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11 11:36:5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多篇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1

10月26日下午,测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组织我们观看了历史记录影片《钱学森》,让我不仅对钱学森爷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为钱老先生一丝不苟,赤胆忠心,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钱学森生于1911年,享年98岁,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以共产主义为信念,无私奉献祖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打开了新的篇章。这部影片讲述了钱老先生光辉坚强的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美国潜心求学,研究航天技术,学业有成,从事航天工作,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当他得知中华人民成立后就决心回国,奉献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但已经在美国有了一定声望和科研成果的他在回国上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强制阻止和巨大的威胁。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一个钱学森相当于5个师的兵力,即使把他枪毙,也不要放他回中国”,他们甚至把他关进了监狱,有人和他说“你在中国根本发挥不了你的价值”他那句“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简单朴实的一句话,透露着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一种发自内心的执拗,当时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胁迫,但他没有妥协,始终坚定回国的决心,和为祖国奉献的信念,在留居美国的科学人士的帮助下终于走出了监狱。无奈下,他只能在美国住所潜心研究科学,期待有一天把研究成果带回中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影片中无数个夜晚钱老先生专注认真的眼神中燃烧着爱国的熊熊烈火,没日没夜的研究,只为回国的那一天,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钦佩。终于在他四十四岁那年,中国政府历经周折,终于让他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

国后,他争分夺秒潜心研究航天科研,并同时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

在他和一些科学家的努力下,1960年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他的学生们对他说服了他时,他这样回答“不要服我,要服科学”,他告诉年轻人们要相信科学,同时他理性乐观,在东风二号不幸发射失败时,大家都感到遗憾和挫败感,他说“不就是天上掉下个东二吗,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他给射上去”,然后认真分析失误,在他的积极鼓励与带领下,中国的科技突飞猛进,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也可以挺直腰板,就像钱老先生说:“没有原子弹和有了不用是两回事”,我们再也不是东亚病夫!

电影尾声,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有这样一段对话“如果你不是嫁给了我,将会成为一名著名的歌唱家”夫人坚定的回答“在中国可以没有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

没错,中国需要这样的科学家,钱老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留下了他热爱祖国的英雄篇章,历史会记住他,祖国会记住他,无数个中华青年会记住他,并随时鞭策自己,我相信自己并且努力做到继承这种不计功利,钻研科学,勇攀科技高峰,全心全意为祖国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让自己更完美,奉献祖国,做祖国优秀的青年!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2

当影片开始一幕,东风一号发射在酒泉上空,一朵花开绽放。还是依旧很震撼,当一幅幅上个世纪的画面展现在面前,那些关于中国梦的起点,那些关于历史的天空,那些关于先辈的努力,贡献。那些关于钱学森先生的一生,还有恪守不渝的信仰。

这部片子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其实早在一两年之前我曾经走马观花的看过一次这部影片。岁月无声,记忆模糊。能回旋起了的只有是颠覆我对历史的看法,以及钱学森先生所展现的伟大格局。

依稀记得,多年以前出现语文教科书上的钱学森先生。倘若回到中学时代我想我一定会从这几方面来阐述这篇观后感,有如先生之才华,先生为国家的贡献,先生所经历的千难万险。不再赘言的原因大抵是因为钱学森这个名字早已家喻户晓,早已载入史册。在华夏大地,祖国的功勋章上早已画下星光璀璨的一笔。

而先生展现给我们青年一代的是一种怎么样的品行,怎么样的知行合一,怎么样的以己之力报以祖**亲。而在这其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所体会到的。该怎么样用自身实际去诠释,从而造就一个良好青年的品格。

而再次回看这部电影,我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礼记·大学》里面有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早接触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一知半解,后来再读这句话,反反覆覆如叨在侧。我想,用这句话来诠释了钱学森先生的一生恰到好处,确实如此。

知行合一

当看到影片中留美的钱学森先生听闻祖国百废待兴,迫切想要回国的那种报效祖国的心情,那种游子待归的期盼,而受到当地政府的各种阻挠,百般刁难。当那位将军说出的那句话,不难理解,“一个钱学森先生可以抵陆军五个师,空军五个师”。

