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

发布时间:2014-12-04 09:07:0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近年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舆论监督,让媒体从业人员深受鼓舞。2014年4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指出:“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最近,各级又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舆论监督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与思考的热点。笔者对如何做好舆论监督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第一,要明确舆论监督的重点与对象。这是增强舆论监督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舆论监督在推行政务公开中的作用。这说明,舆论监督的重点领域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象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前我们的舆论监督,应从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二者“结合点”上展开。一是要将贪赃枉法、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以及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进行大胆揭露和批评,维护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风气,也同样要进行舆论监督,以揭露和批评,弘扬社会正气。我们要通过切实的舆论监督,以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第二,要提高舆论监督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担负着舆论监督的光荣使命,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实施舆论监督,绝不是为了“一曝为快”,求得轰动效应,而是一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监督。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舆论监督的权力,准确把握舆论监督的方法和形式,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出于公心,客观公正,确保舆论监督的准确性,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增进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群众切身问题解决的良好社会效果。第三,要把握舆论监督的时空纬度。舆论监督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要从选题取材、角度时机、政策分寸、力度大小、甚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审时度势,形成舆论监督的最佳方案。如对因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等造成的失范现象,经过舆论监督可以解决的,就要适时进行监督报道,以促成问题的解决;而对一些现实条件下无法解决或公开报道无助于解决的问题,就应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监督报道。同时,还要注重与刚性的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接力,通过与这些监督机制的协调运行,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断增强舆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要推进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制度建设时特别强调,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舆论监督作为一项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应有制度上的保证,否则就很难正常开展、健康发展。做好舆论监督的关键,是要依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舆论监督的地位作用、工作原则、监督重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逐步推进和实现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终达到法治化。这是确保舆论监督得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省市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活动,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任何机关都不得干预。这种舆论监督制度化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和推广价值。(正文1590字)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近年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舆论监督,让媒体从业人员深受鼓舞。2014年4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指出:“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最近,各级又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舆论监督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与思考的热点。笔者对如何做好舆论监督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第一,要明确舆论监督的重点与对象。这是增强舆论监督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舆论监督在推行政务公开中的作用。这说明,舆论监督的重点领域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象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前我们的舆论监督,应从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二者“结合点”上展开。一是要将贪赃枉法、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以及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进行大胆揭露和批评,维护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风气,也同样要进行舆论监督,以揭露和批评,弘扬社会正气。我们要通过切实的舆论监督,以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第二,要提高舆论监督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担负着舆论监督的光荣使命,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实施舆论监督,绝不是为了“一曝为快”,求得轰动效应,而是一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监督。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舆论监督的权力,准确把握舆论监督的方法和形式,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出于公心,客观公正,确保舆论监督的准确性,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增进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群众切身问题解决的良好社会效果。第三,要把握舆论监督的时空纬度。舆论监督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要从选题取材、角度时机、政策分寸、力度大小、甚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审时度势,形成舆论监督的最佳方案。如对因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等造成的失范现象,经过舆论监督可以解决的,就要适时进行监督报道,以促成问题的解决;而对一些现实条件下无法解决或公开报道无助于解决的问题,就应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监督报道。同时,还要注重与刚性的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接力,通过与这些监督机制的协调运行,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断增强舆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要推进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制度建设时特别强调,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舆论监督作为一项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应有制度上的保证,否则就很难正常开展、健康发展。做好舆论监督的关键,是要依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舆论监督的地位作用、工作原则、监督重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逐步推进和实现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终达到法治化。这是确保舆论监督得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省市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活动,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任何机关都不得干预。这种舆论监督制度化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和推广价值。

