,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我们的事业提供富于时代特征的强大思想武器,才能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夯实思想理论的基础。

追溯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党内部长期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的倾向,因而无力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苏共领导人又背离和抛弃马克思主义,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支持和纵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终于导致社会的大**,其丧权亡党就势在必然了。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也曾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党终究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有勇气、有能力重新恢复、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当今世界,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执政的共产党只有在密切关注和科学把握世界情况、本国情况和党的情况发展变化的历史方位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党的思想理论正确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也是符合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客观发展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执政的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创新内在地要求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这就是说,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坚决改变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发展——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

所谓发展,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一条根本经验。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我们党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如果共产党不能在发展方面大有作为,如果不能带领人民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加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先进性就难以体现,党的执政基础就难以稳固。因此,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解决前进中的所有问题,最终都要靠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样,发展必然成为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以沉重的代价换来的真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除了西方在政治思想上实行和平演变的外部原因外,一个根本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忽视了发展这个“最根本的因素”,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以致民众感受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转而羡慕西方的“繁荣富裕”。我们党在一段时期内,把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作为中心工作,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毅然把发展问题提到党的中心任务的地位,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20世纪90年代,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等严峻考验,我们国家稳如泰山,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当认识到,发展是分阶段的,不能脱离现实基础,企图一蹴而就,只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逐步达到预期目标。在我国,党中央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纲领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定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本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二是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三是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执政的坚固基础

古语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政权和政党,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先后失去政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失掉民心、脱离群众却是共同的、根本的。苏联解体期间,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以“苏共代表谁”做的社会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这说明苏共已不能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垮台实在是势所必然。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兴亡。特别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十分警惕党长期执政可能带来的影响,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脱离群众。近年来,党中央和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并告诫全党:我们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保证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个代表”的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从多方面强调了执政为民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

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同志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这要求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和掌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鉴于历史上由于法规、制度不健全而影响党群关系的教训,必须强调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共产党执政为民,“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利益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扎扎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对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暂时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同时,要坚决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现象。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党的作风方面的最突出的问题,成为严重损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既要加强党内监督,也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保证

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构建了系统的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新的理论体系。他一再提醒全党要认真借鉴其他国家执政党兴衰的历史教训:“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他反复告诫全党要认真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关键是在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就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宽广视野,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历史高度,深刻揭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定要用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国内外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整个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这是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用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进行理论、制度、体制创新,我们就能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落实从严治党方针,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管理和监督是关键。三管齐下,必能取得成效。首先要从严治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体现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体现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党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一定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其先进性也在发展。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我们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必须根据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十六大确定,我们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同时,要把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样必将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以上所述归结起来,就是共产党执政必须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共产党执政必须始终遵循的治党治国之道。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规律性,共产党执政也是如此。问题在于能否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一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苏联东欧共产党在执政多年后丧权亡党的惨痛教训,基于当代社会执政党建设的普遍规律,基于对时代特点、国内外形势、我们党自身建设经验、党的任务、党面临的挑战以及党自身状况的深入研究、透彻分析和科学总结,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作出的战略性思考。它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执政党建设实践,把执政党建设同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客观规律。作为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和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新思考 篇二

从外商独资企业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一、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党的建设在促进企业发展中不断得到加强1992年建立以来,在市委和开发区保税区工委的领导下,党委从外资企业的实际出发,把积极争取外商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作为着力点,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党的工作的组织体系,为加强党建工作提供了保证。一是进行思想渗透,不失时机地主动与外方进行沟通,向外商宣传建立党组织的目的和意义。在筹建时期,党委多次找到外方代表,主动沟通,坦诚交换意见,讲明在中建立党组织符合中国国情,也具有法律依据,外企党组织与外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党组织开展活动不仅不会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冲突,而且会促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使他们明白没有党的对外开放政策,就不会有总部来华投资,也就不会有(中国)电子有限在中国的高速发展。经过反复做工作,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得到了外商的认可,****年9月,在企业筹建的过程中同步建立了党支部。

