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 >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4-12-21 07:23:4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这周,我重新读了一遍《动机与人格》。下面我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记我的理解说一下。 《动机与人格》是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的马斯洛所著。同时这本书也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动机理论、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自我实现、人类科学的方法论。第二部分“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纠正了我对健康人格的错误认识。第四部分“人类科学的方法论”让我学会了让自己变得优秀、健康的方法。但本书主要讲的是第一部分“动机理论”的“需要层次”和第三部分“自我实现”,下面我说一下我对这两部分的理解。首先是“需要层次”。

需要分为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和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这两类需要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求层次逐渐递增。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则是基本需要按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列等级,优势需要一经满足,相对弱势的需要便会出现。下面是第三部分“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是一项非正式的个人探索,他一生都在做着这件事。马斯洛选了他本人认识的一些朋友,以及一些公众人物和历史人物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人都是自我实现者)。通过对这些人的研究,马斯洛得出对自我实现的人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总体印象。

1、 对现实的感知:这些自我实现者比常人有更强、更准确的对事物的感知、判断能力和对

未来的预测能力。他们能比其他人更加迅速、准确的发现被隐藏和混淆的现实。

2、 接受性:自我实现者相对的不受令人难以抬头的罪恶感、使人严重自卑的羞耻心以及极

为强烈的焦虑的影响。即使他们身上有种种的缺点、与现实的差距,但他们可以以他们的方式接受他,而不感到有真正的忧虑。他们不会过多的被外界的的纷扰困惑,让自己处于罪恶感。

3、 自发性:自我实现者在行为中是相对自发的,他们不会让习俗惯例妨碍他们认为很重要

的事情。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豪放不羁、小题大做,或者不经过慎重思考草率行事。

4、 以问题为中心:自我实现者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心胸宽阔,不为

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困扰,以人类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为中心。

5、 超然独处:自我实现者可以离群独处而不会伤害自己或者感到不适。他们喜欢独处,他

们可以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不会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骚动的事情的影响。

6、 自主性:自我实现者的发展和持续成长依赖于自己的潜力以及潜在的资源。他们不受外

界给他们的资源所影响。他们足够坚强,他们可以不受外界的赞扬以及自己情绪的影响。

7、 清新的鉴赏力: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能力。

8、 高峰体验。

9、 人类亲情:自我实现者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他们具有帮助人

类了愿望,好像世上所有人都是一个大家庭。

10、谦逊与尊重:自我实现者都具有谦逊的态度,他们能够与任何性格的人友好相处。而且,

他们更加懂得去尊重别人,甚至是恶棍,他们也不愿贬低货物入其人格。

11、人际关系:自我实现者比其他成年人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他们具有更多的爱,

更多的消除彼此界限的能力。

12、道德:自我实现者道德力量很强,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他们只做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事。

13、手段与目的: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几乎总是表现的手段与目的的界限泾渭分明。他们关注

于目的,手段则相当明确的从属于目的。他们常常既能够享受“到达”的乐趣,又能够欣赏“前往”本身的愉快。

14、幽默感:对于一般人感到滑稽的事情,自我实现者并不感到如此。他们的幽默常常是更

紧密地与哲理而不是与其他东西相联系。

15、创造性:自我实现者都以某种方式显示出具有某些独特的创造力或独创性。

16、对文化适应性的抵抗。

17、不完美性:自我实现者也有愚蠢的、挥霍的或粗心的习惯。他们会显得乏味、固执、令

人气愤。他们并没有摆脱浅薄的虚荣心和骄傲感。偶尔还会表现出出乎意料的无情。

18、价值:自我实现者以哲人的态度接受他的自我、接受人性、接受大部分社会生活、接受

自然和客观现实,这自然而然为他的价值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

19、二分法的消解。

以上便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初读关于心理的书,感觉很吃力,很多理论还不能理解。希望能够通过以后的阅读,对这本书再有一些更深的理解。

第二篇:动机与人格 读书心得

动机与人格 读书心得

已经经受了半个世纪考验的,具有相当重要价值的心理学理论《动机与人格》是亚伯拉罕.马斯诺的著作。马斯诺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被赋予“人本心理学之父”的荣誉称号。他是一位极具开发性和创造性的人,其理论对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人性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他还是现代心理学中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两个流派的奠基者。

马斯诺的《动机与人格》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馆的理论、需求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无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等。即奠定了马斯诺的学术地位,又标志着其“后人本心理学”的萌芽。《动机与人格》自提出以后,一方面得到引用、引导、应用;另一方面也遭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尽管有的批评家试图提出更完整的需求理论,但迄今仍然没有一种需要理论能够取代它的位置。