第二篇: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

做好当前~监督工作心得~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近年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监督,让媒体从业人员深受鼓舞。~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xx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指出:“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最近,各级又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监督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与思考的热点。 笔者对如何做好~监督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第一,要明确~监督的重点与对象。这是增强~监督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监督在推行政务公开中的作用。这说明,~监督的重点领域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象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前我们的~监督,应从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二者“结合点”上展开。一是要将贪赃枉法、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以及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进行大胆揭露和批评,维护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风气,也同样要进行~监督,以揭露和批评,弘扬社会正气。我们要通过切实的~监督,以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第二,要提高~监督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担负着~监督的光荣使命,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实施~监督,绝不是为了“一曝为快”,求得轰动效应,而是一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监督。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监督的权力,准确把握~监督的方法和形式,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出于公心,客观公正,确保~监督的准确性,增强~监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新闻~监督达到增进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群众切身问题解决的良好社会效果。第三,要把握~监督的时空纬度。~监督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同时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要从选题取材、角度时机、政策分寸、力度大小、甚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审时度势,形成~监督的最佳方案。如对因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等造成的失范现象,经过~监督可以解决的,就要适时进行监督报道,以促成问题的解决;而对一些现实条件下无法解决或公开报道无助于解决的问题,就应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监督报道。同时,还要注重与刚性的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接力,通过与这些监督机制的协调运行,使~监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断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要推进~监督的制度化。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制度建设时特别强调,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监督作为一项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应有制度上的保证,否则就很难正常开展、健康发展。做好~监督的关键,是要依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监督的地位作用、工作原则、监督重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逐步推进和实现~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终达到法治化。这是确保~监督得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省市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活动,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任何机关都不得干预。这种~监督制度化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和推广价值。(正文1590字)~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近年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监督,让媒体从业人员深受鼓舞。~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xx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指出:“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最近,各级又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监督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与思考的热点。 笔者对如何做好~监督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第一,要明确~监督的重点与对象。这是增强~监督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监督在推行政务公开中的作用。这说明,~监督的重点领域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象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前我们的~监督,应从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二者“结合点”上展开。一是要将贪赃枉法、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以及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进行大胆揭露和批评,维护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风气,也同样要进行~监督,以揭露和批评,弘扬社会正气。我们要通过切实的~监督,以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第二,要提高~监督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担负着~监督的光荣使命,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实施~监督,绝不是为了“一曝为快”,求得轰动效应,而是一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监督。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监督的权力,准确把握~监督的方法和形式,以改进

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出于公心,客观公正,确保~监督的准确性,增强~监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新闻~监督达到增进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群众切身问题解决的良好社会效果。第三,要把握~监督的时空纬度。~监督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同时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要从选题取材、角度时机、政策分寸、力度大小、甚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审时度势,形成~监督的最佳方案。如对因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等造成的失范现象,经过~监督可以解决的,就要适时进行监督报道,以促成问题的解决;而对一些现实条件下无法解决或公开报道无助于解决的问题,就应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监督报道。同时,还要注重与刚性的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接力,通过与这些监督机制的协调运行,使~监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断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要推进~监督的制度化。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制度建设时特别强调,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监督作为一项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应有制度上的保证,否则就很难正常开展、健康发展。做好~监督的关键,是要依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监督的地位作用、工作原则、监督重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逐步推进和实现~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终达到法治化。这是确保~监督得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省市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活动,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任何机关都不得干预。这种~监督制度化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和推广价值。

第三篇: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

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

编号:好范文版权所有

颁布日期:2014-12-31

实施日期:2014-12-31

颁布单位:中共海南省委

第一条为加强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支持和规范舆论监督工作,保证舆论监督工作的正确导向,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益,提高舆论监督工作水平和实效,充分

发挥舆论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舆论监督,是指省内新闻媒体在党委领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者公开报道的方式,对党的各级组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和勤政廉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编推荐你关注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揭露并促使其解决的活动。

第三条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党管媒体,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

(二)遵守国家法律、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

(三)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四)忠于事实,准确报道,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第四条舆论监督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各新闻媒体严格自我把关,各地方和各部门积极支持和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善于运用舆论监督改进和推动工作。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主动配合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制度,方便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

第六条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单位要加强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直接负责舆论监督工作;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新闻媒体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舆论监督工作程序,保证舆论监督职能的正确、有效行使。

第七条对于舆论监督报道披露出来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所涉及的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对待,调查核实并及时处理。上级领导有批示的,要及时报告。

对于被公开监督报道的问题,新闻媒体要跟踪报道有关问题的整改过程和处理结果,保证舆论监督的实际效果。

对舆论监督报道的事实或者观点有不同看法的,可向刊播该报道的新闻媒体或者其上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反映。

第八条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支持和配合新闻媒体依照规定进行的采访活动。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稳私和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不应当公开的事项外,接受采访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如实地向新闻媒体介绍情况。依法负有信息公开义务的单位应当在法定信息公开范围内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开相关信息,不得隐瞒事实。

第九条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保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保障新闻工作者的正当采访报道活动和人身安全。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遇到围攻、殴打、被侵犯人身自由及其他合法权益,或者因舆论监督报道受到打击报复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严肃处理。

对于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干扰新闻媒体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行为,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主管部门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十条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工作协调机制。省委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全省舆论监督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定期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向新闻媒体提出采访建议,指导和督促新闻媒体积极、正确地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新闻媒体应当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和沟通,采访中掌握的重要情况或者问题,要及时向有关党和国家机关通报。

第十一条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应当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采访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被监督对象的意见,确保采访、报道的事实准确无误、客观公正。

第十二条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应当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尺度,立足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改进工作,促进发展,不得渲染、炒作。

第十三条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新闻纪律和新闻工作者职业守则,严格遵守新闻采访报道程序,坚持请示和稿件送审制度。

舆论监督稿件刊播前,新闻媒体要严格把关,认真核实。依照有关规定不宜公开报道的问题,要通过内参反映;把握不准的问题和敏感性强的问题,要按照规定程序报省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四条新闻媒体出现报道严重失实的,刊播媒体应当及时纠正并公开澄清。给被报道者造成名誉或者其他损失