二是坚持“三个公开”,用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感染外商。在开展党的工作中,党委始终坚持公开建立党的组织、公开党员的政治身份、公开党组织的活动,理直气壮的开展党的工作。教育和引导党员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的模范,做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的模范。党员用自己树立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外方的认可,特别是当外方高级管理人员惊喜地发现,的管理和技术骨干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时,对的党员表示折服,对党组织更加信任,为开展党的活动在时间、场地和资金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使外方对党建工作的态度出现了由当初不太理解到逐步理解,再到逐步接受和给与支持的过程。在****年党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企业对开展活动都尽量提供方便,甚至一些外方高级管理者都能够熟练地说出在当时中国最流行的两件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出党委党建工作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三是乘势而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的工作体系,不断壮大党的力量。党委抓住外方高层管理人员对党员高度认可的有利时机,采取措施壮大党员队伍。一方面,明确提出在招聘员工时同等条件下党员优先录用,近年来,在新招聘的员工中党员占到**%以上。另一方面,加大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委先后举办了26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每年都有30多名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在此基础上,党委本着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不断健全企业内部党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比较健全完备的党的工作体系和工作程序。从党政机关退休党务干部中择优聘任了一名党建工作联络员,明确工作职责,使党建各项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从市委党校聘任一名党建教授担任政治教导员,负责对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辅导,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适应党员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的工作体系,配好各级党组织书记,制定和完善党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健全规范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立足于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不断提高党组织在员工中的政治核心地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思想活跃,党员平均年龄33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党员比重占95%,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占绝大多数。针对这一特点,党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一点三为”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为企业发展创效益、为祖国经济赶超先进做贡献、为民族精神赢得荣誉的主旋律,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使党建工作较好地发挥出政治核心力、员工凝聚力和先进影响力。一是教育党员增强先进性意识,立足本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委以“每季一卷”(党员学习答卷)的形式,强化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教育党员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努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立足本岗,建功立业,实践党的宗旨。党委在党员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跟我来”、“看我的”模范带头作用竞赛活动,要求每名党员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发挥好示范作用;在言行上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在生产技术上虚心学习,精益求精;在执行制度上从严要求,率先垂范,努力以最高尚的思想品质、最佳的行为规范,塑造党员的良好形象。在****年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委注重把中央、市委和开发区保税区工委的要求部署与外资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创新先进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党委突出学习的重点,编写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手册》,发到每个党员,《党员手册》涵盖党员先进性教育承诺书、重点学习资料、党员学习答卷等,适应了外资企业党员工作紧张的实际,也保证了学习教育的效果。二是教育党员切实增强业务素质,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上作表率。党委把培养一支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近**%的党员担任了各级管理和技术领导工作。党委积极引导和教育党员虚心向外方技术人员学习;努力创造条件,推荐党员参加每年一期在海外举办的“中国强化管理培训班”和到大学进修;明确要求党员在培训中争一流成绩,学到真本领,掌握新技术,参加学习的党员在历年的培训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的肯定。党委注意加强党员的创新意识,号召他们积极参加组织的技术和管理攻关活动,在改善管理、改进工艺、提高效益方面做贡献,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引导党员积极参加“让客户完全满意”(TCS)活动,展示技术水平,为企业创效益,为党组织增光彩。在连续两年的全球大赛中,以党员为主要组织者的天津小组一举夺冠。美国总部的董事们都感到非常惊讶和钦佩。全体党员在业绩考核中都被评为良好和优秀,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教育党员踊跃参加企业文化建设,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做贡献。