可见钱学森先生当时之于美国是有多重要。那年先生43岁,再过几年就是知天命之年了,身处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他的才识,贡献,重要性,他余生的生活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但钱学森先生在承载着这些优裕生活的背后,却是无时无刻想念着生他养他,流淌着同样血液的祖国。

“我来到这之前我就决定,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钱学森先生如是说

也同时是这样做了,当在影片中先生出现在异国他乡监狱里的一幕,似乎也能感受到先生当时的心情,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归故。那种期盼,那种将要在为祖国贡献自己平生所学的激动心情,似乎在那一瞬间有可能变成泡沫。

但从先生坚定的眼神中,能感受到那种从未放弃的是少年时立下的报国志向。纵有歧路,亦奋不顾身。知行合一,不被眼前的诱惑而放弃自己的信仰,不被短暂的委屈和不确定性而动摇本心,并且坚定不移的向往终点的方向用尽全力奔跑。时至今日,我们国家提倡的匠人精神,大抵便是钱学森先生一生的写照。

诚然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能去做一件知行合一的事情不容易,但去做一件一辈子知行合一的事更难。那是先生的品格,那是大家的风范格局。不畏浮云遮望眼,出发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国解忧。

先生奠定的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直到现在影响这一代又一代人,提高了一代华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或先生之于国家的贡献,我们用尽全力也无法企及,望其项背。所感所闻,但能切身的体会到那种信仰,于我们而言落实在生活中,若还没有“治国平天下之才”,那退而求其次做到“修身齐家”也不失为审时度势。

信仰和敬意

当看到影片中聂帅等各领导人元首对钱学森先生的敬意,那是对科学的尊重,那种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向往。不禁在心里产生出一种由衷的感动。对于经历多年战争活下来的人,真是大风大浪过来的人来说难能可贵。在沙漠天险前,勾勒出的一道道数学公式,最后真实一幕成为现实,使这个在战争的蹂躏下长达百年之久的国家,重新焕发出汉唐泱泱大国的风采。很难想象以当时那个环境,先辈们为之所付出的,所坚持着的。才有了今日之繁荣,今日之强大,今日之中国。

若无信仰,若非信仰,或许我们根本没有机会,站在高速发展下今天富强的祖国,来表达这份感情和敬意。以史为镜,也许我们没有崇高远大的信仰,也许梦想很遥远。但在理想的世界立下小目标,秉承先辈之志愿,为之努力,为之坚持,为之奋斗,也是一种对梦出发起点的一种表达。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拿起手机就能看世界一角的时代。或许能让我们静下来思考的时间不多,在这个高速前行的时代,再回过头来看看过去也难能可贵。

而在微信碎片式阅读的刺激下,能引起我们共鸣的时候不多。而电影下历史充当的记忆芯片恰逢其时,让我可以一边看着电影,也可以腾出手来做点关于实践报告小笔记又亦或是冲杯茶,广告时间可看看微信。一切恰好,深刻而又覆盖。 谨以此向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表达崇高的敬意。

―― 后记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3

观看了电影《钱学森》,我的印象很深刻。钱学森,这个被誉为“人民科学家”的人,是多么伟大!电影《钱学森》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有着优越的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的科学发展作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钱学森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敬佩。钱学森选择回到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而不是在美国过着舒适的生活。爱国的他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成了他的必然的选择。虽然当时国内的环境远不如美国优越,但毕竟是自己的祖国。即使放到今日,有些人会经常抱怨这个那个的不好,但始终不能容忍外国人说中国的半点不是,这就是爱国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爱国的人,是多么优秀!

经过他带领众科学家的一致努力,在1960年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单合一”也顺利的完成。那一刻起,中国人终于可以昂起头,挺起胸对着外国人高喊:“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钱学森奋发图强的精神令我敬佩。回到中国,看到航天事业几乎没有发展的中国,钱学森也不为艰难,从零开始,造出了我们自己研制的导弹和火箭,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飞一样突破!