的,依照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在报道中故意歪曲、隐瞒或者捏造事实的,依纪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者的纪律或者法律责任。

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有发泄私愤、介入个人纠纷、搞有偿新闻、敲诈勒索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上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有关新闻单位必须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

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省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省内新闻媒体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省委宣传部商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解释。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个人学习心得

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个人学习心得

—程文霞(20142518)

自老师布置作业到现在已有一段时间,我是这组的小组长,主要负责督促他们完成工作。我们从选题到一步一步的完成这篇论文花费了不少心力,因此我对于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学习还颇有一些体会。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的理论依据是一些民主政治的学习、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一些语录的学习和与网络舆论监督有关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学习。从这些学习中我充分体会到要加强我们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认识,特别是对其特点、意义及作用的充分了解,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通过加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建设,使网民在通过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时,能够注意调整心态,以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布信息、不考虑信息的真伪、不考虑社会公众的反应。网络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它是属于大家共有的虚拟空间。所以,当我们享受网络带来的好处时,应关心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关心网络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遵守网络道德,增强网络监督的责任意识。要通过规范网络舆论监督,争取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它在复杂的社会运行当中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以此来推动社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就是民意得到了真实、充分的表达。正义存在于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法律是一定形态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主体,因而法律必须代表最大多数民众的意志,司法又必须在人民的监督下公开、公正进行。如果法律抛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只是部分“权威”强加给人民的信条;如果司法活动不受人民的监督而失去公正,那末法律就将失去在民众中的权威。民不可欺——无论什么人,打着“权威”旗号也罢、打出“人权”招牌也罢、还是玩弄什么其他花样,他都不能逾越人民的意志。一方面在法律范畴给予人们很多启示,譬如法律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如何保证司法公正与权威;如何看待死刑等。更重要的是网络舆论监督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网上畅所欲言体现了民众对权威机构的一种评判,在网络上对司法机关的评判则从某一方面体现一种社会的声音。网络在极大地拓展人们交互空间的同时,又极大地便捷了人们之间的认识与交流,它将成为今后人民自我教育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那末,人民可以通过网络监督司法活动,可以把这个手段扩展到其他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等所有领域,都应当接受人民的监督,都应当为人民群众提供网络舆论监督的广阔平台。然后第二步是关于调查部分,在做这一部分是我们走了弯路,开始我认为我既然是学习关于网络的那么我们的调查

就容易啦!只要在网上下载一些就可以啦!后来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做了一些实际的调查(问卷调查法)通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比较好地承担起了代表公众对腐败问题进行监督的社会责任。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批评公权力运行中的“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已成为遏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10月17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了网络的作用,进而指出:“舆论监督能够给反腐败提供非常多的信息基础,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反腐败线索,首先是通过舆论监督体现出来的,这说明我们的反腐倡廉活动,不是某一个部门的活动,而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这些我也明白正是网络的率先曝光及媒体的及时介入,才使得有关职能部门启动调查和问责程序,最终背后的违法行政、贪污腐败、失职渎职等丑恶现象大白于天下,涉案人员相继受到法律或党纪政纪的制裁。假如没有网络舆论监督,一些事件的真相可能被继续掩盖,一些问题官员可能仍旧身居高位,百姓的合理诉求找不到快速有效解决的渠道。 网络舆论监督向人们展示了从未有过的力量。公众发表的意见在网络中集合,进而形成无法忽视的社会舆论压力。这种压力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引起政府高层对腐败问题的关注,从而对政治民主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网络是表达社情民意的很好平台,它在社会监督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提倡利用网络这种先进的传播工具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第三步是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分析: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现代新闻传媒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人们对于网络舆论监督也越来越重视,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几代领导人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视上。网络的盈利机制可能对网络舆论监督带来伤害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为了牟取利润,赢取点击率,置正确舆论导向于不顾,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虚假和有害信息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借助互联网开放、自由、简易、海量等特征,迅速传播,甚至发酵、放大、变形,增加其影响效应。这对网络舆论监督将会是致命的。目前,绝大多数成功的网络舆论监督案例,都是网友通过人气较高的全国性的商业网络论坛或者博客平台发布信息,引发较大关注实现的。也就是说,首先,由于相关落实制度的缺失,绝大多数花大力气建设的各级各类政府网站及其网上举报、投诉平台实际中作用甚微。其次,地方网络论坛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十分微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的2014年77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23件率先在网络论坛上曝光的事件,没有一个是出自地方网络论坛。而地方网络论坛立足本地,容易形成利益共识,本应成为舆论监督的排头兵,在网络舆论监督的链条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成为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而且很多时候,地方网络