“人类动机理论”是马斯诺关于需求层次的经典阐述,马斯诺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巧妙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马斯诺指出,所有人类的需要可以根据层次进行排列,从对空气、食物和水的生理需要开始,接下来是心理需要的四个层次-安全、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诺强调,我们的高级需要与我们对事物的需要同样是真实的,不可缺少的。在人类的需要问题上,他尽量避免了行为主义学派和弗洛伊德的过分简单的观点。

“基本需要”的满足中马斯诺讨论了需要层次论的一些含义。包括需要的满足,需要满足的后果,以及需要满足与学习,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病理学与其他各种现象的联系等。

“重新考查本能理论”是马斯诺重新考察传统心理学本能出的理论,这一套理论将生物学的本能概念应用到人类行为之中。本能学派的学者在遗传性的本能中寻找所有行为的根源。而与此相反的是,行为学派的学者倾向用学习来解释所有的行为。在这里,马斯洛总结了在行为主义学者的研究方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他认为,任何人对人类行为的详细观察都显示出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在需求的层次”中,马斯诺探讨了需求层次中的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差异。他认为高级需要是进化过程较晚的产物,而且在个体中也是较晚发展起来的。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生存来说越不迫切,其满足越可以被推迟。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够产生更大的幸福感,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而这也要求一个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马斯诺还探究了需求层次的含义。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是公正地看待人类高级功能的幸福感和复杂性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将人类行为与所有生物的动机。行为放到了一个连续统一体之内。马斯诺还概括了需求层次论对于哲学、价值观、心理治疗,文化和神学的意义。

讲到“非动机的行为”时,马斯诺拓展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把表达性动机行为和艺术性行为也包括进来。与他同一时代的行为心理学家习惯于忽视学习、动机的行为之外的所有其他方面。马斯诺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或有目的的。

马斯诺在“心理病理的起源”中讨论了两种不同的需要受挫的情况。威胁性的受挫可以造成病理表现,而非威胁性的受挫则不会。马斯诺强调,并非所有的受挫都是威胁的。实际上,剥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马斯诺还讨论了威胁性和非威胁性的冲突,同时还指出,某些冲突也有其正面的影响。

破坏性是本能的吗?马斯诺指出,破坏性不是天生的,他列举了在对动物,儿童和跨文化行为的研究中得到的证据,这些证据表明,事实上,在健康的、适当的环境下是不会产生破坏性行为的。

在"作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中,马斯诺将心理治疗与包括威胁、行为完成和需要满足等在内的实验心理学传统概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承认需求满足的中心理论地位,马斯诺指出,我们可以理解不同的治疗系统都是如何有效地运行的,以及接受训练相对较少的心理治疗师为什么也可以是有效的。他还指出,我们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只能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实现。这些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和自尊需要。他他还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本质上说是具有治疗效果的。

达到正常与健康的方法:马斯诺从统计学、习惯和文化的角度,并从良好的调节和无功能障碍心态的角度,讨论了心理正常的主要含义,他还根据积极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积极的定义。马斯诺将心理健康与自我实现的过程和他的需求层次中与生俱来的其他需要的实现过程相互联系起来。他还讨论了可以自由选择的环境如何成为心理健康的最佳支持。

在“自我实现的人”中,马斯诺描述了他对自我实现的跨时代的调查,他概括了在选择和测试研究对象中使用的方法。这章的大部分都是马斯诺对自我实现研究对象的素质和特征所做的具体描述,具体包括:准确的感觉、自发性、超然、独立高峰体验、幽默感和创造性。马斯诺还指出,他的研究对象还完全不是完美的人,他还讨论了这些人的弱点。

在理解人的动力结构方面,马斯诺的需(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要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迄今没有其他理论能够替代的模型。尽管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影响极大,被广泛引用和介绍。但对其理解却有一些混乱和互相矛盾的地方。心理学界有一个衡量人格理论的价值的六条标准,即涵盖面、简约性、精确性、经验验证性、实用价值和启发价值,但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很难有一种人格理论能够面面俱到地满足这个标准。如果用这六条标准来衡量,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精确性和可测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不足,但在启发价值,实用价值和涵盖价值方面却相当突出。总的来说,应该是相当不错。

