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鹿和狼的故事》【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4-01-17 08:00:1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鹿和狼的故事》【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鹿和狼的故事》【精品多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鹿和狼的故事》【优秀7篇】。

《鹿和狼的故事》 篇一

课前准备:

自由结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6~8人为一组,搜集有关鹿和狼这两种动物的资料;对“食物链的奥秘”这一课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错在哪里?理解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揭示的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相互关系的道理;为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作出自己的贡献。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研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的价值评价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鹿和狼的故事。

2.同学们已经积累了许多鹿和狼的资料,下面请大家把你积累到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同学们根据课前积累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介绍这两种动物。)

3.刚才的众多资料表明,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恶残忍的动物,鹿是一种温顺善良的动物,同学们,在同一个森林里,你们希望狼多一些好呢?还是鹿多一些好?

4.每组发一本记录本。

5.讲形形式式的生物链故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鹿和狼的故事》。(齐读一遍)

二、对比朗读,初步感知。

1.森林之美

(过渡)我们今天的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20世纪初叶,这是一片树木茂盛、充满生机的森林。想看一下吗?

出示图画。多美的一片森林啊!课文是这样描写它的。(出示文字)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1)请同学们自己把这段课文读一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把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森林之灾

(过渡)读得真好,可惜25年以后,凯巴伯森林就不再是这样生机勃勃,松杉葱郁了。请看(出示图片)。

(1)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怎样的森林?

(2)课文是这样描写它的。(出示文字)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林吃光了就啃小树,小树吃光了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3)请同学们自己读这段文字。

(4)从这段话中,我们又读懂些什么?

(5)我们应该为这片森林感到惋惜,让我们带着无比惋惜之情来读好这段话。

三、快读课文,引导质疑。

(过渡)学到这儿,大家有什么问题吗?(请2~3个学生回答。)

1.请大家读课文,通过读书,我们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要是能够在读书后产生更多的问题,那还要好!

2.学生提问。

四、归纳问题,指导学法。

(过渡)同学们刚才读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真好!你们最希望谁帮助解决?(自己)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有志气!

1.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读课文,查资料,画出重要的语句;讨论,交流,体会。)屏幕出示。研究方法:读课文,查资料;讨论,交流,体会。

2.老师归纳了大家的问题,请看问题:

屏幕出示:

1)凯巴伯森林为什么会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内面目全非?

2)罗斯福制订的消灭狼的政策对不对?为什么?

3)

4)自然界中还有类似的故事吗?

5)本课中“鹿和狼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3.请各个学习小组任意选取一至两个问题,利用“读课文,查资料,画出重要的句子;讨论,交流,体会”的方法研究这些问题。

4.要研究这些问题,光凭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在课前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材料袋,里面有许多资料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

五、分工研究,交流成果。

1.好,接下来我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研究我们的问题。(学生研究问题)

2.指导写发言稿。刚才大家研究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展示研究成果,请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演讲提纲,我们根据这份提纲发言。提纲要写出三个要点:

(1)本组研究了什么问题?

(2)你们小组的观点是什么?

(3)理由是什么?

(以上问题屏幕出示。)

(过渡)小组内可以分工合作,每人写出一方面的提纲,然后汇总。

3.学生写发言稿,教师巡视。

4.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5.总结。自然界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必须尊重这种相互关系。

六、作业超市。

1.把“鹿和狼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演讲:以“不能破坏野生动物的食物链”为课题,写成演讲稿,利用晨会课的时间,到各班进行演讲。

3.小课题研究:

(1)生物界的食物链研究

(2)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把搜集到的资料布置成板面,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野生动物。

《鹿和狼的故事》 篇二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

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导题: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板书:

二、对比质疑 确定支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

看着这两幅画面,听着老师的讲解,把你内心最想知道的说出来。

(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

三、自读自悟 辐射全文

1、初读,要求:

自读课文,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读到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好吗?

2、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小组成员分享。

四、汇报交流 旋转球体

1、读着读着,你知道些什么?

重点指导:

(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出示第4小节中的语句)

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那个语句读出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

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出示第六小节)

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

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请再仔细回读课文,特别要重读第7节,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阐述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罗斯福您错在哪儿?

五、深究课文 突出心轴

1、精读第8、9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现在老师是美国某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4、课外延伸:你还知道什么故事或看到课外读物,说明人类应维护生态平衡?

六、延趣拓展 升华主旨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

《鹿和狼的故事》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收获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复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四、深入学习

1.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

2.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样?

