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从招聘到离职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6-08-19 06:07:4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从离职看招聘

<员工跳槽理由大盘点>

1、薪资不到位

穷则思变,这也许是跳槽者使用最多的一条理由。 “老板不加薪,自己加”的想法,已经深深植入那些实力派白领的头脑。如果新工作的薪水比现在的公司高,又具挑战感,或者有发展晋升空间等 等,那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2、工作环境、文化不尽人意

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相信这个公司也 好不到哪里去。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非常注重企业文化氛围的创建,树立“公司=家” 的概念,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其员工,定能在其中得到许多培训机会,发展空间较大。

3、得不到晋升,没有发展空间

在 单位感受压抑,无法发挥你的优势,不被重视,发展、晋升空间小,这些对于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太失意了。他们更倾向于找一个可以施展拳 脚,至少有晋升可 能的公司。也许并不在乎它是不是大型企业或外企,只要它能给予你足够的发挥余地和发展空间,使你得到事业成功的满足感。

4、和上司不和

如 果你的上司刚愎自用、对人不对事、太过情绪化、利用员工、厚此薄彼,你真的很想跟他狠狠吵上一架,然后挥一挥衣袖,说一声再见。那你就不 要再去忍受他了, 因为他自私。所以在他手下干活,总是很辛苦,很紧张,很劳心。炒老板的鱿鱼,未尝不是一种解脱的方法。所以老板的为人,很容易影响一个员 工的去留。

5、人际关系差

没有同事愿意搭理你,工作上没有协助性,总有人 打小报告,感觉到处都有眼睛监视着你。同事之间温度冷漠,这些也可能造成你决定离开这个团队。

6、工作内容不合理性

不合理的超时工作,不合理的工资待遇,不合理的 休假制度等。

7、非自愿性的离职

比如,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有倒闭的可能性。或者 公司裁员、合并,使得员工不得不再另找出路,否则一损俱损。

8、个人因素

越 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晚婚晚育,希望延长自己的事业线。事业家庭两不误,似乎很难。如果你选择把重心放在家庭上,那你怎么兼顾得了繁忙且没有时间 规律的工作, 你还能继续胜任东奔西跑的销售、客户等性质的工作吗?也许你以前做得挺出色的,而到时也许你已力不从心。这也是员工选择离职的原因之一。

第二篇:从员工离职看企业如何招聘)

从员工离职看企业如何招聘

热度 2已有 36 次阅读 2014-8-10 17:12

李是一个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有着多家大型快速消费品企业的物流管理经验。而且业绩突出,在业内享有盛名。

a公司是一家2014年10月注册成立的快速消费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由于产品独特,一投入市场,便有大批定单蜂拥而至。2014年入夏以来,随着业务量的激增,物流运转不够顺畅,物流成本不断增加,效率大打折扣,一些经销商的不满情绪渐增。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迫切需要一位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此时,恰逢想换换工作环境和希望接受挑战的小李前来应聘,人力资源部经理久闻小李大名,见机会难得,直接上报总裁。总裁求贤若渴,亲自上阵面试,经过交谈发现小李确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物流管理人才,于是当场拍板,让小李次日上班,担任物流部经理

人力资源部经理和总裁如释重负。但是,三个星期以后,二人都意外地收到小李的辞呈。经过多方面了解,人力资源部经理弄清了小李离职的原因:(一)思想活跃、喜欢创新和挑战的小李与保守稳重的直接上级——生产副总多次因意见不统一而发生冲突;(二)小李在a公司物流部面对一群“素质不高”的同事,经常产生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感;(三)小李无法适应一个各项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混乱的企业,认为在这样的企业,自己的能力无从施展小李的闪电离职令人深思。究其原因,根源在于a公司的招聘失误。对这一失误的集中概括就是:公司只是急于聘到优秀的人才,而没有考虑要聘合适的人才以及怎样去聘合适的人才

具体表现在:

(一)从总体上说,失误在一个“急”字

a公司急于聘到能人,导致招聘过于仓促,企业与拟聘人才双方缺乏深入了解。当公司一碰到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小李,人力资源部经理和总裁就犯了同一个错误:只看到小李的物流管理能力,而没有考察其能力在本公司到底能发挥多少作用。任何人能力的发挥都是需要条件的, a公司至少没有考虑以下问题:小李习以为常的或者说小李能承受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本公司现在是否具备,小李能适应一个刚刚成立、尚在起步中的企业吗?从小李的角度来讲,他想换换工作环境和接受新的挑战,对 a公司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也没有考虑自己能否适应。

(二)招聘策略失误。人才与组织不匹配

这是造成小李闪电离职的最主要原因。a公司招聘策略上的失误集中反映在只关注人岗匹配,而没有考察人与组织的匹配问题。人岗匹配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处于初创期的a公司来说,人与组织的匹配问题更重要。而a公司不但没有在追求人与组织的高度匹配上下功夫,反而根本没有考虑这一问题。

表现在:

1.没有考察个人与团队的融合程度。a公司的招聘没有考虑小李的风格是否与主管以及拟任职团队的特性相匹配。在a公司,小李的直接上级是一个保守稳重的人,而小李是一个喜欢挑战和思想活跃的人,二者的个性和行为风格迥异,所以双方配合发生冲突也在预料之中。另外,a公司物流部现有的工作人员观念相对陈旧、素质不高,而刚刚上任的经理小李却是一个观念超前、能力优异的人,小李“曲高和寡”的孤独感由此而生。

2.没有考察个人对企业现状的适应程度。小李业务能力强,业绩佳,但未必是a公司拟聘的最佳人选。因为小李的工作经历都是在大型快速消费品企业工作,相对来说,大型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比较成熟和完善,小李也因此而养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和行事作风,甚至是思考问题的方式。而a公司成立不久,各方面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还不规范,小李能否适应确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招聘准备不足

表现在:

1.没有明确的选人标准。在a公司无论是人力资源部,还是公司总裁,都急于招聘一个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而对于具体招聘一个什么样的物流管理人才却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在招聘过程中只关注小李的能力和业绩,以至于仓促做出录用决策。

人才评价方法和工具缺失。在a公司的整个招聘过程中,各种判断和决策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几乎是一种“跟着感觉走”的情况。a公司对于小李的评价只有公司总裁的主观感知,而缺乏科学依据。比如,没有对小李的个性特征做出评价,同时也没有对小李的胜任特征、适应能力、价值观念等做出科学的判断。

(四)招聘流程上失误

a公司没有考虑怎样合适地去聘人的问题。招聘流程上的失误为小李的离职埋下了伏笔。比如,在招聘小李的过程中,只有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公司总裁面试,而真正的用人单位,也就是小李的直线上级——生产副总没有参加与招聘,也没有征求他任何意见。这一关键人物在招聘过程中的缺失,是导致小李闪电离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实现成功招聘应注意的问题

小李离职事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招聘的最大挑战不在于聘到人才,而在于聘到合适的人才,而且要合适地去招聘人才。具体而言,实现成功招聘应注意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制定合理的招聘策略。招聘策略应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定。一般说来,在企业发展初期,招聘策略应寻求与组织高度匹配的员工。因为处在这个时期的组织,特别强调凝聚力和协作精神。而个性、价值观和态度一致的员工更易形成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成长期的企业在选聘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人岗匹配外,更应考察:(1)拟聘人员的风格是否与主管相匹配;(2)人才的个性特点是否与拟任职团队特性相匹配;(3)拟聘人员能否适应企业现状;(4)拟聘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及其价值观是否与企业匹配等。

其次,进行充分的招聘准备。这些准备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选人标准。企业在招聘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如(公司的文化、拟任职团队的特性等)确定拟聘人员的胜任特征(competency),比如,需要具备的技术知识、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及个性特征等。甚至可以细化到学历、年龄、专业经验、业绩、性格气质、家庭情况、薪酬水平等。只有达到预定标准的应聘者才是合适的人才,才是企业积极招聘的对象。第二,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有效运用。可以通过自传数据、人格测试、能力测试、兴趣测验、面谈及情境模拟等多种工具和手段对拟聘人才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录用。合适的人才评价方法和工具可以为成功招聘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招聘者所做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企业招聘到真正合适的人才