我喜欢马斯洛,他对我有很大影响,以前只是浅浅地了解到几大需求层次,但他的《动机与人格》让我对自我实现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合上书,我想了想自己身边的人,在对待爱情、友情和事业上,有两三个人确实符合自我实现者的特点的,比如他们都强调对别人的肯定、希望他人成长、对个体的独特人格非常尊重,具备这位同伴的胜利感到高兴而不是受到这种胜利威胁的罕见能力;他们很少角色扮演,他们从不伪装无知、掩饰智慧,而是流露本身具备的天真或沉稳,用无邪或是坚毅的眼神和语言,都是他们的本色……。更多的人,仍然奔忙于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仍然被乌云蔽日,他们对高级需求置若罔闻或根本就无暇问津。

当然,马斯洛在强调积极人生上仍然更胜一筹,在他的成名作《动机与人格》中,他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同样的潜能,只是某些人被低级的需求如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所束缚,腾不出精力去追求高级需要,而只有高级需要如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需要,才是人之所以感到幸福的源泉。”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人就像是身在异乡的异客”,自我实现的人的想法特立独行,并不一定按照世俗的要求和别人的眼光行事,对待有制度有瑕疵的社会时,他们更愿意从内部去改良,而不是在对外部的叫嚣中去试图毁灭,我特别赞

同这句话。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从外部去改变它,只会出现两种情况:隔靴搔痒或是彻底覆灭。而从个人成长的源头找到问题的根源、从社会的发展的核心找到症结的发端,都可以避免彻底推翻后出现体无完肤的局面。对待个人尤其如此,何苦用外部战争的方式瓦解自己?如果内部的矛盾没有疏通,添加再多的外在社会头衔和位置,对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都无济于事。

生存、安全、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审美……铸成了一个金字塔,前一个需求总是后一个的地基。

我的耳旁能萦绕着巴赫温柔轻快的乐声,想来也是源于此。不管是马斯洛还是巴赫,他们都是灵魂最纯净的天使,带领我走过迷茫,走过痛苦,走过焦虑,人生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最终学会豁然开朗,发现人生的蓝天。

第三篇: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人类动机理论

人类的动机层次按伟大人本之一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的观点来分,分为五个层次,即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会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的关系如下: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

作为动机理论基点的需要是所谓的生理驱力,例如人对食物、空气、水分、睡眠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有力量,也是最基本的。任何生理需要以及包括在内的、完成行为的同时起着疏导其他种种需要的作用。例如,一个人认为自己饿了,也许他寻找事物更多的是寻求安慰或依赖,而不是蛋白质或维生素。

应当相信,生理需要是在所有需要中是占绝对优势的,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需要都满足不了,那么他根本无法遐想其他的需要,试想一个饥饿的人很难有安全需要以及更高层次的需要,一个连续几天不睡觉的人他会找个地方就睡下去,不会理会周围是否有危险。

安全需要

如果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得到了满足,接着就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需要,这就是安全需要,例如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吓、对于保护者实力的需求等等。

对安全的需要马斯洛在书中说可以透过观察幼儿和儿童来有效的获得对成年人安全需要的理解,在幼儿或儿童身上表现的明显、简单。对于很危险的情景或者威胁生命的情景他们反应的更明显,因为他们根本不会抑制这个反应,而许多成年人有这个自制力,观察他们看不出效果。那些面对歹徒的英雄,表面看上去他们不害怕,其实是他们抑制了这个反应,如果测量他们的指标会发现他们还是恐惧的。而儿童就不一样了,跟母亲分离会哭,在人群中走失会焦急,面对混乱的社会秩序他们会害怕,他们渴望一个稳定的、安全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一旦发生一点改变就会感到不安全,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只是不愿意表现出来罢了。

归属与爱的需要

假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的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在当今世界,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朋友,因为从朋友那里会得到归属感,不会感到孤单。成年人归属与爱的需要表现的更明显,他们拥有亲人、孩子、朋友,他们之间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一旦失去了这种关系,他们就会感到落寞、孤寂、无家可归、遭到巨拒绝的感觉,会很痛苦。

在现在的社会,由于社会的流动性,家庭的分崩离析、代沟,持续不断的都市化以及消失的乡村式的亲密、还有美国式友谊的肤浅加剧了人们对接触、亲密、归属的无法满足的渴望以及对战胜目前广为蔓延的异化感、孤独感、疏离感的需要。

自尊需要

除了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于他们的稳定的,牢固不变得,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望。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然而这些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这些感觉又让人丧失信心,使人要求补偿或者产生神经病的倾向。

最稳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声、声望以及无根据的奉承之上。我们要利用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别人对我们的尊重,而不是虚伪的恭维,也不是表面的假象。

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体会到自己存在的用处,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对于不同的人,自我实现的方式是不同的,例如作家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音乐家创造出娓娓动听的音乐……这些是他们自我实现的方式。然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它是最高的境界,是每个人都梦想的境界,在寻去这种需要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挫折,难免会感到落寞,但不要放弃,请继续坚持下去。