党委自觉认识到,在外资企业特殊的环境中,协调劳资关系,凝聚和谐氛围,确保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能,也是看家本领。为此,党委把创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贯穿始终的一项重点工作。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其基本理念就是“对人保持不变的尊重,操守完美”。党委教育党员带头参加企业文化建设,把党的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鼓励员工与主管之间面对面地沟通,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的倡议下,党员在“我建议”活动中想在前、走在先,发挥了骨干和带头作用。不少党员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受到外方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称赞。在党委的建议下,管理层都实行了开放式办公,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实现互相沟通的良性循环,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通过党组织和外方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与中国本土结合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三、探索创新适应外资企业实际的党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不断提高党的工作的政治核心力、员工凝聚力和先进影响力工作节奏快,管理严。党委在继承党建工作好传统、好做法的同时,坚持“六贴近”,即:贴近中央精神,贴近企业中心任务,贴近外企实际(厂情),贴近人性(以人为本),贴近时代(与时俱进),贴近天津发展,积极探索创新适应外企特点,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方式方法,增强了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一是把经常性教育与专题活动相结合,努力提高活动的实效。在经常性的活动中,党委坚持小型分散、业余灵活的原则,党支部活动通常利用工余午餐时间进行,党委会议也利用中午和下班后的时间进行。同时党委也不失时机地组织一些大型专题活动。每年“七一”,党委都要利用公休时间组织党员到西柏坡、延安等革命圣地开展特殊党日活动,每个党员交纳一次特殊党费,为希望学校爱心捐赠、慰问老红军等。组织党员参观“红岩魂——革命烈士斗争史展”和邓颖超纪念馆,使广大党员普遍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更加坚定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党委还利用“七一”党的生日有利时机,大力开展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大会活动,让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员先进性意识。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党委注重党的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在现代化的厂区、在展示发展概况走廊的显要位置开辟了“党委工作橱窗”,详细介绍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党的组织原则、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党组织和党员的风采,在企业中不断传播党的声音,在党员和员工中引起强烈反响。每年接待来参观的中外团组1**多个,“党委工作橱窗”以其特有的魅力向中外来宾展示了党组织的风采。宣传栏将先进党组织奖牌与其他奖牌悬挂在一起,成为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线。三是探索创新适应外资企业实际特点的党员民主参与模式,调动党员参与党的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每年年终,党委都要召开党的工作年度总结表彰会,会上,党委书记向全体党员作工作汇报,进行新发展党员宣誓,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有奖抢答,同时,党委将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列出并制作大型背板,由全体党员通过贴花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下一年度党委重点工作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这种方式很好的体现出党委对党员民主权利的尊重,也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参与党的活动的积极性,为促进党的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四是实施关爱行动,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去。党委坚持不懈地利用“家庭日”活动,把员工和他们的家属请到来,参加各种各样的游艺联欢活动,组织中外管理人员和员工家属交流座谈,介绍的发展前景,参观现代化的车间,营造和谐融洽的管理氛围。此外,党委还引导员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仅使党员和员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也向社会公众展示的良好形象。党委建立了对口扶贫地区,捐赠希望小学,慰问受灾困难群众,义务植树,无偿献血等活动。从1994年起,每年向“希望工程”捐款3**万人民币,至今已连续十二次向中国希望工程捐款,累计金额达****万元人民币,成为希望工程最大的单体捐助单位。截止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75所希望小学,9所希望网络学校、26个多媒体语音教室、希望书库和三辰影库,累计使15***名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0多名品学兼优的高中和大学“希望之星”学生得到了奖学金资助,9**多名教师接受了培训,使希望小学的教学水平达到了国内小学的同类质量要求,而且有3所“希望小学”被评为了全国模范小学。党委还发动每名党员义务捐款3**元,支援“希望工程”****年7月23日,党委组织全体党员赴井冈山举行以“承诺誓言永葆先进”为主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并为井冈山“希望小学”爱心捐赠10万元人民币。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很好的反响,也使党员和员工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从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年5月,党委组织全体党员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弘扬延安精神,慰问革命前辈”延安红色之旅,全体党员在宝塔山上重温了入党誓词,还听取了延安精神报告会,为延安八一敬老院老红军、老革命前辈进行捐赠,此次活动使党员们进一步感悟到“积极进取,不怕艰苦”的延安精神,进一步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增强了立足外企多做贡献的动力。

