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共2篇)

发布时间:2020-08-11 17:04:1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1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看完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与反映,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社会的万花筒,去欣赏了那个年代一个叫林震的年轻人“娜斯嘉式”的内心独白和灵魂深处的呐喊。

林震这个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身上既有年轻人的共性,又有他独特的个性。他是一个初入社会的阳光青年,在进入组织部之前,他的所在之处也是充满了阳光与明媚的。他工作之初是一名教员,和天真烂漫的孩童打交道,这都使他的理想主义开始发芽绽放。后来进入了组织部,他才开始慢慢感受到当时那个社会的黑暗,这也使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明媚灿烂,只是肩负着更加沉重的负担,却依然在成为人民的勇士这条道路上前进着。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和官僚主义盛行的那个年代,能够使得林震依然奋力前行的不仅仅是他无畏的品格和从未被磨灭的理想主义,更是他遇到的每一个人。

诗人臧克家曾经高声呼喊:”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着只靠着虚伪的外壳而苟且活着的人。小说中的韩常新就是这样的代表。他虽然比林震并大不了几岁,但是他的灵魂已经被官僚主义污染的恶臭。或许他也曾经有过理想主义,但是最终低头于苟且,就算是背得功名,也成为时代与人民的唾弃者。这就与林震产生了本质的区别,他的错误形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震,使林震更加坚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一类人,他们身处深渊,他们试图挣扎,但终究没能抵抗过时代的重压。但是只要有更多热血的灵魂将其拯救,这样时代的灵魂终究会发出光芒。林震与赵慧文就是这样一种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他们都是从蓬勃向上的年轻人为出发点,开始向社会的黑暗角落迈进的。赵慧文在林震没有到来之前也慢慢变得麻木,生活也没有生机。她反抗过,只是力量太弱小而已。作为女性,她也有她难言的苦衷。但是林震的出现,使他的天空开始看得到星星,她也慢慢开始坚信,平凡的小白花,比牡丹清雅,比桃李浓郁,但也只有心怀理想主义的人,只有心中有勇气的人才能够品味到这细微之处的芬芳。

林震在刚进入组织部时手里拿了一本书,是《拖拉机站长与总农艺师》,这本书描写了俄国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的女农业技术员娜斯嘉不妥协与一切阴暗现象作斗争,改变了集体农庄旧面貌的故事。她和林震很像,她是书中的理想主义。后来刘世吾向林震借走了此书。有一次林震在与刘世吾的交谈中才得知,身上充满官僚主义的他曾经在革命中受过伤,刘世吾也曾经是时代的奉献者。我也终于明白,在每一个时代中,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不同的时代里,成为时代的'奉献者的标准却不同。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成为英雄,尽管曾经是英雄,但英雄不能随着时代的步伐继续升华内心的高度,也只能成为麻木不仁的代名词,成为时代前进历程中的一粒灰。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要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我想,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其实发扬理想主义很简单,当我们看到香港被暴徒伤害的时候,我们流下眼泪的同时,坚定的发声,对港独说“不”,他们便没有了被支持的基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来到抗疫前线,他们是英雄,但他们本可以不是英雄。我想,很多年后,我们也一定不会忘记火神山雷神山拔地而起之初的“小黄”“小蓝”,夹杂着乡音的工地上是一颗颗炙热的灵魂。当我们看到这样充满理想主义和犀利眼光的文学作品时,可以在心中激荡出强烈的共鸣,并且更加坚定的坚守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更有勇气时,我们就已经慢慢朝着林震的那条光荣的道路上行走了。理想主义从不是虚无缥缈的,这种家国之爱是真实存在的,时刻涤荡着我们的灵魂。

只有对国家民族怀满深沉挚爱的人,才会有勇气去正确的批评社会的阴暗面,只有怀揣光明的人,才会敢于发现和揭露生活中的龌龊。我深深的相信,没有一个“我们”,不与“他人”相关,没有一种“命运”,不与“国运”相连。

