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

红军长征个人心得感悟【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1:06:1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读:红军长征个人心得感悟【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红军长征个人心得感悟【新版多篇】

红军长征心得感悟 篇一

曾向一些年轻人问起长征的事情,令我惊讶的是,不少人竟然对长征知之甚少,知道的也仅仅局限于“爬雪山、过草地”。我不禁怅然:难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x年前那场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在如今有些青少年头脑中留不下太多的印记?

也怪不得如今的年轻人。毕竟,那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岁月,和现实生活相距太远,引不起他们足够的关注也可以理解。但问题背后的隐忧是,先辈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如果在下一代人身上得不到有效的继承,那我们面临的将是精神上的断层。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找到我们的传承,明确我们的奋斗方向。所以说,追忆和纪念那段历史是我们需要做的重要事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唤起人们对先辈丰功伟绩的记忆,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让人们重温我们的过去,记住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从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唱响主旋律。

追忆和纪念固然重要,但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追忆和纪念是为了不忘却,是为了发扬光大,但能否真正让历史在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头脑中扎根,能否把这种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真正注入人们的思想意识,转化为一种作用于人们行动的精神营养,则是需要我们长期努力的事情。原因就在于,随着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变化,社会上一些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改变,传统意识淡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现实。作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无疑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但要真正让它发扬光大、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则需要努力改变我们的“精神土壤”,通过长期不懈的、切实有效的努力,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追求崇高的价值取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传统,不能没有精神的支撑。一个牢记光荣传统、推崇伟大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正如胡_锦~涛同志最近所指出的:“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在红军长征胜利x周年这个时刻,我们需要追忆历史,需要隆重纪念,但更重要的是永远铭记,把这段历史、这种精神真正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转化为振兴祖国、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红军长征心得感悟 篇二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x年前,一群革命战士不惧千辛万苦,带着民族的希望翻过雪山,越过草地,以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换来革命的胜利。这漫漫的长征之行是中国红军创造出来的神话,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苦、不屈不饶的精神! 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在这遥远的路程中,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树皮,但他们的身上却凝聚的是英勇顽强的精神!红军将士在缺少衣服和食物、缺少休息、受伤和死亡不断发生的情况下,翻过高大的雪山,趟过湍急的河流,走过茫茫草地,以自己的血肉铺平通向胜利的道路。试想,如果没有中国红军,中国的现在会是怎样?

如今我们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x年烟雨同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弹指一挥间,历史在废墟中蜿蜒。立于赣江河畔,风清如水,秋明如镜,心乱如麻:两万五千里,这究竟是怎样的血肉长城?就像一位饱受沧桑的耄耋老者,凡尘不染心境,俗物不萦胸怀,经历了短暂的惊艳,而后是长久的沉寂。可是,在华夏这个海纳百川的版图上,浮云总难遮望眼,黄沙吹进始现金,没有浮尘的一时骚扰,怎能衬托出那墙壁的历久弥坚!

贺龙之女贺晓明:传承长征精神要学做红军那样的人 篇三

字号:摘要:“在漫长的长征路上,红军吃尽了万般苦。将士靠什么支撑下去?简单地说是理想,是信仰。”贺晓明对记者说,“我爸爸拿他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说。他说,我参加革命以前,荣华富贵全有了,我都不要了,为什么?就是要一个穷人的天下,为了全国老百姓不再受苦,我们红军就是要把所有的苦都吃光。”

“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联系群众。”这是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在旧军队中官至军长;他在南昌起义中担任总指挥,是人民军队创始人之一;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元帅军衔,为共和国体育事业呕心沥血……他,就是贺龙。

1935年11月,时年39岁的贺龙率部长征,历时11个月,于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出发时1.7万人的队伍至会师时仍有1万多人,是三大主力红军中损失最少的部队。毛泽东曾称赞道:“你们1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近日,在人民网“长征后来人”节目录制现场,贺龙之女贺晓明讲述了父亲的长征故事。

长征路上没有特殊照顾,官兵一致

“在漫长的长征路上,红军吃尽了万般苦。将士靠什么支撑下去?简单地说是理想,是信仰。”贺晓明对记者说,“我爸爸拿他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说。他说,我参加革命以前,荣华富贵全有了,我都不要了,为什么?就是要一个穷人的天下,为了全国老百姓不再受苦,我们红军就是要把所有的苦都吃光。”

苦,不能只让红军士兵吃。贺晓明认为,高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非常要紧。“我爸爸作出了很多榜样。他说,我和战士们是一样的。”