钱学森爷爷是个很乐观的人,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东风二号却不幸发射失败。当时,大家都有些灰心丧气。钱学森爷爷却安慰战士们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一个‘东二’吗,今天它掉下来,明天咱就给它射上去。”在钱学森爷爷的鼓励和带领下,战士们积极努力工作,我们国家的航天科研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由科技贫瘠逐渐变成了科技强大的国家。

学识渊博的钱学森令我敬佩。当时他是最年轻的教授,从事的是美国航空界的研究,这需要多少学问!在被软禁的日子里,他不再对美国作贡献,想方设法逃出美国,他还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完美转型。钱学森还有极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将航天工业当成一个大的系统,由总体设计师到分设计师层层把关,多么了不起!

看了这部影片,我的感触很深。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海外优越的生活,回到当时很落后的祖国。他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尽管当时祖国的科研条件很落后,生活水平也极差,但他从没有任何的怨言。我们应当向钱学森爷爷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观看此部电影后让我受益匪浅,我体会到了他对祖国和科学的热爱。还有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品格。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4

下午,按照学校的预先安排,在县影剧院看了电影《钱学森》。开始时片头走得快,只注意到陈坤主演,黄建新执导,连漂亮的钱老夫人蒋英是谁演的也不知道

在影剧院看电影和网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剧场的灯光一灭,大厅顿时灰暗,像进入了没有月光的晚上。宽长的影布上现出画面,音乐响起,把人带入艺术的氛围。轰隆一声巨响,火箭从高高的发射台上插入云霄,犹如我旁边的墙壁倒塌一般,我的心跟着震颤。画面,音效的质感太强了,震撼人心,怪不得热恋中的人儿不惜花钱买票到电影院中消费,那是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啊。

陈坤的明星范十足,白面书生,脸型稍长,面孔冷峻,气质形象没得说,岂能一个“佳”字了得。饰演钱夫人的女角色更是是如花似玉,面容姣好,让我的眼睛绝无挑剔之处。只是我潜意识里的像钱老这样中西贯通的天才科学家,应是比较沉稳、内敛,比较有内涵,个人感情方面并不喜张扬的形象。故事一开始很浪漫:蒋英在上海某个剧院开个人演唱会,粉丝很多。一曲完毕下台来受到围堵,而此时这位佳人往前面一瞟,望见了梦中的白马王子。远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抛开繁忙的工作,专程观看女友的第一场演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走吧。没有夸奖她的演艺水平,没有过多的热情。看得出男生把所有的热情都埋在了心底。女友说刚从欧洲回来,下面还有很多演出,但年轻后生只有一句话,跟我走吧,紧紧拽住了女友的手。然后蒋英就义无返顾地随着男友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真是“跟我走吧,马上就出发”。我没有看过钱学森更多的传记,只觉得这个故事太浪漫了,太吸引人的眼球啦。若说蒋英学的是艺术,骨髓里有浪漫的因子,这个故事发生的有因缘,那么我有点不相信,同样的故事会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却有些不敢相信。可能是钱学森受了多年的美国教育,其生活方式多已西化,像这样对女生大胆追求示爱本来就很很正常。总之,这么严肃的一个题材的电影,看起来很有时代感。加入了钱氏夫妇年轻时爱情的花朵,让人的眼睛变得很轻松,很美好。这和我去年看过的几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几部电视剧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包括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的)

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当年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更重要的是那儿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我想,钱学森幼年肯定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一定把爱国的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移到了他的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坚定,宁死不屈。这是胸怀坦荡、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联想到前几年电视报纸上的报道,说好多中国的优秀外出留学人才学成后不愿归来,说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没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说白了,都是些借口,无非是贪恋国外的优越的物质生活,不愿为报效祖国忍受一丁点的委屈。如果让他们面对钱学森,肯定无语。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有几个受过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骨子里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血液,让他们怎么发自内心的爱国?