(二)合适地去聘人首先,要讲究效率,避免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必须让企业和应聘者彼此深入了解,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和选择。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招聘流程,并按流程“分步走”,一步都不能少。在招聘过程中,必须由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拍板定案,或者至少必须让用人部门负责人参与面试并发表意见,因为只有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最了解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也只有他最清楚要聘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最能贯彻自己的工作思路、最合乎团队工作的氛围。总之,成功的招聘需要通过控制招聘过程,来达到良好的招聘绩效,从而避免在招聘过程中埋下人员离职的伏笔。

第三篇:从员工离职看企业如何招聘

从员工离职看企业如何成功招聘

案例:他为何闪电离职

小李是一个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有着多家大型快速消费品企业的物流管理经验,而且业绩突出,在业内享有盛名。

a公司是一家2014年10月注册成立的快速消费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由于产品独特,一投入市场,便有大批定单蜂拥而至。2014年入夏以来,随着业务量的激增,物流运转不够顺畅,物流成本不断增加,效率大打折扣,一些经销商的不满情绪渐增。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迫切需要一位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此时,恰逢想换换工作环境和希望接受挑战的小李前来应聘,人力资源部经理久闻小李大名,见机会难得,直接上报总栽。总裁求贤若渴,亲自上阵面试,经过交谈发现小李确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物流管理人才,于是当场拍板,让小李次日上班,担任物流部经理。但是,三个星期以后,小李突然辞职。经过多方面了解,人力资源部经理弄清了小李离职的原因:(一)思想活跃、喜欢创新和挑战的小李与保守稳重的直接上级——生产副总多次因意见不统一而发生冲突;(二)小李在a公司的物流部面对一群“素质不高”的同事,经常产生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感;(三)小李无法适应一个各项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混乱的企业,认为在这样的企业,自己的能力无从施展。

案例分析

小李的闪电离职令人深思。究其原因,根源在于a公司的招聘失误。对这一失误的集中概括就是:公司只是急于聘到优秀的人才,而没有考虑要聘合适的人才以及怎样去聘合适的人才。具体表现在:

(一)从总体上说,失误在一个“急”字

a公司急于聘到能人,导致招聘过于仓促,企业与拟聘人才双方缺乏深入了解,只看到小李的物流管理能力,而没有考察其能力在本公司到底能发挥多少作用。任何人能力的发挥都是需要条件的,a公司至少没有考虑以下问题:小李习以为常的或者说小李能承受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本公司现在是否具备,小李能适应一个刚刚成立、尚在起步中的企业吗?从小李的角度来讲,他想换换工作环境和接受新的挑战,对a公司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也没有考虑自己能否适应。

(二)招聘策略失误,人才与组织不匹配

这是造成小李闪电离职的最主要原因。a公司招聘策略上的失误集中反映在只关注人岗匹配,而没有考察人与组织的匹配问题。人岗匹配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处于初创期的a公司来说,人与组织的匹配问题更重要。而a公司不但没有在追求人与组织的高度匹配上下功夫,反而根本没有考虑这一问题。表现在:

1. 没有考察个人与团队的融合程度。a公司的招聘没有考虑小李的风格是否与主管以及拟任职团队的特性相匹配。在a公司,小李的直接上级是一个保守稳重的人,而小李是一个喜欢挑战和思想活跃的人,二者的个性和行为风格迥异,所以双方配合发生冲突也在预料之中。另外,a公司物流部现有的工

作人员观念相对陈旧、素质不高,而刚刚上任的经理小李却是一个观念超前、能力优异的人,小李“曲高和寡”孤独感由此而生。

2. 没有考察个人对企业现状的适应程度。小李业务能力强,业绩佳,但未必是a公司拟聘的最佳人选。因为小李的工作经历都是在大型快速消费品企业工作,相对来说,大型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比较成熟和完善,小李也因此而养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和行事作风,甚至是思考问题的方式。而a公司成立不久,各方面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还不规范,小李能否适应确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招聘准备不足

表现在:

1. 没有明确的选人标准。a公司急于招聘一个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而对于具体招聘一个什么样的物流管理人才却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在招聘过程中只关注小李的能力和业绩,以至于仓促做出录用决策。

2. 人才评价方法和工具缺失。在a公司的整个招聘过程中,各种判断和决策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几乎是一种“跟着感觉走”的情况,缺乏科学依据。比如,没有对小李的个性特征做出评价,同时也没有对小李的胜任特征、适应能力、价值观念等做出科学的判断。

(四)招聘流程上失误

a公司没有考虑怎样合适地去聘人的问题。招聘流程上的失误为小李的离职埋下了伏笔。比如,在招聘小李的过程中,只有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公司总裁面试,而真正的用人部门,也就是小李的直线上级——生产副总没有参加与招

聘,也没有征求他任何意见。这一关键人物在招聘过程中的缺失,是导致小李闪电离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实现成功招聘应注意的问题

小李离职事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招聘的最大挑战不在于聘到人才,而在于聘到合适的人才,而且要合适地去招聘人才。具体而言,实现成功招聘应注意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聘到合适的人

首先,制定合理的招聘策略。招聘策略应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定。一般来说,在企业发展初期,招聘策略应寻求与组织高度匹配的员工。因为处在这个时期的组织,特别强调凝聚力和协作精神。而个性、价值观和态度一致的员工更易形成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成长期的企业在选聘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人岗匹配外,更应考察:(1)拟聘人员的风格是否与主管相匹配;(2)人才的个性特点是否与拟任职团队特性相匹配;(3)拟聘人员能否适应企业现状;(4)拟聘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及其价值是否与企业匹配等。

其次,进行充分的招聘准备。这些准备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选人标准。企业在招聘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如(公司的文化、拟任职团队的特性等)确定拟聘人员的胜任特征(competency),比如,需要具备的技术知识、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及个性特征等。甚至可以细化到学历、年龄、专业经验、业绩、性格气质、家庭情况、薪酬水平等。只有达到预定标准的应聘者才是合适的人才,才是企业积极招聘

的对象。第二,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有效运用。可以通过自传数据、人格测试、能力测试、兴趣测验、面谈及情境模拟等多种工具和手段对拟聘人才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录用。合适的人才评价方法和工具可以为成功招聘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招聘者所做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企业招聘到真正合适的人才。

(二)合适地去聘人

首先,要讲究效率,避免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必须让企业和应聘者彼此深入了解,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和选择。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招聘流程,并按流程“分步走”,一步都不能少。在招聘过程中,必须由用人的负责人拍板定案,或者至少必须让用人部门负责人参与面试并发表意见,因为只有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最了解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也只有他最清楚要聘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最能贯彻自己的工作思路、最合乎团队工作的氛围。总之,成功的招聘需要通过控制招聘过程,来达到良好的招聘绩效,从而避免在招聘过程中埋下人员离职的伏笔。

第四篇:离职与招聘

离职与招聘

每年有如春运的定律一般,拥有地球上最多的哺乳类动物的地区,开始为了职场与生计,在各省县市辗转停留。除了市场销售的调研与开发人员之外,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期间,最忙碌的就是hr的人员了。春节前后总是有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朋友不断的向我提出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农历年后离职这么高?』、『为什么留不住骨干人才?』。其实这两个问题都反映出一个事实:『企业的hr机制中,缺乏员工愿意留下来的认同感』。试想:谁会愿意离开一个已经熟悉且投入时间精力的舞台?谁会甘心在同事的在赞赏与主管的鼓掌声中却倏地『华丽的转身』?很多主管、老板看到员工离职,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员工『背叛』了企业,『辜负』了公司的培育,却很少会去反省『员工离职的动机』、『hr的内外环境危机』。