这些需要是逐级出现的,当一级的需要满足时,另一级的需要马上就会出现,人们的需要永远都无法满足,但正是因为人们的需要、人们的欲望、人们的动机永运无法满足,才促使人们不断地去追求,不断地为之努力奋斗,人们的生活才有意义,生存才有意义。

第四篇:《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马斯洛是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有“人本心理学之父”之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学遗产。

《动机与人格》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奠定了马斯洛的学术地位。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作者总结了16年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了整体的、动态的和文化的整合,从而提出一种多重动机和多层次需要的学说。作者认为任何动机均由多种因素组成,并不是单一的,满足了某一需要之后,立即会有新的动机。每种动机又都有最深层的原因,这种原因往往是无意识的。心理学要研究健康的人,以致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完备的自我实现者,虽属少数,但毕竟存在。这种人超越国界,是道德情操最高的人;一般人达不到如此高级的水平,但只要顺应人性的需要层次发展,大体上能成为健康人。神经官能症患者就因为他的自我实现通路堵塞了。

他呼吁要进行社会改革和变革,他说,这种完整的人生哲学是新的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它可以应用于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人类工作的一切行业和社会、教育、法律的一切机构。评论家认为,这部著作有一贯的乐观主义,信赖未来的人性和真正价值,它的缺点是主观唯心论,甚至连作者也承认关于完善的自我实现理论近于乌托邦。

之所以会看心理学,是因为这个世界的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发生的。如果不考虑到人生最远大的抱负,便永远不会理解人生本身退化、恐惧、自我萎缩的趋势也并非不存在,成长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而有人会逃避成长;我们不光会热爱自己最好的机会,同时也会对这些机会感到恐惧,我们毫无例外地对真理、美、美德怀有一种及其矛盾的心理,对他们既爱又怕。人们在达到了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后,自然会以为能带来幸福,单随之而来的竟可能是病态的结果。

在本书的第十四章,详细讨论了这种与现实的优越关系的一个特别突出和富有启发的方面。过去发现自我实现 者可以比大多数人更为轻而易举地辨别新颖的、具体的和独特的东西。其结果是,他们更多地生活在自然的真实世界中而非生活在一堆人造的概念、抽象物、期望、信仰和陈规当中。大多数人都将这些东西与真实的世界混淆起来。因此,自我实现者更倾向于领悟实际的存在 而不是他们自己或他们所属文化群的愿望、希望、恐惧、焦虑以及理论或者信仰。赫伯特·米德非常透彻地将此称为“明净的眼睛”。

对于健康人来说,既然未知事物并不可怕,他们就不必劳神去降鬼,吹口哨壮胆走过墓地,或者抵御想象的危险。他们并不忽视或者 否认未知事物,不回避它们或自欺欺人地把它们看成是已知的。他们也不急于整理未知的事物,过早地将它们分类和成规化。他们不固守 熟悉的事物,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也不象处于灾难中对确定、安全、明确以及秩序的需要那样。作为相反的例子,我们可在戈尔德斯坦的脑损伤或强迫性神经病的病例中看到突出的例子。当整个客观情况要求时,自我实现者可以在杂乱、也遇、混乱、散漫、含糊、怀疑、不肯 定、不明确或者不精确的状态中感到惬意(在某些情况下,这一切在科学、艺术或一般生活中是完全合乎需要的)。

这样,怀疑、试验、不确定,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延迟作决定的必要虽然对大多数人是种折磨,但对某些人却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富有刺激性挑战,是生活中的一种高境界而不是低境界。

马斯洛认为,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则是基本需要按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列等级,优势需要一经满足,相对弱势的需要便会出现。但这并不是说:“一个需要必须百分之百地得到满足,下面的需要才会出现”,只是说在这个优势层次序列中,各类需要满足的百分比逐渐减小。此外,不同需要的满足具有不同作用,高级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幸福感或内部生活的丰富感。如果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都得到满足,人们往往认为高级需要的满足具有更大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需要的层次越高,其社会价值也越大,越少自私。求知和理解是用来解决问题,克服障碍,从而获得基本需要满足的工具。为全面正确理解这一理论,马斯洛还强调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动机不过是其中一种决定因素,而动机也往往是由几个或全部基本需要同时决定的。

马斯洛的学说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诸多评价。读了这本书,虽然对一些专业术语还是不太理解,但通过这本书,更让我感觉到了心理学是一门多么有趣的学科,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心理学便是一位良师益友。