新思考 篇三

一、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核心素质

“素质”一般是指人在一定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修养而形成的内在特质,它是人从事一定活动必备的主体条件,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等等。在正常人身上,这些素质虽然都必不可少,但是由于社会阅历和个人修养不同,各方面素质又有强弱和大小之别,其中有一种素质居于主导地位,成为核心素质。

领导干部的素质是领导主体从事领导活动、履行领导职责必备的基本素养。它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不同时代的领导者都有与其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核心素质。

农业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和人的认识水平比较低,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比较慢。虽然劳动技能也在不断提高,生产工具也在逐步改进,但是速度和幅度不大;虽然社会也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但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改朝换代,新的统治者上台后,基本上仍然延续旧的经济方式和政治秩序。对于领导者(统治者)来说,由于社会变化的范围比较窄、节奏比较慢、压力比较小,前人和自己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领导(统治)经验十分宝贵,凭这些经验就能够实现有效的领导(统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经济时代的领导者是经验型领导者。

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生产实现了工业化和技术化。这一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规模生产复制产品。一项新的科学技术产生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即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一般说来,由于知识更新和技术改进速度较慢,一个新的产品一旦投入批量生产,就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更新的产品进入批量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者的责任,就是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劳动生产率。与之相适应,由于社会生活的集中统一性和齐一性,政治领导者和文化领导者的主要责任是利用自己学到的管理知识和特有权力进行社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经济时代的领导者是管理型领导者。

新世纪,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不断创新: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创新。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世纪需要创新型领导者。领导者固然什么时候都应该有创新能力,但在新的世纪和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和首要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创新。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跳动脉搏,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把改革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此外,领导干部之所以应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在于他们不仅仅是一般创新者,还是创新的领导者。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才能容忍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带头创新和推动创新,担负起时代和事业赋予自己的领导责任。

从领导干部素质本身的构成来看,在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素质整体中,创新能力将成为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单纯的“有知识”、“会管理”、“能力强”等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不是有效领导的关键。“有知识”还要会创新,不能创新,知识再多也没有意义;“会管理”也要会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能力”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会创新、不善创新,不能说是“能力强”。在不断发展变革的新世纪,开拓创新能力是领导者的首要素质,也是一流领导者与一般领导者的最重要区别。

二、领导干部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最高形式,它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创造新成果的能力,它是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深邃的洞察能力、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开拓创造能力等等。创新,就是这些能力综合运用的结果。创新能力是以一定素质为基础的,领导干部从事创新活动,至少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换句话说,领导干部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创新能力。

1.健康的个性和独立性。个性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由于生理素质和生活经历的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独立性是指主体具有自主性,在思考和行动时能够自由做出决定,不受他人的干扰和支配。创新与个性和独立性密切相关。因为创新虽然是社会和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最初的创新总是由个别人做出的,需要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如果个人受制于人,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不能独立思考和“标新立异”,只能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思考和行动,就不可能有创新。

当然,这里的个性不是指怪僻、任性和故意同别人唱反调,独立性也不是指处于与世隔绝的孤立封闭状态。如果领导干部将自己孤立于群众之外,不接触社会,不参加实践,不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关起门来搞创新,必然是闭门造车。即使有所谓“创新”,也难以合乎实际和推动实践发展。保持个性和独立性与走群众路线是不矛盾的。领导干部只有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才能不断创新。

2.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不存在离开知识的创新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没有某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能力。创新是建立在既有认识成果(知识)基础上的。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材料、基础和背景。知识越多,经验(经验广义上也是知识)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缺乏最基本的知识,不可能有创新。在知识经济社会,人类的知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爆炸性地积累和增长,另一方面又在急剧地更新和老化。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四年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受用终生,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过时和老化。知识经济时代则不然,如果以现在公认的知识半衰期6年计算,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其四年所学知识可能有30%已经老化。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不再学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和无能无用的人,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领导干部只有站在时代前列,善于学习和不断学习,掌握所需要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否则,就会被不断变化的时代所淘汰。