论坛上往往汇集的只是一些舆情信息,尚未形成舆论,只要及时解决,就能化解舆论的产生。但现实中,往往是很多监督信息在地方网络论坛曝光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网民只好再借助于全国性的网站平台,这就占用了更多的社会公共资源和网民个人资源。而从权威性、便捷性上来说,政府网站和地方网络论坛本应该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阵地。

第四步是关于如何解决现状问题: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是,要弥补前段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这就为舆论监督节目进一步拓展报道空间提供了新思路。如前所述,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层面的表现也是比较突出的,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如再不被重视和解决,对下一阶段的改革会带来根本性的影响。而“新闻纵横”前一阶段的报道,对这两个领域关注较少。从当前的社会现状看,舆论监督类报道在这两个领域还是大有作为的:一、新阿媒体要对社会伦理道德领域的失序现象进行监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必然作用于观念领域,要求社会观念领域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相对于社会结构层面的变化,观念领域的变化往往相对滞后,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规范体系因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被普遍怀疑、否定,或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而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规范体系又尚未形成,或尚未被普遍接受,从而引发社会成员发生价值意义危机,出现某种明显的价值混乱或茫然,人们普遍感到心里失落而又无所适从。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自律机制或体系,实现监督约束。但仅有自律是不够的。一方面要加强对媒介的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对于社会公众监督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应该时刻保持自身倾向性不被监督对象的表象所迷惑.始终明确自身所承担的对社会、国家和社会公众的责任及义务。总之.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监督形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引导社会朝着良性、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避免“权力越位”现象的发生。总的说来网络舆论的形成主要通过网站以多种形式集中报道,以及网民通过新闻跟贴、论坛上贴等手段来实现的,而主流新闻媒体的适时介入,将会使网络舆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14年网络舆论在一系列社会重大事件表现出的巨大的威力,2014年其势头依旧不减。不管是当事的政府部门,还是当事的社会名人,在今天都已经强烈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上的舆论压力。年内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深圳“妞妞事件”。10月26日,深圳市一位初中生家长在天涯、凯迪等论坛公布了一封学校给家长的信,信中披露深圳市五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初中学生安排在上课时间,自费购票观看电影《时差七小时》,从而拉开了网上揭批深圳“妞妞(本名李倩妮)

事件”的序幕。网友在论坛中不仅将其有关身份、背景和内幕揭个“底儿掉”,而且对目前官场中的“潜规则”猛烈抨击。众多新闻媒体随后也跟进报道,一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11月6日身为李倩妮父亲的深圳市委副书记、秘书长李意珍通过媒体进行了“道歉表态”。11月11日,深圳市委举行三届十次全体会议,专门就这一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意见进行了通报,主要领导表示党的干部应接受网络舆论监督。

2014年被称为中国的“网络舆论年”,孙志刚案、刘涌案等事件的出现等反映了网络媒体引导的网络舆论的力量,也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始审视这一新兴的力量。最近的“苏丹红事件”、“网民签名反对日本‘入常’”等事件更是体现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之大。如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开始对政府的决策发挥作用,早在2014年胡锦涛总书记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2014年4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北大学生宿舍考察工作时说:“我看到同学们在网上写的一些话,我挺感动。就在前不久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的开始讲到:“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证明,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然而网络舆论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网络本身是虚拟的,网民在网上的活动具有匿名性,再加上信息服务提供商管理的不足,这些都容易导致网络舆论的呈现一种混乱和非理性的状态。

目前很普遍的就是网上充满着谩骂与人身攻击,不仅一些论坛里存在这种情形,而在很多热点文章后面的评论里也充满着谩骂与人身攻击。以近期的北大教授陈瑞华为例,其因发表了羞辱自考生的言论而引起公愤,大家群起而攻之。本来对这样一件事进行探讨很有社会意义,我们也需要公开去讨论大学的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还是平民教育这个问题,网络媒体在提出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上发挥了传统媒体不具有的优势,然而也凸显了其自身的弱点,其使得正当的讨论被铺天盖地的谩骂声所淹没。因此有人就说“互联网是人类唯一可以随意大小便的地方”,此言虽不完全准确,但也确实反映了网络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

除此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互联网还是谣言的发源地。网上发言不需实名验证,因此谣言的产生在所难免,而且关键的是经过网络这种极其迅捷的媒体的传播,以讹传讹,谣

言被无限放大,而且令人难以辨别真伪。网络谣言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媒体的报道不准确造成网民理解有误进而形成谣言;二是通过网络信息的留言或者bbs上的一些道听途说改编之后形成新的谣言。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些体会。

第五篇:加强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搞好舆论监督

中央提出加强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搞好舆论监督

http://.cn2014年10月25日23:46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25日电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对此,《决定》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从群众关注点入手,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本网推荐更多文章:

舆论监督

公正审判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三大建设心得)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

word该篇DOC格式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范文,共有1392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下载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