多年以后,当钱学森躺在酒泉发射基地的一间小土块房子里仰望着矗立在发射台上的东方号导弹时,想起临回国时老师说过的话,不禁喃喃自语:老师,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此时他的心里应是百味杂陈,他终于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夙愿。

人才,真正的人才都哪儿都是也应该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连钱老的老师冯·卡门先生都说,让这么一个科技天才回国,就等于让中国有了与西方大国相抗衡的力量。冯曾说,钱虽是我的学生,但若背叛美国,那就是我的敌人。这句话固然反映了冯·卡门先生的爱国情感,当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美国海军次长的话更直接:一个钱学森,就抵得上美国海军陆战军的五个师。我更细微的感触到美国人对科学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联想到眼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何尝不是与对重视科技人才有关。

钱老与蒋英的结合是美好的,浪漫的。我理所当然的理解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智慧与美丽的结合。片末镜头很有意思:钱老夫妇相互搀扶着行走在林荫小道上,钱老略带歉意的对夫人说:这辈子你如果不嫁给我,很可能成为一个知名的歌唱家。你在歌唱方面很有天赋。你后悔吗?蒋英的回答饶有兴趣,用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人采访丘吉尔的母亲,问她有什么遗憾?这位女性自豪的地说,我很骄傲,我为英国生下一个丘吉尔。然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钱老说:“中国可以少一个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这样钱学森这样一个科学家。”这样一对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老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恩爱,让人动容。

影片在钱老98高龄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前的一句断断续续的话中结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学,技术,……,还要学文化,艺术。……相信这句话能给当下中国的千万个家长和教育者中的有心人更多的启示。我愿意相信,科学插在艺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后记:好长时间没写东西,感觉不是正常的日子啦,觉得亏欠,负罪于我的习惯和性格。教学中的事有时也想记下来,但都被以改作业和自己的懒惰为由推辞了。今下午看完这场电影,我是含着泪出来的,搭乘小何的摩的上给他说,回去得趁热打铁,写点感受。从6点半开始敲键盘,两个多小时才完事,看着洋洋洒洒两千多个字,觉得欠账还了一部分了。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5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为广大国人所熟知。近期上映的电影《钱学森》重现了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传奇的一生,是一部客观感人的传记题材电影。下面结合影片剧情的发展阐述我的观点。

影片剧情正式开始于1947年钱学森在上海兰心大剧院蒋英个人演唱会后向蒋英求婚的情节。钱学森将蒋英幼时照片带在身边,一句“家里人”感动了这位上海滩的歌唱大明星,让艺术事业处于巅峰状态的蒋英甘愿随他去美国。“家里人”不是乱说的,钱、蒋二人的父亲钱均甫和蒋百里是旧时密友,钱学森是钱家独子,蒋家曾将三女儿蒋英过继给钱家,所以钱学森是比蒋英大8岁的哥哥,两人青梅竹马最终喜结连理。这种爱情是基于长时间亲密的感情基础上建立的,牢不可破,也是钱、蒋夫妻两62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加州举行晚宴时钱学森弹奏钢琴、蒋英高歌的情景羡煞所有观众,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浪漫的一面。而“超音速飞行之父”冯·卡门教授的“他早已脱离了门生的身份,他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做得很好……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在学术上超过我”足以证明钱学森是一个奇才。

影片花了不少情节描述钱学森在美国被软禁时的生活及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钱学森夫妇的爱国情怀。在蒋英探监的最后,钱深沉的一句“我爱你”,蒋含泪回应“我也爱你”,这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知道他们是因为都有着一颗爱国报国之心才彼此深爱着对方,单纯地因为对方的才华和彼此的呵护是无法产生如此的大爱的,而有家不能回的心情确实是一种锥心的痛。

当罗友来(历史原型郭永怀)打给钱学森的电话里传来梅斯塔纳的交响乐《我的`祖国》时,爱国之情激发了钱学森的科研热情,尽管处于软禁之中,1951年至1954年历时三年夜以继日的研究成就了伟大的科学著作《工程控制论》。正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大搞建设的良好形势使得中国人钱学森兴奋不已,认识到自我价值能够在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中得以实现,科研潜力完全爆发,才让这天才科学家攀登至更高的巅峰。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创建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自不必说,聂帅的“朝鲜战争把我们的家底打光了,但是,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你的要求……”更加坚定了钱学森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决心。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可以体会到建国初期人民无限的建设热情,见证国家集中人民力量大搞建设的那一个时代的烙印,用普观天下的视角看,钱学森也是所有饱含热情的建设者中的一份子。