3.扩展

(1)结合《蛇与庄稼》的故事,理解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观点。

(2)读《塞翁失马》的故事,明白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3)像这样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还有很多,请你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为了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导入  新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然后告诉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请先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然后交流自学收获。在充分阅读,熟悉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后,结合《蛇与庄稼》和《塞翁失马》的故事进行适当扩展,加深体会。

探究活动

兔子吃青菜

树上拴着一只狗,绳子长十米。离树九米远的地方有一筐青菜。有只白兔想吃青菜,可是一到那里,狗就跑去咬它。只不过,聪明的兔子还是吃到了青菜。你想:白兔想了什么办法让狗吃不到它?

答案:

白兔逼着狗围着树来追它。这样,绳子一圈一圈地绕在树上,白兔就可以吃到青菜了。

《鹿和狼的故事》 篇四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明白罗斯福之所以作出错误决定的原因。

【教学难点 】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生:收集有关狼的资料。

师:CAI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导入

1、(出示CAI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请看大屏幕!

2、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

3、羊和狼分别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羊:温顺、善良。狼:凶残、狡猾。)

4、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6、大屏幕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课件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从书中发现的知识。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CAI课件展示: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CAI课件展示: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大屏幕展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大屏幕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3、出示CAI课件,拓展知识。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 “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看看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例子吗?让人们重新认识一下它们。

安县界牌小学:周龙

《鹿和狼的故事》 篇五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葱郁(cōng zōng)   凶恶(è wù)

猎捕(bǔ pǔ)       疾病(jí jī)

承载(zài zǎi)       几乎(jǐ jī)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 “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附: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篇六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而又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三、教学内容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 》是小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文章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狼和鹿的故事。第二部分讲鹿和狼与森林的关系。第三部分讲人们对狼与鹿的认识同现实相悖,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本单元课文训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让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自己学懂文章。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掌握新词:繁殖、狩猎、锐减、相悖、乃至、一命呜呼、难逃厄运、面目全非、罪魁祸首、苟延残喘。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2、语言技能目标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分析

1、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及资料。)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这些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边出示课件,并配上恐怖的叫声),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吗?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2、板书题目,齐读。

【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并设计悬念“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你认为好的和不懂的词语划下来,弄懂词义,并写在积累本上。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习题1的自学效果。(投影出示: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②四字词的积累。)

3、检查习题2的自学效果: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故事的。

4、请同学简单复述这个故事。

5、学生就思想内容质疑,将重点的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扫清字词的障碍,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1、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

①老师将“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用描绘性的语言进行渲染,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②老师出示几幅充满生机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

③在想象、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的自然。

2、被摧毁后的森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①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说话:美丽的鹿在嬉戏,生活在天堂里。)

②(播放凌乱的枪声及凄厉的叫声。)同学们,当我们睁开眼睛,25年过去了,凯巴伯森林已变成这番模样(出示图片),

③指导朗读课文中描述森林的句子。

【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采用悟读、想象、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语言文字后面蕴含的思想内容,】

④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苟延残喘的鹿了吗?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出示画面)!

3、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绿色会消退,疾病会蔓延,温馨的家园早已不复存在,灾难是怎样降临的?同学们,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出示罗斯福的资料)就是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

(出示问题: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与伙伴们交流。)

4、学生分组学习。

【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5、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子。

①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

②得到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

③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

④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句子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1、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罗斯福所愿意的,现在他想听听大家的建议。鹿、狼还有明白真相的你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出示课件:鹿 、狼 、我 对罗斯福说……)

【读书,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和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

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归纳出道理,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个道理是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出来的)。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创设情境多读课文。

(1)、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

( 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响亮地读给大家听。(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谈自己的看法,以本为本,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和读书中得到充实和提高。】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那么多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简单破坏,不要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引狼入室――

(出示美国政府 “引狼入室”计划。)

2、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让凯巴伯森林万古长青,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3、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蛇与庄稼)

【让学生相互分享收集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短文《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作为课内教学的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4、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八、课堂练习

1、找出文中含有死的意思的词语,并另找几个积累。

如:暴尸荒野  上西天   下地狱……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九、作业安排        (配练本课练习题)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生态平衡相关知识和事例

十一、自我问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 篇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

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睁开眼吧,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1 森林鹿小鸟)(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猎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

狼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进行说话练习和想像训练)

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间( )

( )的小鸟在( )

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森林狼鹿)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不能把狼消灭掉?为什么?(师小结)

6.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把我们看到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森林外面的人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7.刚才两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以下面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吗?老师这儿有头饰,谁有信心上来试一试,请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师把这些头饰奖给你们,下面再请你们说一说,听了故事看了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天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鹿和狼的故事》【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鹿和狼的故事》【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096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鹿和狼的故事》【精品多篇】下载
《鹿和狼的故事》【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