一、年终症候群

曾经在无数次的基层员工辅导访谈中,都会发现一个共通的现象,很多的员工都会以这样表的语言来达出对于主管或者公司的期待:『希望今年年终奖金多一些,回家过个好年』、『主管这么对我也没关系,反正领完年终就闪人』、『好死不如赖活,赖活等到尾牙过』。解读这些言词,不难理解其实员工内心的期盼,就是期待在辛苦了一年之后,在年底至少能有好一些的薪酬报偿。但是根据2014(太智联合、前程无忧)、2014两年的年终奖金调查,除了国企、垄断型大型企业外(如金融、房产、钢铁金属),民营企业一般员工都是在0.5~1.5月薪(基本薪资非全薪),主管职务在1~2.5月薪,高阶主管市场平均也大概在3月左右。以上这些数据,其实并不是非常具有『诱惑』员工留下的效应。因为若有跳槽机会,通常新的职位薪资的上浮程度约为原薪酬的30%~50%,换算一下就不难理解员工『薪事谁人知』的思考逻辑。

二、求职大头症

有人离职,就会有人上门应聘。hr负责招聘的人员会发现(如果他留在公司够久),即便是相同的职位,在每一年的应征人员口中,薪资也是逐年上翻的。但是在职场上的应征者却出现『年龄小、学历高、经验少』的状况。当然也有部份是属于『高年资、高学历、高薪资』三高的群组。但是不管如何,招聘人员对于应征者的薪资要求总是多少会出现一些困扰。原因就在于『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薪资市场水平的落差』。而所谓的『市场薪资水平』往往不是企业决定的,它是取决于gdp、ppi等等经济消费与企业生产变动指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但是也不难理解。有些人愿意接受低一些的薪资,是因为在职场上没得选择,暂时图个温饱。有些人在职场上有竞争实力(如学历、年资经验),就会为了追求高一些的生活品质(如购屋、购车、休闲旅游),所以选择了跳槽。如果企业的薪酬配套无法满足求职者的需求,留人就是个『难』字。因为这两种求职者,总是避免不了『骑驴找马』的心态。

三、hr策略

(一)检视企业的薪酬资源,用在关键岗位上,善用你的红萝卜。

企业的运转关键,几乎集中于在少数的关键岗位上。『关键岗位』的定义,在企业不同发展的阶段也会也所差异。例如:新兴起步的企业,主要靠销售与生产单位。销售职类以及生产职类的岗位轻重也是有区分的,正所谓『重中有重,轻中有轻』。所以hr单位必须解企业的营运发展状态,将资源放在需要『留人、培育』的对象身上。

(二)铁打将军流水兵,把驴变成马。

企业中的主管职务通常都是属于『高年资、高学历、高薪资』的三高人群。因为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沈淀,必须换来在组织中一定程度的贡献度。所以相较于基层员工(作业员、事务员)的重要性自然要高出很多。但是相同的也是『高离职风险、高管理障碍、高工作压力』的三高对象。根据笔者多年实务经验,因主管的管理风格、

脾气与个性而离职者,占离职原因前三名。不难看出是有较多的主管们让兵变成『流水』。也有因为部份主管的离职跳槽,造成企业在营运方面的困扰,尤其是销售与生产的主管。在这方面的hr重点,就在于如何造就一个代理性强的人才梯队、充分沟通的平台以及领导统御的合理文化。当然~也不要忽视了可能变成将军的兵。

(三)员工职涯发展与绩效薪酬

如果hr有能力去规划并落实执行,让员工可以直接面向自己的未来,清楚自己阶段性挑战目标,相信员工会很乐意与公司一起成长。例如某台资集团(快速消费品牌)在用人方面,就是以『低工资、高奖金』、『低学历、高职位』的战略,换取关键岗位的稳定性。经理级别以上主管,平均在职年资8年,72%以上的主任阶层晋升到经理级别,平均约3年左右,晋升到处级主管,平均约6.5年。但是年终奖金始终平均2个月平均月薪资。但在此期间集团也投入大量在职培训资源,因而得以在集团二次转型的阶段,充分稳定了组织的运转能量。

企业要减少招聘,就先想好如何留下人才。这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而是源自於企业如何运转人力资源。招聘找人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运用评测系统、工具,筛选出愿意接受岗位挑战、认同企业管理与文化,这是hr首先要去思考的问题。打从这个员工入职之日开始,hr如何运转员工的职涯发展与绩效考核机制,并且配套相应的薪酬条件,让员工自己愿意在企业组织发展中不断的一起同步跳跃,越跳越高兴、越来越兴奋且充满期待。