草地里的野草可能有毒不能乱吃,红军里的党员干部成立试吃小组,贺龙是成员之一;贺龙有匹战马,但他经常走路,把马让给伤病员、小战士们骑……“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必须要体现,这种带头作用是彻底到家了。他们嘴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同志党性强不强,他们很强调‘党性’这两个字。”贺晓明说。

除了带头吃苦,还要带头克服困难。“关于草地,父亲讲过两件事。一是钓鱼,父亲说,我这鱼竿可救活了不少人!草地里粮食不够,父亲杀了自己的枣红马。”贺龙发现一汪水坑里有鱼游动,于是把红军小军械所的工匠请来做鱼钩,红军将士能钓鱼充饥;他决定杀一批马以解决粮食困难,不顾部下反复劝说让人先杀他的马。他深爱自己的战马,这匹马多次救过他的命,也帮助过很多伤病员渡过难关。

“父亲基本都不说长征中的苦累。”贺晓明告诉记者。贺龙曾说,在山里长大的人就像大山,决不诉苦。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长征精神光照千秋 篇四

长征,是一部史诗,把惊涛骇浪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使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艰苦跋涉,历时一年的风风雨雨,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围堵,突破乌江、勇夺泸定桥、穿过草地、翻过雪山,克服千难万险,终于顺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回顾漫漫征程,展望红色前景,毛主席欣然挥毫“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巍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体现了胜利人民的欢呼,是自豪者的歌唱。

长征,伟大的长征,举世瞩目的长征。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人类有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以世界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既要回顾昨天的历史,更要展望明天的蓝图。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回顾昨天,我们为中国工农红军而骄傲。700多日日夜夜,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无时不刻地折磨着红军战士,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军阀的围追堵截,无时不刻的考验着红军战士的坚强斗志。然而,伟大的红军战士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战胜了一切。瞧!那冰冷空荡的是三个铁索被勇士们踩在了脚下,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被他们征服,那廖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跨过去了。翻过了18座大山,渡过了24条湍急的江河,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国民党军的包围,顺利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挥师北上,会师延安。这伟大的胜利,怎不让我心怀崇敬,由衷的发出长久神奇的感叹!

长征,它将是一个钢铁般的意志,一股夺取胜利的勇气和一股巨人般的力量存留在了人类史册。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进,向着理想勇敢奋斗。没有哪一个词语能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的精神和象征意义。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长征的故事却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被记忆的浪涛冲淡,长征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无时无刻不在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凭着长征精神,我们老一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凭着长征精神,我们的新一代研制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上了天,宇宙飞船在太空中翱翔,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闪闪发光。

展望未来,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熠熠地屹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我们中国人民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乃至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创造辉煌!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

让长征精神一代一代永远传承下去,让长征精神化为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神州大地,千古流芳!

红军长征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篇五

1934年10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首先从江西瑞金于都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1936年10月最终胜利会师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那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然而,对于中国革命史上这样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对其中一些事件却肆意污蔑,更有一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提出质疑。因此,透过历史的眼光在今天重新思考当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到底“走”出了什么 ,是有必要和重大现实意义的。

红军长征的“走”,走出了一个战略大转移。时间回溯到1930年—1933年间,视红军为“匪”的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向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5次“围剿”。前四次都以红军胜利而告终。而第五次,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领导下,红军反“围剿”失败。而在中国东北,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为拯救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选择北上抗日。此时却又面对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怎么办?危机之中,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从江西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转移到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在此建立抗日根据地。历时两年多的“走”,行程二万五千里,历经千辛万苦,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并在陕北建立起抗日根据地。此后,中国共产党妥善地解决了西安事变,积极联合国民党抗日,召开一系列有历史意义、关乎抗战全局的会议,如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发出全民族抗日的伟大号召,最终取得了全民族抗日的伟大胜利。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就说:“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这种宣传上的巧妙手法必须看成是杰出的政治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造成英勇长征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 显然,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走”,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而这种战略大转移的胜利,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军长征的“走”,走出了一个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井冈山时期,中国红军在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随着“左”倾思想占领主导地位,红军在军事斗争中节节败退,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最终不得不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长征。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伟大的遵义会议,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有力地反对了“左”倾错误思想,会议集中地解决了最迫切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及其一整套作战原则,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同时,遵义会议改组了党的中央领导,增选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因而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正因为有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党才能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道路。显然,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走”,就没有遵义会议,也很难有中国革命的转折。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红军长征个人心得感悟【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红军长征个人心得感悟【新版多篇】范文,共有545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红军长征个人心得感悟【新版多篇】下载
红军长征个人心得感悟【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