第五篇:《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马斯洛(1908—1970)现当代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理学家。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智商高达194的天才。1934年马斯洛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1年被聘为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斯洛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担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斯洛在其心理学理论中指出:“人在满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 如果说弗洛伊德精神学派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本能乃至病态的一面,华生行为主义学派展示了物理、化学的一面,那么马斯洛人本主义学派则展示了人类健康、积极与主动的一面。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从而,马斯洛心理学又被称为“第三思潮”。

作为任何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来说,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是不得不知、不得不研究的一个学派。在弗洛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及华生、斯金纳为首的行为主义学派大行其道非此即彼的时代,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异军突起,可以说在第三思潮崛起之后,各种以开发潜能激发动机的书籍充斥着整个书籍市场。《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代表作,它阐述了动机与人格之间的关系。马斯洛对人格的理解(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二十岁成年以后人格是否会变化)有和其他两个老牌的学派有不同的见地,并且更能为大众接受和获益。

特质心理学的发起人戈登奥尔波特强调人是可以战胜这些可怕影响的人。他写道:“人格并非仅仅是一种存在。”他认为人们从未停止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持这种观点的还有马斯洛。马斯洛作为和奥尔波特同一时代的人,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心理学家不应花太多的精力来研究受损的心灵,他们应该从健康的人格入手,特比是那些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格。马斯洛从研究人性好的一面入手。1954年,他写成了一本叫《动机与人格》的书,阐述自己关于人格的见解。

马斯洛说:“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这种危险状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 他认为,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都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而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社会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人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一旦得到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进而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绝望。马斯洛指出许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症”,惊呼在我们的时代,“文明已¾¬发展到了一个真正濒临灾难的阶段了”。马斯洛在探讨人性能够达到多高境界的新问题时,他深深意识到,传统科学是否让人的价值的极其危险性和全部科学非道德技术化的严重后果。他发现传统科学具有太多的怀疑论,太冷酷、非人性。他认为传统科学一直宣称它只关注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种伦理或一种价值体系,它不能帮助人们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当涉及人性对事实的认识时,科学常常表现出一种对潜能、对理想可能性的盲目性。

马斯洛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一个人能充分利用和开发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潜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善自己。马斯洛提出,决定一个人的人格的关键不在于基因或者童年经历,而在于他的动机与需要以及他如何去满足这些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描述他的观点,而这一学说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把人们的生活经历做一个组织和概括。就最基础的要求而言,人类必须首先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饮水、睡眠、性欲;然后,人们才会去追求安全感、爱情;最后才会有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愿望。除了以上这些最基本的动机,只

有完成了自我实现的人才能有那种高层次的需求——追求真理、追求完美、追求公平。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完成自我实现必须首先满足各个层次上的需求。但也有少数的一些人,越过种种基本需求,直抵最高层次。例如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们,他们不在乎生活有多贫困也要直接追求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曾出于人生的巅峰。可惜的是这不意味这人人都实现了自我实现,原因是大多数人对人生巅峰的宝贵时刻熟视无睹。

马斯洛要求科学不能排斥价值,要从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和理想。 马斯洛认为一般科学模式都是承启于事物、物体、动物以及局部过程的非人格科学,因此我们认识和理解整体与单个的人物和文化时,它是有限的、不充足的。非人格模式的科学不能解决个人、单个和整体的问题。他认为科学是一种人的事业。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它应具有目标、目的、伦理、道德、意图等因素,认为科学本身就是一部伦理学法规,一种价值系统。主张将价值如事实般得到科学的研究,将价值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将价值研究转向人性内部,使价值研究深深植根于人性现实的土壤。马斯洛认为传统科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一般地解决个人的问题,以及价值、个性、意识、美、超越和伦理的问题。从ô¬则上讲,科学应产生出各种规范的心理学,诸如心理治疗心理学、个人发展心理学、乌托邦社会心理学,以及宗教、工作、娱乐、闲暇、美学、¾¬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心理学。这种科学是采取心理分析,使其潜力充分发挥。马斯洛的真正意图是在扩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将科学与价值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研究。马斯洛致力于有关人性的科学事实的搜集,试图使价值论的研究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进而成为“价值科学”,以使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根本有别于古典的人道主义。马斯洛科学与价值的理论大多以笔记、谈话、试验、演讲等方式阐述的,整个思想显得比较分散,时间跨度较大,缺少集中归纳总结,而且引用了很多比较晦涩的内容,致使我们一般读者难以全面掌握他的深刻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本网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荣格人格类型》读书笔记

九型人格读书笔记

九型人格读书笔记

九型人格读书笔记

word该篇DOC格式《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范文,共有1108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下载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