王锦华写於2014.02.18 新春开工首日

第五篇:如何面对离职人员的招聘

透过离职原因的迷雾考察求职者

求职者离职原因多种多样,不同的离职原因反馈的信息各不相同,通过这些原因可以考察求职者的性格特征、人际关系、业绩状况、职业目标等情况,从而为单位招聘录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根据求职者的个人意愿将离职原因分为被动性离职、主动性离职两大类,每个大类又分别细分为不同的小类别。本文通过对求职者的离职原因分析,给出不同求职者的录用参考建议。

一、被动性离职

被动性离职是指组织采取辞退、合同到期不续签、组织倒闭或岗位取消、裁员等方式迫使求职者不得不离开组织的行为。被动性离职的特点是离职非求职者个人意愿,是被动的。根据离职原因不同,被动性离职可分为以下几种:

1、违法违纪辞退

求职者因为触犯法律或严重违反组织规章制度,或者因个人失误给组织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招聘方对这种原因辞退的求职者惟恐避之不已,一般很快将此类候选人淘汰。不过,《左传·宣公二年》里有句“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些用人高手,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能够使此类人员录用后浪子回头、发挥大用,其结果于人于己都算得上是功德无量了。

2、业绩不佳辞退

求职者因为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或业绩指标而被辞退。招聘方对这种原因辞退的求职者可以区别对待,要仔细寻找无法完成任务和业绩不佳的原因是什么,是组织原因还是个人原因。只有能够确定主要原因在组织而非个人的情况下,此类求职者才能考虑录用。

3、劳动合同期满

不少组织为了避免劳动纠纷,减少辞退员工的补偿金额,而选择在与员工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再续签合同,从而达到辞退员工的目的。对于此类求职者,在问及离职原因时,招聘人员要详细了解求职者在原单位的工作业绩,及原单位对其工作的评价,找出合同期满不续签的真正原因,结合个人情况和职位匹配程度,确定是否作为录用候选人。

4、公司倒闭、岗位取消或裁员

对于因公司倒闭而离职的求职者,招聘人员应重点了解求职者的服务期限。服务时间较短的求职者只能说是运气不佳,而对哪些服务时间较长的求职者,倒闭的原因其是否清楚,自己有无责任,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早点离开,因为感情深想帮企业度过难关还是因竞争力不足勉强度日?不同的原因反映的结果大不相同。

对于因公司岗位取消或裁员而离职的求职者,招聘人员应重点了解岗位取消的原因是什么,相同岗位的人有多少,留下和离开的各有多少,为什么自己会离开,其他人留下的理由是什么。另外对此类人员还要考虑离职公司处于行业什么地位。如果是来自人才竞争激烈的一流公司,以他们的能力和见识,在一些公司还是具有很好的发挥余地的。如果招聘单位是行业一流公司,那就不要冒险在去招聘那些实力远不如自己的公司淘汰下来的求职者。

5、其他原因辞退

还有部分求职者被辞退是因为所谓的职场潜规则,比如领导打击报复、安插亲信、个人言行不检点等等,招聘人员只有利用自己的经验,结合求职者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原因真假。

二、主动性离职

主动性离职是指求职者个人采取辞职、合同到期不续签等方式离开组织的行为。被动性离职的特点是离职是求职者个人意愿,是主动的。根据离职原因不同,主动性离职可分为以下几种:

1、正常岗位辞职

正常岗位辞职指求职者在职位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向组织提出辞职的行为。根据辞职原因的不同,正常岗位辞职可分为以下几种:

(1)对薪酬不满意

求职者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一是和外部对比觉得薪酬低,二是内部对比觉得薪酬低,无论那种都有可能导致求职者离职行为发生。此类求职者大多对薪酬水平比较敏感,如果招聘单位的薪酬水平和求职者原单位对比没有什么优势,宁可放弃此类求职者,也不要等到勉强来了再因此原因离职。