编剧将这样两个细节搬上了荧幕:1.导弹研究中,钱学森在讲解一个问题时,一科研人员完全不懂,钱学森又重新从头讲解,对于毫无基础的张工农也承诺可以随时答疑;而在加州理工大学时,一美国学生因不懂三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受到他严厉的批评。对比两个情景,钱学森对待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可以此从侧面论证钱学森一直都要将自己平生所学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2.钱学森偶然发现唱西洋歌剧的蒋英学唱京剧昆曲,蒋英解释自己汉语咬字不清,回国后应唱祖国的歌剧。这两个细节事情虽小,却实实在在地影射出夫妇二人骨子里的爱国之情。第二个细节更是触发了钱学森根据国情调整研发系统的灵感。

“我曾经发誓,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是钱学森的豪言壮语,“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是钱学森对待核武的态度。他的话铿锵有力,他的话掷地有声,他的话绝非妄语!

要兑现这些豪言壮语,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电影演绎了钱学森在长征系列火箭和核导弹研发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其中长征二号的发射遭遇失败,须知火箭发射是当时中国的头等大事,而钱学森的内心并无丝毫挫折感,而是积极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心理素质,只有精神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时,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才能时刻保持乐观、始终让正面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

在东风二号事故分析会上,张工农准确地分析出了事故原因,对钱学森启示很大:“在我们创造奇迹的事业上,虽然没有那么一大批名牌大学毕业的科学家,但是我们真的有着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和国国防事业付出终身的理想主义者,我现在信心很大啊!”诚然,张工农本是一位战士,但没过多久就成了科学家,正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才有此迅速而华丽的转身。不是钱学森能创造奇迹,而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坚定信仰创造了奇迹,信念决定目标,目标决定行动,人的区别不在于其他,就在于各自的信念是否崇高!

后来有一群普通战士要一睹钱大科学家的风采,人民的崇拜是对钱学森最大的鼓舞,也是对他的工作、成就最大的肯定。就在此时,喜悦并没有冲昏钱学森的头脑,泪水和笑容同时出现在他的脸上,浮现在他脑里的是他离开美国前一天时的老师冯·卡门教授,教授推心置腹:“你已经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我以你为荣!”多年后的成功的钱学森仍不能忘记敬爱的老师,不能忘记老师对自己的鼓励。虽然技术有国界,但是科学无国界、教育无国界、情谊无国界!

影片的最后,当耄耋之年的钱学森因拖累蒋英的歌唱事业向妻子道歉时,蒋英借用丘吉尔母亲的例子,并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我愿意为此,做出牺牲,这不是遗憾,这叫光荣!”

病床上98岁的钱学森说:“我认为,人,不但要有科学技术,而且还要文化、艺术……跟、音乐。”这句话强调了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而最后的“音乐”是停顿许久之后说出的,将音乐与文化、艺术并列,我认为,不是因为年老而不讲逻辑随意说出的,而是出于对妻子的无限愧疚……

这部影片开头和结尾的主角是蒋英,影片虽然名叫“钱学森”,但是蒋英的戏份毫不逊色,钱、蒋二人的命运被牢牢地系在一起。看过《钱学森》的人应该都会被二人的爱情感动,羡慕和泪水是他们爱情带给我的礼物,让我明白何为真正的爱情。虽然世间有很多白头偕老的夫妻,但是真正完全磨合的能有几对?钱学森夫妇从小生活在一起,想法和见解都差异不大,故能互相理解,即使后来一个搞科学一个搞艺术。我认为,将此夫妇定义为武侠小说中所说的“神仙眷侣”毫不过分。

众所周知,《钱学森》是在钱学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前后拍摄完成的,但是有几人知道就当这部电影公映前一个月,与钱学森携手一生的伟大女性——蒋英,于2012年2月5日去世。夫妻二人的完美人生将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什么是好的电影?华丽的场景?炫目的特效?搞怪的言行?《钱学森》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每一个情节都是经典,每一句台词都很精辟,每一个人物都很饱满。尽管不乏网友批评作为传记电影,平铺直叙是一大忌,但我要说,这就是生活,平平淡淡在是真,于平凡中见不平凡,于无声处听惊雷,钱学森夫妇的一生就是这样既平凡又传奇的完美人生!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多篇范文,共有937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多篇下载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