第2篇: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篇小说写的是青年教师林震被调到区委会后,在工作中碰壁,困惑,迷茫的故事。小说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通过工作和爱情两方面,塑造了林震,刘世吾,赵慧文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小说的中心人物林震,他富有理想主义,对党支部的歪风邪气不满,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但他又是单纯的,和刘世吾等人比起来是弱小的,他怀着一股热情想要改变组织部存在的一些坏习气,勇敢的向上级提出批评,却没想到没有任何人给予理睬,他感到气愤,也使得他的反抗意志更加坚定。他有过惶恐,但却没有退却。林震与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新生儿踏进社会,对一切充满了热情。在他的头脑中,生活就应该像党允诺的一样,单纯明朗,人们应该按照党章那样循规蹈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困惑,自然也不能接受。但令人佩服的是,即使对革命的热情被压迫在社会的洪流中,也仍然继续为之努力。他就是社会主义新势力与旧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斗争的象征。也许有的人会说,若干年后的林震,或许就会被社会同化,对社会屈服,成为下一个“刘世吾”。这不禁让我想到另一篇小说《活动变人形》里那句静宜对倪正吾说的话;“人们都是这样的,年轻时候觉得社会不合理,要和社会作战。最后却总是要和社会和解,个人与社会达到彼此的两利。”选择没有对错,只要记住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

赵慧文也挺有意思。她和林震是年轻党员的两种代表。前者初入社会积极性还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后者则是在工作和婚姻中遇到挫折后渐渐失去了热情。当她遇到林震之后,她说自己好像又年轻了,不难想象,林震就像那以前的自己,但现在的她终于还是在那氛围中失去了勇气,默认不反抗。而林震的出现,仿佛又带给了她一丝的希望,她理解林震,鼓励林震,支持他与一些组织部的歪风邪气作斗争,做她没有勇气做的事。很多人说在那个年代,赵慧文是聪明的,既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又不怕损害自己的利益。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刘世吾。他在小说里被塑造成一个新式官僚主义形象,身上带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习气,但却一点也没让我讨厌。他是一个有智有谋的人,会统筹大局,懂得适可而止,也是对一切事物看得最透彻的一个人物,心里面什么都明白。他有时能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并且还有一套坚固的理论,“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条件成熟论”。他仿佛是一个看透一切的“哲学家”,成了对事业、对生活的旁观者。他没有热烈的爱,也没有强烈的憎。他容忍一切。他喜欢沉浸在小说,诗歌的假想世界里,他不想睁开眼睛去看到这个纷扰的世界,但是生活和工作又必须继续下去,所以他只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他和林震在馄饨店吃饭的那一段,确实让人觉得很动容,他连用了几个“我曾经”“我想”,他何曾不努力过,何曾没有抗争过?他也曾血气方刚怀着满腔热血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现实的摧残也将他磨砺成如今的样子,他终于厌倦了,觉悟了,总之那一段,把刘世吾写得既无奈又心酸。从另一个角度说,林震只是组织部一个新来的党员,但刘世吾不同,他是组织部的副部长,他当然可以将问题上报,可以主动去抓工作,但要是出了什么差错,他努力几十年的职位还保不保得住?得到的越多自然就更害怕失去。所以他只好装作漠不关心,只好常常将“就那么回事”挂在嘴边,只好与群众和工作都保持适当的距离。他只是一个受害者,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官僚主义的牺牲品。这也是他的可悲之处。更是他性格复杂性的表现。 在网上看到一则非常精彩的评论:“小说中的组织部内的人物的形象,就像我们人生所必经的几个阶段。林震是我们作为社会新鲜人的青涩时期,赵慧文是在社会受挫后的低潮期,韩常新是一心为名利奋斗的中青年时期,刘世吾是看破世事的倦怠的中老年。而我们必须在复杂的社会,剧烈变化的社会潮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你会做一个林震那样勇于抗争的人吗,你会因为挫折而像赵慧文一蹶不振吗,你会像韩常新那样华而不实吗,你会想刘世吾那样看破世事吗。总有一天你会的,我们有可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个人或他们的合体。”也许做一

个理想主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和生活和那些错误的对立面斗争的勇气。即使是深谙世事的刘世吾,也会对林震说一句:“有原则的并不只有你一个人。

千帆过尽之后你仍然可以选择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也可以在纷扰的现实社会中学会适应。成熟和单纯永远不是对立的。

word该篇DOC格式《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共2篇)范文,共有358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共2篇)下载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共2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