(2)谋求职业发展

此原因已经成了求职者解释离职原因的通用标准格式,实际上有多少人是因为职业发展而选择离职呢?可以看看那些频繁跳槽者的职业经历中,每一次跳槽的公司规模、职位等级、工作职责,有多少是上升或是有助于职业发展的?当跳槽成为一种习惯,哪怕一个小小的原因都能引起连锁反应。所以,当遇到所谓的因谋求职业发展而离职的求职者时,招聘人员不妨深挖一下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也许能发现美丽的愰子后面还隐藏着那么多的问题和不足。

(3)人际关系不协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没有不复杂的公司,只有不复杂的人。因为人际关系离职的求职者大多不善于或不喜欢处理人际关系,如果招聘岗位不需要求职者有此能力还好说,如果恰恰是经常处理人际关系的职位,那么此人绝非合格的候选人。实际上复杂的人最怕的就是简单的人,因为简单可以让复杂变得毫无用武之地。所以说,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深处其中的一分子能不能不复杂,能不能以自己的公正无私、阳光心态,用不复杂的手段化解复杂的关系才是根本(请收藏本站:wWw.HaowORD.com)。

(4)寻求个人创业

我们在面试中会碰到个别创业失败的求职者重新找工作,当初他们因创业而选择离职。如果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并能因此换个角度来理解企业运作的不易,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那么创业的失败反而变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招聘人员不能因为求职者创业失败而轻易判定其不能录用。当然对那些把失败原因全部归咎于自身之外的求职者,还是保持一份警惕比较好。一个不能正视自己不足的人,可能不是一个客观看问题的成熟职业场人士。

还有一些求职者,因为失业或其他原因,在自己的职业经历中,难免会有一些空白时间。为了解释,求职者喜欢拿个人创业、帮朋友做事等理由来加以搪塞。招聘人员不妨深挖一下在这段时间具体做了哪些事情,以辨别事情的真伪。

(5)工作地点变动

工作地点的变动已经成为职场人士离职的主要原因,有的上班距离变得太远了,有的是变成异地上班了。对于上班地点仅是同城变动的求职者,要看一下是刚刚变动就离职还是已经在新地点工作很久了才上离职,后者大多是一种借口,一般不是离职的主要原因。对于异地上班的求职者,先看看是公司整体搬迁,还是异地外派。对于后者,正规公司的处理手法是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不会因为外派不成而损失一名优秀员工。当然,要是员工不优秀,那就另当别论了,外派反而成了变相辞退的一种手段。

2、职位变动辞职

职位变动辞职指求职者在职位变动的情况下向组织提出辞职的行为。根据辞职原因的不同,职位变动辞职可分为以下几种:

(1)降职(免职)

很少有求职者在陈述离职原因时说是因降职(免职)而辞职,但这的确又是不少人员离职的真实原因。在原单位被降职(免职)大多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除了业绩不佳、能力不行,还能有多少可以陈述的理由呢。招聘人员碰到此类求职者继续申请同等职位时,还是小心为上比较好。

(2)升职(调动)

升职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有的人在原岗位干得很好,可是升职后,“彼德原理”在其身上显现无遗,工作弄得一团糟,接手自己原来岗位的新人干得还不错,回去之路已经堵死,离职似乎变成了唯一的选择。真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招聘人员遇到这类求职者,不能不考虑现有招聘岗位要求是否超出了求职者的能力范围,以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总之,无论怎样罗列求职者的离职原因,也无法将其穷尽。招聘人员要依靠自己的面试技巧、背景调查等手段,找到求职者真正的离职原因,结合求职者的其他条件,做出自己正确的录用选择。

附一:离职原因提问小贴士

很多面试官不太重视离职原因的提问,即使问了也是轻松过关,不去探究离职背后的真正原因。建议面试官在提问的时候,不要设臵看起来只有唯一答案的离职原因问题。可以将“你离开某某公司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变成“请问你能按照重要程度告诉我促使你离开某某公司的三个主要原因吗?”或者是在求职者陈述一个离职原因后,追加导致求职者离职的其他原因。通过求职者列举的原因和个人陈述,以及面试官的追问和判断,最终确定求职者真正的离职原因。

附二: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彼得原理是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word该篇DOC格式从招聘到离职读后感范文,共有1218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从招聘到离职读后感下载
从招聘到离职读后感.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