3.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一种敢为人先、不断进取、求新求异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它们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才能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才能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运用新思路去思考问题,不断创新;才会自觉地把国家政策和上级指示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创新。有的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不曾有丝毫创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当然,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不一定就能创新。要创新,还必须借助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创造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求异性思维,它不满足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不乐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求异求新中发现新的思想火花,发现改变现状的契机和机遇;创新思维又是整合性思维,它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新的组合、迁移和应用,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创新思维还是联想性思维,通过横向联想、纵向联想、逆向联想、超时空联想等多种形式,加以引伸或移植,产生新的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领导干部要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推动实践创新,就要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4.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创新是对传统的否定。如果把传统视为绝对完善和神圣不可违反的东西,不敢越雷池半步,那就永远不会有创新。传统有两类,一类是合时宜的、有益的传统,一类是不合时宜的、有害的传统。领导干部既要乐于接受和继承有益的传统,也要敢于否定过时的传统。在现实中,传统往往是与权威、上级、书本、原理、原则、经验等等联系在一起的。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做到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里的“怀疑”,不是怀疑主义,而是遇事问个为什么,不盲目相信和崇拜;这里的“批判”,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指对对象采取分析的态度。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上级,珍视经验,依靠专家,但又不迷信他们。当这些东西与实践发生矛盾时,他们会自觉地抛弃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习惯,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因而能经常创造出新的成果。

同时,创新又是对现实的超越。“现实”即当下的客观实际。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来说,客观实际是第一性的,人们的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超越实际的条件和可能。但是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为了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不断把社会推向前进,就应该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满足于现实和既有的结论。否则,就不可能创新。

创新还必须有自我否定精神。创新不但要敢于否定他人,而且要勇于否定自己过去的认识和经验,特别是那些在工作中做出重要成绩的领导者。现实中不乏这样的领导干部,新到一个岗位后,为了打开局面,一般能够推陈出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一旦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陶醉于这些成功经验之中,走不出自己设定的框框,因而很难继续创新。

创新还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要创造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达到新境界,就必须进行探索。而探索是要冒风险的,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尤其是领导干部,创新不成功,不但会造成一定损失,而且还有可能丢掉乌纱帽。因此,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有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敢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四平八稳,是不会创新的。

5.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就范围和社会影响而言,创新分为局部性创新和全局性创新、战术性创新和战略性创新。全局性和战略性创新是根本性创新,离不开对全局的观察、了解和把握。只有站在全局高度,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进行全局性战略创新。

领导干部的创新主要是战略性创新。领导者不同于一般科技人员和普通劳动者,更不同于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是管全局的,其主要职责是对全局的运转和发展进行战略谋划,提出发展的大思路,制定相应的政策、策略和措施。因而尤其需要培养训练驾驭全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洞察全局、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的能力,运筹帷幄、驾驭全局的宏观指导能力,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高瞻远瞩的预见能力,发现、把握、利用机遇的能力,以四两拨千斤、用重点局部推动全局的能力等等。

三、为领导干部培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机制

任何创新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要使领导干部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和争相创新,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一套有利创新的社会机制。

1.创新激励机制。人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一旦发挥出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但是它也像自然资源一样,不开发利用和善待保护,不会自己发挥作用。因此,只有营造一个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追求创新、个个争相创新的开拓创新局面,推动社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就领导干部而言,最大的创新激励不是金钱,不是荣誉,而是科学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要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政绩考核制度和任人唯贤的选拔任免制度,把开拓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和任免干部的重要标准,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机制。对于那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业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提拔任用;对那些因循守旧、照抄照搬、不思进取、政绩平平的人,不但不能委以重任,而且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激励创新的社会机制,引导领导干部不断进行创新。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课标 新理念 新思考【通用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新课标 新理念 新思考【通用多篇】范文,共有1571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思考【通用多篇】下载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思考【通用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